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志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卷七十

  ◎刑法二

  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洪武十四年,命刑部听两造之词,议定入奏。既奏,录所下旨,送四辅官、谏院官、给事中覆核无异,然后覆奏行之。有疑狱,则四辅官封驳之。逾年,四辅官罢,乃命议狱者一归于三法司。十六年,命刑部尚书开济等,议定五六日旬时三审五覆之法。十七年,建三法司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命之曰贯城。下敕言:“贯索七星如贯珠,环而成象名天牢。中虚则刑平,官无邪私,故狱无囚人;贯内空中有星或数枚者即刑繁,刑官非其人;有星而明,为贵人无罪而狱。今法天道置法司,尔诸司其各慎乃事,法天道行之,令贯索中虚,庶不负朕肇建之意。”又谕法司官:“布政、按察司所拟刑名,其间人命重狱,具奏转达刑部、都察院参考,大理寺详拟。著为令。”

  刑部有十三清吏司,治各布政司刑名,而陵卫、王府、公侯伯府、在京诸曹及两京州郡,亦分隶之。按察名提刑,盖在外之法司也,参以副使、佥事,分治各府县事。京师自笞以上罪,悉由部议。洪武初决狱,笞五十者县决之,杖八十者州决之,一百者府决之,徒以上具狱送行省,移驳繁而贿赂行。乃命中书省御史台详谳,改月报为季报,以季报之数,类为岁报。凡府州县轻重狱囚,依律决断。违枉者,御史、按察司纠劾。至二十六年定制,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县,笞杖就决;徒流、迁徙、充军、杂犯死罪解部,审录行下,具死囚所坐罪名上部详议如律者,大理寺拟覆平允,监收侯决。其决不待时重囚,报可,即奏遣官往决之。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大理寺驳回改正,再问驳至三,改拟不当,将当该官吏奏问,谓之照驳。若亭疑谳决,而囚有番异,则改调隔别衙门问拟。二次番异不服,则具奏,会九卿鞫之,谓之圆审。至三四讯不服,而后请旨决焉。

  正统四年,稍更直省决遣之制,徒流就彼决遣,死罪以闻。成化五年,南大理评事张钰言:“南京法司多用严刑,迫囚诬服,其被纠者亦止改正而无罪,甚非律意。”乃诏申大理寺参问刑部之制。弘治十七年,刑部主事朱瑬言:“部囚送大理,第当驳正,不当用刑。”大理卿杨守随言:“刑具永乐间设,不可废。”帝是其言。

  会官审录之例,定于洪武三十年。初制,有大狱必面讯。十四年,命法司论囚,拟律以奏,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至是置政平、讼理二幡,审谕罪囚。谕刑部曰:“自今论囚,惟武臣、死罪,朕亲审之,余俱以所犯奏。然后引至承天门外,命行人持讼理幡,传旨谕之;其无罪应释者,持政平幡,宣德意遣之。”继令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间及驸马杂听之,录冤者以状闻,无冤者实犯死罪以下悉论如律,诸杂犯准赎。永乐七年,令大理寺官引法司囚犯赴承天门外,行人持节传旨,会同府、部、通政司、六科等官审录,如洪武制。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录。仁宗特命内阁学士会审重囚,可疑者再问。宣德三年奏重囚,帝令多官覆阅之,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公九卿,所以合至公,重民命。卿等往同覆审,毋致枉死。”英国公张辅等还奏,诉枉者五十六人,重命法司勘实,因切戒焉。

  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历朝遂遵行之。成化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于大理寺审录,谓之大审。南京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初,成祖定热审之例,英宗特行朝审,至是复有大审,所矜疑放遣,尝倍于热审时。内阁之与审也,自宪宗罢,至隆庆元年,高拱复行之。故事,朝审吏部尚书秉笔,时拱适兼吏部故也。至万历二十六年朝审,吏部尚书缺,以户部尚书杨俊民主之。三十二年复缺,以户部尚书赵世卿主之。崇祯十五年,命首辅周延儒同三法司清理淹狱,盖出于特旨云。大审,自万历二十九年旷不举,四十四年乃行之。

  热审始永乐二年,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而已。寻并宽及徒流以下。宣德二年五、六、七月,连论三法司录上系囚罪状,凡决遣二千八百余人。七年二月,亲阅法司所进系囚罪状,决遣千余人,减等输纳,春审自此始。六月,又以炎暑,命自实犯死罪外,悉早发遣,且驰谕中外刑狱悉如之。成化时,热审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正德元年,掌大理寺工部尚书杨守随言:“每岁热审事例,行于北京而不行于南京。五年一审录事例,行于在京,而略于在外。今宜通行南京,凡审囚,三法司皆会审,其在外审录,亦依此例。”诏可。嘉靖十年,令每年热审并五年审录之期,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皆减一年。二十三年,刑科罗崇奎言:“五、六月间,笞罪应释放、徒罪应减等者,亦宜如成化时钦恤枷号例,暂与蠲免,至六月终止。南法司亦如之。”报可。隆庆五年,令赃银止十两以上、监久产绝、或身故者,热审免追,释其家属。万历三十九年,方大暑省刑,而热审矜疑疏未下。刑部侍郎沈应文以狱囚久滞,乞暂豁矜疑者。未报。明日,法司尽按囚籍军徒杖罪未结者五十三人,发大兴、宛平二县监候,乃以疏闻。神宗亦不罪也。旧例,每年热审自小满后十余日,司礼监传旨下刑部,即会同都察院、锦衣卫题请,通行南京法司,一体审拟具奏。京师自命下之日至六月终止。南京自部移至日为始,亦满两月而止。四十四年不举行。明年,又逾两月,命未下,会暑雨,狱中多疫。言官以热审愆期、朝审不行、诏狱理刑无人三事交章上请。又请释楚宗英嫶、蕴钫等五十余人,罣误知县满朝荐,同知王邦才、卞孔时等。皆不报。崇祯十五年四月亢旱,下诏清狱。中允黄道周言:“中外斋宿为百姓请命,而五日之内系两尚书,不闻有抗疏争者,尚足回天意乎?”两尚书谓李日宣、陈新甲也。帝方重怒二人,不能从。

  历朝无寒审之制,崇祯十年,以代州知州郭正中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郑三俊乃引数事以奏,言:“谨按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太祖谕刑部尚书杨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论死,余死罪皆令输粟北边以自赎’。永乐四年十一月,法司进月系囚数,凡数百人,大辟仅十之一。成祖谕吕震曰:‘此等既非死罪,而久系不决,天气冱寒,必有听其冤死者。’凡杂犯死罪下约二百,悉准赎发遣。九年十一月,刑科曹润等言:‘昔以天寒,审释轻囚。今囚或淹一年以上,且一月间瘐死者九百三十余人,狱吏之毒所不忍言。’成祖召法司切责,遂诏:‘徒流以下三日内决放,重罪当系者恤之,无令死于饥寒。’十二年十一月,复令以疑狱名上,亲阅之。宣德四年十月,以皇太子千秋节,减杂犯死罪以下,宥笞杖及枷鐐者。嗣后,世宗、神宗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然永乐十一年十月,遣副都御史李庆赍玺书,命皇太子录南京囚,赎杂犯死罪以下。宣德四年冬,以天气冱寒,敕南北刑官悉录系囚以闻,不分轻重。因谓夏原吉等曰:“尧、舜之世,民不犯法,成、康之时,刑措不用,皆君臣同德所致。朕德薄,卿等其勉力匡扶,庶无愧古人。”此寒审最著者,三俊亦不暇详也。

  在外恤刑会审之例,定于成化时。初,太祖患刑狱壅蔽,分遣御史林愿、石恒等治各道囚,而敕谕之。宣宗夜读《周官·立政》:“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慨然兴叹,以为立国基命在于此。乃敕三法司:“朕体上帝好生之心,惟刑是恤。令尔等详覆天下重狱,而犯者远在千万里外,需次当决,岂能无冤?”因遣官审录之。正统六年四月,以灾异频见,敕遣三法司官详审天下疑狱。于是御史张骥、刑部郎林厚、大理寺正李从智等十三人同奉敕往,而复以刑部侍郎何文渊、大理卿王文、巡抚侍郎周忱、刑科给事中郭瑾审两京刑狱,亦赐敕。后评事马豫言:“臣奉敕审刑,窃见各处捉获强盗,多因仇人指攀,拷掠成狱,不待详报,死伤者甚多。今后宜勿听妄指,果有赃证,御史、按察司会审,方许论决。若未审录有伤死者,毋得准例升赏。”是年,出死囚以下无数。九年,山东副使王裕言:“囚狱当会审,而御史及三司官或逾年一会,囚多瘐死。往者常遣御史会按察司详审,释遣甚众。今莫若罢会审之例,而行详审之法,敕遣按察司官一员,专审诸狱。”部持旧制不可废。帝命审例仍旧,复如详审例,选按察司官一员与巡按御史同审。失出者姑勿问,涉赃私者究如律。成化元年,南京户部侍郎陈翼因灾异复请如正统例。部议以诸方多事,不行。八年,乃分遣刑部郎中刘秩等十四人会巡按御史及三司官审录,敕书郑重遣之。十二年,大学士商辂言:“自八年遣官后,五年于兹,乞更如例行。”帝从其请。至十七年,定在京五年大审。即于是年遣部寺官分行天下,会同巡按御史行事。于是恤刑者至,则多所放遣。嘉靖四十三年,定坐赃不及百两,产绝者免监追。万历四年,敕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并两犯徒律应总徒四年者,各减一年,其他徒流等罪俱减等。皆由恤刑者奏定。所生全者益多矣。初,正统十一年,遣刑部郎中郭恂、员外郎陆瑜审南、北直隶狱囚,文职五品以下有罪,许执问。嘉靖间制,审录官一省事竣,总计前后所奏,依准改驳多寡,通行考核。改驳数多者听劾。故恤刑之权重,而责亦匪轻。此中外法司审录之大较也。

  凡刑部问发罪囚,所司通将所问囚数,不问罪名轻重,分南北人各若干,送山东司,呈堂奏闻,谓之岁报。每月以见监罪囚奏闻,谓之月报。其做工、运炭等项,每五日开送工科,填写精微册,月终分六科轮报之。凡法官治囚,皆有成法,提人勘事,必赍精微批文。京外官五品以上有犯必奏闻请旨,不得擅勾问罪。在八议者,实封以闻。民间狱讼,非通政司转达于部,刑部不得听理。诬告者反坐,越诉者笞,击登闻鼓不实者杖。讦告问官,必核实乃逮问。至罪囚打断起发有定期,刑具有定器,停刑有定月日,检验尸伤有定法,恤囚有定规,籍没亦有定物,惟复仇者无明文。

  弘治元年,刑部尚书何乔新言:“旧制提人,所在官司必验精微批文,与符号相合,然后发遣。此祖宗杜渐防微深意也。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用符,真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请给批文如故。”帝曰:“此祖宗旧例,不可废。”命复行之。然旗校提人,率赍驾帖。嘉靖元年,锦衣卫千户白寿等赍驾帖诣科,给事中刘济谓当以御批原本送科,使知其事。两人相争并列,上命检成、弘事例以闻。济复言,自天顺时例即如此。帝入寿言,责济以状对,亦无以罪也。天启时,魏忠贤用驾帖提周顺昌诸人,竟激苏州之变。两畿决囚,亦必验精微批。嘉靖二十一年,恤刑主事戴楩、吴元璧、吕颙等行急失与内号相验,比至,与原给外号不合,为巡按御史所纠,纳赎还职。

  成化时,六品以下官有罪,巡按御史辄令府官提问。陕西巡抚项忠言:“祖制,京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不得擅勾问。今巡按辄提问六品官,甚乖律意,当闻于朝,命御史、按察司提问为是。”乃下部议,从之。凡罪在八议者,实封奏闻请旨,惟十恶不用此例。所属官为上司非理凌虐,亦听实封径奏。军官犯罪,都督府请旨。诸司事涉军官及呈告军官不法者,俱密以实封奏,无得擅勾问。嘉靖中,顺天巡按御史郑存仁檄府县,凡法司有所追取,不得辄发。尚书郑晓考故事,民间词讼非自通政司转达,不得听。而诸司有应问罪人,必送刑部,各不相侵。晓乃言:“刑部追取人,府县不当却。存仁违制,宜罪。”存仁亦执自下而上之律,论晓欺罔。乃命在外者属有司,在京者属刑部。然自晓去位,民间词讼,五城御史辄受之,不复遵祖制矣。

  洪武时,有告谋反者勘问不实,刑部言当抵罪。帝以问秦裕伯。对曰:“元时若此者罪止杖一百,盖以开来告之路也。”帝曰:“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学正孙询讦税使孙必贵为胡党,又讦元参政黎铭常自称老豪杰,谤讪朝廷。帝以告讦非儒者所为,置不问。永乐间定制,诬三四人杖徒,五六人流三千里,十人以上者凌迟,家属徙化外。

  洪武末年,小民多越诉京师,及按其事,往往不实,乃严越诉之禁。命老人理一乡词讼,会里胥决之,事重者始白于官,然卒不能止,越诉者日多。乃用重法,戍之边。宣德时,越诉得实者免罪,不实仍戍边。景泰中,不问虚实,皆发口外充军,后不以为例也。

  登闻鼓,洪武元年置于午门外,一御史日监之,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后移置长安右门外,六科、锦衣卫轮收以闻。旨下,校尉领驾帖,送所司问理,蒙蔽阻遏者罪。龙江卫吏有过,罚令书写,值母丧,乞守制,吏部尚书詹徽不听,击鼓诉冤。太祖切责徽,使吏终丧。永乐元年,县令以赃戍,击鼓陈状。帝为下法司,其人言实受赃,年老昏眊所致,惟上哀悯。帝以其归诚,屈法宥之。宣德时,直登闻鼓给事林富言:“重囚二十七人,以奸盗当决,击鼓诉冤,烦渎不可宥。”帝曰:“登闻鼓之设,正以达下情,何谓烦恼?自后凡击鼓诉冤,阻遏者罪。”

  凡讦告原问官司者,成化间定议,核究得实,然后逮问。弘治时,南京御史王良臣按指挥周恺等怙势黜货,恺等遂讦良臣。诏下南京法司逮系会鞫。侍郎杨守随言:“此与旧章不合。请自今以后,官吏军民奏诉,牵缘别事,摭拾原问官者,立案不行。所奏事仍令问结,虚诈者拟罪,原问官枉断者亦罪。”乃下其议于三法司。法司覆奏如所请,从之。洪武二十六年以前,刑部令主事厅会御史、五军断事司、大理寺、五城兵马指挥使官,打断罪囚。二十九年,并差锦衣卫官。其后惟主事会御史,将笞杖罪于打断厅决讫,附卷,奉旨者次日覆命。万历中,刑部尚书孙丕扬言:“折狱之不速,由文移牵制故耳。议断既成,部、寺各立长单,刑部送审挂号,次日即送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本部。参差者究处,庶事体可一。至于打断相验,令御史三、六、九日遵例会同,余日止会寺官以速遣。徒流以上,部、寺详鞫,笞杖小罪,听堂部处分。”命如议行。

  凡狱囚已审录,应决断者限三日,应起发者限十日,逾银计日以笞。囚淹滞至死者罪徒,此旧例也。嘉靖六年,给事中周瑯言:“比者狱吏苛刻,犯无轻重,概加幽系,案无新故,动引岁时。意喻色授之间,论奏未成,囚骨已糜。又况偏州下邑,督察不及,奸吏悍卒倚狱为市,或扼其饮食以困之,或徙之秽溷以苦之,备诸痛楚,十不一生。臣观律令所载,凡逮系囚犯,老疾必散收,轻重以类分,枷杻荐席必以时饬,凉浆暖匣必以时备,无家者给之衣服,有疾者予之医药,淹禁有科,疏决有诏。此祖宗良法美意,宜敕臣下同为奉行。凡逮系日月并已竟、未竟、疾病、死亡者,各载文册,申报长吏,较其结竟之迟速,病故之多寡,以为功罪而黜陟之。”帝深然其言,且命中外有用法深刻,致戕民命者,即斥为民,虽才守可观,不得推荐。

  凡内外问刑官,惟死罪并窃盗重犯,始用拷讯,余止鞭扑常刑。酷吏辄用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或灌鼻、钉指,用径寸懒杆、不去棱节竹片,或鞭脊背、两踝致伤以上者,俱奏请,罪至充军。

  停刑之月,自立春以后,至春分以前。停刑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凡十日。检验尸伤,照磨司取部印尸图一幅,委五城兵马司如法检验,府则通判、推官,州县则长官亲检,毋得委下僚。

  狱囚贫不自给者,洪武十五年定制,人给米日一升。二十四年革去。正统二年,以侍郎何文渊言,诏如旧,且令有赃罚敝衣得分给。成化十二年,令有司买药饵送部,又广设惠民药局,疗治囚人。至正德十四年,囚犯煤、油、药料,皆设额银定数。嘉靖六年,以运炭等有力罪囚,折色籴米,上本部仓,每年约五百石,乃停收。岁冬给绵衣裤各一事,提牢主事验给之。

  犯罪籍没者,洪武元年定制,自反叛外,其余罪犯止没田产孳畜。二十一年,诏谋逆奸党及造伪钞者,没赀产丁口,以农器耕牛给还之。凡应合钞劄者,曰奸党,曰谋反大逆,曰奸党恶,曰造伪钞,曰杀一家三人,曰采生拆割人为首。其《大诰》所定十条,后未尝用也。复仇,惟祖父被殴条见之,曰:“祖父母、父母为人所杀,而子孙擅杀行凶人者,杖六十。其即时杀死者勿论。其余亲属人等被人杀而擅杀之者,杖一百。”按律罪人应死,已就拘执,其捕者擅杀之,罪亦止此。则所谓家属人等,自包兄弟在内,其例可类推也。

  凡决囚,每岁朝审毕,法司以死罪请旨,刑科三覆奏,得旨行刑。在外者奏决单于冬至前,会审决之。正统元年,令重囚三覆奏毕,仍请驾帖,付锦衣卫监刑官,领校尉诣法司,取囚赴市。又制,临决囚有诉冤者,直登闻鼓给事中取状封进,仍批校尉手,驰赴市曹,暂停刑。嘉靖元年,给事中刘济等以囚廖鹏父子及王钦、陶杰等颇有内援,惧上意不决,乃言:“往岁三覆奏毕,待驾帖则已日午,鼓下仍受诉词,得报且及未申时,及再请始刑,时已过酉,大非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之意。请自今决囚,在未前毕事。”从之。七年定议,重囚有冤,家属于临决前一日挝鼓,翼日午前下,过午行刑,不覆奏。南京决囚,无刑科覆奏例。弘治十八年,南刑部奏决不待时者三人,大理寺已审允,下法司议,谓:“在京重囚,间有决不待时者,审允奏请,至刑科三覆奏,或蒙恩仍监候会审。南京无覆奏例,乞俟秋后审竟,类奏定夺。如有巨憝难依常例者,更具奏处决,著为令。”诏可。各省决囚,永乐元年,定制,死囚百人以上者,差御史审决。弘治十三年,定岁差审决重囚官,俱以霜降后至,限期复命。

  凡有大庆及灾荒皆赦,然有常赦,有不赦,有特赦。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律文曰:“赦出临时定罪名,特免或降减从轻者,不在此限。”十恶中,不睦又在会赦原宥之例,此则不赦者亦得原。若传旨肆赦,不别定罪名者,则仍依常赦不原之律。自仁宗立赦条三十五,皆杨士奇代草,尽除永乐年间敝政,历代因之。凡先朝不便于民者,皆援遗诏或登极诏革除之。凡以赦前事告言人罪者,即坐以所告者罪。弘治元年,民吕梁山等四人坐窃盗杀人死,遇赦,都御史马文升请宥死戍边,帝特命依律斩之。世宗虽屡停刑,尤慎无赦。廷臣屡援赦令,欲宥大礼大狱暨建言诸臣,益持不允。及嘉靖十六年,同知姜辂酷杀平民,都御史王廷相奏当发口外,乃特命如诏书宥免,而以违诏责廷相等。四十一年,三殿成,群臣请颁赦。帝曰:“赦乃小人之幸。”不允。穆宗登极覃恩,虽徒流人犯已至配所者,皆许放还,盖为迁谪诸臣地也。

  有明一代刑法大概。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又命刑部,凡官吏有犯,宥罪复职,书过榜其门,使自省。不悛,论如律。累颁犯谕、戒谕、榜谕,悉象以刑,诰示天下。及十八年《大诰》成,序之曰:“诸司敢不急公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罪之。”凡三《诰》所列凌迟、枭示、种诛者,无虑千百,弃市以下万数。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断指不仕,苏州人才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皆诛而籍其家。“寰中士夫不为君用”之科所由设也。其《三编》稍宽容,然所记进士监生罪名,自一犯至四犯者犹三百六十四人。幸不死还职,率戴斩罪治事。其推原中外贪墨所起,以六曹为罪魁,郭桓为诛首。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时咸归谤御史余敏、丁廷举。或以为言,帝乃手诏列桓等罪,而论右审刑吴庸等极刑,以厌天下心,言:“朕诏有司除奸,顾复生奸扰吾民,今后有如此者,遇赦不宥。”先是,十五年空印事发。每岁布政司、府州县吏诣户部核钱粮、军需诸事,以道远,预持空印文书,遇部驳即改,以为常。及是,帝疑有奸,大怒,论诸长吏死,佐贰榜百戍边。宁海人郑士利上书讼其冤,复杖戍之。二狱所诛杀已过当。而胡惟庸、蓝玉两狱,株连死者且四万。

  然时引大体,有所纵舍。沅陵知县张杰当输作,自陈母贺,当元季乱离守节,今年老失养。帝谓可励俗,特赦之,秩杰,令终养。给事中彭与民坐系,其父为上表诉哀。立释之,且免同系十七人。有死囚妻妾诉夫冤,法司请黥之。帝以妇为夫诉,职也,不罪。都察院当囚死者二十四人,命群臣鞫,有冤者,减数人死。真州民十八人谋不轨,戮之,而释其母子当连坐者。所用深文吏开济、詹徽、陈宁、陶凯辈,后率以罪诛之。亦数宣仁言,不欲纯任刑罚。尝行郊坛,皇太子从,指道旁荆楚曰:“古用此为扑刑,取能去风,虽寒不伤也。”尚书开济议法密,谕之曰:“竭泽而渔,害及鲲鲕,焚林而田,祸及麛鷇。法太巧密,民何以自全?”济惭谢。参政杨宪欲重法,帝曰:“求生于重典,犹索鱼于釜,得活难矣。”御史中丞陈宁曰:“法重则人不轻犯,吏察则下无遁情。”太祖曰:“不然。古人制刑以防恶卫善,故唐、虞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秦有凿颠抽胁之刑、参夷之诛,而囹圄成市,天下怨叛。未闻用商、韩之法,可致尧、舜之治也。”宁惭而退。又尝谓尚书刘惟谦曰:“仁义者,养民之膏粱也;刑罚者,惩恶之药石也。舍仁义而专用刑罚,是以药石养人,岂得谓善治乎?”盖太祖用重典以惩一时,而酌中制以垂后世,故猛烈之治,宽仁之诏,相辅而行,未尝偏废也。建文帝继体守文,专欲以仁义化民。元年刑部报囚,减太祖时十三矣。

  成祖起靖难之师,悉指忠臣为奸党,甚者加族诛、掘冢,妻女发浣衣局、教坊司,亲党谪戍者至隆、万间犹勾伍不绝也。抗违者既尽杀戮,惧人窃议之,疾诽谤特甚。山阳民丁钰讦其乡诽谤,罪数十人。法司迎上旨,言钰才可用,立命为刑科给事中。永乐十七年,复申其禁。而陈瑛、吕震、纪纲辈先后用事,专以刻深固宠。于是萧议、周新、解缙等多无罪死。然帝心知苛法之非,间示宽大。千户某灌桐油皮鞭中以决人,刑部当以杖,命并罢其职。法司奏冒支官粮者,命即戮之,刑部为覆奏。帝曰:“此朕一时之怒,过矣,其依律。自今犯罪皆五覆奏。”

  至仁宗性甚仁恕,甫即位,谓金纯、刘观曰:“卿等皆国大臣,如朕处法失中,须更执奏,朕不难从善也。”因召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至榻前,谕曰:“比年法司之滥,朕岂不知。其所拟大逆不道,往往出于文致,先帝数切戒之。故死刑必四五覆奏,而法司略不加意,甘为酷吏而不愧。自今审重囚,卿三人必往同谳,有冤抑者,虽细故必以闻。”洪熙改元,二月谕都御史刘观、大理卿虞谦曰:“往者法司以诬陷为功,人或片言及国事,辄论诽谤,身家破灭,莫复辨理。今数月间,此风又萌。夫治道所急者求言,所患者以言为讳,奈何禁诽谤哉?”因顾士奇等曰:“此事必以诏书行之。”于是士奇承旨,载帝言于己丑诏书云:“若朕一时过于嫉恶,律外用籍没及凌迟之刑者,法司再三执奏,三奏不允至五,五奏不允,同三公及大臣执奏,必允乃已,永为定制。文武诸司亦毋得暴酷用鞭背等刑,及擅用宫刑绝人嗣续。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除谋反及大逆者,余犯止坐本身,毋一切用连坐法。告诽谤者勿治。”在位未一年,仁恩该洽矣。

  宣宗承之,益多惠政。宣德元年,大理寺驳正猗氏民妻王骨都杀夫之冤,帝切责刑官,尚书金纯等谢罪,乃已。义勇军士阎群儿等九人被诬为盗,当斩,家人击登闻鼓诉冤。覆按实不为盗。命释群儿等,而切责都御史刘观。其后每遇奏囚,色惨然,御膳为废。或以手撤其牍,谓左右曰:“说与刑官少缓之。”一日,御文华殿与群臣论古肉刑,侍臣对:“汉除肉刑,人遂轻犯法。”帝曰:“此自由教化,岂关肉刑之有无。舜法有流宥金赎,而四凶之罪止于窜殛。可见当时被肉刑者,必皆重罪,不滥及也。况汉承秦敝,挟书有律,若概用肉刑,受伤者必多矣。”明年,著《帝训》五十五篇,其一恤刑也。武进伯朱冕言:“比遣舍人林宽等送囚百十七人戍边,到者仅五十人,余皆道死。”帝怒,命法司穷治之。帝宽诏岁下,阅囚屡决遣,有至三千人者。谕刑官曰:“吾虑其瘐死,故宽贷之,非常制也。”是时,官吏纳米百石若五十石,得赎杂犯死罪,军民减十之二。诸边卫十二石,辽东二十石,于例为太轻,然独严赃吏之罚。命文职犯赃者俱依律科断。由是用法轻,而贪墨之风亦不甚恣,然明制重朋比之诛。都御史夏迪催粮常州,御史何楚英诬以受金。诸司惧罪,明知其冤,不敢白,迪竟充驿夫愤死。以帝之宽仁,而大臣有冤死者,此立法之弊也。

  英宗以后,仁、宣之政衰。正统初,三杨当国,犹恪守祖法,禁内外诸司锻炼刑狱。刑部尚书魏源以灾旱上疑狱,请命各巡抚审录。从之。无巡抚者命巡按。清军御史、行在都察院亦以疑狱上,通审录之。御史陈祚言:“法司论狱,多违定律,专务刻深。如户部侍郎吴玺举淫行主事吴軏,宜坐贡举非其人罪,乃加以奏事有规避律斩。及軏自经死,狱官卒之罪,明有递减科,乃援不应为事理重者,概杖之。夫原情以定律,祖宗防范至周,而法司乃抑轻从重至此,非所以广圣朝之仁厚也。今后有妄援重律者,请以变乱成法罪之。”帝是其言,为申警戒。至六年,王振始乱政,数辱廷臣,刑章大紊。侍讲刘球条上十事,中言:“天降灾谴,多感于刑罚之不中。宜一任法司,视其徇私不当者而加以罪。虽有触忤,如汉犯跸盗环之事,犹当听张释之之执奏而从之。”帝不能用。而球即以是疏触振怒,死于狱。然诸酷虐事,大率振为之,帝心颇宽平。十一年,大理卿俞士悦以殴斗杀人之类百余人闻,请宥,俱减死戍边。景泰中,阳谷主簿马彦斌当斩,其子震请代死。特宥彦斌,编震充边卫军。大理少卿薛瑄曰:“法司发拟罪囚,多加参语奏请,变乱律意。”诏法官问狱,一依律令,不许妄加参语。六年,以灾异审录中外刑狱,全活者甚众。天顺中,诏狱繁兴,三法司、锦衣狱多系囚未决,吏往往泄狱情为奸。都御史萧维桢附会徐有贞,枉杀王文、于谦等。而刑部侍郎刘广衡即以诈撰制文,坐有贞斩罪。其后缇骑四出,海内不安。然霜降后审录重囚,实自天顺间始。至成化初,刑部尚书陆瑜等以请,命举行之。狱上,杖其情可矜疑者,免死发戍。列代奉行,人获沾法外恩矣。

