漕运通志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漕运志》序

《漕运志》乃总运署都督同知杨公之所刻也。公少由指挥使历升今职。当漕政久废,公受命以来,夙夜祗惧,殚竭心力,兴革利弊,大者奏闻,小者立断。七年之余,漕政大成。间于暇日,阅前《志》有未备,今例有未载者,手自记录,搜集成书。然犹不敢自是,乃延瓯宁乡进士谢君纯,博考古今沿革,作为《表》、《略》九卷,以垂后范。其用心可谓公且溥矣。丁亥秋,北上复命,竣事南还登岸,顾余临别,出所修《漕志》而以序诿诸。余昔承乏南京兵部,公佐南京后府,往来情好日笃,义难以不文辞。窃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郊庙之供军国之需,皆贡之江南,则漕运关于戎、祀固重也。洪惟我朝太宗定鼎于燕,改北平布政司为京师,国用取给漕运,以文武重臣各一员总理之。一由江入海出直沽口,屡遭风涛之险;一由江历淮入黄河达阳武,陆运至卫河,每病转输之难。斯二者,皆非经久计也。厥后工部尚书宋礼奏开会通河,平江伯陈瑄开清江浦,导湖水以达清口,自是东南之舟由淮入徐,由徐入卫河,直抵通州,脱风涛而省转输,漕运利便,储用充积。此诚国家万世之利也。

列圣因之,百四十余年中间,水溢则泄之,岸崩则塞之,淤则疏之,浅则导之,随时酌处,存乎人焉耳。漕河如故,未尝有轻议改作者。逮至武宗末年,北劳边士,南征逆濠,经年驻跸,糜费不资,差催烦扰,蠧弊百出,漕政大坏,未有甚于此时也。今上继统,励图新政,国命所关,上廑宸虑,遴选两京大臣素有才望者往莅其事。于时文职则南京右都御史、今升南京刑部尚书高公友玑,武臣则今之杨公宏。既而又命锦衣卫都指挥佥事、今升同知张公奎副之,协心毕力,岁额早完,太仓之积,贯朽粟陈。皇上简命得人之效,不亦彰彰矣乎!

虽然国家所赖以足用者,莫大于漕运得人。官贵久任而屡代于升迁,体重专责而相成于分理,非一人一时所能独举也。粮征于各省而欲早受监兑者,当无后时也。舟以载粮而欲坚久,司造者当无惜小费也。军以操舟而欲不逃亡司税者,当无征带货也。河以通运而水欲深广,司闸与泉湖者,当随时启闭,多方畜导,无惮烦劳也。此皆漕政所资之大者,责虽有专分,事虽有难易,其效忠于国则一而已。於乎!天下之事,成于同而败于异,举于畏而废于忽,凡职漕事者,其敬勉之哉!

嘉靖戊子岁二月癸卯,赐进士出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侍经筵兼修国史、前南京吏部尚书、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东光廖纪书

《漕运通志》叙

书契既作,纪载斯兴。纪载兴则法制昭而典常备,观得失者,得以稽其迹;议变通者,得以证其言。是故纪载之文不可无也。惟我国家自有漕政,而诸莅事之臣纂要辑略、揆图陈艺,庶几无遗文哉。然皆一人记一事,一事立一《志》,而《通志》阙如也。嘉靖戊子春,予董漕于淮,方欲图之,前乎三年,乃总戎杨公希仁、参戎张公文光,业已勒成矣。自渠与职、与卒、与船、与仓、与数,而为《表》六,自例与议、与文,而为《略》三,经纬相承,本末互见,洪纤并著,纲挈而目炳如也。予观之,喜曰:“是可以传矣!”夫志“渠”则会源厮流,排壅捍决,寻水道者弗迷焉。志“职”则因官以系氏,因氏以考绩,业守明矣。志“卒”则十夫一艘,而数千里悯然抚其穷也。志“船”则形制画一,而考度之理彰。志“仓”则在内在外,转搬支运,偏可救也。志“数”则率二石而致一石,不亦艰与!至于法以守经,例以通变,天下之事存乎议,天下之议存乎正,志 “例”、志“议”,法也;文以纪事、以著勋、以述德,志文斯备矣。故曰可以传,抑用无穷而出有限者,财力是已。是故可征也,不可尽也。漕政,民输其粟赋而不运,军输其力运而不赋,法至善焉。经国君子,恒欲财与力均节而不尽也,民与卒胥足而不病也。考于《志》而不能无助云。

嘉靖庚寅季春望日,赐进士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总督漕运兰溪渔石唐龙撰《漕运通志》序

漕运,其来尚矣。自秦以降,其法寖备。迨我国家,监于历代累朝损益裁成,地势南北会通,然后民居而纳贡,兵出而转输,功力相资,上下具足,百五六十年,漕之利用于斯为盛。夫制而用之谓之法,载而藏之谓之典,典存然后可以观法,可以立事,可以通变,于是漕、河诸《志》作焉。

岁辛巳,皇上初御极,廷臣佥举今大总戎杨公来提漕事,五载于斯,漕政聿修。暇则阅诸《志》,而各究其攸趣,然烦简不同,事变日异,若有不能已于言者。于是博采群书,旁征案牍,原其事之所始,迹其要之所归,观其会通,以约于典常,成手录若干言。间尝质诸大中丞李公,公寻迁去,兹复质诸今都宪高公、参戎张公,谓不可不统其绪也。乃属余任其事。余拜而受之,曰:“贤矣哉!数公之役心也。《书》曰‘其尔典常,作之师。’不亦允蹈之哉!”于是窃承其意,撮其所录,删多而益寡,其所少,会要作《表》六卷、《略》三卷,名曰《漕运志》。夫有□承而后人力可施,故首之以“漕渠”,而“漕职”次之;有大人之言始有小人之事,故“漕卒”次之;顺以动旅而后可以通船,故“漕船”次之;动必有所居,故“漕仓”次之;居有常而后可稽,故“漕数”次之;上有道揆,下有法守,故“漕例”次之;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故“漕议”次之;绩载以文,文以通政,故“漕文”终焉。夫《表》立则经见,《略》辑则纬彰,志之所以作也。若夫变而通之,神而化之,与民宜之,则有俟于诸君子。

嘉靖乙酉夏六月朔,瓯宁谢纯序

卷二"漕渠表淮安文献丛刻"

卷之一漕渠表

粤自大禹所列九州之贡,虽未及漕,而后世漕运之法实昉于此。迨僖公十三年,秦输粟于晋,自雍及绛。哀公九年,吴成邗沟,通江、淮,而舟运渐著。秦欲攻匈奴,使琅邪负海之郡转输河北,而海运复肇。汉兴,都关中,初漕巴蜀及山东而已。孝武元光中,大司农郑当时发卒,引渭穿渠,起长安傍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而漕运大利。至元封元年,遂漕益岁六百万石。明帝永平十三年,遣王景发卒修汴渠,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余里,十里立一水门,更相洄注,而费亦以百亿计。

晋太始十年,凿陕南山,决河东注于洛。永嘉元年,修千金堨千许,是虽疏通漕利,然犹未及江淮也。

迨隋开皇四年,诏宇文恺发卒开广通渠,引渭水自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大业元年,又发河南诸郡开通济渠,自西苑引榖、洛水达于河,导于淮海。四年,又发河北诸郡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天下通利,南北转输。

唐兴,亦都关中。贞观初,水陆岁漕东南之粟甚约。迨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请罢陆运,而置仓河口,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自河阴西至太原仓,谓之北运。自太原仓浮渭以实京师,凡三岁,漕七百万石。是时,民足国侈,不计道理之输送所出,水陆之直,增以“函脚营窖”之名,故民有“用斗钱运斗米”之言。及耀卿置相,北运颇艰,三十五年,遂罢。后诏韦坚治汉、隋运渠,起关门抵长安,通山东租税,乃绝灞、浐并渭,东至永丰仓,与渭合。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广运潭,以聚漕舟。是岁,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天子大悦。肃宗末年,史朝义兵分出宋州,淮运于是阻绝。代宗广德二年,刘晏领漕事,即盐(顾)[雇]佣,分吏督之,随江、汴、河、渭所宜,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而转运入太仓。故岁漕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后数年,田悦等拒命,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至贞元初,韩滉运至,天子举酒相庆,而漕之法微矣。

迨宋定都于汴,漕运之法分为四路:江南、淮南、浙东西、荆湖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师;陕西之粟,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陈蔡之粟,自惠民河至京师;京东之粟,历曹及郓入广济河至京师。至蔡京立直达法,而漕法遂坏。

迨元都燕京,而漕惟恃海运,江南之程分为春、夏二运,岁至京师者,多至三百万石。其初,粮道则自浙绝江入淮,由黄河溯中滦,旱站陆运至淇门一百八十余里,入御河达于京。后又自任城分汶水西北流,至须城之安民山入清济故渎,通江淮漕,经东阿至利津入海,达直沽。后海口沙壅,又循东(陌)[阿]转二百里抵临清,下漳、御至京。至元二十六年,以寿张尹韩仲晖言,自安民山开河北至临清,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绝济,直属漳、御,建闸三十有二,赐名曰“会通”。然初浚不可重负,岁运不过数十万石而已。

迨我朝太祖建都金陵,四方运舟率由大江至。洪武三十年,惟海运辽东以供军饷。太宗肇北京,江南漕船一由江入海,出直沽,溯白河,至通州;一由江入淮入黄河,至阳武,陆运至卫辉,由卫河至通州。国初,会通河故道犹在。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漫过安山湖,而河乃淤。永乐九年,以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书宋礼浚复故道,又命刑部侍郎金纯自汴城北金龙口开黄河故道,分流下达鱼台县塌场口以益漕河。十年,尚书宋礼请从会通河通运。十三年,始罢海运。是年,平江伯陈瑄又开清江浦五十里,即宋乔维岳所开沙河,自楚州至淮阴凡六十里。导湖水以达清口。自是东南之舟浮于邗沟,济于淮,溯于河、于汴、于沁、于泗、于沂、于汶,沿于会通,入于卫,溯于白,达于大通,至都城六十里。其间灌有诸塘,汇有诸湖,委有诸泉、诸沟、诸河,蓄泄有闸,防有坝、有堤,洪有援,浅有备,漕法大成,国用充足,而军民忘劳,于兹百有四十余年矣。

宋人论汴水,谓大禹疏凿,隋炀开甽,终为宋人用之,以为上天之意。於乎!夏至隋,隋至宋,经朝代非一,而谓天意,则未之信。若元之为会通河成,而不尽以通漕,盖天假元人之力,以为我朝之用,其意亦彰彰然明矣哉!于是作《漕渠表》第一。

表1江淮河济泉

淮济黄河诸河诸泉江:

《禹贡》曰:扬州沿于江海。岷山道江东别(于)[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淮:

《禹贡》曰: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扬州达于淮泗,导淮自桐柏东入于海。

济:

一名大清河。《禹贡》曰:兖州浮于济漯,浮于汶,达于济,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源自星宿海,至昆仑积石,荒远未暇考。积石而下,其流有常。《禹贡》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旧迹如此,自时厥后,迁变不一。

周定王五年

徙砱砾。

汉文帝十二年

决酸枣,东溃金堤,兴卒塞之。

汉武帝元光三年

徙顿丘东南流,诸水附:

白洋河

在宿迁县东南四十里,西南一百二十里通虹县汴河,今涸。

小河

自宿州符离桥来,东北流三百里,经睢宁至宿迁东南十里入漕。

皂河

无源,沭河水发则决沭口,由刘马庄趋马公港九十里南走皂河,至宿迁西北五十里入漕。

直河

与沂河一源,自邳州受贤镇南与沂河分流,一百二十里至邳州,东南六十里入漕。

黄良泉

在鱼台县北五十里黄山下,自石窦中出,西南流六里至砚瓦沟入漕。

白马泉

在邹县东北二十五里,西南流九十里入泗河故道,至港里桥下入漕。

三角湾泉

在邹县西南六十五里,西南流十里,至港里南石桥下入漕。

托基泉

在济宁州南六十里,西南流三里至鲁桥闸站马桥下入漕。

芦沟泉

在州南七十里,西流六里至枣林闸下入漕。

马陵泉

在州东南五十余里,西南至鲁桥闸北入续表一陶丘北,又北至于河,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又决濮阳瓠子,注钜野通于淮泗。

顿丘即澶渊,今大名府。

元封中

分为屯氏河。

元帝永光五年

决清河灌鸣犊口。

鸣犊,河名,今恩县地。

成帝建始四年

决于馆陶东南流,东郡金堤皆被害。即今东昌府。

明帝时

东北由澶、濮、平原以入于海。至永平中王景修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隋炀帝大业元年

合汴、沁入泗达于海。

唐玄宗天宝十年武河

自山东兖州府峄县马盱山许家泉流一百八十五里与邳州蛤湖合流,至邳州西五里至干沟口入漕。

运铁河

自徐州马跑等泉西流一十余里至夹沟入漕。

泡河

自单县来,东流一百二十里至泗亭驿入漕。

鸡鸣台东河

自滕县三里桥泉并七里港泉西南流百余里,至此入漕。

留城小河

自滕县黄沟泉及微山、三家湾等湖西流八十里,至留城入漕。

卷三"漕渠表"

卷之二漕渠表

表3洪坝

洪坝其水曰洪,众流聚也。或曰石阻河流曰洪,盖河、泗诸水疾下而南为石所束,崩腾叫号,势如奔马,舟从上下,稍触两涯石齿辄摧覆,不可复救。故国朝置关督夫卒之知险要者,防运艘及往来之商舶,乃命工部三岁一(代),分官莅之。

