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图志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卷第三十七

◎岭南道四▲桂管经略使桂州,始安。中都督府。开元户三万六千二百六十五。乡七十二。元和户八千六百五十。乡三十五。今为桂管经略使理所。

管州十二:桂州,梧州,贺州,昭州,象州,柳州,严州,融州,龚州,富州,蒙州,思唐州。县四十七。

禹贡荆州之域。汉元鼎六年置零陵郡,今州即零陵郡之始安县也,吴归命侯甘露元年,于此置始安郡,属荆州。晋蜀广州。梁天监六年,立桂州于苍梧、郁林之境,因桂江以为名,大同六年移于今理。隋开皇十年置总管府,大业三年罢州为始安郡,武德四年复为桂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始安郡,至德元年改为建陵郡。

州境:东西三百八十一里。南北一百二十八里。

八到:北至上都三千七百五里。北至东都三千四百五十五里。东南至昭州二百三十五里。西南至象州五百二十里。东北道州四百八十里。西至柳州五百四十里。南至蒙州三百五十里。西北至融州四百九十里。东南水路至梧州六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铜镜四十四面。元和贡:银一百两。

管县十:临桂,全义,灵川,阳朔,永福,建陵,理定,慕化,永丰,荔浦。

临桂县,上。郭下。本汉始安县,属零陵郡,至德二年改为临桂。

桂江,一名漓水,经县东,去县十步。杨仆平南越,出零陵,下漓水,即谓此也。鹿山,一名福禄山,在县东北十五里。

全义县,中下。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始安县之地,武德四年分置临源县,大历三年改全义县。

越城峤,在县北三里。即五岭之最西岭也。

汀水,出县东南八十里阳朔山下,经零陵郡西十里。阳朔山,即零陵山也。

其初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其中。

故越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汉高后时,遣周灶击南越,赵佗踞险为城,灶不能逾岭,即此也。

灵川县,中下。西南至州六十里。龙朔二年,分始安县置。东临桂江。

冷山,在县西南一百里。出滑石。

阳朔县,中下。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始安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阳朔县,取阳朔山为名也。皇朝因之。

漓水,在县西二十里。

永福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里。武德四年,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因以为名。

白石水,经县东,去县七步。

建陵县,中下。北至州三百四十里。本汉荔浦县地,吴孙氏置建陵县,梁武帝立为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仍为建陵县,后因之。

建水,出县北建山,南流,经县东。

骆驼水,在县西七里。

理定县,中上。东北至州三百里。隋仁寿初分始安县置兴安县,至德二年改为理定县。

慕化县,中下。东北至州二百五十里。武德四年析始安县置。

常安水,东去县七步。

永丰县,中下。北至州二百一十里。吴甘露元年,析汉荔浦县之永丰乡置,隋开皇十年省入阳朔县,武德四年复置。

荔浦县,中下。北至州二百四十七里。本汉旧县,因荔水为名,属苍梧郡。

县南有荔平关,今废。吴属始郡,隋改属桂州。武德四年于此置荔州,贞观十二年州废,县复属桂州。

荔江水,在县南一里。

梧州,苍梧,下。开元户二千二百九。乡九。元和户一千八百七十一。乡九。

垦田:古越地也,秦国取百越,以为桂林郡。秦末,越佗自立为南越王,其地复属焉。汉元鼎六年平吕嘉,又以其地为苍梧郡之广信县,领县十(一)。自汉至陈,为郡不改。隋开皇十年罢郡为苍梧县,属静州,大业三年罢静州,复为苍梧郡。

武德五年,于郡置梧州。

州境:东西一百一十里。南北三百八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桂州路四千三百三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一百五里。

东南沿流至封州五十里。西北溯流至富州三百二十里。正南微西至义州三百里。

西南沿流至藤州一百里。西北至州六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白石英二十两。元和贡:白石英二十两。

管县三;苍梧,戎城,孟陵。

苍梧县,下。郭下,本汉苍梧郡广信县地,自汉迄陈不改。隋开皇十年罢郡。

于此立苍梧县。皇朝因之。

通星山,在县北六十二里。汉刘曜为太守,常登此山,仰观星历,因号通星山。

郁水,南去县八里。

戎城县,下。东北至州二十里。本汉广信县地,梁于此置遂城县,隋开皇十年,虞庆则南征,顿兵于此,改为戎城县。皇朝因之。县北临西江水。

孟陵县,下。南至州水路九十里。本汉旧县也,属苍梧郡,隋省。武德四年重置,属藤州,贞观八年改属梧州。

贺州,临贺。上。开元户二千五百三十七。乡十。元和户四百四十九。乡十。

汉苍梧郡地,今州即苍梧郡之临贺县也。吴黄武五年,割苍梧置临贺郡。贺水出州东北界,西流,又注临水,郡对临、贺二水,故取名焉。吴属荆州,晋属广州。隋开皇元年,以郡为贺州,大业二年废州,以县属苍梧郡。武德五年,复置贺州。

州境:东西三百七十里。南北四百一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八百五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五百九十五里。西至昭州三百里。西南至富州三百一十里。南至封州三百六十里。西南至梧州四百一十里。东至连州二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蕉布,蚺蛇胆,石斛,竹布。元和贡:银三十两,千金藤,班弓弹弓面。

管县六:临贺,封阳,冯乘,桂岭,荡山,富川。

临贺县,下。郭下。本汉旧县也,自汉至陈不改。隋大业二年省临贺县入富川县,十二年重置,属苍梧郡。武德四年,改属贺州。

县北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东游、龙中二冶,百姓采沙烧锡,以取利焉。

临水,东去县十步。又有贺水合,更名临贺水。

封阳县,下。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汉旧县,属苍梧郡。在封水之阳,故名。吴属临贺郡,隋属桂州,武德四年属贺州。

长林山,在县东五里。

临贺水,东去县百步。

冯乘县,下。东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旧县,属苍梧郡。界内有冯溪,因以为名。吴属临贺郡,至隋不改,大业三年改属零陵郡。武德四年属贺州。

萌渚峤,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即五岭之第四岭也。按今县与道州江华县分界于此峤之上。

锡冶三。

桂岭县,下。西南至州八十二里。本汉临贺县之地,吴分置建兴县,属临贺郡。晋改为兴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桂岭县,属连州,因界内桂岭为名。武德四年,改属贺州。桂岭,在县东十五里。

程冈,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朝冈,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并有铁钅,自隋至今采取。

荡山县,下。东至州一百七十二里。萧梁于此立县,隋大业二年省,武德四年复置。

荡山,在县西七里。

富川县,下。东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汉旧县,属苍梧郡。吴属临贺郡,隋属桂州,武德四年改属贺州。

钟乳穴三。

灵溪水,今名富水,去县西二里。

昭州,平乐。下。开元户七千三。乡十二。元和户一千五百七十八。乡七。

本汉苍梧君之富川县地也,吴甘露元年分富川县置平乐县,属始安郡,至隋不改。武德四年,于县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乐州为昭州,取境内昭潭为名。

州境:东西一百七十五里。南北三百三十七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九百三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六百七十五里。西北至桂州二百里,水路三百里。北过岭至永州六百里。东至贺州三百里。东北过岭至道州四百里。东南水路至富州一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三十两。元和贡:银二十两。

管县三:平乐,恭城,永平。

平乐县,下。郭下。本汉富川县地,吴于此置平乐县,取平乐溪为名。

目岩山,在县北三十八里。岩有两孔相对,如入目瞳子,白黑分明,因号为目岩。萦山在县南一十里。山有木客。

县东三十一里有阳里穴、那溪穴、新穴,皆出钟乳。

平乐溪,在县南三里。水之西岸有昭潭,周回一里,其深不测。

恭城县,下。西南至州九十里。武德四年,析平乐县置。

银殿山,其下有钟乳穴十二所,在县东二十八里。

平乐水,西去县二百步。

永平县,下。西南至州九十里。证圣元年,割平乐县永平乡置,因乡为名。

县南临永平水,西流入平乐县界。

象州,象郡。下。开元户三千二百九十。〔乡十〕元和户二百三十三。

汉平南越,置郁林郡,今州即郁林郡中溜、潭中二县地也,隋开皇十一年废二县,以潭中县为桂林县,仍以桂林置象州。大业二年废象州,以桂林县属桂州。

武德四年平萧铣,析桂林立武德县,仍于县理重置象州,取界内象山为名。

州境:东西南北。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二百二十五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九百六十五里。西南至严州二百八十里。东至康州陆路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浔州二百一十里。西至柳州一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二十两。元和贡同。

管县三:阳寿,武仙,武化。

阳寿县,下。郭下。本汉中溜县之地也,隋开皇十一年,废中溜入桂林县,又析桂林置阳寿县,属象州。

象山,在县西北三里。

阳水,南去县二十步。

武仙县,下。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武德四年,析桂州建陵县南置。

武化县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武德四年,析桂州建陵县之南界置,属晏州。

贞观十二年废晏州,改属象州。

柳州,龙城。下。开元户一千三百一十四。乡十四。元和户一千二百八十七。

乡七。

本汉郁林郡潭中县之地,迄陈不改。隋开皇十一年改潭中为桂林县,仍析桂林为马平县,属象州。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铣,于此置昆州,又改为南昆州,贞观八年改为柳州,因柳江为名。

州境:东西南北。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二百四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一百四十里。东至桂州五百四十里。东至象州一百六十里。北至融州陆路二百二十三里,水路三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二十两,元和贡同。

管县五:马平,龙城,洛容,洛封,象。

马平县,下。郭下。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县置,属象州,贞观中属柳州。

潭水,东去县二百步。柳江,在县南三十步。

龙城县,下。东南至州八十八里。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县置。

潭水,在县西十里。

龙溪水,经县南,入潭水。

洛容县,下。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永徽中置,属严州,天授二年割属柳州。

洛封县,下。东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乌蛮所住村名,乾封二年招忄尉蛮户,因为县。

象县,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陈于今县南四十五里置象郡,隋开皇九年废郡为县。龙朔三年为贼所,乾封二年复置。总章元年割属柳州。

严州,循德。开元户一千六百六十。乡十四。元和户一百一十六。乡四。

本汉郁林郡中溜县之地,乾封二年,于废昆州乐沙县置严州,仍改乐沙县为怀义县。州城南枕大江,当桂州往邕州之路。在严冈之上,因为名。

州境:东西一千四百四十一里。南北三百八十二里。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四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一百二十五里。西南至宾州一百九十里。南至澄州二百二十六里。东北至柳州陆路二百里。

贡、赋:管县二:循德,来宾。

循德县,下。郭下。武德四年,析桂林立阳德县,其年又改名循德县。本属柳州,永徽初割入严州,仍为州理。

古郎山,在县西四十里。

都泥江,南去州一里。

来宾县,下。东至州二百里。本乐沙县也,乾封二年为怀义县,天宝二年改曰来宾,在都泥北,来宾水车,故以为名。

融州,融水。下。开元户一千七百七。乡一。元和户二百四十二。乡五。

本汉郁林郡潭中县地也,自汉迄宋不改。萧齐于此置齐熙郡,梁大同中又于郡理置东宁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融州,废齐熙郡为义熙县。大业二年州废。武德四年平萧铣,于义熙县复置融州,因州界内融山为名。

州境:东西四百四十七里。南北四百九十七里。

八到:北至上都取桂州路四千一百九十五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九百三十五里。

东至桂州四百九十五里。南至柳州水路三百八十里。陆路二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黄藤,防风。元和贡:金二两,桂二十五斤。

管县二:融水,武阳。

融水县,下。郭下。隋开皇十八年,改齐熙郡为义熙县,属融州,武德六年改为融水。

铜鼓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融溪水,在县北五十二里。

武阳县,下。东北至州八十里。隋开皇十九年,析义熙县置临县,永徽元年废入融水,龙朔二年重置,改为武阳。

武阳溪水,在县东一十里。

龚州,临江。下。开元户二千四百二十。乡十五。元和户二百七十六。乡十五。

古越地也,汉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苍梧郡猛陵县之地。晋分猛陵置永平郡,又为隋永平郡之武林县地也。贞观三年,于此置燕州。七年移燕州于今州东六十五里,于燕州旧理置龚州都督府,因龚江为名也。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取梧、桂路四千五百七十五里。北至东都四千三百一十五里。北至象州三百一十里。南至绣州一百七十四里。东至藤州一百四十里。西至浔州溯流一百三十里。正北微东至蒙州二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二十两。元和贡:管县五;平南,武林,隋建,大同,阳川。

平南县,下。郭下。本汉猛陵县地,贞观七年于此置平南县,属龚州。

燕石山,在县东南一十里。

龚江,一名浔江,亦名都泥江,在县南五十步。

武林县下。西北至州二十五里。本汉猛陵县地,宋元嘉二年置武林县,属永平郡,隋属藤州,贞观七年割属龚州。

浔江,东南去县十五里。

隋建县,下。西北至州八十里。隋开皇十九年,分武林县置,属藤州,贞观七年割属龚州。卢越水,在县东南一百一十步。

大同县,下。南至州七十五里。本汉郁林郡布山县之地也,贞观七年于此置大同县,属龚州。花怜水,在县东北二十步。

阳川县,下。东南至州四十里。本汉布山县地,贞观七年于此置西平县,属龚州,天宝元年改为阳川。

仙人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当江,南去县三十五里。

浔江,南去县三十五里。

富州,开江。下。开元户一千三百一十一。乡四。元和户二百四十三。乡四。

禹贡荆州之域。汉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汉苍梧郡之临贺县地也。梁武帝分临贺郡置南静郡,隋开皇中废。武德五年重置静州,贞观八年改为富州。因富川水为名也。

州境:东西一百七十六里。南北一百八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九百五里。北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五里。东南沿流至梧州三百二十里。西北至昭州一百六十里。东北至贺州三百一十里。西至蒙州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班布,银。元和贡:班布五匹。

管县三:龙平,开江,思勤。

龙平县,下。郭下。本汉临贺县地,梁于此立南静郡,隋开皇十一年废,以龙平县属桂州。贞观八年改置富州,县割属焉。

漓水,东去县二十一步。

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漓水。

开江县,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汉猛陵县地,梁于此置开江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以属静州,大业二年废。武德五年复置,属梧州,神龙元年割属富州。

桂江,在县西四里。

思勤县,下。南至州一百四十里。圣历元年分龙平县置,二年于县置武安州,开元二年废,以县属富州。

富川水,在县东五十步,南流。

印冈山,在县北四十五里。

蒙州,蒙山。下。开元户一千六百三十七。乡〔七〕元和户二百七十二。乡七本汉苍梧郡地,今州即汉苍梧郡之荔浦县也。隋开皇十年,分置隋化县,属桂州。武德五年于此置南恭州,贞观八年改为蒙州,因蒙水以为名。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五十二里。北至东都三千七百九十二里。南至龚州三百五十里。西南至象州三百五十里。东至富州九十里。北至桂州三百四十七里。

西北至桂州荔浦县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元和贡:麸金十两。

管县三:立山,正义,正区。

立山县,下。郭下。隋开皇十年分荔浦置隋化县,属桂州。武德五年置立山县,属荔州,改属蒙州。

蒙水,旧名泾水,在县北二里。

正义县,下。东南至州三百里。武德五年分荔浦县置,属荔州,改属蒙州。

蒙水,在县南四里。

乳穴二。

东区县,下。西北至州八十里。武德五年分荔浦县置。

泾水,西北去县三十五里。

葛峨镇,在县城内。

思唐州,武郎。下。开元户乡元和户六十一。乡二。

永崇二年,前桂州司马夏侯处廉奏割龚、蒙、象三州置。开元二十四年奏为羁縻州,建中元年为正州额。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二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九百五十里。东至富州三百五十里。西至象州一百八十里。南至龚州一百四十里。北至蒙州一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十两。

管县二:武郎,平原。

武郎县,下。郭下。与州同时置。前临驼礼江。

唐岭,在县西南四十里。与平原县分界。

平原县,下。东北至州八十里。与州同时置。前临思洪江。

卷第三十八

◎岭南道五▲邕管经略使邕州贵州宾州澄州横州钦州浔州峦州安南都护府交州爱州州峰州陆州演州已上朝贡。长州郡州凉州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贡州已上附贡。兼管羁縻州三十二。