  宪宗之即位也,敕三法司:“中外文武群臣除赃罪外,所犯罪名纪录在官者,悉与湔涤。”其后岁以为常。十年,当决囚,冬至节近,特命过节行刑。既而给事中言,冬至后行刑非时,遂诏俟来年冬月。山西巡抚何乔新劾奏迟延狱词佥事尚敬、刘源,因言:“凡二司不决断词讼者,半年之上,悉宜奏请执问。”帝曰:“刑狱重事,《周书》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特为未得其情者言耳。苟得其情,即宜决断。无罪拘幽,往往瘐死,是刑官杀之也。故律特著淹禁罪囚之条,其即以乔新所奏,通行天下。”又定制,凡盗贼赃仗未真、人命死伤未经勘验、辄加重刑致死狱中者,审勘有无故失明白,不分军民职官,俱视酷刑事例为民。侍郎杨宣妻悍妒,杀婢十余人,部拟命妇合坐者律,特命决杖五十。时帝多裨政,而于刑狱尤慎之,所失惟一二事。尝欲杀一囚,不许覆奏。御史方佑复以请,帝怒,杖谪佑。吉安知府许总有罪,中官黄高嗾法司论斩。给事中白昂以未经审录为请,不听,竟乘夜斩之。

  孝宗初立,免应决死罪四十八人。元年,知州刘概坐妖言罪斩,以王恕争,得长系。末年,刑部尚书闵珪谳重狱,忤旨,久不下。帝与刘大夏语及之,对曰:“人臣执法效忠,珪所为无足异。”帝曰:“且道自古君臣曾有此事否?”对曰:“臣幼读《孟子》,见瞽瞍杀人,皋陶执之语。珪所执,未可深责也。”帝颔之。明日疏下,遂如拟。前后所任司寇何乔新、彭韶、白昂、闵珪皆持法平者,海内翕然颂仁德焉。

  正德五年会审重囚,减死者二人。时冤滥满狱,李东阳等因风霾以为言,特许宽恤。而刑官惧触刘瑾怒,所上止此。后磔流贼赵鐩等于市,剥为魁者六人皮。法司奏祖训有禁,不听。寻以皮制鞍镫,帝每骑乘之。而廷杖直言之臣,亦武宗为甚。

  世宗即位七月,因日精门灾,疏理冤抑,命再问缓死者三十八人,而廖鹏、王瓛、齐佐等与焉。给事中李复礼等言:“鹏等皆江彬、钱宁之党。王法所必诛。”乃令禁之如故。后皆次第伏法。自杖诸争大礼者,遂痛折廷臣。六年,命张璁、桂萼、方献夫摄三法司,变李福达之狱,欲坐马录以奸党律。杨一清力争,乃戍录,而坐罪者四十余人。璁等以为己功,遂请帝编《钦明大狱录》颁示天下。是狱所坐,大抵璁三人夙嫌者。以祖宗之法,供权臣排陷,而帝不悟也。八年,京师民张福杀母,诉为张柱所杀,刑部郎中魏应召覆治得实。而帝以柱乃武宗后家仆,有意曲杀之,命侍郎许讃尽反谳词,而下都御史熊浃及应召于狱。其后,猜忌日甚,冤滥者多,虽间命宽恤,而意主苛刻。尝谕辅臣:“近连岁因灾异免刑,今复当刑科三覆请旨。朕思死刑重事,欲将盗陵殿等物及殴骂父母大伤伦理者取决,余令法司再理,与卿共论,慎之慎之。”时以为得大体。越数年,大理寺奉诏谳奏狱囚应减死者。帝谓诸囚罪皆不赦,乃假借恩例纵奸坏法,黜降寺丞以下有差。自九年举秋谢醮免决囚,自后或因祥瑞,或因郊祀大报,停刑之典每岁举行。然屡谴怒执法官,以为不时请旨,至上迫冬至,废义而市恩也。遂削刑部尚书吴山职,降调刑科给事中刘三畏等。中年益肆诛戮,自宰辅夏言不免。至三十七年,乃出手谕,言:“司牧者未尽得人,任情作威。湖广幼民吴一魁二命枉刑,母又就捕,情迫无控,万里叩阍。以此推之,冤抑者不知其几。尔等宜亟体朕心,加意矜恤。仍通行天下,咸使喻之。”是诏也,恤恤乎有哀痛之思焉。末年,主事海瑞上书触忤,刑部当以死。帝持其章不下,瑞得长系。穆宗立,徐阶缘帝意为遗诏,尽还诸逐臣,优恤死亡,纵释幽系。读诏书者无不叹息。

  万历初,冬月,诏停刑者三矣。五年九月,司礼太监孙得胜复传旨:“奉圣母谕,大婚期近,命阁臣于三覆奏本,拟旨免刑。”张居正言:“祖宗旧制,凡犯死罪鞫问既明,依律弃市。嘉靖末年,世宗皇帝因斋醮,始有暂免不决之令,或间从御笔所勾,量行取决。此特近年姑息之弊,非旧制也。臣等详阅诸囚罪状,皆灭绝天理,败伤彝伦,圣母独见犯罪者身被诛戮之可悯,而不知彼所戕害者皆含冤蓄愤于幽冥之中,使不一雪其痛,怨恨之气,上干天和,所伤必多。今不行刑,年复一年,充满囹圄,既费关防,又乖国典,其于政体又大谬也。”给事中严用和等亦以为言。诏许之。十二年,御史屠叔明请释革除忠臣外亲。命自齐、黄外,方孝孺等连及者俱勘豁。帝性仁柔,而独恶言者。自十二年至三十四年,内外官杖戍为民者至百四十人。后不复视朝,刑辟罕用,死囚屡停免去。天启中,酷刑多,别见,不具论。

  庄烈帝即位,诛魏忠贤。崇祯二年,钦定逆案凡六等,天下称快。然是时承神宗废弛、熹宗昏乱之后,锐意综理,用刑颇急,大臣多下狱者矣。六年冬论囚,素服御建极殿,召阁臣商榷,而温体仁无所平反。陕西华亭知县徐兆麒抵任七日,城陷,坐死。帝心悯之,体仁不为救。十一年,南通政徐石麒疏救郑三俊,因言:“皇上御极以来,诸臣丽丹书者几千,圜扉为满。使情法尽协,犹属可怜,况怵惕于威严之下者。有将顺而无挽回,有揣摩而无补救,株连蔓引,九死一生,岂圣人惟刑之恤之意哉!”帝不能纳也。是年冬,以彗见,停刑。其事关封疆及钱粮剿寇者,诏刑部五日具狱。十二年,御史魏景琦论囚西市,御史高钦舜、工部郎中胡琏等十五人将斩,忽中官本清衔命驰免,因释十一人。明日,景琦回奏,被责下锦衣狱。盖帝以囚有声冤者,停刑请旨,而景琦仓卒不辨,故获罪。十四年,大学士范复粹疏请清狱,言:“狱中文武累臣至百四十有奇,大可痛。”不报。是时国事日棘,惟用重法以绳群臣,救过不暇,而卒无救于乱亡也。

卷七十一

  ◎刑法三

  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太祖常与侍臣论待大臣礼。太史令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侍读学士詹同因取《大戴礼》及贾谊疏以进,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必如是,君臣恩礼始两尽。”帝深然之。

  洪武六年,工部尚书王肃坐法当笞,太祖曰:“六卿贵重,不宜以细故辱。”命以俸赎罪。后群臣罣误,许以俸赎,始此。然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皆鞭死,工部尚书薛祥毙杖下,故上书者以大臣当诛不宜加辱为言。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宣德三年,怒御史严皑、方鼎、何杰等沈湎酒色,久不朝参,命枷以徇。自此言官有荷校者。至正统中,王振擅权,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祭酒李时勉率受此辱,而殿陛行杖习为故事矣。成化十五年,汪直诬陷侍郎马文升、都御史牟俸等,诏责给事御史李俊、王浚辈五十六人容隐,廷杖人二十。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仗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中年刑法益峻,虽大臣不免笞辱。宣大总督翟鹏、蓟州巡抚朱方以撤防早,宣大总督郭宗皋、大同巡抚陈翟以寇入大同,刑部侍郎彭黯、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卿沈良才以议丁汝夔狱缓,戎政侍郎蒋应奎、左通政唐国相以子弟冒功,皆逮杖之。方、翟毙于杖下,而黯、侨、良才等杖毕,趣治事。公卿之辱,前此未有。又因正旦朝贺,怒六科给事中张思静等,皆朝服予杖,天下莫不骇然。四十余年间,杖杀朝士,倍蓰前代。万历五年,以争张居正夺情,杖吴中行等五人。其后卢洪春、孟养浩、王德完辈咸被杖,多者至一百。后帝益厌言者,疏多留中,廷杖寝不用。天启时,太监王体乾奉赦大审,重笞戚畹李承恩,以悦魏忠贤。于是万燝、吴裕中毙于杖下,台省力争不得。阁臣叶向高言:“数十年不行之敝政,三见于旬日,万万不可再行。”忠贤乃罢廷仗,而以所欲杀者悉下镇抚司,士大夫益无噍类矣。

  南京行杖,始于成化十八年。南御史李珊等以岁祲请振。帝摘其疏中讹字,令锦衣卫诣南京午门前,人杖二十,守备太监监之。至正德间,南御史李熙劾贪吏触怒刘瑾,矫旨杖三十。时南京禁卫久不行刑,选卒习数日,乃杖之,几毙。

  东厂之设,始于成祖。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永乐时。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嬖暱者提督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盖迁都后事也。然卫指挥纪纲、门达等大幸,更迭用事,厂权不能如。至宪宗时,尚铭领东厂,又别设西厂刺事,以汪直督之,所领缇骑倍东厂。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直中废复用,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势远出卫上。会直数出边监军,大学士万安乃言:“太宗建北京,命锦衣官校缉访,犹恐外官徇情,故设东厂,令内臣提督,行五六十年,事有定规。往者妖狐夜出,人心惊惶,感劳圣虑,添设西厂,特命直督缉,用戒不虞,所以权一时之宜,慰安人心也。向所纷扰,臣不赘言。今直镇大同,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伏望圣恩特旨革罢,官校悉回原卫,宗社幸甚。”帝从之。尚铭专用事,未几亦黜。弘治元年,员外郎张伦请废东厂。不报。然孝宗仁厚,厂卫无敢横,司厂者罗祥、杨鹏,奉职而已。

  正德元年,杀东厂太监王岳,命丘聚代之,又设西厂以命谷大用,皆刘瑾党也。两厂争用事,遣逻卒刺事四方。南康吴登显等戏竞渡龙舟,身死家籍。远州僻壤,见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转相避匿。有司闻风,密行贿赂。于是无赖子乘机为奸,天下皆重足立。而卫使石文义亦瑾私人,厂卫之势合矣。瑾又改惜薪司外薪厂为办事厂,荣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自领之。京师谓之内行厂,虽东西厂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且创例,罪无轻重皆决杖,永远戍边,或枷项发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数日辄死。尚宝卿顾璿、副使姚祥、工部郎张玮、御史王时中辈并不免,濒死而后谪戍。御史柴文显、汪澄以微罪至凌迟。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瑾诛,西厂、内行厂俱革,独东厂如故。张锐领之,与卫使钱宁并以辑事恣罗织。厂卫之称由此著也。

  嘉靖二年,东厂芮景贤任千户陶淳,多所诬陷。给事中刘最执奏,谪判广德州。御史黄德用使乘传往。会有颜如环者同行,以黄袱裹装。景贤即奏,逮下狱,最等编戍有差。给事中刘济言:“最罪不至戍。且缉执于宦寺之门,锻炼于武夫之手,裁决于内降之旨,何以示天下?”不报。是时尽罢天下镇守太监,而大臣狃故事,谓东厂祖宗所设,不可废,不知非太祖制也。然世宗驭中官严,不敢恣,厂权不及卫使陆炳远矣。

  万历初,冯保以司礼兼厂事,建厂东上北门之北,曰内厂,而以初建者为外厂。保与张居正兴王大臣狱,欲族高拱,卫使朱希孝力持之,拱得无罪,卫犹不大附厂也。中年,矿税使数出为害,而东厂张诚、孙暹、陈矩皆恬静。矩治妖书狱,无株滥,时颇称之。会帝亦无意刻核,刑罚用稀,厂卫狱中至生青草。及天启时,魏忠贤以秉笔领厂事,用卫使田尔耕、镇抚许显纯之徒,专以酷虐钳中外,而厂卫之毒极矣。

  凡中官掌司礼监印者,其属称之曰宗主,而督东厂者曰督主。东厂之属无专官,掌刑千户一,理刑百户一,亦谓之贴刑,皆卫官。其隶役悉取给于卫,最轻黠獧巧者乃拨充之。役长曰档头,帽上锐,衣青素衤旋褶,系小绦,白皮靴,专主伺察。其下番子数人为干事。京师亡命,诓财挟仇,视干事者为窟穴。得一阴事,由之以密白于档头,档头视其事大小,先予之金。事曰起数,金曰买起数。既得事,帅番子至所犯家,左右坐曰打桩。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证符牒,贿如数,径去。少不如意,扌旁治之,名曰乾醡酒,亦曰搬罾儿,痛楚十倍官刑。且授意使牵有力者,有力者予多金,即无事。或靳不予,予不足,立闻上,下镇抚司狱,立死矣。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中府诸处会审大狱、北镇抚司考讯重犯者曰听记。他官府及各城门访缉曰坐记。某官行某事,某城门得某奸,胥吏疏白坐记者上之厂曰打事件。至东华门,虽夤夜,投隙中以入,即屏人达至尊。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家人米盐猥事,宫中或传为笑谑,上下惴惴无不畏打事件者。卫之法亦如厂。然须具疏,乃得上闻,以此其势不及厂远甚。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庄烈帝即位,忠贤伏诛,而王体乾、王永祚、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相继领厂事,告密之风未尝息也。之心、化淳叙缉奸功,荫弟侄锦衣卫百户,而德化及东厂理刑吴道正等侦阁臣薛国观阴事,国观由此死。时卫使慴厂威已久,大抵俯首为所用。崇祯十五年,御史杨仁愿言:“高皇帝设官,无所谓缉事衙门者。臣下不法,言官直纠之,无阴讦也。后以肃清辇毂,乃建东厂。臣待罪南城,所阅词讼,多以假番故诉冤。夫假称东厂,害犹如此,况其真乎?此由积重之势然也。所谓积重之势者,功令比较事件,番役每悬价以买事件,受买者至诱人为奸盗而卖之,番役不问其从来,诱者分利去矣。挟忿首告,诬以重法,挟者志无不逞矣。伏愿宽东厂事件,而后东厂之比较可缓,东厂之比较缓,而后番役之买事件与卖事件者俱可息,积重之势庶几可稍轻。”后复切言缇骑不当遣。帝为谕东厂,言所缉止谋逆乱伦,其作奸犯科,自有司存,不宜缉,并戒锦衣校尉之横索者。然帝倚厂卫益甚,至国亡乃已。

  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古者狱讼掌于司寇而已。汉武帝始置诏狱二十六所,历代因革不常。五代唐明宗设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乃天子自将之名。至汉有侍卫司狱,凡大事皆决焉。明锦衣卫狱近之,幽系惨酷,害无甚于此者。

  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后悉焚卫刑具,以囚送刑部审理。二十六年,申明其禁,诏内外狱毋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成祖幸纪纲,令治锦衣亲兵,复典诏狱。纲遂用其党庄敬、袁江、王谦、李春等,缘借作奸数百千端。久之,族纲,而锦衣典诏狱如故,废洪武诏不用矣。英宗初,理卫事者刘勉、徐恭皆谨饬。而王振用指挥马顺流毒天下,枷李时勉,杀刘球,皆顺为之。景帝初,有言官校缉事之弊者,帝切责其长,令所缉送法司,有诬罔者重罪。英宗复辟,召李贤,屏左右,问时政得失。贤因极论官校提人之害。帝然其言,阴察皆实,乃召其长,戒之。已缉弋阳王败伦事虚,复申戒之。而是时指挥门达、镇抚逯杲怙宠,贤亦为罗织者数矣。达遣旗校四出,杲又立程督并,以获多为主。千户黄麟之广西,执御史吴祯至,索狱具二百余副,天下朝觐官陷罪者甚众。杲死,达兼治镇抚司。构指挥使袁彬,系讯之,五毒更下,仅免。朝官杨琎、李蕃、韩祺、李观、包瑛、张祚、程万钟辈皆锒铛就逮,冤号道路者不可胜记。盖自纪纲诛,其徒稍戢。至正统时复张,天顺之末祸益炽,朝野相顾不自保。李贤虽极言之,不能救也。

  镇抚司职理狱讼,初止立一司,与外卫等。洪武十五年添设北司,而以军匠诸职掌属之南镇抚司,于是北司专理诏狱。然大狱经讯,即送法司拟罪,未尝具狱词。成化元年,始令覆奏用参语,法司益掣肘。十四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毋关白本卫,即卫所行下者,亦径自上请可否,卫使毋得与闻。故镇抚职卑而其权日重。初,卫狱附卫治,至门达掌问刑,又于城西设狱舍,拘系狼籍。达败,用御史吕洪言,毁之。成化十年,都御史李宾言:“锦衣镇抚司累获妖书图本,皆诞妄不经之言。小民无知,辄被幻惑。乞备录其旧名目,榜示天下,使知畏避,免陷刑辟。”报可。缉事者诬告犹不止。十三年,捕宁晋人王凤等,诬与瞽者受妖书,署伪职,并诬其乡官知县薛方、通判曹鼎与通谋,发卒围其家,扌旁掠诬伏。方、鼎家人数声冤,下法司验得实,坐妄报妖言,当斩。帝戒以不得戕害无辜而已,不能罪也。是年,令锦衣卫副千户吴绶于镇抚司同问刑。绶性狡险,附汪直以进。后知公议不容,凡文臣非罪下狱者,不复加箠楚,忤直意,黜去。是时惟卫使朱骥持法平,治妖人狱无冤者。诏狱下所司,独用小杖,尝命中使诘责,不为改。世以是称之。弘治十三年,诏法司:“凡厂卫所送囚犯,从公审究,有枉即与辨理,勿拘成案。”正德时,卫使石文义与张采表里作威福,时称为刘瑾左右翼。然文义常侍瑾,不治事,治事者高得林。瑾诛,文义伏诛,得林亦罢。其后钱宁管事,复大恣,以叛诛。

  世宗立,革锦衣传奉官十六,汰旗校十五,复谕缉事官校,惟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他词讼及在外州县事,毋得与。未几,事多下镇抚,镇抚结内侍,多巧中。会太监崔文奸利事发,下刑部,寻以中旨送镇抚司。尚书林俊言:“祖宗朝以刑狱付法司,事无大小,皆听平鞫。自刘瑾、钱宁用事,专任镇抚司,文致冤狱,法纪大坏。更化善治在今日,不宜复以小事挠法。”不听。俊复言:“此途一开,恐后有重情,即夤缘内降以图免,实长乱阶。”御史曹怀亦谏曰:“朝廷专任一镇抚,法司可以空曹,刑官为冗员矣。”帝俱不听。六年,侍郎张璁等言:“祖宗设三法司以纠官邪,平狱讼,设东厂、锦衣卫以缉盗贼,诘奸宄。自今贪官冤狱仍责法司,其有徇情曲法,乃听厂卫觉察。盗贼奸宄,仍责厂卫,亦必送法司拟罪。”诏如议行。然官校提人恣如故。给事中蔡经等论其害,愿罢勿遣。尚书胡世宁请从其议。詹事霍韬亦言:“刑狱付三法司足矣,锦衣卫复横挠之。昔汉光武尚名节,宋太祖刑法不加衣冠,其后忠义之徒争死效节。夫士大夫有罪下刑曹,辱矣。有重罪,废之、诛之可也,乃使官校众执之,脱冠裳,就桎梏。朝列清班,暮幽犴狱,刚心壮气,销折殆尽。及覆案非罪,即冠带立朝班,武夫捍卒指目之曰:‘某,吾辱之,某,吾系执之。’小人无所忌惮,君子遂致易行。此豪杰所以兴山林之思,而变故罕仗节之士也。愿自今东厂勿与朝仪,锦衣卫勿典刑狱。士大夫罪谪废诛,勿加笞杖锁梏,以养廉耻,振人心,励士节。”帝以韬出位妄言,不纳。祖制,凡朝会,厂卫率属及校尉五百名,列侍奉天门下纠仪。凡失仪者,即褫衣冠,执下镇抚司狱,杖之乃免,故韬言及之。迨万历时,失仪者始不付狱,罚俸而已。世宗衔张鹤龄、延龄,奸人刘东山等乃诬二人毒魇咒诅。帝大怒,下诏狱,东山因株引素所不快者。卫使王佐探得其情,论以诬罔法反坐。佐乃枷东山等阙门外,不及旬悉死,人以佐比牟斌。牟斌者,弘治中指挥也。李梦阳论延龄兄弟不法事,下狱,斌傅轻比,得不死云。世宗中年,卫使陆炳为忮,与严嵩比,而倾夏言。然帝数兴大狱,而炳多保全之,故士大夫不疾炳。

  万历中,建言及忤矿税榼者,辄下诏狱。刑科给事中杨应文言:“监司守令及齐民被逮者百五十余人,虽已打问,未送法司,狱禁森严,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卫使骆思恭亦言:“热审岁举,俱在小满前,今二年不行。镇抚司监犯且二百,多抛瓦声冤。”镇抚司陆逵亦言:“狱囚怨恨,有持刀断指者。”俱不报。然是时,告讦风衰,大臣被录者寡。其末年,稍宽逮系诸臣,而锦衣狱渐清矣。

  田尔耕、许显纯在熹宗时为魏忠贤义子,其党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佐之,拷杨涟、左光斗辈,坐赃比较,立限严督之。两日为一限,输金不中程者,受全刑。全刑者曰械,曰鐐,曰棍,曰拶,曰夹棍。五毒备具,呼謈声沸然,血肉溃烂,宛转求死不得。显纯叱咤自若,然必伺忠贤旨,忠贤所遣听记者未至,不敢讯也。一夕,令诸囚分舍宿。于是狱卒曰:“今夕有当壁挺者。”壁挺,狱中言死也。明日,涟死,光斗等次第皆锁头拉死。每一人死,停数日,苇席裹尸出牢户,虫蛆腐体。狱中事秘,其家人或不知死日。庄烈帝擒戮逆党,冤死家子弟望狱门稽颡哀号,为文以祭。帝闻之恻然。

  自刘瑾创立枷,锦衣狱常用之。神宗时,御史朱应毂具言其惨,请除之。不听。至忠贤,益为大枷,又设断脊、坠指、刺心之刑。庄烈帝问左右:“立枷何为?”王体乾对曰:“以罪巨奸大憝耳。”帝愀然曰:“虽如此,终可悯。”忠贤为颈缩。东厂之祸,至忠贤而极。然厂卫未有不相结者,狱情轻重,厂能得于内。而外廷有扞格者,卫则东西两司房访缉之,北司拷问之,锻炼周内,始送法司。即东厂所获,亦必移镇抚再鞫,而后刑部得拟其罪。故厂势强,则卫附之,厂势稍弱,则卫反气凌其上。陆炳缉司礼李彬、东厂马广阴事,皆至死,以炳得内阁嵩意。及后中官愈重,阁势日轻。阁臣反比厂为之下,而卫使无不竞趋厂门,甘为役隶矣。

  锦衣卫升授勋卫、任子、科目、功升,凡四途。嘉靖以前,文臣子弟多不屑就。万历初,刘守有以名臣子掌卫,其后皆乐居之。士大夫与往还,狱急时,颇赖其力。守有子承禧及吴孟明其著者也。庄烈帝疑群下,王德化掌东厂,以惨刻辅之,孟明掌卫印,时有纵舍,然观望厂意不敢违。而镇抚梁清宏、乔可用朋比为恶。凡缙绅之门,必有数人往来踪迹,故常晏起早阖,毋敢偶语。旗校过门,如被大盗,官为囊橐,均分其利。京城中奸细潜入,佣夫贩子阴为流贼所遣,无一举发,而高门富豪跼蹐无宁居。其徒黠者恣行请托,稍拂其意,飞诬立构,摘竿牍片字,株连至十数人。姜采、熊开元下狱,帝谕掌卫骆养性潜杀之。养性泄上语,且言:“二臣当死,宜付所司,书其罪,使天下明知。若阴使臣杀之,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会大臣多为采等言,遂得长系。此养性之可称者,然他事肆虐亦多矣。

  锦衣旧例有功赏,惟缉不轨者当之。其后冒滥无纪,所报百无一实。吏民重困,而厂卫题请辄从。隆庆初,给事中欧阳一敬极言其弊,言:“缉事员役,其势易逞,而又各类计所获功次,以为升授。则凭可逞之势,邀必获之功,枉人利己,何所不至。有盗经出首幸免,故令多引平民以充数者;有括家囊为盗赃,挟市豪以为证者;有潜构图书,怀挟伪批,用妖言假印之律相诬陷者;或姓名相类,朦胧见收;父诉子孝,坐以忤逆。所以被访之家,谚称为刬,毒害可知矣。乞自今定制,机密重情,事干宪典者,厂卫如故题请。其情罪不明,未经谳审,必待法司详拟成狱之后,方与纪功。仍敕兵、刑二部勘问明白,请旨升赏。或经缉拿未成狱者,不得虚冒比拟,及他词讼不得概涉,以侵有司之事。如狱未成,而官校及镇抚司拷打伤重,或至死者,许法司参治。法司容隐扶同,则听科臣并参。如此则功必覆实,访必当事,而刑无冤滥。”时不能用也。

  内官同法司录囚,始于正统六年,命何文渊、王文审行在疑狱,敕同内官兴安。周忱、郭瑾往南京,敕亦如之。时虽未定五年大审之制,而南北内官得与三法司刑狱矣。景泰六年,命太监王诚会三法司审录在京刑狱,不及南京者,因灾创举也。成化八年,命司礼太监王高、少监宋文毅两京会审,而各省恤刑之差,亦以是岁而定。十七年辛卯,命太监怀恩同法司录囚。其后审录必以丙辛之岁。弘治九年不遣内官。十三年,以给事中丘俊言,复命会审。凡大审录,赍敕张黄盖于大理寺,为三尺坛,中坐,三法司左右坐,御史、郎中以下捧牍立,唯诺趋走惟谨。三法司视成案,有所出入轻重,俱视中官意,不敢忤也。成化时,会审有弟助兄斗,因殴杀人者,太监黄赐欲从末减。尚书陆瑜等持不可,赐曰:“同室斗者,尚被发缨冠救之,况其兄乎?”瑜等不敢难,卒为屈法。万历三十四年大审,御史曹学程以建言久系,群臣请宥,皆不听。刑部侍郎沈应文署尚书事,合院寺之长,以书抵太监陈矩,请宽学程罪。然后会审,狱具,署名同奏。矩复密启,言学程母老可念。帝意解,释之。其事甚美,而监权之重如此。锦衣卫使亦得与法司午门外鞫囚,及秋后承天门外会审,而大审不与也。每岁决囚后,图诸囚罪状于卫之外垣,令人观省。内臣曾奉命审录者,死则于墓寝画壁,南面坐,旁列法司堂上官,及御史、刑部郎引囚鞠躬听命状,示后世为荣观焉。

  成化二年,命内官临斩强盗宋全。嘉靖中,内臣犯法,诏免逮问,唯下司礼监治。刑部尚书林俊言:“宫府一体,内臣所犯,宜下法司,明正其罪,不当废祖宗法。”不听。按太祖之制,内官不得识字、预政,备扫除之役而已。末年焚锦衣刑具,盖示永不复用。而成祖违之,卒贻子孙之患,君子惜焉。

卷七十二 

  ◎艺文一

  明太祖定元都,大将军收图籍致之南京,复诏求四方遗书,设秘书监丞,寻改翰林典籍以掌之。永乐四年,帝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阁藏书。解缙对以尚多阙略。帝曰:“土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遂命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访购,惟其所欲与之,勿较值。北京既建,诏修撰陈循取文渊阁书一部至百部,各择其一,得百柜,运致北京。宣宗尝临视文渊阁,亲披阅经史,与少傅杨士奇等讨论,因赐士奇等诗。是时,秘阁贮书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正统间,士奇等言:“文渊阁所贮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向贮左顺门北廊,今移于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点勘,编成书目,请用宝钤识,永久藏{去廾}。”制曰“可”。正德十年,大学士梁储等请检内阁并东阁藏书残阙者,令原管主事李继先等次第修补。先是,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摺,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迄流贼之乱,宋刻元镌胥归残阙。至明御制诗文,内府镂板,而儒臣奉敕修纂之书及象魏布告之训,卷帙既夥,文藻复优,当时颁行天下。外此则名公卿之论撰,骚人墨客一家之言,其工者深醇大雅,卓卓可传。即有怪奇驳杂出乎其间,亦足以考风气之正变,辨古学之源流,识大识小,掌故备焉。挹其华实,无让前徽,可不谓文运之盛欤!