徐州洪

在州城东南越河数武之地,旧名百步洪,自汉唐来,运粮皆避之。国朝平江伯陈瑄始疏涤以通漕运。成化时水忽四泻无所止,工部侍郎杜谦受命浚河作堤障,乘水涸凡其石之所谓大花小花鸭子棺材者,凿去之。主事郭昇又凿其所谓翻舟等石,补裹洪坝工数湾,东西洪岸并牵路各用石甃砌,江与淮不通越,扬州高邮仅四百里许,吴夫差与晋会潢池,凿沟以运辎重。隋人广之,筑堤壅水,于两头自江拽船而上,复拽船而下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达,此坝所由起也。今天下之坝不一,皆本于此。而节水之多,为功之大,亦莫有愈于此也。

仪真县五坝

一坝在县城南二里。二坝与一坝相连。三坝在县城东南二里半。四坝在县东三里。五坝与四坝相连,俱洪武十六年兵部尚书单安仁建。按,《郡志》仪真五坝取给于东关闸,河水盈时,由闸以泄水,涸则闭闸以蓄之。盖有五坝不能无东关也。闸在城东门外。续表一扣以铁锭,灌以石灰,堤成插柳,以便夏月行者,制度为之一新。正德间主事吴楷复甃石为堤,广其旧制,作厅事起排额而规度益宏。

吕梁上洪

在徐州洪南六十里,地以山名,故曰吕梁,河流于济会于徐以达于淮。其地狞石崱利,水为所束,故激而为飞流。成化庚子,主事费瑄叠石为堤,迫水使归于洪。又于堤西筑坝二十余丈以遏水势,而堤得以不齧。吕梁之险历千万年而十去五六,瑄之功也。

吕梁下洪

去上洪十里许,亦徐州地。成化己丑,主事王俨协议平江伯陈锐指示群工,凡石如交牙者断之,如牛领者截之,如龟背者夷之,两涯砌石为堤,周道坦然,其为民害者浅矣。

大洪

在兖州沙湾之东,盖河自雍而豫出险隘之夷旷,其势既肆,复由而之兖土,益疏水益肆,沙湾之东适当其冲,是为大洪口,旧尝决焉。夺汶济入河之路,即所为张秋口也。都御史徐有贞修复之。瓜洲十坝

一坝在漕府西南半里过船。二坝与一坝相连。三坝在漕府西南一里过船。四坝在漕府西二里过船。五坝与四坝相连。六坝即盐坝,在漕府西半里,惟过木不过船。七坝连六坝。八坝连九坝。九坝即新坝,在漕府西半里过船。十坝在漕府北半里许,不过船。按瓜洲旧坝一十五座,东港八座,西港七座,永乐五年置楠木场于东港,八坝遂废。正统二年复八坝、九坝,正统十四年复十坝,与第九坝相连,成化六年时主事吴瑛移第十坝靠东一里许。今官民舟所由者,曰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而六而七,问其西港,惟过木而不通舟,曰八、曰九亦通舟,十则死坝也。

淮安五坝

仁字坝在新城东门外。义字坝与仁字坝相连。礼字坝在新城西北,距仁字坝五里。智字坝在通济桥北,距新城五里。信字坝与智字坝相连。俱永乐十三年建。

清江坝

在清江闸北数武,成化七年,时淮河自新庄至清江二十里淤浅不能通舟,遂筑坝以蓄水。

安平镇减水坝

在张秋旧决之处。 弘治十年,时都御续表二

史刘大夏及总兵官陈锐筑。盖其时黄河夺汶泗入海之路,而漕河中竭,二臣乃于上流疏月河三里,塞决口九十余丈,而漕始复通。又于黄陵岗筑两长堤,蹙水南下,恐河堤失守,复至张秋为漕河筑□堤□,用近世减[水]之法作浅坝,于是使水溢则稍杀其势,故水涸则漕河不竭。

金口堰

在兖城东五里许,障沂泗二水入金口闸,西南达济宁会通河。成化七年时,主事张盛筑,盖永乐时已有之,缘筑以土,每秋夏之交波涛汹涌,坍圯无余,至是始易以石。

堽城堰

在兖城北,障汶水南,由洸河至济宁合泗水以济漕河,建筑同前。

戴村堰

在兖城东北,以障汶水下流,俾西南流汇为南旺湖,分济漕渠,一注临清,一注济宁,公私漕贩往来无阻者,二堰之功也。以石易土,时同前。

(棠)[堂]邑坝

在临清(棠)[堂邑]县东,盖会通河之入海也,衡、漳贯之,溯漳而西涉兖州之野过坝,为会通河。建筑于元,而今仅存。表4闸浅

闸浅地势东南下,盖自兖而江南,其高下相去若干仞,进漕舟如凌霄然,苟无闸以节之,则水疾泻而舟莫前矣。故必甃石为闸,涸则少节以版,溢则启板通舟,犹梯级以升之。且置官司,飞挽启闭之节,而禁其陵暴,虽抑举异势,而人忘其劳。元人作之,国朝平江伯因广其制,而舟无留行焉。其他枝水之闸不尽记。特举其漕舟之所由入者书之云。

拦潮闸

在仪真城南门外,临扬子江。弘治十三年漕运总兵官郭鈜建。什物:闸板八、车耳木八、牮竿二、拖桩一、板绳十六、钩绳二、鼓一、梆子一、铁铃一、枪五、棍五、铁钩五、灯笼一、檾麻二千斤、树一百七十五株。以上什物檾麻桩树等项,各闸虽有增损,大概与拦潮闸同。后不录。

临江闸

一名罗泗桥闸,南距拦潮闸一里。工部主事夏英建。

中通济闸

一名中闸,西南距临江闸一里。河沙凝散不一,中多涨滩,舟一胶则其害甚广,故平江伯建议凡漕路浅处立有铺,中置浅夫,候船至则预指示之,且障水防风火供运官之起坐,而便于提督,于是舟经滩浅无复留碍,平江之功也。

仪真县麻绵港等浅凡三

每浅正房三间、火房二间、牌楼一座、井亭一座、旗鼓等项什物共二十六件,老人一名、夫二十名,岁办桩木二百根、草一万束,树多寡不一。

江都县花家园等浅凡一十三

每(闸)[浅]正房三间、火房二间、牌楼一座、井亭一座、什物三十六件,老人一名、塘长一名、夫四十名,岁办桩木四百根、草四万束,树多寡不一。

高邮州王琴等浅凡一十二

每浅正房三间、火房三间、牌楼一座、井亭一座、什物二十一件,老人一名、夫四十名,岁办桩木四百根、草四万束,树多寡不一。

宝应县子婴沟等浅凡九

每浅正房三间、火房三间、井亭一座、牌楼一座、件物二十一件,老人一名、续表一响水闸

南距通济闸一里。

里河口闸

一名河口闸,南距响水闸一里。

以上皆仪真闸首拦潮而尾河口相距五里许,可容二千艘。潮至启拦潮闸,船随潮进,鳞次而待潮,既平即下拦潮闸板,启河口闸,拽船而上,扬旗伐鼓,运数十艘于饮食谈笑间,可谓欲天能为人能矣。宋元以来未有及之者。

瓜口闸

在江都县瓜洲镇西南隅,地名西江嘴。嘉靖六年时都御史高友玑、总兵官杨宏、参将张奎同建。是闸也,南临大江内通诸坝,仅三里许,沙壅易塞,艰于临坝,漕卒病焉。奎谋之众,即其地以置闸,内可容若干艘,潮平下闸,则水平而坝卑,不惟临坝无劳,而过坝亦易为力焉。人皆便之。

按,瓜尝有闸曰“通江”,通舟入淮汴,始宋徽宗时,寻复作堰,今闸虽存不复开,但运河水溢则由此而泄于江耳。盖瓜多市舶居货佣力之徒,利于坝,故闸开则费钜泄水之谤作焉。若仪真响水诸闸率多因革者,类如此。今瓜口闸之建,外引江流而内河无泄,虽欲为谤而谤安兴哉?虽然真、瓜之相去无几也,地势之高下略同,宜亦有中闸通舟如仪真之利济, 后夫共四百三十名,岁办桩木共四千三百根、草共四十三万束,树多寡不一。

山阳县黄家等浅凡一十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一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草一千束,内新路五浅无草,树多寡不一。

清河县季家桥等浅凡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一十二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木共四百根、草共四万束,树多寡不一。

桃源县汊河南等浅凡十二

每浅老人一名、夫一百名,什物二十八件,岁办桩木五百根、草十万束,树多寡不一。

宿迁县武家沟等浅凡二十一

每浅老人一名、夫一百名,什物二十八件,岁办桩木一千根、草十万束,树多寡不一。

睢宁县龙岗等浅凡一十一

每浅老人一名,共夫一百五十名,什物二十八件,岁办桩木一千五百根、草一十五万束,树木多寡不一。

邳州蔡家庄等浅凡一十一

每浅老人一名,共夫一千五百名,什物二十八件,岁办桩木共一万五千根、草一百五十万束,树多寡不一。

徐州双沟等浅凡四十三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木每名四根、草一千束,树多寡不一。续表二必有作之者。

康济河南口闸

在高邮州北三里,南距瓜洲一百六十里,西南距仪真一百九十五里。

康济河北闸

南距南口闸四十里,俱弘治三年建。考之高邮运道九十里,北五十里入新开湖,湖东岸有堤。国初以来,障以桩木,固以砖石,屡决而复修,舟行其下,每西风作,波涛汹涌,舟遇桩石辄坏。成化八年,时总理河道侍郎王恕奏建复河以避风涛,时艰未果。弘治三年,时督河都御史白昂同总兵官郭鋐仍奏凿之,起杭家嘴至张家沟,两岸皆拥土为堤,首尾为闸以与河通,河之东岸又为闸四、为涵洞一,每湖水盛发则从而杀之。自是舟经高邮者无复前日之患,故名康济云。

板闸

在淮安淮阴驿西北十里,距康济北河闸一百七十里。

移风闸

在淮安新城西,东距板闸二里。

清江浦闸

在淮安新城西北,东南距移风闸一十七里。

福兴闸

在淮安新城西,东距清江浦[闸]一十五里。沛县阎村等浅凡一十九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副,岁办桩木共一千八百根、草七十二万束,树多寡不一。

鱼台县张家林等浅凡十二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八件,岁办桩木八十根、草每名二十束,树多寡不一。

邹县港里等浅凡一十二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木五十根、草三千束、树五百八株。

济宁州砚瓦等浅凡一十二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四件,岁桩木五十根、草二千束,树多寡不一。

钜野县大头湾等浅凡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草折石每名四千斤,树多寡不一。

嘉祥县大长沟等浅凡四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件,岁办桩草折石每名四千斤,树多寡不一。

汶上县界首等浅凡一十四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三千束,树多寡不一。

东平州靳家等浅凡一十二续表三清河口闸

在河口巡检司北,南距福兴闸二十五里。

以上闸座俱淮安,永乐十四年时同建。又有新庄闸、新城上闸,在新城北,新城下闸在新城内,砖闸在新城南门外,皆非漕舟所历,故不列。

考之淮安旧从仁字坝车船入淮,抵清口凡六十里,波涛汹涌不常覆舟。宋乔(惟)[维]岳及乎蒋之奇,尝自城西(如)[北]开渠至洪泽入淮以避其险,故平江伯陈瑄因其旧址疏之,更名清江浦,引水由管家湖入鸭陈口达淮,就湖筑堤五十里以便引舟,横渡清口不一里,得无倾覆患。

黄家闸

在徐州夹沟驿南,距清河口闸五百八十九里,永乐间建。

皮沟闸

即新兴闸,在徐州州夹沟驿下,南距黄家闸一十八里。宣德八年建,以节皮沟之浅。

谢沟闸

距皮沟一十八里,建造同前。

下沽头闸

在徐州卫军屯北二里,南距谢沟一十二里。

中沽头闸

南距下沽头九里,二闸俱成化二十年工部郎中顾余庆建。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三千束,树多寡不一。

寿张县大家庙等浅凡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四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三千束,树多寡不一。

东阿县沙湾等浅凡八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四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三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阳榖县管驿湾等浅凡一十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四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三千束,树多寡不一。

聊城县官窑口等浅凡二十三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平山卫第五等浅凡五

每浅军余五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二十五根、草五百束、麻二十五斤,树多寡不一。

博平县梭堤等浅凡六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堂邑县南梁家乡等浅凡七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续表四上沽头闸

一名隘船闸,南距中沽头九里,大元延祐二年建。按,中沽头闸昔未有也,盖金沟自东北来,夹两闸间,流沙屡积,舟不能行。成化间平江伯陈锐奏请设中闸以节水之上流,朝命工部主事一员董之。

胡陵城闸

在沛县庙道口北二十五里,南距上沽头凡七十一里。

飞云桥闸

鸡鸣台闸

二小闸俱胡陵城带管。

孟阳泊闸

在鱼台县沙河驿北二里,南距胡陵城闸十里,元大德八年建。自谢沟闸至是浅深不一,每积涂泥截河。元大德间都省司王潜于两端立堰积水,旁置闸以通舟。国朝平江伯因之,广其制为诸闸。

八里湾闸

南距孟阳泊二十五里,宣德八年建。

榖亭闸

在鱼台县榖亭镇之侧,南距八里湾八里。元至顺二年建,永乐间平江伯修复之。

南阳闸

在鱼台县新河渡北三里,南距榖亭二十里。斤,树多寡不一。

清平县魏家湾等浅凡九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临清州潘家桥等浅凡一十一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副,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清河县二哥营等浅凡八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十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此条下原刊重复,属衍,径删之。)

