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志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卷三十四

  ◎礼十二(凶礼一)

  次五曰凶礼。凡山陵、寝庙与丧葬、服纪及士庶丧制,皆以类编次。其谒陵、忌辰之礼,亦附载焉。

  山陵

  太祖即位,追上四世帝号。皇祖考熙祖,墓在凤阳府泗州蠙城北,荐号曰祖陵。设祠祭署,置奉祀一员,陵户二百九十三。皇考仁祖,墓在凤阳府太平乡。太祖至濠,尝议改葬,不果。因增土以培其封,令陵旁故人汪文、刘英等二十家守视。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后改称皇陵。设皇陵卫并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三员,俱勋旧世袭。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直宿洒扫。礼生二十四人。四年,建祖陵庙。仿唐、宋同堂异室之制,前殿寝殿俱十五楹,东西旁各二,为夹室,如晋王肃所议。中三楹通为一室,奉德祖神位,以备袷祭。东一楹奉懿祖,西一楹奉熙祖。十九年,命皇太子往泗州修缮祖陵,葬三祖帝后冠服。

  三十一年,太祖崩。礼部定议,京官闻丧次日,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赴内府听遗诏。于本署斋宿,朝晡诣几筵哭。越三日成服,朝晡哭临,至葬乃止。自成服日始,二十七日除。命妇孝服,去首饰,由西华门入哭临。诸王、世子、王妃、郡主、内使、宫人俱斩衰三年,二十七月除。凡临朝视事,素服、乌纱帽、黑角带,退朝衰服。群臣麻布员领衫麻布冠、麻绖、麻鞋。命妇麻布大袖长衫,麻布盖头。明器如卤簿。神主用栗,制度依家礼。行人颁遗诏于天下。在外百官,诏书到日,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四拜。听宣读讫,举哀,再四拜。三日成服,每旦设香案哭临,三日除。各遣官赴京致祭,祭物礼部备。孝陵设神宫监并孝陵卫及祠祭署。建文帝诏行三年丧,事在《本纪》。以遭革除,丧葬之制皆不传。

  文帝崩于榆木川,遗诏一遵太祖遗制。京师闻讣,皇太子以下皆易服。宫中设几筵,朝夕哭奠。百官素服,朝夕哭临思善门外。礼部定丧礼,宫中自皇太子以下及诸王、公主,成服日为始,斩衰三年,二十七月除。服内停音乐、嫁娶、祭礼,止停百日。文武官闻丧之明日,诣思善门外哭,五拜三叩头,宿本署,不饮酒食肉。四日衰服,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视事,白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绖、麻鞋。退朝衰服,二十七日外,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听选办事等官衰服,监生吏典僧道素服,赴顺天府,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命妇第四日由西华门入,哭临三日,俱素服,二十七日除。凡音乐祭祀,并辍百日。婚嫁,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二十七日。在外以闻丧日为始,越三日成服,就本署哭临,余如京官。命妇素服举哀三日,二十七日除。军民男女皆素服十三日,余俱如京师。凡京官服,给麻布一匹自制。四夷使臣,工部造与。诸王公主遣官及内外文武官诣几筵祭祀者,光禄寺备物,翰林院撰文,礼部引赴思善门外行礼。京城闻丧日为始,寺观各鸣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丧将至,文武官衰服,军民素服赴居庸关哭迎。皇太子、亲王及群臣皆衰服哭迎于郊。至大内,奉安于仁智殿,加敛,奉纳梓宫。遣中官奉大行皇帝遗衣冠。作书赐汉王、赵王。礼臣言:“丧服已逾二十七日,请如遗命,以日易月。”帝以梓宫在殡,不忍易,素冠、麻衣、麻绖视朝,退仍衰服,群臣听其便。

  十二月,礼部进葬祭仪:发引前三日,百官斋戒。遣官以葬期告天地宗社,皇帝衰服告几筵,皇太子以下皆衰服随班行礼。百官衰服朝一临,至发引止。前一日,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德胜门并所过河桥、京都应祀神祇及经过应祀神祠,仪用酒果肴馔。是夕,设辞奠,帝后太子以下皆衰服,以序致祭。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命执事者设大昇轝、陈葬仪于午门外并大明门外。将发,设启奠。皇帝暨皇太子以下衰服四拜。奠帛、献酒、读祝,四拜。举哀,兴,哀止,望瘗。执事者升,彻帷幙,拂拭梓宫,进龙輴于几筵殿下。设神亭、神帛舆、谥册宝舆于丹陛上,设祖奠如启奠仪。皇帝诣梓宫前,西向立。皇太子、亲王以次侍立。内侍于梓宫前奏,请灵驾进发,捧册宝、神帛置舆中;次铭旌出;执事官升梓宫,内执事持翣左右蔽。降殿,内侍官请梓宫升龙輴,执事官以彩帷幕梓宫,内侍持伞扇侍卫如仪。旧御仪仗居前,册宝、神帛、神亭、铭旌以次行。皇帝由殿左门出,后妃、皇太子、亲王及宫妃后随。至午门内,设遣奠,如祖奠仪。内侍请灵驾进发,皇帝以下哭尽哀,俱还宫。梓宫至午门外,礼官请梓宫升大升轝。执事官奉升轝讫,礼官请灵驾进发。皇太子、亲王以下哭送出端门外,行辞祖礼。执事官设褥位于太庙帛香案前。皇太子易常服,捧神帛,由左门入,至褥位跪,置神帛于褥,兴,正立于神后跪。礼官跪于左,奏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谒辞。皇太子俯伏,兴。赞五拜三叩头毕,皇太子捧神帛兴,以授礼官。礼官安舆中,请灵驾进发。皇太子仍丧服,亲王以下随行。梓宫由大明中门出,皇太子以下由左门出,步送至德胜门外,乘马至陵,在途朝夕哭奠临。诸王以下及百官、军民耆老、四品以上命妇,以序沿途设祭。文武官不系山陵执事者悉还。至陵,执事官先陈龙輴于献殿门外,俟大升轝至。礼官请灵驾降轝,升龙輴诣献殿。执事官奉梓宫入,皇太子、亲王由左门入,安奉讫,行安神礼。皇太子四拜,兴,奠酒,读祝。俯伏,兴,四拜,举哀。亲王以下陪拜,如常仪。遣官祀告后土并天寿山,设迁奠礼,如上仪。将掩玄宫,皇太子以下诣梓宫前跪。内侍请灵驾赴玄宫,执事官奉梓宫入皇堂。内侍捧册宝置于前,陈明器,行赠礼。皇太子四拜兴,奠酒,进赠。执事官捧玉帛进于右,皇太子受献,以授内执事,捧入皇堂安置。俯伏,兴,四拜,举哀,遂掩玄宫。行飨礼,如迁奠仪。遣官祀谢后土及天寿山。设香案玄宫门外,设题主案于前,西向。设皇太子拜位于前,北向。内侍盥手奉主置案上,题主官盥手西向题毕,内侍奉主安于神座,藏帛箱中。内侍奏请太宗文皇帝神灵上神主。赞四拜,兴,献酒,读祝。俯伏,兴,四拜,举哀。内侍启椟受主讫,请神主降座升舆。至献殿,奏请神主降舆升座,行初虞礼。皇太子四拜,初献,奠帛酒,读祝,俯伏,兴。亚献、终献,四拜,举哀,望瘗。内官捧神帛箱埋于殿前,焚凶器于野。葬日初虞,柔日再虞,刚日三虞,后间日一虞,至九虞止。在途,皇太子行礼。还京,皇帝行礼。

  神主将还,内侍请神主降座升舆,仪仗侍卫如仪。皇太子随,仍朝夕奠。至京,先于城外置幄次,列仪卫,鼓吹备而不作。百官衰服候城外,主入幄次,百官序列,五拜三叩首。神主行,百官从。至午门外,皇帝衰服迎于午门内,举哀,步导主升几筵殿。皇帝立殿上,内侍请神主降舆升座,行安神礼。皇帝四拜,兴,奠酒,读祝。俯伏,兴,四拜,举哀。皇太子以下陪拜。百官于思善门外行礼如仪。明日,百官行奉慰礼。

  卒哭用虞祭后刚日,礼同虞祭,自是罢朝夕奠。祔飨用卒哭之明日,太常寺设醴馔于太庙,如时飨仪,乐设而不作。设仪卫伞扇于午门外,内侍进御辇于几筵殿前,皇帝衰服四拜,举哀。兴,哀止,立于拜位之东,西向。内侍请神主降座升辇,诣太庙祔飨。至思善门外,皇帝易祭服,升辂,随至午门外,诣御辇前跪。太常卿奏请神主降辇,皇帝俯伏,兴,捧主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典仪唱“太宗文皇帝谒庙”。至庙前,内侍捧主至褥位,皇帝于后行八拜礼。每庙俱同。内侍捧主北向,太常卿立坛东,西向。唱“赐坐”,皇帝搢圭,奉神主安于座,诣拜位行祭礼,如时飨仪。太常卿奏请神主还几筵,皇帝捧主由庙左门出,安奉于御辇。皇帝升辂随,至思善门降辂,易衰服,随至几筵殿前。内侍请神主降辇,升座。皇帝由殿左门入,行安神礼毕,释服还宫。明日,百官素服行奉慰礼。

  大祥,奉安神主于太庙,礼详庙制。皇帝祭告几筵殿,皇太后、皇后以下各祭一坛,王府遣官共祭一坛,在京文武官祭一坛。自神主出几筵殿,内侍即撤几筵、帷幄,焚于思善门外。禫祭,遣亲王诣陵行礼。

  洪熙元年,仁宗崩。皇太子还自南京,至良乡,宫中始发丧,宣遗诏。文武官常服于午门外四拜。宣毕,举哀,复四拜。易素服,迎皇太子于卢沟桥,桥南设幕次香案。皇太子至,常服,诣次四拜。听宣遗诏,复四拜,哭尽哀。易素服至长安右门下马,步哭至宫门外,释冠服,披发诣梓宫前,五拜三叩首,哭尽哀。宫中自皇后以下皆披发哭。皇太子就丧次东,见母后。亲王以次见皇太子毕,各居丧次,行祭告礼。丧仪俱如旧。惟改在京朝夕哭临三日,后又朝临止七日,在外止朝夕哭临三日,无朝临礼。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妇入哭临。服除,礼臣请帝服浅淡色衣、乌纱翼善冠、黑角带,于奉天门视事。百官皆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如常仪。退朝,仍终太宗服制。帝曰:“朕心何能忍,虽加一日愈于已。”仍素服坐西角门,不鸣钟鼓,令百日后再议。已百日,礼臣复请御奉天门。帝命候山陵事毕。

  先是,诏营献陵,帝召尚书蹇义、夏原吉谕曰:“国家以四海之富葬亲,岂惜劳费。然古圣帝明王皆从俭制。孝子思保其亲体魄于永久,亦不欲厚葬。况皇考遗诏,天下所共知,宜遵先志。”于是建寝殿五楹,左右庑神厨各五楹,门楼三楹。其制较长陵远杀,皆帝所规画也。吏部尚书蹇义等请祔庙后,素服御西角门视事。至孟冬岁暮,行时飨礼。鸣钟鼓,黄袍御奉天门视朝。禫祭后,始释素服。从之。

  宣宗崩,丧葬如献陵故事。惟改命妇哭临,自三品以上。英宗崩,遗命东宫过百日成婚,不得以宫妃殉葬。宪宗即位,百日御奉天门视朝,礼仪悉用吉典。宪宗崩,孝宗既除服,仍素翼善冠、麻衣、腰绖视朝,不鸣钟鼓,百官素服朝参,百日后如常。弘治元年正旦,时未及小祥,帝黄袍御殿受朝。次日,仍黑翼善冠,浅淡服、犀带。及大祥,神主奉安太庙及奉先殿。至禫祭,免朝。择日遣官诣陵致祭。

  孝宗崩,工部言:“大行遗诏,惓惓以节用爱民为本。乞敕内府诸司,凡葬仪冥器并山陵殿宇,务从减省。”礼部言:“百日例应变服,但梓宫未入山陵,请仍素翼善冠、麻布袍服、腰绖,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百官仍素服朝参。”从之。自辞灵至虞祔,荣王俱在陪列。既而王以疾奏免。礼部请以驸马等官捧帛朝祖,帝曰:“朝祖捧帛,朕自行。”发引,亲王止送至大明门外。其在途及至陵临奠,俱护丧官行礼。后遂为例。

  世宗崩,令旨免命妇哭临。隆庆元年正月,未及二十七日,帝衰服御宣治门,百官素服、腰绖奉慰。发引,帝行遣奠礼。至朝祖,则遣官捧帛行礼。梓宫至顺天府,皇亲命妇及三品以上命妇祭,余如旧制。光宗即位,礼部言:“丧服列代皆有制度,而断自孝宗。盖孝宗笃于亲,丧礼详且备,故武、世、穆三庙皆宗之。今遵旧制,以衰服御文华门视事,百官素服朝参,候梓宫发引除。”从之。

  明自仁宗献陵以后,规制俭约。世宗葬永陵,其制始侈。及神宗葬定陵,给事中惠世扬、御史薛贞巡视陵工,费至八百余万云。

卷三十五

  ◎礼十三(凶礼二)

  皇后陵寝 兴宗帝后陵寝 睿宗帝后陵寝 皇妃等丧葬 皇太子及妃丧葬诸王及妃公主丧葬

  皇后陵寝

  洪武十五年,皇后马氏崩。礼部引宋制为请。于是命在京文武官及听除官,人给布一匹,令自制服,皆斩衰二十七日而除,服素服百日。凡在京官,越三日素服至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毕,素服行奉慰礼,三日而止。武官五品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命妇,亦于第四日素服至乾清宫入临。用麻布盖头,麻布衫裙鞋,去首饰脂粉。其外官服制与京官同。闻讣日于公厅成服,命妇服亦与在京命妇同,皆三日而除。军民男女素服三日。禁屠宰,在京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祀百日。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将发引,告太庙,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等神及钟山之神。帝亲祭于几筵,百官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是日,安厝皇堂。皇太子奠,玄纁玉璧,行奉辞礼。神主还宫,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仍行奉慰礼。帝复以醴馔祭于几筵殿,自再虞至九虞,皆如之。遣官告谢钟山之神。卒哭,以神主诣庙行祔享礼。丧满百日,帝辍朝,祭几筵殿,致钦不拜。东宫以下奠帛爵,百官素服行奉慰礼。东宫、亲王、妃、主以牲醴祭孝陵,公侯等从。命妇诣几筵殿祭奠。自后凡节序及忌日,东宫亲王祭几筵及陵。小祥,辍朝三日。禁在京音乐屠宰,设醮于灵谷寺、朝天宫各三日。帝率皇太子以下诣几筵殿祭。百官素服,诣宫门。进香讫,诣后右门奉慰。外命妇诣几筵殿进香。皇太子、亲王熟布练冠九衤取,皇孙七衤取,皆去首绖。负版辟领衰。见帝及百官则素服、乌纱帽、乌犀带。妃、主以下,熟布盖头,去腰绖。宗室驸马练冠,去首绖。内尚衣、尚冠,以所释服于几筵殿前丙位焚之。皇太子、亲王复诣陵行礼。大祥,奉安神主于奉先殿,预期斋戒告庙。百官陪祀毕,行奉慰礼。

  成祖皇后徐氏崩,自次日辍朝,不鸣钟鼓。帝素服御西角门,百官素服诣思善门外哭临毕,行奉慰礼。三日成服,哭临如上仪。自次日为始,各就公署斋宿,二十七日止。文武四品以上命妇成服日为始,诣思善门内哭临三日。听选办事官,俱丧服。人材监生、吏典、僧道、坊厢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始,赴应天府举哀三日,余悉遵高后时仪。又定诸王、公主等服制,世子郡王皆齐衰不杖期。世子郡王妃、郡主皆大功。周、楚诸王及宁国诸公主及郡王之子皆小功。遣中官讣告诸王府,造祔里,谒太庙。祭器、谥册、谥宝悉用檀香。将册,帝躬告天地于奉天殿丹陛上。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引颁册宝官入行礼,传制曰:“永乐五年十月十四日,册谥大行皇后,命卿行礼。”四拜毕,序班举册宝案至奉天殿丹陛上,置彩舆中,由中道出,入右顺门至几筵殿,以册宝置案,退俟于殿外。尚仪女官诣香案前,跪进曰:“皇帝遣某官册谥大行皇后,谨告。”赞宣册,女官捧册宣于几筵之右,置册于案,宣宝如之。尚仪奏礼毕,女官以册宝案置几筵之左。内官出报礼毕,颁册宝官复命。百日,礼部请御正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易浅淡色服。帝以梓宫未葬,不允。至周期,帝素服诣几筵致祭,百官西角门奉慰,辍朝三日。在京停音乐、禁屠宰七日。礼部官于天禧寺、朝天宫斋醮。其明日,帝吉服御奉天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服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退朝署事仍素服。遇朔望,朝见庆贺如常仪。几筵祭祀,熟布练冠。及发引,斋三日,遣官以葬期告郊庙社稷。帝素服祭告几筵,皇太子以下衰服行礼,遣官祭所过桥门及沿途祀典诸神。百官及命妇俱素服,以次路祭。梓宫至江滨,百官奉辞于江滨。皇太子送渡江,汉王护行,途中朝夕哭奠。官民迎祭者,皆素服。既葬,赐护送官军及舁梓官军士钞米有差。

  正统中,仁宗皇后张氏崩,礼部定大行太皇太后丧礼。皇帝成服三日后,即听政。祀典皆勿废,诸王以下内外各官及命妇哭临如前仪,衰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素服十三日。诸王勿会葬,外官勿进香,臣民勿禁音乐嫁娶。及葬,遣官告太庙。帝亲奉太后衣冠谒列祖帝、后及仁宗神位,又奉宣宗衣冠谒太后神位,其礼视时享。天顺中,宣帝皇后孙氏崩,仪如故事,止改哭临于清宁门。英宗皇后钱氏崩,礼如旧,惟屠宰止禁七日,外国使臣免哭临。正德元年,景帝后汪氏薨。礼部会群臣言,宜如皇妃例,辍朝三日,祭九坛。太后、中宫、亲王以下文武大臣命妇皆有祭。制可。

  宪宗废后吴氏,正德四年薨,以大学士李东阳等言,礼如英宗惠妃故事。宪宗皇后王氏,正德十三年崩。越三日,帝至自宣府,乃发丧。百官具素服,于清宁宫门外听宣遗诰。及发引,先期结平台,与顺天府交衢相值。帝晨出北安门迎,皇太后及皇后御平台候殡。复入至清宁宫,亲奉梓宫朝祖。百官步送德胜门外,惟送丧官骑送。明日,帝奉神主还京,百官迎于德胜门。帝素服、腰绖御西角门,百官奉慰。卒哭,始释服。孝宗母纪氏,宪宗妃也。成化中薨,辍朝如故事。自初丧及葬,帝及皇太后、中宫、妃、主、皇子皆致祭。遣皇子奉祝册行礼,茔域、葬仪俱从厚。皇亲百官及命妇送葬设祭,皆如仪。

  世宗祖母邵氏,嘉靖元年崩。服除,部臣毛澄等请即吉视事。议再上,命考孝肃太皇太后丧礼。澄等言:“孝肃崩时,距葬期不远,故暂持凶服,以待山陵事竣,与今不同。况当正旦朝元,亦不宜缟衣临见万国。若孝思未忘,第毋御中门及不鸣钟鼓足矣。”从之,仍免朔望日升殿。既葬四日,帝御奉天门,百官行奉慰礼,始从吉。嘉靖中,孝宗皇后张氏崩,礼臣以旧制上。帝谓郊社不宜渎,罢祭告。又谓躬行诸礼,前已谕代,亦罢谒庙礼。及太常寺以朝祖祔庙,请各庙捧主官,诏主俱不必出,盖从杀也。

  先是,武宗皇后夏氏崩,礼部上仪注,有素冠、素服、绖带举哀及群臣奉慰礼。帝曰:“朕于皇兄后无服,矧上奉两宫,又迫圣母寿旦,忍用纯素。朕青服视事,诸仪再拟。”于是尚书夏言等言:“庄肃皇后丧礼,在臣民无容议。惟是皇上以天子之尊,服制既绝,不必御西角门。群臣成服后,不当素服朝参。”及上丧葬仪,帝复谕:“毅皇后事宜与累朝元后不同,无几筵之奉,当即行祔庙,令皇后摄事于内殿。”言等议:“按礼,卒哭乃行祔里告。盖以新主当入,旧主当祧,故预以告也。此在常典则然,非今日议例。毅皇后神主诚宜即祔太庙,以妥神灵,而祔告之礼宜免。”因具上其仪。制可。

  嘉靖七年,世宗皇后陈氏崩。礼部上丧祭仪,帝疑过隆。议再上,帝自裁定,概从减杀,欲九日释服。阁臣张璁等言:“夫妇之伦,参三纲而立。人君乃纲常之主,尤不可不慎。《左传》昭公十五年六月乙丑,周景王太子寿卒。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叔向曰:‘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盖古礼,父为子,夫为妻,皆服报服三年。后世,夫为妻,始制为齐衰杖期,父母在则不杖。《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然特为旁期言。若妻丧,本自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则固未尝绝者。今皇上为后服期,以日易月,仅十二日。臣子为君母服三年,以日易月,仅二十七日。较诸古礼,已至杀矣。皇上宜服期,十二日,臣子素服,终二十七日。不然,则恩纪不明,典礼有乖。”礼臣方献夫亦杂引《仪礼·丧服》等篇,反覆争辨,并《三朝圣谕》所载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后,仍服数月白衣冠故事以证之。帝言:“文皇后丧时,上无圣母,下有东宫,从重尽礼为宜。今不敢不更其制。”已,詹事霍韬言:“今百官遭妻丧,无服衰莅事之礼。盖妻丧内而不外,阴不可当阳也。圣谕云:‘素服十日,仿辍朝之义。’于内廷行之则可。若对临百官,总理万几,履当阳之位,行中宫之服则不可。百官为皇后服衰,为其母仪天下也。礼,父在为母,杖不上于堂,尊父也。于朝廷何独不然?臣请陛下玄冠素服,御西角门十日,即玄冠玄服御奉天门,百官入左掖门则乌纱帽、青衣侍班。退出公署及私室,则仍素服白帽二十七日。若曰于礼犹有未慊,则山陵事毕而除。”帝从其言。

  寻定进册谥仪,礼部议:“先期,帝衮冕告奉先殿、崇先殿。至期,帝常服御奉天门,正副使常服,百官浅淡色衣、黑角带,入班行礼如仪。节册至右顺门,内侍捧入正门,至几筵前置于案。内赞赞就位上香,宣册官立宣讫,复置册于案。内侍持节由正门出,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次日,礼部誊黄颁示天下。

  时中宫丧礼自文皇后而后,至是始再行。永乐时典礼毁于火,《会典》所载皆略,乃断自帝心,著为令。梓宫将葬,帝新定诸仪,亦从减损。以思善门逼近仁智殿,命百宫哭临止一日,亦罢辞祖礼,丧由左王门出。