  四部之目,昉自荀勖,晋、宋以来因之。前史兼录古今载籍,以为皆其时柱下之所有也。明万历中,修撰焦竑修国史,辑《经籍志》,号称详博。然延阁广内之藏,竑亦无从遍览,则前代陈编,何凭记录,区区掇拾遗闻,冀以上承《隋志》,而赝书错列,徒滋讹舛。故今第就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稍为厘次,勒成一志。凡卷数莫考、疑信未定者,宁阙而不详云。

  经类十: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礼》类,五曰《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诸经类,九曰《四书》类,十曰小学类。

  朱升《周易旁注前图》二卷、《周易旁注》十卷

  梁寅《周易参义》十二卷

  赵汸《大易文诠》八卷

  鲍恂《大易举隅》三卷(又名《大易钩玄》。)

  林大同《易经奥义》二卷

  欧阳贞《周易问辨》三十卷

  朱谧《易学启蒙述解》二卷

  张洪《周易传义会通》十五卷

  程汝器《周易集传》十卷

  永乐中敕修《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义例》一卷(胡广等纂。)

  杨士奇《周易直指》十卷

  刘髦《石潭易传撮要》一卷

  林誌《周易集说》三卷

  李贤《读易记》一卷

  刘定之《周易图释》三卷

  王恕《玩易意见》二卷

  罗伦《周易说旨》四卷

  谈纲《读易愚虑》二卷,《易考图义》一卷,《卜筮节要》一卷,《易义杂言》一卷,《易指考辨》一卷

  蔡清《周易蒙引》二十四卷

  朱绶《易经精蕴》二十四卷

  何孟春《易疑初筮告蒙约》十二卷

  胡世宁《读易私记》四卷

  陈凤梧《集定古易》十二卷

  刘玉《执斋易图说》一卷

  许诰《图书管见》一卷

  周用《读易日记》一卷

  崔铣《读易余言》五卷,《易大象说》一卷

  湛若水《修复古易经传训测》十卷

  张邦奇《易说》一卷

  郑善夫《易论》一卷

  吕柟《周易说翼》三卷

  王崇庆《周易义卦》二卷

  唐龙《易经大旨》四卷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四卷(一名《周学疏原》)、《易占经纬》四卷

  钟芳《学易疑义》三卷

  王道《周易亿》四卷

  梅鷟《古易考原》三卷

  金贲亨《学易记》五卷

  舒芬《易笺问》一卷

  季本《易学四同》八卷、《图文余辨》一卷、《蓍法别传》一卷、《古易辨》一卷

  林希元《易经存疑》十二卷

  陈琛《易经通典》六卷(一名《浅说》)。

  方献夫《周易约说》十二卷

  余诚《易图说》一卷

  黄芹《易图识漏》一卷

  李舜臣《易卦辱言》一卷

  叶良珮《周易义丛》十六卷

  丰坊《古易世学》十五卷(坊云家有《古易》,传自远祖丰稷。又有《古书世学》六卷,言得朝鲜、倭国二本,合于今文。古文《石经》、古本《鲁诗世学》三十六卷,亦言丰稷所传。钱谦益谓皆坊伪撰也。)

  唐枢《易修墨守》一卷

  罗洪先《易解》一卷

  杨爵《周易辨录》四卷

  薛甲《易象大旨》八卷

  熊过《周易象旨决录》七卷

  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王畿《大象义述》一卷

  卢翰《古易中说》四十四卷

  陈言《易疑》四卷

  陈士元《易象钩解》四卷

  《易象汇解》二卷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一卷

  李贽《九正易因》四卷(贽自谓初著《易因》一书,改至八九次而后定,故有“九正”之名。)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

  姜宝《周易补疑》十二卷

  顾曾唯《周易详蕴》十三卷

  孙应鳌《易谈》四卷

  邓元锡《易经绎》五卷

  颜鲸《易学义林》十卷

  陈锡《易原》一卷

  王世懋《易解》一卷

  徐元气《周易详解》十卷

  万廷言《易说》四卷、《易原》四卷

  杨时乔《周易古今文全书》二十一卷

  来知德《周易集注》十六卷

  任惟贤《周易义训》十卷

  张献翼《读易韵考》七卷

  曾士传《正易学启蒙》一卷

  叶山《八白易传》十六卷

  金瑶《六爻原意》一卷

  李逢期《易经随笔》三卷

  方社昌《周易指要》三卷

  孙从龙《周易参疑》十卷

  沈一贯《易学》十二卷

  冯时可《易说》五卷

  唐鹤徵《周易象义》四卷

  黄正宪《易象管窥》十五卷

  郭子章《易解》十五卷

  吴中立《易铨古本》三卷

  周坦《易图说》一卷

  朱篁《易邮》七卷

  朱谋〈土韦〉《易象通》八卷

  陈第《伏羲图赞》二卷

  邓伯羔《古易诠》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

  傅文兆《羲经十一翼》五卷

  林兆恩《易外别传》一卷

  王宇《周易占林》四卷

  彭好古《易钥》五卷

  方时化《易疑》一卷,《易引》九卷,《周易颂》二卷,《学易述谈》四卷

  章潢《周易象义》十卷

  姚舜牧《易经疑问》十二卷

  颜素《易研》六卷

  曾朝节《易测》十卷

  邹元标《易彀通》一卷

  徐三重《易义》一卷

  苏浚《周易冥冥篇》四卷,《易经皃说》四卷

  沈孚闻《周易日钞》十一卷

  屠隆《读易便解》四卷

  杨启新《易林疑说》二卷

  钟化民《读易钞》十四卷

  李廷机《易经纂注》四卷、《易答问》四卷

  邹德溥《易会》八卷

  钱一本《像象管见》七卷,《易象钞》、《续钞》共六卷,《四圣一心录》四卷

  潘士藻《洗心斋读易述》十七卷

  岳元声《易说》三卷

  顾允成《易图说亿言》四卷

  焦竑《易筌》六卷

  高攀龙《大易易简说》三卷,《周易孔义》一卷

  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周领》四卷,《周易补》七卷,《学易枝言》二卷

  张纳陛《学易饮河》八卷

  吴炯《周易绎旨》八卷

  万尚烈《易赞测》一卷,《易大象测》一卷

  吴默《易说》六卷

  姚文蔚《周易旁注会通》十四卷

  李本固《古易汇编意辞集》十七卷

  杨廷筠《易显》六卷

  汤宾尹《易经翼注》四卷

  孙慎行《周易明洛义纂述》六卷,《不语易义》二卷

  曹学牷《周易可说》七卷

  张汝霖《周易因指》八卷

  崔师训《大成易旨》二卷

  刘宗周《周易古文钞》三卷,《读易图记》一卷

  薛三省《易蠡》二卷

  程汝继《周易宗义》十二卷

  王三善《周易象注》九卷

  魏浚《周易古象通》八卷

  樊良枢《易疑》一卷,《易象》二卷

  高捷《易学象辞二集》十二卷

  陆振奇《易芥》十卷

  杨瞿崃《易林疑说》十卷

  王纳谏《周易翼注》三卷

  陆梦龙《易略》三卷

  文翔凤《邵窝易诂》一卷

  卓尔康《易学全书》五十卷

  缪昌期《周易会通》十二卷

  罗喻义《读易内篇》、《问篇》、《外篇》共七卷

  程玉润《周易演旨》六十五卷

  钱士升《易揆》十二卷

  钱继登《易篑》三卷

  吴极《易学》五卷

  方孔召《周易时论》十五卷

  徐世淳《易就》六卷

  汪邦柱《周易会通》十二卷

  叶宪祖《大易玉匙》六卷

  方鲲《易荡》二卷

  鲍观白《易说》二卷

  张伯枢《易象大旨》三卷

  吴桂森《像象述》五卷

  郑维岳《易经意言》六卷

  喻有功《周易悬镜》七卷

  潘士龙《演易图说》一卷

  洪守美《易说醒》四卷

  余叔纯《周易读》五卷

  陆起龙《周易易简编》四卷

  徐奇《周易卦义》二卷

  洪化昭《周易独坐谈》五卷

  沈瑞钟《周易广筌》二卷

  林有桂《易经观理说》四卷

  陈履祥《孔易彀》一卷

  许顺义《易经三注粹钞》四卷

  王祚昌《周易敝书》五卷

  容若春《今易图学心法释义》十卷

  张次仲《周易玩辞困学记》十二卷

  顾枢《西畴易稿》三卷

  陈仁锡《羲经易简录》八卷

  黄道周《易象正》十四卷,《三易洞玑》十六卷

  倪元璐《皃易内仪》六卷、《外仪》十五卷

  龙文光《乾乾篇》三卷

  文安之《易佣》十四卷

  林胤昌《周易耨义》六卷

  张镜心《易经增注》十二卷

  李奇玉《易义》四卷

  朱之俊《周易纂》六卷

  何楷《古周易订诂》十六卷

  侯峒曾《易解》三卷

  黎遂球《周易爻物当名》二卷

  郑赓唐《读易搜》十二卷

  陈际泰《易经大意》七卷,《群经辅易说》一卷,《周易翼简捷解》十六卷

  秦镛《易序图说》二卷

  金铉《易说》一卷

  黄端伯《易疏》五卷

  来集之《读易偶通》二卷

  ──右《易》类,二百二十二部,一千五百七十卷。

  明太祖注《尚书洪范》一卷(帝尝命儒臣书《洪范》,揭于御座之右,因自为注。)

  仁宗《体尚书》二卷(释《尚书》中《皋陶谟》、《甘誓》、《盘庚》等十六篇,以讲解更其原文。)

  世宗《书经三要》三卷(帝以太祖有注《洪范》一篇,因注《无逸》,再注《伊训》,分三册,共为一书。已乃制《洪范序略》一篇,复将《皋陶谟》、《伊训》、《无逸》等篇通加注释,名曰《书经三要》。)

  洪武中敕修《书传会选》六卷(太祖以蔡沈《书传》有得有失,诏刘三吾等订正之。又集诸家之说,足其未备。书成颁刻,然世竟鲜行。永乐中,修《大全》,一依蔡《传》,取便于士子举业,此外不复有所考究也。)

  朱升《尚书旁注》六卷,

  《书传补正辑注》一卷

  梁寅《书纂义》十卷

  朱右《书集传发挥》十卷,《禹贡凡例》一卷

  徐兰《书经体要》一卷

  陈雅言《尚书卓跃》六卷

  郭元亮《尚书该义》十二卷

  永乐中敕修《书传大全》十卷(胡广等纂。)

  张洪《尚书补得》十二卷

  彭勖《书传通释》六卷

  徐善述《尚书直指》六卷

  陈济《书传补注》一卷

  徐骥《洪范解订正》一卷

  章陬《书经提要》四卷

  费希冉《尚书本旨》七卷

  杨守陈《书私钞》一卷

  黄瑜《书经旁通》十卷

  李承恩《书经拾蔡》二卷

  杨廉《洪范纂要》一卷

  熊宗立《洪范九畴数解》八卷

  张邦奇《书说》一卷

  吴世忠《洪范考疑》一卷

  郑善夫《洪范论》一卷

  刘天民《洪范辨疑》一卷

  马明衡《尚书疑义》一卷

  吕柟《尚书说疑》五卷

  韩邦奇《禹贡详略》二卷

  王崇庆《书经说略》一卷

  舒芬《书论》一卷

  郑晓《尚书考》二卷,《禹贡图说》一卷

  马森《书传敷言》十卷

  张居正《书经直解》八卷

  王樵《尚书日记》十六卷,《书帷别记》四卷

  陈锡《尚书经传别解》一卷

  归有光《洪范传》一卷,《考定武成》一卷

  程弘宾《书经虹台讲义》十二卷

  屠本畯《尚书别录》六卷

  邓元锡《尚书释》二卷

  章潢《尚书图说》三卷

  陈第《尚书疏衍》四卷

  罗敦仁《尚书是正》二十卷

  钟庚阳《尚书传心录》七卷

  王祖嫡《书疏丛钞》一卷

  瞿九思《书经以俟录》六卷

  姚舜牧《书经疑问》十二卷

  刘应秋《尚书旨》十卷

  郭正域《东宫进讲尚书义》一卷

  钱一本《范衍》十卷

  袁宗道《尚书纂注》四卷

  焦竑《禹贡解》一卷

  吴炯《书经质疑》一卷

  王肯堂《尚书要旨》三十一卷

  郝敬《尚书辨解》十卷

  卢廷选《尚书雅言》六卷

  曹学牷《书传会衷》十卷

  谢廷赞《书经翼注》七卷

  赵惟寰《尚书蠡》四卷

  陆键《尚书传翼》十卷

  张尔嘉《尚书贯言》二卷

  姜逢元《禹贡详节》一卷

  朱道行《尚书集思通》十二卷

  史惟堡《尚书晚订》十二卷

  杨肇芳《尚书副墨》六卷

  潘士遴《尚书苇籥》五十卷

  徐大仪《书经补注》六卷

  黄道周《洪范明义》四卷

  郑鄤《禹贡注》一卷

  艾南英《禹贡图注》一卷

  傅元初《尚书撮义》四卷

  袁俨《尚书百家汇解》六卷

  江旭奇《尚书传翼》二卷

  朱朝瑛《读书略记》二卷

  茅瑞徵《虞书笺》二卷,《禹贡汇疏》十二卷

  王纲振《禹贡逆志》一卷

  张能恭《禹贡订传》一卷

  黄翼登《禹贡注删》一卷

  夏允彝《禹贡古今合注》五卷

  罗喻义《洪范直解》一卷,《读范内篇》一卷

  ──右《书》类,八十八部,四百九十七卷。

  周是修《诗小序集成》三卷

  梁寅《诗演义》八卷,《诗考》四卷

  朱升《诗旁注》八卷

  汪克宽《诗集传音义会通》三十卷

  曾坚《诗疑大鸣录》一卷

  朱善《诗解颐》四卷

  高颐《诗集传解》二十卷

  张洪《诗正义》十五卷

  杨禹锡《诗义》二卷

  郑旭《诗经总旨》一卷

  永乐中敕修《诗集传大全》二十卷(胡广等纂。)

  范理《诗集解》三十卷

  王逢《诗经讲说》二十卷

  孙鼎《诗义集说》四卷

  李贤《读诗纪》一卷

  杨守陈《诗私钞》四卷

  易贵《诗经直指》十五卷

  程楷《诗经讲说》二十卷

  陆深《俨山诗微》二卷

  张邦奇《诗说》一卷

  湛若水《诗厘正》二十卷

  吕柟《毛诗序说》六卷

  胡缵宗《胡氏诗识》三卷

  王崇庆《诗经衍义》一卷

  季本《诗说解颐》八卷、《总论》二卷

  黄佐《诗传通解》二十五卷

  潘恩《诗经辑说》七卷

  陆垹《诗传存疑》一卷

  薛应旂《方山诗说》八卷

  陈锡《诗辨疑》一卷

  劳堪《诗林伐柯》四卷

  沈一贯《诗经纂注》四卷

  冯时可《诗亿》二卷

  郭子章《诗传书例》四卷

  朱得之《印古诗说》一卷

  袁仁《毛诗或问》二卷

  邓元锡《诗绎》三卷

  陈第《毛诗古音考》四卷

  朱谋〈土韦〉《诗故》十卷

  凌濛初《圣门传诗嫡冢》十六卷,《诗逆》四卷

  陶其情《诗经注疏大全纂》十二卷

  赵一元《诗经理解》十四卷

  黄一正《诗经埤传》八卷

  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

  吴雨《毛诗鸟兽草木疏》三十卷

  唐汝谔《毛诗微言》二十卷

  瞿九思《诗经以俟录》六卷

  姚舜牧《诗经疑问》十二卷

  林兆珂《毛诗多识篇》七卷

  汪应蛟《学诗略》一卷

  徐常吉《毛诗翼说》五卷

  吴炯《诗经质疑》一卷

  郝敬《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序说》八卷

  张彩《诗原》三十卷

  徐必达《南州诗说》六卷

  刘宪宠《诗经会说》八卷

  曹学牷《诗经质疑》六卷

  沈万钶《诗经类考》三十卷

  顾起元《尔雅堂诗说》四卷

  蔡毅中《诗经补传》四卷

  沈守正《诗经说通》十四卷

  樊良枢《诗商》五卷

  徐光启《毛诗六帖》六卷

  赵琮《葩经约说》十卷

  庄廷臣《诗经逢源》八卷

  邹忠胤《诗传阐》二十四卷

  陆化熙《诗通》四卷

  胡胤嘉《读诗录》二卷

  朱道行《诗经集思通》十二卷

  何楷《毛诗世本古义》二十八卷

  张次仲《待轩诗记》六卷

  张睿卿《诗疏》一卷

  唐达《毛诗古音考辨》一卷

  张溥《诗经注疏大全合纂》三十四卷

  高承埏《五十家诗义裁中》十二卷

  朱朝瑛《读诗略记》二卷

  张星懋《诗采》八卷

  高鼎熺《诗经存旨》八卷

  韦调鼎《诗经考定》二十四卷

  赵起元《诗权》八卷

  乔中和《葩经旁意》一卷

  胡绍曾《诗经胡传》十二卷

  范王孙《诗志》二十六卷

  ──右《诗》类,八十七部,九百八卷。

  方孝孺《周礼考次目录》一卷

  何乔新《周礼集注》七卷,《周礼明解》十二卷

  陈凤梧《周礼合训》六卷

  魏校《周礼沿革传》六卷、《官职会通》二卷

  杨慎《周官音诂》一卷

  舒苍《周礼定本》十三卷

  季本《读礼疑图》六卷

  陈深《周礼训隽》十卷、《周礼训注》十八卷、《考工》《记句诂》一卷

  唐枢《周礼因论》一卷

  罗洪先《周礼疑》一卷

  王圻《续定周礼全经集注》十四卷

  李如玉《周礼会注》十五卷

  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十四卷

  金瑶《周礼述注》六卷

  王应电《周礼传》十卷,《周礼图说》二卷,《学周礼法》一卷,《非周礼辨》一卷

  冯时行《周礼别说》一卷

  施天麟《周礼通义》二卷

  徐即登《周礼说》十四卷

  焦竑《考工记解》二卷

  陈与郊《考工记辑注》二卷

  郝敬《周礼完解》十二卷

  郭良翰《周礼古本订注》六卷

  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

  陈仁锡《周礼句解》六卷

  张采《周礼合解》十八卷

  林兆珂《考工记述注》二卷

  徐昭庆《考工记通》二卷

  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三十卷

  郎兆玉《注释古周礼》六卷

  沈羽明《周礼汇编》六卷

  (已上《周礼》。)

  汪克宽《经礼补逸》九卷

  黄润玉《仪礼戴记附注》五卷

  何乔新《仪礼叙录》十七卷

  陈凤梧《射礼集要》一卷

  湛若水《仪礼补逸经传测》一卷

  徐骏《五服集证》一卷

  王廷相《昏礼图》一卷,《乡射礼图注》一卷,《丧礼论》一卷,《丧礼备纂》二卷

  舒芬《士相见礼仪》一卷

  闻人诠《饮射图解》一卷

  朱缙《射礼集解》一卷

  胡缵宗《仪礼郑注附逸礼》二十五卷

  郝敬《仪礼节解》十七卷

  王志长《仪礼注疏删翼》十七卷

  (已上《仪礼》。)

  连伯聪《礼记集传》十六卷

  朱右《深衣考》一卷

  黄润玉《考定深衣古制》一卷

  永乐中敕修《礼记大全》三十卷(胡广等纂。)

  郑节《礼传》八十卷

  岳正《深衣注疏》一卷

  杨廉《深衣纂要》一卷

  夏时正《深衣考》一卷

  王廷相《夏小正集解》一卷,《深衣图论》一卷

  夏言《深衣考》一卷

  王崇庆《礼记约蒙》一卷

  杨慎《檀弓丛训》二卷(一名《附注》),《夏小正解》一卷

  张孚敬《礼记章句》八卷

  戴冠《礼记集说辨疑》一卷

  柯尚迁《曲礼全经类释》十四卷

  李孝先《投壶谱》一卷

  黄乾行《礼记日录》四十九卷

  闻人德润《礼记要旨补》十六卷

  丘橓《礼记摘训》十卷

  徐师曾《礼记集注》三十卷

  戈九畴《礼记要旨》十六卷

  陈与郊《檀弓辑注》二卷

  姚舜牧《礼记疑问》十二卷

  沈一中《礼记述注》十八卷

  王{艹亘}《礼记纂注》四卷

  郝敬《礼记通解》二十二卷

  余心纯《礼经搜义》二十八卷

  刘宗周《礼经考次正集》十四卷、《分集》四卷

  樊良枢《礼测》二卷

  陈有元《礼记约述》八卷

  朱泰祯《礼记意评》四卷

  汤三才《礼记新义》三十卷

  王翼明《礼记补注》三十卷

  黄道周《月令明义》四卷,《坊记集传》二卷,《表记集传》二卷,《缁衣集传》二卷

  陈际泰《王制说》一卷

  张习孔《檀弓问》四卷

  卢翰《月令通考》十六卷

  杨鼎熙《礼记敬业》八卷

  阎有章《说礼》三十一卷

  (已上《礼记》。)

  夏时正《三礼仪略举要》十卷

  湛若水《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大略以《曲礼》、《仪礼》为经,《礼记》为传。)

  吴岳《礼考》一卷

  刘绩《三礼图》二卷

  贡汝成《三礼纂注》四十九卷

  李黼《二礼集解》十二卷(合《周礼》、《仪礼》为一,集诸家之说以解之)

  李经纶《三礼类编》三十卷

  邓元锡《三礼编释》二十六卷

  唐伯玉《礼编》二十八卷

  (已上通《礼》。)

  ──右《礼》类,一百七部,一千一百二十一卷。

  湛若水《古乐经传全书》二卷

  张敔《雅乐发微》八卷,《乐书杂义》七卷

  韩邦奇《律吕新书直解》一卷、《苑洛志乐》二十卷

  周瑛《律吕管钥》一卷

  刘绩《六乐图》二卷

  黄佐《礼典》四十卷,《乐典》三十六卷

  何瑭《乐律管见》一卷(一名《律吕管见》。)

  吕柟《诗乐图谱》十八卷

  季本《乐律纂要》一卷,《律吕别书》一卷

  李文利《大乐律吕元声》六卷,《大乐律吕考证》四卷

  张谔《大成乐舞图谱》二卷,《古雅心谈》一卷

  李文察《乐记补说》二卷,《四圣图解》二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典乐要论》三卷,《古乐筌蹄》九卷,《青宫乐调》三卷

  刘濂《乐经元义》八卷,《九代乐章》二十三卷

  邓文宪《律吕解注》二卷

  黄积庆《乐律管见》二卷(正李文利之非。)

  唐顺之《乐论》八卷

  蔡宗兖《律同》二卷

  杨继盛《拟补乐经》一卷

  潘峦《文庙乐编》二卷

  李璧《宴飨乐谱》一卷

  葛见尧《含少论略》一卷

  吕怀《律吕古义》二卷,《韵乐补遗》二卷,《律吕广义》三卷

  孙应鳌《律吕分解发明》四卷

  王邦直《律吕正声》六十卷

  朱载堉《乐律全书》四十卷

  乐和声《大成乐舞图说》一卷

  何栋如《文庙雅乐考》二卷

  史记事《大成礼乐集》三卷

  瞿九思《孔庙礼乐考》五卷

  李之藻《頖宫礼乐疏》十卷

  黄居中《文庙礼乐志》十卷

  梅鼎祚《古乐苑》五十二卷,《衍录》四卷,《唐乐苑》三十卷

  黄汝良《乐律志》四卷

  王朝玺《律吕新书私解》一卷

  王思宗《黄钟元统图说》一卷,《八音图注》一卷

  叶广《礼乐合编》三十卷

  王正中《律书详注》一卷

  ──右《乐》类,五十四部,四百八十七卷。

  《春秋本末》三十卷(洪武中,懿文太子命宫臣傅藻等编)

  赵汸《春秋集传》十五卷,《附录》二卷,《春秋属辞》十五卷,《左传补注》十卷

  梁寅《春秋考义》十卷

  张以宁《春秋尊王发微》八卷,《春秋春王正月考》一卷,《辨疑》一卷

  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三十卷

  徐尊生《春秋论》一卷

  蔡深《春秋纂》十卷

  李衡《春秋释例集说》三卷

  石光霁《春秋书法钩玄》四卷

  永乐中敕修《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胡广等纂)

  金幼孜《春秋直指》三十卷,《春秋要旨》三卷

  张洪《春秋说约》十二卷

  饶秉鉴《春秋会传》十五卷,《提要》一卷

  张复《春秋中的》一卷

  童品《春秋经传辨疑》一卷

  余本《春秋传疑》一卷

  郭登《春秋左传直解》十二卷

  邵宝《左觿》一卷

  杨循吉《春秋经解摘录》一卷

  湛若水《春秋正传》三十七卷

  金贤《春秋纪愚》十卷

  刘节《春秋列传》五卷

  刘绩《春秋左传类解》二十卷

  张邦奇《春秋说》一卷

  席书《元山春秋论》一卷

  江晓《春秋补传》十五卷

  魏校《春秋经世书》二卷

  蔡芳《春秋训义》十一卷

  吕柟《春秋说志》五卷

  许诰《春秋意见》一卷

  胡世宁《春秋志疑》十八卷

  钟芳《春秋集要》二卷

  杨慎《春秋地名考》一卷

  汤虺《春秋易简发明》二十卷

  季本《春秋私考》三十卷

  王崇庆《春秋析义》二卷

  王道《春秋亿》四卷

  胡缵宗《春秋本义》十二卷

  姜絅《春秋曲言》十卷

  李濂《夏周正辨疑会通》四卷

  陆粲《左传附注》五卷,《春秋左氏觿》二卷,《胡传辨疑》二卷

  任桂《春秋质疑》四卷

  黄佐《缵春秋明经》十二卷

  石琚《左传章略》三卷

  唐顺之《春秋论》一卷,《左氏始末》十二卷

  赵恒《春秋录疑》十七卷

  魏谦吉《春秋大旨》十卷

  詹莱《春秋原经》十七卷

  林命《春秋订疑》十二卷

  姚咨《春秋名臣传》十三卷

  袁颢《春秋传》三十卷

  袁祥《春秋或问》八卷

  袁仁《针胡篇》一卷

  邵弁《春秋尊王发微》十卷(《属辞比事》八卷,《或问》一卷,《凡例辑略》一卷。)

  傅逊《春秋左传属事》二十卷,《春秋左传注解辨误》二卷

  严讷《春秋国华》十七卷

  高拱《春秋正旨》一卷

  姜宝《春秋事义全考》二十卷,《春秋读传解略》十二卷(疏胡传之义意,以便学者。)

  王樵《春秋辑传》十五卷,《凡例》三卷

  马森《春秋伸义辨类》二十九卷

  许孚远《左氏详节》八卷

  颜鲸《春秋贯玉》四卷

  李攀龙《春秋孔义》十二卷

  汪道昆《春秋左传节文》十五卷

  吴国伦《春秋世谱》十卷(以《春秋》列国事实见于《史记》、他书者,分国为诸侯世家。)