邕州,郎宁。下都督府。开元户一千六百二十四。乡十二。元和户乡今为邕管经略使理所。

管州八:邕州,贵州,宾州,澄州,横州,钦州,浔州,峦州。县三十三。

古越地也,秦并南越,为桂林县地。在汉,为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也。晋于此置兴郡。隋开皇十四年废晋兴郡为晋兴县,属简州,大业三年州废,以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于此置南晋州,贞观六年改为邕州,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乾封二年置都督府,后为夷獠所陷,移府于贵州。景云二年,州界平定,复于邕州置都督府。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取象州路四千七百七十五里,取藤州路五千四十五里。北至东都四千五百八十五里。东至钦州三百三十里,西南至州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安南一千里。东北至澄州二百四十里。

贡、赋:管县七:宣化,武缘,晋兴,朗宁,思笼,封陵,如和。

宣化县,下。郭下。本汉领方县地,隋开皇十四年于此置晋兴县,十八年改为宣化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属南晋州,贞观六年改为邕州。

郁江水,经县南,去县二十步。

左溪、右溪、在县东,西流至县东南,同注郁江。

武缘县,中。西至州一百里。本汉领方县地,隋开皇十一年于此置武缘县,属缘州,大业三年废,武德五年又置。

郁江水,经县南,去县三十步。

都棱镇,在县西,水路一百里。

晋兴县,中下。南至州一百里。本汉领方县地,晋于此置晋兴县,隋开皇十四年省,武德五年又置。

郎宁县,中下。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增食县地,武德五年分置朗宁县,属南晋州,改属邕州。

思笼县,中下。东至州三百里。

封陵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里。右二县,并景云后置。

如和县,中下。东北至州九十里。本汉合浦县之地,武德五年析钦南宾、安京二县地置如和县,因县西南四十里如和山为名,属钦州,景云二年割属邕州。

贵州,怀泽。下。开元户三千六百二十九。乡十九。元和户。

本西瓯骆越之地,秦并天下,置桂林郡。尉佗王越,改桂林为郁州,后又为桂林。元鼎六年,平南夷,改桂林为郁林郡。梁时于郡置南定州。隋开皇十年罢郁林等郡,改南定州为尹州,大业二年改尹州为郁州。三年罢州,为郁林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铣,于郡置南州尹州,并置总管府,八年改南尹州为贵州。

州境:东西一百三十七里。南北二百一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梧、桂州路四千八百七十五里,取象州路四千五百八里。

东北至东都四千六百三十五里,取象州路四千三百二十五里。东北沿流至浔州二百一十五里。陆路一百四十里。东至绣州一百里。南至郁林州一百四十里。西南沿流至横州一百七十里。西至宾州二百二十五里。北至象州三百一十里。

管县四:郁州,怀泽,义山,潮水。

郁林县,上。郭下,本汉广郁县地,吴改为阴平,晋改为郁平。隋开皇十年,于此置郁林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属贵州。

显朝冈,在县北二十里。陆绩为太守,每登此冈,制浑天图。

郁江水,南去县十五步。

石井,亦名司命井,在县北二里。竭则人疾疫,岁不登。

怀泽县,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汉广郁县地,武德四年置。

义山县,下。东北至州八十里。本汉广郁县地,隋开皇十年置马度县,因县南三十里马度山为名。武德四年改为马岭,天宝元年改为义山。

潮水县,下。东至州五十里。本汉广郁县地,武德四年分置潮水县。

浮溪水,在县南三十步。

宾州,领方。下。开元户一千八百九十五。乡十一。元和户古越地也。今州即汉郁林郡之领方县地,至隋不改。隋乱陷贼,贞观五年析澄州三县于此置宾州。

州境:东西一百三十一里。南北六十三里。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五百九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三百三十五里。西南至邕州二百四十五里。西北至澄州八十八里。东至贵州二百二十五里。东北至严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筒布,蕉布。

管县三:领方,琅琊,保城。

领方县,下。郭下。本县旧县也,吴改为临浦县。隋复为领方,属郁林郡。

武德四年属南方州贞观五年割属宾州。

都婪水,下。西北至州二十五里。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州。贞观五年,割属宾州。

琅琊水,县西一里。

保城县,下。西至州五十里。本汉广郁县地,属郁林郡。梁置安成郡,隋改县,属郁林郡。贞观五年割入宾州,至德二年改名保城。

可零水,出县西平地,北流。

澄州,贺水。下。开元户二千一百六十五。乡十二,元和户古越地也。今州即汉郁林郡之领方县地,汉领方县,今宾州领方县,自汉迄隋,其地不改。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铣,于此置南方州,贞观八年改为澄州。

州境:东西三百五十三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三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三百七十五里。东至贵州三百四十一里。西至邕州三百三十九里。南至宾州八十八里。北至严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

管县四:上林,无虞,止戈,贺水。

上林县,下。郭下。本汉领方县地,武德四年分置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都沣水,在县北一百步。

无虞县,下。西南至州三十六里。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州,后改属澄州。罗富山,在县西五里。

都沣水,在县北一里。

止戈县,下。东至州八十里。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州,改属澄州。

贺江水,一名都泥江,在县北一百九十里。

贺水县,中下。西南至一百九十里。武德四年析柳州马平县置,属南方州,改属澄州。都泥江,在县北一百四十里。

横州,宁浦,下。开元户一千三百七十八。乡十七。

古越地,赵佗王越地,亦属之。汉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汉合浦郡之高凉县地也。在今高州界。晋于合浦北部置宁浦郡,隋开皇十年废为县,以属简州。

十八年改简州为缘州,大业三年废州入林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铣重置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至德移于旧州东七里郁江北岸。

州境:东西一百三十二里。南北二百一十一里。

八到:北至上都取贵、象州路四千七百五十里,取藤州水路四千一百七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三百九十五里。东北至贵州水路一百七十五里。西南至钦州水陆相兼三百一十一里。

管县四:宁浦,乐山,淳风,岭山。

宁浦县,下。郭下。本汉高凉县地也,吴分为宁浦县,隋开皇时属郁林郡,贞观中属横州。

郁江水,俗名蛮江水,北去县十步。

乐山县,下。西至州水路一百二十里。本汉郁林郡雍鸡县地,陈于此置乐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改为乐山县,属缘州。大业初改属郁林郡,贞观八年改属横州。

蛮江,南去县七步。

淳风县,下。西南至州九十里。武德四年析宁浦县之北界置。

鳄江水,经县西,去县一百步。

岭山县,下。东至州一百里。本汉高凉县之地,梁于此置岭山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为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改属横州。

蛮江,北去县五步。

钦州,宁越。下。开元户二千二百八十。乡十二。

古越地,非九州之域。尉佗王越,地亦属焉。汉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合浦郡之合浦县地。按合浦在廉州界,宋分合浦置宋寿郡。梁武帝于今钦江县南三里置安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也。大业三年改为宁越郡,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州,仍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复为州。

州境:东西六百七十三里。南北四百四十里。

八到:北至上都五千五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四千八百五里。东北至横州三百一十里。东至廉州三百三里。西南至陆州七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金。

管县五:钦江,安京,遵化,内亭,灵山。

钦江县,下。郭下。本汉合浦县之地,宋于此置宋寿郡,隋开皇十九年罢郡为钦江县,属钦州。皇朝因之。

丰子岭,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钦江,在县东二百步。

西零戍,在县南三里。

安京县,下。西北至州七十里。梁武帝分宋寿郡于此置安京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为县,属钦州。皇朝因之。

罗浮山,在县北十里。俗传似循州罗浮山,因名之。

遵化县,下。西南至州二百八十里。隋开皇二十年置,本合浦县地也。

钦江水,源出县东北博山。

内亭县,下。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合浦县地,隋开皇十一年置,名新化县,十八年改名内亭,属钦州。皇朝因之。因内亭水为名。

灵山县,下。南至州九十六里水路一百二十里。隋开皇十八年,于州北西十八里置南宾县,贞观十年移于峰子岭南,天宝元年改为灵山县。今南四十里谓之水步,即是钦州北来人,溯流舍舟登陆处。

浔州,浔江。下。开元户一千七百一十六。乡五。

本汉合浦郡地,贞观七年分置浔州,取北浔江为名。十二年废入龚州,长寿元年又割龚州桂平、皇化、大宾三县重置浔州。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九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一百七十五里。东北沿流至龚州一百二十里。西南溯流至贵州二百里,陆行一百里。南至绣州八十里。

西北至象州陆路二百一十里。

贡、赋:管县三,桂平,皇化,大宾。

桂平县,下。郭下。梁于此置桂平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属郁林郡。贞观七年,于县置浔州,十二年废,以县属龚州。后复置,县又属焉。

皇化县,下。西至州三十里。隋开皇十一年置,因县东一里皇化水为名。大业二年废,贞观七年复立。

大宾县,下。西至州四十里。隋开皇十五年分桂平县置,以县西北宾水为名。

武德七年,曾于县置浔州,后移于桂平县。

峦州,永定。下。本汉领方县地,贞观末、永徽初置。后以蛮、獠背叛废,于其城置驿,开元十五年李商隐重奏置。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东〕北至上都取横、象州路四千八百五十五里。(西)〔东〕北至东都四千六百三十五里。西溯流至邕州一百五十里。东沿流至横州一百三十里。北至澄州抵大山,无路。

贡、赋:管县三:永定,武罗,灵竹。

启定县,下。郭下。

武罗县,下。北至州七十里。

灵竹县,下。西至州九十里。

右三县与州同置。

安南,〔交趾。上都护府。〕开元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四。乡五十五。元和户二万七千一百三十五。乡五十六。今为安南都护府理所。

管州十三:交州,爱州,州,峰州,陆州,演州,已上朝贡。长州,谅州,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贡州。已上附贡。县三十九。羁縻州三十二。

古越地也,秦始皇平百越,以为桂林、象郡,今州即秦象郡地也。赵佗王南越,地又属焉。元鼎六年平吕嘉,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元封五年置刺史以部之。名曰交趾者,交以南诸夷,其足大趾广,两足并立则交焉。汉本定为交趾刺史,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变为太守,共表请立为州,自此始称交州焉。

吴黄武五年,分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南海、郁林、苍梧三郡为广州,寻省广州,还并交州,以番禺为交州理所,后又徙于交趾。晋太康中,徙理龙编。隋开皇十年,罢交趾郡为玉州,仁寿四年置总管府,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趾郡。武德四年又改为交州总管府,永徽二年改为安南都督府,至德二年改为镇南都护府,兼置节度,大历三年罢节度置经略使,仍改镇南为安南都护府,贞地六年又加招讨处置使。

府境:东西五百一十六里。南北七百九十一里。

八到:北至上都六千四百四十五里,水路六千六百四十里。北至东都五千七百八十五里,水路六千三百八十里。西北至峰州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爱州五百里,水行七百里。东至大海水路约四百里。东北至陆州水行一百九里。西北至姚州水陆相兼未有里。

贡、赋:开元贡:孔雀,蕉布,犀角,蚺蛇胆,鹦鹉,金,草豆{艹寇},龙花蕊,翡毛,翠毛,鲛鱼皮,槟榔,黄屑,白露藓。

管县八:宋平,武平,平道,太平,南定,朱鸢,交趾,龙编。

宋平县,上。郭下。本汉日南郡西卷县地,宋分立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为宋平郡。隋开皇十年改属交州。武德四年于此置宋州,贞观元年废宋州,改属交州。

慈廉水,经县南二里。

苏晋江,南去县二百里。

安阳王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一里。盖昔交州之地。

连娄音莲篓。故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本汉县,属交州郡,有羞官。后汉交趾史理于此,后徙龙编。

武平县,中下。西南至府九十里。本扶严夷城地也,吴归命侯建衡三年破扶严夷,置武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立崇平县,属交州。武德四年改名武平。

平道县,中下。西北至府五十里。本扶严夷地,吴时开为武平郡,立平道县属之,隋开皇十年废郡,县属交州。

仙山,县东北十三里。隐嶙数百里,则龙编之西门也。

太平县,中下。西南至府六十里。本扶严夷地,隋开皇十年分武平置隆平县,开元二年改名太平。

南定县,中下。东北至府六十里。本汉连娄县地,贞元七年于此置南定县。

其旧南定县在今县东南二百余里,羁縻长州侧近,开元十年后废。

朱鸢县,上。东南至府五十里。本汉旧县,属交趾郡,至隋不改。武德四年于此置鸢州,贞观元年废,县属交州。

朱鸢江,北去县一里。后汉马援南征,铸铜船于此,扬排然火,炙船头令赤,以ㄡ涌浪及杀巨鳞横海之类。

交趾县,中下。东南至府一十五里。本汉龙编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交趾县。

武德四年于此置慈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交州。

泊江水,西北自崇平县界流入至此,故名。

慈廉水,北去县四十步。

龙编县,中下。西北至府四十五里。本汉县,属交趾郡。立县之始,蛟龙盘编于江津之间,因以为瑞,而名县也。武德四年于此置龙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交州。

朱鸢江,在县北,即榆水之一源也。卢循之寇交州也,刺史杜慧度率军水步,晨出南津,以火箭攻之,烧其船舰,一时溃散,循亦中矢,赴水而死。

交州故城,在县东十四里。吴时刺史陶璜所筑。

石九子母祠,在县东十四里。

爱州,九真。下。开元户一万四千五十六。乡二十九。元和户五千三百七十九。乡八。

秦象郡地也,汉元鼎六年平南越,置九真郡,领胥浦、居风、都庞、音龙。

余发、咸、无切、无编七县,属交趾刺史。梁武帝于郡理置爱州,隋大业三年改为九真郡。武德五年,丘和归国,罢郡复为爱州。

州境:东西二百八十二里。南北四百一十里。

八到:东至上都六千四百七十五里。北至东都六千二百一十五里。东至海州一百四十里。东北至长州水行四百五十里。西至小獠界水行一百九十里。南至演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小獠栅三百里。西北至安南都护府五百里,水路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孔雀尾。赋:绵。元和贡:孔雀尾十具,翡尾一百枝,槟榔五百颗,犀角二十斤。

管县五:九真,安顺,崇平,日南,军宁。

九真县:下。郭下。本汉居风县地,吴改居风为移风。隋开皇十七年,分移风置县,属爱州,后汉任延为真太守,旧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人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之。■乃■非■器,■之恳,百姓充给。

居风山,在县西四里。上有风穴,长风自是出焉。其山出金。

珍山,在县西三里。

安镇山,在县南三十一里。出石磬,胜于湘州零陵者。

安顺县,下。西北至州九里。本汉居风县地,吴改为移风,又分置常乐县,属九真郡。隋开皇十年改属爱州,十六年改为安顺县。皇朝因之。

浮岳山,在县西五里。

崇平县,下。北至州三十里。本汉居风县地,晋于此立高安县,属九真郡。

隋开皇十年改属爱州,十八年改高安为隆安,开元元年改为崇安,至德二年又改为崇平。

日南县,下。北至州三十里。本汉居风县地,晋分置津梧县,隋开皇十年析置日南县,属爱州,皇朝因之。

凿山,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昔马援征林邑,阻风波,用凿此山弯为通道,因以为名。

海,在县东七十里。

军宁县,下。东南至州二十里。本汉都庞县地,晋分立军安县,属九真郡。

隋开皇十年改属爱州。至德二年改名军宁。

州,日南。下府。开元户六千六百四十九。乡十四。元和户三千八百四十二。乡六。

古越地,九夷之国,越裳氏重九译者也。在秦为象郡。汉平南越,又置九真。

吴归命侯天纪二年,分九真之咸县置九德县,属交州。梁武帝于此置德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州,取咸县为名也。大业三年改为日南郡。武德五年改为南德州,仍置总管府,贞观元年改为州,兼管羁縻州六。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六千八百七十五里。东北至东都六千六百一十五里。东至海一百里。南至林邑国界一百九十里。北至演州一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象牙,沈香,翠毛,犀角,金箔,黄屑。

管县二:九德,越裳。

九德县,下。西至州五里。本吴所立,属九德郡,后改属州。

越棠县,下。西至州七十里。本吴所置,因越裳国以为名也,属九德郡。武德初属智州,后属州。

峰州,承化。下。开元户三千五百六十一。乡十五。元和户一千四百八十二。

乡八。

古夜郎国之地,按今新昌县界有夜郎溪。秦象郡之地。汉平南越,置交趾郡之{米鹿}泠县〔{米鹿}〕音弥,〔亦作{米尼}。〕地也。吴归命侯建衡三年,分交趾立新昌郡,陈于此置兴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峰州。大业二年州废,以县属交州。武德四年又置峰州,兼管羁縻州二十八。