  二十六年,皇后方氏崩,即日发丧,谕礼部:“皇后尝救朕危,其考元后丧礼行之。”礼部定仪:“以第四日成服,自后黑冠素服,十日后易浅色衣,俱西角门视朝。百官十日素服绖带,自后乌纱帽、黑角带、素服,通前二十七日。帝常服于奉天门视朝,百官浅色衣,鸣钟鼓、鸣鞭如常,朔望不升殿。梓宫发引,百官始常服。帝于奉先等殿行礼,俱常服。于几筵祭则服其服。服满日,命中官代祭。”从之。寻谕:“皇妃列太子后非礼,其改正。”及葬,部臣以旧仪请。诏梓宫由中道行,虞祭如制用九数。安玄宫居左,他日即配祀。部臣复上仪注,改席殿曰行享殿。又以孝洁皇后自发引至神主还京将半载,遇令节百官常服,今孝烈皇后初十日发引,十五日即还,事礼不同,以诸臣服制请。帝命随丧往来者,仍制服。祭毕,乌纱帽素服入朝,素冠素服办事。迎主仍制服,思善门外行安神礼,更素冠素服从事。先是,帝命孝烈居左,而迁孝洁。既而以孝洁久安,不宜妄动,罢不行。乃更命孝烈居右,而虚其左以自待。

  穆宗母杜氏,三十三年薨。礼部言:“宜用成化中淑妃纪氏丧制。且裕王已成婚,宜持服主丧,送葬出城。”乃议辍朝五日,裕王遵《孝慈录》斩衰三年。钦遣大臣题主,开茔掩圹,祠谢后土,并用工部官,送葬仪仗人数皆增于旧。帝谓非礼之正,令酌考贤妃郑氏例。于是尚书欧阳德等复上仪注,辍朝二日,不鸣钟鼓。帝服浅淡色衣,奉天门视事,百官浅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命裕王主馈奠之事,王率妃入宫,素服哭尽哀,四拜视殓。成服后,朝夕哭临三日。后每日一奠,通前二十七日而止。仍于燕居尽斩衰三年之制。册谥焚黄日,陈祭仪,裕王诣灵前行礼。丧出玄武门,裕王步送至京城门外,路祭毕,还宫。帝谓焚黄乃制命,非王可行,仍如常仪。礼部覆奏:“皇妃焚黄仪,传讹已久。皆拜献酒,跪读祝,乃参用上尊谥之仪,而未思赐谥为制命,其祭文称皇帝遣谕,与上尊谥不同。今奉旨以常礼从事,当改议赐谥,如赐祭礼。读祝、宣册皆平立不拜。”报可,著为令。

  穆宗皇后李氏,裕邸元妃也,先薨,葬西山。隆庆元年,加谥孝懿皇后,亲告世宗几筵。御皇极门,遣大臣持节捧册宝诣陵园上之。神宗母皇太后李氏,万历四十二年崩。帝谕礼部从优具仪,帝衰服行奠祭礼。穆庙皇妃、中宫妃嫔、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成服。百官诣慈宁宫门外哭临。命妇入宫门哭临。馀俱如大丧礼。

  兴宗帝后陵寝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薨,命礼部议丧礼。侍郎张智等议曰:“丧礼,父为长子服齐衰期年。今皇帝当以日易月,服齐衰十二日,祭毕释之。在内文武官公署斋宿。翌日,素服入临文华殿,给衰麻服。越三日成服,诣春和门会哭。明日,素服行奉慰礼。其当祭祀及送葬者,仍衰绖以行。在京,停大小祀事及乐,至复土日而止。停嫁娶六十日。在外,文武官易服,于公署发哀。次日,成服行礼。停大小祀事及乐十三日,停嫁娶三十日。”其内外官致祭者,帝令光禄寺供具,百官惟致哀行礼。建文帝即位,追谥为兴宗孝康皇帝,所荐陵号不传。

  元妃常氏,先兴宗薨。太祖素服,辍朝三日。中宫素服哀临,皇太子齐衰。葬毕,易常服。皇孙斩衰,祭奠则服之。诸王公主服如制。建文初,追谥曰孝康皇后。永乐初,皆追削。福王立南京,复帝后故号。

  睿宗帝后陵寝

  睿宗帝后陵寝在安陆州。世宗入立,追谥曰睿宗献皇帝。葺陵庙,荐号曰显陵。既而希进之徒屡言献皇帝梓宫宜改葬天寿山。帝不听。嘉靖十七年,帝母蒋太后崩。礼部言:“岁除日,大行皇太后服制二十七日已满,适遇正旦,请用黑冠、浅淡服受朝。”疏未下,帝谕大学士夏言:“元旦玄极殿拜天,仍具祭服,先期一日宜变服否?”礼部请“正旦拜天、受朝,及先一日俱青服,孟春时享,前三日斋,青服,臣下同之,馀仍孝贞皇太后丧礼例”。不从。于是定议,岁除日变服玄色吉衣,元旦祭服玄极殿行告祀礼,具翼善冠、黄袍御殿,百官公服致词,鸣钟鼓、鸣鞭,奏堂上乐。

  是时议南北迁祔,久不决。帝亲诣承天。及归,乃定议梓宫南祔。礼部上葬仪,自常典外,帝复增定太庙辞谒、承天门辞奠、朝阳门遣奠、题主后降神飨神,及梓宫登舟、升岸等祭。梓宫发引,帝衰服行诸礼如仪。百官步送朝阳门外,奠献,使行遣奠礼。至通州,题主官复命。神主回京,百官奉迎于门外,帝衰服率皇后以下哭迎午门内,奉安于几筵殿。梓宫所过河渎江山神祇,俱牲醴致祭。勋臣青服行礼,梓宫升席殿。先诣睿宗旧陵,奉迁于祾恩殿,复奉梓宫至殿,合葬于新寝。

  皇妃等丧葬

  洪武七年九月,贵妃孙氏薨。无子,太祖命吴王橚主丧事,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东宫诸王皆服期。由是作《孝慈录》。

  永乐中,贵妃王氏薨。辍朝五日,御祭一坛,皇后、皇妃、皇太子各祭一坛,亲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七七、百日期、再期,皆祭赠谥册,行焚黄礼。开茔域,遣官祠后土。发引前期,辞灵祭坛与初丧同,惟增六尚司及内官、内使各一坛。启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坛。发引日,百官送至路祭所,皇亲驸马共一坛,公侯伯文武共一坛,外命妇共一坛。所过城门祭祀,内门遣内官,外门遣太常寺官。下葬,遣奠、遣祭一坛。掩圹,遣官祀后土,迎灵轿至享堂,行安神礼,遣祭一坛。

  天顺七年,敬妃刘氏薨。辍朝五日,帝服浅淡黄衣于奉天门视事,百官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册文置灵柩前,皇太子以下行三献礼。灵柩前仪仗,内使女乐二十四人,花幡、雪柳女队子二十人,女将军十一人。自初丧至期年辞灵,各于常祭外增祭一坛。

  弘治十四年,宪庙丽妃章氏发引,辍朝一日。

  凡陪葬诸妃,岁时俱享于殿内。其别葬金山诸处者,各遣内官行礼。嘉靖间,始命并入诸陵,从祭祾恩殿之两旁,以红纸牌书曰“某皇帝第几妃之位”,祭毕,焚之。后改用木刻名号。嘉靖十三年,谕礼工二部:“世妇、御妻皆用九数。九妃同一墓,共一享殿,为定制。”

  皇太子及妃丧葬

  自洪武中懿文太子后,至成化八年悼恭太子薨,年甫三岁。帝谕礼部,礼宜从简,王府及文武官俱免进香帛。礼部具仪上。自发丧次日,辍朝三日。帝服翼善冠、素服,七日而除。又三日,御西角门视朝,不鸣钟鼓,祭用素食。文武群臣,素服、麻布、绖带、麻鞋、布裹纱帽,诣思善门哭临,一日而除。第四日,素服朝西角门奉慰。在外王府并文武官,素服举哀,二日而除。

  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薨。礼部上丧礼。帝曰:“天子绝期。况十五岁外方出三殇,朕服非礼,止辍朝十日。百官如制成服,十二日而除。诣停柩所行,罢诣门哭临。葬遣戚臣行礼。”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皇太子才人王氏薨,命视皇太子妃郭氏例。辍朝五日,不鸣钟鼓。帝服浅淡色衣,百官青素服、黑角带朝参,皇长孙主馈奠。

  诸王及妃公主丧葬诸仪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樉诋薨,诏定丧礼。礼部尚书任亨泰言:“考宋制,宜辍朝五日。今遇时享,请暂辍一日。皇帝及亲王以下,至郡主及靖江王宫眷服制,皆与鲁王丧礼同。皇太子服齐衰期,亦以日易月,十二日而除,素服期年。”从之。

  定制:亲王丧,辍朝三日。礼部奏遣官掌行丧葬礼,翰林院撰祭文、谥册文、圹志文,工部造铭旌,遣官造坟,钦天监官卜葬,国子监监生八名报讣各王府。御祭一,皇太后、皇后、东宫各一,在京文武官各一。自初丧至除服,御祭凡十三坛,封内文武祭一。其服制,王妃、世子、众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宫人,斩衰三年,封内文武官齐衰三日,哭临五日而除。在城军民素服五日。郡王、众子、郡君,为兄及伯叔父齐衰期年,郡王妃小功。凡亲王妃丧,御祭一坛,皇太后中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布政司委官开圹合葬。继妃、次妃祭礼同。其夫人则止御祭一坛。俱造圹祔葬。郡王丧,辍朝一日。行人司遣掌行丧葬礼,余多与亲王同,无皇太后、皇后祭。郡王妃与亲王妃同,无公主祭。合葬郡王继妃次妃丧礼,俱与正妃同。凡世子丧,御祭一,东宫祭一。遇七及百日、下葬、期年、除服,御祭各一。凡世孙丧礼,如世子,减七七及大祥祭。凡镇国将军,止闻丧、百日、下葬三祭,奉国将军以下,御祭一。

  初,洪武九年五月,晋王妃谢氏薨,命议丧服之制。侍讲学士宋濂等议曰:“按唐制,皇帝为皇妃等举哀。宋制,皇帝为皇亲举哀。今参酌唐、宋之制,皇帝及中宫服大功,诸妃皆服小功,南昌皇妃服大功,东宫、公主、亲王等皆服小功,晋王服齐衰期,靖江王妃小功,王妃服緦麻,辍朝三日。既成服,皇帝素服入丧次,十五举音。百官奉慰,皇帝出次释服,服常服。”制曰“可”。其后,王妃丧视此。

  正统十三年,定亲王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郡王茔地三十亩,房九间。郡王子茔地二十亩,房三间,郡主、县主茔地十亩,房三间。天顺二年,礼部奏定,亲王以下,依文武大臣例。或王、或妃先故者,合造其圹。后葬者,止令所在官司安葬。继妃则祔葬其旁,同一享堂。

  成化八年二月,忻王见治薨。发引日,帝不视朝。及葬,辍朝一日。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彭韶言:“亲王郡王薨逝,皆遣官致祭,使臣络绎,人夫劳扰。自后惟亲王如旧,其郡王初丧遣官一祭,馀并遣本处官。凡王国母妃之丧,俱遣内官致祭。今宗妇众多,其地有镇守太监者,宜遣行礼。又王国茔葬,夫妇同穴。初造之时,遣官监修,开圹合葬,乞止命本处官司。”帝从礼部覆奏,王妃祭礼如旧,馀依议行。弘治十六年七月,申王祐楷薨。礼部言:“前沂穆王薨,未出府。申王已出府而未之国,拟依沂穆参以在外亲王例行之。”

  王妃葬地载于《会典》者,明初追封寿春等十王及妃,坟在凤阳府西北二十五里白塔,设祠祭署、陵户。南昌等五王及妃祔葬凤阳皇陵,有司岁时祭祀,皆与享。怀献世子以下诸王未之国者,多葬于西山,岁时遣内官行礼。

  永乐十五年正月,永安公主薨。时初举张灯宴,遂罢之。辍朝四日,赐祭,命有司治丧葬。二月,太祖第八女福清公主薨,辍朝三日。定制,凡公主丧闻,辍朝一日。自初丧至大祥,御祭凡十二坛。下葬,辍朝一日。仪视诸王稍杀,丧制同,惟各官不成服,其未下嫁葬西山者,岁时遣内官行礼。

卷三十六

  ◎礼十四(凶礼三)

  谒祭陵庙 忌辰 受蕃国王讣奏仪 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临王公大臣丧仪中宫为父祖丧仪 遣使临吊仪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 赐祭葬 丧葬之制碑碣 赐谥 品官丧礼 士庶人丧礼 服纪

  谒祭陵庙

  洪武元年三月,遣官致祭仁祖陵,二年,加号英陵。礼部尚书崔亮请下太常行祭告礼。博士孙吾与言:“山陵之制,莫备于汉,初未有祭告之礼。盖庙号、陵号不同。庙号易大行之号,必上册谥,告之神明,陵号则后嗣王所以识别先后而已,愿罢英陵祭告。”亮言:“汉光武加先陵曰昌,宋太祖加高、曾、祖、考陵曰钦、康、定、安。盖尊祖考由尊其陵,尊其制则必以告,礼缘人情,告之是。”廷议皆是亮。从之。熙祖陵,每岁正旦、清明、中元、冬至及每月朔望,本署官供祭行礼。又即其地望祭德祖、懿祖二陵。英陵后改称皇陵,多孟冬一祭,俱署官行礼;朔望,中都留守司官行礼。

  八年,诏翰林院议陵寝朔望节序祭祀礼。学士乐韶凤等言:“汉诸庙寝园有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后汉都洛阳,以关西诸陵久远,但四时用特牲祀。每西幸,即亲诣。岁正月祀郊庙毕,以次上洛阳诸陵。唐园陵之制,皇祖以上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腊、社各一祭。皇考陵,朔望及节祭日进食,又荐新于诸陵。永徽二年,定献陵朔望、冬夏至、伏腊、清明、社等节,皆上食。开元中,敕献、昭、乾、定、桥、恭六陵,朔望上食,冬至、寒食各设一祭。宋每岁春秋仲月,遣太常宗正卿朝诸陵。我朝旧仪,每岁元旦、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至日,俱用太牢,遣官致祭。白塔二处,则用少牢,中官行礼,今拟如旧仪,增夏至日用太牢,其伏腊、社、每月朔望,则用特羊,祠祭署官行礼。如节与朔望、伏腊、社同日,则用节礼。”从之。

  十六年,孝陵殿成,命皇太子以牲醴致祭。清晨陈祭仪毕,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入,就殿中拜位,皆四拜。皇太子少前,三上香,奠酒,读祝曰:“园陵始营,祭享之仪未具。今礼殿既成,奉安神位,谨用祭告。”遂行亚献、终献礼,皇太子以下皆四拜,执事行礼皆内官。二十六年令,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建文初,定孝陵每岁正旦、孟冬、忌辰、圣节,俱行香,清明、中元、冬至,俱祭祀。勋旧大臣行礼,文武官陪祀。若亲王之藩,过京师者谒陵。官员以公事至,入城者谒陵,出城者辞陵。国有大事,遣官祭告。懿文太子陵在孝陵左,四孟、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及忌辰,凡九祭。

  永乐元年,工部以泗州祖陵黑瓦为言。帝命易以黄,如皇陵制。宣宗即位,遣郑王谒祭孝陵。正统二年谕,天寿山陵寝,剪伐树木者重罪,都察院榜禁,锦衣卫官校巡视,工部钦天监官环山立界,十年,谒三陵,谕百官具浅色衣服,如洪武、永乐例。南京司礼太监陈祖圭言:“魏国公徐俌每祭孝陵,皆由红券门直入,至殿内行礼,僣妄宜改。”俌言:“入由红券门者,所以重祖宗之祭,尊皇上之命。出由小旁门者,所以守臣下之分。循守故事,几及百年,岂敢擅易。”下礼部议,言:“长陵及太庙,遣官致祭,所由之门与孝陵事体相同,宜如旧。”从之。

  弘治元年,遣内官监护凤阳皇陵,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俱谒陵。十七年,更裕陵神座。初,议以孝肃太皇太后祔葬裕陵,已遣官分告诸陵及天寿山后土,而钦天监以为岁杀在北,方向不利。内官监亦谓英庙陵寝,难以轻动,遂议别建庙,奉安神主。帝心未慊,卒移英庙居中,孝庄居左,孝肃祔其右云。

  正德间,定长陵以下诸陵,各设神宫监并卫及祠祭署。凡清明、中元、冬至,俱分遣驸马都尉行礼,文武官陪祭。忌辰及正旦、孟冬、圣节,亦遣驸马都尉行礼。亲王之藩,诣诸陵辞谒。恭让章皇后陵,清明、中元、冬至、忌辰内官行礼。西山景皇帝陵,祭期如上,仪宾行礼。

  初,成祖易黄土山名天寿山。嘉靖十年,名祖陵曰基运山,皇陵曰翌圣山,孝陵曰神烈山,显陵曰纯德山,及天寿山,并方泽从祀,所在有司祭告各陵山祇。礼官因奏:“神祇坛每年秋祭,有钟山、天寿山之神,今宜增基运等山。”从之。

  十四年,谕礼部尚书夏言:“清明节既遣官上陵,内殿复祭,似涉烦复。”言因言:“我朝祀典,如特享、时享、祫享、禘祭,足应经义,可为世法。惟上陵及奉先殿多沿前代故事。上陵之祀,每岁清明、中元、冬至凡三。中元俗节,事本不经。往因郊祀在正首,故冬至上陵,盖重一气之始,伸报本之义。今冬至既行大报配天之礼,则陵事为轻。况有事南郊,乃辍陪祀臣僚,远出山陵,恐于尊祖配天之诚未尽。可罢冬至上陵,而移中元于霜降,惟清明如旧。盖清明礼行于春,所谓雨露既濡,君子履之,有怵惕之心者也。霜降礼行于秋,所谓霜露既降,君子履之,有凄怆之心者也。二节既遣官上陵,则内殿之祭,诚不宜复。”遂著为令。

  十五年,谕言曰:“庙重于陵,其礼严。故庙中一帝一后,陵则二三后配葬。今别建奉慈殿,不若奉主于陵殿为宜。且梓宫配葬,而主乃别置,近于黜之,非亲之也。”乃迁孝肃、孝穆、孝惠三后神主于陵殿。又谕言曰:“三后神主称皇太后、太皇太后者,乃子孙所奉尊称。今既迁陵殿,则名实不准。”言等议曰:“三后神主,礼不祔庙,义当从祧。迁奉陵殿,深合典礼。其称皇太后、太皇太后者,乃子孙所上尊号。今已迁奉于陵,则当从夫妇之义,改题孝肃神主,不用睿字,孝穆、孝惠神主,俱不用纯字,则嫡庶有别,而尊亲并隆矣。”命如拟行。又谕:“祭告长陵等七陵俱躬叩拜,恭让章皇后、景皇帝陵亦展拜一次,以慰追感之情。”十七年,改陵殿曰祾恩殿,门曰祾恩门。又建成祖圣迹亭于平台山,率从官行祭礼。二十一年,工部尚书顾璘请以帝所上显陵圣制歌诗,制为乐章,享献陵庙。礼部言:“天寿山诸陵,岁祀皆不用乐。”已而承天府守备太监傅霖乞增显陵岁暮之祭。部议言:“诸陵皆无岁暮祀典。”诏并从部议。

  隆庆二年,帝诣天寿山春祭。前一日,告世宗几筵及奉先、弘孝、神霄殿。驾至天寿山红门降舆,由左门入,升舆,驻跸感思殿。越二日,质明行礼。帝青袍,乘板舆至长陵门外,东降舆,由殿左门入,至拜位,上香,四拜。至神御前献帛、献爵讫,复位。亚献、终献,令执爵者代,复四拜。馀如常祭之仪。随诣永陵行礼。是日遣官六员,俱青服,分祭六陵。

  万历八年,谒陵礼如旧。十一年,复谒陵。礼部言:“宜遵世宗彝宪,酌分二日,以次展拜。”乃定长、永、昭三陵,上香,八拜,亲奠帛。初献,六陵二寝,上香,四拜。其奠帛三献,俱执事官代。十四年,礼部言:“诸妃葬金山诸处者,嘉靖中俱配享各陵殿,罢本坟祭。今世庙诸妃安厝西山者,宜从其例。至陵祭品物,九陵、恭让、恭仁之陵止于酒果,而越、靖诸王及诸王妃则又有牲果祝文,反从其厚者,盖以九陵帝后,岁暮已祫祭于庙,旬日内且复有孟春之享,故元旦陵殿止用酒果,非俭也;诸王诸妃则祫祭春祭皆不与,元旦一祭不宜从简,故用牲帛祝文,非丰也。特恭让、恭仁既不与祫享于庙中,又不设牲帛于陵殿,是则礼文之缺,宜增所未备。而诸王诸妃祝文,尚仍安厝时所用,宜改叙岁时遣官之意,则情顺礼安。”报可。

  凡山陵规制,有宝城,长陵最大,径一百一丈八尺。次永陵,径八十一丈。各陵深广丈尺有差。正前为明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门。惟永陵中为券门。左右墙门各一楼。明楼前为石几筵,又前为祾恩殿、祾恩门。殿惟长陵重檐九间,左右配殿各十五间。永陵重檐七间,配殿各九间。诸陵俱殿五间,配殿五间。门外神库或一或二,神厨宰牲亭,有圣迹碑亭。诸陵碑俱设门外,率无字。长陵迤南有总神道,有石桥,有石像人物十八对,擎天柱四,石望柱二。长陵有《神功圣德碑》,仁宗御撰,在神道正南。南为红门,门外石牌坊一。门内有时陟殿,为车驾更衣之所。永陵稍东有感思殿,为驻跸之所。殿东为神马厂。

  忌辰

  洪武八年四月,仁祖忌日,太祖亲诣皇陵致祭。永乐元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定,高皇帝忌辰前二日,帝服浅淡色衣,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不行赏罚,不举音乐,禁屠宰。百官浅淡色衣、黑角带朝参。至日,亲祀于奉先殿,仍率百官诣孝陵致祭。高皇后忌辰如之。

  宣德四年令,凡遇忌辰,通政司、礼科、兵马司勿引囚奏事。五年,敕百官朝参辍奏事仪。

  英宗即位,召礼臣及翰林院议忌辰礼。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学士杨溥议:“每岁高庙帝后、文庙帝后、仁宗忌辰,服浅淡色服,不鸣钟鼓,于奉天门视事。宣宗忌辰,小祥之日,于西角门视事。”从之。