  徐学谟《春秋亿》六卷

  朱睦〈木挈〉《春秋诸传辨疑》四卷

  王锡爵《左传释义评苑》二十卷

  邓元锡《春秋绎》一卷

  黄洪宪《春秋左传释附》二十七卷

  黄正宪《春秋翼附》二十卷

  冯时可《左氏讨》二卷,《左氏论》二卷,《左氏释》二卷

  穆文熙《国概》六卷

  余懋学《春秋蠡测》四卷

  凌稚隆《左传测义》七十卷

  钱时俊《春秋胡传翼》三十卷

  冷逢震《周正考》一卷

  徐即登《春秋说》十一卷

  邹德溥《春秋匡解》八卷

  姚舜牧《春秋疑问》十二卷

  郝敬《春秋直解》十二卷

  郑良弼《春秋或问》十四卷,《存疑》一卷,《续义》二卷

  张事心《春秋左氏人物谱》一卷

  陆曾晔《编春秋所见所闻所传闻》三卷

  施仁《左粹类纂》十二卷

  陈可言《春秋左传类事》三十六卷

  曹宗儒《春秋序事本末》三十卷,《逸传》三卷,《左氏辨》三卷

  曹学牷《春秋阐义》十二卷,《春秋义略》三卷

  钱世扬《春秋说》十卷

  王衡《春秋纂注》四卷

  魏靖国《三传异同》三十卷

  卓尔康《春秋辨义》四十卷

  张国经《春秋比事》七卷

  钱应奎《左记》十一卷

  张铨《春秋补传》十二卷

  冯伯礼《春秋罗纂》十二卷

  耿汝忞《春秋愍渡》十五卷

  顾懋樊《春秋义》三十卷

  王震《春秋左翼》四十三卷

  徐允禄《春秋愚谓》四卷

  冯梦龙《春秋衡库》二十卷

  林嗣昌《春秋易义》十二卷

  张溥《春秋三书》三十一卷

  余飏《春秋存俟》十二卷

  虞宗瑶《春秋提要》二卷

  刘城《春秋左传地名录》二卷

  孙范《左传纪事本末》二十二卷

  来集之《春秋志在》十二卷,《四传权衡》一卷

  贺仲轼《春秋归义》三十二卷,《便考》十卷

  ──右《春秋》类,一百三十一部,一千五百二十五卷。

  宋濂《孝经新说》一卷

  孙贲《孝经集善》一卷

  孙吾与《孝经注解》一卷

  方孝孺《孝经诫俗》一卷

  晏璧《孝经刊误》一卷

  曹端《孝经述解》一卷

  刘实《孝经集解》一卷

  薛瑄《定次孝经今古文》一卷

  杨守陈《孝经私钞》八卷

  余本《孝经集注》三卷

  王守仁《孝经大义》一卷

  陈深《孝经解诂》一卷

  归有光《孝经叙录》一卷

  李材《孝经疏义》一卷

  杨起元《孝经外传》一卷,《孝经引证》二卷

  虞淳熙《孝经迩言》九卷,《孝经集灵》一卷

  胡时化《注解孝经》一卷

  吴捴谦《重定孝经列传》七卷

  朱鸿《孝经质疑》一卷,《集解》一卷

  王元祚《孝经汇注》三卷

  陈仁锡《孝经小学详解》八卷

  黄道周《孝经集传》二卷

  何楷《孝经集传》二卷

  张有誉《孝经衍义》六卷

  江旭奇《孝经疏义》一卷

  瞿罕《孝经贯注》二十卷,《孝经存余》三卷,《孝经考异》一卷,《孝经对问》三卷

  吕维祺《孝经本义》二卷,《孝经大全》二十八卷,《或问》三卷

  ──右《孝经》类,三十五部,一百二十八卷。

  蒋悌生《五经蠡测》六卷

  董彝《经疑》十卷

  黄润玉《经书补注》四卷,《经谱》一卷

  周洪谟《经书辨疑录》三卷

  王恕《石渠意见》二卷,《拾遗》一卷,《补缺》一卷

  章懋《诸经讲义》二卷

  邵宝《简端录》十二卷

  王崇庆《五经心义》五卷

  王守仁《五经臆说》四十六卷

  吕柟《经说》十卷

  杨慎《经说》八卷

  詹莱《七经思问》三卷

  郑世威《经书答问》十卷

  薛治《五经发挥》七十卷

  丁奉《经传臆言》二十八卷

  唐顺之《五经总论》一卷

  胡宾《六经图全集》六卷

  陈深《十三经解诂》六十卷

  穆相《五经集序》二卷

  王觉《五经四书明音》八卷

  蔡汝楠《说经劄记》八卷

  朱睦〈木挈〉《授经图》二十卷,《五经稽疑》六卷,《经序录》五卷

  陈士元《五经异文》十一卷

  王世懋《经子臆解》一卷

  徐常吉《遗经四解》四卷,《六经类雅》五卷

  周应宾《九经考异》十二卷,《逸语》一卷

  郝敬《九部经解》一百六十五卷

  陈禹谟《经言枝指》十卷

  蔡毅中《六经注疏》四十三卷

  卜大有《经学要义》五卷

  杜质明《儒经翼》七卷

  陈仁锡《六经图考》三十六卷

  杨联芳《群经类纂》三十四卷

  杨维休《五经宗义》二十卷

  张瑄《五经研朱集》二十二卷

  顾梦麟《十一经通考》二十卷

  ──右诸经类,四十三部,七百三十四卷。

  陶宗仪《四书备遗》二卷

  刘醇《四书解疑》四卷

  周是修《论语类编》二卷

  永乐中敕修《四书大全》三十六卷(胡广等纂。)

  孔谔《中庸补注》一卷

  黄润玉《学庸通旨》一卷

  周洪谟《四书辨疑录》三卷

  丁玑《大学疑义》一卷

  蔡清《四书蒙引》十五卷

  王守仁《古本大学注》一卷

  朱绶《四书补注》三卷

  夏良胜《中庸衍义》十七卷

  湛若水《中庸测》一卷

  程嗣光《四书讲义》十卷

  吕柟《四书因问》六卷

  魏校《大学指归》一卷

  王道《大学亿》一卷

  穆孔晖《大学千虑》一卷

  季本《四书私存》三十七卷

  薛甲《四书正义》十二卷

  梁格《集四书古义补》十卷

  金贲亨《学庸义》二卷

  苏濂《四书通考补遗》六卷

  朱润《四书通解》十卷

  马森《学庸口义》三卷

  廖纪《四书管窥》四卷

  陈士元《论语类考》二十卷,《孟子杂记》四卷

  许孚远《论语学庸述》四卷

  谢东山《中庸集说启蒙》一卷

  唐枢《四书问录》二卷

  杨时乔《四书古今文注发》九卷

  李材《论语大意》十二卷

  顾宪成《大学通考》一卷,《大学质言》一卷

  管志道《论语订释》十卷,《中庸测义》一卷,《孟子订释》七卷

  邹元标《学庸商求》二卷

  郑维岳《四书知新日录》三十七卷

  王肯堂《论语义府》二十卷

  史记事《四书疑问》五卷

  郝敬《四书摄提》十卷

  姚舜牧《四书疑问》十二卷

  李槃《中庸臆说》一卷

  吴应宾《中庸释论》十二卷

  顾起元《中庸外传》三卷

  林茂槐《四书正体》五卷

  陈禹谟《谈经苑》四十卷,《汉诂纂》二十卷,《引经绎》五卷,《人物概》十五卷,《名物考》二十卷

  陶廷奎《四书正学衍说》八卷

  刘元卿《四书宗解》八卷

  陈仁锡《四书语录》一百卷,《四书析义》十卷,《四书备考》八十卷

  张溥《四书纂注大全》三十七卷

  ──右《四书》类五十九部,七百十二卷

  危素《尔雅略义》十九卷

  朱睦〈木挈〉《训林》十二卷

  朱谋〈土韦〉《骈雅》七卷

  李文成《博雅志》十三卷

  张萱《汇雅前编》二十卷,《后编》二十卷

  罗曰褧《雅余》八卷

  穆希文《蟫史集》十一卷

  黄裳《小学训解》十卷

  朱升《小四书》五卷(集宋元儒方逢辰《名物蒙求》、程若庸《性理字训》、陈栎《历代蒙求》各一卷,黄继善《史学提要》二卷)

  何士信《小学集成》十卷,《图说》一卷

  赵古则《学范》六卷,《童蒙习句》一卷

  方孝孺《幼仪杂箴》一卷

  张洪《小学翼赞诗》六卷

  郑真《学范》六卷

  朱逢吉《童子习》一卷

  吴讷《小学集解》十卷

  刘实《小学集注》六卷

  丘陵《婴教声律》二十卷

  廖纪《童训》一卷

  陈选《小学句读》六卷

  王云凤《小学章句》四卷

  湛若水《古今小学》六卷

  钟芳《小学广义》一卷

  黄佐《小学古训》一卷

  王崇文《蒙训》一卷

  王崇献《小学撮要》六卷

  朱载玮《困蒙录》一卷

  耿定向《小学衍义》二卷

  吴国伦《训初小鉴》四卷

  周宪王有燉《家训》一卷

  朱勤美《谕家迩谈》二卷

  郑绮《家范》二卷

  王士觉《家则》一卷

  程达道《家教辑录》一卷

  周是修《家训》十二卷

  杨荣《训子编》一卷

  曹端《家规辑略》一卷

  杨廉《家规》一卷

  何瑭《家训》一卷

  程敏政《贻范录》三十卷

  周思兼《家训》一卷

  孙植《家训》一卷

  吴性《宗约》一卷,《家训》一卷

  杨继盛《家训》一卷

  王祖嫡《家庭庸言》二卷

  (已上小学。)

  《女诫》一卷(洪武中命儒臣编。)

  高皇后《内训》一卷

  文皇后《劝善书》二十卷

  章圣太后《女训》一卷(献宗为序,世宗为后序。)

  慈圣太后《女鉴》一卷,《内则诗》一卷(嘉靖中命方献夫等撰。)

  黄佐《姆训》一卷

  王敬臣《妇训》一卷

  王直《女教续编》一卷

  (已上女学。)

  《洪武正韵》十六卷

  孙吾与《韵会订正》四卷

  谢林《字学源委》五卷

  赵古则《声音文字通》一百卷,《六书本义》十二卷

  穆正《文字谱系》十二卷

  兰廷秀《韵略易通》二卷

  章黻《韵学集成》十二卷,《直音篇》七卷

  涂观《六书音义》十八卷

  黄谏《从古正文》六卷

  顾充《字类辨疑》二卷

  张颖《古今韵释》五卷

  梁伦《稽古叶声》二卷

  周瑛《书纂》五卷

  《音释》一卷

  王应电《同文备考》九卷

  杨慎《转注古音略》五卷,《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附录》五卷,《古音余》五卷,《古音略例》一卷,《六书练证》五卷,《六书索隐》五卷,《古文韵语》二卷,《韵林原训》五卷,《奇字韵》五卷,《韵藻》四卷

  方豪《韵补》五卷

  龚时宪《玉篇鉴磻》四十卷

  刘隅《古篆分韵》五卷

  潘恩《诗韵辑略》五卷

  张之象《四声韵补》五卷

  陈士元《古俗字略》七卷,《韵苑考遗》四卷

  田艺蘅《大明同文集》五十卷

  茅溱《韵谱本义》十六卷

  焦竑《俗书刊误》十二卷

  方日升《古今韵会小补》三十卷

  程元初《五经词赋叶韵统宗》二十四卷

  黄钟《音韵通括》二卷

  郝敬《读书通》二十卷

  林茂槐《读书字考略》四卷

  赵宧光《说文长笺》七十二卷,《六书长笺》十三卷

  梅膺祚《字汇》十二卷

  吴汝纪《古今韵括》五卷

  吴继仕《音声纪元》六卷

  吕维祺《音韵日月灯》六十卷

  周宇《字考启蒙》十六卷,《认字测》三卷

  周伯殷《字义切略》二卷

  杨昌文《篆韵正义》五卷

  熊晦《类聚音韵》三十卷

  杨廉《缀算举例》一卷,《数学图诀发明》一卷

  顾应祥《测圆算术》四卷,《弧矢算术》二卷,《释测圆海镜》十卷

  唐顺之《句股等六论》一卷

  朱载堉《嘉量算经》三卷

  李瓒《同文算指通编》二卷,《前编》二卷

  杨辉《九章》一卷

  (已上书数。)

  ──右小学类,一百二十三部,一千六十四卷。

卷七十三 

  ◎艺文二

  史类十:一曰正史类,(编年在内。)二曰杂史类,三曰史钞类,四曰故事类,五曰职官类,六曰仪注类,七曰刑法类,八曰传记类,九曰地理类,十曰谱牒类。

  明《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建文元年,董伦等修。永乐元年,解缙等重修。九年,胡广等复修。起元至正辛卯,讫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首尾四十八年。万历时,允科臣杨天民请,附建文帝元、二、三、四年事迹于后。)

  《日历》一百卷、(洪武中,詹同等编,具载太祖征讨平定之绩,礼乐治道之详。)《宝训》十五卷(《日历》即成,詹同等又请分类更辑圣政为书,凡五卷。其后史官随类增至十五卷。)

  《成祖实录》一百三十卷,《宝训》十五卷(杨士奇等修。)

  《仁宗实录》十卷,《宝训》六卷(蹇义等修。)

  《宣宗实录》一百十五卷,《宝训》十二卷(杨士奇等修。)

  《英宗实录》三百六十一卷、(成化元年,陈文等修,起宣德十年正月,讫天顺八年正月,首尾三十年。附景泰帝事迹于中,凡八十七卷。)《宝训》十二卷(与《实录》同修。)

  《宪宗实录》二百九十三卷,《宝训》十卷(刘吉等修。)

  《孝宗实录》二百二十四卷、(正德元年,刘健、谢迁等修。未几健、迁皆去位,焦芳等续修。)《宝训》十卷(与《实录》同修。)

  《武宗实录》一百九十七卷,《宝训》十卷(费宏等修。)

  《睿宗实录》五十卷,《宝训》十卷(嘉靖四年,大学士费宏言:“献皇帝嘉言懿行,旧邸必有成书,宜取付史馆纂修。”从之。)

  《世宗实录》五百六十六卷,《宝训》二十四卷(隆庆中,徐阶等修,未竣。万历五年,张居正等续修成之。)

  《穆宗实录》七十卷,《宝训》八卷(张居正等修。)

  《神宗实录》五百九十四卷,《宝训》二十六卷(温体仁等修。)

  《光宗实录》八卷(天启三年,叶向高等修成,有熹宗御制序。既而霍维华等改修,未及上,而熹宗崩。至崇祯元年,始进呈向高原本,并贮皇史宬。)

  《熹宗实录》八十四卷(温体仁等修。)

  《洪武圣政记》二卷

  《永乐圣政记》三卷

  《永乐年表》四卷

  《洪熙年表》二卷

  《宣德年表》四卷

  储巏《皇明政要》二十卷

  郑晓《吾学编》六十九卷

  雷礼《大政记》三十六卷

  邓元锡《明书》四十五卷

  夏浚《皇明大纪》三十六卷

  王世贞《国朝纪要》十卷,《天言汇录》十卷。

  陈建《皇明通纪》二十七卷,《续通纪》十卷

  薛应旂《宪章录》四十六卷

  沈越《嘉隆闻见纪》十二卷

  唐志大《高庙圣政记》二十四卷

  孙宜《国朝事迹》一百二十卷

  吴朴《洪武大政记》二十卷

  吴瑞登《明绳武编》三十四卷,《嘉隆宪章录》二十卷

  黄翔凤《嘉靖大政编年纪》一卷,《嘉靖大政类编》二卷

  陈翼飞《史待》五十卷

  何乔远《名山藏》三十七卷

  朱国祯《史概》一百二十卷,《辑皇明纪传》三十卷

  支大伦《永昭二陵编年信史》六卷

  尹守衡《史窃》一百七卷

  朱睦〈木挈〉《圣典》三十四卷

  茅维《嘉靖大政记》二卷

  吴士奇《皇明副书》一百卷

  谭希思《皇明大纪纂要》六十三卷

  王大纲《皇明朝野纪略》一千二百卷

  雷叔闻《国史》四十卷

  周永春《政纪纂要》四卷

  张铨《国史纪闻》十二卷

  冯复京《明右史略》三十卷

  陈仁锡《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

  沈国元《天启从信录》三十五卷

  江旭奇《通纪集要》六十卷

  谈迁《国榷》一百卷

  (已上明史。)

  《元史》二百十二卷(洪武中宋濂等修。)

  《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成化中商辂等修)

  《历代通鉴纂要》九十二卷(弘治中李东阳等修。)

  周定王橚《甲子编年》十二卷

  王祎《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

  梁寅《宋史略》四卷,《元史略》四卷

  朱右《元史补遗》十二卷

  张九韶《元史节要》二卷

  胡粹中《元史续编》七十七卷

  丘浚《世史正纲》三十二卷

  金濂《诸史会编》一百十二卷,《南轩资治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

  柯维骐《宋史新编》二百卷

  唐顺之《史纂左编》一百四十二卷,《右编》四十卷

  薛应旂《宋元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甲子会纪》五卷

  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

  安都《十九史节定》一百七十卷

  吴珫《史类》六百卷

  邓元锡《函史》上编九十五卷、下编二十卷

  许诰《纲目前编》三卷

  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

  黄佐《通历》三十六卷

  姜宝《稽古编大政记纲目》八卷,《资治上编大政记纲目》四十卷,《下编大政记纲目》三十卷

  邵经邦《学史会同》三百卷,《弘简录》二百五十卷

  杨寅冬《历代史汇》二百四十卷

  饶伸《学海君道部》二百三十四卷

  徐师曾《世统纪年》六卷

  吴继安《帝王历祚考》八卷

  冯琦《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八卷

  张溥《宋史纪事本末》一百九卷,《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卷

  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六卷

  汤桂祯《战国纪年》四十六卷

  严衍《资治通鉴补》二百七十卷

  (已上通史。)

  ──右正史类一百十部,一万二百三十二卷

  刘辰《国初事迹》一卷

  俞本《记事录》二卷

  王祎《造邦勋贤略》一卷

  刘基《礼贤录》一卷,《翊运录》二卷

  杨仪《垄起杂事》一卷(纪张士诚、韩林儿、徐寿辉事)

  杨学可《明氏实录》一卷(明玉珍事。)

  何荣祖《家记》一卷(何真子,纪真事。)

  张紞《云南机务钞黄》一卷

  夏原吉《万乘肇基录》一卷

  卞瑺《兴濠开基录》一卷

  陆深《平元录》一卷

  童承叙《平汉录》一卷

  黄标《平夏录》一卷

  姚涞《驱除录》一卷

  蔡于谷《开国事略》十卷

  孙宜《明初略》二卷

  邵相《皇明启运录》八卷

  梁亿《洪武辑遗》二卷

  范守己《造夏略》二卷

  戴重《和阳开天记》一卷

  钱谦益《开国群雄事略》十五卷,《太祖实录辨证》三卷

  (已上皆纪洪武时事。)

  袁祥《建文私记》一卷

  孙交《国史补遗》六卷

  姜清《秘史》一卷

  黄佐《革除遗事》六卷

  张芹《建文备遗录》二卷

  何孟春《续备遗录》一卷

  冯汝弼《补备遗录》一卷

  许相卿《革朝志》十卷

  朱睦〈木挈〉《逊国记》二卷

  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二十卷

  朱鹭《建文书法儗》四卷

  陈仁锡《壬午书》二卷

  曹参芳《逊国正气纪》九卷

  周远令《建文纪》三卷

  (已上纪建文时事)

  都穆《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别录》一卷

  袁褧《奉天刑赏录》一卷

  郁衮《顺命录》一卷

  杨荣《北征记》一卷

  金幼孜《北征前录》一卷,《后录》一卷

  黄福《安南事宜》一卷

  丘浚《平定交南录》一卷

  杨士奇《三朝圣谕录》三卷,《西巡扈从纪行录》一卷

  (已上纪永乐、洪熙、宣德时事。)

  袁彬《北征事迹》一卷

  杨铭《正弦临戎录》一卷,《北狩事迹》一卷

  李实《使北录》一卷

  刘定之《否泰录》一卷

  刘济《革书》一卷(塞外无楮,以羊皮书之,故名《革书》。)

  李贤《天顺日录》二卷

  汤韶《天顺实录辨证》一卷

  张楷《监国历略》一卷

  彭时《可斋笔记》二卷

  (已上纪正统、景泰、天顺时事。)

  马文升《西征石城记》一卷,《兴复哈密记》一卷

  宋端仪《立斋闲录》四卷

  梅纯《损斋备忘录》二卷

  李东阳《燕对录》二卷

  刘大夏《宣召录》一卷

  陈洪谟《治世余闻》四卷(弘治)、《继世纪闻》四卷(正德)

  许进《平番始末》一卷

  朱国祚《孝宗大纪》一卷

  费宏《武庙初所见事》一卷

  杨廷和《视草余录》二卷

  王鏊《震泽纪闻》一卷,《续纪闻》一卷,《震泽长语》二卷,《守溪笔记》二卷

  王琼《双溪杂记》二卷

  杨一清《西征日录》一卷,《车驾幸第录》二卷

  胡世宁《桃源建昌征案》、《东乡抚案》共十卷

  祝允明《九朝野记》四卷,《江海歼渠记》一卷(纪刘六、刘七、赵风子事)

  夏良胜《东戍录》一卷

  谢蕡《后鉴录》三卷

  (已上纪成化、弘治、正德时事。)

  世宗《大礼集议》四卷,《纂要》二卷,《明伦大典》二十四卷,《大狩龙飞录》二卷

  王之垣《承天大志纪录事实》三十卷

  费宏《宸章集录》一卷

  张孚敬《敕谕录》三卷,《谕对录》三十四卷,《大礼要略》二卷,《钦明大狱录》二卷

  李时《南城召对录》一卷,《文华盛记》一卷

  夏言《圣驾渡黄河记》一卷,《记召对庙廷事》一卷,《扈跸录》一卷

  严嵩《嘉靖奏对录》十二卷

  毛澄《圣驾临雍录》一卷

  陆深《圣驾南巡录》一卷,《北还录》一卷

  韩邦奇《大同纪事》一卷

  孙允中《云中纪变》一卷

  苏祐《云中事纪》一卷

  张岳《交事纪闻》一卷

  翁万达《平交纪事》十卷

  江美中《安南来威辑略》三卷

  谈恺《前后平粤录》四卷

  王轼《平蛮录》二卷

  万表《前后海寇议》三卷

  郑茂《靖海纪略》一卷

  徐宗鲁《松寇纪略》一卷

  李日华《倭变志》一卷

  张鼐《吴淞甲乙倭变志》二卷

  朱纨《茂边纪事》一卷

  赵汝谦《平黔三记》一卷

  徐学谟《世庙识余录》二十六卷

  高拱《边略》五卷

  刘应箕《款塞始末》一卷

  方逢时《平惠州事》一卷

  林庭机《平曾一本叙》一卷

  查志隆《安庆兵变》一卷

  曹子登《甘州纪变》一卷

  王尚文《征南纪略》一卷

  张居正《召对纪事》一卷

  申时行《召见纪事》一卷

  王锡爵《召见纪事》一卷

  赵志皋《召见纪事》一卷

  方从哲《乙卯召对录》三卷

  董其昌《万历事实纂要》三百卷

  顾宪成《寤言寐言》一卷

  陈惟之《乞停矿税疏图》一卷

  郭子章《黔中止榷记》一卷,《西南三征记》一卷,《黔中平播始末》三卷

  王禹声《郢事纪略》一卷(纪楚中税监激变事。)

  郭正域《楚事妖书始末》一卷。

  朱赓《勘楚始末》一卷

  蔡献臣《勘楚纪事》一卷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十四卷

  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五卷

  茅瑞徵《万历三大征考》五卷(哱氏、关白、杨应龙。)

  曾伟芳《宁夏纪事》一卷

  宋应昌《朝鲜复国经略》六卷

  萧应宫《朝鲜征倭纪略》一卷

  王士琦《封贡纪略》一卷

  李化龙《平播全书》十五卷

  杨寅秋《平播录》五卷

  沈德符《野获编》八卷

  李维桢《庚申纪事》一卷

  张泼《庚申纪事》一卷

  (已上纪嘉靖、隆庆、万历时事)

  《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天启中,顾秉谦等修。崇祯初,诏毁之。)

  叶茂才《三案记》一卷

  蔡士顺《傃庵野钞》十一卷

  李枟《全黔纪略》一卷

  张键《平蔺纪事》一卷

  李逊之《三朝野记》七卷

  蒋德璟《悫书》十卷

  李日宣《枚卜始末》一卷

  杨士聪《玉堂薈记》四卷

  孙承宗《督师全书》一百卷

  杨嗣昌《督师纪事》五十卷

  夏允彝《幸存录》一卷

  夏完淳《续幸存录》一卷

  吴伟业《绥寇纪略》十二卷

  文秉《先拨志始》六卷,《烈皇小识》四卷

  彭孙贻《流寇志》十四卷

  李清《南渡录》二卷

  (以上纪天启、崇祯时事。)

  黄瑜《双槐岁钞》十卷(起洪武讫成化中事。)

  伦以训《国朝彝宪》二十卷

  孙宜《国朝事迹》一百二十卷

  高岱《鸿奠录》十六卷

  郑晓《今言》四卷,《徵吾录》二卷,《吾学编余》一卷

  潘恩《美芹录》二卷

  袁帙《皇明献实》二十卷

  孙继芳《矶园稗史》二卷

  李先芳《安攘新编》三十卷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一百卷,《识小录》二十卷,《少阳丛谈》二十卷,《明野史汇》一百卷(万历中,董复表汇纂诸集为《弇州史料》,凡一百卷。)

  邓球《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杂记》二卷

  高鸣凤《今献汇言》二十八卷

  何栋如《皇明四大法》十二卷

  王禅《国朝史略》四十五卷、《别集》二卷

  于慎行《谷山笔麈》十八卷

  黄汝良《野纪矇搜》十二卷(起洪、永,讫嘉、隆。)

  曹育贤《皇明类考》二十二卷

  邹德泳《圣朝泰交录》八卷

  张萱《西园闻见录》一百六卷

  吴士奇《徵信编》五卷,《考信编》二卷

  项鼎铉《名臣宁攘编》三十卷

  范景文《昭代武功录》十卷

  (已上统纪明代事。)

  宁献王权《汉唐秘史》二卷(洪武中奉敕编次。)

  吴源《至正近记》二卷

  权衡《庚申外史》二卷

  杨循吉《辽金小史》九卷

  杨慎《滇载记》一卷

  倪辂《南诏野史》一卷

  包宗吉《古史补》二百卷

  袁祥《新旧唐书折衷》二十四卷

  程敏政《宋纪受终考》一卷

  李维桢《韩范经略西夏纪》一卷

  王士骐《苻秦书》十五卷

  李廷机《宋贤事汇》二卷

  姚士粦《后梁春秋》十卷

  胡震亨《靖康盗鉴录》一卷

  陈霆《唐余纪传》二十一卷

  钱谦益《北盟会编钞》三卷

  (已上纪前代事)

  ──右杂史类,二百十七部,二千二百四十四卷。

  杨维桢《史义拾遗》二卷

  范理《读史备忘》八卷

  陈济《通鉴纲目集览正误》五十九卷

  赵弼《雪航肤见》十卷

  李裕《分类史钞》二十二卷

  吕柟《史约》三十七卷

  许诰《宋元史阐幽》三卷

  张宁《读史录》六卷

  李浩《通鉴断义》七十卷

  邵宝《学史》十三卷

  王峰《通鉴纲目发微》三十卷

  张时泰《续通鉴纲目广义》十七卷

  卜大有《史学要义》四卷

  周山《师资论统》一百卷

  郑晓《删改史论》十卷

  柯维骐《史记考要》十卷

  王洙《宋元史质》一百卷

  戴璟《汉唐通鉴品藻》三十卷

  钟芳《续古今纪要》十卷

  归有光《读史纂言》十卷

  李维桢《南北史小识》十卷

  万廷言《经世要略》二十卷

  张之象《太史史例》一百卷

  徐明勋《史衡》二十卷

  于慎行《读史漫录》十四卷

  李贽《藏书》六十八卷,《续藏书》二十七卷

  马惟铭《史书纂略》一百卷

  赵惟寰《读史快编》六十卷

  谢肇淛《史镌》二十一卷

  吴无奇《史裁》二十六卷

  张溥《史论二编》十卷

  杨以任《读史四集》四卷

  冯尚贤《史学汇编》十二卷

  ──右史钞类三十四部,一千四十三卷

  太祖《御制永鉴录》一卷(训亲藩)、《纪非录》一卷(训周、齐、潭、鲁诸王。)

  《祖训录》一卷(洪武中编集,太祖制序,颁赐诸王。)

  《祖训条章》一卷(封建王国之制。)

  《宗藩昭鉴录》五卷(洪武中陶凯等编集。)

  《历代公主录》一卷(洪武中编集。)

  《世臣总录》二卷

  《为政要录》一卷

  《醒贪简要录》二卷

  《武士训戒录》一卷

  《臣戒录》一卷(俱洪武中颁行。)

  《存心录》十八卷(吴沉等编集。)

  《省躬录》三卷(刘三吾等编集。)

  《精诚录》三卷(吴沉等编集。)

  《国朝制作》一卷(王叔铭等编集。)

  宣宗《御制历代臣鉴》三十七卷,《外戚事鉴》五卷

  万历中重修《大明会典》二百二十八卷,《条例全文》三十卷,《增修条例备考》二十六卷

  《大明会要》八十卷(太祖开国时事,凡三十九则,不知撰人。)

  李贤《鉴古录》一卷

  夏寅《政鉴》三十卷

  顾灒《稽古政要》十卷

  王圻《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卷

  邓球《续泳化编》十七卷

  邹泉《古今经史格要》二十八卷

  黄光升《昭代典则》二十八卷

  周子义《国朝故实》二百卷(一名《国朝典故备遗》。)