夏津县赵(贷)[货]郎口等浅凡八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副,岁办桩五十根、草五千束,树多寡不一。

武城县桑园口等浅凡二十六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恩县白马庙等浅凡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二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故城县郑家口等浅凡三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三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五千束,树多寡续表五枣林闸

济宁州,南距南阳闸十二里。按,元人开会通河自安民山引汶、泗、洸等水属之御河,前后建石闸三十余座以利蓄泄,由孟阳泊至枣林七十里,湍激迅悍,沙土流氵陁,启钥开闸,方一放舟,势不得不然也。

鲁桥闸

济宁州,在鲁桥递运所之侧,南距枣林凡八里,永乐十二年建。

师家庄闸

南距鲁桥凡五里,元大德二年建。

仲家浅闸

南距师家庄五里,宣德五年建。

新闸

南距仲家浅凡八里,元大德元年建。

新店闸

南距新闸凡七里,建与前同。

石佛闸

在济宁州石佛寺西南隅,南距新店凡一十八里,元延祐六年建。

赵村闸

在济宁赵村,南距石佛闸凡七里,元(大)[泰]定四年建。

天井闸

即济宁南闸,在济宁州南城驿之浒,距赵村六里,元至元二十一年建。

济宁北闸

一名在城闸,一名会源闸,距天井闸不一。

德州上八里等浅凡六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一名,什物二十三件,岁办桩五十五根、草二千二百束,树多寡不一。

德州卫张家湾等浅凡八

每浅小甲一名、军夫九名,什物一十二件,岁办桩一百根、草一千束,树多寡不一。

德州左卫郑家口等浅凡七

每浅小甲一名、军夫九名,什物二十一件,岁办桩百根、草一千束,树多寡不一。

景州罗家口等浅凡四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八百八十五根、草六千二百八十束,树多寡不一。

吴桥县白草窑口等浅凡十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件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一百根、草一千束,树多寡不一。

东光县狼十一口等浅凡七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办一百根、草五千束,树多寡不一。

南皮县齐家堰等浅凡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五千束,树多寡不一。续表六凡二里,建与前同。按:济宁、天井二闸,原有月河,距州治南三里许,北对会通河,二水纵横,南注由闸河而西上者,艰于逆挽,启闸而下,且二闸密迩,每多冲激。先是冬官主事陈律等议,以在城闸移入百余尺,改天井闸迤西七百余武,不与通济河对,候水盈缩而闭纵之,始免于患。

草桥闸

在济宁城西门外,跨木通行,不常设板。

耐牢坡闸

一名永通闸,在济宁州西二十里,东南距北闸二十八里。国朝洪武初用兵梁晋,由以输军饷,因建闸以泄水,正统三年革,成化时复之。

寺前铺闸

一名柳林闸,在汶上县,南距耐牢坡闸四十九里,正德元年建。

南旺南闸

即柳林闸,在分水龙王庙,南距寺前铺闸五里。

南旺北闸

南距南闸凡五里,成化七年工部郎中杨恭建。

开河闸

在驿下,南距南旺闸十二里,元至正七年建,永乐三年重修。按:南旺古无闸也,元人自济宁逾安山至临清闸交河县李道湾等浅凡五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七件,岁办桩八十根、草八千束,树多寡不一。

沧州砖河南口等浅凡七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六件,岁办桩一百一十根、草五千束,树多寡不一。

兴济县安都寨口等浅凡七

每浅老人一名、夫共五十名,什物一(千)[十]六件,岁办桩一百根、草三千束,树多寡不一。

青县砖河口等浅凡六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七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五千束、麻五十斤,树多寡不一。

(坝)[霸]州苏家一等浅凡一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一万束,树三百五十株。

静海县钓台等浅凡九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五件,岁办桩五十根、草五千束,树多寡不一。

天津卫蔡家口等浅凡一十二

每浅小甲一名、军夫九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四百九十根、草三万三千束,树多寡不一。

天津左卫留佛住口等浅凡二十四续表七开渠数百里,引水入卫河,又即兖东堰金口障泗水,西南由济河至济宁南下,复即兖北堰堽城,障汶水南由洸河至济宁合泗水,以济漕渠,一注临清,一注济宁,名分水龙王庙。终元之世,藉以通漕贩,柳林、开河二闸,所以节两头之水也,然其相去太远,启闭难期,故平江伯陈锐奏请复设南旺上下二闸,相去不五里,以时启闭,置工部官一员董之。

袁老口闸

南距开河十二里,正德元年建。

靳家口闸

在东平州北,南距袁老口十七里,嘉靖二年建。

安山闸

在阳榖县安山驿之左,距靳家口三十里,正统二年建。

荆门上闸

在阳榖县南,距安山闸九十七里,元大德六年建,永乐九年修。

荆门下闸

距上闸三里,建与前同。

阿城上闸

南距荆门闸一十里,元大德三年建。

阿城下闸

距上闸三里,建与前同。

七级上闸

在聊城县界,南距阿城十里,宣德四每浅小甲一名、军夫九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九百九十根、草九万九千束,树多寡不一。

天津右卫北杨家口等浅凡十

每浅小甲一名、军夫九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一十八根、草一万二千束,树多寡不一。

武清县氵旱(hàn,干,亦通汗)沟儿等浅凡十一

每浅小甲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一十八根、草一千八百束,树多寡不一。

武清卫三里屯等浅凡四

每浅小甲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一十八根、草一千八百束,树多寡不一。

香河县蒋家湾等浅凡六

每浅老人一名、夫十名,什物二十二件,岁办桩一十八根、草一千八百束,树多寡不一。

通州右卫李二寺等浅凡四

每浅小甲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九件,岁办桩木一十八根、草一千八百束,树多寡不一。

通州左卫张家湾上马头等浅凡二

每浅小甲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九件,岁办桩一十八根、草一千八百束,树多寡不一。

续表八年建。

戴家湾闸

在清阳驿北二十里,距土桥四十里,成化元年建。

新开上闸

在临清州西,南距戴家湾闸十里。

南板闸

在州西南,东岸距新开上闸二里。

会通闸

在临清州会通河南口,距戴家湾十里,元大德二年建,永乐十三年重修。

临清闸

在州清源驿之浒,南距会通闸二十里。先是临清、会通二闸直接戴家湾闸,水势汹悍,径冲卫河西岸,不时覆舟。成化间主事郭昇议于州西南回曲之地开挑新河,建此二闸,以节水势,害遂息。

通流上闸

旧名通州上闸,在通州西门外一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建。

通流下闸

距上闸一里,建立同前。

朝宗上闸

在通州城南门外万亿库南百步,建立同前。

朝宗下闸

距上闸百步,建同前。

溥济闸

旧名杨尹闸,在都城东南三十里,建同前。

平津闸

旧名郊亭闸,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建同前。通州高家湾等浅凡十

每浅小甲一名、夫十名,什物一十八件,岁办桩木一十八根、草一千八百束,树多寡不一。续表九庆丰闸

旧名籍东闸,在都城东南十五里,地名王家庄。

惠和闸

旧名魏村闸,在都城东南二里。

文明上闸

在正阳门东南一里许。

文明下闸

在崇文门西南一里。

会川闸

在阜城门外一里许。

以上诸闸起都城而抵通州。元世祖时,都水监郭守敬上言,导(平昌)[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西折南向,过双塔榆河至都城南引一亩上泉至西门入都城汇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入三里河,经十里河至烟墩港入浑河东下,每十里置一闸,以时启闭,漕舟自通州直抵都城,民无陆挽之劳,国有储积至富。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春,成于三十年秋,公私便之。世祖自上都还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而悦,赐名“通惠”。国朝永乐间,亦以通漕,今遂废。盖运船一只载米三百石,自通州上车费脚价三十七两有奇,船直抵京,直车家顿失此利,不免流言惑众,任耳者信之。又多势要(原书二字颠倒)者涉利生怨,相与排艰阻难,传闻宫阃,浪惊龙御之心,用遂奸欺之志,其端有自来者。然闻自通抵京仅五十里许,而高低实逾五十尺,其源微浅而其去直,遂使数闸以节之行。遇天时久旱,则舟涩难行,莫若因故闸之遗址,而更为五坝,每坝贸剥船百只,米置布袋中,转剥而前,可省脚价十分之九,仍听车户易车造船,在河生理则官不劳而事可集,利不专而谗谤息矣。表5岸程驿递

岸程驿递仪真县

内有仪真卫,北至扬州府六十里。

扬州府

内有扬州卫,北至高邮州七十里。

高邮州

内有高邮卫,北至宝应县九十里。

宝应县

北至淮安府九十里。

淮安府

内有淮安卫、大河卫,北至清河县六十里。

清河县

北至桃源县六十里。

桃源县

北至宿迁县一百二十里。

宿迁县

北至邳州一百二十里。

邳州

内有邳州卫,北至徐州一百八十里。

徐州

内有徐州卫、徐州左卫,北至沛县一百二十里。

沛县

北至鱼台县一百四十里。

鱼台县

北至邹县五十里。仪真驿递运所

在仪真县城外,至广陵驿四十五里。

广陵驿

在扬州府江都县城外,至邵伯驿六十里。

邵伯驿递运所

在江都县,至盂城驿六十里。

盂城驿

在高邮州,至界首驿六十里。

界首驿递运所

在高邮州,至安平驿六十里。

安平驿

在宝应县城外,至淮阴驿八十里。

淮阴驿递运所

在淮安府山阳县城外,至清口驿六十里。

清口驿

在清河县,至桃园驿六十里。

桃园驿递运所

在桃源县,至古城驿六十里。

古城驿

在桃源县,至宿迁县钟吾驿六十里。

钟吾驿递运所

在宿迁县,至直河驿六十里。续表一邹县

北至济宁八十里。

济宁州

内有济宁卫,北至钜野县九十里。

钜野县

北至嘉祥县二十五里。

嘉祥县

北至汶上县十八里。

汶上县

北至东平州七十里。

东平州

内有东平所,北至寿张县七十里。

寿张县

北至东阿县二十里。

东阿县

北至阳榖县二十里。

阳榖县

北至东昌府四十里。

东昌府

内有东昌卫、平山卫,北至聊城县九十三里。

聊城县

东至博平县三十里。

博平县

东至(棠)[堂]邑县。

(棠)[堂]邑县

北至清平县三十九里。

清平县

北至臨清州四十里。直河驿

在睢宁县,至下邳驿六十里。

下邳驿

在邳州城外,至新安驿六十里。

新安驿

在邳州,至房村驿六十里。

房村驿

在邳州,至彭城驿九十里。

彭城驿又

黄河东岸驿

俱在徐州城外,至夹沟驿九十里。

夹沟驿

在徐州,至泗亭驿七十五里。

泗亭驿递运所

在沛县,至沙河驿六十里。

沙河驿

在邹县,至鲁桥驿六十里。

鲁桥驿递运所

在邹县,至南城驿五十五里。

南城驿

在济宁州城外,至开河驿一百一十里。

开河驿

在汶上县,至安山驿七十里。

安山驿递运所

在东平州,至荆门驿八十五里。

荆门驿

在阳榖县,至崇武驿八十五里。

崇武驿续表二臨清州

内有臨清卫,东至夏津县三十里。

夏津县

东至武城县四十里。

武城县

东至恩县一百四十里。

恩县

东至故城县二十七里。

故城县

东至德州三十五里。

德州

内有德州卫、德州左卫,东至景州一百里。

景州

东至吴桥县六十里。

吴桥县

东至东光县六十里。

东光县

东至南皮县九十里。

南皮县

东至交河县五十八里。

交河县

北至沧州五十五里。

沧州

北至兴济县五十里。

兴济县

东至青县二十五里。

青县

北至霸州一百三十五里。在聊城县,至金線递运所三十五里。

金線递运所

在堂邑县,至清阳驿四十里。

清阳驿

在清平县,至清源驿六十里。

清源驿递运所

在临清州城外,至渡口驿七十里。

渡口驿

在臨清州,至甲马营驿七十里。

甲马营驿递运所

在夏津县,至梁家庄驿一百一十五里。

梁家庄驿

在故城县,至安德驿七十里。

安德驿递运所

在德州城外,至良店驿七十里。

良店驿

在景州,至连窝驿七十里。

连窝驿递运所

在吴桥县,至新桥驿七十里。

新桥驿

在交河县,至砖河驿七十里。

砖河驿

在交河县,至沧州递运所七十里。

沧州递运所

在沧州城外,至乾宁驿二十里。

乾宁驿

在兴济县,至流河驿七十里。

流河驿续表三霸州

东至静海县九里。

静海县

东至天津卫三十里。

天津右卫

东至天津左卫三十五里。

天津左卫

东至天津卫三十里。

天津卫

东至武清县二十五里。

武清县

东至营州前屯卫八十里。

营州前屯卫

东至香河县十二里。

香河县

东至漷县二十里。

漷县

北至神武中卫二十里。

神武中卫

北至定边卫五里。

定边卫

北至通州右卫五里。

通州右卫

北至通州左卫二十三里。

通州左卫

北至通州二十三里。

通州

北至京师六十里。在青县,至奉新驿七十里。

奉新驿

在静海县,至杨青驿一百里。

杨青驿递运所

在静海县,至杨村驿八里。

杨村驿

在武清县,至河西驿九十里。

河西驿递运所

在武清县,至合和[驿]九十里。

合和驿

在漷县,至潞河一百里。

潞河驿递运所

在通州。表6大江迤南闸坝

闸坝京口闸

在镇江府城西北,洪武初年建,正德元年都御史洪钟修。

孟渎河闸

在常州府城北九十里,距京口闸九十里,洪武二年建。

魏村闸

在常州府城北六十里建。

望亭闸

在无锡望亭市右。景泰二年建。

龙山闸

在杭州府城南,宋高宗时建。

以上诸闸自江而南,所以节水之北注也。新港坝

在镇江城西北一里许,漕船出江由此拽之。

甘露坝

在新港坝东半里许,江船入漕由此拽之。

丹徒坝

在丹徒镇南十八里,距甘露坝七十八里。

新港坝

在丹阳县西三十五里,距丹徒一十三里。

吕城坝

在县南三十里,距新港坝四十三里。

奔牛坝

在常州府武进县治西三十里。

长安坝

在杭州府城东北九十里,距德胜坝一十里,建于宋。

德胜坝

在府城外,湖州市北。

猪圈坝

在府城武林门外。

新河坝

在府北关外三里下塘路。

会安坝

在府城艮山门外。

永昌坝

在府城永昌门外。

跨浦坝

南距龙山坝一里半。以上诸坝俱洪武初建。表7茱萸湾迤东河道闸

河道闸运盐官河

在扬州府江都县,隋仁寿四年开,以通漕运,其侧有茱萸村,故名为茱萸湾。自湾头起东至泰州界斗门铺七十里,有支河曰“白塔”,正统十年曾以御史吴镒言,挑开白塔河注扬州以便浙江等运船。