  弘治十四年令,凡遇忌辰,朝参官不得服纻丝纱罗衣。景皇帝、恭让皇后忌辰,遇节令,服青丝花样。宣宗忌辰,遇祭祀,服红。十六年八月,吏部尚书马文升言:“宣德间,仁宗忌辰,诸司悉免奏事。自太祖至仁宗生忌,俱辍朝。其后不知何时,仁宗忌辰,依前奏事。惟太祖至宪宗忌辰,百官浅淡色服、黑角带。朝廷亦出视朝,鸣钟鼓,奏事。臣思自仁至宪,世有远近,服有隆杀。请自仁宗忌辰、英宗生忌日,视朝,鸣钟鼓。若遇宪宗及孝穆皇太后忌日,不视朝,著浅淡服,进素膳,不预他事。或遵宣宗时例,自太祖至宪宗生忌,俱辍朝一日。宪宗、孝穆忌日,如臣所拟。”帝下礼部议。部臣言:“经传所载,忌日为亲死之日。则死日为忌,非谓生辰也。其曰忌日不用,不以此日为他事也。曰忌日不乐,是不可举吉事也,此日当专意哀思父母,余事皆不举。但先朝事例,迄今见行,未敢更易。”帝乃酌定以浅淡服色视事。

  嘉靖七年令,忌辰只祭本位。十八年令,高庙帝后忌辰祭于景神殿,列圣帝后忌辰祭于永孝殿。二十四年令,仍祭于奉先殿。

  乘舆受蕃国王讣奏仪

  凡蕃国王薨,使者讣奏至,于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皇帝素服乘舆诣幄。太常卿奏:“某国世子遣陪臣某官某,奏某国王臣某薨。”承制官至使者前宣制曰:“皇帝致问尔某国王某,得何疾而逝。”使者答故。其仪大略如临王公大臣丧仪,但不举哀。

  凡塞外都督等官讣至,永乐间遣官赍香钞谕祭。后定例,因其奏请,给与表里祭文,令携归自祭。来京病故者,遣官谕祭或赐棺赐葬。后定年终类奏,遣官祭之。若在边殁于战阵者,不拘此例。凡外国使臣病故者,令所在官司赐棺及祭,或欲归葬者听。

  乘舆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洪武二年,开平王常遇春卒于军。讣至,礼官请如宋太宗为赵普举哀故事。遂定制,凡王公薨,讣报太常司,示百官,于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陈御座,置素褥。设讣者位于前,设百官陪哭位东西向,奉慰位于讣者位北,北向。赞礼二人,位于讣者位之北,引讣者二人,位于赞礼之南,引百官四人,位于陪位之北,皆东西向。其日,备仪仗于奉天门迎驾。皇帝素服乘舆诣幄,乐陈于幄之南,不作。太常卿奉:“某官来讣,某年月日,臣某官以某疾薨,请举哀。”皇帝哭,百官皆哭。太常卿奏止哭,百官奉慰讫,分班立。讣者四拜退,太常卿奏礼毕。乘舆还宫,百官出。东宫为王公举哀仪同,但设幄于东宫西门外,陪哭者皆东宫属。

  乘舆临王公大臣丧仪

  凡王公大臣讣奏,太史监择皇帝临丧日期。拱卫司设大次于丧家大门外,设御座于正厅中。有司设百官次于大次之左右。侍仪司设百官陪立位于厅前左右,引礼四人位于百官之北,东西向。设丧主以下拜位于厅前,主妇以下哭位于殡北幔中。其日,銮驾至大次,降辂,升舆,入易素服。百官皆易服,先入就厅前,分班侍立。御舆出次。丧主以下免绖去杖,衰服,出迎于大门外。望见乘舆,止哭,再拜,入于门内之西。乘舆入门,将军四人前导,四人后从。入至正厅,降舆,升诣灵座前,百官班于后。皇帝哭,百官皆哭。太常卿奏止哭,三上香,三祭酒。出至正厅御座,主丧以下诣厅下拜位,再拜。承制官诣丧主前云“有制”。丧主以下皆跪。宣制讫,皆再拜,退立于厅西。太常卿奏礼毕,皇帝升舆,出就大次,易服。御舆出,丧主以下诣前再拜退。皇帝降舆升辂,丧主杖哭而入。诸仪卫赞唱,大略如常。

  其公、侯卒葬辍朝礼,洪武二十三年定。凡公、侯卒于家者,闻丧辍朝三日。下葬,一日。卒于外者,闻丧,一日。柩至京,三日。下葬,仍一日。凡辍朝之日,不鸣钟鼓,各官浅淡色衣朝参。初制,都督至都指挥卒,辍朝二日。永乐后更定,惟公、侯、驸马、伯及一品官,辍朝一日。

  中宫为父祖丧仪

  凡中宫父母薨,讣报太常寺,转报内使监。前期,设荐于别殿东壁下,为皇后举哀位及内命妇以下哭位。皇后出诣别殿,内使监令奏:“考某官以某月某日薨”,母则云“妣某夫人”,祖考、妣同。皇后哭,内命妇以下皆哭尽哀。皇后问故,又哭尽哀。乃素服,内命妇皆素服,止哭,还宫。

  内使监令奏闻。得旨:“皇后奔丧。”丧家设荐席于丧寝之东,从临内命妇哭位于其下,主丧以下哭位于丧寝之西,主妇以下哭位于丧寝之北幔下。至日,内使监进垩车,备仪仗导引。皇后素服出宫,升舆,三面白布行帷。至阁外,降舆,升垩车。至丧家大门内,降车哭入,仍以行帷围护。从临者皆哭入。丧主以下,降诣西阶下立哭。皇后升自东阶,进至尸东,凭尸哭。从临者皆哭。丧主升自西阶,俱哭于尸西。皇后至哭位,内使监令跪请止哭。应奉慰者诣皇后前,奉慰如常礼。如皇后候成服,则从临命妇应还者先还。如本日未即奔丧,则是晡复哭于别殿。尚服制皇后齐衰及从临命妇孝服,俟丧家成服日进之。诣灵前再拜,上香,复位,再拜。如为诸王外戚举哀,仍于别殿南向,不设荐位。

  遣使临吊仪

  太常司奉旨遣吊。前期,设宣制位于丧家正厅之北,南向;丧主受吊位于南,北向;妇人立哭位于殡北幕下。其日,使者至。丧主去杖,免绖衰服,止哭,出迎于中门外。复先入,就厅前拜位。内外止哭,使者入,就位称有制。丧主以下再拜跪。宣制曰;“皇帝闻某官薨,遣臣某吊。”丧主以下复再拜。礼毕,内外皆哭。使者出,丧主至中门外,拜送,杖哭而入。宫使则称有令。至遣使赙赠及致奠,其仪节亦相仿云。赙赠之典,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匹。二品以五,三品、四品以四,五品、六品以三,公侯则以百。永乐后定制,公、侯、驸马、伯皆取上裁。凡阵亡者全支,边远守御出征及出海运粮病故半支。

  其遣百官会王公大臣丧仪。前期,有司于丧家设位次。其日,百官应会吊者素服至。丧主以下就东阶哭位,主妇以下就殡北哭位。百官入,就殡前位哭,主丧主妇以下皆哭。止哭,再拜,主丧以下答拜。班首诣丧主前展慰毕,百官出,丧主拜送,杖哭而入。会葬仪同。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

  前期,礼部奏请制册,翰林院取旨制文,中书省礼部奏请某官为使。其日,祠祭司设龙亭、香亭于午门前正中,执事于受册者家设宣制官位于正厅之东北,南向;丧主代受册命者位于厅前,北向。礼部官封册文,以盝匣盛之,黄袱裹置龙亭中。仪仗、鼓乐前导,至其家。代受册者出迎于大门外。执事舁龙亭置厅上正中,使者入,立于东北。代受册者就拜位,再拜。使者稍前,称“有制”。代受册者跪。宣制曰:“皇帝遣臣某,册赠故某官某为某勋某爵。”宣讫,代受册者复再拜。使者取册授之,代受册者捧置灵座前。使者出,代受册者送至大门外。如不用册者,吏部用诰命,丧家以册文录黄,设祭仪于灵前。代受册者再拜,执事者展黄立读于左。丧主以下皆再拜,焚黄。

  赐祭葬

  洪武十四年九月,衍圣公孔希学卒,遣官致祭。其后,群臣祭葬,皆有定制。太祖谕祭群臣文,多出御笔。嘉靖中,世宗为礼部尚书席书、兵部尚书李承勋亲制祭文。皆特典,非常制也。

  隆庆元年十二月,礼部议上恤典条例:凡官员祭葬,有无隆杀之等,悉遵《会典》。其特恩,如侍从必日侍讲读、军功必躬履行阵、东宫官必出阁讲授有劳者。据嘉靖中事例,祭葬加一等,无祭者与祭一坛,无葬者给半葬,半葬者给全葬。讲读官五品本身有祭,四品及父母,三品及妻。军功四品得祭葬,三品未满及父母。讲读年久、启沃功多、军旅身歼、勋劳茂著者,恩恤加厚,临期请旨。

  《会典》,凡一品官,祭九坛。父母妻加祭。或二坛、一坛,或妻止一坛者,恩难预拟,遇有陈乞,酌拟上请。二品,二坛。加东宫三少,或兼大学士赠一品者,至四坛,父母妻俱一坛,致仕加三少者加一坛,加太子太保者加三坛,妻未封夫人者不祭。三品祭葬,在任、致仕俱一坛,兼学士赠尚书者二坛,未及考满病故者一坛减半。造葬悉如旧例。四、五品官不得重封。故四品官由六七品升者,父母有祭。由五品升者,以例不重封,遂不得祭。今定四品官,凡经考满者,父母虽止授五品封,亦与祭一坛。四品以上官,本身及父母恩典,必由考满而后得。然有二品、三品共历四五年,父母未授三品封,终不得沾一祭者,宜并叙年资。二品、三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三品满,本身及父母俱与三品祭葬。三品四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四品满,本身用三品未考满例,祭一坛半,葬父母祭一坛。凡被劾闲住者,虽遇覃恩,复致仕,仍不给祭葬。

  勋臣祭葬,皇亲出自上裁。驸马都尉祭十五坛。公、侯、伯在内掌府事坐营、在外总兵有殊勋加太子太保以上者,遵《会典》。公、侯十六坛,伯十五坛,掌府坐营总兵有勋劳者七坛,掌府坐营年劳者五坛,掌府坐营而政迹未著者四坛,管事而被劾勘明闲住者二坛,被劾未经勘实者一坛。勘实罪重者,并本爵应得祭葬皆削。又正德间,公、侯、伯本祭俱三坛,嘉靖间二坛。今遵嘉靖例,以复《会典》之旧。武臣祭葬,遵正德、嘉靖例,都督同知佥事、锦衣卫指挥祭三坛,署都督同知佥事一坛,馀推类行之。

  帝从其议。万历六年更定,凡致仕养病终养听用等官,祭葬俱与现任官同。十二年续定,被劾自陈致仕官,有日久论定原无可议者,仍给祭葬,父母妻视本身为差等。

  丧葬之制

  洪武五年定。凡袭衣,三品以上三,四品、五品二,六品以下一。饭含,五品以上饭稷含珠,九品以上饭粱含小珠。铭旌、绛帛,广一幅,四品以上长九尺,六品以上八尺,九品以上七尺。敛衣,品官朝服一袭,常服十袭,衾十番。灵座设于柩前,作白绢结魂帛以依神。棺椁,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墙翣,公、侯六,三品以上四,五品以上二。明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二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引者,引车之绋也;披者,以纁为之,击于輀车四柱,在旁执之,以备倾覆者也;铎者,以铜为之,所以节挽歌者。公、侯四引六披,左右各八铎。一品、二品三引四披,左右各六铎。三品、四品二引二披,左右各四铎。五品以下,二引二披,左右各二铎。羽幡竿长九尺,五品以上,一人执之以引柩,六品以下不用。功布,品官用之,长三尺。方相,四品以上四目,七品以上两目,八品以下不用。柳车上用竹格,以彩结之,旁施帷幔,四角重流苏。志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为盖,书某官之墓;其一为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卒葬月日及子孙、葬地。妇人则随夫与子孙封赠。二石相向,铁束埋墓中。祭物,四品以上羊豕,九品以上豕。

  初,洪武二年,敕葬开平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钲二,鼓四,红旗,拂子各二,红罗盖、鞍、笼各一,弓二,箭三,灶、釜、火炉各一,俱以木为之。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酒瓮、唾壶、水盆、香炉各一,烛台二,香盒、香匙各一,香箸二,香匙箸瓶、茶钟、茶盏各一,箸二,匙二,匙箸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俱以锡造,金裹之。班剑、牙仗各一,金裹立瓜、骨朵戟、响节各二,交椅、脚踏、马杌各一,诞马六,枪、剑、斧、弩、食桌、床、屏风、柱杖、箱、交床、香桌各一,凳二,俱以木为之。乐工十六,执仪伏二十四,控士六,女使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杂物,翣六,璧一,筐、笥、楎、椸、衿、鞶各一,笣二,筲二,粮浆瓶二,油瓶一,纱厨、暖帐各一。束帛青三段,纁二段,每段长一丈八尺。后定制,公、侯九十事者准此行之。余以次减杀。

  碑碣

  明初,文武大臣薨逝,例请于上,命翰林官制文,立神道碑。惟太祖时中山王徐达、成祖时荣国公姚广孝及弘治中昌国公张峦治先茔,皆出御笔。其制自洪武三年定。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五年,复详定其制。功臣殁后封王,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广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八寸。一品螭首,二品麟凤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至七品方趺。首视功臣殁后封王者,递杀二寸,至一尺八寸止。碑身递杀五寸,至五尺五寸止。其广递杀二寸,至二尺二寸止。趺递杀二寸,至二尺四寸止。

  坟茔之制,亦洪武三年定。一品,茔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二品,八十步,高一丈四尺。三品,七十步,高一丈二尺。以上石兽各六。四品,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高六尺。五年重定。功臣殁后封王,茔地周围一百步,坟高二丈,四围墙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一品至六品茔地如旧制,七品加十步。一品坟高一丈八尺,二品至七品递杀二尺。一品坟墙高九尺,二品至四品递杀一尺,五品四尺。一品、二品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三品四品无石人,五品无石虎,六品以下无。

  当太祖时,盱眙扬王坟置守户二百一十,宿州徐王坟置坟户九十三,滁州滁阳王坟亦置坟户。四年,又赐功臣李善长、徐达、常茂、冯胜坟户百五十,邓愈、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顾时、陈德、耿炳文、吴桢、孙恪、郭兴坟户百。成化十五年,南京礼部言:“常遇春、李文忠等十四人勋臣坟墓,俱在南京城外,文忠曾孙萼等,以岁久颓坏为言,请命工修治。”帝可其奏,且令无子孙者,复墓旁一人守护之。

  赐谥

  亲王例用一字;郡王二字,文武大臣同。与否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劳,或以死勤事者,特赐谥,非常例。洪武初,有应得谥者,礼部请旨,令礼部行翰林院拟奏。弘治十五年定制,凡亲王薨,行抚、按,郡王病故,行本府亲王及承奉长史,核勘以奏,乃议谥。文武大臣请谥,礼部取旨,行吏兵部考实责。礼部定三等,行业俱优者为上,颇可者为中,行实无取者为下,送翰林院拟谥。有应谥而未得者,抚、按、科道官以闻。

  按明初旧制,谥法自十七字至一字,各有等差。然终高帝世,文臣未尝得谥,武臣非赠侯伯不可得。鲁、秦二王曰荒、曰愍。至建文谥王祎,成祖谥胡广,文臣始有谥。迨世宗则滥及方士,且加四字矣。定例,三品得谥,词臣谥“文”。然亦有得谥不止三品,谥“文”不专词臣者,或以勋劳,或以节义,或以望实,破格崇褒,用示激劝。其冒滥者,亦间有之。

  万历元年,礼臣言:“大臣应得谥者,宜广询严核。应谥而未请者,不拘远近,抚、按、科道举奏,酌议补给。”十二年,礼臣言:“大臣谥号,必公论允服,毫无瑕疵者,具请上裁。如行业平常,即官品虽崇,不得概予。”帝皆从之。三十一年,礼部侍郎郭正域请严谥典。议夺者四人:许论、黄光升、吕本、范廉;应夺而改者一人:陈瓒;补者七人:伍文定、吴悌、鲁穆、杨继宗、邹智、杨源、陈有年。阁臣沈一贯、朱赓力庇吕本,不从其议。未几,御史张邦俊请以吕柟从祀孔庙,而论应补谥者,雍泰、魏学曾等十四人。部议久之,共汇题先后七十四人,留中不发。天启元年,始降旨俞允,又增续请者十人,而邦俊原请九人不与。正域所请伍文定等亦至是始定。凡八十四人。其官卑得谥者,邹智、刘台、魏良弼、周天佐、杨允绳、沈炼、杨源、黄巩、杨慎、周怡、庄鹔、冯应京皆以直谏,孟秋、张元忭、曹端、贺钦、陈茂烈、马理、陶望龄皆以学行,张铨以忠义,李梦阳以文章,鲁穆、杨继宗、张朝瑞、朱冠、傅新德、张允济皆以清节,杨慎之文宪,庄鹔之文节,则又兼论文学云。

  三年,礼部尚书林尧俞言:“谥典五年一举,自万历四十五年至今,蒙恤而未谥者,九卿台省会议与臣部酌议。”帝可之。然是时,迟速无定。六年,礼科给事中彭汝楠言:“耳目近则睹记真,宜勿逾五年之限。”又谓:“三品以上为当予谥,而建文诸臣之忠义,陶安等之参帷幄,叶琛等之殉行间,皆宜补谥。”事下礼部,以建文诸臣未易轻拟,不果行。至福王时,始从工科给事中李清言,追谥开国功臣李善长等十四人,正德谏臣蒋钦等十四人,天启惨死诸臣左光斗等九人,而建文帝之弟允熥、允熞、允熙,子文奎,亦皆因清疏追补。

  品官丧礼

  品官丧礼载在《集礼》、《会典》者,本之《仪礼·士丧》,稽诸《唐典》,又参以朱子《家礼》之编,通行共晓。兹举大要,其仪节不具录。

  凡初终之礼,疾病,迁于正寝。属纩,俟绝气乃哭。立丧主、主妇,护丧以子孙贤能者。治棺讣告。设必尸床、帷堂,掘坎。设沐具,沐者四人,六品以下三人,乃含。置虚座,结魂帛,立铭旌。丧之明日乃小敛,又明日大敛,盖棺,设灵床于柩东。又明日,五服之人各服其服,然后朝哭相吊。既成服,朝夕奠,百日而卒哭。乃择地,三月而葬。告后土,遂穿圹。刻志石,造明器,备大举,作神主。既发引,至墓所,乃窆。施铭旌志石于圹内,掩圹复土,乃祠后土于墓。题主,奉安。升车,反哭。

  凡虞祭,葬之日,日中而虞,柔日再虞,刚日三虞。若去家经宿以上,则初虞于墓所行之。墓远,途中遇柔日,亦于馆所行之。若三虞,必俟至家而后行。三虞后,遇刚日卒哭。

  明日祔家庙。期而小祥。丧至此凡十三月,不计闰。古卜日祭,今止用初忌,丧主乃易练服。再期而大祥。丧至此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陈禫服,告迁于祠堂。改题神主,递迁而西,奉神主入于祠堂。彻灵座,奉迁主埋于墓侧。大祥后,间一月而禫。丧到此计二十有七月。卜日,丧主禫服诣祠堂,祗荐禫事。

  其在远闻丧者,始闻,易服,哭而行。至家,凭殡哭,四日而成服。若未得行,则设位,四日而变服。若既葬,则先哭诸墓,归诣灵座前哭,四日成服。齐衰以下闻丧,为位而哭。若奔丧,则至家成服。若不奔丧,四日成服。凡有改葬者,孝子以下及妻、妾、女子子,俱緦麻服,周亲以下素服。不设祖奠,无反哭,无方相魌头,余如常葬之仪。既葬,就吉帷灵座前一虞。孝子以下,出就别所,释緦服素服而还。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除期服奔丧之制。先是百官闻祖父母、伯叔、兄弟丧,俱得奔赴。至是吏部言:“祖父母、伯叔、兄弟皆系期年服。若俱令奔丧守制,或一人连遭五六期丧,或道路数千里,则居官日少,更易繁数,旷官废事。今后除父母、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丧不许奔,但遣人致祭。”从之。

  士庶人丧礼

  《集礼》及《会典》所载,大略仿品官制,稍有损益。洪武元年,御史高元侃言:“京师人民,循习旧俗。凡有丧葬,设宴,会亲友,作乐娱尸,竟无哀戚之情,甚非所以为治。乞禁止以厚风化。”乃令礼官定民丧服之制。

  五年诏定:“庶民袭衣一称,用深衣一、大带一、履一双,裙袴衫袜随所用。饭用粱,含钱三。铭旌用红绢五尺。敛随所有,衣衾及亲戚禭仪随所用。棺用坚木,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松又次之。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明器一事。功布以白布三尺引柩。柳车以衾覆棺。志石二片,如官之仪。茔地围十八步。祭用豕,随家有无。”又诏:“古之丧礼,以哀戚为本,治丧之具,称家有无。近代以来,富者奢僣犯分,力不足者称贷财物,夸耀殡送,及有惑于风水,停柩经年,不行安葬。宜令中书省臣集议定制,颁行遵守,违者论罪。”又谕礼部曰:“古有掩骼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或有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

  服纪

  明初颁《大明令》,凡丧服等差,多因前代之旧。洪武七年,《孝慈录》成,复图列于《大明令》,刊示中外。

  先是贵妃孙氏薨,敕礼官定服制。礼部尚书牛谅等奏曰:“周《仪礼》,父在,为母服期年,若庶母则无服。”太祖曰:“父母之恩一也,而低昂若是,不情甚矣。”乃敕翰林院学士宋濂等曰;“养生送死,圣王大政。讳亡忌疾,衰世陋俗。三代丧礼散失于衰周,厄于暴秦。汉、唐以降,莫能议此。夫人情无穷,而礼为适宜。人心所安,即天理所在。尔等其考定丧礼。”于是濂等考得古人论服母丧者凡四十二人,愿服三年者二十八人,服期年者十四人。太祖曰:“三年之丧,天下通丧。观愿服三年,视愿服期年者倍,岂非天理人情之所安乎?”乃立为定制。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仍命以五服丧制,并著为书,使内外遵宁。其制服五。曰斩衰,以至粗麻布为之,不缝下边。曰齐衰,以稍粗麻布为之,缝下边。曰大功,以粗熟布为之。曰小功,以稍粗熟布为之。曰緦麻,以稍细熟布为之。

  其叙服有八。曰斩衰三年者: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子为继母,谓母卒父命他妾养己者,子为养母,谓自幼过房与人者;女在室为父母,女嫁被出而反在室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及为所后祖父母承重;夫为后则妻从服,妇为舅姑;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母;妻妾为夫。

  曰齐衰杖期者:嫡子众子为庶母;嫡子众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为嫁母、出母、父卒继母改嫁而已从之者;夫为妻。

  曰齐衰不杖期者: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父母为女在室者,继母为长子及众子,慈母为长子及众子;孙为祖父母,孙女虽适人不降,高曾皆然;为伯叔父母;妾为夫之长子及众子,为所生子;为兄弟,为兄弟之子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在室者;妾为嫡妻;嫁母、出母为其子;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及兄弟之子;继母改嫁为前夫之子从己者;为继父同居两无大功之亲者;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子,妇人为夫亲兄弟子女在室者;女出嫁为父母;妾为其父母;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后者;祖为嫡孙;父母为长子妇。