  张居正《帝鉴图说》六卷

  焦竑《养正图解》二卷

  劳堪《皇明宪章类编》四十二卷

  徐学聚《国朝典汇》二百卷

  唐瑶《历代志略》四卷

  张铨《鉴古录》六卷

  乔懋敬《古今廉鉴》八卷

  冯应京《皇明经世实用编》二十八卷

  邓士龙《国朝典故》一百卷

  黄溥《皇明经济录》十八卷

  徐奋鹏《古今治统》二十卷

  朱健《古今治平略》三十六卷

  余继登《皇明典故纪闻》十八卷

  《宗藩条例》二卷(李春芳等辑。)

  戚元佐《宗藩议》一卷

  冯柯《历代宗藩训典》十二卷

  张志淳《谥法》二卷

  何三省《帝后尊谥纪略》一卷

  鲍应鳌《皇明臣谥汇考》二卷

  叶来敬《皇明谥考》三十八卷

  郭良翰《皇明谥纪汇编》二十五卷

  郑汝璧《功臣封考》八卷

  陆深《科场条贯》一卷

  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八卷,《明历科殿试录》七十卷,《历科会试录》七十卷

  汪鲸《大明会计类要》十二卷

  张学颜《万历会计录》四十三卷

  赵官《后湖志》十一卷,《后湖黄志》六卷

  刘斯洁《太仓考》十卷

  王仪《吴中田赋录》五卷

  徐民式《三吴均役全书》四卷

  娄志德《两浙赋役全书》十二卷

  何士晋《厂库须知》十二卷

  邵宝《漕政录》十八卷

  席书《漕船志》一卷,《漕运录》二卷

  杨宏《漕运志》四卷

  王在晋《通漕类编》九卷

  陈仁锡《漕政考》二卷

  崔旦《海运编》二卷

  刘体仁《海道漕运记》一卷

  王宗沐《海运志》二卷

  梁梦龙《海运新考》三卷

  史继偕《皇明兵志考》三卷

  侯继高《全浙兵志考》四卷

  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四卷

  何孟春《军务集录》六卷

  阎世科《计辽始末》四卷

  蔡鼎《边务要略》十卷

  周文郁《边事小纪》六卷

  王士骐《驭倭录》八卷

  方日乾《屯田事宜》五卷

  杨守谦《屯田议》一卷

  张抱赤《屯田书》一卷

  沈摐《南船记》四卷

  倪涷《船政新书》四卷

  朱廷立《盐政志》十卷

  史启哲《两淮盐法志》十二卷

  王圻《两浙盐志》二十四卷

  冷宗元《长芦鹾志》七卷

  李开先《山东盐法志》四卷

  詹荣《河东运司志》十七卷

  谢肇淛《八闽鹾政志》十六卷

  李涷《粤东盐政考》二卷

  陈善《黑白盐井事宜》二卷

  傅浚《铁冶志》二卷

  胡彦《茶马类考》六卷

  陈讲《茶马志》四卷

  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四卷

  王宗圣《榷政记》十卷

  薛侨《南关志》六卷

  许天赠《北关志》十二卷

  林希元《荒政丛言》一卷

  贺灿然《备荒议》一卷

  俞汝为《荒政要览》十卷

  ──右故事类,一百六部,二千一百二十一卷。

  《诸司职掌》十卷(洪武中翟善等编。)

  《宪纲》一卷(洪武中御史台进。)

  《官制大全》十六卷

  《品级考》五卷

  宣宗《御制官箴》一卷

  郭子章《官释》十卷

  李日华《官制备考》二卷

  郑晓《直文渊阁表》一卷,《典铨表》一卷

  吕本《馆阁类录》二十二卷

  雷礼《列卿表》一百三十九卷

  王世贞《公卿表》二十四卷

  李维桢《进士列卿表》二卷

  徐鉴《续列卿表》十卷

  徐鉴《续列卿表》十卷

  许重熙《殿阁部院大臣表》十六卷

  范景文《大臣谱》十六卷

  黄尊素《隆万列卿记》二卷

  陈盟《崇祯阁臣年表》一卷,《内阁行略》一卷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二十二卷

  黄佐《翰林记》二十卷

  张位《词林典故》一卷,《史职议》一卷

  陈沂《翰林志》一卷

  焦竑《词林历官表》三卷

  董其昌《南京翰林志》十二卷

  周应宾《旧京词林志》六卷

  刘昌《南京詹事府志》二十卷

  李默《吏部职掌》四卷

  张瀚《吏部职掌》八卷

  郑汝譬《封司典故》八卷

  王士骐《铨曹纪要》十六卷

  宋启明《吏部志》四十卷

  汪宗伊《南京吏部志》二十卷,《留铨志余》二卷

  徐大相《铨曹仪注》五卷

  王崇庆《南京户部志》二十卷

  谢彬《南京户部志》二十卷

  宋端仪《祠部典故》四卷

  李廷机《春官要览》六卷

  李化龙《邦政条例》十卷

  谭纶《军政条例类考》七卷

  傅鹗《军政类编》二卷

  陈梦鹤《武铨邦政》二卷

  李邦华《南枢新志》四卷

  范景文《南枢志》一百七十卷

  俞汝为《南京兵部车驾司职掌》八卷

  张可大《南京锦衣卫志》二十卷

  应廷育《刑部志》八卷

  庞嵩《刑曹志》四卷

  刘文徵《刑部事宜》十卷

  陈公相《刑部文献考》八卷

  来斯行《刑部狱志》四十卷

  江山丽《南京刑部志》二十六卷

  曾同亨《工部条例》十卷

  周梦旸《水部备考》十卷

  刘振《工部志》一百三十九卷

  王廷相《申明宪纲录》一卷

  刘宗周《宪纲规条》一卷

  傅汉《风纪辑览》四卷

  符验《西台杂记》八卷

  何出光《兰台法鉴录》二十三卷

  徐必达《南京都察院志》四十卷

  朱廷益《通政司志》六卷

  夏时正《太常志》十卷

  陈庆《太常志》十六卷

  卢维祯《太常志》十六卷

  吕鸣珂《太常纪》二十二卷

  倪嵩《太常典礼总览》六卷

  屠本畯《太常典录》六卷

  沈若霖《南京太常寺志》四十卷

  顾存仁《太仆志》十四卷

  杨时乔《马政记》十二卷

  李日宣《太仆志》二十二卷

  雷礼《南京太仆寺志》十六卷

  徐必达《光禄寺志》二十卷

  韩鼎《尚宝司实录》一卷

  潘焕宿《南京尚宝司志》二十卷

  周昆《六科仕籍》六卷

  萧彦《掖垣人鉴》十七卷

  《国子监规》一卷(录洪武以来训谕。)

  邢让《国子监志》二十二卷

  谢铎《国子监续志》十一卷

  吴节《南雍旧志》十八卷

  黄佐《南雍志》二十四卷

  王材《南雍申教录》十五卷

  崔铣《国子监条例类编》六卷

  卢上铭《辟雍纪事》十五卷

  汪俊《四夷馆则例》二十卷,《四夷馆考》二卷

  杨枢《上林记》八卷

  王象云《上林汇考》五卷

  焦竑《京学志》八卷

  ──右职官类九十三部,一千四百七十九卷。

  《集礼》五十卷(洪武中梁寅等纂修。初系写本,嘉靖中,诏礼部校刊。)

  《孝慈录》一卷(宋濂等考定丧服古制为是书,太祖有序。)

  《行移繁减体式》一卷(洪武中,以元季官府文移纷冗,诏廷臣减繁,著为定式。)

  《稽制录》一卷(编辑功臣服舍制度。)

  《礼制集要》一卷(官民服舍器用等式。)

  《稽古定制》一卷(颁示功臣。)

  《礼仪定式》一卷,《教民榜文》一卷,《乡饮酒礼图式》一卷(俱洪武中颁行。)

  《祭祀礼仪》六卷,《郊坛祭享仪注》一卷(皆明初定式)

  《巡狩事宜》一卷(永乐中仪注。)

  《瑞应图说》一卷(永乐中编次。)

  宪宗《幸学仪注》一卷

  世宗《御制忌祭或问》一卷,《祀仪成典》七十一卷(嘉靖间更定仪文。)

  《郊祀通典》二十七卷(夏言等编次。)

  《乘舆冕服图说》一卷(嘉靖间考古衣冠之制,张璁为注说)

  《武弁服制图说》一卷(亲征冠服之制,张璁为注说。)

  《玄端冠服图说》一卷(燕居冠服之制,张璁为注说。)

  《保和冠服图说》一卷(宗室冠服之制,张璁为注说。)

  《圜丘方泽总图》二卷

  《圜丘方泽祭器乐器图》二卷

  《朝日夕月坛总图》二卷

  《朝日夕月坛祭器乐器图》二卷

  《神祇社稷雩坛总图》三卷

  《太庙总图》一卷

  《太庙供器祭器图》一卷

  《大享殿图》一卷

  《大享殿供器祭器图》一卷

  《天寿山诸陵总图》一卷

  《泰神殿图》一卷

  《帝王庙总图》二卷

  《皇史宬景神等殿图》二卷

  《圆明阁阳雷轩殿宇图》一卷

  《沙河行宫图》一卷(已上俱嘉靖间制式。)

  《皇明典礼》一卷(万历中颁。)

  《朝仪》二卷,《车驾巡幸礼仪》一卷,《亲王昏礼仪注》一卷,《昏礼传制遣官图》一卷,《陵寝仪式》一卷,《王国仪注》一卷,《仪注事例》一卷,《鸿胪仪注》二卷,《出使仪注》二卷,《射礼仪注》一卷(已上俱万历间制式)

  《礼书》四十一卷(不知撰人,凡十七册。目录一,吉礼五,军礼、凶礼共一,丧礼三,制度一,考正一,宫制二,公式二,杂礼一。)

  《大明礼制》二十五卷(不知撰人。)

  《嘉靖祀典》十七卷(不知撰人。)

  朱国祚《册立仪注》一卷

  皇甫濂《藩府政令》一卷

  郭正域《皇明典礼志》二十卷

  朱勤美《王国典礼》八卷

  谢铎《祭礼仪注》二卷

  罗青霄《仪注辑录》一卷(郡邑庆贺祭祀诸仪。)

  俞汝楫《礼仪志》一百卷

  ──右仪注类五十七部,四百二十四卷。

  《大明律》三十卷(洪武六年,命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篇目皆准唐律,合六百有六条。九年复厘正十有三条,余仍故。)

  《更定大明律》三十卷(洪武二十八年,命词臣同刑官参考比年律条,以类编附,凡四百六十条。)

  太祖《御制大诰》一卷、《大诰续编》一卷、《大诰三编》一卷、《大诰武臣》一卷、《武臣敕谕》一卷、《昭示奸党录》一卷、《第二录》一卷、《第三录》三卷(已上三《录》皆胡党狱词。)

  《逆臣录》五卷(蓝党狱词。)

  《彰善瘅恶录》三卷,《瘅恶续录》一卷,《集犯谕》一卷,《戒敕功臣铁榜》一卷(已上皆洪武中颁。)

  何广《律解辨疑》三十卷

  郑节《续真西山政经》二卷

  薛瑄《从政录》一卷

  卢雍《祥刑集览》二卷

  何文渊《牧民备用》一卷,《司刑备用》一卷

  陈廷琏《大明律分类条目》四卷

  顾应祥《重修问刑条例》七卷

  刘惟谦《唐律疏义》十二卷

  张楷《大明律解》十二卷

  应槚《大明律释义》三十卷

  高举《大明律集解附例》三十卷

  范永銮《大明律例》三十卷

  陈璋《比部招拟》二卷

  段正《柏台公案》八卷

  应廷育《读律管窥》十二卷

  雷梦麟《读律琐言》三十卷

  孙存《大明律读法书》三十卷

  王樵《读律私笺》二十四卷

  林兆珂《注大明律例》二十卷

  王之垣《律解附例》八卷

  舒化《问刑条例》七卷,《刑书会据》三十卷

  王肯堂《律例笺解》三十卷

  欧阳东凤《阐律》一卷

  熊鸣岐《昭代王章》十五卷

  吴讷《祥刑要览》二卷

  邹元标《筮仕要诀》一卷

  苏茂相《临民宝镜》十六卷

  陈龙正《政书》二十卷

  曹璜《治术纲目》十卷

  ──右刑法类,四十六部,五百九卷。

  《开国功臣录》三十一卷(黄金编次,自徐达至指挥李观,凡五百九十一人)

  谢铎《名臣事略》二十卷(洪武至成化时人。)

  彭韶《名臣录赞》二卷

  杨廉《名臣言行录》四卷,《理学名臣言行录》二卷

  徐绂《名臣琬琰录》五十四卷

  徐咸《名臣言行录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

  王道《名臣琬琰录》二卷,《续录》二卷

  张芹《备遗录》一卷

  何孟春《续遗录》一卷

  何乔新《勋贤琬琰集》二卷

  唐龙《康山群忠录》一卷,《二忠录》二卷(纪王祎、吴云事。)

  沈庭奎《名臣言行录新编》三十四卷

  杨豫孙《补辑名臣琬琰录》一百十卷

  雷礼《阁臣行实》八卷,《列卿记》一百六十五卷(起洪武,讫嘉靖。礼子映补隆庆一朝。)

  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八卷,《名卿纪迹》六卷

  吴伯与《内阁名臣事略》十六卷

  薛应旂《皇明人物考》七卷(郑以伟注。)

  唐枢《国琛集》二卷

  史继偕《越章》六卷(明代八闽人传。)

  顾璘《国宝新编》一卷

  项笃寿《今献备遗》四十二卷

  凌迪知《名臣类苑》四十六卷

  钱薇《名臣事实》三十卷

  耿定向《先进遗风》二卷

  李廷机《阁臣录》六卷

  焦竑《国史献徵录》一百二十卷(《经籍志》作三百六十卷)、《逊国忠节录》八卷

  唐鹤徵《辅世编》六卷,《续编》五卷

  徐即登《建文诸臣录》二卷

  童时明《昭代明良录》二十卷

  刘梦雷《名臣考》四卷

  林垫《重辑名臣录》二卷

  朱谋〈土韦〉《藩献记》四卷

  朱勤美《公族传略》二卷

  过庭训《直省分郡人物考》一百十五卷

  王兆云《词林人物考》十六卷

  张玺《明尚友集》十六卷

  江盈科《明臣小传》十六卷

  瞿汝说《臣略纂闻》十二卷

  钱士升《皇明表忠录》二卷

  余翘《池阳三忠传》一卷(纪黄观、金焦、陈敬宗事。)

  冯复京《先贤事略》十卷

  李裁《明臣论世》四卷

  林之盛《应谥名臣传》十二卷

  杜琼《纪善录》一卷

  陈沂《畜德录》一卷

  苏茂相《名臣类编》二卷

  史旌贤《维风编》二卷

  邹期祯《东林诸贤言行录》五卷(已上皆纪明代人物。)

  《相鉴》二十卷

  (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诏儒臣采历代史所载相臣,贤者自萧何至文天祥八十二人,为传十六卷;不肖者自田蚡至贾似道二十六人,为传四卷。太祖制序。)

  《外戚传》三卷(永乐中,编辑汉以后可为法戒者。成祖制序。)

  《古今列女传》三卷(永乐中解缙等编。)

  宋濂《唐仲友补传》一卷,《浦江人物记》二卷

  胡广《文丞相传》一卷

  朱右《李邺侯传》二卷

  方槐生《莆阳人物志》三卷

  谢应芳《怀古录》三卷,《思贤录》六卷

  刘徵《金华名贤传》三卷

  丁元吉《陆丞相蹈海录》一卷

  贾斌《忠义集》四卷

  尹真《南宋名臣言行录》十六卷

  杨循吉《吴中往哲记》一卷

  谢铎《尊乡录》十卷

  董遵《金华渊源录》二卷

  金江《义乌人物志》二卷

  金贲亨《台学源流》二卷

  王佐《东嘉先哲录》二十卷

  南逢吉《越中述传》四卷

  周璟《昭忠录》五卷

  程敏政《宋遗民录》十五卷

  方鹏《昆山人物志》八卷

  姜絅《汉名臣言行录》八卷

  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守令传》二十四卷,《儒林传》二十卷

  陈镐《金陵人物志》六卷

  王宾《吴下名贤纪录》一卷

  龚守愚《临江先哲言行录》二卷

  刘元卿《江右历代名贤录》二卷

  黄佐《广州人物志》二十四卷

  刘有光《麻沙刘氏忠贤传》四卷

  孙承恩《历代圣贤像赞》六卷

  杨时伟《诸葛武侯全书》十卷

  王承裕《李卫公通纂》四卷

  戴铣《朱子实纪》十二卷

  祝允明《苏材小纂》六卷

  张袴《吴中人物志》十三卷

  袁袠《吴中先贤传》十卷

  刘凤《续吴先贤赞》十五卷

  欧大任《百粤先贤志》四卷

  耿定向《二孝子传》一卷

  杨俊民《河南忠臣集》八卷,《烈女集》五卷

  桑乔《节义林》六卷

  王冥《历代忠义录》十八卷

  邹泉《人物尚论编》二十卷

  郑瑄《唐忠臣睢阳录》二卷

  黄省曾《高士传颂》二卷

  皇甫濂《逸民传》二卷

  皇甫涍《续高士传》十卷

  薛应旂《隐逸传》二卷,《高士传》四卷

  黄姬水《贫士传》二卷

  钱一本《遁世编》十四卷

  李默《建宁人物志》三卷

  吕维祺《节孝义忠集》四卷

  徐标《忠孝廉节集》四十卷

  顾宪成《桑梓录》十卷

  李廷机《汉唐宋名臣录》五卷

  王鸿儒《掾曹名臣录》一卷

  丁明登《古今长者录》八卷

  朱睦〈木挈〉《中州人物志》十六卷

  朱谋〈土韦〉《豫章耆旧传》三卷

  朱常淓《古今宗藩懿行考》十卷

  郭良翰《历代忠义汇编》二十六卷

  屠隆《义士传》二卷

  沈尧中《高士汇林》二卷

  顾枢《古今隐居录》三十卷

  陈懋仁《寿者传》三卷

  陈继儒《邵康节外纪》四卷,《逸民史》二十二卷

  璩之璞《苏长公外纪》十二卷

  徐勃《蔡端明别纪》十卷

  范明泰《米襄阳志林》十三卷

  徐学聚《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外录》八卷

  曹学牷《蜀中人物记》六卷

  郭凝之《孝友传》二十四卷

  王道隆《吴兴名贤续录》六卷

  陈克仕《古今彤史》八卷

  曹思学《内则类编》四卷

  顾昱《至孝通神集》三十卷

  张采《宋名臣言行录》十六卷

  夏树芳《女镜》八卷

  潘振《古今孝史》十二卷

  (已上皆纪历代人物。)

  ──右传记类,一百四十四部,一千九百九十七卷。

  《大明志书》(洪武三年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颠末为书。卷亡。)

  《寰宇通志》一百十九卷(景泰中修。)

  《一统志》九十卷(天顺中李贤等修。)

  《承天大志》四十卷(嘉靖中,顾璘修《兴都志》二十四卷。世宗以其载献帝事实,于志体例不合,诏徐阶等重修。)

  桂萼《历代地理指掌》四卷,《明舆地指掌图》一卷

  罗洪先《增补朱思本广舆图》二卷

  蔡汝楠《舆地略》十一卷

  吴龙《郡县地理沿革》十五卷

  卢传印《职方考镜》六卷

  张天复《皇舆考》十二卷

  蔡文《职方钞》十卷

  曹嗣荣《舆地一览》十五卷

  郭子章《郡县释名》十六卷,《古今郡国名类》三卷

  项笃寿《考定舆地图》十卷

  徐枢《寰宇分合志》八卷

  曹学牷《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八卷

  陆应阳《广舆记》二十四卷

  陈组绶《职方地图》三卷

  张元阳《方隅武备》十六卷(一作《方隅武事考》。)

  庞迪我《海外舆图全说》二卷

  刘崧《北平八府志》三十卷,《北平事迹》一卷

  郭造卿《燕史》一百二十卷

  刘侗《帝京景物略》八卷

  孙国敉《燕都游览志》四十卷

  蒋一葵《长安客话》八卷

  沈应文《顺天府志》六卷

  唐舜卿《涿州志》十二卷

  汪浦《蓟州志》九卷

  张钦《保定府志》二十五卷

  潘恩《祁州志》六卷

  戴诜《易州志》三十卷

  樊文深《河间府志》二十八卷

  廖纪《沧州志》四卷

  项乔《董子故里志》六卷

  雷礼《真定府志》三十二卷

  倪玑《定州志》四卷

  曹安《冀州志》四卷

  陈棐《广平府志》十六卷

  宋讷《东郡志》十六卷

  唐锦《大名府志》二十八卷

  王崇庆《开州志》十卷

  张廷纲《永平府志》十一卷

  陈士元《滦州志》十一卷

  胡文璧《天津三卫志》十卷

  马中锡《宣府志》十卷

  毕恭《辽东志》九卷

  李辅《重修辽东志》十二卷

  《洪武京城图志》一卷

  陈沂《南畿志》六十四卷,《金陵世纪》四卷,《金陵古今图考》一卷

  顾起元《客座赘语》十卷

  王兆云《乌衣佳话》八卷

  周晖《金陵琐事》八卷,《剩录》八卷

  《留都录》五卷(见国子监书目,不著撰人。)

  程嗣功《应天府志》三十二卷

  柳瑛《中都志》十卷

  袁又新《凤阳新书》八卷

  汪应轸《泗州志》十二卷

  王浩《亳州志》十卷

  吕景蒙《颍州志》二十卷

  潘镗《庐阳志》三十卷

  杨循吉《庐阳客记》一卷

  潘埙《淮郡文献志》二十六卷

  陈文烛《淮安府志》十六卷

  高宗本《扬州府志》十卷

  沈明臣《通州志》八卷

  张珩《高邮州志》三卷

  陈奇《泰州志》八卷

  卢熊《吴邦广记》五十卷

  刘昌《苏州续志》一百卷

  王鏊《姑苏志》六十卷

  刘凤《续吴录》二卷,《吴郡考》二卷

  桑悦《太仓州志》十一卷

  钱冈《云间通志》十八卷

  顾清《松江府志》三十二卷

  陈继儒《松江府志》九十四卷

  谢应芳《毗陵续志》十卷

  王亻与《毗陵志》四十卷

  张恺《常州府志续集》八卷

  唐鹤徵《常州府志》二十卷

  沈敕《荆溪外纪》二十五卷

  王樵《镇江府志》三十六卷

  胡缵宗《安庆府志》三十一卷

  钟城《太平府志》二十卷

  李默《宁国府志》十卷

  王崇《池州府志》九卷

  朱同《新安志》十卷

  程敏政《新安文献志》一百卷

  何东序《徽州府志》二十二卷

  程一枝《鄣大事记》二卷

  李德阳《广德州志》十卷

  陈琏《永阳志》二十六卷

  胡松《滁州志》四卷

  周斯盛《山西通志》三十三卷

  张钦《大同府志》十八卷

  吕柟《解州志》四卷

  孔天胤《汾州府志》八卷

  栗应麟《潞安府志》十二卷

  周弘禴《代州志》二卷

  陆釴《山东通志》四十卷

  黄瓒《齐鲁通志》一百卷

  彭勖《山东郡邑胜览》九卷

  李锦《泰安州志》十卷

  邢侗《武定州志》十五卷

  于慎行《兖州府志》五十二卷

  莫骢《济宁州志》十三卷

  舒祥《沂州志》四卷

  李珏《东昌府志》九卷

  邓韨《濮州志》十卷

  周禧《临清州志》十八卷

  冯惟讷《青州府志》十八卷

  李时飏《少阳乘》二十卷

  钟羽正《青州风土记》四卷

  任顺《莒州志》六卷

  潘滋《登州府志》十卷

  杨循吉《宁海州志》二卷

  胡杞忠《莱州府志》八卷

  郭维洲《平度州志》二卷

  胡諲《河南总志》十九卷

  邹守愚《河南通志》四十五卷

  李濂《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祥符文献志》十七卷

  朱睦〈木挈〉《中州文献志》四十卷,《开封府志》八卷

  邵宝《许州志》三卷

  冯相《陈州志》四卷

  吴三乐《郑州志》六卷

  徐衍祥《禹州志》十卷(万历中,钧州改曰禹州。)

  李嵩《归德府志》八卷

  李孟昜《睢州志》一卷

  程应登《睢州志》七卷

  崔铣《彰德府志》八卷(一名《邺乘》。)

  郭朴《续志》三卷

  刘湜《磁州志》四卷

  李遇春《卫辉府志》七卷

  何瑭《怀庆府志》十二卷

  乔缙《河南郡志》四十二卷

  程绪《陕州志》十卷

  叶珠《南阳府志》十卷

  张仙《邓州志》六卷

  牛孟耕《裕州志》六卷

  陈銮《汝宁府志》八卷

  李本固《汝南新志》二十二卷

  江贵《信阳州志》二卷

  张辉《光州志》十卷

  方应选《汝州志》四卷

  伍福《陕西通志》三十五卷(成化中修。)

  马理《陕西通志》四十卷(嘉靖中修。)

  何景明《雍大记》三十六卷

  李应祥《雍胜略》二十四卷

  南轩《关中文献志》八十卷

  宋廷佐《乾州志》二卷

  乔世宁《耀州志》十一卷

  任庆云《商州志》八卷

  周易《凤翔府志》五卷

  贾凤翔《凤翔府历代事迹纪略》二卷

  范文光《豳风考略》三卷

  赵时春《平凉府志》十三卷

  胡缵宗《汉中府志》十卷,《巩郡记》三十卷,《秦州志》三十卷

  熊爵《临洮府志》十卷

  韩鼎《庆阳府志》十卷

  胡汝砺《宁夏新志》八卷

  郑汝璧《延绥镇志》八卷

  杨宁《固原州志》二卷

  李泰《兰州志》十二卷

  张最《岷州卫志》一卷

  李玑《洮州卫志》五卷

  郭伸《甘州卫志》十卷

  朱捷《河州志》四卷

  包节《陕西行都司志》十二卷

  孟秋《潼关卫志》十卷

  王崇古《庄浪漫记》八卷

  薛应旂《浙江通志》七十二卷

  夏时正《杭州府志》六十四卷(成化中修。)

  陈善《杭州府志》一百卷,《外志》一卷、(全郡山川原委。)《武林风俗略》一卷

  吴瓒《武林纪事》八卷

  柳琰《嘉兴府志》三十二卷

  李日华《〈土韦〉李丛谈》四卷

  江翁仪《湖州府志》二十四卷

  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十七卷

  江一麟《安吉州志》八卷

  李德恢《严州府志》二十三卷

  吴堂《富春志》六卷

  徐与泰《金华文献志》二十二卷

  吾哻《衢州府志》十四卷

  何镗《括苍志》五十五卷,《括苍汇纪》十五卷

  楼公璩《括苍志补遗》四卷

  司马相《越郡志略》十卷

  张元忭《绍兴府志》六十卷

  李堂《四明文献志》十卷

  张时彻《宁波府志》四十二卷

  范理《天台要略》八卷

  谢铎《赤城新志》二十三卷

  王启《赤城会通记》二十卷

  李渐《三台文献志》二十三卷

  王瓒《温州府志》二十三卷

  林庭〈木昂〉《江西通志》三十七卷

  王宗沐《江西大志》八卷

  赵秉忠《江西舆地图说》一卷

  王世懋《饶南九三郡舆地图说》一卷

  郭子章《注豫章古今记》一卷,《豫章杂记》八卷,《广豫章灾祥记》六卷

  卢廷选《南昌府志》五十卷

  江汝璧《广信府志》二十卷

  王时槐《吉安府志》二十六卷

  郭子章《吉志补》二十卷

  熊相《瑞州府志》十四卷

  陈定《袁州府志》九卷

  余文龙《赣州府志》二十卷

  虞愚《虔台志》十二卷

  谈恺《虔台续志》五卷

  魏裳《湖广通志》九十八卷

  廖道南《楚纪》六十卷

  陈士元《楚故略》二十卷

  郭正域《武昌府志》六卷

  朱衣《汉阳府志》三卷

  曹璘《襄阳府志》二十卷

  谢澭《均州志》八卷

  颜木《随州志》二卷

  舒旌《黄州府志》十卷

  甘泽《蕲州志》九卷

  王宠怀《荆州府志》十二卷

  张春《夷陵州志》十卷

  刘玑《岳州府志》十卷

  张治《长沙府志》六卷

  陆东《宝庆府志》五卷

  杨佩《衡州府志》九卷

  朱麟《常德府志》二卷

  胡靖《沅州志》七卷

  姚昺《永州府志》十卷

  林球《荆门州志》十卷

  童承叙《沔阳州志》十八卷

  周绍稷《郧阳府志》二十一卷

  王心《郴州志》六卷

  黄仲昭《八闽通志》八十七卷,《邵武府志》二十五卷

  王应山《闽大记》五十五卷,《闽都记》三十二卷

  何乔远《闽书》一百五十四卷

  王世懋《闽部疏》一卷

  陈鸣鹤《闽中考》一卷,《晋安逸志》三卷

  林燫《福州府志》三十六卷

  林材《福州府志》七十六卷

  周瑛《兴化府志》五十四卷

  郑岳《莆阳文献志》七十五卷

  黄凤翔《泉州府志》二十四卷

  何炯《清源文献志》八卷

  陈懋仁《泉南杂记》二卷

  徐銮《漳州府志》三十八卷

  刘玙《建宁府志》六十卷

  游居敬《延平府志》三十四卷

  张大光《福宁州志》十六卷

  王元正《四川总志》八十卷

  杨慎《全蜀艺文志》五十四卷

  杜应芳《补蜀艺文志》五十四卷

  郭棐《四川通志》三十六卷,《夔州府志》十二卷,《夔记》四卷

  曹学牷《蜀汉地理补》二卷,《蜀郡县古今通铎》四卷,《蜀中风土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