济川河

在泰州城南,东至如皋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江都县斗门三十里,中有支流十一。

立发河

在如皋县运盐官河东,南至通州界白铺镇七十里,西北至泰州界海安镇四十里,中有支流七。

新河

在通州城西,旧河淤涨不一,永乐三年,本州判官许性乃开新河接运,正统年间户部主事邹来学置立水洞,遇旱则引潮水入于运河,中有支流三。

运盐河

在海门县北三里,中由支流四。朝宗上闸在茱萸湾,宣德七年建。

朝宗下闸在上闸东,建同前。

新闸

去城东北六十里白塔河之口,宣德七年建,西距新闸一十里。

潘家庄闸

建置同前。西距新闸一十里。

大桥闸

建置同前。距潘家庄驿二十里。

江口闸建置同前。至扬子江五里。

白浦石闸

去州治西北六十里,在如皋白浦石闸之南一里,今废。

济川坝

在泰州城南门外,即金口岸河坝。

北运河坝在州城北门外偏东百步。

海安坝在海安镇河口,成化八年筑。

立发坝在立发河口,成化八年筑。

丁堰坝

在丁堰河口,盖古堰也。

韩家港洞灰堆港洞

潘灶港洞水塔口洞

烂泥口洞表8徐州迤西河道浅

河道浅汴河

在徐州城东北,即今沁水也,又谓之小黄河。西至萧县界杨家溜,长三十里,中有支流五。

沁河

即汴河,在萧县界,中有支流一,自是历砀山、永城、夏邑、虞城、归德、宁陵、考城、睢州、仪封、杞县、兰阳、陈留、祥符、封丘、阳武十五州县,皆其所经也。

黄河故道

在原武县治西北二十里,即沁河也。至开封府达陈、颍二州界,正统十三年决于荥泽县夹堤村等处,分为六道,五道在县南,一道在县北,俱东流祥符、中牟二县界,东南流以达于淮。至卫辉、新乡、获嘉历怀庆府武陟县,其水自河内县来入境,至小原村分为二,一经卫辉入卫,一经汴梁北东流至徐入泗,黄河自本县东宝家湾东南流至荥泽,又东南过汴梁以达于淮。天顺七年,发万夫开通宝家湾,引黄河一支入泗,东至徐州接济一洪之不足。徐州汊河等浅凡五

铺厅三间、门楼一座,什物、草、树后皆同。

萧县烂石等浅凡十有五

砀山龙坝等浅凡五

永城县朱家等浅凡四

夏邑县胡父桥等浅凡十六

虞城县洪陵湾等浅凡十二

归德州丁家道口等浅凡十三

宁陵县桃园等浅凡四

考城县板罾口等浅凡九

睢州寺堽等浅凡十

仪封县贾家林等浅凡十

杞县东小阁等浅凡四

兰阳县狮子堌等浅凡八

陈留县宜王庙等浅凡十六

祥符县王家埠口等浅凡一十四

封丘县蒜刘寨等浅凡八

阳武县中岳等浅凡八

原武县第五等浅凡五、永兴等浅凡四

河南北岸等浅凡十八

以上一十九浅,什物、树、草与徐州汊河等浅相同。表9济宁迤东河道坝闸

河道坝闸汶河

在兖州府滋阳县东,自堽城闸南流入洸,至济宁州城分流南达于淮,北入于卫,即今之漕河也。新旧泉凡二,在县东北五里,西南流入济。

沂河

在曲阜县南五里,其源出自尼山,西流三十五里与泗合。旧泉十六、新二,自逵泉名已见泉类,惟栋沟泉入泗,余皆入沂。

泗水

在泗水县东,即漕河也。旧泉一十八、新八。

薛河

在(藤)[滕]县界,旧泉一十四。

洸河

在宁阳县,昔汶不通洸,元初毕辅国始于堽城之左作斗门,堨汶入洸,以益泗漕。详见元改作东大闸记。旧泉八、新泉四。

承冶河

在峄县西,自许池泉发源,东南流一百七十里至邳州,由乾沟口入漕。

漈河

源出泰山白龙池,经泰安州西一里南流入泮河,合小汶河,在州南四十里龙池下入大汶河。泉二十有二。

小汶河

在新泰县,泉凡十。

小汶河

在莱芜县,抵肥城县。金口坝

在金口闸之南,绝泗、沂二水而入金口闸以达于济,元改作滚水石坝,后废。本朝作土坝,成化八年工部主事张盛复元制。

堽城坝

在闸之西,元至元时建,成化八年主事时宜兴、张盛修,学士万安有记。杏林闸

在滋阳县城西二十里。

土娄闸

在兖州城西十五里。

金口闸

在兖州(流)[滋]阳县城东五里。

堽城二闸

在济阳县北三十里。表10沙湾西南河道浅

河道浅新挑河

在兖州阳榖县,永乐九年自金龙口开挑至塌场口,复自曹州疏浚至沙湾儿,皆通舟楫。正统间河决荥阳,而金龙口遂淤。景泰四年都御史(除)[徐]有贞自曹家溜以上开沟二十里接金龙口,引水接济张秋漕河,名曰新挑河。历东平、寿张、郓城、曹州、钜野、定陶、曹县、仪封凡八州县。阳谷县虎丘坡等浅凡二。

东平县鱼护口浅凡一。

寿张县范城等浅凡二。

郓城县五岔口等浅凡七。

曹州新集等浅凡十一。

钜野县安兴墓等浅凡二。

定陶县团潭等浅凡三。

曹县夏侯等浅凡四。表11卫河迤北河道闸浅

河道 闸浅河道(泉)[闸]附

卫河

凡东昌府馆陶县中有支流四,一名洹水,自洹水县来,至安阳县屡伏屡见,东经永和入卫;一名汤水,出汤阴县西亥泉,东流入于卫;一名折胫河,出淇县泉儿头,至西阊村入卫;一名山河,出太行山至薛村入卫。所历凡十一县,曰元城、大名、魏县、内黄、滑县、汤阴、浚县、淇县、汲县、新乡县、辉县,皆漕运所历也。

北关闸

在本府北门外,今废。馆陶县尖冢儿等浅凡十二。

元城县草庙等浅凡六。

大名县砖桥等浅凡三。

魏县阎家等浅凡六。

内黄县泊口等浅凡十。

滑县草坡浅一。

安阳县北新庄等浅凡五。

汤阴县五陵等浅凡六。

浚县老(观)[鹳]嘴等浅凡十。

淇县薛村口等浅凡三。

汲县谢家等浅凡一十二。

辉县等浅凡二。

卷四"漕职表"

卷之三漕职表

漕之利于国家,其来尚矣。故代必重厥事,职必简厥人。自大禹以司空平水土,冀《周官》所载,漕虽未闻,而开渠、筑堰、导河、益溉,职亦各有繇隶。

秦氏以降,汉官则有水衡都尉及都水丞,属其职皆领池苑。迨元光三年河决顿丘,天子乃使汲黯、郑当时往治,时当时为大司农,尝奏言漕渠。地节,郭昌则以光禄大夫使行河北。河平元年,河堤使王延世则以劳赐爵关内侯。

晋、隋之间,漕法或领于尚书,或领于仓部侍郎,虽官无定衔,皆简自廷臣,其责任亦重且大矣。

唐百官工部尚书以下,则有水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津泽渠梁运漕碾硙之事,外则又有河堤谒者六人、诸津令各一人。迨开元初,李杰为水陆运使,而“使”之名始建。十一年,裴耀卿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江淮都转运使,而以崔希逸、萧炅为副使,而“副”之名亦始此。天宝,则以韦坚充勾当转运使,第五琦充诸色转运使,刘晏则以户部侍郎充诸道转运使。厥后韩滉、杜悰、崔昭纬,皆以宰相充,而诸道巡院皆统焉。自裴耀卿言漕事,进用者常兼转运之职,惟韦坚为最。若刘晏则以转运为己任,尝与元载书曰:“见一水不通,思荷锸而先往;见一粒不运,思负米而先趣。”故时最著名。

迨宋乾德以后,始置诸道转运使,其“使”之名,但曰勾当某路水陆计度转运事,官高者则曰某路计度转运使。雍熙四年,并水、陆路发运为一司,以右神武将军王继昇掌之。太平兴国初,皆曰“使”,两省以上则为都转运使。又置副使与诸路判官,又置同勾当转运事,俄罢诸路副使。真宗每用兵,或令都部署兼转运使,王师征讨,则有随军转运使,事毕即停。熙宁初,诏河东、河北、陕西三路漕臣,许乘传赴阙,留无浃日。又诏三路漕臣,令自辟属各二人,以京朝官曾历知县者为之。宣和初,又诏陕西以都漕两员治于长安,而漕臣三员分领六路,时知名者若鲁宗道,若蒋之奇,若张纶,若许元(芳)、张方平。时方平尝画漕运十四策,宰相富弼读其奏上前,上太息称善。崇宁初,蔡京为相,始求羡财以供侈费,充使者遂有进献而职隳矣。

元世祖中统二年,始立军储所,寻改漕运所。至元改漕运司,又改都漕运司。十九年改京畿都漕运使,二十四年,内、外分立两运司。其员则有运使,有同知,有副使,有判官,而押官隶焉。其初,漕法犹有可观,历岁既久,弊日以滋,疲三省之民力,以充岁运之恒数,而押运监临之官,与夫出纳之吏,恣为贪黩。至元之后,有不可胜言者矣。

迨我太祖奄有天下,贡赋之外,海运以营辽东。五年,尝命靖海侯吴祯率舟师往运。时敕辽东都督仇成曰:兵戍辽阳已有年矣,虽曰农战交修,其海船之运犹连年未已。近者靖海侯吴祯率舟重载东往,所运甚大。昨晚忽闻纳哈欲整兵来哨,为指挥叶旺中途阻归。因此而料彼,前数年,凡时值暑天,胡人必不策马南向,今将盛暑,彼有此举,情状见矣。粮运既至,宜严为备,庶可无虞。

后又遣都督朱寿、张赫领之。二十年冬十月戊申朔,享太庙,封寿为舳舻侯、赫为航海侯。其诰文略曰:咨尔寿,从朕开国多勋劳,今年已高,屡涉风涛之险,服勤漕运,以给辽海之军,既懋厥功,必加崇劝。今特封尔寿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舳舻侯,食禄一千石,延于子孙,世袭封爵,用报尔功,尔其敬哉!赫诰文亦同。

又尝建漕运使,寻罢。其御制诰曰:漕运之设,启国名家之良法也。何以知其然?民有已供入府库者,官欲他给而移之,则漕运者行焉。若江海者,必帆巨舟,假天风,可刻期而抵所在。若道由河、淮,则操轻舟,用便楫,假天风,加人力,亦刻期而可至。其所于斯之设,岂不便于国事而兴起焉?若居是职,身律法张,于上无瞒,于下无虐,身立而名家出矣,朕所谓良法也。谓用力少而致功多,故如是而言,何也?假以陆路转运,较之于舟楫之举,则百夫可代陆路十千之人艰辛,其所扰者少而所安者众,生民得遂其生,岂不良法也?凡任此者,非忠君爱民之士不可使之行令,朕将欲用人,则而求之惟尔,某佥曰,可。今特受某官,尔往勿怠,以致来闻,则功录焉。