  曰齐衰五月者:为曾祖父母。

  曰齐衰三月者:为高祖父母,为继父昔同居而今不同者,为继父虽同居而两有大功以上亲者。

  曰大功九月者: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及兄弟之女出嫁者;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妇;妇人为夫之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父母,为夫之兄弟之子妇,为夫兄弟之女嫁人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及为兄弟与兄弟之子,为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人后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妻为夫本生父母;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

  曰小功五月者:为伯叔祖父母,为同堂伯叔父母,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子,为祖姑在室者,为从祖姑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兄弟之妻;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为嫡孙妇,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孙女适人者,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女孙在室者,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为姊妹之子;妇人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为夫兄弟之孙及夫兄弟之女孙在室者,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

  曰緦麻三月者:为族曾祖父母,为族伯叔祖父母,为族父母,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为族曾祖姑在室者,为族祖姑及族姑在室者,为兄弟之曾孙,女在室同,为曾孙玄孙,为同堂兄弟之孙,女在室同,为再从兄弟之子,女在室同,为祖姑、从祖姑及从祖姊妹之出嫁者,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为乳母,为舅之子,为姑之子,为姨之子,为外孙,为婿,为妻之父母,为兄弟孙之妇,为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同堂兄弟之妻,为外孙妇,为甥妇;妇人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为夫之叔伯祖父母,为夫之同堂伯叔父母,为夫兄弟之曾孙,为夫之同堂兄弟,为夫同堂兄弟之孙,孙女同,为夫再从兄弟之子,为夫兄弟之孙妇,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夫同堂兄弟之妻,为夫同堂姊妹,为夫之外祖父母,为夫之舅及姨,为夫之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叔伯祖父母,为本宗同堂叔伯父母,为本宗同堂兄弟之子女,为本宗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为本宗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人后者为本生外祖父母。

  嘉靖十八年正月,谕辅臣:“昨居丧理疾,阅《礼记·檀弓》等篇,其所著礼仪制度俱不归一,又不载天子全仪。虽曰‘三年之丧,通乎上下’,而今昔亦有大不同者。皇祖所定,未有全文,每遇帝后之丧,亦未免因仍为礼。至于冠裳衰绖,所司之制不一,其与礼官考定之。自初丧至除服,冠裳轻重之制具为仪节,俾归至当。”于是礼部议丧服诸制奏之。帝令更加考订,画图注释,并祭葬全仪,编辑成书备览。

卷三十七

  ◎乐一

  古先圣王,治定功成而作乐,以合天地之性,类万物之情,天神格而民志协。盖乐者心声也,君心和,六合之内无不和矣。是以乐作于上,民化于下。秦、汉而降,斯理浸微,声音之道与政治不相通,而民之风俗日趋于靡曼。明兴,太祖锐志雅乐。是时,儒臣冷谦、陶凯、詹同、宋濂、乐韶凤辈皆知声律,相与究切厘定。而掌故阔略,欲还古音,其道无由。太祖亦方以下情偷薄,务严刑以束之,其于履中蹈和之本,未暇及也。文皇帝访问黄钟之律,臣工无能应者。英、景、宪、孝之世,宫县徒为具文。殿廷燕享,郊坛祭祀,教坊羽流,慢渎苟简,刘翔、胡瑞为之深慨。世宗制作自任,张鹗、李文察以审音受知,终以无成。盖学士大夫之著述止能论其理,而施诸五音六律辄多未协,乐官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晓其义,是以卒世莫能明也。稽明代之制作,大抵集汉、唐、宋、元人之旧,而稍更易其名。凡声容之次第,器数之繁缛,在当日非不烂然俱举,第雅俗杂出,无从正之。故备列于篇,以资考者。

  太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吴元年,命自今朝贺,不用女乐。先是命选道童充乐舞生,至是始集。太祖御戟门,召学士朱升、范权引乐舞生入见,阅试之。太祖亲击石磬,命升辨五音。升不能审,以宫音为徵音。太祖哂其误,命乐生登歌一曲而罢。是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取石灵璧以制磬,采桐梓湖州以制琴瑟。乃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遂定乐舞之制。乐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弟。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和声郎,左、右韶乐,左右司乐,皆以乐工为之。后改和声郎为奉銮。

  洪武元年春,亲祭太社、太稷。夏祫享于太庙。其冬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明年,祀皇地祇于方丘,又以次祀先农、日月、太岁、风雷、岳渎、周天星辰、历代帝王、至圣文宣王,皆定乐舞之数,奏曲之名。

  圜丘:迎神,奏《中和之曲》。奠玉帛,奏《肃和之曲》。奉牲,奏《凝和之曲》。初献,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终献,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之曲》。望燎,奏《时和之曲》。方丘并同,曲词各异,易望燎曰望瘗。太社太稷,易迎神曰《广和》,省奉牲,余并与方丘同,曲词各异。

  先农:迎神、奠帛,奏《永和之曲》。进俎,奏《雍和之曲》。初献、终献,并奏《寿和之曲》。彻豆、送神,并奏《永和之曲》。望瘗,奏《太和之曲》。

  朝日:迎神,奏《熙和之曲》。奠玉帛,奏《保和之曲》。初献,奏《安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中和之曲》,终献,奏《肃和之曲》,俱《文德之舞》。彻豆,奏《凝和之曲》。送神,奏《寿和之曲》。望燎,奏《豫和之曲》。夕月,迎神易《凝和》,奠帛以下与朝日同,曲词各异。

  太岁、风雷、岳渎:迎神,奏《中和》。奠帛,奏《安和》。初献,奏《保和》。亚献,奏《肃和》。终献,奏《凝和》。彻豆,奏《寿和》。送神,奏《豫和》。望燎,奏《熙和》。

  周天星辰,初附祀夕月,洪武四年别祀:迎神,奏《凝和》。奠帛、初献,奏《保和》,《武功舞》。亚献,奏《中和》,终献,奏《肃和》,俱《文德舞》。彻豆,奏《豫和》。送神,奏《雍和》。

  太庙:迎神,奏《太和之曲》。奉册宝,奏《熙和之曲》。进俎,奏《凝和之曲》。初献,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终献,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之曲》。初献则德、懿、熙、仁各奏乐舞,亚、终献则四庙共之。

  释奠孔子:初用大成登歌旧乐。洪武六年,始命詹同、乐韶凤等更制乐章。迎神,奏《咸和》。奠帛,奏《宁和》。初献,奏《安和》。亚献、终献,奏《景和》。彻馔、送神,奏《咸和》。

  历代帝王:迎神,奏《雍和》。奠帛、初献,奏《保和》,《武功舞》。亚献,奏《中和》,终献,奏《肃和》,俱《文德舞》。彻豆,奏《凝和》。送神,奏《寿和》。望瘗,奏《豫和》。

  又定王国祭祀乐章:迎神,奏《太清之曲》。初献,奏《寿清之曲》。亚献,奏《豫清之曲》。终献,奏《熙清之曲》。彻馔,奏《雍清之曲》。送神,奏《安清之曲》。其社稷山川,易迎神为《广清》,增奉瘗曰《时清》。

  此祭祀之乐歌节奏也。

  洪武三年,又定朝会宴飨之制。

  凡圣节、正旦、冬至、大朝贺,和声郎陈乐于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驾出,仗动。和声郎举麾,奏《飞龙引之曲》,乐作,升座。乐止,偃麾。百官拜,奏《风云会之曲》,拜毕,乐止。丞相上殿致词,奏《庆皇都之曲》,致词毕,乐止。百官又拜,奏《喜升平之曲》,拜毕,乐止。驾兴,奏《贺圣朝之曲》,还宫,乐止。百官退,和声郎、乐工以次出。

  凡宴飨,和声郎四人总乐舞,二人执麾,立乐工前之两旁;二人押乐,立乐工后之两旁。殿上陈设毕,和声郎执麾由两阶升,立于御酒案之左右;二人引歌工、乐工由两阶升,立于丹陛上之两旁,东西向。舞师二人执旌,引武舞士立于西阶下之南;又二人执翿,引文舞士立于东阶下之南;又二人执幢,引四夷舞士立于武舞之西南;俱北向。武舞曰《平定天下之舞》,象以武功定祸乱也;文舞曰《车书会同之舞》,象以文德致太平也;四夷舞曰《抚安四夷之舞》,象以威德服远人也。此大乐二人,执戏竹,引大乐工陈列于丹陛之西,文武二舞乐工列于丹陛之东,四夷乐工列于四夷舞之北,俱北向。驾将出,仗动,大乐作。升座,乐止。进第一爵,和声郎举麾,唱奏《起临濠之曲》。引乐二人引歌工、乐工诣酒案前,北面,重行立定。奏毕,偃麾,押乐引众工退。第二,奏《开太平之曲》。第三,奏《安建业之曲》。第四,奏《大一统之曲》。第五,奏《平幽都之典》。第六,奏《抚四夷之曲》。第七,奏《定封赏之曲》。第八,奏《大一统之曲》。第九,奏《守承平之曲》。其举麾、偃麾,歌工、乐工进退,皆如前仪。进第一次膳,和声郎举麾,唱奏《飞龙引之乐》,大乐作。食毕,乐止,偃麾。第二,奏《风云会之乐》。第三,奏《庆皇都之乐》。第四,奏《平定天下之舞》。第五,奏《贺圣朝之乐》。第六,奏《抚安四夷之舞》。第七,奏《九重欢之乐》。第八,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九,奏《万年春之乐》。其举麾、偃麾如前仪。九奏三舞既毕,驾兴,大乐作。入宫,乐止,和声郎执麾引众工以次出。

  宴飨之曲,后凡再更。四年所定,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初生》,四曰《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圣道行》,九曰《乐清宁》。其词,詹同、陶凯所制也。十五年所定,一曰《炎精开运》,二曰《皇风》,三曰《眷皇明》,四曰《天道传》,五曰《振皇纲》,六曰《金陵》,七曰《长杨》,八曰《芳醴》,九曰《驾六龙》。

  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于丹陛之东西,亦北向。驾兴,中和韶乐奏《圣安之曲》。升座进宝,乐止。百官拜,大乐作。拜毕,乐止。进表,大乐作。进讫,乐止。宣表目,致贺讫,百官俯伏,大乐作。拜毕,乐止。宣制讫,百官舞蹈山呼,大乐作。拜毕,乐止。驾兴,中和韶乐奏《定安之曲》,导驾至华盖殿,乐止。百官以次出。

  其大宴飨,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驾兴,大乐作。升座,乐止。文武官入列于殿外,北向拜,大乐作。拜毕,乐止。进御筵,乐作。进讫,乐止。进花,乐作。进讫,乐止。进第一爵,教坊司奏《炎精开运之曲》,乐作。内外官拜毕,乐止。散花,乐作。散讫,乐止。第二爵,教坊司奏《皇风之曲》。乐止,进汤。鼓吹飨节前导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作。群臣汤馔成,乐止。武舞入,教坊司请奏《平定天下之舞》。第三爵,教坊司请奏《眷皇明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请奏《抚安四夷之舞》。第四爵,奏《天道传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五爵,奏《振皇纲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奏百戏承应。第六爵,奏《金陵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奏八蛮献宝承应。第七爵,奏《长杨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奏采莲队子承应。第八爵,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奏鱼跃于渊承应。第九爵,奏《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收爵。进汤,进大膳,乐作。供群臣饭食讫,乐止,百花队舞承应。宴成彻案。群臣出席,北向拜,乐作。拜毕,乐止。驾兴,大乐作、鸣鞭,百官以次出。

  此朝贺宴飨之乐歌节奏也。

  其乐器之制,郊丘庙社,洪武元年定。乐工六十二人,编钟、编磬各十六,琴十,瑟四,搏拊四,柷敔各一,壎四,篪四,箫八,笙八,笛四,应鼓一;歌工十二;协律郎一从执麾以引之。七年复增籥四,凤笙四,壎用六,搏拊用二,共七十二人。舞则武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执干戚;文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执羽籥;舞师二人执节以引之。共一百三十人。惟文庙乐生六十人,编钟、编磬各十六,琴十,瑟四,搏拊四,柷敔各一,壎四,篪四,箫八,笙八,笛四,大鼓一;歌工十。六年铸太和钟。其制,仿宋景钟。以九九为数,高八尺一寸。拱以九龙,柱以龙虡,建楼于圜丘斋宫之东北,悬之。郊祀,驾动则钟声作。升坛,钟止,众音作。礼毕,升辇,钟声作。俟导驾乐作,乃止。十七年改铸,减其尺十之四焉。

  朝贺。洪武三年定丹陛大乐:箫四,笙四,箜篌四,方响四,头管四,龙笛四,琵琶四,闉六,杖鼓二十四,大鼓二,板二。二十六年又定殿中韶乐:箫十二,笙十二,排箫四,横笛十二,壎四,篪四,琴十,瑟四,编钟二,编磬二,应鼓二,柷一,敔一,捕拊二,丹陛大乐:戏竹二,箫十二,笙十二,笛十二,头管十二,闉八,琵琶八,二十弦八,方响二,鼓二,拍板八,杖鼓十二。命妇朝贺中宫,设女乐: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四,闉十,琵琶八,二十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板八,杖鼓十二。正旦、冬至、千秋凡三节。其后太皇太后、皇太后并用之。朔望朝参:戏竹二,箫四,笙四,笛四,头管四,闉二,琵琶二,二十弦二,方响一,鼓一,拍板二,杖鼓六。

  大宴。洪武元年定殿内侑食乐:箫六,笙六,歌工四。丹陛大乐:戏竹二,箫四,笙四,琵琶六,闉六,箜篌四,方响四,头管四,龙笛四,杖鼓二十四,大鼓二,板二。文武二舞乐器:笙二,横管二,闉二,杖鼓二,大鼓一,板一。四夷舞乐:腰鼓二,琵琶二,胡琴二,箜篌二,头管二,羌笛二,闉二,水盏一,板一。二十六年又定殿内侑食乐:祝一,敔一,搏拊一,琴四,瑟二,箫四,笙四,笛四,壎二,篪二,排箫一,钟一,磬一,应鼓一。丹陛大乐:戏竹二,箫四,笙四,头管二,琵琶二,闉二,二十弦二,方响二,杖鼓八,鼓一,板一。迎膳乐:戏竹二,笙二,笛四,头管二,闉二,杖鼓十,鼓一,板一。进膳乐:笙二,笛二,杖鼓八,鼓一,板一。太平清乐:笙四,笛四,头管二,闉四,方响一,杖鼓八,小鼓一,板一。

  乐工舞士服色之制。郊庙,洪武元年定;朝贺,洪武三年定。文武两舞:武舞士三十二人,左干右戚,四行,行八人,舞作发扬蹈厉坐作击刺之状,舞师二人执旌以引之;文舞士三十二人,左籥右翟,四行,行八人,舞作进退舒徐揖让升降之状,舞师二人执翿以引之。四夷之舞:舞士十六人,四行,行四人,舞作拜跪朝谒喜跃俯伏之状,舞师二人执幢以引之。

  此祭祀朝贺之乐舞器服也。

  当太祖时,前后稍有增损。乐章之鄙者,命儒臣易其词。二郊之作,太祖所亲制。后改合祀,其词复更。太社稷奉仁祖配,亦更制七奏。尝谕礼臣曰:“古乐之诗,章和而正。后世之诗,章淫以夸。故一切谀词艳曲,皆弃不取。”尝命儒臣撰回銮乐歌,所奏《神降祥》、《神贶》、《酣酒》、《色荒》、《禽荒》诸曲,凡三十九章,命曰《御銮歌》,皆寓讽谏之意。然当时作者,惟务明达易晓,非能如汉、晋间诗歌,铿锵雅健,可录而诵也。殿中韶乐,其词出于教坊俳优,多乖雅道。十二月乐歌,按月律以奏,及进膳、迎膳等曲,皆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流俗喧哓,淫哇不逞。太祖所欲屏者,顾反设之殿陛间不为怪也。

  永乐十八年,北京郊庙成。其合祀合享礼乐,一如旧制。更定宴飨乐舞:初奏《上万寿之曲》,《平定天下之舞》;二奏《仰天恩之曲》,《抚四夷之舞》;三奏《感地德之曲》,《车书会同之舞》;四奏《民乐生之曲》,《表正万邦之舞》;五奏《感皇恩之曲》,《天命有德之舞》;六奏《庆丰年之曲》;七奏《集祯应之曲》;八奏《永皇图之曲》;九奏《乐太平之曲》。奏曲肤浅,舞曲益下俚。景泰元年,助教刘翔上书指其失。请敕儒臣推演道德教化之意,君臣相与之乐,作为诗章,协以律吕,如古《灵台》、《辟雍》、《清庙》、《湛露》之音,以振励风教,备一代盛典。时以袭用既久,卒莫能改。其后教坊司乐工所奏中和韶乐,且多不谐者。成化中,礼官尝请三倍其额,博教而约取之。

  弘治之初,孝宗亲耕耤田,教坊司以杂剧承应,间出狎语。都御史马文升厉色斥去。给事中胡瑞尝言:“御殿受朝,典礼至大,而殿中中和韶乐乃属之教坊司,岳镇海渎,三年一祭,乃委之神乐观乐舞生,亵神明,伤大体。望敕廷臣议,岳渎等祭,当以缙绅从事。中和韶乐,择民间子弟肆习,设官掌之。年久则量授职事。”帝以奏乐遣祭,皆国朝旧典,不能从也。马文升为尚书,因灾异陈言,其一访名儒以正雅乐,事下礼官。礼官言:“高皇帝命儒臣考定八音,修造乐器,参定乐章。其登歌之词,多自裁定。但历今百三十余年,不复校正,音律舛讹,厘正宜急。且太常官恐未足当制器协律之任。乞诏下诸司,博求中外臣工及山林有精晓音律者,礼送京师。会礼官熟议至当,然后造器正音,庶几可以复祖制,致太和。”帝可其奏。末年诏南京及各王府,选精通乐艺者诣京师,复以礼官言而罢。

  正德三年,武宗谕内钟鼓司康能等曰:“庆成大宴,华夷臣工所观瞻,宜举大乐。迩者音乐废缺,无以重朝廷。”礼部乃请选三院乐工年壮者,严督肄之,仍移各省司取艺精者赴京供应。顾所隶益猥杂,筋斗百戏之类日盛于禁廷。既而河间等府奉诏送乐户,居之新宅。乐工既得幸,时时言居外者不宜独逸,乃复移各省司所送技精者于教坊。于是乘传续食者又数百人,俳优之势大张。臧贤以伶人进,与诸佞幸角宠窃权矣。

  嘉靖元年,御史汪珊请屏绝玩好,令教坊司毋得以新声巧技进。世宗嘉纳之。是时更定诸典礼,因亦有志于乐。建观德殿以祀献帝,如协律郎肄乐供祀事。后建世庙成,改殿曰崇先。乃亲制乐章,命大学士费宏等更定曲名,以别于太庙。其迎神曰《永和之曲》。初献曰《清和之曲》,亚献曰《康和之曲》,终献曰《冲和之曲》,彻馔曰《泰和之曲》,送神曰《宁和之曲》。宏等复议,献皇生长太平,不尚武功,其三献皆当用《文德舞》。从之。已而太常复请,乃命礼官会张璁议。璁言:“乐舞以佾数为降杀,不闻以武文为偏全。使八佾之制,用其文而去其武,则两阶之容,得其左而阙其右。是皇上举天子礼乐,而自降杀之矣。”乃从璁议,仍用二舞。

  九年二月,始祈谷于南郊。帝亲制乐章,命太常协于音谱。是年,始祀先蚕,下礼官议乐舞。礼官言:“先蚕之祀,周、汉所同。其乐舞仪节,经史不载。唐开元先蚕仪注,大乐令设宫县于北郊坛壝内,诸女工咸列于后,则祀先蚕用女乐可知。《唐六典》,宫县之舞八佾,轩县之舞六佾,则祀先蚕用八佾又可知。然止言舞生冠服,而不及舞女冠服。陈昜《乐书享先蚕图》下,止有《宫架登歌图》,而不及舞。夫有乐有舞,虽祀礼之常,然周、汉制度既不可考,宋祀先蚕,代以有司,又不可据。惟开元略为近古,而陈氏《乐书》考据亦明。前享先农,既以佾数不足,降八为六,则今祀先蚕,止用乐歌,不用乐舞,亦合古制。且以见少杀先农之礼。”帝以舞非女子事,罢不用。使议乐女冠服以闻。礼官言:“北郊阴方,其色尚黑。同色相感,事神之道。汉蚕东郊,魏蚕西郊,色皆尚青,非其色矣。乐女冠服宜黑。”乃用乐六奏,去舞。其乐女皆黑冠服,因定享先蚕乐章。

  又以祀典方厘定南北郊,复朝日夕月之祭,命词臣取洪武时旧乐歌,一切更改。礼官因请广求博访,有如宋胡瑗、李照者,具以名闻。授之太常,考定雅乐。给事中夏言乃以致仕甘肃行太仆寺丞张鹗应诏。命趣召之。既至,言曰:

  大乐之正,乃先定元声。元声起自冥罔既觉之时,亥子相乘之际。积丝成毫,积毫成厘,积厘成分。一时三十分,一日十二时。故声生于日,律起于辰。气在声先,声从气后。若拘于器以求气,则气不能致器,而反受制于器,何以定黄钟、起历元?须依蔡元定,多截竹以拟黄钟之律,长短每差一分。冬至日按律而候,依法而取。如众管中先飞灰者,即得元气。验其时刻,如在子初二刻,即子初一刻移于初二刻矣;如在正二刻,即子正一刻移于正二刻矣。顾命知历官一人,同臣参候,庶几元声可得,而古乐可复。

  又言:

  古人制为十六编钟,非徒事观美,盖为旋宫而设。其下八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是已;其上八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太簇是已。近世止用黄钟一均,而不遍具十六钟,古人立乐之方已失。况太常止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字眼谱之,去古益远。且如黄钟为合似矣,其以大吕为下四,太簇为高四,夹钟为下一,姑洗为高一,夷则为下工,南吕为高工之类,皆以两律兼一字,何以旋宫取律,止黄钟一均而已。

  且黄钟、大吕、太族、夹钟为上四清声。盖黄钟为君,至尊无比。黄钟为宫,则十一律皆从而受制,臣民事物莫敢凌犯焉。至于夹钟为宫,则下生无射为徵,无射上生仲吕为商,仲吕下生黄钟为羽。然黄钟正律声长,非仲吕为商三分去一之次。所以用黄钟为羽,必用子声,即上黄六之清声,正为不敢用黄钟全声,而用其半耳。姑洗以下之均,大率若此。此四清声之所由立也。编钟十六,其理亦然。

  宋胡瑗知此义,故四清声皆小其围径以就之。然黄钟、太簇二声虽合,大吕、夹钟二声又非,遂使十二律、五声皆不得正。至于李照、范镇止用十二律,不用四清声,其合于三分损益者则和矣。夷则以降,其臣民事物,安能尊卑有辨,而不相凌犯耶?