  彭韶《成都志》二十五卷

  周洪谟《叙州府志》十二卷

  金光《涪州志》二卷

  陈嘉言《嘉州志》十卷

  余承勋《西眉郡县志》十卷

  戴璟《广东通志》七十二卷

  郭棐《粤大记》三十二卷,《岭南名胜志》十六卷

  谢肇淛《百粤风土记》一卷

  张邦翼《岭南文献志》十二卷,《补遗》六卷

  马欻《南粤概》四卷

  黄佐《广州府志》二十二卷,《香山志》八卷

  郑敬甫《惠大记》六卷

  郭春震《潮州府志》八卷

  郭子章《潮中杂记》十二卷

  符锡《韶州府志》十卷

  叶春及《肇庆府志》二十卷

  王佐《琼台外纪》五卷,《珠崖录》五卷

  顾玠《海槎馀录》一卷

  张诩《厓门新志》十八卷

  周孟中《广西通志》六十卷

  魏浚《西事珥》八卷,《峤南琐记》二卷

  陈琏《桂林志》三十卷

  张鸣凤《桂故》八卷,《桂胜》十四卷

  谢少南《全州志》七卷

  党绪《思恩府志》四卷

  田秋《思南府志》八卷

  郭棐《右江大志》十二卷

  《云南志书》六十一卷(洪武十四年既平云南,诏儒臣考定为书。)

  李元阳《云南通志》十八卷,《大理府志》十卷

  陈善《滇南类编》十卷

  杨慎《滇程记》一卷

  彭汝实《六诏纪闻》一卷

  杨鼐《南诏通志》十卷

  诸葛元声《滇史》十四卷

  吴懋《叶榆檀林志》八卷

  杨士云《黑水集证》一卷,《郡大记》一卷

  赵瓒《贵州新志》十七卷

  谢东山《贵阳图考》二十六卷

  郭子章《黔记》六十卷,《黔小志》一卷

  祁顺《石阡府志》十卷

  袁表《黎平府志》九卷

  周瑛《兴隆卫志》二卷

  许论《九边图论》三卷

  魏焕《九边通考》十卷

  霍冀《九边图说》一卷

  范守己《筹边图说》三卷

  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十二卷

  苏祐《三关纪要》三卷

  刘昌《两镇边关图说》二卷

  翁万达《宣大山西诸边图》一卷

  杨守谦《大宁考》一卷,《紫荆考》一卷,《花马池考》一卷

  杨一葵《云中边略》四卷

  杨时宁《大同镇图说》三卷,《大同分营地方图》一卷

  张雨《全陕边政考》十二卷

  刘敏宽《延镇图说》二卷

  杨锦《朔方边纪》五卷

  詹荣《山海关志》八卷

  莫如善《威茂边政考》五卷

  方孔召《全边略记》十二卷

  胡宗宪《筹海图编》十三卷

  黄光升《海塘记》一卷

  仇俊卿《海塘录》十卷

  郑若曾《万里海防图论》二卷,《江南经略》八卷

  王在晋《海防纂要》十三卷

  谢廷杰《两浙海防类考》十卷

  范涞《续编》十卷

  李如华《温处海防图略》二卷

  安国贤《南澳小记》十二卷,《南日寨小记》十卷

  吴时来《江防考》六卷

  洪朝选《江防信地》二卷

  吴道南《国史河渠志》二卷

  刘隅《治河通考》十卷

  刘天和《问水集》六卷

  吴山《治河通考》十卷

  潘季驯《河防一览》十四卷,《宸断大工录》十卷

  潘大复《河防榷》十二卷

  张光孝《西渎大河志》六卷

  黄克缵《疏治黄河全书》二卷

  徐标《河患备考》二卷,《河防律令》二卷

  王恕《漕河通志》十四卷

  王琼《漕河图志》八卷

  车玺《漕河总考》四卷

  顾寰《漕河总录》二卷

  高捷《漕黄要览》二卷

  黄承玄《河漕通考》四十五卷,《安平镇志》十一卷,《北河纪略》十四卷

  秦金《通惠河志》二卷

  谢肇淛《北河纪》八卷,《纪余》四卷

  朱国盛《南河志》十四卷

  陈梦鹤《济宁闸河类考》六卷

  徐源《山东泉志》六卷

  王宠《东泉志》四卷,《济宁闸河志》四卷

  张纯《泉河纪略》八卷

  胡瓒《泉河史》十五卷

  张桥《泉河志》六卷

  冯世雍《吕梁洪志》一卷

  陈穆《徐州洪志》十卷

  袁黄《皇都水利》一卷

  伍余福《三吴水利论》一卷

  归有光《三吴水利录》四卷

  许应夔《修举三吴水利考》四卷

  王道行《三吴水利考》二卷

  王圻《东吴水利考》十卷

  沈摐《吴江水利考》四卷

  贾应璧《绍兴水利图说》二卷

  何镗《名山记》十七卷

  慎蒙《名山一览记》十五卷

  都穆《游名山记》六卷

  黄以升《游名山记》六卷

  查志隆《岱史》十八卷

  宋焘《泰山纪事》十二卷

  燕汝靖《嵩狱古今集录》二卷

  李时芳《华狱全集》十卷

  娄虚心《北岳编》五卷

  王浚和《恒岳志》二卷

  彭簪《衡岳志》八卷

  孙存《岳麓书院图志》一卷

  《太岳太和山志》十五卷(洪熙中道士任自垣编。)

  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五十二卷

  张莱《京口三山志》十卷

  刘大彬《茅山志》十五卷

  王鏊《震泽编》八卷

  卢雍《石湖志》十卷

  谈修《惠山古今考》十卷

  潘之恒《新安山水志》十卷,《黄海》二十九卷

  方汉《齐云山志》七卷

  汪可立《九华山志》二卷

  吴之鲸《武林梵刹志》十二卷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

  张元忭《云门志略》五卷

  周应宾《普陀山志》五卷

  僧传灯《天台山志》二十九卷

  朱谏《雁山志》四卷

  桑乔《庐山纪事》十二卷

  刘俊《白鹿洞书院志》六卷

  杨亘《武夷山志》六卷

  黄天全《九鲤湖志》六卷

  刘中藻《洞山九潭志》四卷

  乔世宁《五台山志》一卷

  李应奇《崆峒志》二卷

  僧德清《曹溪志》四卷

  左宗郢《麻姑山志》十七卷

  陈琏《罗浮志》十五卷

  谢肇淛《支提山志》七卷,《鼓山志》十二卷

  杨士奇《北京纪行录》二卷

  刘定之《代祀录》一卷

  陆深《停骖录》二卷

  李东阳《东祀录》三卷

  张宁《奉使录》二卷

  李思聪《百夷传》一卷(洪武中出使缅国所纪。)

  费信《星槎胜览集》二卷,《天心纪行录》一卷(永乐中从郑和使西洋所纪。)

  陈诚《西域行程记》二卷

  马欢《瀛涯胜览》一卷

  倪谦《朝鲜纪事》一卷,《辽海编》四卷

  钱溥《朝鲜杂志》三卷,《使交录》一卷

  黄福《安南水程日记》二卷

  龚用卿《使朝鲜录》三卷

  谢杰《使疏球录》六卷

  李文凤《粤峤书》二十卷(经安南事。)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二卷

  张燮《东西洋考》十二卷

  李言恭《日本考》五卷

  侯继高《日本风土记》四卷

  卜大同《备倭国记》四卷,《征苗图记》一卷

  田汝成《炎徼纪闻》四卷

  宁献王权《异域志》一卷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二十四卷

  罗曰褧《咸宾录》八卷

  茅瑞徵《象胥录》八卷

  尹耕《译语》一卷

  艾儒略《职方外纪》五卷

  右地理类,四百七十一部,七千四百九十八卷。

  《天潢玉牒》一卷,《宗支》二卷(男女各一册)、《宗谱》一卷,《主婿谱牒》一卷(已上皆明初修。)

  朱睦〈木挈〉《帝系世表》一卷,《周国世系表》一卷,《周乘》一卷,《镇平世系录》二卷

  《周宪王年表》二卷

  《周定王年表》一卷

  《楚王宗支》一卷

  《蜀府宗支图谱》一卷

  朱宙枝《统宗绳蛰录》十二卷

  吴震元《宋相谱》二百卷

  朱右《邾子世家》一卷

  卢熊《孔颜世系谱》二卷

  杨廉《二程年谱》一卷

  李默《朱子年谱》四卷

  徐渤《蔡忠惠年谱》一卷

  郭勋《三家世典》一卷(辑徐达、沐英、郭英三家世系勋伐本末。)

  《中山徐氏世系录》一卷

  《李韩公家乘》一卷

  李临淮《遐思录》八卷

  吴沈《千家姓》一卷

  杨信民《姓源珠玑》六卷

  邢参《姓氏汇典》二卷

  杨慎《希姓录》五卷

  王文翰《尚古类氏集》十二卷

  李日华《姓氏谱纂》七卷

  曹宗儒《郡望辨》二卷

  陈士元《姓汇》四卷,《姓觿》二卷,《名疑》四卷

  凌迪知《历代帝王姓系统谱》六卷,《姓氏博考》十四卷,《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

  余寅《同姓名录》十二卷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右谱牒类,三十八部,五百四卷。

卷七十四 

  ◎艺文三

  子类十二:一曰儒家类,二曰杂家类,(前代艺文志列名法诸家,然寥寥无几,备数而已。今总附杂家。)三曰农家类,四曰小说家类,五曰兵书类,六曰天文类,七曰历数类,八曰五行类,九曰艺术类,(医书附。)十曰类书类,十一曰道家类,十二曰释家类。

  《圣学心法》四卷(永乐中编,为类四: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成祖制序。)

  《性理大全》七十卷(永乐中,既命胡广等纂修《经书大全》,又以周、程、张、朱诸儒性理之书类聚成编。成祖制序。)

  《传心要语》一卷,《孝顺事实》十卷,《为善阴骘》十卷(皆永乐中编)

  《五伦书》六十二卷(宣宗采经传子史嘉言善行为是书。正统中,英宗制序刊行。)

  宪宗《文华大训》二十八卷(纲四,目二十有四,成化中编。嘉靖中,世宗制序刊行。)

  世宗《敬一箴》一卷,《注程子四箴》、《注范浚心箴》共二卷

  孙作《东家子》一卷

  叶仪《潜书》一卷

  留睿《留子》一卷

  叶子奇《太玄本旨》九卷

  朱右《性理本原》三卷

  张九韶《理学类编》八卷

  谢应芳《辩惑编》四卷

  周是修《纲常彝范》十二卷

  曹端《理学要览》二卷,《夜行烛》一卷,《月川语录》一卷

  尤文《语录》二卷

  鲍宁《天原发微辨正》五卷

  金润《心学探微》十二卷

  吴与弼《康斋日录》一卷

  薛瑄《读书录》十卷,《续录》十卷

  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二卷,《箐斋读书录》二卷

  胡居仁《居业录》八卷

  谢铎《伊洛渊源续录》六卷

  程敏政《道一编》五卷

  蔡清《性理要解》二卷

  杨廉《伊洛渊源录类增》十四卷,《畏轩劄记》三卷

  张吉《陆学订疑》二卷

  章懋《枫山语录》二卷

  周木《延平问答续录》一卷

  杨守阯《困学寡闻录》十卷

  韩邦奇《性理三解》八卷

  王鸿渐《读书记》二卷

  王輶《大儒心学录》二十七卷

  徐问《读书劄记》八卷,《续记》八卷

  方鹏《观感录》十二卷

  魏校《庄渠全书》十卷

  陈献章《言行录》十卷,《附录》二卷

  赵鹤《金华正学编》十卷

  王守仁《传习录》四卷,《阳明则言》二卷

  罗钦顺《困知记》六卷,《附录》二卷

  陈建《学蔀通辨》十卷

  许赞《性学编》一卷,《道统溯流录》一卷

  湛若水《甘泉明论》十卷,《遵道录》十卷,《问辨录》六卷

  黄佐《泰泉庸言》十二卷

  吕柟《泾野子内篇》三十三卷,《语录》二十卷

  邹守益《道南三书》三卷,《明道录》四卷

  何瑭《柏斋三书》四卷

  薛蕙《日录》五卷

  顾应祥《惜阴录》十二卷

  沈霁《语录》四卷

  邵经邦《弘道录》五十七卷

  唐顺之《儒编》六十卷

  薛应旂《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薛子庸语》十卷

  王艮《心斋语录》二卷

  周思兼《学道记言》六卷

  胡直《胡子衡齐》八卷

  陆树声《汲古丛语》一卷

  金贲亨《道南录》五卷,《台学源流集》七卷

  尤时熙《拟学小记》八卷

  刘元卿《诸儒学案》八卷

  周琦《东溪日谈》十八卷

  罗汝芳《明道录》八卷,《近溪集语》十二卷

  耿定向《庸言》二卷,《雅言》一卷,《新语》一卷,《教学商求》一卷

  李渭《先行录》十卷

  王樵《劄记》一卷,《笔记》一卷

  许孚远《语要》二卷

  朱衡《道南源委录》十二卷

  孙应鳌《论学汇编》八卷

  梁斗辉《圣学正宗》二十卷

  管志道《问辨牍》八卷,《理学酬咨录》八卷

  王敬臣《俟后编》四卷

  吕坤《呻吟语》四卷

  邹德溥《畏圣录》二卷

  邓球《理学宗旨》二卷

  李材《教学录》十二卷,《南中问辨录》十卷

  曾朝节《臆言》八卷

  邹元标《仁文会语》四卷,《日新编》二卷

  杨起元《证学编》二卷,《识仁编》二卷

  徐即登《儒学明宗录》二十五卷

  黄时熠《知非录》六卷

  钱一本《黾记》四卷

  顾宪成《劄记》十八卷,《东林商语》二卷,《证性编》八卷,《当下绎》一卷,《泾阳遗书》二十卷

  李多见《学原前后编》八卷

  涂宗浚《证学记》三卷

  周子义《日录见闻》十卷

  吴仕期《大儒敷言》三十三卷

  徐三重《信古余论》八卷

  来知德《日录》十二卷

  方学渐《心学宗》四卷

  姚舜牧《性理指归》二十八卷

  冯从吾《元儒考略》四卷,《语录》六卷

  唐鹤徵《宪世编》六卷

  曾凤仪《明儒见道编》二卷

  周汝登《圣学宗传》十八卷

  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十二卷

  孙慎行《困思抄》四卷

  刘宗周《理学宗要》一卷,《证人要旨》一卷,《刘子遗书》四卷

  叶秉敬《读书录钞》八卷

  黄道周《榕坛问业》十八卷

  章世纯《留书》十卷

  黄淳耀《吾师录》一卷,《语录》一卷,《劄记》二卷

  ──右儒家类,一百四十部,一千二百三十卷。

  太祖《资治通训》一卷,(凡十四章,首君道,次臣道,又次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皆著劝导之意。)《公子书》一卷,(训世臣。)《务农技艺商贾书》一卷(训庶民子弟。)

  成祖《务本之训》一卷(采太祖创业事迹及往古兴亡得失为书,以训太孙)

  仁孝皇后《劝善书》二十卷

  宋濂《燕书》一卷

  王廉《迂论》十卷

  叶子奇《草木子》八卷

  王达《笔畴》二卷

  曹安《谰言长语》二卷

  赵弼《事物纪原删定》二十卷

  解延年《物类集说》三十四卷

  罗颀《梅山丛书》二百卷,《物原》二卷

  谢理《东岑子》四卷

  潘府《南山素言》一卷

  何孟春《余冬序录》六十五卷,《闲日分义》一百卷

  戴鱀《经济考略》二十卷

  戴璟《博物策会》十七卷

  陆深《同异录》一卷,《传疑录》二卷

  孙宜《遁言》二卷

  祝允明《前闻记》一卷,《读书笔记》一卷

  蔡羽《太薮外史》五卷

  刘绘《刘子通论》十卷

  高岱《楚汉余谈》一卷

  罗虞臣《原子》八卷

  王杰《经济总论》十卷

  汪坦《日知录》五卷

  刘凤《刘子杂组》十卷

  王世贞《劄记》二卷,《宛委余编》十九卷

  王可大《国宪家猷》五十六卷(万历中,御史言内阁丝纶簿猝无可考,惟是书载之。遂取以进。)

  沈津《百家类纂》四十卷

  陈耀文《学圃萱苏》六卷,《学林就正》四卷

  陈绛《金罍子》四十四卷

  方弘静《千一录》二十六卷

  劳堪《史编始事》二卷

  陈其力《芸心识余》八卷

  周祈《名义考》十二卷

  詹景凤《詹氏小辨》六十四卷

  穆希文《说原》十六卷,《动植记原》四卷

  王三聘《事物考》八卷

  徐常吉《诸家要旨》二卷

  徐伯龄《蟫精隽》二十卷

  赵士登《省身至言》十卷

  刘仕义《知新录》二十四卷

  屠隆《冥寥子》二卷,《鸿苞》四十八卷

  闵文振《异物类苑》五卷

  朱谋〈土韦〉《玄览》八卷

  赵枢生《含玄子》十六卷,《别编》十卷

  吴安国《累瓦编》三十二卷

  冯应京《经世实用编》二十八卷

  柯寿恺《语丛》三十八卷

  徐三重《鸿洲杂著》十八卷

  王纳谏《会心言》四卷

  沈节甫《纪录汇编》二百十六卷

  祁承业《国朝徵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四卷

  董斯张《广博物志》五十卷

  郑瑄《昨非庵日纂》六十卷

  ──右杂家类,六十七部,二千二百八十四卷。

  刘基《多能鄙事》十二卷

  周定王《救荒本草》四卷

  宁献王《癯仙神隐书》四卷

  杨溥《水云录》二卷

  周履靖《茹草编》四卷

  邝璠《便民图纂》十六卷

  顾清《田家月令》一卷

  施大经《阅古农书》六卷

  俞贞木《种树书》三卷

  温纯《齐民要书》一卷

  王世懋《学圃杂疏》三卷

  黄省曾《稻品》一卷,《蚕经》一卷

  李德绍《树艺考》二卷

  袁黄《宝坻劝农书》二卷

  陈鸣鹤《田家月令》一卷

  宋公望《四时种植书》一卷

  冯应京《月令广义》二十四卷

  王象晋《群芳谱》二十八卷

  徐光启《农政全书》六十卷,《农遗杂疏》五卷

  张国维《农政全书》八卷

  吴嘉言《四季须知》二卷

  ──右农家类,二十三部,一百九十一卷。

  宋濂《萝山杂言》一卷

  叶子奇《草木子余录》三卷

  陶宗仪《辍耕录》三十卷,《说郛》一百二十卷(又有《续说郛》四十六卷,明季人陶珽纂辑。)

  刘绩《霏雪录》二卷

  陶辅《桑榆漫笔》一卷

  瞿佑《香台集》三卷

  张纶《林泉随笔》一卷

  李贤《古穰杂录》二卷

  岳正《类博杂言》二卷

  叶盛《水东日记》三十八卷

  单宇《菊坡丛话》二十六卷

  陆容《菽园杂记》十五卷

  姚福《青溪暇笔》二十卷

  张志淳《南园漫录》十卷,《续录》十卷

  梅纯《续百川学海》一百卷

  王锜《寓圃杂记》十卷

  罗凤《漫录》三十卷

  李诩《漫笔》八卷

  徐泰《玉池谈屑》四卷

  罗钦德《闲中琐录》二卷

  王涣《墨池琐录》三卷

  沈周《客坐新闻》二十二卷

  都邛《三余赘笔》二卷

  都穆《奚囊续要》二十卷

  徐祯卿《异林》一卷

  唐锦《龙江梦余录》四卷

  戴冠《笔记》十卷

  侯甸《西樵野记》十卷

  陆粲《庚巳编》十卷

  陆深《俨山外集》四十卷

  马攀龙《株守谈略》四卷

  陆采《天池声隽》四十卷

  胡侍《野谈》六卷

  杨慎《丹铅总录》二十七卷,《续录》十二卷,《余录》十七卷,《新录》七卷,《闰录》九卷,《卮言》四卷《谈菀醍醐》九卷,《艺林伐山》二十卷,《墐户录》一卷,《清暑录》二卷

  陆楫《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

  陈霆《两山墨谈》十八卷

  司马泰《广说郛》八十卷,《古今汇说》六十卷,《再续百川学海》八十卷,《三续》三十卷,《史流十品》一百卷

  王文禄《明世学山》五十卷

  尤镗《红箱集》五十卷

  朱应辰《漫钞》十卷

  李文凤《月山丛谈》十卷

  何良俊《语林》三十卷,《丛说》三十八卷

  沈仪《麈谈录》十卷

  万表《灼艾集》十卷

  高鹤《见闻搜玉》八卷

  项乔《瓯东私录》六卷

  张时彻《说林》二十四卷

  袁褧《前后四十家小说》八十卷,《广四十家小说》四十卷

  陆树声《清暑笔谈》一卷,《长水日钞》一卷,《耄余杂识》一卷

  徐伯相《画暇丛记》二十卷

  姚弘谟《锦囊琐缀》八卷

  陈师《笔谈》十五卷

  石磐《菊径漫谈》十四卷

  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

  朱国祯《涌幢小品》二十四卷

  李豫亨《自乐编》十六卷

  徐渭《路史》二卷

  汪云程《逸史搜奇》十卷

  孙能传《剡溪漫笔》六卷

  王应山《风雅丛谈》六十卷

  陈禹谟《说麈》八卷

  田艺蘅《留青日札》三十九卷,《西湖志余》二十六卷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十二卷,《续》十六卷

  林茂槐《说类》六十二卷

  焦竑《笔乘》二十卷,《玉堂丛语》八卷,《明世说》八卷

  黄汝良《笔谈》十二卷

  朱谋〈土韦〉《异林》十六卷

  汤显祖《续虞初志》八卷

  张鼎思《琅琊代醉编》四十卷

  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二十四卷

  顾起元《说略》六十卷

  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四卷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二卷

  商浚《稗海》三百六十八卷

  谢肇淛《五杂组》十六卷,《麈余》四卷,《文海披沙》八卷

  徐勃《徐氏笔精》八卷

  王兆云《惊座新书》八卷,《王氏青箱余》十二卷

  张所望《阅耕余录》六卷

  郭良翰《问奇类林》三十六卷

  陈继儒《秘笈》一百三十卷

  潘之恒《亘史钞》九十一卷

  王学海《筠斋温录》十卷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十二卷,《日记》二十卷

  包衡《清赏录》十二卷

  张重华《娱耳集》十二卷

  马应龙《艺林钩微录》二十四卷

  李绍文《明世说新语》八卷

  张大复《笔谈》十四卷

  徐应秋《谈薈》三十六卷

  杨崇吾《检蠹随笔》三十卷

  来斯行《槎庵小乘》四十六卷

  沈弘正《虫天志》十卷

  胡震亨《读书杂录》三卷

  闵元京《湘烟录》十六卷

  茅元仪《杂记》三十二卷

  华继善《咫闻录》五卷

  王所《日格类钞》三十卷

  王勣《纂言钩玄》十六卷

  杨德周《随笔》十二卷

  吴之俊《狮山掌录》二十八卷

  ──右小说家类,一百二十七部,三千三百七卷。

  刘寅《七书直解》二十六卷,《集古兵法》一卷

  宁献王权《注素书》一卷

  徐昌会《握机汇钥》六卷

  陈元素《古今名将传》十七卷

  刘畿《诸史将略》十六卷

  何乔新《续百将传》四卷(五代讫宋、元。)

  何瑭《兵论》一卷

  王芑《纲目兵法》六卷

  穆伯寅《兵鉴撮要》七卷

  刘濂《兵说》十二卷

  吴从周《兵法汇编》十二卷

  唐顺之《武编》十二卷,《兵垣四编》五卷

  何东序《益智兵书》一百卷,《武库益智录》六卷

  陈禹谟《左氏兵法略》三十二卷

  李材《将将纪》二十四卷,《兵政纪略》五十卷,《经武渊源》十五卷

  顾其言《新续百将传》四卷(一名《明百将传》。)

  冯孜《古今将略》四卷

  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

  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练兵实纪》九卷,《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

  赵本学《韬钤内篇》一卷

  俞大猷《韬钤续篇》一卷,《剑经》一卷

  叶梦熊《运筹纲目》十卷

  王鸣鹤《登坛必究》四十卷

  何僎《读史机略》十卷

  郑璧《古今兵鉴》三十二卷,《经世宏筹》三十六卷

  王有麟《古今战守攻围兵法》六十卷

  姚文蔚《省括编》二十二卷

  赵大纲《方略摘要》十卷

  高折枝《将略类编》二十四卷

  施浚明《古今纡筹》十二卷

  杨惟休《武略》十卷

  孙承宗《车营百八扣》一卷

  徐常《阵法举要》一卷

  龙正《八阵图演注》一卷

  瞿汝稷《兵略纂闻》十二卷

  茅元仪《武备志》二百四十卷

  孙元化《经武全编》十卷

  颜季亨《明武功纪胜通考》八卷

  徐标《兵机纂要》四卷

  范景文《师律》十六卷

  谷中虚《水陆兵律令操法》四卷

  张焘《西洋火攻图说》一卷

  王应遴《备书》二十卷

  冒起宗《守筌》五卷

  《讲武全书兵览》三十二卷,《兵律》三十八卷,《兵占》二十四卷

  《兵机备纂》十三卷

  (已上四部,不知撰人。)

  ──右兵书类,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

  《清类天文分野书》二十四卷(洪武中编,以十二分)(野星次分配天下郡县,又于郡县之下详载古今沿革之由)

  《天元玉历祥异赋》七卷(仁宗制序。)

  叶子奇《元理》一卷

  刘基《天文秘略》一卷

  《观象玩占》十卷(不知撰人,或云刘基辑。)杨廉《星略》一卷

  王应电《天文会通》一卷

  周述学《天文图学》一卷

  吴珫《天文要义》二卷

  范守己《天官举正》六卷

  陆侹《天文地理星度分野集要》四卷

  王臣夔《测候图说》一卷

  黄履康《管窥略》三卷

  黄钟和《天文星象考》一卷

  杨惟休《天文书》四卷

  潘元和《古今灾异类考》五卷

  赵宦光《九圜史》一卷

  余文龙《祥异图说》七卷,《史异编》十七卷

  李之藻《浑盖通宪图说》二卷

  利玛窦《几何原本》六卷,《勾股义》一卷,《表度说》一卷,《圜容较义》一卷,《测量法义》一卷,《天问略》一卷,《泰西水法》六卷

  熊三拔《简平仪说》一卷,《测量异同》一卷

  李天经《浑天仪说》五卷

  王应遴《乾象图说》一卷,《中星图》一卷

  陈胤昌《天文地理图说》二卷

  李元庚《乾象图说》一卷

  陈荩谟《象林》一卷

  马承勋《风纂》十二卷

  魏浚《纬谈》一卷

  吴云《天文志杂占》一卷

  艾儒略《几何要法》四卷

  《图注天文祥异赋》十卷

  《天文玉历璇玑经》五卷

  《天文鬼料窍》一卷

  《天文玉历森罗记》十二卷

  《经史言天录》二十六卷

  《嘉隆天象录》四十五卷

  《雷占》三卷

  《风云宝鉴》一卷

  《天文占验》二卷

  《物象通占》十卷

  《白猿经》一卷

  (已上十一部,皆不知撰人。)

  ──右天文类,五十部,二百六十三卷。

  刘信《历法通径》四卷

  马沙亦黑《回回历法》三卷

  左赞《历解易览》一卷

  吕柟《寒暑经图解》一卷

  顾应祥《授时历法》二卷

  曾俊《历法统宗》二卷,《历台撮要》二卷

  周述学《历宗通议》一卷,《中经测》一卷,《历草》一卷

  贝琳《百中经》十卷(起成化甲午讫嘉靖癸巳,凡六十年。后人又续至壬戌止。)