州境:东西九十七里。

八到:北至上都六千一百五十里。北至东都五千八百四十五里。东南至安南府一百三十里。南至漏口江一百里。北至羁縻南平州界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八蚕丝,槟榔,豆{艹寇},蚺蛇胆。元和贡:豆{艹寇}三千三百颗,翠毛一百合,犀角四十斤。

管县二:嘉宁,承化。

嘉宁县,下。郭下。本汉{米鹿}泠县地,吴分其地立嘉宁县,后因之。

承化县,下。东南至州五里。本{米鹿}泠县地,天宝元年分置承化县。汉交趾{米鹿}泠女子徵侧及妹徵贰反,称王,伏波将军援讨平之,即此地也。

陆州,玉山。下。开元户一千九百三十四。乡六。元和户二百三十一。乡三。

本汉交趾郡地,梁大同元年于郡分置黄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陆州,以在海南,有陆路通海北,因以为名。州在穷海,不生菽粟,又无丝绵,惟捕海物以易衣食,盖“岛夷卉服”之类也。

州境:东西七百一十里。南北五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水陆相兼六千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东都五千八百六十里。

东至廉州界三百里。东北至钦州六百里。西南至安南都护府百余里。

贡、赋:开元贡:玳瑁,甲香,{辟黾}皮。元和贡同。

管县三:宁海,乌雷,华清。

宁海县,下。郭下。本汉安海,武德四年又置海平,至德二载更今名。

罗佩山,在县东九里。其山在大海中也。

乌雷县,下。西北至州一里。本在州东水路三百里,总章元年置在海岛中,因乌雷州为名。大历三年,与州同移于安海县理。

狗理山,在县东四里。

华清县,下。西至州一里。本名玉山县,天宝元年改为华清。本在乌雷县北四十里。大历三年与州同移于安海县理。南枕大海。

官井山,在县东约五十里。相传越王过海,泊船于此,为无淡水,因凿石为井,因号焉。

演州,龙池,下。元和户一千四百五十。乡三。

古南越地,汉九真郡之咸县地也,自汉迄隋不改。武德五年于此置州,领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县。贞观元年,以德州为州,改此为演州,因演水为名。其州西控海,当中国往林邑、扶南之大路也。

州境:东西南北。

八到:北至上都六千七百二十五里。北至东都六千四百六十五里。北至爱州二百五十里。南至州一百五十里。东至大海六里。

贡、赋,开元贡:孔雀尾,黄屑,金薄。元和贡:金泊,黄屑。

管县三:忠义,怀,龙池。

忠义县,下。郭下。本汉咸县地,广德二年分置忠义县。

怀县,下。东至州二十四里。本汉咸县地,武德五年分置安人县,为演州理所。贞观二十四年废州,改安入县为怀恩,天宝二年又改为怀。广德二年复置演州,仍移理忠义县。

龙池县,下。南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汉无编县地也,盖夷獠所附,免其徭役,故以“无编”为名。后汉省,垂拱二年,于此置龙池县,仍于县理立山州,广德二年废山州,以县属演州。大海,在县东四里。

附贡州长州,文阳。下。西北至府约一百里。

管县四:文阳,铜蔡,长山,其常。户都六百四十八。

贡:金。

郡州,西北至府约一百五十九里。

管县二:郡口安乐。户都三百三十五。

贡:白蜡二十斤,孔雀尾二具,蚺蛇胆二枚。

谅州:西北至府约二百里。

管县二:文谅,长上。户都五百五十。

贡:白蜡二十三斤。

武安州,武曲。西至府约一百八十里。

管县二:武安,临江。户都四百五十六。

贡:朝霞布食单。

唐林州,北至府约一千里。

管县二:唐林,安远。户都三百一十七。

贡:白蜡二十斤。

武定州,东至府三百二十里。

管县二:扶耶,潭ㄝ。户都一千二百。

贡:翠毛二百二十合。

贡州:西南至府二百五十里。

管县二:武兴,古都,户都三百十八。

贡:翠毛三百合。

卷第三十九

◎陇石道上▲秦州渭州武州兰州河州鄯州廓州岷州洮州叠州芳州宕州临州临州秦州,天水。中府。开元户二万五千七。乡三十九。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周孝王时,其地始为秦邑。孝王使非子主为于、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邑诸秦,使为附庸,今天水陇西县秦亭秦谷是也。其后秦仲始大,襄公列为诸侯。武公伐わ戎,灭而县之,今州理上わ,即秦之旧县也。

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为陇西地。汉武帝元鼎三年,分陇西置天水郡。郡前有湖水,冬夏无境减,取天水名,由此湖也。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后汉建武、永平之后,改天水曰汉阳郡。魏分陇右为秦州,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晋复改汉阳为天水郡,武帝泰始中又立秦川郡,与州同理。隋开皇三年罢郡,所领县并属州。大业三年罢州,为天水郡。隋末陷于盗贼,武德二年讨平薛举,改置秦州,仍立总管府。天宝元年改为天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秦州。宝应二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四百三十九里。南北五百五十五里。

八到:东至上都八百里。东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东〔北〕至陇州三百六十里。西〔北〕至渭州三百里。西南至成州二百里。东北至原州四百六十里。

贡、赋:管县五:上わ,伏羌,陇城,清水,成纪。

上わ县,上。郭下。本わ戎地,秦伐わ戎而置县焉。汉属陇西郡,晋属天水郡。后魏以避道武帝讳,改曰上わ,废县为镇。隋大业元年复为上わ县,属天水郡。武德二年属秦州。

れ冢山,在县西南五十八里。漾水之所出也,东流为汉水。

渭水,在县北十三里。西自伏羌县界流入。

段谷水,源出县东南山下。蜀将姜维,为邓艾破于段谷,星散流离,即此谷也。

司马宣王垒,俗名上募城,在县东二里。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拒之,此其垒也。

诸葛亮垒,俗名下募城,在县东二里。初,亮出,议者或欲自芟上わ左右麦以夺贼食,帝不从,又勒令护麦。及宣王与亮相持,赖此麦以为军粮。

姜维垒,在县北八里。

汉高祖庙,在县东北五里。隗嚣自立为大将军,聘平陵人方望为军师,劝嚣立高祖庙,以取信于人。

伏羌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冀戎地,秦伐冀戎而置县焉。汉冀县,属天水郡。后汉隗嚣自称西伯,都于此。后魏以冀为当亭,周为黄瓜,隋大业二年,改黄瓜为冀城县。武德三年初立伏州,仍置伏羌县,八年罢伏州,以县属秦州。

朱圉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石鼓,不击自鸣,则有兵起。

渭水,经县北,去县一里。

县城,本秦冀县也,隗嚣称西伯都比,时冀人有谣曰:“出冀门,望羝群,有一跛人欲上天,谓天可上,地上安得人。”嚣卒败。

陇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略阳道,属天水郡。初,隗嚣之据冀城也,来歙从上道袭得略阳城,嚣仍使王元拒陇坻,牛邯军瓦亭,嚣自率众攻略阳道。隋开皇〔三〕年罢郡,河阳县徙理焉,六年改为陇城县。

大陇山,在县东一百里。

略阳川水,北去县三十步。

瓦亭山,在县东北二百余里。隗嚣使将牛邯守处。其山亦入原州界。又有街泉亭,蜀将马谡为魏将张所败。

清水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二十五里。本汉旧县也,属天水郡。后魏分略阳置清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秦州。

少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隗嚣时,来歙袭得略阳,嚣使王元拒之。

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每山东人西役,升此瞻望,莫不悲思。陇上有水,东西分流,因号驿为分水驿,竽人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东去大震关五十里。上多鹦鹉。

成纪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周成纪县,属略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秦州。皇朝因之。

瓦亭川水,东去县一十五里。

渭州,陇西。下。开元户五千二百三十二。乡一十四。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战国时羌、戎杂居其地,秦昭王伐得义渠戎,始置陇西郡。按天水有大坂名曰陇坻,郡处坻西,故曰陇西。有锨官、盐官。汉末隗嚣窃据,建武十年嚣降,陇右平,仍旧为郡。灵帝分立南安郡,魏于此置镇守,邓艾曰:“蜀师来而为一,我分为四以御之。”谓狄道、陇西、南安、岐山西处。

齐王嘉平五年,蜀将姜维围南安、襄武,皆不克。后魏庄帝永安三年,于郡置渭州,因渭水为名。禹贡“导谓自鸟鼠同穴”,山在州西一百二十九里渭源界。隋大业三年罢州,复置陇西郡。隋乱陷贼,武德元年,西土底平,复置渭州。宝应二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三百六十六里。南北三百八十六里。

八到:东至上都一千一百里。东至东都一千九百六十里。东南至秦州三百里。

西南至岷州二百二十六里。东北至原州五百五十里。西北至临洮军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秦艽,麝香。赋:布,麻。

管县四:襄武,渭源,陇西,鄣。

襄武县,上。郭下。本汉旧县也,属陇西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渭州,大业三年复属陇西郡。武德元年,改属渭州。

渭水,北自渭源县界流入。

六泉水,在县东北原上。泉源有六,因以为名。

渭源县,上。正东微南至州九十里。本汉首阳县,属陇西郡。西魏文帝分陇西置渭源郡,因渭水为名也。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渭州。

鸟鼠山,今名青雀山,在县西七十六里。渭水所出,凡有三源并下。其同穴鸟如家雀,色小青;其鼠如家鼠,色小黄。近穴溲溺气甚辛辣,使人变逆呕吐,牛马得此气,多疲卧不起而大汗。

陇西县,上。西至州五十里。本汉<豕原>道县也。音桓。属天水郡。后汉末于此置南安郡,隋开皇元年废郡,移武阳县名于郡理,属渭州,八年改武阳为陇西。

安都山,在县西四十九里。

落门水,出县东南落门谷。后汉建武十年,来歙大破隗嚣于落门,即此。渭水,经县南。

鄣县,上。东北至州六十里。本汉鄣县也,属陇西郡,永元元年封耿秉为鄣侯是也。永嘉南渡,县遂废焉。后魏宣武帝复置,属略阳,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渭州。

龙马山,在县西四十里。

鄣水,南去县一里。

盐井,在县南二里。远近百姓仰给焉。

武州,武都。下。开元户三千四百五十三。乡十二。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戎地也。战国时,白马氐居焉,氐即西戎之别种也。元鼎六年,开白马氐,以其地为武都郡。魏太祖以杨阜为武都太守。及刘备取汉中,魏文帝徙武都于美阳,即今好县界也。后诸葛亮使将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其地始入于蜀。蜀平后,晋复以为郡。及永嘉南迁,中原背叛,武都又为氐杨茂搜所据,群氐推以为王。其后杨难当为宋所破,其苗裔复拥众据武都之仇池山,在今成州界。后魏平仇池,于仙陵山东置武都镇,宣武帝于镇城复置武都郡,废帝改置武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武都郡,武德元年复为武州。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六里。南北二百九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三百里。东北至东都二千六百里。东至兴州三百五十一里。西北至宕州二百五十里。南至文州二百五十里。北至成州三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蜡烛,椒。赋:布。

管县三:将利,福津,盘是。

将利县,中下。郭下。本汉羌道县地,后魏于此置石门县。周闵帝改为将利县,属武都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武州,皇朝因之。

仙陵山,在县西六里。

武都有紫水,泥亦紫,汉朝封玺书用紫泥,即此水之泥也。又出上品雄黄,色如鸡冠。

羌水,一名陵水,经州城南二里。

福津县,中下。西北至州六十六里。本后魏之武阶郡也,属南秦州。文帝又置福津县,属武阶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移福津县于郡置焉,属武州。皇朝因之。

陇东山,在县北四十五里。

盘是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河池县地也,后魏废帝于此置武阳郡,领盘是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武州。皇朝因之。

盘是山,在县东南七十三里。

县城,魏邓艾与蜀将姜维相持,于此筑城,置茄芦戍,后于此置县。

兰州,金城。下。开元户四千。乡一十五。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秦并天下,是为陇西郡。汉武帝降匈奴,以其地置武威、酒泉、张掖、郭煌四郡,又分陇西置天水郡。昭帝六年,分陇西、张扒以为金城郡,今州即金城郡之旧地也。初筑时得金,故曰金城。又言金取其坚固。领县十三。宣帝又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平帝元始四年,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以为西海郡,理龙夷城,即今河源军西一百八十里威戎城是也。后汉建武十三年,省金城入陇西郡,明帝永平元年复立。永嘉末,前凉张轨分立晋兴郡,张徙金城县,即今州理是也。西秦乞伏朝归都苑川,南凉秃乌孤都广武,皆此地也。苑川在今五泉县,至乞伏慕末为赫连定所灭。

广武,至秃亻辱檀,为乞伏炽所灭。隋开皇元年立为兰州,置总管府,取皋兰山以为名。大业三年罢州,为金城郡。武德二年讨平薛举,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罢,复为州。宝应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七里。南北六百一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六十里。东南至东都二千三百二十里。东至临州一百九十里。东北至会州三百八十里。西北至鄯州四百里。西南至河州是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褐,野马皮。赋:麻。

管县二:五泉,广武。

五泉县,中下。郭下。本汉金城县地,属金城郡。前凉张徙金城郡理焉。

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兰州。皇朝因之。

康狼山,京名热薄汗山,在县南一百四十里。西秦乞伏乾归太子炽磐,招结诸部二万七千,筑城于康狼山以据之,即此山也。

黄河,流经县北,去县二十里。

金城关,在州城西。周武帝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改津为关。

广武县,中下。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汉枝阳县地,前凉张骏三年分晋兴置广武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置广武县,属兰州。大业二年改为允吾音铅牙。县,取汉旧名也,六年改为会宁县。武德三年,重置广武县。

琵琶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北凉沮渠蒙逊恃其强,阴谋图周,周乃拥众南保琵琶山,即此也。

乌逆水,在县西南二十许里。水西有马蹄谷,汉武帝使李广利伐天宛,得天马,胡马感北风之思,遂顿绝羁绊而驰,晨发京城,食时至敦煌塞下,今谷中石上犹存蹄迹。

允吾故城,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本汉县,属金城郡。

浩故城,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汉县也,属金城郡。者,水流峡岸深若门也。河州,安乐,上。开元户五千二百八十三。乡一十四。

禹贡雍州之城。古西羌地也。汉昭帝分陇西、天水、张掖三郡立金城郡,今州即金城郡之χ罕县也。χ音浮。灵帝时,陇西宋建自称河平王,聚众χ罕,改元,置百官。献帝建安末,夏侯妙才讨平之。晋惠帝立χ罕护军。前凉张辄保据凉州,立为晋兴郡。张骏二十一年,以州界辽远,分置河州,以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积石州界,故曰河州。后乞伏炽磐,又自金城郡都于此。后魏平定秦陇西,改置χ罕镇。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镇复为河州。隋大业三年罢州,改为χ罕郡。武德二年讨平李轨,改置河州。宝应元年陷于西番。

州境:东西二百二十八里。南北三百七里。

八到:东至上都一千四百六十里。东至东都二千三百二十里。东北至兰州三百里。西至廊州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洮州三百里。西北至鄯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麸金。赋:布,麻。

管县三:χ罕,凤林,大夏。

χ罕县,中下,郭下。本汉旧县,属金城郡。故罕羌侯邑,秦灭为县,后遂因之。

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注于蒲昌海,潜行地下,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故今人目彼山为大积石,此山为小积石。

凤林山,在县北三十五里。

河水,在县北五十里。河,下也。按四渎之中,河源最高,从高注下,故其流峻急。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又曰“导洛自熊耳”。按洛水出上洛西山,经熊耳之北,所言导者,皆谓纪所施功,不必自其源也。

凤林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白石县地,后魏大统十二年,刺史杨宽于河南凤林川置凤林县,因以为名。仪凤元年,于河州西移安乡县理此,又名安乡,天宝元年改名凤林。

石门山,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山高险绝,对岸若门,即皋兰山门也。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即此也。

离水,西去县二百步。

大夏县,中下。西北至州七十里。本汉旧县,属陇西郡。前凉张骏置大夏郡,县属焉。周改属χ罕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河州。