  臣又考《周礼》,圜钟、函钟、黄钟、天地人三宫之说,有荐神之乐,有降神之乐。所为荐神之乐者,乃奏黄钟,歌大吕,子丑合也,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太簇,歌应钟,寅亥合也,舞《咸池》以祀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辰酉合也,舞《大韶》以祭四望。乃奏蕤宾,歌林钟,午未合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巳申合也,舞《大武》以享先祖,舞《大濩》以享先妣。所谓降神之乐者,冬至祀天圜丘,则以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是三者阳律相继。相继者,天之道也。夏至祭地方丘,则以函钟为宫,夹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是三者阴吕相生。相生者,地之功也。祭宗庙,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夹钟为羽,是三者律吕相合。相合者,人之情也。

  且圜钟,夹钟也。生于房心之气,为天地之明堂,祀天从此起宫,在琴中角弦第十徽,卯位也。函钟,林钟也。生于坤位之气,在井东舆鬼之外,主地祇,祭地从此起宫,在琴中徽弦第五徽,未位也。黄钟,生于虚危之气,为宗庙,祭人鬼从此起宫,在琴中宫弦第三徽,子位也。至若六变而天神降,八变而地祇格,九变而人鬼享,非有难易之分。盖阳数起子而终于少阴之申,阴数起午而终于少阳之寅。圜钟在卯,自卯至申六数,故六变而天神降。函钟在未,自未至寅八数,故八变而地祇格。黄钟在子,自子至申九数,故九变而人鬼享。此皆以本元之声,召本位之神,故感通之理速也。或者谓自汉以来,天地鬼神闻新声习矣,何必改作。不知自人观天地,则由汉迄今千七百年;自天地观,亦顷刻间耳。自今正之,犹可及也。

  并进所著乐书二部。其一曰《大成乐舞图谱》,自琴瑟以下诸乐,逐字作谱。其一曰《古雅心谈》,列十二图以象十二律。图各有说。又以琴为正声,乐之宗系。凡郊庙大乐,分注琴弦定徽,各有归旨。且自谓心所独契,斫轮之妙,有非口所能言者。

  疏下礼部。礼官言:“音律久废,太常诸官循习工尺谱,不复知有黄钟等调。臣等近奉诏演习新定郊祀乐章,间问古人遗制,茫无以对。今鹗谓四清声所以为旋宫,其注弦定徽,盖已深识近乐之弊。至欲取知历者,互相参考,尤为探本穷源之论。似非目前司乐者所及。”乃授鹗太常寺丞,令诣太和殿较定乐舞。

  鹗遂上言:“《周礼》有郊祀之乐,有宗祀之乐。尊亲分殊,声律自别。臣伏听世庙乐章,律起林钟,均殊太庙。臣窃异之。盖世庙与太庙同礼,而林钟与黄钟异乐。函钟主祀地祇,位寓坤方,星分井鬼,乐奏八变,以报资生之功。故用林钟起调,林钟毕调也。黄钟主祀宗庙,位分子野,星隶虚危,乐奏九成,以报本源之德。故用黄钟起调,黄钟毕调也。理义各有归旨,声数默相感通。况天地者父母之象,大君者宗子之称。今以祀母之乐,奏以祀子,恐世庙在天之灵,必不能安且享矣。不知谱是乐者,何所见也。臣观旧谱乐章,字用黄钟,声同太庙。但审听七声,中少一律,今更补正。使依奏格,则祖孙一气相为流通,函黄二宫不失均调。尊亲之分两得,神人之心胥悦矣。”诏下礼官。

  李时等覆奏,以为:“鹗所言,与臣等所闻于律吕诸书者,深有所合。盖黄钟一调,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旧乐章用合,用四,用一,用尺,用工。去蕤宾之勾,而越次用再生黄钟之六,此旧乐章之失也。若林钟一调,则以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为角,大吕之半声为变徵,太簇之半声为徵,姑洗之半声为羽,蕤宾之半声为变宫。迩者沈居敬更协乐章,用尺,用合,用四,用一,用工,用六。夫合,黄钟也;四,太簇之正声也;一,姑洗之正声也;六,黄钟之子声也。以林钟为宫,而所用为角徵羽者,皆非其一均之声,则谬甚矣。况林钟一调,不宜用于宗庙,而太庙与世庙,不宜异调,鹗见尤真。自今宜用旧协音律,惟加以蕤宾勾声,去再生黄钟之六,改用应钟之凡,以成黄钟一均,庶于感格之义,深有所补。”

  乃命鹗更定庙享乐音,而逮治沈居敬等。鹗寻谱定帝社稷乐歌以进。诏嘉其勤,晋为少卿,掌教雅乐。

  夏言又引古者龙见而雩,命乐正习盛乐,舞皇舞。请依古礼,定大雩之制。当三献礼成之后,九奏乐止之时,皛括《云汉》诗辞,制为《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帝可其议。

  时七庙既建,乐制未备,礼官因请更定宗庙雅乐,言:“德、懿、熙、仁四祖久祧,旧章弗协。太祖创业,太宗定鼎,列圣守成。当有颂声,以对越在天,垂之万蜺。若特享,若祫享,若大祫,诗歌颂美,宜命儒臣撰述,取自上裁。其乐器、乐舞、各依太庙成式,备为规制。”制可。已而尊献帝为睿宗,祔享太庙。于是九庙春特、三时祫、季冬大祫乐章,皆更定焉。

  十八年巡狩兴都,帝亲制乐章,享上帝于飞龙殿,奉皇考配。其后,七庙火,复同堂之制,四时岁祫,乐章器物仍如旧制。初增七庙乐官及乐舞生,自四郊九庙暨太岁神祇诸坛,乐舞人数至二千一百名。后稍裁革,存其半。

  张鹗迁太常卿,复申前说,建白三事:一请设特钟、特磬以为乐节;一请复宫县以备古制;一请候元气以定钟律。事下礼官,言:“特钟、特磬宜造乐悬,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制。惟黄钟为声气之元,候气之法,实求中气以定中声,最为作乐本原。其说,若重室墐户,截管实灰,覆缇,按历气至灰飞,证以累黍,具有成法可依。其法,筑室于圜丘外垣隙地,选知历候者往相其役,待稍有次第,然后委官考验。”从之。仍诏取山西长子县羊头山黍,大小中三等各五斗,以备候气定律。

  明自太祖、世宗,乐章屡易,然钟律为制作之要,未能有所讲明。吕怀、刘濂、韩邦奇、黄佐、王邦直之徒著书甚备,职不与典乐,托之空言而已。张鹗虽因知乐得官,候气终属渺茫,不能准以定律。弘治中,莆人李教授文利,著《律吕元声》,独宗《吕览》黄钟三寸九分之说。世宗初年,御史范永銮上其书,其说与古背,不可用。嘉靖十七年六月,辽州同知李文察进所著乐书四种,礼官谓于乐理乐书多前人所未发者。乃授文察为太常典簿,以奖劝之。而其所云:“按人声以考定五音”者,不能行也。神宗时,郑世子载堉著《律吕精义》、《律学新说》、《乐舞全谱》共若干卷,具表进献。崇祯六年,礼部尚书黄汝良进《昭代乐律志》。宣付史馆,以备稽考,未及施行。

卷三十八

  ◎乐二

  ○乐章一

  洪武元年圜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庞洪。建圜丘兮国之阳,合众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乘云驾风。顾南郊兮昭格,望至尊兮崇崇。

  奠玉帛,《肃和之曲》:圣灵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将。穆穆崇严,神妙难量。谨兹礼祭,功徵是皇。

  进俎,《凝和之曲》:祀仪祗陈,物不于大。敢用纯犊,告于覆载。惟兹菲荐,恐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以观。

  初献,《寿和之曲》:眇眇微躬,何敢请于九重,以烦帝聪。帝心矜兮,有感而通。既俯临于几筵,神缤纷而景从。臣虽愚蒙,鼓舞欢容,乃子孙之亲祖宗。酌清酒兮在钟,仰至德兮玄功。

  亚献,《豫和之曲》:荷天之宠,眷驻紫坛。中情弥喜,臣庶均懽。趋跄奉承,我心则宽。再献御前,式燕且安。

  终献,《熙和之曲》:小子于兹,惟父天之思,惟恃天之慈,内外殷勤。何以将之?奠有芳齐,设有明粢。喜极而抃,奉神燕娭。礼虽止于三献,情悠长兮远而。

  彻馔,《雍和之曲》:烹饪既陈,荐献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群臣骏奔,彻兹俎豆。物倘未充,尚幸神宥。

  送神,《安和之曲》:神之去兮难延,想遐袂兮翩翩。万灵从兮后先,卫神驾兮回旋。稽首兮瞻天,云之衢兮眇然。

  望燎,《时和之曲》:焚燎于坛,灿烂晶荧。币帛牲黍,冀彻帝京。奉神于阳,昭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

  洪武八年御制圜丘乐章。

  迎神:仰惟兮昊穹,臣率百职兮迓迎。幸来临兮坛中,上下护卫兮景从。旌幢缭绕兮四维,重悦圣心兮民获年丰。

  奠玉帛:民依时兮用工,感帝德兮大化成功。臣将兮以奠,望纳兮微衷。

  进俎:庖人兮列鼎,肴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献,愿享兮以歆。

  初献: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令乐舞兮景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载斟兮再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已,拜手稽首兮愿享。

  终献:三献兮乐舞扬,肴羞具纳兮气蔼而芳。光朗朗兮上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气昂,臣拜手兮谢恩光。

  送神:旌幢烨烨兮云衢长,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冉冉兮去上方,可见烝民兮永康。

  望燎:进罗列兮诣燎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兮物全于上,感至恩兮无量。

  洪武二年方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坤德博厚,物资以生。承天时行,光大且宁。穆穆皇祇,功化顺成。来御方丘,严恭奉迎。

  奠玉帛,《肃和之曲》:地有四维,大琮以方;土有正色,制币以黄。敬存于中,是荐是将。奠之几筵,临鉴洋洋。

  进俎,《凝和之曲》:奉将纯牡,其牡童犊。烹饪既严,登俎惟肃。升坛昭荐,神光下烛。眷佑邦家,报效惟笃。

  初献,《寿和之曲》:午为盛阳,阴德初萌。天地相遇,品物光荣。吉日令辰,明祀攸行。进以醇醴,展其洁清。

  亚献,《豫和之曲》:至广无边,道全持载。山岳所凭,海渎咸赖。民次水土,既安且泰。酌酒揭虔,功德惟大。

  终献,《熙和之曲》:庸眇之资,有此疆宇。匪臣攸能,仰承佑助。恩崇父母,臣欢鼓舞。八音宣扬,叠侑明醑。

  彻馔,《雍和之曲》:牲牷在俎,笾豆有实。临之蕣蚃,匪惟饮食。登歌乃彻,荐献爰毕。执事奉承,一其严粟。

  送神,《安和之曲》:神化无方,妙用难量。其功显融,其礼攸长。飚轮云旋,龙探鸾翔。拜送稽首,瞻礼余光。

  望瘗,《时和之曲》:牲醴制币,馂馔惟馨。瘗之于坎,以达坤灵。奉神于阴,典礼是程。企而望之,厚壤宽平。

  洪武八年御制方丘乐章。

  迎神:仰皇祇兮驾来,川岳从迎兮威灵备开,香烟缭绕兮神临御街。渐升坛兮穆穆,霭瑞气兮应结楼台。以微衷兮率职,幸望圣悦兮心谐。但允臣兮固请,愿嘉烝民兮永怀。

  奠玉帛:臣奉兮以筐,玉帛是进兮岁奠以常。百辟陪祀兮珮声琅琅。惟南薰兮解愠,映燎炎兮煌煌。

  进俎:庖人兮净汤,大烹牲兮气霭而芳。以微衷兮献上,曰享兮曰康。

  初献:初献行兮捧觞,圣灵穆穆兮洋洋。为烝民兮永康,鉴丰年兮耿光。

  亚献:杂肴羞兮已张,法前王兮典章。臣固展兮情悃,用斟醴兮载觞。

  终献:爵三献兮礼将终,臣心眷恋兮无穷。恐肴羞兮未具,将何报兮神功。

  彻馔:俎豆彻兮神熙,鸾舆驾兮旋归。百神翼翼兮云衣。敬奉行兮弗敢违。

  送神:祥风兴兮悠悠,云衢开兮民福留。岁乐烝民兮大有,想洋洋兮举觞载酒。

  望瘗:肴羞玉帛兮瘗坎中,遥瞻隐隐兮龙旗从。祀事成兮尽微衷,感厚德兮民福雍雍。

  洪武十二年合祀天地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钦承踊跃兮备筵而祭,诚惶无已兮寸衷微,仰瞻俯首兮惟愿来期。想龙翔凤舞兮庆云飞,必昭昭穆穆兮降坛壝。

  奠玉帛,《肃和之曲》:天垂风露兮雨泽沾,黄壤氤氲兮气化全。民勤〈亩犬〉亩兮束帛鲜,臣当设宴兮奉来前。

  进俎以后,咸同八年圜丘词。

  嘉靖九年复定分祀圜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仰惟玄造兮于皇昊穹,时当肇阳兮大礼钦崇。臣惟蒲柳兮蝼蚁之衷,伏承春命兮职统群工。深怀愚昧兮恐负洪德,爰遵彝典兮勉竭微衷。遥瞻天阙兮宝辇临坛,臣当稽首兮祗迓恩隆。百辟陪列兮舞拜于前,万神翊卫兮以西以东。臣俯伏迎兮敬瞻帝御,愿垂歆鉴兮拜德曷穷。

  奠玉帛,《肃和之曲》龙舆既降兮奉礼先,爰有束帛兮暨瑶瑄。臣谨上献兮进帝前,仰祈听纳兮荷苍乾。

  进俎,《凝和之曲》:肴羞珍馔兮荐上玄,庖人列鼎兮致精虔。臣盍祗献兮馨醴牷,愿垂歆享兮民福渊。

  初献,《寿和之曲》:礼严初献兮奉觞,臣将上进兮圣皇。圣皇垂享兮穆穆,臣拜手兮何以忘。

  亚献,《豫和之曲》:礼觞再举兮荐玉浆,帝颜歆悦兮民福昂。民生有赖兮感上苍,臣惟鞠拜兮荷恩长。

  终献,《熙和之曲》:三献兮礼告成,一念微衷兮露悃情。景张乐舞兮响锽鋐,仰瞻圣容兮俯锡恩泓。

  彻馔,《雍和之曲》:祀礼竣兮精意禋,三献备兮诚已申。敬彻弗迟兮肃恭寅,恐多弗备兮惟赖洪仁。

  送神,《清和之曲》:禋事讫终兮百辟维张,帝垂歆鉴兮沐泽汪洋。龙车冉冉兮宝驾旋云,灵风鼓舞兮瑞露清瀼。洪恩浩荡兮无以为酬,粗陈菲荐兮已感歆尝。香气腾芳兮上彻帝座,仰瞻圣造兮赐福群方。臣同率土兮载欢载感,祗回宝辇兮凤啸龙翔。诚惶诚恐兮仰恋弥切,愿福生民兮永锡亨昌。

  望燎,《时和之曲》:龙驾宝辇兮升帝乡,御羞菲帛兮奉燎方。环珮铿锵兮罗坛壝,炬焰特举兮气辉煌。生民蒙福兮圣泽沾,臣荷眷佑兮拜谢恩光。

  嘉靖九年复定方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俯瞻兮凤辇来,灵风兮拂九垓。川岳从兮后先,百辟列兮襄陪。臣拜首兮迓迎,愿临享兮幸哉。

  奠玉帛,《广和之曲》:祀礼有严兮奉虔,玉帛在笥兮来前。皇灵垂享兮以纳,烝民率土兮乐丰年。

  进俎,《咸和之曲》:肴羞馨兮气芳,庖人奉役兮和汤。奉进兮皇祗歆慰,臣稽首兮敬将。

  初献,《寿和之曲》:酒行初献兮乐舞张,齐醴明洁兮氙香。愿垂享兮以歆,生民安兮永康。

  亚献,《安和之曲》:载献兮奉觞,神颜和懿兮以尝。功隆厚载兮配天,民感德兮无量。

  终献,《时和之曲》:三进兮玉露清,百职奔绕兮佩环鸣。凫钟鹭鼓兮韵铮鍧,愿留福兮群生。

  彻馔,《贞和之曲》:礼告终兮彻敢违,深惟一念兮诚意微。神垂博容兮听纳,恐未备兮惟慈依。

  送神,《宁和之曲》:礼成兮诚已伸,驾还兮法从陈。灵祇列兮以随,百辟拜兮恭寅。望坤宫兮奉辞,愿普福兮烝民。

  望燎,曲同《宁和》。

  洪武三年朝日乐章。二十一年罢。

  迎神,《熙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纯阳之精,惟是大明。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币,《保和之曲》:灵旗莅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明弗违。有币在篚,物薄而微。神兮安留,尚其享之。

  初献,《安和之曲》:神兮我留,有荐必受。享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徵应候。何以侑觞,乐陈雅奏。

  亚献,《中和之曲》:我祀维何?奉兹牺牲,爰酌醴齐,贰觞载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

  终献,《肃和之曲》:执事有严,品物斯祭,稷非馨,式将其意。荐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

  彻馔,《凝和之曲》:春祈秋报,率为我民。我民之生,赖于尔神。维神佑之,康宁是臻。祭祀云毕,神其乐忻。

  送神,《寿和之曲》:三献礼终,九成乐作。神人以和,既燕且乐。云车风驭,灵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

  望燎,《豫和之曲》:俎豆既彻,礼乐已终。神之云旋,倏将焉从。以望以燎,庶几感通。时和岁丰,维神之功。

  嘉靖九年复定朝日乐章。

  迎神,《熙和之曲》:仰瞻兮大明,位奠兮王宫。时当仲春兮气融,爰遵祀礼兮报功。微诚兮祈神昭鉴,愿来享兮迓神聪。

  奠玉帛,《凝和之曲》:神灵坛兮肃其恭,有帛在篚兮赤琮。奉神兮祈享以纳,予躬奠兮忻以颙。

  初献,《寿和之曲》:玉帛方奠兮神歆,酒行初献兮舞呈。齐芳馨兮牺色骍,神容悦兮鉴予情。

  亚献,《时和之曲》:二齐升兮气芬芳,神颜怡和兮喜将。予令乐舞兮具张,愿垂普照兮民康。

  终献,《保和之曲》:殷勤三献兮告成,群职在列兮周盈。神锡休兮福民生,万世永赖兮神功明。

  彻馔,《安和之曲》:一诚尽兮予心怿,五福降兮民获禧。仰九光兮诚已申,终三献兮彻敢迟。

  送神,《昭和之曲》:祀礼既周兮乐舞扬,神享以纳兮还青乡。予当拜首兮奉送,愿恩光兮普万方。永耀熹明兮攸赖,烝民咸仰兮恩光。

  望燎之曲:睹六龙兮御驾,神变化兮凤翥鸾翔。束帛肴羞兮诣燎方,佑我皇明兮基绪隆长。

  洪武三年夕月乐章。(周天星辰附。)二十一年罢。

  迎神,《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太阴夜明,以及星辰。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四年,星辰别祀,改“以及星辰”句为“惟德孔神”。)

  奠帛以下,咸同朝日。

  嘉靖九年复定夕月乐章。

  迎神,《凝和之曲》:阴曰配合兮承阳宗,式循古典兮斋以恭。睹太阴来格兮星辰罗从,予拜首兮迓神容。

  初献,《寿和之曲》:神其来止,有严其诚。玉帛在篚,清酤方盈。奉而奠之,愿鉴微情。夫祀兮云何?祈佑兮群氓。

  亚献,《豫和之曲》:二觞载斟,乐舞雍雍。神歆且乐,百职惟供。愿顺轨兮五行,祈民福兮惟神必从。

  终献,《康和之曲》:一诚以申,三举金觥。钟鼓鍧鍧,环珮琤琤。鉴予之情,愿永保我民生。

  彻馔,《安和之曲》:礼乐肃具,精意用申。位坎居歆,纳兹藻蘋。彻之弗迟,仪典肃陈。神其鉴之,佑我生民。

  送神,《保和之曲》:礼备告终兮神喜旋,穹碧澄辉兮素华鲜。星辰从兮返神乡,露气清兮霓裳蹁跹。

  望瘗之曲:肴羞兮束帛,荐之于瘗兮罔敢愆。予拜首兮奉送,愿永贶兮民乐丰年。

  嘉靖十年,定祈谷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臣惟穹昊兮民物之初,为民请命兮祀礼昭诸。备筵率职兮祈洪庥,臣衷微眇兮悃恳诚摅。遥瞻驾降兮霁色辉,欢迎鼓舞兮迓龙舆。臣愧菲才兮后斯民,愿福斯民兮圣恩渠。

  奠玉帛,《肃和之曲》:烝民勤职兮农事颛,蚕工亦慎兮固桑阡。玉帛祗奉兮暨豆笾,仰祈大化兮锡以丰年。

  进俎,《咸和之曲》:鼎烹兮气馨,香羞兮旨醽。帝垂享兮以歆,烝民蒙福兮以宁。

  初献,《寿和之曲》:礼严兮初献行,百职趋跄兮佩琤鸣。臣谨进兮玉觥,帝心歆鉴兮岁丰亨。

  亚献,《景和之曲》:二觞举兮致虔,清醴载斟兮奉前。仰音容兮忻穆,臣感圣恩兮实拳拳。

  终献,《永和之曲》:三献兮一诚微,禋礼告成兮帝鉴是依。烝民沐德兮岁丰禨,臣拜首兮竭诚祈。

  彻馔,《凝和之曲》:三献周兮肃乃仪,俎豆敬彻兮弗敢迟。愿留福兮丕而,曰雨曰旸兮若时。

  送神,《清和之曲》:祀礼告备兮帝鉴彰,臣情上达兮感昊苍。云程肃驾兮返帝乡,臣荷恩眷兮何以忘。祥风瑞霭兮弥坛壝,烝民率土兮悉获丰康。

  望燎,《太和之曲》:遥睹兮天衢长,邈彼寥廓兮去上方。束帛荐火兮升闻,悃愊通兮沛泽长。乐终九奏兮神人以和,臣同率土兮咸荷恩光。

  嘉靖十七年,定大飨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于皇穆清兮弘覆惟仁,既成万宝兮惠此烝民。祗受厥明兮欲报无因,爰稽古昔兮式展明禋。肃肃广庭兮遥遥紫旻,笙镛始奏兮祥风导云。臣拜稽首兮中心孔勤,爰瞻宝辇兮森罗万神。庶几昭格兮眷命其申,徘徊顾歆兮鉴我恭寅。