  戴廷槐《革节卮言》五卷

  袁黄《历法新书》五卷

  何注《历理管窥》一卷

  郭子章《枝干释》五卷

  朱载堉《律历融通》四卷,《音义》一卷,《万年历》一卷,《万年历备考》二卷,《历学新说》二卷(万历二十三年编进。)

  萧懋恩《监历便览》二卷

  邢云路《古今律历考》七十二卷

  徐光启《崇祯历书》一百二十六卷(《历书总目》一卷,《日躔历指》四卷,《日躔表》二卷,《恒星历指》三卷,《恒星图》一卷,《恒星图系》一卷,《恒星历表》四卷,《恒星经纬表》二卷,《恒星出没表》二卷,《月离历指》四卷,《月离表》六卷,《交食历指》七卷,《交食表》七卷,《五纬历指》九卷,《五纬表》十卷,《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表》七卷,《黄赤道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二卷,《元史揆日订讹》一卷,《通率立成表》一卷,《散表》一卷,《测圆八线立成长表》四卷,《黄道升度立成中表》四卷,《历指》一卷,《测量全义》十卷,《比例规解》一卷,《南北高弧表》十二卷、《诸方半昼分表》一卷,《诸方晨昏分表》一卷,《历学小辩》一卷,《历学日辩》五卷。崇祯二年敕光启与李之藻、王应遴及西洋人罗雅谷等陆续成书。)

  罗雅谷《筹算》一卷

  王英《明历体略》三卷

  何三省《历法同异考》四卷

  贾信《台历百中经》一卷

  《历法统宗》十二卷

  《历法集成》四卷

  《经纬历书》八卷

  《七政全书》四卷

  (已上四部,皆不知撰人。)

  ──右历数类,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一卷。

  刘基《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

  《选择历书》五卷(洪武中,钦天监奉敕撰定。)

  马贵《周易杂占》一卷

  胡宏《周易黄金尺》一卷

  卢翰《中庵签易》一卷

  季本《蓍法别传》二卷

  周瑞《文公断易奇书》三卷

  蔡元谷《神易数》一卷

  张其堤《易卦类选大成》四卷

  王宇《周易占林》四卷

  钱春《五行类应》八卷

  刘均《卜筮全书》八卷

  赵际隆《卜筮全书》十四卷

  张濡《先天易数》二卷

  周视考《阴阳定论》三卷

  杨向春《皇极心易发微》六卷

  蔡士顺《皇极秘数占验》一卷

  吴珫《皇极经世钤解》二卷,《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太乙淘金歌》一卷,《六壬金钥匙》二卷

  冯柯《三极通》二卷

  张干山《古今应验异梦全书》四卷

  陈士元《梦占逸旨》八卷

  张凤翼《梦占类考》十二卷

  池本理《禽遁大全》四卷,《禽星易见》四卷

  鲍世彦《奇门微义》四卷,《奇门阳遁》一卷,《阴遁》一卷

  刘翔《奇门遁甲兵机书》二十卷

  徐之镆《选择禽奇盘例定局》五卷

  胡献忠《八门神书》一卷

  叶容《太乙三辰显异经》十卷

  李元沣《太乙九旗历》三卷

  邢云路《太乙书》十卷

  李克家《戎事类占》二十一卷

  杨瓒《六壬直指捷要》二卷

  蒋日新《开云观月歌》一卷

  黄公达《凤髓灵文》一卷

  袁祥《六壬大全》三十三卷

  徐常吉《六壬释义》一卷

  黄宾廷《六壬集应钤》六十卷

  宁献王权《肘后神枢》二卷,《运化玄枢》一卷

  《历法通书》三十卷(金溪何士泰景祥《历法》,临江宋鲁珍辉山《通书》合编。)

  熊宗立《金精鳌极》六卷,《通书大全》三十卷

  王天利《三元节要》三卷

  徐瓘《阴阳捷径》一卷

  刘最《选择类编》八卷

  万邦孚《汇选筮吉指南》十一卷,《日家指掌》二卷,《通书纂要》六卷

  何瑭《阴阳管窥》一卷

  刘黄裳《元图符藏》二卷

  (已上卜筮阴阳。)

  刘基《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

  吴天洪《造命宗镜集》十二卷

  洪理《历府大成》二十二卷

  欧阳忠《星命秘诀望斗真经》三卷

  杨源《星学源流》二十卷

  雷鸣夏《子平管见》二卷

  李钦《渊海子平大全》六卷

  万民英《三命会通》十二卷,《星学大成》十八卷

  陆位《星学纲目正传》二十卷

  张果《星宗命格》十卷,《文武星案》六卷

  西窗老人《兰台妙选》三卷

  袁忠彻《古今识鉴》八卷

  鲍栗之《麻衣相法》七卷

  李廷湘《人相编》十二卷

  (已上星相。)

  周继《阳宅真诀》二卷

  王君荣《阳宅十书》四卷

  陈梦和《阳宅集成》九卷

  李邦祥《阳宅真传》二卷

  周经《阳宅新编》二卷

  《阳宅大全》十卷(不知撰人。)

  刘基《金弹子》三卷,《披肝露胆》一卷,《一粒粟》一卷,《地理漫兴》三卷

  赵汸《葬说》一卷

  瞿佑《葬说》一卷

  谢昌《地理四书》四卷

  谢廷柱《堪舆管见》二卷

  周孟中《地理真机》十五卷

  徐善继《人子须知》三十五卷

  董章《堪舆秘旨》六卷

  徐国柱《地理正宗》八卷

  赵祐《地理紫囊》八卷

  郭子章《校定天玉经七注》七卷

  陈时旸《堪舆真谛》三卷

  王崇德《地理见知》四卷

  李迪人《天眼目》九卷

  徐之镆《罗经简易图解》一卷,《地理琢玉斧》十三卷

  《地理全书》五十一卷(不知撰人。)

  《地理天机会元》三十五卷(不知撰人。)

  李国本《理气秘旨》七卷,《地理形势真诀》三十卷

  徐勃《堪舆辨惑》一卷

  (已上堪舆。)

  ──右五行类,一百四部,八百六十一卷。

  《格古要论》十四卷(洪武中曹昭撰。天顺间王均增辑。)

  沈津《欣赏编》十卷

  茅一相《续欣赏编》十卷

  吴继《墨蛾小录》四卷

  周履靖《艺苑》一百卷,《绘林》十六卷,《画薮》九卷

  朱存理《铁网珊瑚》二十卷

  朱凯《图画要略》一卷

  都穆《金薤琳琅》二十卷,《寓意编》一卷

  唐寅《画谱》三卷

  韩昂《明画谱》一卷

  杨慎《墨池琐录》一卷,《书品》一卷,《断碑集》四卷

  徐献忠《金石文》一卷

  周英《书纂》五卷

  程士庄《博古图录》三十卷

  朱观熰《画法权舆》二卷

  刘璋《明书画史》三卷

  罗周旦《古今画鉴》五卷

  李开先《中麓画品》一卷

  王勣《画史》二十卷

  王世贞《画苑》十卷,《补遗》二卷

  莫是龙《画说》一卷

  刘世儒《梅谱》四卷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一卷

  徐勃《闽画记》一卷

  曹学牷《蜀画苑》四卷

  李日华《画媵》二卷,《书画想像录》四十卷

  张丑《清河书画舫》十二卷

  宁献王权《烂柯经》一卷,《琴阮启蒙》一卷,《神奇秘谱三卷》

  袁均哲《太古遗音》二卷

  严澂《琴谱》十卷

  杨表正《琴谱》六卷

  林应龙《适情录》二十卷,《棋史》二卷

  叶良贵《歙砚志》四卷

  方于鲁《墨谱》六卷

  程君房《墨苑》十卷

  周应愿《印说》一卷

  郑履祥《印林》二卷

  臧懋循《六博碎金》八卷

  文震亨《长物志》十二卷

  (已上杂艺。)

  孝宗《类证本草》三十一卷

  世宗《易简方》一卷

  赵简王《补刊素问遗篇》一卷(世传《素问》王〈口水〉注本,中有缺篇,简王得全本,补之。)

  宁献王权《乾坤生意》四卷,《寿域神方》四卷

  周定王《普济方》六十八卷

  李絅《集解脉诀》十二卷

  刘纯《玉机微义》五十卷,《医经小学》六卷

  杨文德《太素脉诀》一卷

  李恒《袖珍方》四卷

  周礼《医学碎金》四卷

  俞子容《续医说》十卷

  徐子宇《致和枢要》九卷

  刘均美《拔萃类方》二十卷(一作四十卷。)

  胡濙《卫生易简方》四卷(永乐中,濙为礼部侍郎,出使四方,辑所得医方进于朝。一作十二卷。)

  陶华《伤寒六书》六卷,《伤寒九种书》九卷,《伤寒全书》五卷

  郑达《遵生录》十卷

  杨慎《素问纠略》三卷

  阴秉旸《内经类考》十卷

  孙兆《素问注释考误》十二卷

  张介宾《张氏类经》四十二卷

  张世贤《图注难经》八卷

  吴球《诸证辨疑》四卷,《用药玄机》二卷

  方贤《奇效良方》六十九卷

  钱原浚《集善方》三十六卷

  邹福《经验良方》十卷

  丁毅《医方集宜》十卷

  王鏊《本草单方》八卷

  钱宝《运气说》二卷

  李言闻《四诊发明》八卷

  李时珍《濒湖脉学》一卷,《奇经八脉考》一卷(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用力深入,详《方伎传》。)

  虞抟《医学正传》八卷,《方脉发蒙》六卷

  楼英《医学纲目》四十卷

  陈谏《荩斋医要》十五卷

  徐春甫《古今医统》一百卷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

  傅滋《医学集成》十二卷

  薛己《家居医录》十六卷,《外科心法》七卷

  王玺《医林集要》八十八卷

  钱萼《医林会海》四十卷

  方谷《脉经直指》七卷,《本草集要》十二卷

  王肯堂《医论》四卷(肯堂著《证治准绳全书》,博通医学,见《王樵传》)

  黄承昊《折肱漫录》六卷

  万全《保命活诀》三十五卷

  李中梓《颐生微论》十卷

  李濂《医史》十卷

  杨珣《针炙详说》二卷

  徐凤《针炙大全》七卷

  徐彪《本草证治辨明》十卷

  缪希雍《本草经疏》二十卷,《方药宜忌考》十二卷

  熊宗立《伤寒运气全书》十卷,《伤寒活人指掌图论》十卷

  赵原阳《外科序论》一卷

  汪机《外科理论》八卷

  吴伦《养生类要》二卷

  王銮《幼科类萃》二十八卷

  薛铠《保婴撮要》二十卷

  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卷

  吴洪《痘疹会编》十卷

  (以上医术。)

  ──右艺术类,一百十六部,一千五百六十四卷。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永乐初,解缙等奉敕编《文献大成》既竣,帝以为未备,复敕姚广孝等重修,四历寒暑而成,更定是名。成祖制序。后以卷帙太繁,不及刊布,嘉靖中,复加缮写。)

  张九韶《群书备数》十二卷

  袁均哲《群书纂数》十二卷,《类林杂说》十五卷(杨士奇《文籍志》云明初人所编。)

  沈易《博文编》四卷

  吴相《沧海遗珠》十卷

  杨循吉《奚囊手镜》二十卷

  《群书集事渊海》四十七卷(《百川书志》云弘治时人编。)

  杨慎《升庵外集》一百卷(焦竑编次。)

  王圻《三才图说》一百六卷

  司马泰《文献汇编》一百卷

  凌瀚《群书类考》二十二卷

  浦南金《修辞指南》二十卷

  顾充《古隽考略》十卷

  吴珫《经史文编》三十卷,《三才广志》三百卷

  唐顺之《稗编》一百二十卷

  李先芳《杂纂》四十卷

  郑若庸《类隽》三十卷

  王世贞《类苑详注》三十六卷

  陈耀文《天中记》六十卷

  凌迪知《文林绮绣》七十卷,《文选锦字》二十一卷,《左国腴词》八卷,《太史华句》八卷

  徐琏《群书纂要》一百九十六卷

  曹大同《艺林华烛》一百六十卷

  陈禹谟《骈志》二十卷,《补注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茅綯《学海》一百六十四卷

  徐常吉《事词类奇》三十卷

  徐元泰《喻林》一百二十卷

  冯琦《经济类编》一百卷

  章潢《图书编》一百二十七卷

  何三畏《类熔》二十卷

  彭大翼《山堂肆考》二百四十卷

  卓明卿《藻林》八卷

  郭子章《黔类》十八卷

  詹景凤《六纬撷华》十卷

  焦竑《类林》八卷

  彭好古《类编杂说》六卷

  王家佐《古今元屑》八卷

  况叔祺《考古词宗》二十卷

  朱谋〈土韦〉《金海》一百二十卷

  林濂《词丛类采》八卷,《续》八卷

  俞安期《唐类函》二百卷

  宋应奎《翼学编》十三卷

  陈世宝《古今类腴》十八卷

  陈懋学《事文类纂》十六卷

  袁黄《群书备考》二十卷

  徐鉴《诸书考略》四卷

  凌以栋《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

  刘仲达《鸿书》一百八卷

  刘胤昌《类山》十卷

  黄一正《事物绀珠》四十六卷

  汪宗姬《儒函数类》六十二卷

  刘国翰《记事珠》十卷

  吴楚材《强识略》二十四卷

  彭俨《五侯鲭》十二卷

  商浚《博闻类纂》二十卷

  范泓《典籍便览》八卷

  杨淙《事文玉屑》二十四卷

  徐袍《事典考略》六卷

  朱东光《玉林摘粹》八卷

  王光裕《客窗余录》二十二卷

  刘业《古今事类通考》十卷

  夏树芳《词林海错》十六卷

  王路清《珠渊》十卷

  唐希言《事言要玄集》二十二卷

  钱应充《史学璧珠》十八卷

  胡尚洪《子史类语》二十四卷

  沈梦熊《三才杂组》五卷

  屠隆《汉魏丛书》六十卷

  陈仁锡《潜确居类书》一百二十卷,《经济八编类纂》二百五十五卷

  林琦《伦史鸿文》二十四卷

  程良孺《茹古略》八十卷

  雷金科《文林广记》三十一卷

  徐应秋《骈字凭霄》二十卷

  《枳记》二十八卷

  胡震亨《秘册汇函》二十卷

  毛晋《津逮秘书》十五集

  ──右类书类,八十三部,二万七千一百八十六卷。

  《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

  太祖《注道德经》二卷,《周颠仙传》一卷(太祖制。)

  《神仙传》一卷(成祖制。)

  宁献王权《庚辛玉册》八卷,《造化钳锤》一卷

  陶宗仪《金丹密语》一卷

  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旨》一卷

  刘太初《金丹正惑》一卷

  黄润玉《道德经注解》二卷

  杨慎《庄子阙误》一卷

  王道《老子亿》二卷

  朱得之《老子通义》二卷,《庄子通义》十卷,《列子通义》八卷

  薛蕙《老子集解》二卷

  商廷试《订注参同契经传》三卷

  徐渭《分释古注参同契》三卷

  皇甫濂《道德经辑解》三卷

  孙应鳌《庄义要删》十卷

  王宗沐《南华经别编》二卷

  田艺蘅《老子指玄》二卷

  焦竑《老子翼》二卷,《考异》一卷,《庄子翼》八卷,《南华经余事杂录》二卷,《拾遗》一卷

  龚锡爵《老子疏略》一卷

  陶望龄《老子解》二卷《庄子解》五卷

  郭良翰《南华经薈解》三十三卷

  罗勉道《南华循本》三十卷

  陆长庚《老子玄览》二卷,《南华副墨》八卷,《阴符经测疏》一卷,《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金丹就正篇》一卷,《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一卷,《方壶外史》八卷

  李先芳《阴符经解》一卷,《蓬玄杂录》十卷

  沈宗霈《阴符释义》三卷

  尹真人《性命圭旨》四卷

  桑乔《大道真诠》四卷

  孙希化《真武全传》八卷

  池显方《国朝仙传》二卷

  靳昂《龙砂一脉》一卷

  朱多鲎《龙砂八百纯一玄藻》二卷

  朱载〈土韦〉《葆真通》十卷

  顾起元《紫府奇玄》十一卷

  曹学牷《蜀中神仙记》十卷

  傅兆际《寰有诠》六卷

  杨守业《洞天玄语》五卷

  徐成名《保合编》十二卷

  ──右道家类,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

  《释藏目录》四卷

  《佛经》六百七十八函

  太祖《集注金刚经》一卷(成祖制序。)

  成祖《御制诸佛名称歌》一卷,《普法界之曲》四卷,《神僧传》九卷

  仁孝皇后《梦感佛说大功德经》一卷,《佛说大因缘经》三卷

  宋濂《心经文句》一卷

  姚广孝《佛法不可灭论》一卷,《道余录》一卷

  克庵禅师《语录》一卷

  一如《三藏法数》十八卷

  陈实《大藏一览》十卷

  大祐《净土指归》二卷

  元瀞《三会语录》二卷

  溥洽《雨轩语录》五卷

  法聚《玉芝语录》六卷,《内语》二卷

  宗泐《心经注》一卷,《金刚经注》一卷

  洪恩《金刚经解义》一卷,《心经说》一卷

  杨慎《禅藻集》六卷,《禅林钩玄》九卷

  弘道《注解楞伽经》四卷

  梵琦《楚石禅师语录》二十卷

  汪道昆《楞严纂注》十卷

  交光法师《楞严正脉》十卷

  陆树声《禅林余藻》一卷

  管志道《龙华忏法》一卷

  王应乾《楞严圆通品》四卷

  方允文《楞严经解》十二卷

  曾凤仪《金刚般若宗通》二卷,《心经释》一卷,《楞严宗通》十卷,《楞伽宗通》八卷,《圆觉宗通》四卷

  沈士荣《续原教论》二卷

  杨时芳《心经集解》一卷

  何湛之《金刚经偈论疏注》二卷

  戚继光《禅家六籍》十六卷

  如愚《金刚筏喻》二卷

  张有誉《金刚经义趣广演》三卷

  李通《华严疏钞》四十卷

  方泽《华严要略》二卷

  刘琏《无隐集偈颂》三卷

  古音《禅源诸诠》一卷

  景隆《大藏要略》五卷

  刘凤《释教编》六卷

  陈士元《象教皮编》六卷,《释氏源流》二卷

  方晟《宗门崇行录》四卷

  一元《归元直指》四卷

  陶望龄《宗镜广删》十卷

  沈泰鸿《慈向集》十三卷

  陆长庚《楞严述旨》十卷

  王肯堂《参禅要诀》一卷

  杨惟休《佛宗》一卷

  张明弼《兔角诠》十卷

  徐可求《禅燕》二十卷

  瞿汝稷《指月录》三十二卷

  袁宏道《宗镜摄录》十二卷

  姚希孟《佛法金汤文录》十二卷

  袁中道《禅宗正统》一卷

  祩宏《弥陀经疏》四卷,《正讹集》一卷,《禅关策进》一卷,《竹窗三笔》三卷,《自知录》二卷

  真可《紫柏语录》一卷

  德清《华严法界境》一卷,《楞严通义》十卷,《法华通义》七卷,《观楞伽记》四卷,《肇论略注》三卷,《长松茹退》二卷,《憨山绪言》一卷

  李树乾《竺乾宗解》四卷

  萧士玮《起信论解》一卷

  曹胤儒《华严指南》四卷

  俞王言《金刚标指》一卷,《心经标指》一卷,《楞严标指》十二卷,《圆觉标指》一卷

  镇澄《楞严正观疏》十卷,《般若照真论》一卷

  传灯《楞严玄义》四卷,《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

  通润《楞严合辙》十卷,《楞伽合辙》四卷,《法华大窾》七卷

  石显《西方合论》十卷

  智顺《善才五十三参论》一卷

  仁潮《法界安立图》六卷

  如卺《禅宗正脉》十卷

  章有成《金华分灯录》十卷

  钟惺《楞严如说》十卷

  沈宗霈《楞严约指》十二卷,《徵心百问》一卷

  王正位《赤水玄珠》一卷,《栴檀林》一卷

  曾大奇《通翼》四卷

  曹学牷《蜀中高僧记》十卷

  王应遴《慈无量集》四卷

  林应起《全闽祖师语录》三卷

  夏树芳《栖真志》四卷

  祖心《冥枢会要》四卷

  净喜《禅林宝训》四卷

  净喜《禅林宝训》四卷

  大舣《禅警语》一卷,《宗教答响》一卷,《归正录》一卷,《博山语录》二十二卷

  元贤《弘释录》三卷

  宗林《寒灯衍义》二卷

  ──右释家类,一百十五部,六百四十五卷。

卷七十五 

  ◎艺文四

  集类三:一曰别集类,二曰总集类,三曰文史类。

  《明太祖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

  《仁宗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

  《宪宗诗集》四卷

  《孝宗诗集》五卷

  世宗《翊学诗》一卷,《宸翰录》一卷,《咏和录》一卷,《咏春同德录》一卷,《白鹊赞和集》一卷

  神宗《劝学诗》一卷(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已见本传,不载。)

  宋濂《潜溪文集》三十卷(皆元时作。)《潜溪文粹》十卷(刘基选。)《续文粹》十卷(方孝孺郑济同选。)《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銮坡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芝园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别集》十卷,《朝天集》五卷。)《诗集》五卷

  刘基《覆瓿集》二十四卷,《拾遗》二卷、(皆元时作。)《犁眉公集》四卷,《文成集》二十卷、(汇编诸集及《郁离子》、《春秋明经》诸书。)词四卷

  危素《学士集》五十卷

  叶仪《南阳山房稿》二十卷

  王冕《竹斋诗集》三卷

  范祖干《柏轩集》四卷

  戴良《九灵山房集》三十卷

  王逢《梧溪诗集》七卷

  梁寅《石门集》四卷

  杨维桢《东维子集》三十卷,《铁崖文集》五卷,《古乐府》十六卷,《诗集》六卷

  陶宗仪《南村诗集》四卷

  贡性之《南湖集》二卷

  谢应芳《龟巢集》二十卷

  《张昱诗集》二卷

  杨芾《鹤崖集》二十卷

  李祁《云阳先生集》十卷(裔孙李东阳传其集。)

  涂几《涂子类稿》十卷

  张宪《玉笥集》十卷

  吴复《云槎集》十卷

  华幼武《黄杨集》四卷

  《陶振赋》一卷(洪武初,振献《紫金山》、《金水河》、及《飞龙在天》三赋。)

  《陶安文集》二十卷

  李习《橄榄集》五卷

  汪广洋《凤池吟稿》十卷

  孙炎《左司集》四卷

  刘炳《春雨轩集》十卷、词一卷

  《刘迪简文集》五卷

  郭奎《望云集》五卷

  王祎《忠文集》二十四卷

  张以宁《翠屏集》五卷

  《詹同文集》三卷

  《刘崧文集》十八卷、诗八卷

  魏观《蒲山集》四卷

  朱善《一斋集》十卷,《辽海集》五卷

  顾辉《守斋类稿》三十卷

  朱升《枫林集》十二卷

  赵汸《东山集》十五卷

  汪克宽《环谷集》八卷

  唐桂芳《白云集略》四十卷

  李胜原《盘谷遗稿》五卷

  《胡翰文集》十卷

  苏伯衡《苏平仲集》十六卷

  《朱廉文集》十七卷

  陈谟《海桑集》十卷

  周霆《震石初集》十卷

  高启《槎轩集》十卷,《大全集》十八卷、词一卷

  杨基《眉庵集》十二卷、词一卷

  徐贲《北郭集》六卷

  张羽《静居集》六卷

  陈基《夷白斋集》二十卷

  王彝《沩蜼子集》四卷

  王行《半轩集》十二卷

  袁凯《海叟诗集》四卷

  孙作《沧螺集》六卷

  朱右《白云稿》十二卷

  《徐尊生制诰》二卷,《怀归稿》十卷,《还乡稿》十卷

  贝琼《清江文集》三十卷、诗十卷

  顾禄《经进集》二十卷

  《答禄与权文集》十卷

  杜斅《拙庵集》十卷

  吴源《托素斋集》八卷

  《刘驷文集》十卷

  宋讷《西隐集》十卷

  刘三吾《坦斋集》二卷(一作《坦翁集》十二卷。)

  《张孟兼(名丁,以字行。)文集》六卷

  王翰《敝帚集》五卷,《梁园寓稿》九卷

  方克勤《愚庵集》二十卷

  《吴伯宗集》二十四卷(《南宫》、《使交》、《成均》、《玉堂》凡四种)

  杜隰《双清集》十卷

  郑真《荥阳外史集》一百卷

  吴玉林《松萝吟稿》二十卷

  方幼学《翚山集》十二卷

  唐肃《丹崖集》八卷

  谢肃《密庵集》十卷

  谢徽《兰庭集》六卷

  邵亨贞《蛾术文集》十六卷

  乌斯道《春草斋集》十卷

  贝翱《舒庵集》十卷

  叶颙《樵云集》六卷

  沈梦麟《花溪集》三卷

  刘荐《盘谷集》十卷

  《宋禧文集》三十卷、诗十卷

  郑渊《遂初斋稿》十卷

  林静《愚斋集》二十卷

  刘永之《山阴集》五卷

  龚斅《鹅湖集》六卷

  王沂《徵士集》八卷

  王祐《长江稿》五卷

  《解开文集》四十卷

  林鸿《鸣盛集》四卷(鸿与唐泰、黄玄、周玄、郑定、高棅、王偁、王褒、王恭、陈亮另有《闽中十才子诗》十卷。)

  孙蕡《西庵集》九卷(蕡与王佐、黄哲、赵介、李德另有《广中五先生诗》四卷。)

  《蓝仁诗集》六卷

  《蓝智诗集》六卷

  张适《乐圃集》六卷

  浦源《舍人集》十卷

  林弼《登州集》六卷

  陆中《蒲栖集》二十卷

  《林大同文集》九卷

  丁鹤年《海巢集》三卷(本西域人,后家武昌,永乐中始卒。楚宪王为刻其集。)

  方孝孺《逊志斋集》三十卷,《拾遗》十卷(黄孔昭、谢铎同辑。)

  卓敬《卓氏遗书》五十卷

  练子宁《金川玉屑集》五卷

  《茅大芳集》五卷

  程本立《巽隐集》四卷

  王艮(吉水人,王充耘孙。)《翰林集》十卷

  王叔英《静学集》二卷

  周是修《刍荛集》六卷

  《郑居贞集》五卷

  《程通遗稿》十卷

  梅殷《都尉集》三卷

  《任亨泰遗稿》二卷

  《王绅文集》三十卷

  王稌《青岩类稿》十卷

  《林右集》二卷

  《王宾诗集》二卷

  张紞《鶠庵集》一卷

  楼琏《居夷集》五卷

  龚诩《野古集》二卷

  高逊志《啬斋集》二卷

  解缙《学士集》三十卷,《春雨集》十卷,《似罗隐集》二卷

  (已上洪武、建文时。)

  姚广孝《逃虚子集》十卷,《外集》一卷

  黄淮《省愆集》二卷、词一卷

  《胡广集》十九卷

  杨荣《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稿》十二卷

  杨士奇《东里集》二十五卷、诗三卷

  胡俨《颐庵集》三十卷

  《金幼孜集》十二卷

  《夏原吉集》六卷

  王钝《野庄集》六卷

  郑赐《闻一斋集》四卷

  《赵羾集》三卷

  《茹瑺诗》一卷

  黄福《家集》三十卷,《使交文集》十七卷

  邹济《颐庵集》九卷

  王达《天游集》二十二卷

  《曾棨集》十八卷

  《林环文集》十卷、诗三卷

  林志《蔀斋集》十五卷

  《王汝玉诗集》八卷

  《张洪集》二卷

  《王绂诗集》五卷

  梁潜《泊庵集》十二卷

  刘髦《石潭集》五卷

  邹缉《素庵集》十卷

  王偁《虚舟集》五卷

  王褒《养静斋集》十卷

  《王恭诗集》七卷

  高棅《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

  《黄寿生文集》十卷

  《杨慈文集》五卷

  苏伯厚《履素集》十卷

  郑棠《道山集》二十卷

  刘均《拙庵集》八卷

  《徐永达文集》二十卷、诗十卷

  王洪《毅斋集》八卷

  《黄裳集》十卷

  袁忠彻《符台外集》五卷

  陆颙《颐光集》二十卷

  瞿佑《存斋乐全集》三卷、词三卷

  曾鹤龄《松癯集》三卷

  陈叔刚《絅斋集》十卷

  柯暹《东冈集》十二卷

  《罗亨信集》十二卷

  《刘铉诗集》六卷

  《金实文集》二十八卷

  《王暹奏议》二十卷,《文集》四十卷

  苏钲《竹坡吟稿》二十卷

  周鸣《退斋稿》六十卷

  方勉《怡庵集》十五卷

  周叙《石溪集》十八卷

  《杨溥文集》十二卷、诗四卷

  胡濙《澹庵集》五卷

  (已上永乐时。)