太宗缵承大业,建立漕运而革使职,乃命武职重臣总理。景泰间,更命都御(使)[史]同莅其事。其职有统领者,有分理者,有兼掌者,有专任者,有暂委者。下至一闸一坝,各有官守,若枝之附根,若纲之挈目,上下供职咸有法,黜陟惟允。其都御史则兼巡抚。领敕一道:皇帝敕谕都察院右都御史某,今特命尔总督漕运,与总兵官某、参将某同理其事,务在用心规画,禁革奸弊。运粮官军有犯,自指挥以下轻则量情惩治,重则拿送巡按、巡河御史及原差问刑官处问理,照例发落。都指挥有犯,具奏拿问。若刁泼军旗乘机诬告,对证涉虚者,治以重罚。自通州至扬州一带水利有当蓄泄者,严督该官司并巡河御史、管河管洪郎中等官,设法用工筑塞疏浚,以便粮运。仍兼巡抚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徐、滁、和三州地方,抚安军民,禁防盗贼,清理盐课,赈济饥荒,城垣坍塌,随时修理,守城官军以时操练,或有盗贼生发,盐徒强横,即便相械设法抚捕。卫所府州县官员有廉能公正者,量加奖劝;贪酷不才者,从公黜罚。凡事有利于军民者,悉听尔便宜处置。尔为朝廷宪臣,受兹简任,须殚心竭意,输忠效劳,凡百举措务合时宜,俾粮运无误,军民安妥,盗贼屏息,地方宁靖,斯称委任。如或误事,责有所归。尔其钦承朕命,毋忽,故谕。

领关防一颗,其文曰:“总督漕运关防”。

总兵则兼镇守。领制一道:皇帝制谕署都督佥事某,今命尔掛漕运之印,充总兵官,与同都指挥某率领舟师攒运粮储,赴京仓交纳,所统运粮官军悉听节制。仍镇守淮安,抚辑军民,修治城池,遇有盗贼生发,随即将兵剿捕,如制奉行。领敕一道:皇帝敕谕,今特命尔充总兵官,攒运粮储,循守旧规,提督湖广等都司及直隶卫所官军,各照岁定兑支粮数,依期运至京仓交纳。仍镇守淮安,抚安军民,修理城池,禁防盗贼。凡事须与总督漕运都御史计议停当而行,务在用心规画,禁革奸弊。运粮官军有犯,自指挥以下轻则听尔量情惩治,重则尔就拿送问刑衙门,或巡按、巡河御史问理,照例发落。都指挥有犯,具奏拿问。若刁泼军旗乘机诬告,对证涉虚者,治以重罪。自通州至扬州一带水利,有当蓄泄者,严督该管官司并管河管洪郎中等官,设法用工筑塞疏浚,倘有怠职误事者,一体参奏。凡有便于漕运有利于军民者,悉听尔便宜处置。且漕运旧规皆系先年奏请创立,行之岁久,不无废弛。尔今受兹重任,尤须尽心修举,凡百举措务合时宜,俾粮运无误,军民安妥,斯称委任。如或乖方误事,责有所归。尔其钦承朕命,毋忽,故谕。领符验二道、皇帝圣旨、公差人员,经过驿分持此符验,方许应付马疋。如无此符,擅便给驿,各驿官吏不行执法,(循)[徇]情应付者,俱各治以重罪。宜令准此。

印(文)[信]一颗,其文曰:“漕运之印。”

参将则协同总兵官。领敕一道:皇帝敕谕都指挥使某,今命尔充参将,协同总兵官攒运粮储,循守旧规,提督湖广等都司及直隶卫所官军,各照岁定兑支粮数,作期运至京仓交纳。须关防禁约,不许奸欺作弊,怠惰稽迟。遇有河道淤阻,随即督同委官设法疏理。仍兼守淮安,抚恤军民,城池坍塌,趁时修治,贼寇(主)[生]发,先机捕灭。尔为朝廷武臣,受滋重寄,凡事须与总兵官及总督漕运都御史同心协力,处置停当而行。尤须持廉奉公,正己率下,务使河道疏通,粮储不误,军民安妥,地方无虞,官军得所,庶不负委任之意。毋或偏私执拗,乖方误事,剋害下人,致生嗟怨,如违罪有所归。尔其敬之慎之。故谕。

而治必于淮者,盖淮,左江、右河,东控海道,北接兖、豫,西接两都而诸陵咸在。况淮古称难治,故曰淮夷。国初,驸马都尉黄宝尝镇守于斯,其制曰:奉天承运,皇帝圣旨:教驸马都尉黄宝兼淮安卫指挥使,守御淮安府城地,宜令准此。至今不改辙焉。故京操十二荣(即荣伍),军有十二万,漕有十二总,军亦有十二万。中外相援,兵食相资,祖宗之微意,岂无所谓哉?於乎!内而两畿,外而五省,竭天下之半而属之漕,今日当是职者,利用大作,无为职之羞可也。凡职各以次列,而抚镇以下,制使创始及有成绩者,表而出之,职必有所居,然后可以听治。于是作《漕职表》,而以《公署》附焉。

表1尚书都御史主事

尚书都御史主事郎中附尚书,非漕府之职也,特以河渠阻塞之故命下董役,以求厥成,迹不可以无记也,故以官阶列于都宪之上。

宋礼

工部尚书。永乐十二年疏会通河成,遂罢海运从河运,礼有心机,长于智料,故是役也,众咸惟之,卒成其绩。

刘观

刑部尚书。永乐十五年提督漕河。

金纯

刑部尚书。永乐九年开浚黄河,赠山阳伯。

黄福

工部尚书兼詹事。宣德四年整理河道。

石璞

刑部尚书。景泰二年治沙湾决河。

王永和

工部尚书。景泰四年治都宪,漕运初设未有也,自景泰二年立之,盖天下重务非台官不足以一人心,辖天下,百司听命而无违忤也。

王竤

陕西河州卫人,景泰二年以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天顺八年复莅政,时徐州大饥,竤乃开仓赈济,有汲黯之风。

王文

景泰二年以刑部尚书兼都御史总督漕运。

徐有贞

苏州人,景泰五年以右都御史总理漕运。贞有才干,尝治张秋决河,作沙湾一路河防,民赖全活者众。

陈泰

福建光泽县人,景泰六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主事,部差也,分遣就职所,以专其事,犹元之水监。然自永乐三年来,郎中、主事杂差,令著为例,非主事不差也,故以主事例衔,以郎中附之。

杨琏

工部,永乐十九年分理徐州洪。

王溥

刑部,永乐十九年分理吕梁洪。

王俊工部,正统间提督通州至天津河道。

陆镛

工部,成化六年专管通州至天津河道,继以临济迤北悉隶之,七年,分治至德州止。

郭昇

工部,成化七年分治沛县至仪真瓜洲漕河,尝去险石甃堤岸。

杨恭续表一沙湾决河。

杜谦

工部尚书。成化二十年治徐州南漕河。

乔毅

工部尚书。成化六年治漕河。

王恕

刑部侍郎。成化七年总理河道。

李颙

工部尚书。成化十六年修武清决河。

薛远

户部尚书。成化十七年治漕河。

白昂

刑部侍郎。弘治三年治金龙口决河,开康济河。

陈政

工部侍郎。弘治五年治张秋决河。

刘大夏

湖广华容人,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治张秋决河。

赵璜

江西安福人,正德十一年以工部侍郎总理河道。

滕昭

河南汝州人,成化二年总督漕运。

张鹏

顺天府涞水县人,成化八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裕

江西丰城县人,成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纲

山东长清人,成化十四年以佥都御史总督漕运。

张瓉

湖广孝感人,成化十六年以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徐英

四川人,成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刘璋

福建延平人,成化二十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马文昇

河南钧州人,成化二十一年以右都御史总督工部,成化十三年分理通州至济宁河道,自恭以后凡若干人。先是山东张秋河道有佥事一员管理,既而都御史李裕请管河道郎中等官悉改宪职,工部议以南北直隶乃畿内近地,不应置按察官,请割济宁为界,令郎中二员分治,各赐玺书,假以事权,而佥事遂革。

李煌

工部,住扎安平镇,分理济宁以北河道。

丘茂中

工部,住扎高邮州,分理济宁以南河道。

王豫

[南]直隶武进人,豫之上有姓姜者一人,失其名,乃初授命者。

尹珎

直隶大河卫人,建夫厂有修理功。

饶泗

江西进贤人,作石坝。以上皆治徐州洪,至今凡若干人矣。续表二龚弘

[南]直隶嘉定人,正德十三年以工部侍郎总理河道。

李瓒

山东濮州人,正德十六年以工部侍郎总理河道。

章极

浙江兰溪人,嘉靖六年以工部侍郎总理河道。

盛应期

[南]直隶吴县人,嘉靖六年以右都御史总理河道。

潘希曾

浙江金华人,嘉靖七年以工部侍郎总理河道。

李绯

河南固始人,嘉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戴时宗

福建晋江人,嘉靖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朱裳

直隶沙河人,嘉靖十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漕运,门无私谒,时漕卒之逋亡者皆归焉。

李敏

河南襄城县人,成化二十二年以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丘鼐

江西贵溪县人,成化二十三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秦鋐

山东单县人,弘治元年以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昂

浙江仁和县人,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张伟

直隶景州人,弘治三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蕙

[南]直隶当涂县人,弘治七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漕政称平。

徐镛

湖广兴国州人,弘治十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总徐仪

江西南城人,始受命治吕梁洪。

王俨

湖广华容人,有凿险功。

费瑄

江西铅山人,作东西二堤及坝道。

郭持平

以上皆治吕梁洪,至今凡若干人矣。

来天球

浙江萧山人,新作分司,修建功甚多。

陈宣

浙江平阳人,成化二十年添设管闸,住扎沛县沽头闸,弘治元年革,七年复,正德二年复革。自宣以下凡若干人矣。

辛寿

河南人,住扎济宁,永乐十九年兼管河道,正德三年革宁阳管泉主事,以诸湖近闸,令兖州管河通判兼管,而本官提督之,至今凡若干续表三刘天和

湖广麻城人,嘉靖十四年以工部侍郎总理河道。

李如圭

湖广澧州人,嘉靖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于湛

[南]直隶金坛人,嘉靖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督漕运。

张敷华

江西安福人,弘治十三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张缙

山西阳曲县人,弘治十六年以右都御史两莅漕政。

洪鐘

浙江钱塘县人,正德元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王琼

大(明)[名]人,正德三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瀚

山西沁水县人,正德四年以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邵宝

[南]直隶无锡县人,正德六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陶琰

山西绛州人,刚人多大略,正德九年以都御史总督漕运, 十一年归 ,人矣。以上皆管闸。

乔缙

南阳人,正德二年管泉。按永乐初尝差主事顾大奇等疏导诸泉,后以右通政王孜、郎中史鉴等继之。正统六年革,以参将汤节言复置,正德二年革。以上皆管泉。

马祥

户部主事,专理河源,初河南布政司增置参议一员,专提督防导河、沁二水之源,成化二十年添设主事一员,在河南阳武县住扎,修治水道,下达徐州。又令提督徐州洪,主事以河沁水利深浅尺寸,每月一报于朝,弘治初革。

谢彦诚

始受命督造运船。

席书

四川遂宁人,尝编《漕船志》。

丁瓉

(原文缺)续表四十三年复起,以户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复总漕运事。

丛兰

山东文登人,正德十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寻专巡抚。

臧凤

山东曲阜人,正德十四年以右副都御史专总督漕运,寻兼巡抚。

俞諌

浙江桐庐人,嘉靖元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胡锭

直隶长垣县人,嘉靖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钺

河南祥符县人,嘉靖三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高友玑

浙江乐清县人,嘉靖四年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唐龙

浙江兰溪县人,嘉靖七张綗

以上皆清江厂,至今凡若干人,皆工部。

张勉

监督淮安仓,永乐中以郎中叶宜任,自勉以下多主事,至今凡若干人。

李贡

[南]直隶芜湖人,修仓垣固而不费。

熊壮

监督徐州仓,至今凡若干人矣。

徐严

监督临清仓,至今凡若干人矣。

张浚

监督德州仓,始建分司。

张伦

直隶大名人,移建分司于城,至今凡若干人。

以上皆户部主事或员外郎。

何汉宗

漕运理刑,景泰初年任。续表五年以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

毛思义

山东阳信县人,嘉靖八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刘节

江西大庾县人,嘉靖九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马卿

河南林县人,嘉靖十一年以右副部御史总督漕运。周镐

张璿

浙江余姚县人。

毛绍元

浙江余姚县人。

冷向春

四川内江县人。

邵惪容

浙江余姚县人。

畅华

陕西陇西县人。

李日章

[南]直隶华亭县人。

徐官

浙江萧山县人。

龙钦

湖广茶陵州人。

表2总兵副参把总

总兵副参把总国初漕政未立,自太宗皇帝都燕台,始急于漕政,乃命平江伯陈瑄综理,大功成,设漕运府于淮安,立总兵官兼镇守以莅之,继平江之职也。所辖十二总,凡卫一百四十三,官军员名一十二万七千八百,岁运米四百万石。清江厂造船官军复一万有奇。

陈瑄

合肥人,永乐二年以平江伯充副总兵,管海运,永乐四年充总兵,始建议设仪真、瓜洲二坝,造浅艖达淮,凿吕梁、徐州二洪石以平水势,筑沛县、济宁等处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自淮至临清,相水势高下建闸四十有七,自淮抵通州河滨置铺舍五百六十八所,舍置夫卒俾导舟,可行处沿河堤凿井树木,以便夏月行者, 虑事之周而行之果,国用以漕运原有总兵、副总兵、参将三员,副总兵今革不设。

宣信

宣城人,永乐六年以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同平江伯理海运。

吴亮

滁州人,宣德二年由参将升副总兵。

武兴

宿州人,宣德八年以都督佥事充副总兵。

马翔

大名人,正统元年由参将升副总兵。

吴亮

永乐十三年以都指挥佥事充参将。

马翔

宣德七年以都指挥同知充参将。

汤节

高邮人,正统四年以江西都指挥充参将,把总官多都指挥或都司,或以都指挥体统行事者,夫以百四十卫之官军而分隶于十有(十)二人,计所辖则万夫也,非贤而能者孰与此哉!故自设官以来,世远人亡,莫悉究其名氏,姑著其衔以俟名世者。