金剑山,在县西二十里。

大夏山水,经县南,去县十步。

镇西军,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开元三年,哥舒翰于索恭川置。

振威军,在天成军西一百余里。天宝十三年,哥舒翰攻吐蕃雕窠城置。

鄯州,西平。下府。开元户六千四百四十六。乡一十五。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春秋及秦、汉为羌胡所居。昭帝元始元年置金城郡,按今州界即金城郡地也。后汉献帝分置西平郡,属凉州。前凉张轨分西平置晋兴郡。张天锡以晋兴、西平二郡辽远,分为广源郡。后凉吕光改西平为西河郡,南凉秃乌孤自称武威王,徙都于此。弟亻辱檀迁于姑臧,后复徙理于此,为乞伏炽磐所并。后魏以西平郡为鄯镇,孝昌二年改镇立鄯州。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西平郡。隋乱陷贼,武德二年讨平薛举,关、陇平定,改置鄯州。仪凤二年置都督府,后复为州,开元二十一年置陇右节度使,都管兵七万五千人,马一万六百匹。衣赐二百五十一万匹段。备西戎。统临洮军,开元中移就节度衙置。管兵五万五千人,马八千四百匹。河源军,州西一百二十里。仪凤二年中郎将李乙支置。管兵一万四千人,马六百五十三匹。白水军,州西北三十里。开元五年郭知运置。管兵四千人,马五百匹。安人军,河源军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开元七年郭知运置。管兵万人,马三百五十匹。振威军,州西三百里。开元中信安王置。

管兵千人。威戎军,州西三百五十里。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管兵千人,马五十匹。绥和守捉,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开元二年郭知运置。管兵千人,今分为五百人。合川郡守捉,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管兵千人。合川郡,今叠州。莫门军,洮州城内。仪凤二年置。管兵五千五百人,马二百匹。宁塞军,郭州城内。管兵五百人,马五十匹。积石军,廓州西一百八十里。仪凤二年置。

管兵七千人,马一百匹。镇西军,河州城内。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管兵一万二千人,马三百匹。平夷守捉,河州城西南四十余里。开元二年郭知远置。管兵三千人。宝应元年没于西蕃。

州境:东西三百五里。南北二百一十五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一千九百六十里。东南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东南至兰州本百里。西至青海三百七十里。西南至廓州二百四十里。东北至凉州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褐十匹,羚羊角两只。赋:布,麻。

管县三:湟水,鄯城,龙支。

湟水县,中。郭下。本汉破羌县地,属金城郡。魏分置西都县,属西平郡。

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鄯州。十八年改为湟水县。皇朝因之。

土楼山,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下有土楼神祠。

湟水,名泊河,亦谓之乐都水,出青海东北乱山中,东南流至兰州西南入黄河。浩水,今谓之阖门水,经县东,去县五十五里。汉宣帝神爵元年,遣后将军赵充国击先零羌,充国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弊。计度临羌东至浩,羌虏故田,人所未垦,可二千顷已上。又理湟ɑ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留步士万人屯田,为必禽之具。诏从之。充国竟以屯田之利,支解先零。

鄯城县,中。东至州一百二十里。仪凤二年分湟水县置。北枕湟水,西即土楼山。

龙支县,中。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汉充吾县也,属金城郡。后魏初于此置金城县,废帝二年改名龙支县,西南有龙支谷,因取为名。

积石山,在县西九十八里。南与河州χ罕县分界。

黄河,在县西南六十里。

廓州,宁塞。下。开元户三千九百六十四。乡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汉宣帝时,西羌数背叛,后将军赵充国屯陇西,诸羌不敢后汉烧当等八种羌为寇,段击破之,诸羌弭定。献帝建安中,分金城置西平郡。南凉秃乌孤又以河南地为浇河郡。周建德五年于今州理西南达化县界浇河故城置廓州,盖以开廓边境为义。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浇河郡。隋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西土平定,改置廓州。乾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四里。南北四百九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四百十里。东至东都三千九百六十里。东至河州三百九十里。西至吐蕃界树郭城三百二十里。南至新置曜武军二百里。北至新安夷骑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大黄,戎盐,麝香。〔赋:布,麻。〕管县三:化城,达化,米川。

化城县,下。郭下。本后魏石城县地,废帝二年,因境内有化隆谷,改为化隆县。皇朝因之,先天元年改为化城县。

黄河,在县南八十步。

扶延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多麋鹿。

达化县,下。东至州三十里。本后周置达化郡并达化县,隋开皇三年罢郡。

移县入郡廨,即今县是也。皇朝因之。

黄沙戍,在县东六十里。

米川县,下。西至州一百里。本前凉张天锡于此置邯川戍,后魏孝昌二年于戍城置广威县。贞观十年,于本县东一百二十里黄河岸置米川县,属河州,永徽六年移于河北,属廊州。

积石军,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仪凤二年置。西临大涧,北枕黄河,即隋浇河郡所理。

宁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

威胜军,在积石军西八十里宛肃城。

金天军,在积石军西南一百四十里洪济桥。

武宁军,在洪济桥东南八十里百谷城。

曜武军,在州南二百里黑硖川。

右宁边等五军,并天宝十三年哥舒翰奏置。

岷州,和政。下。开元户三千九百五十。乡一十四。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禹贡“西倾、朱圉、鸟鼠”,按西倾山在洮州之西,今州处其东北,此则雍州之域明矣。在秦为陇西郡洮县也,自秦至晋不改。

后魏文帝始于此置岷州,南有岷山,因以为称,仍领同和郡,又改为临洮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岷州,大业三年复为临洮郡。隋末沦陷寇贼,义宁二年改置岷州,天宝元年改为和政郡。乾元年元年复为岷州。上元二年因羌叛,陷于四蕃。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三里。南北三百六十七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三百三十六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一百八十六里。东北至渭州二百二十六里。西南至洮州一百八十里。南至宕州三百八十里。北至临州三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龙须席,鹦鹉鸟,牛酥,雕翎。赋:布,麻。

管县三:溢乐,川,和政。

溢乐县,中下。郭下。本秦、汉之临洮县也,属陇西郡。后魏置同和郡,县属焉。隋开后三年罢郡,县属岷州,义宁二年改置溢乐县。

岷山,在县南一里。

崆峒山,在县西二十里。

州城,本秦临洮城也,后汉建初二年,金城陇西保塞羌皆反,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击平之,即此地也。

董卓台,在县北十五步。

秦长城,首起县西二十里。始皇三十四年并天下,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川县,中下。西北至州七十里。本基城县,周明帝武成元年置。隋开皇九年省,义宁二年重置。先天元年改为川县,取县西川为名也。

和政县,中下。南至州三十二里。本后周洮城郡也,武帝保定元年郡省,置同和县,属同和郡,宣政元年改为和政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岷州。皇朝因之。

和政府,在县西北七里。

洮水,西南自溢乐县界流入。

洮州,临洮。下。开元户三千七百八十四。乡七。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也。自秦、汉至于魏、晋,皆诸羌所居。至后魏吐谷浑又侵据其地,后周明帝武成中,西逐诸戎,其地内属,置洮阳防,武帝保定元年立洮州。隋大业三年罢州,改为临洮郡。隋季乱离,所在陷没,郡守孙长询率所部百姓婴城固守,以义宁元年举城归国,武德二年复于此置洮州。贞观四年,州移理故洪和城,于此置临洮镇,五年废镇置(御讳)〔淳〕州,八年废州,复移洮州理此。永徽元年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废入岷州。二十年于临潭又置临州,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广德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五百五十里。南北二百二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五百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三百六十里。东至岷州一百八十里。西至黄河六百里。西南至叠州一百八十里。北至河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褐,酥。

管县二:临潭,美相。

临潭县,中。郭下。本隋美相县,周保定元年置。贞观四年,移美相县于东北洪和城内,五年于州理改置临潭县。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

洮水,出县西南三百里{山强}台山,即禹贡西倾山也。

傍山,在县东十一里。傍,羌语也,羌语呼石这,呼高为傍,因以为名。

安西府,在县东四十里。周明帝武成元年,行军总管博陵公贺兰祥讨吐谷浑,筑此城以保据西土,后因置博陵郡。隋又为县,属洮州,贞观十二年省县入临潭,十三年于此置安西府。

广恩镇,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莫门军,仪凤二年置。在州城内。

神策军,在州西八十里。天宝十三年哥舒翰置。在洮河南岸。

美相县,中。西至州七十五里。本汉、隋旧县,理在州城,贞观四年移洮州在此,县亦随徙焉。

雾露山,在县北一十里。

叠州,合川。下。开元户一千二百七十七。乡十一。

禹贡梁州之域。历秦、汉、魏、晋,诸羌常保据焉。至后魏,其地入吐谷浑。

周武帝建德六年,西逐诸戎,始统有其地,乃置叠州,盖取山川重叠为义。隋大业元年废叠州,以县属洮州。武德二年,西土内附,于今州西二十九里合川故城置叠州,五年陷吐谷浑,七年讨平之,复置叠州。今州城在独山上,西临绝涧,南枕羌水。十三年置郡护府,永徽元年罢,天宝元年改为合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叠州。

州境:东西二百六十五里。南北一百二十九里。

八到;东至上都一千七百里。东至东都二千五百六十里。东南沿流至宕州二百五十里。西至黄河上党项岸二百八十里。东南至故芳州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洮州一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甘松香,麝香,酥。赋:布,麻。

管县二:合川,常芳。

合川县,下。郭下。本周武成二年置,有三谷水,至县东合流,因以为名,属西疆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叠州。皇朝因之。

石镜山,在县西此四十五里。其山石皎彻,临照莫不见其形体,故以为名。

山有铜窟,隋代采铸,今亦填塞。

白水,一名垫江水,在州西六十里。

药水,在县东平地。人有患冷者,煎水服之,多愈。

常芳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周武成中所置恒香县,属芳州郭下,前上元中芳州没蕃,神龙元年移县名于天法山东苏董谷西,即合川县理是也。

芳州,贞观户八百六十二。

禹贡梁州之域。秦、汉及魏、晋诸羌所居。至后魏吐谷浑入侵据焉,周明帝武成中西逐诸戎,始有其地,乃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武帝建德中改为芳州,领恒香、深泉二郡。隋大业二年郡、州废,以县属扶州。隋氏丧乱,陷于寇贼。

武德元年,西边平定,复于常芳县置芳州。高宗上元二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至上都一千八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里。东南至扶州三百里。西南至羌直州一百六十里。东至羌二百三十里。西至叠州一百四十里。

贡、赋:贞观贡:牛酥。赋:布,麻。

管县三:常芬,恒香,丹岭。

常芬县,下。郭下。本周置属恒香郡,隋开三年罢郡,县属芳州。前上元二年陷于西蕃,神龙元年移县名,属叠州。

素岭山,在县东七十里。春夏常多积雪,因名之。

甘松府,在城内。

恒香县,下。东北至州一十五里。贞观二年置,寄理恒香戍。

常侯山,在县南三里。

丹岭县,下。东南至州二十里。本隋旧县,开皇十九年置,属芳州,义宁三年属甘松郡。武德元年罢郡,县属芳州。所管百姓,皆是党项诸羌,界内虽立县名,无城郭居处。

湫池,在县西八十里通弥山中,周回百余里,盖古之天池大泽,白水之源,盖出此也。

宕州,怀道。下。开元户一千六百五十九。乡六。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自秦、汉至魏、晋,皆诸羌据焉。后魏招抚西戎,始有其地。有梁弥忽者,宕昌羌也,其先羌豪祖勤自称宕昌王。弥忽于太武初表求内附,太武嘉之,拜弥忽为宕昌王,其后递相传袭,称藩于魏,谓其地为宕昌藩。周天和元年,改藩置宕州。隋大业三年罢州,置宕昌郡,武德元年复宕州。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复为宕州,因宕昌山为名也。

州境:东西三百六十五里。南北四百二十九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七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三百三十里。东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叠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扶州四百里。北至岷州三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麝香。赋:布,麻。

管县二:怀道,良恭。

怀道县,中下。郭下。本周武帝天和元年置,属甘松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宕州。皇朝因之。

苏董戍,在县西一百八十三里。

良恭山,在县北四十里。出雌黄。

斫花山,在县东北八十里。出朱砂、雄黄,人常采取之。

宕昌故城。今为交和戍,在县东五十二里。

良恭县,下。西南至州二百一十里。本周之阳谷县也,武帝天和五年置宕昌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宕州,十八年改为良恭县。

愿虏山,接县城西北隅,东西四十里,南北三里。

临州,狄道。下府。天宝初,割兰州狄道县又别置安乐县置临州。州郭旧有临洮军,久视元年置,宝应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八十里。东南至东都二千二百四十里。南至岷州三百四十里。西至兰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管县二;狄道,长乐。

狄道县,下。本汉县,属陇西郡。晋改为武轺县。隋复为狄道,属兰州。天宝初改属临州。

长乐县,下。天宝初置安乐县,乾元后改为长乐。

卷第四十

◎陇石道下▲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伊州西州庭州凉州武威。中府。开元户二万六千一百六十五。乡二十五。

禹贡雍州之西界。自六国至秦,戎狄及月氐居焉。后匈奴破月氐,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氐乃远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匈奴使休屠王及浑邪王居其地。汉武帝之讨北边,休屠、浑邪数见侵掠,单于怒,遣使责让之,二王恐见诛,乃降汉。汉得其地,遂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昭帝又置金城一郡,谓之河西五郡,改州之雍州为凉州,五郡皆属焉。地势西北邪出,在南山之间,隔绝西羌、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自求别立州,于是以五郡立为雍州。魏又分雍州置凉州,领河西五郡。晋惠帝永宁元年,以张轨为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会永嘉之乱,因保据凉州,是为前凉,至张天锡,为苻坚所灭。后十余年,又为吕光所据,是为后凉,至吕隆,为录兴所灭。及沮渠蒙逊起兵张掖,是为北凉,至沮渠茂虔,为后魏所灭。及太武帝,改州镇,置四军戍,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复为凉州,领武威等十郡二十县。周置总管府,隋大业三年改为武威郡,废总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讨平李李轨,改为凉州,置河西节度使,都管兵七万三千人,马万八千八百匹。备羌胡。

统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马万三千匹。本赤乌镇,有青赤泉,名焉。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拒吐蕃北临突厥者也。大斗军,凉州西二百里。本是赤水军守捉,开元十六年改为大斗军,因大斗(枝)

〔拔〕谷为名也。管兵七千五百人,马二千四百匹。建康军,证圣元年尚书王孝杰开镇,周回以甘、肃两州中间阔远,频被贼钞,遂于甘州西二百里置此军。

〔管〕兵五千二百人,马五百匹。东去理所七百余里也。后仿此。宁寇军甘州东北十余里。天宝二年置。管兵一千七百人,马五百余匹。玉门军,肃州西二百余里。武德中杨恭仁置。管兵千人,实三百人,马六百匹。东去理所一千一百余里。

墨离军,瓜州西北一千里。管兵五千人,马四百匹。东去理所一千四百余里。新泉(郡)〔军〕,会州西北二百里。大足初郭元振置。管兵七千人。西去理所四百里也。豆卢军,沙州城内。以当匈奴要路,山川回阔,神龙初置立豆卢军以镇之。管兵四千五百人,马四百匹。去理所一千七百余里。张掖守捉,东去理所五百里。管兵六千五百人,马一千匹。交城守捉,凉州西二百里。管兵一千人。白亭军。凉州西北三千里。管兵一千七百人。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乾元元年复为凉州。广德二年陷于西蕃。州城本匈奴所筑,汉置为县。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南北七里,东南三里,地有龙形,亦名卧龙城。

州境:东西四百里。南北八百三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秦州路二千里,取泉兰咱一千六十里。东南至东都二千八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五张,白麦,柔毛毡。

管县五:姑臧,神乌,昌松,嘉麟,天宝。

姑臧县,上。郭下。本汉旧县,属武威郡,因姑臧山为名。亦言故匈奴盖臧城,后人音讹为“姑臧”焉。

姑臧南山,一名雪山,在县南二百三十里。

天梯山,在县南二十五里。

白亭军,在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岸。旧置守捉,天宝十年哥舒翰改置军,因白亭海为名也。

文车泽,在县东三十里。前秦苻坚遣将军苟苌、毛盛伐北凉,造机械冲车于此,因名。

休屠城,在县北六十里。汉休屠县也。

明威戍,在县北一百八十里。

武安戍,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

武兴盐池、眉黛盐池,并在县界,百姓咸取给焉。

神乌县,上。旧郭下。本汉鸾鸟县,张天锡改置武兴县,后废。武德三年,又于城内置神乌县,与姑臧分理,神乌理西,姑臧理东。贞观元年废,总章元年又置也。

昌松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苍松县,属武威郡。后凉置昌松郡。

县属焉。隋开皇三年改昌松为永年县,后以重名,复为昌松。

金山,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丽水出焉。

苍松故城,在县东北十里。汉苍松县也。

丽水府,在县城中。

白马戍,在县东北五十里。

嘉麟县,中下。东南至州七十里。本汉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武兴郡,后凉吕光改置嘉麟县,后废,万岁通天元年重置。