  奠玉帛,《肃和之曲》:捧珪币兮瑶堂,穆将愉兮圣皇。秉予心兮纯一,荷帝德兮溥将。

  进俎,《凝和之曲》:岁功阜兮庶类成,黍稷飶兮濡鼎馨。敬荐之兮惭菲轻,大礼不烦兮惟一诚。

  初献,《寿和之曲》:金风动兮玉宇澄,初献觞兮交圣灵。瞻玄造兮怀鸿祯,曷以酬之心怦怦。

  亚献,《豫和之曲》:帝眷我兮居歆,纷繁会兮五音。再捧觞兮莫殚臣心,惟帝欣怿兮生民是任。

  终献,《熙和之曲》:绥万邦兮屡丰年,眇眇予躬兮实荷昊天。酒三献兮心益虔,帝命参舆兮勿遽旋。

  彻馔,《雍和之曲》:祀礼既洽兮神人肃雍,享帝享亲兮勉歆臣衷。惟洪恩兮罔极,俨连蜷兮圣容。

  送神,《清和之曲》:《九韶》既成兮金玉铿锵,百辟森立兮戚羽期藏。皇天在上兮昭考在旁,严父配天兮祗修厥常。殷荐既终兮神去无方,玄云上升兮鸾鹄参翔。灵光回照兮郁乎芬芳,载慕载瞻兮愿锡亨昌。子孙庶民兮惟帝是将,于昭明德兮永怀不忘。

  望燎,《时和之曲》:龙舆杳杳兮归上方,金风应律兮燎斯扬,达精诚兮合灵光。帝廷纳兮玉帛将,顾下土兮春不忘,愿锡吾民兮长阜康。

  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仰高高之在上兮皇穹,冒九围之遍覆兮罔止西东。王者出王游衍兮必奉天顾,愚臣之此行兮亶荷帡幪。

  初献,《寿和之曲》:于昭帝庥兮臣感恩渊渊,巡省旧藩之地兮实止承天。下情思报兮此心拳拳,琼卮苍币兮捧扣坛前。

  亚献,《敷和之曲》:乐奏兮三成,觞举兮再呈。帝鉴几微兮曰尔诚,小臣顿首兮敢不严于此精。

  终献,《承和之曲》:臣来兹土,本之思亲。思亲伊何?昌厥嗣人。嗣人克昌,菲戴帝之临汝夫何因。

  彻馔,《永和之曲》:肃其具兮祀礼行,备彼仪兮乐舞张。退省进止兮臣疏且狂,沐含仁兮何以量。

  送神,《感和之曲》:王之狩兮典有禋望,于维柴祀兮首重上苍。臣情罔殚兮夙夜惶惶,祗伸愚悃兮允赖恩光。遥瞻兮六龙腾翔,帝垂祉兮万世永昌。

  嘉靖十一年,定雩祀乐章,十七年罢。

  迎神,《中和之曲》:于穆上帝,爰处瑶宫。咨尔黎庶,覆悯曷穷。旗幢戾止,委蛇云龙。霖泽斯溥,万宝有终。

  奠币,《肃和之曲》:神之格思,奠兹文纁。盛乐斯举,香气氤氲。精禋孔,彻于紫冥。恳祈膏泽,渥我嘉生。

  进俎,《咸和之曲》:百川委润,名山出云。愆旸孔炽,膏泽斯屯。祈年于天,载牲于俎。神之格思,报以甘雨。

  初献,《寿和之曲》:有严崇祀,日吉辰良。酌彼罍洗,椒馨飶香。元功溥济,时雨时旸。惟神是听,绥以多穰。

  亚献,《景和之曲》:皇皇禋祀,孔惠孔明。瞻仰来歆,拜首钦承。有醴维醽,有酒维清,去韶侑献,肃雍和鸣。圣灵有赫,鉴享精诚。

  终献,《永和之曲》:灵承无斁,骏奔有容。嘉玉以陈,酌鬯以供。礼三再称,诚一以从。备物致志,申荐弥恭。神昭景贶,佑我耕农。

  彻馔,《凝和之曲》:有赫旱,民劳瘁斯。于牲于醴,载舞载诗。礼成三献,敬彻不迟。神之听之,雨我公私。

  送神,《清和之曲》:爰迪寅清,昭事昊穹。仰祈甘雨,惠我三农。既歆既格,言归太空。式沾下土,万方其同。

  望燎,《太和之曲》:赤龙旋驭,礼洽乐成。燔燎既举,昭格精禋。维帝降康,雨施云行。登我黍稌,溥受厥明。

  祭毕,乐舞童群歌《云门之曲》:景龙精兮时见,测鹑纬兮宵悬。肆广乐兮铿鍧,列皇舞兮蹁跹。祈方社兮不莫,荐圭璧兮孔虔。需密云兮六漠,霈甘澍兮九玄。慰我农兮既渥,锡明昭兮有年。

  洪武元年,太社稷异坛同壝乐章。

  迎神,《广和之曲》:五土之灵,百谷之英。国依土而宁,民以食而生。基图肇建,祀礼修明。神其来临,肃恭而迎。

  奠币,《肃和之曲》:有国有人,社稷为重。昭事云初,玉帛虔奉。维物匪奇,敬实将之。以斯为礼,冀达明祗。

  进俎,《凝和之曲》:崇坛北向,明禋方阐。有洁牺牲,礼因物显。大房载设,中情以展。景运既承,神贶斯衍。

  初献,《寿和之曲》:太社云,高为山林,深为川泽。崇丘广衍,亦有原隰。惟神所司,百灵效职。清醴初陈,颙然昭格。句龙配云,平治水土,万世神功。民安物遂,造化攸同。嘉惠无穷,报祀宜丰。配食尊严,国家所崇。太稷云,黍稷稻粱,来牟降祥,为民之天。丰年穰穰,其功甚大,其恩正长。乃登芳齐,以享以将。后稷配云,皇皇后稷,克配于天。诞降嘉种,树艺大田。生民粒食,功垂万年。建坛于京,歆兹吉蠲。

  亚献,《豫和之曲》:太社云,广厚无偏,其体弘兮。德侔坤顺,万物生兮。锡民地利,神化行兮。恭祀告虔,国之祯兮。句龙配云,周览四方,伟烈昭彰。九州既平,五行有常。坛位以妥,牲醴之将。是崇是严,焕然典章。太稷云,亿兆林林,所资者谷。雨昜应时,家给人足。仓庾坻京,神介多福。祗荐其仪,昭事维肃。后稷配云,躬勤稼穑,有相之道。不稂不莠,实坚实好。农事开国,王基永保。有年自今,常奉苹藻。

  终献,《豫和之曲》,词同亚献。

  彻豆,《雍和之曲》:礼展其勤,乐奏其节。庶品苾芬,神明是达。有严执事,俎豆乃彻。穆穆雍雍,均其欣悦。

  送神,《安和之曲》:维坛洁清,维主坚贞。神之所归,依兹以宁。土宇靖安,年谷顺成。祀事昭明,永致升平。

  望瘗,《时和之曲》:晨光将发,既侑既歆。瘗兹牲币,达于幽阴。神人和悦,实获我心。永久禋祀,其始于今。

  洪武十一年,合祭太社稷乐章。

  迎神,《广和之曲》:予惟土谷兮造化工,为民立命兮当报崇。民歌且舞兮朝雍雍,备筵率职兮候迓迎。想圣来兮祥风生,钦当稽首兮告年丰。

  初献,《寿和之曲》:氤氲气合兮物遂蒙,民之立命兮荷阴功。予将玉帛兮献微衷,初斟醴荐兮民福洪。

  亚献,《豫和之曲》:予令乐舞兮再捧觞,愿神昭格兮军民康。思必穆穆兮灵洋洋,感恩厚兮拜祥光。

  终献,《熙和之曲》:干羽飞旋兮酒三行,香烟缭绕兮云旌幢。予今稽首兮忻且惶,神颜悦兮霞彩彰。

  彻馔,《雍和之曲》:粗陈微礼兮神喜将,琅然丝竹兮乐舞扬。愿祥普降兮遐迩方,烝民率土兮尽安康。

  送神,《安和之曲》:氤氲氤氲兮祥光张,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稽首兮去何方,民福留兮时雨旸。

  望瘗,《时和之曲》:捧肴羞兮诣瘗方,鸣銮率舞兮声铿锵。思神纳兮民福昂,予今稽首兮谢恩光。

  嘉靖十年,初立帝社稷乐章。

  迎神,《时和之曲》:东风兮地脉以融,首务兮稼穑之工。(秋祭云:“金风兮万宝以充,忻成兮稼穑之工。)祀神于此兮苑中,愿来格兮慰予衷。

  初献,《寿和之曲》:神兮临止,礼荐清醇。菲币在笥,初献式遵。神其鉴兹,享斯藻苹。我祀伊何?祈报是因。神兮锡祉,则阜吾民。

  亚献。《雍和之曲》:二觞载举,中此殷勤。神悦兮以纳,祥霭兮氤氲。

  终献,《宁和之曲》:礼终兮酒三行,喜茂实兮黍稷粱。农事待兮丰康,予稽首兮以望。

  彻馔,《保和之曲》:祀事告终,三献既周。彻之罔迟,惠注田畴。迓以休贶,庇兹有秋。

  送神,《广和之曲》:耕耨伊首,(秋祭云:“耕耨告就。”)力事豆笾。粢盛赖之,于此大田。予将以祀,神其少延。愿留嘉祉,副我洁虔。肃驾兮云旋,普予兮有年。

  望瘗,曲同。

  洪武二年,分祀天神地祇乐章。

  迎天神,奏《中和之曲》:吉目良辰,祀典式陈。太岁尊神,雷雨风云。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以后,咸同朝日。

  迎地祇,奏《中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惟地之祇,百灵缤纷。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内而中国,外及四方。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以后,咸同朝日。

  洪武六年,合祀天神地祗乐章。

  迎神,《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太岁尊神,雷雨风云,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内而中国,外及四方。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以后,咸同朝日。

  嘉靖九年,复分祀天神地祇乐章。

  迎天神,《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景灵甘雨,风雷之神。赫赫其灵,功著生民。参赞玄化,宣布苍仁。爰兹报祀,鉴斯藻苹。

  奠帛以后,俱如旧。

  迎地祇,《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灵岳方镇,海渎之神,京畿四方,山泽群真。毓灵分隅,福我生民。荐斯享报,鉴我恭寅。

  奠帛以后,亦如旧。

  洪武四年,祀周天星辰乐章。

  迎神,《凝和之曲》:星辰垂象,布列玄穹,择兹吉日,祀礼是崇。濯濯厥灵,昭鉴我心。谨候以迎,庶几来歆。

  奠帛,《保和之曲》,词同朝日。

  初献,《保和之曲》:神兮既留,品物斯荐。奉礼之初,醴酒斯奠。仰惟灵耀,以享以歆。何以侑觞?乐奏八音。

  亚献,《中和之曲》:神既初享,亚献再升。以酌醴齐,仰荐于神。洋洋在上,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

  终献,《肃和之曲》:神既再享,终献斯备。不腆菲仪,式将其意。荐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

  彻豆,《豫和之曲》:祀事将毕,神既歆只。彻兹俎豆,以成其礼。惟神乐欣,无间始终。乐音再作,庶在微悰。

  送神,《雍和之曲》,词同朝日。

  望燎,《雍和之曲》:神既享祀,灵驭今旋。燎烟既升,神帛斯焚。巍巍霄汉,倏焉以适。拳拳余衷,瞻望弗及。

  嘉靖八年,祀太岁月将乐章。

  迎神:吉日良辰,祀典式陈。辅国佑民,太岁尊神。四时月将,功曹司辰。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以后,俱同神祇。

  洪武元年宗庙乐章。

  迎神,《太和之曲》:庆源发祥,世德惟崇。致我眇躬,开基建功。京都之中,亲庙在东。惟我子孙,永怀祖风。气体则同,呼吸相通。来格来崇,皇灵显融。

  奉册宝,《熙和之曲》:(时享不用)维水有源,维木有根。先世积善,福垂后昆。册宝镂玉,德显名尊。祗奉礼文,仰答洪恩。

  进俎,《凝和之曲》:(时享不用)明明祖考,妥神清庙。荐以牲牷,匪云尽孝。愿通神明,愿成治效。此帝王之道,亦祖考之教。

  初献,《寿和之曲》:德祖庙,初献云:思皇高祖,穆然深玄。其远历年,其神在天。尊临太室,余庆绵绵。歆于几筵,有永其传。懿祖庙初献云:思皇曾祖,清勤纯古。田里韬光,天笃其祜。佑我曾孙,弘开土宇。追远竭虔,勉遵前矩。熙祖庙初献云:维我皇祖,淑后贻谋。盛德灵长,与泗同流。发于孙枝,明禋载修。嘉润如海,恩何以酬。仁祖庙初献云:惟我皇考,既淳且仁。弗耀其身,克开嗣人。子有天下,尊归于亲。景运维新,则有其因。

  亚献,《豫和之曲》:对越至亲,俨然如生。其气昭明,感格在庭。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爱而敬之,发乎中情。

  终献,《熙和之曲》:承先人之德,化家为国。毋曰予小子,基命成绩。欲报其德,昊天罔极。殷勤三献,我心悦怿。

  彻豆,《雍和之曲》:乐奏具肃,神其燕嬉。告成于祖,亦右皇妣。敬彻不迟,以终祀礼。祥光焕扬,锡以嘉祉。

  送神,《安和之曲》:显兮幽兮,神运无迹。鸾驭逍遥,安其所适。其灵在天,其主在室。子子孙孙,孝思无斁。

  二十一年,更定其初献合奏,余并同。

  思皇先祖,耀灵于天。源衍庆流,由高逮玄。玄孙受命,追远其先。明禋世崇,亿万斯年。

  永乐以后,改迎神章“致我眇躬”句为“助我祖宗”。又改终献章首四句为“惟前人之功,肇膺天历。延及于小子,爰受方国”。余并同。

  嘉靖十五年,孟春九庙特享乐章。

  太祖庙。迎神,《太和之曲》:于皇于皇兮仰我圣祖,乃武乃文,攘夷正华,为天下大君。比隆于古,越彼放勋。肇造王业,佑启予子孙。功德超迈,大室攸尊。首称春祀,诚敬用申。维神格思,万世如存。

  初献。《寿和之曲》:荐帛于篚,洁牲于俎,嘉我黍稷,酌我清酤。愚孙毖祀,奠献初举。翼翼精诚,对越我皇祖。居然顾歆,永锡纯祜。

  亚献,《豫和之曲》:籥舞既荐,八音洋洋,工歌喤喤。醇醴载羞,齐明其将之。永佑于子孙,岁事其承之。俾嗣续克承,百世其保之。

  终献,《宁和之曲》:三爵既崇,礼秩有终。盈溢孚颙,显相肃雍。惟皇祖格哉,以绎以融,申锡无穷。暨于臣民,万福攸同。

  彻馔,《豫和之曲》:礼毕乐成,神悦人宜。笾豆静嘉,敬彻不迟。穆穆有容,秩秩有仪。益祗以严,矧敢斁于斯。

  还宫,《安和之曲》:于皇我祖,陟降在天。清庙翼翼,禋祀首虔。明神既留,寝祏静渊。介福绥禄,锡胤绵绵。以惠我家邦,于万斯年。

  成祖庙。迎神,《太和之曲》:于惟文皇,重光是宣。克戡内难,转坤旋乾。外詟百蛮,威行八埏。贻典则于子孙,不忘不愆。圣德神功,格于皇天。作庙奕奕,百世不迁。祀事孔明,亿万斯年。

  初献、亚献、终献、彻馔、还宫,俱与太祖庙同。

  仁宗庙。迎神,《太和之曲》:明明我祖,盛德天成。至治訏谟,遹骏有声。专奠致享,惟古经是程。春祀有严,以迓圣灵。惟陟降在庭,以赉我思成。

  初献,《寿和之曲》:币牲在陈,金石在悬。清酒方献,百执事有虔。明神洋洋,降歆自天。俾我孝孙,德音孔宣。

  亚献,《豫和之曲》:中诚方殷,明神如存。醴齐孔醇,再举罍尊。福禄穰穰,攸介攸臻。追远报酬,罔极之恩。

  终献,《宁和之曲》:乐比声歌,佾舞婆娑。称彼玉爵,酒旨且多。献享维终,神听以和。

  彻馔,《雍和之曲》:牷牲在俎,稷黍在簠。孝享多仪,格我皇祖。称歌进彻,髦士膴々。孝孙受福,以敷锡于下土。

  还宫,《安和之曲》:犆享孔明,物备礼成。于昭在天,以莫不听。神明即安,维华寝是凭。肇祀迄今,百世祗承。

  宣庙、英庙、宪庙俱与仁庙同。

  孝庙。迎神,《太和之曲》:列祖垂统,景运重熙。于惟孝皇,敬德允持。用光于大烈,化被烝黎。专庙以享,经礼攸宜。俎豆式陈,庶几来思。

  初献,《寿和之曲》:粢盛孔蠲,腯肥牲牷。考鼓雰雰,万舞跹跹。清醑初酌,对越在天。明神居歆,式昭厥虔。

  亚献,《豫和之曲》:祀事孔勤,精意未分。乐感凤仪,礼虔骏奔。醖齐挹清,载奠瑶尊。神其格思,福禄来臻。

  终献,《宁和之曲》:乐舞既成,献享维终。明明对越,弥笃其恭。笃恭维何?明德是崇。神之听之,万福来同。

  彻馔,《雍和之曲》:牲牢醴陈,我享我将,黍稷苹藻,洁白馨香。彻以告成,降禧穰穰。神锡无疆,祐我万方。

  还宫,《安和之曲》:礼享既洽,神御聿兴。庙寝煌煌,以凭以宁。维神匪遐,上下在庭。于寝孔安,永底我烝民之生。

  武庙。迎神,《太和之曲》:列祖垂统,景运重熙。于惟武皇,昭德敕威。用剪除奸凶,大业弗隳。专庙以享,经礼攸宜。俎豆式陈,庶几来思。

  初献、亚献、终献及彻馔、还宫,俱与孝庙同。

  睿庙。迎神,《太和之曲》:于穆神皇,秉德凝道。仁厚积累,配于穹昊。流庆显休,萃于眇躬。施于无穷,以似以续,以光绍我皇宗。惟兹气始,俎豆是供。循厥典礼,式敬式崇。神其至止,以鉴愚衷。

  初献,《寿和之曲》:制帛牲牢,庶羞芬〈月尞〉。玉戚朱干,协于韶箫。清醑在筵,中情缠绵。神之格思,仪形僾然。

  亚献,《豫和之曲》:瑶爵再陈,侑以工歌。籥舞跄跄,八音谐和。孝思肫肫,感格圣灵。致悫则存,如闻其声。

  终献,《宁和之曲》:仪式弗逾,奠爵维三。乐舞雍容,以雅以南。仰仁源德泽,岳崇海渊。愿启我子孙,缉熙光明,维两仪是参。

  彻馔,《雍和之曲》:嘉馔甘只,亦既歆只。登歌迅彻,敬终惟始。维神孔昭,赉永成于孝矣。

  还宫,《安和之曲》:幽显莫测,神之无方。祀事既成,神返诸帝乡。申发休祥,俾胤嗣蕃昌。宜君兮宜王,历世无疆。

  九庙时祫乐章

  孟夏。迎神,《太和之曲》:序届夏首兮风气薰,礼严时祫兮拏击钟鼖。迎群主来合享交欣,于皇列圣正南面,以申崇报皇勋。

  初献,《寿和之曲》:瞻曙色方昕,仰列圣在上,奠金觥而捧币纹。小孙执盈兮敢不惧{殷心}。

  亚献,《豫和之曲》:思皇祖,仰圣神。来列主,会太宸。时祫修,循古伦。惟圣鉴歆,愚孙忱恂。

  终献,《宁和之曲》:齐醴清兮麦熟新,笾豆洁兮孝念申。仰祖功兮宗德,愿降祐兮后人。

  彻馔,《雍和之曲》:乐终兮礼成,告玉振兮讫金声。彻之弗违,以肃精诚。

  还宫,《安和之曲》:三献就兮祖宗鉴享,一诚露兮念维长。思弗尽兮思弗忘,深荷德泽之启佑,小孙惟赖以馀光。神返宫永安,保家国益昌。

  孟秋。迎神:时兮孟秋火西流,感时毖祀兮爽气回。喜金风兮飘来,仰祖宗兮永慕哉。秋祫是举兮希鉴歆,小孙恭迓兮捧素裁。

  初献:皇祖降筵,列圣灵联。执事恐蹎,乐舞蹁跹。小孙捧盈兮敢弗虔。

  亚献:再酌兮玉浆,洁净兮馨香。祖宗垂享兮锡胤昌,万岁兮此礼行。

  终献:进酒三觥,歌舞雍韺,钟鼓轰铮。皇祖列圣,永享愚诚。

  彻馔:秋尝是举,稌黍丰农。三献既周,圣灵显容。小孙时思恩德兮惟忡。

  还宫:仰皇祖兮圣神功,祀典陈兮报莫穷。尝祫告竣,鸾驭旋宫。皇灵在天主在室,万祀陟降何有终。

  孟冬。迎神:时兮孟冬凛以凄,感时毖祀兮气潜回。溯朔风兮北来,仰祖宗兮永慕哉。冬祫是举兮希鉴歆,小孙恭迓兮捧素裁。

  初、亚、终献,俱同孟秋。

  撤馔:冬烝是举,俎豆维丰。三献既周,圣灵显容。小孙时思,恩德兮惟忡。

  还宫。(同孟秋,惟改“尝祫”为“烝祫。”)

  大祫乐章。

  迎神:仰庆源兮大发祥,惟世德兮深长。时惟岁残,大祫洪张。祖宗圣神,明明皇皇。遥瞻兮顿首,世德兮何以忘。

  初献:神之格兮慰我思,慰我思兮捧玉卮。捧来前兮栗栗,仰歆纳兮是幸已而。

  亚献:再举瑶浆,乐舞群张。小孙在位,陪助贤良。百工罗从,大礼肃将。惟我祖宗,显锡恩光。

  终献:思祖功兮深长,景宗德兮馨香。报岁事之既成兮典则先王,惟功德之莫报兮何以量。

  彻馔:三酌既终,一诚感通。仰圣灵兮居歆,万礻异是举兮庶乎酬报之衷。

  还宫:显兮幽兮,神运无迹。神运无迹兮化无方,灵返天兮主返室。愿神功圣德兮启佑无终,玄孙拜送兮以谢以祈。

  嘉靖十年大禘乐章。

  迎神,《元和之曲》:于维皇祖,肇创丕基。钟祥有自,曰本先之。奄有万方,作之君师。追报宜隆,以申孝思。瞻望稽首,介我休禧。

  初献,《寿和之曲》:木有本兮水有源,人本祖兮物本天。思报德兮礼莫先,仰希鉴兮敢弗虔。

  亚献,《仁和之曲》:中觞载升,于此瑶觥。小孙奉前,愿歆其诚。乐舞在列,庶职在庭。祖鉴孔昭,锡祐攸亨。

  终献,《德和之曲》:于维兮先祖,延庆兮深高。追报兮曷能,三进兮香醪。

  彻馔,《太和之曲》:芬兮豆笾,洁兮黍粢。祖垂歆享,彻乎敢迟。礼云告备,以讫陈辞。永裕后人,亿世丕而。

  送神,《永和之曲》:禘祀兮具张,佳气兮郁昂。皇灵锡纳兮喜将,一诚通兮万载昌。祈鉴祐兮天下康,仰源仁浩德兮曷以量。小孙顿首兮以望,遥瞻冉冉兮圣灵皇皇。

  洪武七年,御制祀历代帝王乐章。

  迎神,《雍和之曲》:仰瞻兮圣容,想銮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来俯鉴兮微衷。荷圣临兮苍生有崇,眷诸帝兮是临,予顿首兮幸蒙。