湖广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所一十三,指挥一十一员,千、百户八十七员,旗军一万七百四名,运船一千一十二只,造于武昌,(造)实运粮三十二万八千六百三十四石二斗八合。

江西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一十一,指挥四员,千、百户五十八员,旗军九千七百九十四名,运船八百六十六只, 造于九江府,实运续表一足。殁,世追封平江侯,谥恭襄。

王瑜

海州人,宣德八年以都督充左副总兵挂印,直而不讦,廉而不残,政继陈瑄,能安且靖,如曹参。

武兴

宿州人,本姓伍氏,赐姓武,正统三年由漕运副总兵充总兵官。

徐恭

和州人,正统十四年以都督同知充总兵,性尚质素,推贤让能,隐然有方面之重。

牛循

滁州人,天顺五年以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杨茂

天顺八年由参将充总兵官,(攻)[工]诗善书,有古郭汾阳之风节。

陈泾

泰州人,以太宁侯守备南京,成化七年充总兵官。

陈锐

平江伯瑄之曾孙, 居家孝友 ,绰有祖风 ,成化八年莅事勤敏,博学能文。

黄鉴

仪真人,天顺元年由都督佥事充参将。

杨茂

沅湘人,天顺五年都督同知充参将。

袁祐

凤阳人,成化六年以都指挥同知诠注锦衣卫,充总督参将。

都胜

成化十四年以署都指挥同知诠注锦衣卫,充参将,性恭谨,有孝义名。

郭鈜

成化二十二年以署都指挥同知充参将,弘治年题注锦衣卫带俸。

耿麟

江夏人,弘治五年以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充参将。

周瓒

江都人,弘治八年以都指挥佥事充参将,九年题注锦衣卫带俸,有慈孝名。粮三十万六百九十五石三斗八升八合。

浙江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所一十三,指挥八员,千户四十一员,百户七十九员,所镇抚四员,旗军二万一千六百七十名,运船二千三十九只,造于苏州,实运粮六十六万五千三百一十二石三斗四升。

南京总二

把总官二员,所辖卫三十四,指挥二十五员,千、百户一百四十一员,旗军一万八千零八名,运船一千七百五十九只,俱清江厂造,实运粮五十五万一千八百八十一石六斗一升六合。

江南上江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所一十一,指挥九员,千、百户九十九员,旗军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九名,运船一千四百二十三只, 造于安庆等厂,实运粮四十七续表二由两广镇守充总兵官,漕运以治,张秋功成,兼太子太傅。

王信

凤阳人,廉恭有成,成化二十一年以都督同知充总兵官。

都胜

山东武定州人,成化十四年由参将充总兵官,以清谨闻,人不敢干以私。

郭鈜

合肥人,弘治二年由参将充总兵官,久任成功,多所建白,漕人至今戴之。

毛锐

甘州人,正德三年以太子太傅、伏羌伯充总兵官。

陈熊

平江伯陈锐子,正德三年充总兵官,侃直有风概。

顾仕隆

扬州人,正德六年以镇远侯充总兵官,谦约节俭,苞苴不行,处多事之世,而不及于祸。

张洪

杭州人,礼贤下(文)[士]有儒将风,弘治十四年以都指挥佥事充参将锦衣卫带俸。

温和

河间人,弘治十七年以署都指挥充参将锦衣卫带俸。

梁玺

大名人,正德元年以都指挥使充参将,转中都留守,复充参将,列衔锦衣卫。天性友爱,有干济才。

庄椿

寿州人,正德八年以都指挥佥事充参将,题注锦衣卫带俸。

王玉

正德十四年以都指挥充参将,题注锦衣卫带俸。

王佐

由武举以锦衣卫都指挥使充参将。

张奎

洪子,嘉靖二年以都指挥佥事充参将, 题注锦万二千四百七十三石七升八合。

江南下江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九,指挥二员,千、百户一十九员,旗军一千七百六十四名,运船一百七十七只,造于苏州府,其南京卫分造于清江厂,实运粮五万四千二百二十九石六斗六合。

中都留守司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一十二,指挥九员,卫镇抚二员,千、百户八十三员,旗军八千七百一十六名,运船八百八十七只,俱清江厂造,实运粮二十六万七千五百九十八石六斗三升二合。

江北直隶总二

把总官二员,所辖卫一十八,指挥一十五员,千、百户一百七十六员,旗军二万六千七百零一名,运船二千六百八十七只, 俱清江厂续表三杨宏

海州人,正德十六年以都督佥事充总兵官,以久任荐升都督同知。

杨锐

南京人,嘉靖九年以都督佥事充总兵管。

刘玺

南京人,嘉靖十三年由参将以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衣卫带俸。以久任荐升都指挥同知。嘉靖十年升中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刘玺

嘉靖十年以署都指挥佥事充参将,题注锦衣卫带俸。

万表

浙江人,嘉靖十三年以都指挥佥事充参将。

王元伯

徐州人,嘉靖十五年以署都指挥佥事充参将。

造,实运粮八十八万九千七百七十四石一斗零二合。

山东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所七,指挥七员,千、百户四十七员,旗军二千七百六十五名,运船七百七十三只,造于清江厂,实运粮二十三万八千四百一石三升。

遮洋总一

把总官一员,所辖卫一十六,指挥一十二员,千、百户四十五员,旗军六千二百名,运船五百二十五只,造于清江厂,实运粮二十四万石。

表3府州县闸官

府州县闸官扬州府

淮安府

兖州府

东昌府

河间府

俱添设管河通判各一人。邳州

徐州

济宁州

东平州

临清州

俱添设管河通判官各一人。

高邮州

德州

沧州

霸州

通州

俱委一人,有非判官者,随宜用之。

清江提举一人

典吏一人

卫河提举一人

典吏一人宝应县

宿迁县

鱼台县

钜野县

嘉祥县

汶上县

东阿县

阳榖县

聊城县

博平县

清平县

俱添设管河主簿各一人。

仪真县

江都县

山阳县

清河县

桃源县

沛县

寿张县

恩县

故城县

吴桥县

东光县

南皮县板闸

移风闸

清江闸

福兴闸

新庄闸

黄家闸

新兴闸

谢沟闸

沽头上闸

沽头中闸

沽头下闸

金沟口闸

湖陵城闸

孟阳泊闸

八里湾闸

南阳闸

枣林闸

鲁桥闸

师家庄闸

仲家浅闸

新闸

新店闸

石佛闸

赵村闸

在城闸续表一交河县

兴济县

青县

静海县

清河县

夏津县

武城县

武清县

香河县

漷县

俱委管河各一人,间非主簿者,亦随宜用之。天井闸

棠林闸

南旺上闸

南旺下闸

开河闸

袁老口闸

靳家口闸

荆门上闸

荆门下闸

阿城上闸

阿城下闸

七级上闸

七级下闸

周家店闸

李海务闸

通济桥闸

梁家乡闸

戴家湾闸

土桥闸

每闸官一人。

新开上南板闸

临清会通闸

仪真五坝

清江闸官领之。

瓜洲十坝

坝官二人领之。

淮安新城北五坝无官

清江浦二坝无官

附表1都察院户部分司刑部分司工部分司

都察院户部分司刑部分司工部分司院治在郡城迎远门内,永乐间,陈恭襄总督漕运,开府淮阴。宣德、正统间,专以帅正督运。至景泰初,始命都御史总督其事兼巡抚。时都御史王竑莅任,知府程宗即恭襄旧居建立之。清江浦厂在淮安旧城西。

徐州洪厂在徐州东岸。

临清厂在州治之右。

德州厂在州治之右。漕运理刑司在淮安府治西南隅。

清江修船厂在淮安城西北。

徐州洪厂在洪岸之左。

吕梁洪厂在洪岸之左。

沛县管闸厂在县治南。

济宁管闸厂在县治之左。

平安镇管河厂在本镇。

高邮管河厂在州治之左。

山东管泉厂在宁阳县城内。附表2总兵府提举司

总兵府提举司在淮安府城中都察院之东。永乐间总兵官平江伯因三皇庙废基创置。

清江漕运行府

西去淮郡四十里,在清江浦之上,前平江伯陈公瑄所建,公虽开府于府城,设厅事托此往来,恒居之。盖恐料量之不平、出纳之不经、制作之无度、财用之侵费也。成化间,其曾孙锐重修。

徐州漕运行府

旧在百步洪右中洲之上,宣德间建。弘治间迁于洪北运河之东岸。

济宁漕运行府

在城东门外洸河南岸,永乐间建。

临清漕运行府

在州治西卫河东岸,景泰三年总兵官徐恭建。

通州漕运行府

在州旧城南门外西街,成化间平江伯陈锐建。

瓜洲漕运行府

在瓜洲镇,嘉靖三年都御史高友玑、总兵官杨宏、参将张奎即旧仓基[建]。按瓜虽草镇,东南粮运由以达淮者,多于真州,向无城郭衙宇之制,每三堂临之待舟,居以听政而已。参将张公乃始为之经制,廉耗饬奸,斯有其所,于以正官守肃,上下崇本而立政也。清江提举司

在山阳县西北五十里清江浦,正统二年(间)设,专一修造南京并中都、江北直隶卫所浅船。先是永乐三年建厂于此,俱龙江提举司行事,至主事胡臻始请改设。

卫河提举司

在临清州南三里卫河东岸,永乐八年开设,属河南布政司,后改隶山东,专一修造山东、北直隶遮洋卫所浅船。

卷五"漕卒表"

卷之四漕卒表

漕之法,水运则有江河风涛之险,陆运则有飞挽负驮之劳。其动众,不盈万不足以致利。国家历代役民,求其不病民者寡。若汉因秦敖仓之旧,岁漕关中粟以给京师,自是而后,渐致其弊。淮南地远,或数千里,遥属于汉,而吏卒(遙)[徭]役往长安道中,衣装悉自备。至武帝时,今年发卒数万治河,明年发卒数万穿渠,又欲通褒斜道以省漕卒,而漕竟不利。后河平元年,治河卒非受平直贾者为著繇六月,然其惠亦十之一也。故终汉世,欲利民而民病滋甚。

及晋咸和六年,以漕运不继,发王公以下千余人,各运米六斛。穆帝时,又制王公以下十三户共借一人,以助支运。是则一时之权宜也。

隋开皇初,诏于蒲陕等水次十三州置募米运丁。又诏蒲陕以东募人能运洛阳米四十石达常平者,免其支运。后大业间穿三渠,天下弊矣。

唐初,江淮漕租至东都,水行来远,多风波覆溺之患,其失常什七八,而陆运至陕才三百里,率两斛计庸钱千,民送租者,皆有水陆之直。而河有三门底柱之险。显庆间,议发卒凿之便漕而功不成。其后,将作大匠杨务廉又凿为栈以挽漕舟,挽夫系二鈲于胸,而绳多绝,挽夫辄坠死,则以逃亡报,囚系其父母妻子,人以为苦。及裴耀卿建议,欲罢陆运,未果。景云中,陆运又分八递,(顾)[雇]民牛车以载。厥后刘晏为使,即盐雇傭,上下颇称利。自两税行而罢水陆使,江淮之漕至渭桥者益少,而米亡耗于道路颇多。刑部侍郎王播议,漕至渭桥,五百亡五十者死,以次递减,而覆船败挽,至者不得十之四五,部吏、舟人相挟为奸,榜笞号苦之声闻于道路,而卒荼毒亦极矣。

宋建隆元年,漕运故河渠,岁调丁夫开浚,粮糗皆民自备。丁未诏:悉从官给,遂著为式。厥后役卒也,转运使以本路纲输嘉、楚、泗州转般仓,载盐以归,舟还其郡,卒还其家。而汴舟诣转般仓,漕米输京师。冬河涸,舟卒亦还营,至春复聚,名曰“放冻”。卒得番休,逃亡者少,而汴船不涉江路,无风波沉溺之患。又许纲运载商货不征。其后,发运使独任,文移日繁,吏得以舞智,操舟者赇诸吏,辄得诸富郡,市利趣京师。自是江汴之舟无办,而挽舟卒有老死道路者,籍多空名,漕事大坏,甚至导洛司废而税务剥削。故苏轼奏言纲运之害,其略有五,切中时弊也。辞具《议略》。

迨元八九十年,国课惟专海漕之利,凡运粮有脚价钞。至元二十一年,给中统钞八两五钱,其后递减,至于六两五钱。至大三年,以福建浙东道远费广,通增为至元钞一两六钱。四年,又增十之四。延祐元年,斟酌远近复增,几有五倍以给船户。船户亦犹今之漕卒也。然海飓不时,漂溺者众。至元间,始责偿于运官,人船俱溺者乃免。自汉唐以来,漕卒之得失,大略如此。

元法视宋号为简略。宋初漕卒颇利,较诸汉唐固为优恤,既久,法令不一,卒亦不堪。迨我朝,太宗留神漕运,稽古准今,漕有定卒,居有常糗,运有行粮,米有定数,数有加耗,领有长,长有总,载许私以济其费,道设医以察其病,无外征,无他役,其优恤之典,可谓至矣尽矣。无事则操舟而运饷,有事则可列伍而水战,寄危于安,藏兵于食,是则又祖宗法外之微意也。若夫经历坝、闸、浅、洪,则又有徒役,时备以济其不虞。卒凡十有二万,而徒役亦岁有四万七千余人,暂发者不与。其统领者,则曰老人,曰总小甲。于是作《漕卒表》,而《徒役》附焉。