天宝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音盘。禾县属张掖郡,北凉沮渠蒙逊立为番禾郡。后魏太武帝平凉,罢郡置军,隋开皇三年改为县。皇朝因之,天宝中改为天宝县。

甘州,张掖。中府。开元户五千四十。乡一十七。

禹贡雍州之域。自六国至秦,戎、狄、月氐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使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断匈奴之右臂,自张其掖,因以为名。初属张轨,后凉末段业亦尝据此地,后业为北凉沮渠蒙逊所杀,据之,后又迁理姑臧。后魏太武帝平凉,以为张掖军,废帝二年改军置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隋大业三年罢州,为张掖郡。

隋乱陷贼,武德二年讨平李轨,改置甘州。永泰二年陷于西番。

州境:东西四百一十六里。南北一千三百七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五百里。东南至东都三千三百六十里。东至凉州五百里。西至肃州四百里。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里。东北至花门山一千四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白柰,枸杞。

管县二:张掖,删丹。

张掖县,下。郭下。本汉<角乐>得县,属张掖郡。本匈奴<角乐>得王所居,因以名之。晋改名永平县。隋开皇三年,改永平为酒泉县,大业二年改为张掖县,取旧郡为名也。皇朝因之。

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

祁连山,在县西南二百里。张掖、酒泉二界上,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牧,牛羊充肥,乳酪浓好,夏泻酥不用器物,置于草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不斛酪得斗余酥。

雪山,在县南一百里。多材木箭竿。

甘峻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出青鹘鹰,称为奇绝,常充贡献。

居延海,在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即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者,风吹流行,故曰流沙。

盐池,在县北九百三十里。其盐洁白甘美,隋月亏盈,周回一百步。

建昌军,在州西北一百九十里。

删丹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属张掖郡。按马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山在县南五十里,东西一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祁连山同。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弱水,在县南山下。

大斗(枝)〔拔〕谷,在县南二百里。隋大业五年,炀帝躬率将士出西平道讨吐谷军,还此谷,会大霖雨,士卒冻馁死者十六七。

宁寇军,在居延水两氵义中,天宝二年置。

肃州,酒泉。下。开元户二千二百五十三。乡八。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也。六国时,月氐居焉,后为匈奴所逐,奔逃西徙。

匈奴得其地,使休屠,昆邪王分守之。武帝元狩二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以城下有泉,其味若酒,故名酒泉。初属张轨,后凉吕光复据有其地。后魏道武帝天兴三年,晋昌太守唐瑶移檄六郡,推武昭王为主,为大都督、凉公,领秦、凉二州牧,自敦煌迁都于此,号西凉王。后沮渠蒙逊复据有其地。后魏太武帝平沮渠氐,以酒泉为军,属敦煌镇。明帝孝昌中,改镇立瓜州,复置酒泉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立酒泉镇,所领县并属城州。仁寿二年,以境宇辽远,分甘州置肃州。隋末陷于寇贼,武德元年河右底定,复于酒泉县置肃州。大历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五百六十四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九百里。东南至东都三千七百六十里。东至甘州四百里。南至吐蕃雪岭二千五里。西北葭芦泉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砺石,肉苁容,柏脉根。

管县三:酒泉,福禄,玉门。

酒泉县,中。郭下。本汉福禄县也,属酒泉郡,自汉至隋不改。义宁元年,分置酒泉县。初,西凉武昭王自敦煌迁都于此,至子歆为沮渠逊所破。

昆仑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此山。

洞庭山,在县西七十里。四百悬绝,人不能上,遥望焰焰如铸铜色。山中出金。

白亭海,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一名会水,以众水所会,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方俗之间,河北得水便名为河,塞外有水便名为海。

遮虏障,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隋镇将杨玄于其地得铜弩牙箭镞。

西凉武昭王陵,在县西四十五里。

福禄县,中下。西至州一百里。本汉乐涫县,属酒泉郡。后魏太武帝平沮渠茂虔,改县为戍,隶敦煌镇。孝文帝改为乐涫县,隋改县为镇。武德二年置福禄县,取旧名也。

崆峒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黄帝西见广成子于崆峒,汉武帝行幸雍,祠五,遂登崆峒,并为此山也。

祁连戍,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盐池,在县东北八十里,周回百姓仰给焉。

玉门县,中下。东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属酒泉郡。汉罢玉门关屯戍,徙其人于此,因以名县。后魏孝明帝改为玉门郡,周武帝省入会川县,隋开皇十年复改为玉门县。皇朝因之。

金山,在县东六十里。出金。

独登山,在县北十里。其山出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取充贡献。

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烯之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取用,涂鸱夷酒囊及亮车。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改具,得水逾明,酒泉赖以获济。

玉门军,开元中玉门县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

沙州,炖煌。中府。开元户六千四百六十六。乡十三。

禹贡雍州之域。古戎地也,左传所谓“充姓之戎,居于瓜州”,注云“在今敦煌”,是也。汉武帝无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今州即其地也。前凉张骏于此置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流沙即居延泽也。以西胡校杨宣为刺史,后三年宣让州,复改为敦煌郡。凉武昭王初都于此,后又迁于酒泉。后魏太武帝于郡置敦煌镇,明帝罢镇立瓜州,以地为名也,寻又改为义州,庄帝又改为瓜州。隋大业三年,又罢州为敦煌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西土平定,置瓜州,五年改为沙州,建中二年陷于西蕃。皇朝以敦煌为炖煌。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七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五百六十里。东至瓜州三百里。西至石城镇一千五百里。西至吐蕃界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石膏,棋子石,孛羊角。

管县二:炖煌,寿昌。

炖煌县,上。郭下。本汉旧县,属敦煌郡。周武帝改为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复为敦煌。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

三危山,在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尚书“窜三苗于三危”,即此山也。

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隋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

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县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得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

盐池,在县东四十七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焉。

寿昌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五里。本汉龙勒县,因山为名,属敦煌郡。周武帝省入鸣沙县。隋大业十一年,于城内置龙勒府,武德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

龙勒水,在县南一百八十里龙勒山上。李陵发兵至遮虏障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所见即此水。

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兰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当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玉门故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七里。谓之北道,西趣车师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门户也,班超在西域上疏曰:“臣幸得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恐后代谓臣没西域,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域!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即此是也。

豆卢军,神龙元年置,在州城内。

瓜州,晋昌。下府。开元户。

本汉酒泉郡,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今州即酒泉、敦煌二郡之地。晋惠帝又分二郡置晋昌郡,周武帝改为永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置瓜州。按隋瓜州,即今沙州也。大业三年改瓜州为敦煌,武德五年改瓜州,别于晋昌置瓜州。地出美瓜,故取名焉。

狐食其瓜,不见首尾。大历十一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六百八十四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四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二百六十里。东南至肃州四百八十里。西至沙州三百里。南至大雪山二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草鼓子,吉莫皮。

管县二:晋昌,常乐。

晋昌县,中下。郭下。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晋元康中改属晋昌郡,周武帝省入凉兴郡。隋开皇四年改为常乐县,属瓜州,武德七年为晋昌县。

雪山,在县南一百六十里。积雪复不消。东南九十里,南连吐谷浑界。

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

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

合河戍,在县东北八十里,在州西二百步。盖神龙元年置也。

常乐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汉广至县地,属敦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后魏明帝改置常乐郡。隋于此置常乐镇,武德五年置常乐县也。

伊州,伊吾。下。开元户一千七百二十九。乡七。

禹贡九州之外,古戎地。古称昆吾,周穆王伐西戎,昆吾献赤刀,后转为伊吾,周衰,戎、狄杂居泾、渭之北伊吾之地。又为匈奴所得,及秦始皇攘戎、狄,筑长城以界中国。汉武帝时,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为四郡,据两关焉。两关,即阳关、玉门也。

王莽时,地属匈奴。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复为匈奴所得,自建武至于孝和,三通三绝。

至顺帝时,以伊吾旧亮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开设屯田,如故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至魏立伊吾县,晋立伊吾都尉,并寄理敦煌北界,又为群胡居焉。贞观四年,胡等慕化内附,于其地置伊州。

州境:东西一千一十五里。南北四百九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四千四百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一百六十里。西南至西州七百三十里。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正南微东至沙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刀,阴牙角。

管县三:伊吾,柔远,纳职。

伊吾县,下。郭下。本后汉伊吾屯,贞观四年置县。

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

咸池海,在县南三百里。周回百余里。州东北四涧水并南流,至州南七八里合流为一水。侧近皆有良田。

柔远县,下。西北至州二百四十里。贞观四年置。县东有柔远故镇,因以为名,兼置守捉。

天山,在县北二十里。

柳谷水,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

纳职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贞观四年置。其城鄯人所立,胡谓鄯善为纳职,因中县焉。后汉明帝曾于此置宜禾都尉。

俱密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山北二十里正抵蒲类海。其蒲类海,后汉桓帝时,匈奴呼衍王寇伊吾,司马毛恺遣吏兵五百人与战,悉为所没,即此海也。

绕海名良田,汉将赵充国所屯也,俗名婆悉厥海。

伊吾车,在州西北三百里折罗漫山北甘露川,置刺史为使,景龙四年置。

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西州,交河。安西都护。开元户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七。乡二十四。

本汉车师国之高昌壁也,后汉和帝永元三年,班超定西域,以超为都护,复置戊己校尉,理车师前部高昌壁,以其地势高敝,人物昌盛,因名高昌。晋成帝咸和中,张骏置高昌郡,后魏太武帝时有阚爽者,自为高昌太守,真君中爽为沮渠无讳所袭,夺据之。无讳死,弟安周代立,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太和初,伯周死,子义咸立,岁余,为从兄首归所杀,自立为高昌王。五年,阿伏至罗杀首归,以敦煌孟明为高昌王。太和二十年,孟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以平<麦>嘉为长史,遣使内附。高昌人恋本土,不愿东迁,相与杀王,而立<麦>嘉。<麦>嘉卒,子坚嗣立。坚卒,子伯雅来朝,隋炀帝以宇文氏女玉波为华容公主妻之。伯雅卒,子文泰立,遣使贡献,其后渐失臣礼。贞观十四年,诏兵部尚书侯君集统薛万钧、牛进达等总兵讨之。文泰病死,子智盛立。八月,君集进兵破之,下其二十二城,获户八千,列其地为西州,并置西安都护以统之。显庆三年改置都督府,天宝元年复为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

州境:东西八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八十六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里。东北至伊州七百三十里。

西南至焉耆七百二十里。东南至金沙州一千四百里。南至楼兰国一千二百里,并沙碛,难行。北(至)〔自〕金婆岭至北庭都护府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叠毛>毛,刺蜜,乾蒲萄。

管县五:前庭,柳中,交河,天山,蒲昌。

前庭县,上。郭下。贞观十四年置高昌县,取旧高国为名也,天宝元年改为前庭县。天山,夷名折罗漫山,在县北三十里。

交河,在县西。高昌国,土良沃,麦一岁再熟。出赤盐,其味甚美。泽间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食之与峰蜜不异,名曰刺蜜。有盐,其状如玉,取以为枕,贡之中国。

柳中县,中下。西至州三十里。贞观十四年置。当驿路,城极险固。

天山,在县东北。

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交河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车师前王庭也,按车师前王国理交河城,自汉迄于后魏,车师君长相承不绝,后魏之后湮没无闻,盖为匈奴所并,高昌据其地。贞观十四年于此置交河县,与州同置。

交河,出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

天山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贞观十四年置。

蒲昌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贞观十四年置。本名金蒲城,车师后王庭也。

天山军,在州城内。开元二年置。本汉车师后王庭,乌孙之东境也,贞观十四年置。

庭州,北庭。下都护府。开元户二千六百七十六。乡五。

庭州,因王庭以为名也。后为贼所攻掠,萧条荒废,显庆中重修置,以来济为刺史,理完葺焉。请州所管诸蕃,奉敕皆为置州府,以其大首领为都督、刺史、司马,又置参将一人知表疏等事。其俗帐居,随逐水草。帐门皆向东开门。向慕皇风也。其汉户,皆龙朔已后流移入也。长安二年改置北庭都护府,按三十六蕃,开元二十一年改置北庭节度使,都管兵二万人,马五千匹。衣赐四十八万匹段。

以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西北去突骑施三千余里,北去坚昆七十里,东去斩啜一千七百里。管瀚海军,北庭都护府城中。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振改为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重加修筑。管兵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焉。天山军,西州城内,开元二年置。管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理南五百里。伊吾军。

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景龙四年置。管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理所东南五百里。

州境: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二百七十里。东南至东都六千一百三十里。东南至伊州九百七十里。东至西州五百里。西南至焉耆镇一千一百里。西至碎叶二千二百二十里。北至坚昆衙帐约四千里。东北至回鹘衙帐三千里。

贡、赋:开元贡:阴牙角,速霍角,内沙,阿魏,延胡索。

管县三:后庭,蒲类,轮台。

后庭县,〔下。〕郭下。贞观十四年于州南置蒲昌县,长安二年改为金蒲县,宝应元年改为后庭县。

蒲类县,下。南至州一十八里。贞观十四年置,因蒲类海为名。先天二年为默啜所陷,开元十四年复置。

轮台县,下。东至州四十二里。长安二年置。

清海军,在州西七百里。旧名镇城镇,天宝中改名清海军。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当碎叶路。

凭落镇,在府里三百七十里。

神仙镇,在府南五十里。当西州路。

沙钵镇,在府西五十里。当碎叶路。

蒲类镇,在蒲类县西。

郝遮镇,在蒲类东北四十里。当回鹘路。

盐泉镇,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当回鹘路。

特罗堡子,在蒲类县北二百余里。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约二十,有好水草,即往回鹘之东路。

卷逸文卷一

◎关内道▲商州商州,即阴晋地也。通鉴地理通释七。周梦棠原辑。

△商洛县武关,在县东九十里,即少习也。楚怀王三十年,秦昭王遗怀王书,原会武关,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至则闭执之以归。八月,沛公攻武关入秦。

又七国反,周亚夫击之,赵涉说曰:“从此右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不过差三日,直走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通释七。周辑。

◎河北道▲幽州△苏县,蓟城,南北九里,不西七里,开十门。燕慕容隽都此,铸铜为马,城东南因有铜马门之名。读史方舆纪要十一。

刘虞冢,在苏县西,虽属县境,而莫知所在。永乐大典四千六百五十五。

刘琨冢,在县东二十里。按晋书琨与幽州刺史段匹同谋讨石勒,屯苏城,后为匹所害。同上。

▲涿州△归义县易水,在县南二十五里。通释七。周辑。

△安次县,安次郡,本魏之常道乡城,明帝封燕王宇子奂为安次县常道乡公,即此地也。

大典四千六百五十七。

△固安县方城故城在县南十七里,本燕旧邑。通释七。周辑。

△方城县督亢亭,徐野曰:“方城县有督亢亭。”大典四千六百五十五。

顺州兴郡。大典四千六百五十六。

有纳款关,亦谓之居庸关。其北有防御军,古夏阳川。淮南子云:“天下九塞,居庸是其一也。”大殿四千六百五十七。

▲莫州△任邶县隋时属蒲州。北道刊误志。

▲平州△卢龙县碣石,在县南二十三里。通释五。严观补志原辑。

▲蓟州△渔阳县燕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召公所封燕在幽州城,取此山为名。通释十。

◎山南道▲江陵府楚称王都郢,西尽巴蜀,东包吴会,南极百越,北际周韩,舆地纪胜荆州府。

高帝五年置南蛮校尉。同上。建安十三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卒,子琮绛于曹操,操尽有其地。同上。吴克荆州,吕蒙及朱然、陆逊相继守之。晋平吴,改为南平郡,治江安,寻复为南郡。羊祜、杜预继治荆州,或镇襄阳,或镇江陵。东晋王忱治于江陵,营城府,此后常以江陵为州治。纪胜作“理所”。自东晋以后居建业,以扬州为京师根本,荆州为上流重镇,比周之分陕焉。通释十一。宋文帝尝镇荆州,齐因之。后魏孝文南侵,齐失宛、穰之地,魏于穰、宛置荆州,于是复有二荆州。纪胜荆州府。开皇九年平陈,废南荆州为公安镇。同上。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为荆州,同上。七年,置大都督府。同上。上元元年,改为江陵府。