  奠帛,《保和之曲》:秉微诚兮动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效勤,奉礼帛兮列酒尊。鉴予情兮忻享,方旋驾兮云程。

  初献,《保和之曲》: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载瞻载崇,群臣忻兮跃从,愿睹穆穆兮圣容。

  亚献,《中和之曲》: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满庭,陈笾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

  终献,《肃和之曲》: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鸾兮将旋宫。予心眷恋兮神圣,欲攀留兮无从。蹑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达九重。

  彻馔,《凝和之曲》:纳肴羞兮领陈,烝民乐兮幸生。将何以兮崇报,惟岁时兮载瞻载迎。

  送神,《寿和之曲》:幡幢缭绕兮导来踪,銮舆冉冉兮归天宫。五云拥兮祥风从,民歌圣佑兮乐年丰。

  望燎,《豫和之曲》:神机不测兮造化功,珍羞礼帛兮荐火中。望瘗庭兮稽首,愿神鉴兮寸衷。

  洪武六年定祀先师孔子乐章。

  迎神,《咸和之曲》: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益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奠帛,《宁和之曲》: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惟王”,后改曰“惟师”。)

  初献,《安和之曲》:太哉圣王,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亚、终献,《景和之曲》: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戏成礼。

  彻馔,《咸和之曲》: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送神,《咸和之曲》: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旋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洪武二年享先农乐章。

  迎神,《永和之曲》:东风启蛰,地脉奋然。苍龙挂角,烨烨天田。民命惟食,创物有先。圜钟既奏,有降斯筵。

  奠帛,《永和之曲》:帝出乎震,天发农祥。神降于筵,蔼蔼洋洋。礼神有帛,其色惟苍。岂伊具物,诚敬之将。

  进俎,《雍和之曲》:制帛既陈,礼严奉牲。载之于俎,祀事孔明。簠簋攸列,黍稷惟馨。民力普存,先穑之灵。

  初献,《寿和之曲》:九谷未分,庶草攸同。表为嘉种,实在先农。黍稌斯丰,酒醴是供。献奠之初,以祈感通。配位云:厥初生民,粒食其天。开物惟智,邃古奚传。思文后稷,农官之先。侑神作主,初献惟蠲。

  亚献,《寿和之曲》:倬彼甫田,其隰其原。耒耜云载,骖驭之间。报本思享,亚献惟虔。神其歆之,自古有年。配位云:后稷配天,兴于有邰。诞降嘉种,有栽有培。俶载南亩,祗事三推。佑神再献,歆我尊罍。

  终献,《寿和之曲》:帝耤之典,享祀是资,洁丰嘉栗,咸仰于斯。时维亲耕,享我农师。礼成于三,以讫陈词。配位云:嘉德之荐,民和岁丰。帝命率育,报本之功。陈常时夏,其德其功。齐明有格,惟献之终。

  彻馔,《永和之曲》:于赫先农,歆此洁修。于篚于爵,于馔于羞。礼成告彻,神惠敢留。馂及终亩,丰年是求。

  送神,《永和之曲》:神无不在,于昭于天。曰迎曰送,于享之筵。冕衣在列,金石在悬。往无不之,其佩翩翩。

  望瘗,《太和之曲》:祝帛牲醴,先农既歆。不留不亵,瘗之厚深。有幽其瘗,有赫其临。曰礼之常,匪今斯今。

  嘉靖九年定享先蚕乐章。

  迎神,《贞和之曲》:于穆惟神,肇启蚕桑。衣我万民,保我家邦。兹举旷仪,春日载阳。恭迎霞驭,灵气洋洋。

  奠帛,《寿和之曲》:神其临只,有苾有芬。乃献玉歊,乃奠文纁。仰祈昭鉴,淑气氤氲。顾兹蚕妇,祁祁如云。

  初献,曲同奠帛。

  亚献,《顺和之曲》:载举清觞,蚕祀孔明。以格以享,鼓瑟吹笙。阴教用彰,坤仪允贞。神之听之,鉴此禋诚。

  终献,《宁和之曲》:神之格思,桑土是宜。三缫七就,惟此茧丝。献礼有终,神不我遗。锡我纯服,藻绘皇仪。

  彻馔,《安和之曲》:俎豆具彻,式礼莫愆。既匡既敕,我祀孔虔。我思古人,葛覃惟贤。明灵歆只,永顾桑阡。

  送神,《恒和之曲》:神之升矣,日霁霞蒸。相此女红,杼轴其兴。兹返玄宫,鸾凤翔腾。瞻望弗及,永锡嘉徵。

  望燎,曲同送神。

卷三十九

  ◎乐三

  ○乐章二

  洪武三年定朝贺乐章。

  升殿,奏《飞龙引之曲》。百官行礼,奏《风云会之曲》。丞相致词,奏《庆皇都之曲》。复位,百官行礼,奏《喜升平之曲》。还宫,奏《贺圣朝之曲》。俱见后宴飨九奏中。

  二十六年更定。

  升殿,韶乐,奏《圣安之曲》: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凤阁中,扇开帘卷帝王兴。圣感天地灵,保万寿,洪福增。祥光王气生,升宝位,永康宁。

  还宫,韶乐,奏《定安之曲》:九五飞圣龙,千邦万国敬依从。鸣鞭三下同,公卿环珮响玎〈王东〉,掌扇护御容。中和乐,音吕浓,翡翠锦绣,拥还华盖赴龙宫。

  公卿入门,奏《治安之曲》:忠良为股肱,昊天之德承主恩,森罗拱北辰。御炉烟绕奉天门,江山社稷兴。安天下,军与民,龙虎会风云。(后不用。)

  洪武二十六年定中宫正旦、冬至、千秋节朝贺乐章。

  中宫《天香凤韶之曲》:宝殿光辉晴天映,悬玉钩珍珠帘栊,瑶觞举时箫韶动。庆大筵,来仪凤,昭阳玉帛齐朝贡。赞孝慈贤助仁风,歌谣正在升平中,谨献上齐天颂。

  宣德以后增定慈宫朝贺乐章。

  《天香凤韶之曲》:龙楼凤阁彤云晓,开绣帘天香芬馥,瑶阶春暖千花簇。寿圣母,齐颂祝,御筵奏献长生曲。坤道宁品类咸育,和气四时调玉烛,享万万年太平福。

  洪武三年定宴飨乐章。

  一奏《起临濠之曲》,名《飞龙引》: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 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二奏《开太平之曲》,名《风云会》:玉垒瞰江城,风云绕帝营。驾楼船龙虎纵横,飞炮发机驱六甲,降虏将,胜胡兵。 谈笑掣长鲸,三军勇气增。一戎衣,宇宙清宁。从此华夷归一统,开帝业,庆升平。

  三奏《安建业之曲》。名《庆皇都》:虎踞龙蟠佳丽地,真主开基,千载风云会。十万雄兵屯铁骑,台臣守将皆奔溃。 一洗烦苛施德惠,里巷讴歌,田野腾和气。王业弘开千万世,黎民咸仰雍熙治。

  四奏《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持黄钺,削平荆楚清吴越。清吴越,暮秦朝晋,几多豪杰。 幽燕齐鲁风尘洁,伊凉蜀陇人心悦。人心悦,车书一统,万方同辙。

  五奏《平幽都之曲》,名《贺圣朝》:天运推迁虏运移,王师北讨定燕畿。百年礼乐重兴日,四海风云庆会时。 除暴虐,抚疮痍,漠南争睹旧威仪。君王圣德容降虏,三恪衣冠拜玉墀。

  六奏《抚四夷之曲》,名《龙池宴》: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文身交阯,毡裘金齿,重译来宾。 奇珍异产,梯山航海,奉表称臣。白狼玄豹,九苞丹凤,五色麒麟。

  七奏《定封赏之曲》,名《九重欢》:乾坤清廓,论功定赏,策勋封爵。玉带金符,貂蝉簪珥,形图麟阁。 奉天洪武功臣,佐兴运,文经武略。子子孙孙,尊荣富贵,久长安乐。

  八奏《大一统之曲》,名《凤凰吟》:大明天子驾飞龙,开疆宇,定王封。江汉远朝宗,庆四海,车书会同。 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遐迩畅皇风,亿万载,时和岁丰。

  九奏《守承平之曲》,名《万年春》:风调雨顺遍乾坤,齐庆承平时节。玉烛调和甘露降,远近桑麻相接。偃武修文,报功崇德,率土皆臣妾。山河磐固,万方黎庶欢悦。 长想创业艰难,君臣曾共扫四方豪杰。露宿宵征鞍马上,历尽风霜冰雪。朝野如今,清宁无事,任用须贤哲。躬勤节俭,万年同守王业。(以上九奏,前三奏和缓,中四奏壮烈,后二奏舒长。其曲皆按月律。)

  十二月按律乐歌。

  正月太簇,本宫黄钟商,俗名大石,曲名《万年春》:奏天承运秉黄麾,志在安民除慝。曾睹中天腾王气,五色虹霓千尺。龙绕兜鍪,神迎艘舰,嘉应非人力。凤凰山上,废云长绕峰石。 天助神武成功,人心效顺,所至皆无敌。手握乾符开宝祚,略定山河南北。饮马江淮,列营河汉,四海风波息。师雄将猛,万方齐仰威德。

  二月夹钟,本宫夹钟宫,俗名中吕,曲名《玉街行》:山林豺虎,中原狐兔,四海英雄无数。大明真主起临濠,震于赫戎衣一怒。 星罗玉垒,云屯铁骑,一扫乾坤烟雾。黎民重睹太平年,庆万里山河磐固。

  三月姑洗,本宫太簇商,俗名大石,曲名《贺圣朝》:云气朝生芒砀间,虹光夜起凤凰山。江淮一日真主出,华夏千年正统还。 瞻日角,睹天颜,云龙风虎竞追攀。君臣勤苦成王业,王业汪洋被百蛮。

  四月仲吕,本宫无射徵,俗名黄钟正徵,曲名《喜升平》:风云密,濠梁千载真龙出。真龙出,鲸鲵豺虎,扫除无迹。 江河从此波涛息,乾坤同庆承平日。承平日,华夷万里,地图归一。

  五月蕤宾,本宫姑洗商,俗名中管双调,曲名《乐清朝》:中原鹿走英雄起,回首四郊多垒。英主倡兵淮水,将士皆雄伟。 百灵护助人心喜,一呼万人风靡。谈笑扫除蝼蚁,王业从兹始。

  六月林钟,本宫夹钟角,俗名中吕角,曲名《庆皇都》:王气呈祥飞紫凤,虎啸龙兴,千里旌旗动。四海欢呼师旅众,天戈一指风云从。 将士争先民乐用,驾御英雄,圣德皆天纵。率土华夷归职贡,词臣拜献河清颂。

  七月夷则,本宫南吕商,俗名中管商角,曲名《永太平》:凤凰佳气好,王师起义,乾坤初晓。淮水西边,五色庆云缭绕。三尺龙泉似水,更百万貔貅熊豹。军令悄,鱼丽鹅鹳,风云蛇鸟。 赳赳电掣鹰扬,在伐罪安民,去残除暴。天与人归,豪杰削平多少。万里烟尘净洗,正红日一轮高照。膺大宝,王业万年相保。

  八月南吕,本宫南吕宫,俗名中管仙吕,曲名《凤凰吟》:紫微翠盖拥蓬莱,圣天子,帝图开。历数应江淮,看五色云生上台。 栉风沐雨,攻坚击锐,将士总英才。跃马定尘埃,创万古山河壮哉。

  九月无射,本宫无射宫,俗名黄钟,曲名《飞龙引》,词同前《起临濠》之曲。

  十月应钟,本宫姑洗徵,俗名中吕正徵,曲名《龙池宴》:大明英主承天运,倡义拥天戈。星辰旋绕,风云围护,龙虎麾诃。 旌旗所指,羌夷纳款,江海停波。从今平定,万年疆宇,百二山河。

  十一月黄钟,本宫夷则角,俗名仙吕角,曲名《金门乐》:庆皇明圣主开宝祚,起临濠。正汝颍尘飞,江淮浪卷,赤子呼号。天戈奋然倡义,拥神兵百万总英豪。貔虎朝屯壁垒,虹霓夜绕弓刀。 凤凰同势耸层霄,佳气五云高。爱士伍同心,君臣协力,不惮勤劳。风云一时相会,看鱼龙飞舞出波涛。静扫八方氛祲,咸听九奏箫韶。

  十二月大吕,本宫大吕宫,俗名高宫,曲名《风云会》:天眷顾淮西,真人起布衣,正乾刚九五龙飞。驾驭英雄收俊杰,承永命,布皇威。 一剑立鸿基,三军拥义旗,望云霓四海人归。整顿乾坤除暴虐,歌圣德,庆雍熙。

  武舞曲,名《清海宇》:拔剑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跨蜀驱胡,万里山河壮帝居。

  文舞曲,名《泰阶平》:乾坤清宁,治功告成,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郊则致其礼,庙则尽其诚。卿云在天甘露零,风雨时若百谷登。礼乐雍和,政刑肃清。储嗣既立,封建乃行。谗佞屏四海,贤俊立朝廷。玉帛钟鼓陈两楹,君臣赓歌扬颁声。

  四夷舞曲,其一,《小将军》:大明君,定宇寰,圣恩宽,掌江山,东虏西戎,北狄南蛮,手高擎,宝贝盘。其二,《殿前欢》:五云宫阙连霄汉,金光明照眼。玉沟金水声潺潺,頫囟观,趋跄看,仪銮严肃百千般,威人心胆寒。其三,《庆新年》:虎豹关,文武班,五彩间庆云朝霞灿。黄金殿,喜气增,丹墀内,仰圣颜。翠绕红围锦绣班,高楼十二栏。笙箫趁紫坛,仙音韵,瑶闉按,拜舞齐,歌谣缵,吾皇万寿安。其四,《过门子》:定宇寰,定宇寰,掌江山,抚百蛮。讴歌拜舞仰祝缵,万万年,帝业安。

  洪武十五年重定宴飨九奏乐章。

  一奏《炎精开运之曲》:炎精开运,笃生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宴,物阜民康。威加夷僚,德被戎羌。八珍有荐,九鼎馨香。鼓钟鐄鐄,宫徵洋洋。怡神养寿,理阴顺阳。保兹遐福,地久天长。

  二奏《皇风之曲》:皇风被八表,熙熙声教宣。时和景象明,紫宸开绣筵。龙衮曜朝日,金炉袅祥烟。济济公与侯,被服丽且鲜。列坐侍丹扆,磬折在周旋。羔豚升华俎,玉馔充方圆。初筵奏《南风》,继歌赓载篇。瑶觞欣再举,拜俯礼无愆。同乐及斯辰,于皇千万年。

  奏《平定天下之舞》,曲名《清海宇》。(同前。)

  三奏《眷皇明之曲》:赫赫上帝,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支荣。厥本伊何?育德春宫。厥支伊何?藩邦以宁。庆延百世,泽被群生。及时为乐,天禄是膺。千秋万岁,永观厥成。

  奏《抚安四夷之舞》,曲名《小将军》、《殿前欢》、《庆新年》、《过门子》。(俱同前。)

  四奏《天道传之曲》:马负图兮天道传,龟载书兮人文宣。羲画卦兮禹畴叙,皇极建兮合自然。绵绵历数归明主,祥麟在郊威凤舞。九夷入贡康衢谣,圣子神孙继祖武,垂拱无为迈前古。

  奏《车书会同之舞》,曲名《泰阶平》。(同前)

  五奏《振皇纲之曲》:《周南》咏麟趾,《卷阿》歌凤凰。蔼蔼称多士,为桢振皇纲。赫赫我大明,德尊逾汉唐。百揆修庶绩,公辅理阴阳。峨冠正襟佩,都俞在高堂,坐令八纮内,熙熙民乐康。气和风雨时,田畴岁丰穰。献礼过三爵,欢娱良未央。

  六奏《金陵之曲》:钟山蟠苍龙,石城踞金虎。千年王气都,于今归圣主。六代繁华经几秋,江流东去无时休。谁言天堑分南北,英雄岂但嗤曹刘。我皇昔住濠梁屋,神游天锡真人服,提兵乘势渡江来,语臣早献《金陵曲》。歌金陵,进珍馔,皆八音,继三叹。请观汉祖用兵时,为尝冯异滹沱饭。

  七奏《长杨之曲》:长杨曳绿,黄鸟和鸣。菡萏呈鲜,紫燕轻盈。千花浥露,日丽风清。及时为乐,芳尊在庭。管音嘒嘒,丝韵泠泠,玉振金声,各奏尔能。皤皤国老,载劝载惩。明德惟馨,垂之圣经。《唐风》示戒,永保嘉名。无已太康,哲人是听。

  八奏《芳醴之曲》: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圣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惟皇登九五,玉食保尊荣。日昃不遑餐,布德延群生。天庖具丰膳,鼎鼐事调烹,岂但资肥甘,亦足养遐龄。达人悟兹理,恒令五气平。随时知有节,昭哉天道行。

  九奏《驾六龙之曲》:日丽中天漏下迟,公卿侍宴多令仪。箫韶九奏觞九献,炉烟细逐祥风吹。群臣舞蹈天颜喜,岁熟民康常若此。六龙回驾凤楼深,宝扇齐开扶玉几。景星呈瑞庆云多,两曜增晖四序和。圣人道大如天地,岁岁年年奈乐何。

  进膳曲,《水龙吟》:宝殿祥云紫气濛,圣明君,龙德宫。氤氲雾霭,桧柏间青松。龙楼凤阁,雕梁画栋,此是蓬莱洞。

  太平清乐曲,《太清歌》: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东西。托圣德,胜尧王,保护家国太平,天下都归一,将兵器销为农器。旌旗不动酒旗招,仰荷天地。 《上清歌》:一愿四时风调雨顺民心喜。摄外国,将宝贝;摄外国,将宝贝;见君王,来朝宝殿里,珊瑚、玛瑙、玻璃,进在丹墀。 《开天门》:托长生,日月光天德,万万岁永固皇基。公卿文武来朝会,开玳筵,捧金杯。

  迎膳,奏《水龙吟曲》,与进膳同。升座、还宫、百官行礼,奏《万岁乐》、《朝天子》二曲,与朝贺同。

  大祀庆成大宴,用《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

  万寿圣节大宴,用《九夷进宝队舞》、《寿星队舞》。冬至大宴,用《赞圣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

  正旦大宴,用《百戏莲花盆队舞》、《胜鼓采莲队舞》。

  永乐十八年定宴飨乐舞。

  一奏《上万寿之曲》:龙飞定万方,受天命,振纪纲。彝伦攸叙四海康,普天率土尽来王。臣民舞蹈,嵩呼载扬,称觞奉吾皇,圣寿天长。

  《平定天下舞曲》,其一,《四边静》:威伏千邦,四夷来宾纳表章。显祯祥,承乾象,皇基永昌,万载山河壮。其二,《刮地风》:圣主过尧、舜、禹、汤,立五常三纲。八蛮进贡朝今上,顿首诚惶。朝中宰相,变理阴阳。五谷收成,万民欢畅。贺吾皇,齐赞扬,万国来降。

  二奏《仰天恩之曲》:皇天眷圣明,五辰顺,四海宁,风调雨顺百谷登,臣民鼓舞乐太平。贤良在位,邦家永祯。吾皇仰洪恩,夙夜存诚。

  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曲,曰《豆叶黄》:雨顺风调,五谷收成,仓廪丰盈,大利民生。托赖著皇恩四海清,鼓腹讴歌,白叟黄童,共乐咸宁。

  四夷舞曲,其一,《小将军》:顺天心,圣德诚,化番邦,尽朝京。四夷归伏,舞于龙廷。贡皇明,宝贝擎。其二,《殿前欢》: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其三,《庆丰年》:和气增,鸾凤鸣,紫雾生,祥云朝霞映。爇金炉,香味馨,列丹墀,御驾盈。弦管箫韶五音应,龙笛间凤笙。其四,《渤海令》:金杯中,酒满盛。御案前,列群英。君德成,皇图庆,嵩呼万岁声。其五,《过门子》:圣主兴,圣主兴,显威灵,蛮夷静。至仁至德至圣明,万万年,帝业成。

  三奏《感地德之曲》:皇心感地灵,顺天时,德厚生。含弘光大品物亨,钟奇毓秀产俊英。河清海宴,麟来凤鸣,阴阳永和平,相我文明。

  《车书会同舞曲》,其一,《新水令》:锦衣花帽设丹墀,具公服百司同会。麟至舞,凤来仪,文武班齐,朝贺圣明帝。其二,《水仙子》:八方四面锦华夷,天下苍生仰圣德。风调雨顺升平世,遍乾坤,皆赞礼,托君恩民乐雍熙。万万年皇基坚固,万万载江山定体,万万岁洪福天齐。

  四奏《民乐生之曲》:世间的万民,荷天地,感圣恩。乾坤定位四海春,君臣父子正大伦。皇风浩荡,人心载醇,熙熙乐天真,永戴明君。

  《表正万邦舞曲》,其一,《庆太平》:奸邪浊乱朝纲,构祸难,煽动戈斨。赫怒吾皇,亲征灞上,指天戈,敌皆降。其二,《武士欢》:白沟战场,旌旗云合迷日光。令严气张,三军踊跃齐奋扬,扫除残甲如风荡,凯歌传四方。仁圣不杀降,望河南,失欃枪。其三,《滚绣球》:肆旅拒,恃力强,一心构殃,筑沧洲百尺城隍。骋虿毒,恣虎狼,孰能御当。顺天心有德隆昌,倒戈敛甲齐归降,抚将生还达故乡,自此仁闻愈彰。其四,《阵阵赢》:不数孙吴兵法良,神谋睿算合阴阳,八阵堂堂行天上,虎略龙韬孰敢当。俘囚十万皆疏放,感荷仁恩戴上苍。其五,《得胜回》:两傍四方,展鸟翼风云雁行。出奇兵,敌难量,士强马强。遍百里,眠旌卧枪。胜兵回,乐洋洋。其六,《小梁州》:敌兵战败神魂丧,拥貔貅,直渡长江。开市门,肆不移,宣圣恩,如天旷。纶音颁降,普天下,仰吾皇。

  五奏《感皇恩之曲》:当今四海宁,颂声作,礼乐兴。君臣庆会跻太平,衣冠济济宴彤庭。文臣武将,共荷恩荣,忠心尽微诚,仰答皇明。

  《天命有德舞曲》,其一,《庆宣和》:雨顺风调万物熙,一统华夷。四野嘉禾感和气,一干百穗,一干百穗。其二,《窄砖儿》:梯航万国来丹陛,太平年,永固洪基。正东西南北来朝会,洽寰宇,布春晖,四夷咸宾声教美。自古明王在慎德,不须威武服戎狄。祥瑞集,凤来仪。佳期万万岁,圣明君,主华夷。