南京二总

其一

锦衣卫百户三员,旗军三百四十一名,浅船二十四只,每年该造二只四分,运粮一万四百六十九石三斗八升二合。

府军卫指挥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三十名,浅船一十三只,每年该造一只三分,运粮四千九百九十一石二斗六升。

金吾后卫指挥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六十四名,浅船一十五只,每年该造一只五分,运粮五千三十五石一斗二升八合。

豹韬左卫指挥二员,百户一十二员,旗军二千三十二名,浅船一百九十二只,每年该造一十九只二分,运粮六万二千三百八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

骁骑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旗军三百五十九名,浅船三十五只,每年该造三只五分,运粮一万一千二十二石一升八合。

府军右卫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二十名,浅船一十二只,每年该造一只二分,运粮三千一百三十二石六斗四合。

神策卫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三十五名,浅船一十四只,每年浅造一只四分,运粮四千一百四十四石一斗七升。

虎贲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二百三十四名,浅船二十六只,每年该造二只六分,运粮七千一百八十四石二斗六升八合。

留守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旗军一百九十二名,浅船二十二只,每年该造二只二分,运粮五千八百九十四石七斗八升四合。

鹰扬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三百七十四名,浅船二十四只,每年该造二只四分,运粮一万一千四百八十一石五斗四升八合。

镇南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四百七十名,浅船四十九只,每年该造四只九分,运粮一万四千四百二十九石九斗四升。

留守中卫指挥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六十名,浅船一十八只,每年该造一只八分,运粮四千九百一十二石三斗二升。

龙江右卫指挥一员,卫镇抚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旗军一千四百八十七名,浅船一百三十六只,每年该造一十三只六分,运粮四万五千六百五十三石八斗七升四合。

广洋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百户六员,旗军一千一百七十九名,浅船一百一十四只,每年该造一十只四分,运粮三万六千一百九十七石六斗五升八合。

江阴卫指挥使一员,千户五员,百户三员,旗军七百九十五名,浅船八十一只,每年该造八只一分,运粮二万四千四百八石九升。

羽林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三百五十八名,浅船三十六只,每年该造三只六分,运粮一万九百九十一石三斗一升六合。

龙虎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二员,旗军五百名,浅船五十二只,每年该造五只二分,运粮一万五千三百五十一石。

其一

旗手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二百二十二名,浅船二十四只,每年该造二只四分,运粮六千八百一十五石八斗四升四合。

横海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二员,旗军七百九十二名,浅船七十九只,每年该造七只九分,运粮一万四千三百一十五石九斗八升四合。

武德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二百五十九名,浅船三十五只,每年该造三只五分,运粮一万一千二十二石一升八合。

留守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四百三十名,浅船四十三只,每年该造四只三分,运粮一万三千二百一石八斗六升。

金吾前卫指挥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四十九名,浅船一十五只,每年该造一只五分,运粮四千五百七十四石五斗九升八合。

沈阳右卫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七十九名,浅船八只,每年该造八分,运粮二千四百二十五石四斗五升八合。

府军后卫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四十八名,浅船一十六只,每年该造一只六分,运粮四千五百四十三石八斗九升六合。

豹韬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一员,旗军三百八十七名,浅船三十九只,每年该造三只九分,运粮一万一千八百八十一石六斗七升四合。

虎贲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九十名,浅船五十六只,每年该造五只六分,运粮一万八千一百一十四石一斗八升。

水军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所镇抚一员,旗军七百七十一名,浅船七十六只,每年该造七只六分,运粮二万三千六百七十一石二斗四升二合。

应天卫指挥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二百二十八名,浅船二十三只,每年该造二只三分,运粮七千石五升六合。

水军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九员,百户二员,旗军一千六百九十二名,浅船一百五十六只,每年该造一十五只六分,运粮五万一千九百四十七石七斗八升四合。

龙虎左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百户四员,旗军一千四百三十九名,浅船一百四十二只,每年该造一十四只二分,运粮四万四千一百八十石一斗七升八合。

兴武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二员,旗军三百八十七名,浅船四十只,每年该造四只,运粮一万一千八百八十一石六斗七升四合。

羽林左卫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八十八名,浅船九只,每年该造九分,运粮二千七百一石七斗七升六合。

龙江左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百户二员,旗军一千四十名,浅船九十一只,每年该造九只一分,运粮三万一千九百三十石八升。

府军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旗军一百九十五名,浅船一十九只,每年该造一只九分,运粮五千九百八十六石八斗九升。

湖广总

武昌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百户四员,旗军一千一百八十八名,浅船一百一十六只,运粮三万六千四百七十三石九斗七升六合。

武昌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七员,百户三员,旗军一千一百一十八名,浅船一百八只,运粮三万四千三百二十四石八斗三升六合。

蕲州卫指挥一员,卫镇抚一员,千户三员,所镇抚一员,百户四员,旗军四千四百五名,浅船一百二十七只,运粮四万三千一百二十六石二斗一升。

黄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八百七十二名,浅船八十五只,运粮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四合。

沔阳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三员,旗军一千五十六名,浅船九十七只,运粮三万二千四百二十一石三斗一升二合。

岳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员,旗军六百二十六名,浅船六十二只,运粮一万九千二百八十九石四斗九升二合。

荆州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一员,旗军七百七十八名,浅船七十五只,运粮三万三千八百八十六石一斗五升。

荆州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员,旗军七百二十九名,浅船六十六只,运粮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一石七斗五升八合。

荆州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旗军七百七十四名,浅船七十四只,运粮二万三千七百六十三石三斗四升八合。

襄阳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三员,旗军七百二十六名,浅船六十七只,运粮二万二千五百九十六石六斗七升二合。

安陆卫改。

显陵卫

德安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四百二名,浅船三十八只,运粮二万二千三百四十二石二斗四合。

江西总

南昌前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八员,旗军一千二百三十六名,浅船一百一十二只,运粮三万七千九百四十七石六斗七升二合。

袁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二千三百八名,浅船二百四只,运粮七万八百六十石二斗一升六合。

赣州卫指挥一员,百户五员,旗军六百七十四名,浅船六十只,运粮二万六百九十三石一斗四升八合。

吉安所千户一员,百户四员,旗军一千一百一十七名,浅船九十五只,运粮三万四千一百九十四石一斗三升四合。

安福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六百一十一名,浅船五十八只,运粮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八石九斗二升二合。

永新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五十三名,浅船五十只,运粮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八石一斗六合。

建昌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六十三名,浅船五十只,运粮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五石二斗二升六合。

抚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七百五十九名,浅船六十四只,运粮二万三千三百二石八斗一升八合。

广信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五十二名,浅船五十只,运粮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七石五斗四合。

(沿)[铅]山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六百三十六名,浅船五十八只,运粮一万九千五百二十六石四斗七升。

饶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七百八十五名,浅船六十五只,运粮一万四千一百一石七升。

浙江总

杭州前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二千二百□□□名,浅船二百五只此浅船数据明《漕船志》补。,运粮六万八千四百六十五石四斗六升。

杭州右卫指挥一员,卫镇抚一员,千户四员,百户十员,旗军二千四百三十名,浅船二百二十四只,运粮七万四千六百五石八斗六升。

绍兴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二千七百七十名,浅船二百七十只,运粮八万五千四十四石五斗四升。

宁波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三千二百五名,浅船二百八十七只,运粮九万五千三百二十九石七斗一升。

台州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九员,旗军二千八百九十一名,浅船二百八十只,运粮八万八千七百五十九石四斗八升二合。

温州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十一员,旗军二千八百九十一名,浅船二百八十七只,运粮八万九千九百五十六石八斗六升。

处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二千五十名,浅船一百九十只,运粮六万一千九百三十九石一斗。

海宁卫指挥一员,百户四员,旗军五百四名,浅船四十七只,运粮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三石八斗八合。

金华所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二百五十五名,浅船二十只,运粮七千八百一十九石一升。

衢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二十名,浅船四十九只,运粮一万五千九百六十五石四升。

严州所千户一员,百户四员,旗军一千五名,浅船九十一只,运粮三万八百五十五石五斗一升。

湖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六百四十名,浅船五十七只,运粮一万九千六百四十九石二斗八升。

海宁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三百四十名,浅船三十二只,运粮一万四百二十八石六斗八升。

中都总

凤阳卫卫镇抚一员,千户四员,所镇抚三员,百户三员,旗军九百六十六名,浅船一百一只,每年该造一十只一分,运粮二万九千六百五十八石一斗二升二合。

凤阳中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百户四员,旗军九百八十名,浅船一百七只,每年该造一十只七分,运粮三万八十七石九斗六升。

凤阳右卫指挥一员,卫镇抚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五员,旗军二千二十名,浅船一百三只,每年该造一十只三分,运粮三万一千三百一十六石四升。

留守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八员,旗军二千一百一十九名,浅船一百一十二只,每年该造一十一只二分,运粮三万四千三百五十五石五斗三升八合。

留守中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所镇抚一员,百户四员,旗军九百三名,浅船九十一只,每年该造九只一分,运粮一万七千七百二十三石九斗六合。

怀远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五员,旗军九百二十七名,浅船九十二只,每年该造九只二分,运粮二万八千四百六十石七斗五升四合。

长淮卫指挥一员,正千户三员,百户十员,旗军一千五百四十名,浅船一百五十四只,每年该造一十五只四分,运粮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二石八升。

宿州卫指挥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三百五十名,浅船三十五只,每年该造三只五分,运粮一万七百四十五石七斗。

武平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旗军四百六十四名,浅船四十七只,每年该造四只七分,运粮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五石七斗二升八合。

颍川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旗军二百名,浅船二十只,每年该造二只,运粮六千一百四十石四斗。

洪塘所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一百九十七名,浅船二十只,每年该造二只,运粮六千四十八石二斗九升四合。

颍上所百户一员,旗军五十名,浅船五只,每年该造五分,运粮一千五百三十五石一斗。

江北二总

其一今拨徐州左卫船四十二只,(宫)[官]军四百二十一员名,泗州卫船八十只,官军八百四十员名入遮洋。

淮安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一十三员,旗军二千二百二十五名,浅船二百二十三只,每年该造二十二只三分,运粮六万八千三百一十石九斗五升。

大河卫指挥一员,千户八员,百户一十七员,旗军三千三百四十八名,浅船三百三十六只,每年该造三十三只六分,运粮一十万二千七百九十石二斗九升六合。

邳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七员,旗军一千三百三十一名,浅船一百三十三只,每年该造一十三只三分,运粮四万八百六十四石三斗六升二合。

徐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七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一十三员,旗军二千五百一十六名,浅船二百五十一只,每年该造二十五只一分,运粮七万七千二百四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

徐州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员,旗军一千三百五十六名,浅船一百三十六只,每年该造一十三只六分,运粮四万一千六百三十一石九斗一升二合。

寿州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一十一员,旗军一千四百九十一名,浅船一百五十只,每年该造一十五只,运粮四万五千九百六十石八斗九升四合。

泗州卫指挥一百,千户七员,卫镇抚二员,百户一十七员,旗军三千四十一名,浅船三百四只,每年该造三十只四分,运粮九万三千三百六十四石七斗八升二合。

归德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旗军七百六十八名,浅船七十七只,每军该造七只七分,运粮二万三千五百七十九石一斗三升六合。

其一

扬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九员,旗军一千五百四十四名,浅船一百五十四只,每年该造一十五只四分,运粮四万七千四百三石八斗八升八合。

通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五百六十六名,浅船五十六只,每年该造五只六分,运粮一万七千三百七十七石三斗三升二合。

泰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四百八十五名,浅船四十八只,每年该造四只八分,运粮一万四千八百九十石四斗七升。

盐城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四百六十五名,浅船四十六只,每年该造四只六分,运粮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六石四斗三升。

高邮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所镇抚二员,百户八员,旗军一千四百六十一名,浅船一百四十七只,每年该造一十四只七分,运粮四万四千八百五十五石六斗二升二合。

兴化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四百七名,浅船四十二只,每年该造四只二分,运粮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五石七斗一升四合。

仪真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五员,旗军一千一百名,浅船一百一十只,每年该造一十一只,运粮三万三千七百七十二石二斗。

滁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四员,旗军七百四十一名,浅船四十九只,每年该造七只九分,运粮二万二千七百五十石一斗八升二合。

庐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一千六百七十六名,浅船一百七十三只,每年该造一十七只三分,运粮五万一千四百五十六石五斗五升二合。

六安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五员,旗军九百五十名,浅船一百只,每年该造一十只,运粮二万九千一百六十六石九斗。

江南二总

下江旧名江南总,隶建阳、宣州、新安、安庆、九江,今拨为上江,而添入水军右、应天、横海三卫。

镇江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五员,旗军二千三百九十八名,浅船二百一十九只,运粮七万三千六百二十三石三斗九升六合。

苏州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七员,旗军一千九百二十四名,浅船一百七十五只,运粮五万九千七十石六斗四升八合。

太仓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六员,旗军一千五百三十名,浅船一百三十五只,运粮四万六千九百七十四石六升。

镇海卫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军一千八百四十六名,浅船一百五十六只,运粮五万六千六百七十五石八斗九升二合。

松江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名,浅船五十只,运粮一万五千三百五十一石。

嘉兴所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四百名,浅船四十只,运粮一万二千二百八十石八斗。

水军右卫指挥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三百六十名,浅船二十只,运粮一万七千一百四十二石四斗八升。

应天卫千户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二百一十八名,浅船一十八只,运粮一万二百八十五石四斗八升八合。