通释。

▲江陵县秦分郢为江阳县,二县俱立。景帝三年改江阳为江陵,以郢并之。纪胜江陵府。

楚宫,梁元帝即位于楚宫,盖取渚宫以名宫。纪胜江陵府。通释十二。

渚宫,楚别宫。左传曰:“王在楚宫。”水经注云:“今城,楚船宫地也,春秋之渚宫。”纪胜江陵府。

东城,魏以萧为梁王,居东城。纪胜江陵府。西城,梁王称藩于魏,置总管以辅,居西城。纪胜。严辑东、西互易,误。

燕尾洲,纪胜江陵府。

故郢城,在县□三里,即楚旧都也,子囊临终遗言“必城郢”,即此也,纪胜江陵府。

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于樊,留糜芳守城,及吕蒙袭破芳,羽还救城,闻芳已降,退住九里,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改也。”乃退保麦城。今江陵城广十八里。纪胜江陵府。

鲁宗之垒,在县东一十里。纪胜江陵府。

司马休之垒,在县东十里。纪胜江陵府。

枝江县,本汉旧县,在八里洲。其西首曰岑头,县居其上,后岑彭经憩于此,因名岑头。纪胜江陵府。县有九十九洲,补志辑原文。

沮水,出房州房陵县东山,东南过枝江县入于江。通释十一。

获湖,在县东。沈攸之为荆州刺史,堰湖开渎田,多收获,因以为名。纪胜江陵府。

岑头洲,洲长百里。其西首曰岑头,昔岑彭讨公孙述,曾经憩于此,因名曰岑头洲。纪胜江陵府。

当阳县,本汉旧县,后周武成三年于此立平州,隋废平州,至唐武德四年又于此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县,六年改为玉州。纪胜荆门军。八年省,隶荆州。同上。

麦城,在县东五十里。关羽保麦城,在沮、漳二水之间,王粲于此登楼而赋曰“挟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纪胜荆门军。

磨城,在县东四十里。纪胜荆门军。

绿林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汉光武起兵于此。纪胜荆门军。

长林县,本汉江陵县地,晋安帝时分置长林县。纪胜荆门军。开皇十八年,改长甯为长林。同上。

栎林长坂,在县西北九十里,益德横矛之处。纪胜荆门军。

石首县,本汉南郡华容县地,唐武德四年复置,属荆州,以石首山为。纪胜江陵府。

石首山,在县北呀中,有石孤立,为北山之首,因名。纪胜江陵府。

松滋县,本汉高城县地,属南郡。纪胜江陵府。

三明故城,亦谓桓城,在县西一里。居上明之地,而补志作“为”。桓冲所筑,故兼二名。苻坚南侵,冲为荆州刺史渡江上明,筑城以御之。上明在县东,明犹渠也,通释十一。因城在渠首,故曰上明。补志原辑。晋朱龄石开三明,引江水以灌稻田,大为百姓兴利,纪胜江陵府。后堤坏,遂废。通释。

公安县,本汉孱陵县地,左将军刘备自襄阳来油口,城此而居之,时号左公。

经胜江陵府。

马头城,在公安县,陆抗所屯,以北对江津,与羊祜相距。纪胜江陵府。

孙夫人城,在孱陵城东五里。汉昭烈夫人,权妹也,与昭烈相疑,别筑此城居之。补志辑原文。纪胜引作“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在县,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夫人权之妹,疑备,故别作此城,不与备同住。

孱陵城东有地名沓中,晋永嘉末,荆州刺史王澄自江陵徙居孱陵,又奔沓中是也。补志辑原文。

▲峡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及战国属楚。纪胜峡州。魏武置临江郡,理夷陵,蜀先主改为宜都郡,后属吴。同上。吴黄武元年,陆逊大破蜀于夷陵,遂改夷陵为西陵。陆抗疏曰:“陵国之西门,虽易得,亦易失,如有不虞,当倾家争之。”

即此处也。谨按孙氏自鼎足后,自黄武初破蜀先主得之,天纪四年,晋军沿流来伐,守将吴彦请增兵,不从,即今巴东郡也。建安二十四年,因蜀将关羽北讨魏将于禁等于襄阳,陆逊为宜都守,镇此,黄武初蜀来伐,逊大破之,后步阐、陆抗并镇焉,即今夷陵郡也。吴建衡三年,陆抗所筑乐乡城,后朱然修之戍焉。晋王攻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以城降,在江陵郡松滋县东。自建安克关羽后,蜀糜芳来降,遂得之,凤皇元年将张咸、天纪末伍延并守之,晋军平吴,杜元凯赴于此,即今江陵郡也。建安十九年鲁肃、宝鼎元年万并镇守,即今巴陵郡也。建安十三年孙权征黄祖克之,后将军胡奋赴于此,即今江夏郡也。

甘露元年城武昌,陆逊、诸葛恪、滕牧皆镇守,晋平吴,将军王戎赴此,即此江夏郡也。建安十九年,权征皖,克之,次年诸葛恪屯此,即今同安郡也。天纪末何植镇守,晋平吴,大将军王浑赴于此,即今宣城郡当涂县采石也。建安十九年筑坞,后曹公频来攻,今在历阳县西南八十里。右十镇,并为重镇。玉海十九。

周辑。

周武帝以州居三峡之口,因改名硖州。纪胜峡州。大业三年改夷陵郡。同上。

夷陵县,蜀先主改临江为宜都都,改夷陵为西陵县,晋太康元年,西陵复为夷陵。纪胜峡州。郡城,陆抗所筑之垒也。同上。方舆胜览引元和志云“郡城陆抗所筑,吴改西陵,以为重镇”。陆逊为宜都守,蜀来伐,大破之。通释十二。

西陵峡,在夷陵西北二十五里。吴志云“陆逊破刘备,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即此也。通释十二,纪胜峡州。

下牢镇,在县西二十八里,隋于此置峡州。通释十二。贞观九年移于步阐垒,其旧城因置镇。纪胜峡州。

县有七谷村,有石马穴,一日马穿口,常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出此穴,相去数千里相通。寰宇纪。补志辑。

宜都县,汉武开西南夷由此,故曰夷道县。蜀置宜都郡,纪胜峡州。陈改夷道县为夷都县。同上。

荆门山,在县西北五十里。通释十二。

安蜀城陈太建二年征江陵,周军于峡口岸筑垒,名安蜀城,以备陈。又隋伐陈,陈将顾觉戍此。通释十三。周辑。

长阳县,本汉之亻艮山县,属武陵郡,隋开皇八年改为长阳县,贞观八年来属。纪胜峡州。远安县,本汉之临沮,东晋义熙分临沮置高安县,后周武成元年改为远安。纪胜峡州。江有狼尾滩。通释十七。

县有陆抗城,故城之南有孤山,俯见大江如萦带,舟船如凫雁。寰宇记。补志辑。

巴山县,废亻艮山县遂置巴山县。开皇五年置巴山县,天宝八载废县置巴山戍。纪胜峡州。

丹山有石鹅,在仙室山西后连丹山。宜都记曰“丹山,时有赤气笼照如丹,故名。有五龙山,山有五峰,若龙状,因名。”寰宇记。补志辑。

▲归州禹贡为荆州之域。纪胜归州。于周为夔子之国。又乐纬曰:“昔归典乐,协声律。”注曰:“归即夔,与楚同祖,后王命为夔子,楚以其不祀灭之。”同上。

魏武平荆州,以秭归属临江郡。同上。晋武平吴置建平郡,即今夔州巫山县是也,秭归县水焉。纪胜归州。

秭归县,汉置秭归县,周武帝改秭归为长宁县,隋开皇二年属信州,大业中以信州巴东郡之改长甯为秭归县。唐置归州,以县为治。纪胜归州。

其城东北二百并临绝涧,西天溪,南大江,实为天险,相传谓之刘备城云。

案先主征吴连营七百里至秭归,此城盖当时先主所筑也。纪胜归州。

丹阳城,在县东七里,楚之旧都也,周武王封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也,与江南丹阳不同。纪胜归州。

夔子城,在县东二十里。昔周成王封楚熊绎,初都丹阳,即此,后移枝江,亦曰丹阳,又移都郢。吴置建平在此。寰宇记。补志辑。

白狗峡,石形隐起如狗,因名之。此石大水则没,行人无不投饭饲之。纪胜归州。

大清镇,在县东七里。相传云:此城居三峡要冲,塞山蛮之路,孙权于此置城以备蜀,号曰吴城。开皇七年,于此置大清镇。纪胜归州。

巴东县,本汉巫县地。纪胜峡州。

兴山县,其城南枕江,西带山,东临香溪水。纪胜峡州。

高阳城,在县西三里。城在山上,楚自以为高阳之裔,故有高阳城。纪胜峡州。

屈原宅,在县北三十里。纪胜峡州。

▲夔州奉节县,本汉鱼腹县。通释十一。周辑。

永安宫,在县东七里。先主改鱼复为永安。通释十一。

白帝山,即州城所据也,与赤甲山接。初,公孙述殿前井有白龙出,因号白帝城。城周回七里,西南二里,因江为池,东临溪,惟北一面小差,逶迤羊肠,数转然后得上。通释十一。

赤甲山,在城北三里。汉时尝取邑人为赤甲军,盖犀甲之色也。补志辑原文。

八阵图,在县西七里。通释十一。补志辑。

云安县,周武帝改为云安县,属巴东郡。纪胜云安军。郡有橘官、盐官。同上。

大昌县,以为巫县。纪胜大宁监。晋武帝于此置建昌县,同上。隋开皇元年改曰大昌县。同上。

▲澧州禹贡荆州之城。纪胜澧州,春秋、战国皆属楚。秦兼天下,属黔中郡。同上。

今州理,即汉武陵郡之武陵县、零阳县地。同上。吴景帝永安六年。分武陵郡西界立天门郡同上。隋开皇九年平陈废南义阳郡置松州,寻改为澧州,以州在澧水之北,故以为名。同上。隋末陷于群盗,同上。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置澧州。

同上。

州境:东西九十里,南北一百里。寰宇纪补阙。

澧阳县,本汉零陵县地,属武陵郡。纪胜澧州。晋分零阳置澧阳县,属天门郡。同上。

大浮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纪胜澧州。

澧水,在县南六十步。纪胜澧州。

安乡县,本汉孱陵县地,属武陵,后汉分置作唐县。隋平陈,改置安乡县,属澧州。纪胜澧州。

石门县,案今县即吴之天门郡。纪胜澧州。

黄石山,在县西北二百一十里。有溪,出雄黄,颇神异。纪胜澧州。

慈利县,本汉零阳县地,属武陵郡,县在寒水之北,故曰零阳。纪胜澧州。

补志辑原文,作”以在零水之北故也。“隋改慈利,唐因之。补志辑原文。

故充城,在县西二百四十里,武德中所置崇义县东北一里故充城是也。纪胜澧州。

▲朗州禹贡荆州之域。纪胜常德府。秦昭襄王使司马错改黔中,拔之,使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同上。汉高帝五年更名武陵郡,今州汉武陵郡也。同上。隋开皇九年,文帝平陈置武陵郡改武州辰州,同上。大业三年,炀帝更为武陵郡。同上。

州境:东西一进里,南北一百七十五里。寰宇记补阙。

武陵县,本汉临沅县,属武陵郡。后汉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叛,遣伏波将军马援讨之,破于临沅,即此地也。隋平陈,改为武陵县,属辰州,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朗州。纪胜常德府。

沅水,经县南二十步。纪胜常德府。

善德山,在县东九里。此山本名枉山,开皇中刺史樊子盖以善卷尝居此山,名善德山。纪胜常德府。

枉水,出县南苍山,名曰枉渚,善卷所居,时人号曰枉渚。楚词云“朝发枉渚,夕宿辰阳”,亦此谓也。纪胜常德府。

樊陂,在县北八十九里。汉樊重居此,有肥田数千顷,岁收千万斛。经胜常德府。

张若故城,在州东四十步。初秦昭王使白起伐楚,遣张若筑此城,以拒楚,并统五溪。后汉梁松伐蛮,又修此城,自义陵移郡居之。纪胜常德府。

司马错故城,在县西二里。错与张若伐楚黔中,相对各筑一垒,以扼五溪咽喉,后马援又修之。纪胜常德府。

黄闻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纪胜常德府。

廖立墓,在县东北十里。纪胜常德府。

龙阳县,在州西,南北一百四十里。本汉索县地,吴分立龙阳县,属武陵郡。

隋平陈属辰州,开皇十六年改属朗州。纪胜常德府。

丹洲,沅水西北自武陵县界流入龙阳县界,历凡洲,洲长二十里,即汉李衡种柑子所。纪胜常德府。

▲忠州桂溪县。纪胜梁山军。

容溪水。纪胜梁山军。

▲万州春秋及战国并属巴国。纪胜万州。秦属巴郡,今州即汉巴郡朐忍县地。同上。后魏置安乡郡,又改万川。同上。武德二年立浦城郡。同上。

南浦县,本汉朐忍县地。纪胜万州。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纪胜万州。

武宁县,周分沅阳,属怀德郡,后魏改曰武宁。纪胜万州。

梁山县,本汉朐忍县地,周武帝于此分置梁山县,属万川郡。纪胜梁山军。

景穴,有嘉鱼,其美,同于蜀汉。纪胜梁山军涂溪水,在县南八十步。纪胜梁山军。

七城山,在县西二十里。纪胜梁山军。

柏枝山,在县南十里。纪胜梁山军。

▲金州东汉末魏武破张鲁于城西,置西城郡。纪胜金州。晋武帝改安阳县曰安康县,又立安康郡。同上。

西城县,本汉旧县,属汉中郡,魏武破张鲁于西域,县置西城郡。纪胜金州。

魏山,在县西南九里。其山东西南三百绝险不通者,晋吉挹为梁州督护,苻坚使韦钟伐之,挹于急口岐山为垒固守,钟三年不能下。纪胜金州。

汉水,去州城百步。水出麸金,其色稍白,不任贡献。れ冢导漾,东流为汉水,历洋州,萦纡千数百里而后至金之境。纪胜金州。

西城山,在州北五里。纪胜金州。

赵台山,在县南二里。梁代汉水泛溢,人皆走北山上。纪胜金州。

石泉县,贞元年刺史姜公辅奏置。纪胜金州。

洵阳县,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因洵水以为名。纪胜金州。

洵水,出县北洵山,去县一百五十步。纪胜金州。

方山关,在县西三十二里。贞观十二年置,北阻方山,南临汉水,当东南驿路。纪胜金州。

梁门山,在县东八十里。梁将五神令开拓成境梁门为界之也。纪胜金州。

凤凰山,在县一百五十里。山上有十二层,悬竦万仞。纪胜金州。

月川水,出县东梁门山。水出麸金。纪胜金州。

◎山南道▲集州本汉宕渠县地。纪胜巴州。晋自李特窃据,至李寿时,夷獠散居其地,梁武帝大同中于此立东巴州,西魏恭二年改东巴州为集州。同上。

难江县,纪胜巴州。

大牟县。纪胜巴州。

通平县,本汉葭萌县地,梁于此置通池县,开皇省人伏强县,七年改为清化县,又改为通平县。纪胜巴州。

嘉川县。纪胜巴州。

石燕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甚高险,梯格乃得登之,獠人常恃此以为阻。

纪胜利州。

▲壁州本汉宕渠县地,纪胜巴州。李雄乱后,为夷獠所据,梁末其地内属,及后魏置诺水县,后省。同上。

通江县。纪胜巴州。

符阳县,魏于此立符阳县,唐属集州。纪胜巴州。

白石县,本汉之宣汉县,魏立白石县,隋属集州,大业属巴州,唐属夔州。

纪胜巴州。东巴县,开元置太平县,天宝改为东巴。纪胜巴州。

▲巴州禹贡梁州之域。纪胜巴州。后汉分宕渠县北界汉昌县,同上。李寿时有群獠十余万从南越入蜀,散居山谷,此地遂为獠所有,同上。宋置归化、水北二县。

同上。

清化,本汉葭萌县地,梁置伏强县,周改伏强为清化县,贞观属巴州。纪胜巴州。

大牟山,在县东二里。纪胜巴州。

曾口县,本汉宕渠县地,宋末于此置归化郡以抚獠户,无属县,梁普通六年于郡置曾口县。纪胜巴州。

归仁县,本汉宕渠县地,后为獠所据,宋置平州,隋改归二。纪胜巴州。

始宁县,梁置遂宁郡及始宁县,隋罢郡,以县属巴州。纪胜巴州。

奇章县,梁于此置奇章县,开皇以县属巴州。纪胜巴州。

恩阳县,本汉阆中县地,梁普通六年,分阆中置义郡及义阳县,属巴州。县城置在义阳山上,四面悬绝。隋开皇十八年改曰义阳县。纪胜巴州。

七盘县,久视元年,于山侧近置七盘县。纪胜巴州。

▲蓬州禹贡梁州之域。纪胜蓬州。秦属巴郡,汉即巴郡之宕渠县地,同上。晋属巴西郡,同上。李特孙寿时,夷獠散居,不置郡县,同上。大同元年梁立伏虞郡,同上。后周武帝立蓬州,因蓬山以为名。同上。