  六奏《庆丰年之曲》:万方仰圣君,大一统,抚万民。丰年时序雨露均,穰穰五谷货财殷。酣歌击壤,风清俗淳,四夷悉来宾,正统皇仁。

  七奏《集祯应之曲》:皇天眷大明,五星聚,兆太平;驺虞出现甘露零,野蚕成茧嘉禾生,醴泉涌地河水清。乾坤万万年,四海永宁。

  八奏《永皇图之曲》:天心眷圣皇,正天位,抚万邦。仁风宣布礼乐张,戎夷稽首朝明堂。皇图巩固,贤臣赞襄。太平日月光,地久天长。

  九奏《乐太平之曲》:皇恩被八纮,三光明,四海清。人康物阜岁屡登,含哺鼓腹皆欢声。民歌帝力,唐尧至仁。乾坤永清,共乐太平。

  导膳、迎膳、进膳及升座、还宫、百官行礼诸曲,俱与洪武间同。

  大祀庆成,用《缨鞭得胜蛮夷队舞》;万寿圣节,《九夷进宝队舞》;冬至节,《赞圣喜队舞》;正旦节,《百戏莲盆队舞》。

  嘉靖间续定庆成宴乐章

  升座,乐曲《万岁乐》:五百昌期嘉庆会,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华日,大明朝,万万世。

  百官行礼,乐曲《朝天子》:满前瑞烟,香绕蓬莱殿,风回韶律鼓渊渊,列陛上,旌旗绚,日至朱躔。阳生赤甸气和融,彻上元。历年万千,长庆天宫宴。

  上护衣、上花,乐曲《水龙吟》:宝殿金炉瑞霭浮,陈玉案,列珍羞。天花炫彩,照曜翠云裘。鸾歌凤舞,虞庭乐奏,万岁君王寿。

  一奏《上万岁之曲》:圣主垂衣裳,兴礼乐,迈虞唐。箫韶九成仪凤凰,日月中天照八荒。民安物阜,时和岁康。上奉万年觞,胤祚无疆。

  奏《平定天下舞曲》,其一,《四边静》:天启嘉祥,圣主中兴振纪纲。颂洋洋,功荡荡,国运隆昌,万岁皇图壮。其二,《凤鸾吟》:维皇上天佑圣明,景命宣,五云辉,三台润,七纬光悬。协气生,嘉祥见。正万民,用群贤。垂衮御经筵,宵衣勤政殿。礼圜丘大祀精虔,明水洁,苍璧圆。秉周文,承殷荐,眷皇家亿万斯年。

  二奏《仰天恩之曲》:皇穹启圣神,钦乾运,祗郊禋。一阳初动霭先春,万福来同仰至仁。祥开日月,瑞见星辰。礼乐协神人,宇宙咸新。

  迎膳曲,《水龙吟》:春满雕盘献玉桃,葭管动,日轮高。熹微霁色,遥映衮龙袍。千官舞蹈,钧韶迭奏,曲度升平调。

  进膳曲,《水龙吟》:紫禁琼筵暖应冬,骖八螭,乘六龙,玉卮琼斝,黼座献重瞳。尧天广运,舜云飞动,喜听赓歌颂。

  进汤曲,其一,《太清歌》:长至日,开黄道,喜乾坤佳气,阳长阴消。奏钧韶,音调凤轸,律协鸾箫。仰龙颜,天日表,如舜如尧。金炉烟暖御香飘,玉墀晴霁祥光绕。宫梅苑柳迎春好,燕乐蓬莱岛。其二,《上清歌》:云捧宸居,五星光映三台丽。仰日月,层霄霁;仰日月,层霄霁。中兴重见唐虞际,太和元气自阳回,兆姓欢愉。其三,《开天门》:九重霄,日转皇州晓。宴天家,共歌《鱼藻》。龙鳞雉尾高,祝圣寿,庆清朝。

  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曲,《御銮歌》:雅奏乐升平,瞻绛阙,集瑶京。黄童白叟喜气盈,讴歌鼓舞四海宁。金枝结秀,玉树含英。听康衢击壤声,帝力难名。

  三奏《感昊德之曲》:帝德运光明,一阳动,万物生。升中大报苍璧陈,礼崇乐畅歆太清。星悬紫极,日丽璇庭,乾坤瑞气盈,海宇安宁。

  奏《抚安四夷舞曲》,其一,《贺圣朝》:华夷一统,万国来同。献方物,修庭贡,远慕皇风,自南自北,自西自东。望天宫,佳气郁重重,四灵毕至,麟凤龟龙。其二,《殿前欢》:瑞云晴霭浮宫殿,一脉阳和转。礼成交泰开周宴,凤笙调,龙幄展,天心感格人欢忭,四海讴歌遍。其三,《庆丰年》:赖皇天,锡丰年,勤禹稼,力舜田,喜慰三农愿。嘉禾秀,瑞麦鲜,赋九州,贡八埏。神仓御廪咸充满,养民以养贤。其四,《新水令》:圣德精禋格昊穹,大一统。四夷来贡,玉帛捧。文轨同,世际昌隆,共听舆人颂。其五,《太平令》:诞明禋,天鉴元后,光四表,惠泽周流。来四裔,趋前拥后,献万宝,充庭满囿。稽首顿首,天高地厚,祝圣人,多男福寿。

  四奏《民乐生之曲》:大报礼初成,象乾德,运皇诚。神州赤县永清宁,灵雨和风乐太平。阴阳交畅,品物咸亨,元化自流行,允殖群生。

  迎膳曲,《水龙吟》:五色祥云捧玉皇,开阊阖,坐明光。钧天乐奏,冬日御筵张。文恬武熙,太平气象,人在唐虞上。

  进膳曲,《水龙吟》:玉律阳回景运新,燕镐京,蔼皇仁。光昭云汉,一气沸韶韺。锦瑟和声,瑶琴清韵,瞻仰天颜近。

  进汤曲,《太清歌》:万方民,乐时雍,鼓舞荷天工,雷行风动。喜今逢,南蛮北貊,东夷西戎,来朝贡。大明宫,星罗斗拱。九重天上六飞龙,五色云间双彩凤,普天率土效华封,允协河清颂。

  奏《车书会同舞曲》,其一,《新水令》:五云深护九重城,感洪恩。一人有庆,阳初长,礼方行。帝德文明,表率邦家正。其二,《水仙子》:万方安堵乐康宁,九域同仁荷圣明。千年抚运承天命,露垂甘,河献清,见双岐秀麦连茎,喜灵雪随冬应,睹祥云拂曙生,神与化并运同行。

  五奏《感皇恩之曲》:双阙五星光,霓旌树,紫盖张。璇台玉历转新阳,钧天广乐谐宫商。恩深露湛,喜溢霞觞,日月焕龙章,地久天长。

  奏《表正万邦舞曲》,其一,《庆太平》:维天眷我圣明,礼圜丘,至德精诚。乾元永清,洪膺景命,休徵应,泰阶平。其二,《千秋岁》:圣主乘龙御万邦,庆云翔化日重光。群臣拜舞称寿觞,载歌《天保》章。其三,《滚绣球》:五云车,度九重,利见飞龙。耀衮章,火藻华虫。击虎敔,考凫钟,鼍鼓逢逢。八珍列,九鼎丰隆。尧眉扬彩舜重瞳,万国咸熙四海雍,齐歌颂圣德神功。其四,《殿前欢》:万年礼乐中兴日,大化睹重熙。河清海宴臻祥瑞,五行顺,七政齐,超三迈五贞元会,既醉颂凫鹥。其五,《天下乐》:万灵朝拱接清都,享南郊,钦天法祖。愿圣人,承乾纳祜,中和位育,龟献范,马陈图。其六,《醉太平》:礼乐万年规,讴歌四海熙。衣冠蹈舞九龙墀,丽正仰南离。紫云高捧唐虞帝,垂衣天下文明治。镐鸟岐凤呈嘉瑞,真个是人在成周世。

  六奏《庆丰年之曲》:圣人懋承乾,绥万邦,屡丰年。神仓御廪登天田,明粢郁鬯祀孔虔。舆情咸豫,协气用宣,万古帝图传,璧合珠联。

  七奏《集祯应之曲》:天保泰阶平,宝露降,浑河清,喜禾秀麦集休祯,遐陬绝域喜气盈。一人有庆,百度惟贞,万国颂咸宁,丽正重明。

  八奏《永皇图之曲》:镐燕集天京,颂《鱼藻》,歌《鹿鸣》。边陲安堵万国宁,重译来庭四海清。咸池日曙,昧谷云征,帝座仰前星,豫大丰亨。

  九奏《乐太平之曲》:皇极永登祥,乾符启,泰运昌。玉管回春动一阳,金銮锡燕歌九章,虞庭兽舞,岐山凤翊,日丽衮龙裳,主圣臣良。

  迎膳曲,《水龙吟》:香雾氤氲紫阁重,仰天德,瞻帝容。星辉海润,甘雨间和风。乐比鸢鱼,瑞呈麟凤,永献《卷阿》颂。

  进膳曲,其一,《水龙吟》:万户千门启建章,台阶峻,帝座张。三垣九道,北斗玉衡光。元气调和,雅韵铿锵,昭代庆明良。其二,《太清歌》:万方国,尽来庭。稽首歌帝仁,仰荷生成。振乾纲,阴阳顺序,民物乐生。逢明圣,万年春,永膺休命。华夷蛮僚咸归正,苍生至老不知兵,鼓腹含哺囿太平,九有享清宁。

  奏《天命有德舞曲》,其一,《万岁乐》:太平天子兴隆日,履初长,阳回元吉。醴泉芝草休徵集,曾闻道五星聚室。其二,《贺圣朝》:一人元良,百度维新。握赤符,凝玄应,享太清。大礼方行,祀事孔明感天心,亿载恒承庆。明王慎德,四裔咸宾。

  奏《缨鞭得胜蛮夷队舞承应曲》,其一,《醉太平》:星华紫殿高,云气彤楼绕。九夷重译梯航到,皇图光八表。玉宇无尘明月皎,银河自转扶桑晓,平平荡荡归王道。百兽舞,凤鸣箫韶。其二,《看花会》:普天下,都赖吾皇至圣。看玉关频款,天山已定。四夷效顺归王命。《天保》歌,群黎百姓。其三,《天下乐》:九重乐奏万花开,望龙楼,云蒸雾霭。仰天工,雍熙帝载,臣民欢戴。溥仁恩,遍九垓。其四,《清江引》:黄钟既奏阳和长,德盛天心贶。人文日月明,国势山河壮,衢室民谣频击壤。

  奏致语曲,其一,《清江引》:钧天毕奏日方中,既醉欢声动。云章傍衮龙,飙势翔威凤,万方安乐兴嘉颂。其二,《千秋岁》:上下交欢燕礼成,一阳奋,万汇咸亨。风云会合开明运,紫极转璇衡。

  宴毕,百官行礼曲,《朝天子》:文班武班,欢动承明殿,礼成乐备颂声喧。真咫尺,仰天颜,日照龙筵。风回雉扇翠蕤旋,奉仙銮,云间斗间,五色金章灿。

  还宫曲,《万岁乐》:天回北极云成瑞,望层霄,重华日丽。九垓八极乐雍熙,祝圣寿,万万岁。

  永乐间小宴乐章。

  一奏《本太初之曲》,《朝天子》:混兮沌兮,水土成元气,不分南北与东西,未辨天和地。万象包涵,其中秘密,难穷造化机,是阴阳本体。乃为之太极,两仪因而立。

  二奏《仰大明之曲》,《归朝欢》:太极分,混然方始见仪形,清浮浊偃乾坤定。日月齐兴,照青霄,万象明。阳须动,阴须静,阴与阳,皆相应。流行二气,万物俱生。

  三奏《民初生之曲》,其一,《沽美酒》:乾坤清,宇宙宁,六合净,四维正,万象原来一气生。定三才五行,民与物,共成群。其二,《太平令》:为一类不分人品,竟生食岂晓庖烹,避寒暑巢居穴遁,披树叶相寻趁,如何是爱亲。世情治生。虽混然各安其性。

  四奏《品物亨之曲》,《醉太平》:黎民生世间,万物长尘寰,阴阳交运转循环,久远时庶繁。相传气候应无间,品物交错凭谁鉴。望圣人出世整江山,主万民得安。

  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人心久仰生圣君,天使人生圣。圣人受天机,体天居中正,御六龙,驿明登九重。其二,《碧玉箫》:君坐神京,海岳共从新。民仰君恩,圣治有人伦。人品分,万物增,圣承乾,百福臻。垂法明,尊天命,兴后朝,皆从正。

  六奏《泰阶平之曲》,《十二月》:圣乃有言天,天是无言圣。圣人临正,万物亨通,恩威盛,社稷安,仁德感,江山定。选用英贤兴王政,分善恶赏罚均平。三公九卿,左右股肱,庶事康宁。

  七奏《君德成之曲》,其一,《十二月》:皇基以兴,圣帝修身,奉天体道,圣德愈明。敬天地,勤劳万民;立法度,上下咸宁。其二《尧民歌》:风俗礼乐厚彝伦,爰兴学校进儒经,贤臣良将保朝廷,四野人民颂欢声。用的是贤英,贤英定太平,寰海皆归正。

  八奏《圣道行之曲》,其一,《金殿万年欢》:三纲既定,九畴复兴。圣道如天,嘉禾齐秀,寒暑和平。圣威无边皇基稳,胜磐石,庆云生。景星长现,三光辉耀,百谷收成,万姓安宁。其二,《得胜令》:圣德感皇乾,甘露降山川。万邦来朝贡,奇珍摆布全,玉阶下鸣鞭。仰圣主,升金殿,丹墀列英贤,赞吾皇,丰稔年。

  九奏《乐清宁之曲》,其一,《普天乐》:万邦宁,皇图正。父君母后,天下咸钦。君治外,永圣明;后治内,长安静。后圣承乾皆从正,德相传,圣子神孙。天威浩荡,江山永固,洪福无穷。其二,《沽美酒》:和气生,满玉京;祥烟起,映皇宫。明圣开基整万民,风云会帝庭。奏箫韶,九韵成。其三,《太平令》:紫雾隐金鸾彩凤,祥光罩良将贤臣。玉案列珍羞美酝,宝鼎爇龙涎香喷。至尊永宁,储嗣守成,贺万万岁一人有庆。

  右二奏至八奏,俱奏百戏承应;第九奏,《鱼跃于渊》承应。奉天门宴百官,止用《本太初》、《仰大明》、《民初生》三奏曲,其进酒、进膳乐同。惟百官叩头礼,用《朝天子》曲。宴毕,导驾还宫,用《御銮歌》。

  嘉靖间仁寿宫落成宴飨乐章。

  一奏《本太初之曲》,《朝天子》:帝诚帝明,宝位基昌命。仙苑开筵歌《鹿鸣》,亭殿天章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示周行,昭德音。日升月恒,万载皇图正。

  二奏《仰大明之曲》,《殿前欢》:天保定圣人,多寿多男庆。修和礼乐协中兴,丽正重明,如山阜,如冈陵,如川方至莫不增。协气生,祯祥应,百神受命,万国来庭。

  三奏《民初生之曲》,其一,《沽美酒》:黄河清,宝露凝,瑞麦呈,灵鹊鸣,诸福来同仰圣明。喜万宝告成,占景纬,泰阶平。其二,《太平令》:念农桑,衣食之本;仰君德,独厚民生。事耕凿,群黎百姓。歌《鹿鸣》,神人胥庆。明主宴嘉宾,承筐鼓瑟吹笙,继自今福增天定。

  四奏《品物亨之曲》,《醉太平》:瑶宫怡圣颜,阆苑隔人寰。吹笙鼓瑟宾,旨酒天开宴,《鹿鸣》歌舞黄金殿,赖吾皇锡福万民安,醉歌《天保》欢。

  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圣主有道乐升平,宴会延休庆。务本轸民生,弘化凝天命。欣落成,万载开鸿运。其二,《碧玉箫》:帝重农桑,法驾起明光。麟游凤翔,宴陈《天保》章。开玳筵,荐瑶觞,既醉颂洋洋。圣德巍,皇恩荡,世际唐虞上。

  进膳曲,其一,《水龙吟》:宝瑟瑶笙鼓吹喧,圣天子,御华筵。南山万寿,瑞日正中天。百谷丰年,八方珍膳,人乐升平宴。其二,《太清歌》:祥麦嘉瓜臻瑞,仰荷尧舜主,爱育群黎,感天意五风十雨。秋报春祈遍尔德,劝农桑,日用衣食。嘉宾和乐开筵地,红云捧雕盘珍味。山呼万岁福无疆,日升川至。其三,《上清歌》:仰赖吾皇,参天两地凝和气。四三王,六五帝,四三王,六五帝,国家兴,贤才为上瑞。养万民,九域熙,百禄咸宜。其四,《开天门》:宝殿辉,龙虎风云会。瞻丹陛,觐紫微,周诗歌《既醉》,《螽斯》《麟趾》开祥瑞,仰飞龙,在天位。

  豳风亭宴讲官乐章。

  一奏《本太初之曲》,《朝天子》:九重诏传,殿阁开秋宴。授衣时节肃霜天,禾稼登场遍。鼓瑟吹笙,升平重见,工歌《七月》篇。春酒当筵献,愿吾皇万年,岁岁临西苑。

  二奏《仰大明之曲》,《殿前欢》:凤苑御筵开,黄花映玉阶。《鹿鸣》《天保》歌三代,古调新裁,奉君王寿杯。日月明,乾坤大,看年年秋报赛。太平有象,元首明哉。

  三奏《民初生之曲》,其一,《沽美酒》:熙春阳,化日长。执懿筐,采柔桑。拾茧缲丝有万箱。染红黄孔阳,为公子制衣裳。其二,《太平令》:勤树艺,岁年丰穰,九十月禾黍登场。为春酒瓮浮新酿,村田乐齐歌齐唱。飨公堂,杀羊举觞,继进著兕觥,祝圣寿,万灵扶相。

  四奏《品物亨之曲》,《醉太平》:纳嘉禾满场,酿御酒盈缸,公桑蚕绩制玄黄,服龙衣衮裳。螽斯蟋蟀谐清唱,水光山色明仙仗,幽风亭殿进霞觞,祝圣寿无疆。

  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九月风光何处有?凤苑在龙池右。农夫稼已登,公子衣方授,万岁君王频进酒。其二,《碧玉箫》:凡我生民,农桑最苦辛,终岁经营。气候变冬春,田畯欣,妇子勤。詠豳诗,仰化钧,场圃新,风雨顺。宴御墀,龙颜近。

  进膳曲,其一,《水龙吟》:养老休农敞御筵,泻春酒,介耆年,刲羊剪韭,社鼓正阗阗。香粳米颗,升堂拜献,此乐真堪羡。其二,《太清歌》:九月天,开西苑,宸居无逸殿,讲幄张筵。集儒流,云蒸星炫,璧纬珠躔。睹御制,焕天章,昭回云汉。尧天舜日民安宴,御廪神仓百谷登,金辉玉灿休征见,大有丰年。其三,《上清歌》:凤苑宸居,公桑帝耤今方举。躬耕蚕,劝士女,躬耕蚕,劝士女。献羊羔,升堂奏乐舞,葵菽枣壶上珍厨,万寿山呼。其四,《开天门》:豳风亭,共仰吾皇圣。百谷登,万国咸宁。民康物阜祯祥应,仰乾运,俯坤灵。

  隆庆三年大阅礼成回銮乐章。

  《武成之曲》:吾皇阅武成,简戎旅,壮帝京。龙旗照耀虎豹营,六师云拥甲胄明。威灵广播,蛮夷震惊,稽首颂升平,四海澄清。

  嘉靖间皇后亲蚕宴内外命妇乐章。

  升座,奏《天香凤韶之曲》:春云缭绕芳郊曙,喜乾坤万象感舒,兰皋蕙圃迎仙驭。采桑条,攀茂树。蚕宫茧馆亲临御。璧月珠星照太虚,开筵还驻翠旓旟,万载垂贞誉。

  进膳曲,《沽美酒》:蚕礼成,凤辇停,荐霞觞,列云屏。宫妃世妇仰坤宁。祥云映紫冥,同祝颂,耀前星。

  回宫,《御銮歌》:惟天启圣皇,君耕耤,后躬桑,身先田织率万邦。天清地宁民阜康,百谷用成,四夷来王。治化登虞唐,世发祯祥。

  永乐间定东宫宴飨乐章。

  一奏《喜千春之曲》,《贺圣朝》:开国承天,圣感极多,总一统,封疆阔。百姓快活,万物荣光,共沐恩波。仙音韵,合赞升平咏歌。齐朝拜,千千岁东宫,满国春和。

  二奏《永南山之曲》,《水仙子》:洪基永固海波清,盛世明时礼乐兴,华夷一统江山静。民通和,乐太平。赞东宫仁孝贤明,秉钧衡端正,顺乾坤泰亨,坐中华万世昌宁。

  三奏《桂枝香之曲》,《蟾宫曲》:晓光融,宴飨春宫,日朗风和,喜气葱葱。镇领台枢,规宏纲宪,礼节至公。事圣上柔声婉容,问安宁勤孝虔恭。果断宽洪,刚健文明,圣德合同。

  四奏《初春晓之曲》,《小梁州》:端拱严宸事紫微,秉运璇玑,四时百物总相宜。仰赖明君德,大业胜磐石。皇储仁孝明忠义,美遐方顺化朝仪。孝能欢慈爱心,敬笃上尊卑意,礼上和下睦民,鼓舞乐雍熙。

  五奏《乾坤泰之曲》,《满庭芳》:春和玳筵,安邦兴国,钦圣尊贤,文英武烈于民便。礼乐成全,享大业中庸不偏,顺天常节俭为先,达文献严仪训典,孝敬亿千年。

  六奏《昌运颂之曲》,《喜秋风》:文武安,军民乐。宴文华,会班僚,五云齐动钧天乐。贺春宫,赞皇朝。

  右二奏至六奏,俱奏百戏承应。

  七奏《泰道开之曲》,《沽美酒》:布春风,满画楼,对嘉景,凤凰洲。高捧金波碧玉瓯,设威仪左右,分品从,列公侯。其二,《太平令》:效圣上诚心勤厚,主宗器严备《春秋》,谐律吕仙音齐奏,钦王政皇天保佑。拜舞顿首,赞祝进酒,千千岁康宁福寿。

  迎膳乐曲,《水龙吟》:方响笙闉鼓乐喧,排宝器,开玳筵。鸾仪旌工,锦绣景相连。簪缨趋进,皆来朝见,春满文华殿。

  升座、还宫、百官行礼,奏《千秋岁曲》:尧年舜日胜禹周,庆云生缭绕凤楼。风调雨顺五谷收,万民畅歌讴。(朔望朝参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