横海卫指挥一员,百户二员,旗军三百六名,浅船二十六只,运粮一万四千五百七十七石六斗八合。

上江

建阳卫指挥一员,卫镇抚一员,千户三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五员,旗军一千三百五十名,浅船一百二十八只,运粮四万一千四百四十七石七斗。

宣州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五百一十四名,浅船五十只,运粮一万五千七百八十石八斗二升八合。

新安卫指挥一员,镇抚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七员,旗军一千一百五十名,浅船一百一十五只,运粮三万五千三百七石三斗。

安庆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五员,旗军一千八百一十一名,浅(军)[船]一百六十五只,运粮五万五千六百一石三斗二升一合。

九江卫指挥一员,千户八员,所镇抚一员,百户四员,旗军一千九百六十六名,浅船一百九十只,运粮六万三百六十石一斗三升二合。

水军左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旗军四百三十二名,浅船三十六只,运粮二万五百七十石九斗七升六合。

龙江左卫指挥一员,百户三员,旗军三百七十八名,浅船三十一只,运粮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九石六斗四合。

龙江右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一员,旗军四百八十六名,浅船四十只,运粮二万三千一百四十二石三斗四升八合。

广洋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所镇抚一员,百户一员,旗军四百三十一名,浅船三十六只,运粮二万五百七十石九斗七升六合。

江阴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一员,旗军三百七十八名,浅船三十一只,运粮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九石六斗四合。

此总旧无,因北直隶总革,故分江南总为二,其建阳、宣州、新安、安庆、九江五卫旧隶江南总,其水军左、龙江左、龙江右、广洋、江阴五卫,则自遮洋总拨来。

山东总

临清卫指挥二员,千户七员,百户六员,旗军二千五百九十二名,浅船二百五十八只,每年该造二十五只八分,运粮七万九千五百七十九石五斗八升四合。

平山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七员,旗军一千三十六名,浅船一百四只,每年该造一十只四分,运粮三万一千八百七石二斗七升二合。

东昌卫指挥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员,旗军七百五十八名,浅船七十五只,每年该造七只五分,运粮二万三千二百七十二石一斗一升六合。

济宁卫指挥二员,千户五员,百户五员,旗军二千二百四十六名,浅船二百二十四只,每年该造二十二只四分,运粮六万八千九百五十六石六斗九升二合。

兖州护卫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四员,旗军六百名,浅船六十只,每年该造六只,运粮一万八千四百二十一石二斗。

东平所百户二员,旗军二百七十八名,浅船二十七只,每年该造二只七分,运粮八千五百三十五石一斗五升二合。

濮州所千户一员,百户一员,旗军二百五十五名,浅船二十五只,每年该造二只五分,运粮七千八百二十九石一升。

遮洋总

通州左卫百户一员,旗军一百三十三名,浅船一十三只,每年该造一只三分,运粮四千八十九石。

通州右卫千户一员,旗军九十九名,浅船一十只,每年该造一只,运粮三千四十三石。

神武中卫百户一员,旗军八十名,浅船八只,每年该造八分,运粮二千四百五十九石。

定边卫千户一员,旗军八十五名,浅船九只,每年该造九分,运粮二千六百一十三石六斗六合。

天津卫千户一员,旗军一百四十五名,浅船一十五只,每年该造一只五分,运粮四千四百五十八石。

天津左卫千户一员,旗军一百二十一名,浅船一十二只,每年该造一只二分,运粮三千七百二十石。

天津右卫千户一员,旗军九十八名,浅船一十只,每年该造一只,运粮三千一十三石。

德州卫指挥一员,千户六员,旗军五百二名,浅船五十只,每年该造五只,运粮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二石。

德州左卫指挥一员,千户四员,百户二员,旗军五百一名,浅船五十只,每年该造五只,运粮一万五千四百二石。

徐州左卫指挥一员,旗军四百二十名,浅船四十二只,每年该造四只二分,运粮一万二千八百九十四石八斗四升。

泗州卫指挥一员,旗军八百四名,浅船八十只,每年该造八只,运粮三万四千六百八十四石四斗八合。

淮安卫指挥一员,百户四员,旗军五百七十六名,浅船四十八只,每年该造四只八分,运粮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七石九斗六斗八合。

大河卫指挥一员,百户五员,旗军九百九十名,浅船八十三只,每年该造八只三分,运粮四万七千一百四十一石八斗二升。

高邮卫指挥一员,百户四员,旗军四百五名,浅船三十八只,每年该造三只八分,运粮二万一千四百一十八石一斗。

扬州卫指挥一员,百户四员,旗军六百四十八名,浅船五十四只,每年该造五只四分,运粮三万八百五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

长淮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二员,旗军六百四十八名,浅船五十四只,每年该造五只四分,运粮三万八百五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

旧隶十三卫,今拨水军左、龙江左、龙江右、广洋、江阴五卫为上江,水军右、应天、横海三卫为下江,所存惟淮安、大河、高邮、扬州、长淮五卫,并入旧北直隶德州以上九卫,及分徐州左、泗州官军船只,共隶十六卫。

卷六"漕船表"

卷之五漕船表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汉之漕舟未有详考,然永光间河决民溺,诏谒者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艘以赈之。厥后五凤中,耿寿昌议:欲近籴关内之粟,筑仓理船,费直百万万余。则其数之多固可类推矣。

迨夫后魏,议者算汾、华等郡车绢帛,易造漕船,凡一船余绢疋七十有八、布七百八十,岁省甚广,诏从之,而未能尽行也。

唐刘晏领漕事,乃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为一纲,每(网)[纲]三百人,嵩工五十,江、汴异运,岁漕甚利。初,晏于(杨)[扬]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不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制船场,执事者众,当先使之私用无穷,则官物坚完矣。若与之屑屑较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多而减之者半,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厥后五十年,卒如其言。

宋初,诏当水运者,官为具舟,不得调发居民,以妨农作。于是诸州岁造运舟至三千三百余艘,分纲而运,江、汴各有攸属,久之寖弊。发运使许元奏言,近年诸路因循,粮纲法坏,遂令汴纲至冬出江,为它路转漕兵不得息。宜敕诸路增船载米,输转搬仓充,岁如故事。既而诸路纲亦不集,数降诏切责。又诏江淮两浙转运司,以期年功各造船补足,至期船犹不足,汴纲既不得至江,江船亦不至京师,失商贩之利,而汴纲工卒讫冬坐食苦不足,皆盗船财易钱以自给,船愈坏而漕愈不及。

元开广新河以运,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损坏,又分新河军士水手及船于扬平滦,命三省造船二千艘于济宁河。及以朱清之议,乃造平底河船六十艘,运粮四万余,从海道至京师。久之,遂罢河船而专海运矣。

迨我朝洪武、永乐年间,海船、河船大小无定,数亦不一。其修造,如今所谓清江、卫河二提举司,皆当时成议,以为便宜可久者。累朝损益,至正统间,江南江北始限造船一万一千七百有奇,清江十九、卫河十一。后清江该造之数复析浙江、南直隶等卫,俾归自造,隶清江者,惟南京、镇江、江北直隶诸卫所而已。每船料取诸江西、湖广、四川、福建、直隶徽州诸郡县,民苦解纳,公私俱困,军士亦往往有支料不敷、展转(陪)[赔]补之患。有司以闻,朝廷采群议,湖广荆州、浙江杭州、直隶太平府,委部官抽分,以充清江、卫河造船之用,淮安抽分,则本司自领之。每岁例得银二万六百七十两。苏、扬、淮三府人匠银三千三十两,岁额造船五百二十三艘,江南诸省府不在例数内。既而漕臣复建议增入官银二千三百七十两,统计官给银二万六千七十余两,并各军士旧自办银二万三千七百余两,合而岁用银五万两有余,而军士云:苏矣。是故制有厂地,料有岁办,艘有定数,造有定期、有匠、有式、有等、有号,有草场以资其用,有抽分以益其费,舟楫既利,南北会通,自刳木以来,莫过今日,猗欤盛哉!作《漕船表》第五。

表1船数合用限式等号

船数一万二千

二百三十四。合用限式等号南京卫分

一千七百六十。

江北直隶

各卫所

二千六百九十四。

中都留守司

八百八十八。以上俱造于清江。

山东都司

七百七十三,原造于卫河,今改于清江。

浙江都司

二千四十六,造于苏州设厂。

江西都司

八百九十九,造于九江设厂。

湖广都司

七百五十九,造于武昌等府。

江南上江

八百五十九, 造于一千料海船一只。

杉松榆栗橹(还)[坯]杂等木,丁线杂作桐油石灰艌麻共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五根枝个条斤两钱。

什物

络麻黄藤棕毛共四千四百八十斤两。

四百料钻风海船一只。

杉松桅心铁力橹坯杂等木,丁线杂作桐鱼油石灰艌麻共二万三千六百三十二根枝个条斤两钱。

(件)[什]物

络麻黄藤棕毛白麻共一千六百七十二斤两钱。十年一造者为里河浅船,为遮洋海船。

里河船在仪真、瓜洲湾泊,(顾)[雇]江船于水次兑运与遮洋船,以其俱不过坝,故十年一造。先是景泰以后用松者五年、杉者十年、株楠杂木者七年一造,大抵杉六、松三、杂一,故自成化十六年始定俱用楠木。

五年一造者为江南船

是为外江船,因其往回经坝一次故也。

凡船:

底长五丈二尺,等之分有二

天顺间始,盖先年军旗不分贫富,一概给料成造,后因逼累,始分“极贫”、“颇过”二等,遇改造之年,审定颇过,首给料自行厂造,料有不敷,运官稍为措置,余俱本军自補,名为“旗造”。极贫者送本卫委官给提举司官银,并军士原解银造完,给军领驾,名为“厂造”。

号之分有五

永乐、宣德间,造于湖广者为“湖字”,江西者为“江字”,浙江者为“浙字”, 徽州续表一安庆等府,其南京卫分者,造于清江厂。

江南下江

八百六十三,造于苏州等府,其南京卫分者,造于清江厂。

遮洋

五百二十五,原造于卫河,今改于清江。

原系大船如前数,后改中样浅船如今数。

近定造四百料浅船一只,料不等

大约同前。除什物外,只用银一百八两六钱。

头长九尺五寸,稍长九尺五寸,底阔九尺五寸,船底头阔六尺,稍底阔五尺,头伏狮八尺,稍伏狮阔七尺,梁头一十四座,底板厚二寸,栈板厚一寸七分,钉一尺三钉,龙口梁阔一丈、深四尺,使风梁阔一丈四尺、深三尺八寸,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两共阔七尺六寸。

等府者为“徽字”等号。至天顺间,照各总类编,系民造者为“民号”,军造者为“军号”。又有造于提举司,为“运号”,遮洋过海船为“遮号”,今用之。表2厂地草场军余人匠

厂地草场军余用工办料人匠淮安

工部监督居其中

其属三总厂,各卫有官军居宿房舍,门有牌号。

南京在厂东

其属三十四,委官十二员。

中都在厂西

其属十一,委官十二员。

南直隶厂在厂西

其属十五,委官十五员。

右三总各推千、百户一员,领该卫文移,又委指挥二员总之,其地在清江浦□□淮、河、泗之所会,盖南方之要津,故临闸为厂,京卫一处

在宝应县瓦店铺,东至大官庄,西至清溪沟洋塘,南至三汊河石家荡,北至潘家[屋]基。

中都一处

在清河县淮河东岸,七里沟起,洪泽大闸口止,长六十里,阔十八步。

直隶一处

在清河县淮河东岸,东至淮河,西至赵信等民地,南至蒋家沟,北至双沟,长十里,阔一十八丈。

初,清江属厂房铺墙垣,俱给官料苫盖,平江伯陈锐踏出荒闲草南京卫分

七百七十二,用工八百一十五,办料六百五十七,每名办银四两,共银两二千六百二十八。

中都卫分

六百五十一,用工一百一十七,办料五百三十四,各办不等,共银两一千九百六十八。

直隶卫分

一千六百七十三,用工一百八十五,办料一千四百八十八,各办不等,共银四千六百五十九。右清江军余共三千九十六名。苏州府

二千一百六十。

淮安府

五百六。

扬州府

一百四十八。

右清江厂一千八百四十四名,每二年一班三个月,每年一千四百二十名,每季三百五十五名半,原设俱上工,后准有力每班纳银一两八钱,无钱则上工。

河南布政司

二百八十四。

山东布政司

九百。

凤阳府

二百二十四。

扬州府

四百一十六。续表一凡东北二十里俱厂地也。

临清

工部监督居其中

其属三总厂,各卫有官军居宿房舍,门有牌号。

北直隶凡九,在厂东

委官四员。

山东凡七,在厂南

委官四员。

遮洋凡十三,在厂北南

每年本总输官一员督军,有守干。

右三总委指挥一员总之,其地在卫河东岸,卫、汶、漳、济之所会,盖北方之要津,故临闸为厂,西北凡五里俱厂地也。场三处,每厂分派一处,逐年拨军依时斫草用之(之)。山东卫分

一百九十四,用工五十九,办料一百三十五,每名办银三两,共银两四百五。

北直隶卫分

二百五十二,用工七十八,办料七十四,每名办银三两,共银两二百二十二。

遮洋卫分看厂十三

余无。

右卫河军余共三百五十九名。

庐州府

一百八十。

徐州

一百四十。

滁州

二十。

右卫河厂共二千三百一十八名,轮班二千二百二十八,住坐九十,每季五百六十名,纳银同清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