蓬池县,本汉阆中县地,梁天监元年分置大寅县,因大寅县池以为名。纪胜蓬州。

乐龙山,在县南三里。纪胜蓬州。

良山县,本汉宕渠县地,梁大同元年分置安固县。纪胜蓬州。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蓬州,开元二十九年,州自此移理蓬池。同上。

仪陇县,本汉阆中县地,梁天监元年于此置仪陇县,以山名仪陇故也。初属阆州,隋改属蓬州。纪胜蓬州。

伏虞县,本汉宕渠县地,梁大同中置宣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宣汉为伏虞,隋志置宣汉县,十八年改县名伏虞焉。纪胜蓬州。

伏虞山,在县东南六十五里。甚险,夷獠被征讨,即入此山中也。纪胜蓬州。

补志辑。

▲阆州禹贡梁州之域。纪胜阆州。周梁合于雍,又为雍州地。同上。在秦为巴郡阆中县也。同上。魏废帝时置隆州,同上。治古阆中城。同上。又改巴西为盘龙,同上。先天元年改为阆州,取阆水以为名。同上。

阆中县,阆水行曲,经县三面,县居其中,以此为名。汉范目、张鲁皆封阆中侯。纪胜阆州。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寰宇记。

晋安县,梁于此置金迁戍,后周置晋安县,隋并入晋城县,武德中复为晋安县。纪胜阆州。

南部县,本汉南充县地,梁置南部郡,周闵帝天和初改为南部县,属盘龙郡。

纪胜阆州。隋大业三年改属巴西郡,先天二年改属阆州。同上。

九子山,在县东九十里。有九峰,因名,又名九陇山。纪胜阆州。

苍溪县,宋元嘉八年分置汉昌县,隋开皇三年属隆州,十八年改为苍溪县,以苍谷为名。纪胜阆州。

云台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纪胜阆州。

奉国县,本秦阆中县地,后魏恭帝二年于此置奉国县。纪胜阆州。

新井县。充国故城,县东北二十八里。纪胜阆州。

新政县,本汉充国县地,皇朝武德四年割相如、南部二县立新城县,以隐太子建成讳,改名新政县。纪胜阆州。

岐平县,宋于此立宋安县,后魏改岐平,隋开皇末割属阆州。纪胜阆州。

▲果州禹贡梁州之域。纪胜庆府。春秋、战国时为巴子国,秦灭巴立为巴郡,即汉巴郡之安汉县也。安汉县,在州北三里,今南充县是也。同上。自李雄之乱,巴境荒残,至宋于安汉故城置南宕渠郡。同上。开皇三年属阆州,同上。大业初属巴西郡。同上。

南充县,隋开皇十年改县曰南充,唐武德四年于县果州,以县属焉。纪胜顺应府。陈寿故宅,在县郭内。纪胜顺庆府。

冯绲为车骑将军,于此镌崖刻石十有余处,今果山有车骑崖。补志引寰宇记。

相如县,周闵帝省县。纪胜顺庆府。

龙角山,在县东二百步。纪胜顺庆府。

相如故宅,在县南二十五里。居滨嘉陵水,有台名相如琴台,水北有相如坪。

纪胜果州。

流溪县,本南充县地,唐开耀元年析置流溪之侧,因以为名。纪胜顺庆府。

重石山,在县南一里。纪胜顺庆府。

岳池县,本南充、相如二县之地。纪胜渠州。

安岳山,纪胜顺庆府。

▲渠州禹贡梁州之域。纪胜渠州。秦灭巴国以为郡。同上,后汉第五伦常为宕渠令。

同上。建安末,蜀先主割巴郡之宕渠等三县置宕渠郡。同上。大通三年又置渠州,同上。大业三年罢州为宕渠郡,同上。武德元年复为渠州。同上。

流江县宕渠山。纪胜渠州。

宕渠水,在县□二里,一名渝水。纪胜渠州。

故ク城,在县东北七十里。纪胜渠州。

渠江县,本汉宕渠县地,梁普通三年于此置汉安县,属北宕渠郡,开皇三年属渠州,十八年改为ク城县,武德元年复为始安县,至德二年改为渠江县。纪胜广安军。

富灵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峻峭多药物,实灵仙所居。纪胜广安军。

邻山县,本汉宕渠县地,自晋至齐并为夷獠所据,梁大同三年于此置邻山县。

纪胜渠州。县城南北三百有池围绕,东阻湟水,其险,俗号为金城。同上。

邻山,在县□一百三十九里。其山谷西入邻水县界。纪胜渠州。

邻水县,本汉宕渠县地,后陷夷獠。纪胜渠州。补志有邻山无邻水,纪胜引之。荃孙按:旧唐志云武德三年属渠州。寰宇纪云宝历中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度秦废入邻山,故新志无之,即补志所由本而废,据以补入。

邻山,在县西四十里。此山重叠,邻比相次,迤逦南尽县界。此山出铁。纪胜渠州。

邻水,在县□□□。其源出县东邻山县二十六里,中有大碛,悬流十丈,奔急若惊湍电泻。纪胜渠州。

大竹县,补志无此县,通典属蓬州。荃孙按:纪胜引皇朝县志云”唐久视元年分宕渠县东界置,属蓬州,至德二年割入梁州,宝历中废,据以补入。

龙兰山,在县北二十里。纪胜渠州。

贵溪水,在县北二十里。纪胜渠州。

卷逸文卷二

◎淮南道▲扬州禹贡“淮海惟扬州”,唐虞淮海之间,皆周域也。纪胜扬州。御览百六十九引作“禹贡九州扬州其一也”。春秋时属吴,七国属楚。秦灭楚为广陵,并天下属九东郡。汉为江都国,建武元年复曰扬州。御览百六十九。周辑、补志辑。

江南之气燥劲,故曰扬州。纪胜扬州。吴、魏交争之地。通释二。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纪胜扬州。

江都县,本汉广陵县地。纪胜扬州。言远统长江,为一都会,后为广陵国,晋复为江都县。同上。

广陵城,吴王濞都,周十四里半,一名杨子城,在县北四里,州城正真其上。

补志辑原文引寰宇记。

历王胥冢,岁旱鸣鼓攻之,辄致云雨。抱朴子曰:“吴主时掘大冢,有重阁徼道,高可乘马;有铜人,皆大冠执剑。棺中人鬓已班白,面体如生,以白壁二十枚籍尸,举之有玉,形似冬瓜,从怀中堕地,两耳及鼻中有黄金如枣,此骸骨因假物而不朽之效也。”寰宇记。

合渎渠,在县东二里,本吴所掘邗沟,江、淮之水路也,通释无“所”字。

今谓之官河,亦谓之山阳浊。寰宇记。

大江,西北自六合县界流入。晋祖逖击楫中流自誓之所,南对丹徒之亦口。

旧阔四十余里,今阔十八里。魏文帝登广陵观兵,戎卒数十万,旌旗数百里,临江见波涛汹涌,叹曰:“吾骑万队,何所用之。嗟乎,固天地所以限南北也!”

纪胜扬州。

大铜山,在县西北七十二里。汉书吴王濞即山铸钱,此其处也。纪胜扬州。

爱敬陂,在县西五十里。魏陈登为太守,开陂,民号爱敬陂,亦号陈登塘。

纪胜扬州。

瓜洲镇,在县南四十里滨。昔为瓜洲村,盖扬子江中之沙碛也,状如瓜字,遥接扬了渡口,自开元以来渐为南北襟喉之地。寰宇记。

夫差自广陵城东筑邗城,下掘深沟,谓之邗江,亦曰邗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通释二。

江都故城,在县西南四十六里。城临江水,今为水所侵,无复余址。纪胜扬州。

邵伯埭,在县东北四十里。晋谢安镇广陵,于城东二十里筑垒,名曰新城。

城北二十里有埭,盖安所筑,后人思安,此于召伯,因以立名。纪胜扬州。

雷陂在县北十里。汉江都王传有雷陂。纪胜扬州。

吴公台,在县北四里。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也。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曾筑之以射城内,因号吴公台。纪胜扬州。

江阳县茱萸湾,在县东北九里。隋仁寿四年开,以通漕运。其侧有茱萸村,因以为名。纪胜扬州。

六合县,本楚棠邑,春秋伍尚为棠邑大夫,汉封陈婴为棠邑侯。纪胜真州。

汉堂巴县,属临淮,后汉属广陵。吴赤乌十三年,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后周置方州,改六合郡。隋为六合县,唐属扬州。通释二。周辑。

瓜步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临大江。魏太武至六合,登瓜步山,隔江望秣陵,才数十里。通释二。周辑。

六合山,在县东北八十里。通释二。周辑。

桃叶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隋文帝开皇三年,于此山置六合镇。通释二。

周辑。县有铜城,即吴王铸剑处。寰宇记。补志辑。

梁于石梁置泾州。石梁,禹为理水之门,俗称贡口。寰宇记。补志辑。

海陵县,故楚邑,汉以为县,属临淮郡。纪胜泰州。

盐监,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西嘉兴、盐平两监所出次焉,计每岁天下盐利,当租赋三分之一。通释二。

海陵仓即吴王濞之仓也。枚乘上书曰:“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谓海渚之陵,因以为仓。纪胜泰州。

高邮县,上。南至州一百里。补志辑原文。是秦之高邮亭,纪胜高邮军。三国时荒废,晋太康时复立。同上。

杨子县,本汉江都县地,旧杨子镇城,唐高宗时废镇置县,因镇为名。纪胜真州。

天长县,本古之千秋县,唐玄宗开元中以诞辰为千秋节,遂改为天长。寰宇记。补志辑。

▲楚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射阳县地。御览百八十九。宋孝武帝封弟休为山阳王。纪胜楚州。

山阳县,本汉射阳县地,纪胜楚州。晋立山阳县。同上。

射阳湖,在县东南八十里。纪胜楚州。汉广陵王胥有罪,其相胜之秦夺王射陂草田赋与穷人。张晏曰:“射水之陂,在射阳湖。”御览百六十九。今谓之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萦回三百里。纪胜楚州。

邑有石鳖山,山产石鳖,因名。今山下有邓艾筑城。寰宇记。补志辑。

淮水入宿迁县,南与县分中流为界。通释。

渎水,今谓之山阳渎,即邗沟也。旧水道屈曲,隋文帝重加修,水颇通利。

纪胜楚州。故仓城,东南接州城。隋开皇初将伐陈,因旧城储畜军粮,有逾百万,迄于大业末,常有积,隋乱荒废。纪胜楚州。

盐城县,本汉盐渎县,属监海郡。州长百六十里,在海中。州上有盐亭百二十三所,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通释二。纪胜引作“盐课四十五万石,今官中置盐监以收其利,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

孙坚为盐渎丞,纪胜楚州。

宝应县,本汉平安县故地,后为安宜县。纪胜楚州。

白水陂,在县西八十里,邓艾所立。纪胜楚州。

淮阴县,宋以淮阴为此兖州,寻废。纪胜楚州。

盱眙县。补志无此县。荃孙按:纪胜引元和志及通典并隶楚州,今据补。

军山,在县北六里。魏太武筑长围困臧质处。邓艾所营堰涧为塘以溉稻田。

纪胜盱眙军。

都梁山,隋于此置都梁宫,出都梁香,因名。纪胜盱眙军。

洪泽浦,在县北三十里。本名破釜涧,炀帝幸江都,经此浦宿,时亢旱,至是降雨,流,因改破釜为洪泽。纪胜盱眙军。

▲滁州春秋时楚地,在汉为全椒县也。御览百六十九。晋琅琊王出滁中,即此地。

吴赤乌十三年作堂邑滁塘,以淹北道。通释。堂邑,即今之六合县。纪胜滁州。

大同二年,于此立南谯州。同上。

清流县,本秦建阳邑,属九江郡,宋改新昌,开皇中改为清流。纪胜滁州。

全椒县,晋改南谯县。纪胜滁州。武德二年,始属滁州。同上。

九斗山,在县南九十余里。昔贡羽兵败,欲东渡乌江,涂经此山,与汉兵一日九斗,因名。纪胜滁州。

滁水,在县南六十里。其源出庐州梁县,东流经滁及六合县,至瓜步入于大江。纪胜滁州。

▲和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为楚地。秦为历阳县,属九江郡,汉为淮南国。

御览百六十九。后汉扬州移理于此,纪胜和州。吴、魏交争之所。同上。晋平吴,立淮南郡,后改历阳郡。同上。后齐立和州。同上。

历阳县,本秦旧县,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县在水北,故曰历阳。纪胜和州。

北齐以两国通和,改曰和州。同上。

梁山,在县南七十里,俯临历水。侯临历水。侯景之乱,梁王僧辨军次芜湖,与景将侯子鉴战于梁山,大破之。江东有博望山,属姑熟,二山隔江相对如门,南朝谓之天门山,两岩山顶各有城,并王元谟所筑,自六代为都,皆于此屯捍御。

纪胜和州。

横江,在县东南二十六里,直江南采石渡处。东汉建安初,孙策自寿春经略江都,扬州刺史刘繇遣将屯横江,孙策击破之于此,隋将韩擒虎平陈,自横江济,亦此处也。纪胜和州。

历阳湖,在县西三十里。昔有书生遇一姥,姥待之甚厚,生谓姥曰:“此县前石龟眼赤血出,地当陷为湖。”姥每往视之,门吏问姥,姥具以对。吏因以朱点龟眼,姥见遂走上西山,顾城已陷。今湖中有明府鱼,婢鱼、奴鱼之名。寰宇记。纪胜和州引作“历湖、历湖在县西三十里”。又引淮南子云“历阳之都,一夕为湖”。古“麻”字作“历”,今误为“麻”,今谓之麻湖者,谬也。

乌江县,魏黄初三年,曹仁据乌江以讨吴、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置乌江县,隶历阳郡。纪胜和州。

安阳渡,在县东北八十里,与上元县对岸。纪胜和州。

乌江浦,在县东四里,即亭长舣船之处。纪胜和州。

含山县,本历阳县地,晋于此置龙亢县,城在县四八十里,武德六年改置含山县,八年废,长安四年改置武寿县,神龙初废式寿复为含山县,隶和州。纪胜和州。

濡须坞,在县西南一百十里。濡须水,源出巢县西巢湖,亦谓之马尾沟,东流经晋父山,又东南流洲于江。建安十八年,曹公至濡须,与孙权相拒月余。权乘轻舟,从濡须口入偃月坞。坞在巢县东南二百八里濡须水口。初,吕蒙守濡须,闻曹公将来,夹水筑坞,形如偃月,故以为名。通释二。补志辑。

濡须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通释二。

东关,在县西九十里。通释二。

运漕河,在县南八十里。梁侯景之乱,王僧辨军次芜湖,景将侯子鉴屯兵梁山,以捍漕运,故名。补志引原文。

▲舒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皖国也,亦为舒国、桐国之地,皆为楚所灭。纪胜安庆府。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癖稻田。吕蒙上言曰:“皖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月,操熊见矣,宜早除之。”于是权亲征皖,破之。

同上。赤乌四年,以诸葛恪屯之。同上。武德四年初为东安州,同上。五年改为舒州。同上。

怀宁县,本汉皖县,魏正始二年即赤乌四年,孙权遣诸葛恪屯皖城以伺边隙,四年司马懿攻皖。永嘉乱后遂废。纪胜安庆府。

皖国,舒州本春秋时皖国,咎县繇之后,在汉时为皖县,属庐江郡,三国初属魏,后孙策征皖,克之,获桥公二女,即其地也。纪胜安庆府。

皖山,在县西十里。通释二。

皖水,西北自霍山县流入,经怀宁县北二里,又东南流二百四十里入大江,谓之皖口。通释二。

吴塘陂,在县西二十里,皖水所注。昔曹公遣朱光屯皖,大开稻田。吕蒙上言曰:“皖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宜早除之。”乃征皖,破之。此塘即朱光所开也。通释二。

宿松县,本汉皖县,元始中为松滋县,属庐江。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滋县,故改曰宿松县。纪胜安庆府。

桑落洲,在县南一百九十里。江水自鄂陵水分派为九。于此合流。九江江口,晋刘毅与卢循战于桑落洲,为循所败,即此。纪胜安庆府。

望江县,本汉皖县地。纪胜安庆府。

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经县而入于江。又行百里为雷池口,晋成帝咸和三年,苏峻反,温峤欲入卫京师,庾亮素忌陶侃,报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纪胜安庆府。

太湖县,本汉皖县地,宋元嘉末置太湖县,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太湖水,因以为名。纪胜安庆府。

桐城县,桐本春秋时楚附庸小国也。纪胜安庆村。梁改为枞阳郡,开皇初又改为县,十八年改为同安县,至德二年载改为桐城,取桐乡为名也。同上。

盛唐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名益塘山,即古盛唐山也,汉武帝作盛塘之歌。纪胜安庆府。

枞阳水,出县东南硖石山,东南入于江。纪胜安庆府。

朱邑祠,在县西南。邑为桐乡啬夫,廉平有恩,县人思之,为立生祠。纪胜安庆府。

▲寿州禹贡扬州之域。秦并天下,为九江郡,汉为淮南国。御览。

寿春县八公山,南即淮水,自东晋至今,常为要害之地。通释十二。

安丰县安丰南有霍父亭。寰宇记。

万唐县马头城,在县北百二十里。通释十二。

▲庐州本庐子国,春秋舒国之地。汉分淮南置庐江郡。后汉庐江在皖。建安中曹公谓刘馥可任以东南之事,以为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理,合肥县西二里故城是也。建安二年,张辽守之,孙权帅十万师攻围,辽以八千破之。明帝青龙元年,满宠都督扬州诸军,镇于此,请于合肥县西北三十里立新城。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小,积二十日不敢下船,乃上岸耀兵。明年又至新城,无功而还。诸葛恪围城,亦不克。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地有所必争也。”合肥,晋亦为重镇,梁改合州,隋改庐州。通释十二。

合肥县,本汉旧县,属九江郡。淮水与淝水合,故曰合肥。纪胜庐州。

巢湖,亦名焦湖,在县东南六十四里。本居巢县地,后陷为湖。今与巢县、庐江分湖为界。通释十二。

慎县西津桥,在县西北五里。建安二十年,吴征合肥,兵还,孙权与凌统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持鞍缓,超度于此。纪胜庐州。梁太清二年,改合肥为合州。纪胜庐州。

巢县濡须水,源出县西巢湖,亦谓之马尾沟,东流经晋父山,又东南流注于江。

建安十八年,曹公至濡须,与孙权相拒月余,权乘轻舟从濡须口入。通释十二。

巢湖,在县西五十里。周回五百里,南出于东关口。通释十二。

东关口,在县东南四十里,接巢湖,在西北至合肥界,东南有石渠,凿山通水,是名关口,相传夏禹所凿,一号东兴。今其地高峻险狭,实守扼之所,故天下有事,必争之地。吴、魏相持于此,吴筑城,魏亦对岸置栅。嘉平四年,诸葛恪于东关作大堤,遏巢湖,左右依山夹筑两城,使全端,留略守之。魏遣诸葛诞、胡遵为东关,将坏其是,恪大破之。通释十二。周辑。

巢湖亦名焦湖,东南至合肥县六十四里。本居巢县地,后陷为湖。今与巢县、庐江分湖为界。诸葛武侯曰:“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张魏公曰:“巢河之水,上通焦湖,濡须正扼其冲,东西两关,又从而辅翼之,馈般难通,故虽有十万之帅,未能寇大江。”通释十二。周辑、补志辑。

邑有杨泉湖。寰宇记。

案七贤传曰:“汉武出淮阳到监乡,帝问曰:‘此名河?’陈翼对曰:‘乡名为监。’上曰‘万乘主问,何欺乎?’欲举火燔之,翼曰:‘不可燔,臣言不欺,佩刀当生白毛;若欺,则当无毛。’视之,刃果有毛长寸余。”寰宇记。

庐江县水经注:“即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禹贡所谓过九江至于东陵者也。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补志辑原文。

舒城县,本舒国,后汉立郡,徙理皖城。开元二十三年,刺史竹承扌秦于故舒城置舒城县。纪胜庐州。

梁县,本汉浚遒县,属九江郡,东晋改置谨县,因县西北古谨城为名。纪胜庐州。

卷逸文卷三

◎岭南道▲春州汉置合浦郡,今州即汉合浦郡之高凉县下,梁于此置春郡,无属县,陈置阳春县以隶之。隋平陈,废阳春郡,以县属高州。纪胜南思州。

阳春县邑有长围石,以居人绕之,故名。寰宇记。

元嘉中开郡堑,得石墨数斛,可以书。寰宇记。

罗水县邑有苏罗山。纪胜南思州。

▲新州古南越之地。纪胜新州。今州,即汉合浦郡之临允也。同上。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于此立新宁郡,同上。梁武帝改置新州,同上。隋末陷贼。同上。

新兴县,本汉临允县之地,属合浦郡,晋分置新兴县,属新宁郡。新江南去县二百里。纪胜新州。

古岱岭,在县西南三十里。出银。纪胜新州。

永须县,武德四年析新兴县置,天宝元年改为永顺县。纪胜新州。

▲雷州古越地也,经胜雷州。秦平百越,置三郡,此属象郡。同上。梁武帝分合浦立合州。同上。大业二年废合州,以海康县属合浦郡。同上。隋乱陷贼,同上。

武德四年萧铣平,置南合州。同上。

海康县,本汉徐闻县地,属合浦郡。梁妥置南合州。纪胜雷州。开皇十八年于此置齐康县,十年改为海康县。同上。

米豆,枝叶似柳,花如乌,豆一种之后,数年收实,淮南子云“豆之美者有米豆”,此时也。纪胜雷州。

暴牛,海康县其地多牛,项上有骨,大如覆斗,日行三百里,尔雅所谓暴牛也。纪胜雷州。

遂溪县,本汉徐闻县地,开皇十一年于此置铁把县,因县西铁把水以为名,天宝元年改为遂溪。纪胜雷州。

徐闻县,本汉旧县也,属合浦郡。纪胜雷州。其县与南崖州澄迈县对岸,相去约一百里。同上。

汉置左右候官,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纪胜雷州。

▲罗州汉为合浦郡高凉县之地。高凉县在今高州界,纪胜化州。梁置罗州。同上。

廉江县县有龙化水。补志引原文。

吴川县,本汉高凉县地,宋于此置吴川县,以县东吴川水为名,后因不改。

纪胜化州。

吴川水,在县东三十里。纪胜化州。

水县黎山,在县北三十里,水所出。补志引原文。

▲高州古越地也,纪胜高州。汉武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汉合浦郡之高凉县地。

同上。东汉威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同上。后为夷獠所据,梁讨平俚洞。

置高州,同上。仍为刺史,后改都督府。同上。贞观二十三年,盎卒,子智又为刺史。同上。永微元年,敕遣太常丞薛宝积析高州所管县为恩、潘二州,分盎诸子为刺史,以抚其人,仍移高州理于良德县,同上。开元元年,又移置于保宁县,同上。大历十一年移州治于旧州南三十里电白县界置。同上。

电白县,本汉高凉县地,梁于此置电白郡。纪胜高州。

定山,在县东十八里。纪胜高州。

保宁县,隋于此置连江县,属高州。纪胜高州。

开陵山,在县北一里。纪胜高州。

▲恩州汉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合浦郡之高凉县地也。纪胜恩州。

永徽元年置恩州。同上。

思平县金鸡山,在州西北,每有金色鸡见,鸣于石上,因名。寰宇记。

阳江县,本汉高凉县地,纪胜南恩州。武德五年于此置西平县,属高州,永徽元年于县立高州,天宝元年改为阳江县。同上。

罗领山,出沈香木。纪胜南恩州。

翠鸟山,在县东二十里。纪胜南恩州。

▲辨州隋开皇十一年,于此立石龙县,属罗州。纪胜化州。武德六年,徙罗州于石城县,于石龙县置南石州。同上。

石龙县,本汉合浦郡之高凉县地,隋开皇十一年于此置石龙县,初属罗州,贞观初改属辨州。纪胜化州。

茂名水,在县北二十里。纪胜化州。

▲泷州汉武平南越,置苍梧郡,今泷州即苍梧郡之端溪县地也,纪胜德庆府。治泷水县。同上。

建水县有鼎石之神,随波出入,即赤松子链水玉金丹处,侧有赤松子祠存。寰宇记。

▲崖州珠崖如廪大,与徐闻对渡,北风举帆,一夕一日而至。纪胜琼州。

合城县,本覃县,寰宇记校勘。大业六年置。纪胜琼州。

文昌县,本汉紫贝县地。纪胜琼州。

▲琼州赤乌二年于徐闻县立珠崖郡,纪胜琼州。于其地上立珠官一县,招抚其人,竟不从化。同上。又于徐闻县立珠崖郡,竟不有其地。同上。隋大业六年更开置珠崖郡,立十县,同上。又置儋耳、临振二郡。同上。隋乱陷贼。同上。唐平萧铣,立都督府,管崖、儋、振三州。同上。

琼山县,本汉玳瑁县地,贞观五年分置琼山县,因县西六里琼山为名。纪胜琼州。

临高县,式德五年分平昌县置临机县。纪胜琼州。

▲振州本汉珠崖郡地,纪胜吉阳车。梁于徐闻县立珠崖郡。同上。炀帝大业六年开置珠崖郡,又置儋耳、临振二郡。同上。隋末陷贼。同上。永徽元年置落屯县。

同上。

宁远县,隋大业六年分置亭远县。纪胜吉阳军。

宁远水,去县一里。纪胜吉阳军。

延德县,本汉临振县地,大业六年分置。纪胜吉阳军。

延德水,去县一里。纪胜吉阳军。

吉阳县,贞观二年分宁远置。纪胜吉阳军。

黎峨山,去县东七十里。纪胜吉阳军。

临川县,本汉临振县地,大业六年分置。纪胜吉阳军。

落屯县,永徽元年置,在落屯洞,因以为名。纪胜吉阳军。

▲儋州自汉至陈,更不得其本地。纪胜昌化军。大业六年,分珠崖置儋耳郡。同上。

隋乱陷贼。同上。

义伦县,本汉儋耳郡地,纪胜昌化军。武德五年置儋州,领义伦县。同上。

昌化县,本汉至来县,大业六年置。纪胜昌化军。

感恩县,本汉九龙县,寰宇记校勘。隋大业六年改名感恩县,取感恩水以为名。纪胜昌化军。

涔阳县,天宝初于涔阳镇置。纪胜昌化军。

富罗县,本汉儋耳县地,大业六年于此置毗善县,属珠崖郡,武德五年改为富罗,来属儋州。纪胜昌化军。

▲万安州本崖州万安县地,龙朔二年改割万安及临世、陵水二县于此置万安州,纪胜万安军。开元九年移理陵水。同上。

万安县,本汉紫贝县地,贞观元年分文昌县置。纪胜万安军。

陵水县,大业六年于此置陵水县。纪胜万安军。

▲藤州汉平南越,置苍梧郡,属苍梧郡之猛陵县地,纪胜滕州。开皇十年废永平郡,于此置石州,十二年又改石州为藤州,大业三年罢州为永平郡。隋末陷贼。同上。

▲镡津县镡江,在镡津,俗名浔江。纪胜藤州。

义昌县,本名安昌县,梁承圣元年置,天宝二年改为义昌县,贞元元年移义昌县额于林安乡置今县,其旧县改为乡,隶入镡津县。纪胜藤州。

孤,獠名也,有两牙,二长寸,食人,性重人掌,得人即悬之室内,当面铺坐,击钟鼓,歌舞饮酒,稍割而敢之。方于农时,猎人以祀田神。寰宇记。

补志辑。

▲客州古越地,纪胜容州。汉平南越,置合浦郡,属交趾刺史。今州即合浦郡之合浦县地也,同上。泰始七年,分合浦县立流南郡,同上。萧齐分南流郡置南流县,废北流郡置北流县,寻又省高流,其北流县属合浦郡。同上。以合浦郡之北流县、永平郡这普宁县于今州理北置铜州。同上。贞观八年改铜州为容州。以州西带铜山,因以为名。同上。

普宁县,本汉合浦县地,晋分置宕昌县,隋开皇十七年改为奉化县,十九年又改为普宁县,属藤州永平郡,纪胜容州。开元中移郭下北流县于西南六十里,又自州移普宁县于郭下。同上。

北流县,本在州郭,开元中移于今理。纪胜容州。

▲牢州定川县,川东南四十里。纪胜郁林州。

定川水。

宕川县,武德四年置,乾封二年属牢州。纪胜郁林州。

泸宕水,在县北二里。纪胜郁林州。

潭礼水,在县东五里。纪胜郁林州。

▲白州古越地,汉为合浦县地。武德四年置南州,六年改南州为白州。纪胜郁林州。

博白县钟山。纪胜郁林州。

南流江。纪胜郁林州。

周罗县,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寰宇记校勘。

周罗山。纪胜郁林州。

周罗溪。

▲郁林州陈天嘉二年置石南郡,开皇十年改为石南县,武德四年于县置郁州,贞观六年废,以属贵州,乾封元年又置郁林州。纪胜郁林州。

蔡山。纪胜郁林州。

▲党州古符县县之封溪多猩猩,似黄狗,人面善言,声如妇人。寰宇记。

出蚺蛇,长十余丈,以妇人衣投之则蟠。牙长六七寸,辟不祥。寰宇记。

马援造铜船济海,既归,付程安令沈于渚,今天晴水澄,往往望见船楼,上恒似有四寸水,不知几十丈也。一名越王船。寰宇记。

▲禺州开元二十四年割属容州。纪胜容州。

峨石县邑有石印,似印形,文如篆。寰宇记。

董奉死,人见于鸣石之山。山海经曰“长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鸣石”,即此也。寰宇记。

▲廉州古越地也。纪胜廉州。今州即合浦县理也。同上。黄武七年更名珠官郡,少帝改珠官郡为合浦郡。同上。大业三年,又废州为合浦郡。同上。取大廉洞以为名。同上。

合浦县越州城,即宋陈伯绍刺史所理城也。纪胜廉州。

陈伯绍平蛮,至合浦,见三青牛,围之不获,即于其处置城,号曰青牛城。

寰宇记。

粮头山,在县西北。补志引原文。

瘴江,州界有瘴名,为合浦江,纪胜廉州。自瘴江至此,瘴疠尤甚,中之者多死,举体如墨。春秋两时弥盛,春谓青草瘴,秋谓黄茅瘴。马援所谓“仰视乌茑,ㄢ堕水中”,即此也,土人谙则不为病。同上。

廉江,州南至廉江入海处二百里。纪胜廉州。

封山县,本汉合浦县地,齐于此置封山郡,开皇罢郡为封山县。纪胜廉州。

蔡龙县武禄溪,在县东南三里。纪胜廉州。

大廉县石荒溪。纪胜廉州。

▲义州本苍梧郡猛陵县之地也,陈于此置永业郡。开皇十年罢郡为永业县,属永熙郡。隋末陷贼。武德五年分永业县置龙城县,仍于县置南义州,贞观元年州废,二年复置义州。纪胜藤州。

永业县,在义州西南。本陈永业郡,隋改为县,属乐州,永徽后割属义州。

纪胜藤州。

连城县,本汉连溪县地,武德六年立。纪胜藤州。

思刚州,补志不载。荃孙按:与地广记云“唐为羁縻州,立于大历中年,隶邕州都督府,宋天禧始废”,今据补。

都泥江,在州北,出宜至本县,东经象入藤。浔州又有都泥水。纪胜宾州。

林波泉,在州南三十里。纪胜宾州。

罗蒙水,在州西五十五里。纪胜宾州。

龙章山,在州北四十里。昔有龙出山上,文彩炳然。纪胜宾州。

东班江,在州西北五里。纪胜宾州。

秋风江,在州东南二十五里。纪胜宾州。

富答泉,在州西二十里。纪胜宾州。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宋时其图已佚,今又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六、第二十六共六卷,其第十八卷阙其半,第二十五卷缺二叶,海内无完帙矣。今刊本流传于世者,有武英殿本、岱南阁本。山左周萝棠辑逸文一卷,上元严观补六卷,均附孙本刊行,而严补自出己站缀,周辑颇多漏落。今刺各书所引,为三卷,虽未能复吉甫之旧观,而守残抱缺,不无小补云尔。光绪辛巳九月,江阴缪荃孙识于宣武城南大川淀寓庐之涵秋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