  熊概《芝山集》四十卷,《公余集》三十卷

  《吴讷文集》二十卷,诗八卷

  秦朴《抱拙集》六卷

  陈继《怡庵集》二十卷

  《黄泽诗集》十四卷

  罗纮《兰坡集》十二卷

  马愉《淡轩文集》八卷

  陈循《芳洲集》十六卷

  《高谷集》十卷

  廖庄《渔梁集》二卷

  林文《澹轩稿》十二卷

  龚锜《蒙斋集》十卷

  《王训文集》三十卷

  《梁萼集》二十卷

  姜洪《松冈集》十一卷

  杨复《土苴集》五十卷

  刘广衡《云庵集》三十卷

  陈泰《拙庵集》二十五卷

  李奎《九川集》六卷

  《徐琦文集》六卷

  (已上洪熙、宣德时。)

  《孙原贞奏议》八卷,《岁寒集》二卷

  王直《抑庵集》四十二卷

  《王英文集》六卷,诗五卷

  《钱习礼文集》十四卷,《应制集》一卷

  《陈镒文集》六卷

  《魏骥摘稿》十卷

  周忱《双崖集》八卷

  陈琏《琴轩稿》三十卷

  《周旋文集》十卷

  刘球《两溪集》二十四卷

  张楷《和唐音》二十八卷,《和李杜诗》十二卷

  《李时勉文集》十一卷、诗一卷

  陈敬宗《澹然集》十八卷

  张倬《毅斋集》二十卷

  郑鲸《云遨摘稿》八卷

  《彭时奏疏》一卷,《文集》四卷

  《商辂奏议》一卷,《文集》三十二卷

  《萧纟兹文集》二十卷、诗十卷

  《于谦奏议》十卷,《文集》二十卷

  郭登《联珠集》二十二卷(景泰初,登封定襄伯,有诗名。是集以其父珏兄武之作,与登诗合编。)

  《何文渊奏议》一卷,《文稿》四卷

  章瑄《竹庄集》四十卷

  吴宣《野庵集》十六卷

  郑文康《平桥集》十八卷

  刘溥《草窗集》二卷(溥与蒋主忠、王贞庆、晏铎、苏平、苏正、汤胤勣、王淮、沈愚、邹亮等称景泰十才子,当时各有专稿。)

  桑琳《鹤溪集》二十卷

  《钱洪诗集》四卷

  《刘英诗集》六卷

  徐有贞《武功集》八卷

  《许彬文集》十卷、诗四卷

  薛瑄《敬轩集》四十卷、诗八卷

  李贤《古穰集》三十卷,《续集》二十卷

  吕原《介轩集》十二卷

  岳正《类博稿》十卷

  《刘俨文集》三十二卷

  吴与弼《康斋文集》十二卷

  王宇《厚斋集》三卷

  张穆《勿斋集》二十卷

  刘昌《五台集》二十二卷(《胥台》、《凤台》、《金台》、《嵩台》、《越台》诸稿汇编。)

  萧俨《竹轩集》二十卷

  周莹《郡斋稿》十卷

  罗周《梅隐稿》十八卷

  姚绶《云东集》十卷

  汤胤勣《东谷集》十卷

  《易贵文集》十五卷

  (已上正统、景泰、天顺时。)

  《刘定之存稿》二十一卷,《续稿》五卷

  《刘珝文集》十六卷

  《轩輗奏议》四卷

  《彭华文集》十卷

  尹直《澄江集》二十五卷

  《姚夔奏议》三十卷,《文集》十卷

  《李裕奏议》七卷,《文集》四卷

  《杨鼎奏议》五卷,《文稿》二十卷

  倪谦《玉堂》、《南宫》、《上谷》、《归田》四稿共一百七十卷

  《余子俊奏议》六卷

  周洪谟《箐斋集》五十卷,《南皋集》二十卷

  《林聪奏议》八卷,《文集》十四卷

  《张瑄奏议》八卷,《观庵集》十五卷,《关洛纪巡录》十七卷

  《谢一夔文集》六卷

  《韩雍奏议》一卷,《文集》十五卷

  柯潜《竹岩集》八卷

  陆釴《春雨堂稿》三十卷

  《叶盛奏草》三十卷,《文稿》二卷、诗一卷

  《杨守陈全集》三十卷

  范理《丹台稿》十卷

  《林鹗文稿》十卷

  罗伦《一峰集》十卷

  庄昶《定山集》十卷

  黄仲昭《未轩集》十三卷

  陈献章《白沙子》八卷,《文集》二十二卷,《遗编》六卷

  《杨起元文编》六卷

  《张弼文集》五卷、诗四卷

  胡居仁《敬斋集》三卷

  陈真晟《布衣存稿》九卷

  《夏寅文集》四十卷,《备遗录》二十三卷

  《张宁文集》三十二卷

  夏时正《留余稿》三十五卷

  陆容《式斋集》三十八卷

  龙瑄《鸿泥集》二十卷

  周瑛《翠渠摘稿》七卷

  段正《介庵集》三十卷

  《蒋琬文集》十卷

  朱翰《石田稿》十四卷

  张胄《西溪集》十五卷

  《丁元吉文集》六十四卷

  刘敔《凤巢稿》六卷

  桑悦《两都赋》二卷、《古赋》三卷,《文集》十六卷

  祁顺《巽川集》二十卷

  《徐溥文集》七卷

  丘浚《琼台类稿》五十二卷、诗十二卷

  李东阳《怀麓堂前后集》九十卷,《续稿》二十卷

  谢迁《归田稿》十卷

  陆简《龙皋稿》十九卷

  程敏政《篁墩全集》一百二十卷

  吴宽《匏庵集》七十八卷

  《张元祯文集》二十四卷

  《王恕奏稿》十五卷,《文集》九卷

  《韩雍奏议》一卷

  倪岳《青溪漫稿》二十四卷

  《马文升奏议》十六卷,《文集》一卷

  王亻与《思轩集》十二卷

  杨守阯《碧川文钞》二十九卷、诗二十卷

  《张升文集》二十二卷

  童轩《枕肱集》二十卷

  杭淮《双溪诗集》八卷

  黎淳《龙峰集》十三卷

  《刘大夏奏议》一卷、诗二卷

  《张悦集》五卷

  《何乔新文集》三十二卷

  《彭韶奏议》五卷,《文集》十二卷

  《王珣奏稿》十卷、诗二卷

  《闵珪文集》十卷

  徐贯《余力集》十二卷

  《董越文集》四十二卷

  《谢铎奏议》四卷,《文稿》四十五卷、诗三十六卷

  陈音《愧斋集》十二卷

  张诩《东所集》十卷

  邹智《立斋遗文》四卷

  李承箕《大崖集》二十卷

  《钱福文集》六卷

  《杨循吉遗集》五卷

  邵珪《半江集》六卷

  赵宽《半江集》六卷

  《杭济诗集》六卷

  吴元应《诗集》十五卷

  顾潜《静观堂集》十四卷

  文林《温州集》十二卷

  吕翾《九柏集》六卷

  沈周《石田诗钞》十卷

  史鉴《西村集》八卷

  祝允明《祝氏集略》三十卷,《怀里堂集》三十卷,《小集》七卷

  《唐寅集》四卷

  顾磐《海涯集》十卷

  《王鏊文集》三十卷

  《杨廷和奏议》一卷,《石斋集》八卷

  梁储《郁洲集》九卷

  《费宏文集》二十四卷

  靳贵《戒庵集》二十卷

  《杨一清奏议》三十卷,《石淙类稿》四十五卷、诗二十卷

  蒋冕《湘皋集》三十三卷

  毛纪《鳌峰类稿》二十六卷

  韩文《质庵集》四卷

  吴文度《交石集》十卷

  《林瀚集》二十五卷

  屠勋《东湖稿》十二卷

  《罗玘奏议》一卷,《文集》十八卷,《续集》十四卷

  《储巏文集》十五卷

  王鸿儒《凝斋集》九卷

  邵宝《容春堂全集》六十一卷

  《章懋文集》九卷

  《杨廉奏议》四卷,《文集》六十二卷

  乔宇《白岩集》二十卷

  《黄瓒文集》十二卷

  蔡清《虚斋文集》五卷

  《鲁铎文集》十卷

  王云凤《虎谷集》二十一卷

  《毛澄类稿》十八卷

  《王琼奏议》四卷

  彭泽《幸庵行稿》十二卷

  《林俊文集》四十卷、诗十四卷

  李梦阳《空同全集》六十六卷

  康海《对山集》十九卷、《乐府》二卷

  王九思《氵美陂集》十九卷、《乐府》四卷

  何景明《大复集》六十四卷

  《郑善夫奏议》一卷,《少谷全集》二十五卷

  徐祯卿《迪功集》十一卷

  朱应登《凌溪集》十九卷

  王廷陈《梦泽集》三十八卷

  景旸《前溪集》十四卷

  《陈沂文集》十二卷、诗五卷

  《田汝耔奏议》五卷,《永南集》十八卷

  伦文叙《迂冈集》十卷,《白沙集》十二卷

  颜木《烬余稿》四卷

  卢雍《古园集》十二卷

  陈霆《水南集》十七卷

  王守仁《阳明全书》三十八卷

  陆完《水村集》二十卷

  唐锦《龙江集》十四卷

  《穆孔晖文集》三卷

  史学《埭溪集》二十卷

  许庄《康衢集》一百卷

  汪循《仁峰文集》二十五卷

  钱仁夫《水部诗历》十二卷

  徐琏《玉峰集》十五卷、五言诗五卷

  黄省曾《五岳山人集》三十八卷

  孙一元《太白山人稿》五卷

  《谢承举(一名璿)诗集》十五卷

  王宠《雅宜山人集》十卷

  傅汝舟《丁戊集》十二卷

  高瀫《石门集》二卷

  萧雍《酌斋遗稿》四卷

  (已上成化、弘治、正德时。)

  《廖道南文集》五十卷、诗六卷

  罗钦顺《整庵稿》三十三卷

  《何孟春疏议》十卷,《文集》十八卷

  《顾清文集》四十二卷

  刘瑞《五清集》十八卷

  吕柟《泾野集》五十卷

  《何瑭文集》十一卷

  魏校《庄渠文录》十六卷、诗四卷

  陈察《虞山集》十三卷

  《杨慎文集》八十一卷,《南中集》七卷、诗五卷、词四卷

  《胡世宁奏议》十卷

  郑岳《山斋稿》二十四卷

  《陈洪谟文稿》二卷

  《王时中奏议》十卷

  《董玘文集》六卷

  《秦金诗集》十卷

  《潘希曾奏议》四卷,《竹涧集》八卷

  《刘龙文集》四十八卷

  《刘夔奏议》十卷

  《陆深全集》一百卷,《续集》十卷

  《张邦奇全集》五十卷

  《马中锡奏疏》三卷,《东田集》六卷

  刘玉《执斋集》二十卷

  周伦《贞翁稿》十二卷

  刘节《梅国集》四十二卷

  《章拯文集》八卷

  边贡《华泉集》四卷、诗八卷

  《王廷相奏议》十卷,《家藏集》五十四卷顾璘《息园文稿》九卷、诗十四卷

  《刘麟文集》十二卷

  崔铣《洹词》十二卷

  王爌《南渠稿》十六卷

  《陈凤梧奏议》十卷,《修辞录》六卷

  《张翀文集》二十卷

  夏良胜《东洲稿》十二卷诗八卷

  《姚镆文集》八卷

  《王道文集》十二卷

  《徐问文集》二十四卷

  万镗《治斋文集》四卷

  湛若水《甘泉前后集》一百卷

  韩邦奇《苑洛集》二十二卷

  刘讱《春冈集》六卷

  黄衷《矩斋集》二十卷

  《顾应祥文集》十四卷、乐府一卷

  乐頀《木亭稿》三十六卷

  石珤《熊峰集》四卷

  贾詠《南隖集》十卷

  崔桐《东洲集》四十卷

  《毛伯温奏议》二十卷,《东塘集》十卷

  《王以旂奏议》十卷,《石冈集》四卷

  《林廷〈木昂〉集》十卷

  《孙承恩集》三卷

  黄佐《两都赋》二卷,《泰泉集》六十卷

  童承叙《内方集》十卷

  贡汝成《三大礼赋》一卷(嘉靖中献。)

  林大辂《槐喑集》十六卷

  《许宗鲁全集》五十二卷

  胡缵宗《鸟鼠山人集》十八卷,《拟古乐府》四卷、诗七卷

  《方鹏文集》十八卷、诗八卷

  王同祖《太史集》六十卷

  邹守益《东郭集》十二卷,《遗稿》十三卷

  《顾鼎臣文集》二十四卷

  张璧《阳峰集》二十六卷

  《张治文集》十四卷

  许赞《松皋集》二十六卷

  王崇庆《端溪集》八卷

  《王邦瑞文集》二十卷

  聂豹《双江集》十八卷

  薛蕙《考功集》十卷

  汪必东《南隽集》二十卷

  孙存《丰山集》四十卷

  《萧鸣凤文集》十五卷

  周佐《北涧集》十卷

  《金贲亨文集》四卷

  蒋山卿《南泠集》十二卷

  李濂《嵩渚集》一百卷

  《林士元文集》十卷

  林春泽《人瑞翁集》十二卷

  《汪应轸文集》十四卷

  《陈琛文集》十二卷

  王渐逵《青萝集》十六卷

  《戴鱀文集》八卷

  廖世昭《明一统赋》三卷

  《许相卿全集》二十六卷

  陆釴《少石子集》十三卷

  邵经邦《弘艺录》三十二卷

  陈讲《中川集》十三卷

  丘养浩《集斋类稿》十八卷

  《王用宾文集》十六卷

  伦以训《白山集》十卷

  伦以谅《石溪集》十卷

  伦以诜《穗石集》十卷

  顾瀍《寒松斋稿》四卷

  黄绾《石龙集》二十八卷

  《费寀集》四卷

  席书《元山文选》五卷

  方献夫《西樵稿》五卷

  《霍韬集》十五卷

  舒芬《内外集》十八卷

  汪佃《东麓稿》十卷

  戴冠《邃谷集》十二卷、诗二卷

  唐龙《渔石集》四卷

  《欧阳铎集》二十二卷

  夏言《桂洲集》二十卷

  严嵩《钤山堂集》二十六卷

  《张孚敬诗集》三卷

  欧阳德《南野集》三十卷

  《许诰奏议》二卷

  许论《默斋集》四卷

  张时彻《芝园全集》八十五卷

  吕祯《涧松稿》四卷

  《郑晓奏疏》十四卷,《文集》十二卷

  潘恩《笠江集》二十四卷

  陈儒《芹山集》四十卷

  王艮《心斋文集》二十卷

  王畿《龙溪文集》二十卷

  钱德洪《绪山集》二十四卷

  孙宜《洞庭山人集》五十三卷

  高叔嗣《苏门集》八卷

  吕本《期斋集》十六卷

  徐阶《世经堂全集》五十卷

  邹守愚《俟知堂集》十三卷

  《胡松奏疏》五卷,《文集》十卷

  《袁炜诗集》八卷

  《严讷表奏》二卷,《文集》十二卷

  李春芳《诒安堂稿》十卷

  《郭朴文集》五卷

  《林庭机文集》十二卷

  《茅瓒文集》十五卷

  董份《泌园全集》三十七卷

  《孙升文集》二十卷

  李玑《西野集》十三卷

  尹台《洞麓堂集》三十八卷

  范钦《天一阁集》十九卷

  陈尧《梧冈文集》五卷、诗三卷

  雷礼《镡墟堂稿》二十卷

  蔡汝楠《自知堂集》二十四卷

  张岳《净峰稿》四十六卷

  苏濂《伯子集》十三卷

  苏澹《仲子集》七卷

  《陆垹文集》十二卷

  《谢东山文集》四十卷

  李舜臣《愚谷集》十卷

  龚用卿《云冈集》二十卷

  《王维桢全集》四十二卷

  《王材文集》六十五卷

  《吕怀类稿》三十三卷

  赵时春《浚谷集》十七卷

  王慎中《遵岩文集》四十一卷

  唐顺之《荆川集》二十六卷

  《陈束文集》二卷

  熊过《南沙集》八卷

  《任瀚逸稿》六卷

  吕高《江峰稿》十二卷

  李默《群玉楼稿》七卷

  《冯恩奏疏》一卷,《刍荛录》四卷

  马一龙《游艺集》十九卷

  陆粲《贞山集》十二卷

  康太和《蛎峰集》二十四卷

  余光《两京赋》二卷

  杨爵《斛山稿》六卷

  冯汝弼《祐山集》十六卷

  包节《侍御集》六卷

  钱薇《海石集》二十八卷

  周怡《讷溪集》二十七卷

  《罗洪先全集》二十五卷

  唐枢《木钟台集》三十二卷

  林春《东城集》二卷

  柯维骐《艺余集》十四卷

  卢襄《五隖草堂集》十卷

  薛甲《艺文类稿》十四卷

  薛应旂《方山集》六十八卷

  《唐音文集》二十卷

  《刘绘奏议》二卷,《嵩阳集》十五卷

  乔世宁《丘隅集》十九卷

  《孔汝锡文集》十六卷、诗十四卷

  袁袠《胥台集》二十卷

  袁尊尼《鲁望集》十二卷

  文徵明《甫田集》三十五卷

  文彭《博士集》三卷

  文嘉《和州集》一卷

  蔡羽《林屋集》二十卷,《南馆集》十三卷

  陈淳《白阳诗集》八卷

  汤珍《小隐堂诗集》八卷

  彭年《隆池山樵集》三卷

  田汝成《叔禾集》十二卷

  屠应飐《兰晖堂集》八卷

  范言《菁阳集》五卷

  杨本仁《少室山人集》二十四卷

  沈恺《环溪集》二十六卷

  李开先《中麓集》十二卷

  皇甫冲《子浚集》六十卷

  皇甫涍《少玄集》三十六卷

  皇甫汸《司勋集》六十卷

  皇甫濂《水部集》二十卷

  周诗《虚岩山人集》六卷

  黄姬水《淳父集》二十四卷

  《骆文盛存稿》十五卷

  崔廷槐《楼溪集》三十六卷

  栗应宏《太行集》十六卷、诗六卷

  莫如忠《崇兰馆集》二十卷

  《陈昌积文集》三十四卷

  何良俊《柘湖集》二十八卷

  何良傅《礼部集》十卷

  许谷《省中》、《二台》、《武林》、《归田》四稿共十七卷

  华钥《水西居士集》十二卷

  张之象《剪绡集》二卷

  徐献忠《长谷集》十五卷

  邬绅《中宪集》六卷

  《陈暹文集》四卷

  瞿景淳《内制集》一卷,《文集》十六卷

  王问《仲山诗选》八卷

  侯一元《少谷集》十六卷

  《俞宪诗集》二十四卷

  南逢吉《姜泉集》十四卷

  钱芹《永州集》五卷

  《姚涞文集》八卷

  华察《岩居稿》八卷

  沈东《屏南集》十卷

  《茅坤文集》三十六卷

  吴维岳《天目山斋稿》二十八卷

  李嵩《存笥稿》十卷

  冯惟健《陂门集》八卷

  冯惟讷《光禄集》十卷

  桑介《白厓诗选》十卷

  李应元《蔡蒙山房稿》四卷

  陈凤《清华堂稿》六卷

  吴珫《环山楼集》六卷

  沈炼《鸣剑集》十二卷,《青霞山人集》五卷

  金大车《子有集》二卷

  金大舆《子坤集》二卷

  杨继盛《忠愍集》四卷

  吕时中《潭西文集》十七卷

  林懋和《双台诗选》九卷

  王交《绿槐堂稿》二十二卷

  《向洪迈诗文集》十卷

  卢岐嶷《吹剑集》三十五卷

  《周思兼文集》八卷

  詹莱《招摇池馆集》三十卷

  谢江《岷阳集》八卷

  傅夏器《锦泉集》六卷

  朱曰藩《山带阁集》三十三卷

  岳岱《山居稿》三十卷

  高岱《西曹集》九卷

  陆楫《蒹葭堂集》七卷

  李先芳《东岱山房稿》三十卷

  陈宗虞《卧云楼稿》十四卷

  《黄伯善文稿》六卷、诗十五卷

  胡瀚《今山文集》一百卷

  蔡宗尧《龟陵集》二十卷

  孙楼《百川集》十二卷

  张世美《西谷集》十六卷

  邵圭洁《北虞集》六卷

  李攀龙《沧溟集》三十二卷,《白雪楼诗集》十卷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四部者:一赋、二诗、三文、四说,以拟域中之四部州。汪道昆序之。)《续稿》二百十八卷

  王世懋《奉常集》五十四卷、诗十五卷

  梁有誉《比部集》八卷

  徐中行《天目山人集》二十一卷、诗六卷

  《宗臣诗文集》十五卷

  吴国伦《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续稿》二十七卷、诗十五卷

  谢榛《四溟山人集》二十卷、诗四卷

  《卢柟赋》五卷,《蠛蠓集》五卷

  《刘凤文集》三十二卷

  《陆弼诗集》二十六卷

  汪道昆《太函集》一百二十卷,《南溟副墨》二十四卷

  许邦才《梁园集》四卷

  《魏学礼集》二十四卷

  魏裳《云山堂集》六卷

  《张佳胤奏议》七卷,《崌崃文集》六十五卷

  张九一《绿波楼集》十卷

  《黎民表文集》十六卷

  《欧大任虞部集》二十二卷

  《俞允文诗文集》二十四卷

  《余曰德诗集》十四卷

  万表《玩鹿亭稿》八卷

  高拱《献忱集》五卷,《诗文集》四十四卷

  《赵贞吉文集》二十三卷、诗五卷

  《高仪奏议》十卷

  杨巍《梦山存稿》四卷

  殷士儋《金舆山房稿》十四卷

  《诸大绶文集》八卷

  杨博《献纳稿》十卷,《奏议》七十卷,《诗文集》十二卷

  《张瀚诗文集》四十卷

  《董传策奏议》一卷,《采薇集》十四卷

  《马森文集》二十卷

  洪朝选《静庵稿》十五卷

  《朱衡文集》二十卷

  陈绍儒《司空集》二十卷

  何维柏《天山堂集》二十卷

  周诗《与鹿集》十二卷

  郭汝霖《石泉山房集》十二卷

  《王时槐存稿》十四卷

  曹大章《含斋稿》二十卷

  林大春《井丹集》十五卷

  王叔果《半山藏稿》二十卷

  王叔杲《玉介园稿》二十卷

  徐师曾《湖上集》十四卷

  张祥鸢《华阳洞稿》二十二卷

  陈善《黔南类稿》八卷

  穆文熙《逍遥园集》十卷

  胡直《衡庐稿》三十卷

  王格《少泉集》十卷

  《姚汝循诗文集》二十四卷

  张元忭《不二斋稿》十二卷

  归有光《震川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钱谦益订正。)

  《刘效祖诗稿》六卷

  王叔承《吴越游》七卷

  《沈明臣诗集》四十二卷

  《陈鹤诗集》二十一卷

  冯迁《长铗斋稿》七卷

  《朱邦宪诗文集》十五卷

  《徐渭诗文全集》二十九卷

  《王寅诗文集》八卷

  郭造卿《海岳山房集》二十卷

  俞汝为《缶音集》四卷

  谢汝韶《天池稿》十六卷

  《谢肇淛文集》二十八卷、诗三十卷

  骆问礼《万一楼集》六十一卷,《外集》十卷

  王可大《三山汇稿》八卷

  沈桐《观颐集》二十卷

  王养端《遂昌三赋》一卷

  《黄谦诗文稿》十六卷

  戴廷槐《锦云集》十六卷

  (已上嘉靖、隆庆时。)

  张居正《奏对稿》十卷,《诗文集》四十七卷

  张四维《条麓堂集》三十四卷

  《马自强文集》二十卷

  《陆树声诗文集》二十六卷

  《林燫文集》十六卷、诗六卷

  汪镗《余清堂定稿》三十二卷

  《徐学谟文集》四十二卷、诗二十二卷

  《潘季驯奏疏》二十卷,《文集》五卷

  《吴桂芳奏议》十六卷,《文集》十六卷

  《谭纶奏议》十卷

  俞大猷《正气堂集》十六卷

  戚继光《横槊稿》三卷

  《海瑞文集》七卷

  吴时来《悟斋稿》十五卷

  《赵用贤奏议》一卷,《文集》三十卷、诗六卷

  吴中行《赐余堂集》十四卷

  艾穆《熙亭集》十卷

  《邹元标奏疏》五卷,《文集》七卷,《续集》十二卷

  沈思孝《陆沈漫稿》六卷

  《蔡文范文集》十八卷

  范槲明《蜀都赋》一卷

  《王宗沐奏疏》四卷,《文集》三十卷

  《王崇古奏议》五卷,《山堂汇稿》十七卷

  王士性《五岳游草》十二卷

  陈士元《归云集》七十五卷

  邓元锡《潜学稿》十七卷

  林偕春《云山居士集》八卷

  申时行《纶扉奏章》十卷,《赐闲堂集》四十卷

  《余有丁诗文集》十五卷

  《许国文集》六卷

  《王锡爵诗文集》三十二卷

  《王家屏文集》二十卷

  《赵志皋奏议》十六卷,《文集》四卷、诗五卷

  《耿定向文集》二十卷

  《姜宝文集》三十八卷、诗十卷

  孙应鳌《汇稿》十六卷

  《魏学曾文集》十卷

  《沈节甫文集》十五卷

  王樵《方麓居士集》十四卷

  《宋仪望文集》十二卷、诗十四卷

  《魏允贞文集》四卷

  《魏允中文集》八卷

  《顾宪成文集》二十卷

  《孟化鲤文集》八卷

  叶春及《絅斋集》六卷

  《王稚登诗集》十二卷

  盛时泰《城山堂集》六十八卷

  张凤翼《处实堂前后集》五十三卷

  张献翼《文起堂集》十六卷

  莫是龙《石秀斋集》十卷

  《曹子念诗集》十卷

  顾大典《清音阁集》十卷

  邬佐卿《芳润斋集》九卷

  茅溱《四友斋集》四卷

  《莫叔明诗》三卷

  《田艺蘅诗文集》二十卷

  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

  《陈文烛文集》十四卷、诗十二卷

  李维桢《大泌山房全集》一百三十四卷

  屠隆《由拳集》二十三卷,《白榆集》二十卷,《栖真馆集》三十卷

  《屠本畯诗草》六卷

  冯时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

  沈鲤《亦玉堂稿》十八卷

  《于慎行文集》十二卷、诗二十卷

  《李廷机文集》十八卷

  曾同亨《泉湖山房稿》三十卷

  王圻《鸿洲类稿》十卷

  谢杰《天灵山人集》二十卷

  冯琦《宗伯集》八十一卷

  曾朝节《紫园草》二十二卷

  郭子章《粤草》、《蜀草》、《楚草》、《闽草》、《浙草》、《晋草》、《留草》共五十五卷

  许孚远《致和堂集》八卷

  田一儁《钟台遗稿》十二卷

  林景旸《玉恩堂集》十卷

  邓以赞同《定宇集》四卷

  黄洪宪《碧山学士集》二十一卷

  《王祖嫡文集》三十七卷

  刘日升《慎修堂集》二十三卷

  郭正域《黄离草》十卷

  唐文献《占星堂集》十六卷

  《邹德溥全集》五十卷

  沈懋学《郊居稿》六卷

  冯梦祯《快雪堂集》六十四卷

  邢侗《来禽馆集》二十八卷

  余寅《农丈人集》二十卷、诗八卷

  虞淳熙《德园全集》六十卷

  汤显祖《玉茗堂文集》十五卷、诗十六卷

  谢廷谅《薄游草》二十四卷

  谢廷赞《绿屋游草》十五卷

  陈第《寄心集》六卷

  《罗大绂文集》十二卷

  来知德《瞿塘日录》三十卷

  徐即登《正学堂稿》二十六卷

  苏浚《紫溪集》三十四卷

  罗汝芳《近溪集》十二卷、诗二卷

  潘士藻《暗然堂集》六卷

  焦竑《澹园集》四十九卷,《续集》三十五卷

  袁宗道《白苏斋类稿》二十四卷

  《袁宏道诗文集》五十卷

  袁中道《珂雪斋集》二十四卷

  陶望龄《歇庵集》十六卷

  《瞿九思文集》七十五卷

  《冯大受诗集》十卷

  何三畏《漱六斋集》四十八卷

  瞿汝稷《同乡集》十四卷

  郝敬《小山草》十卷

  许乐善《适志斋稿》十卷

  王纳谏《初日斋集》七卷

  《姚舜牧文集》十六卷

  叶向高《纶扉奏草》三十卷,《文集》二十卷、诗八卷

  《丁宾文集》八卷

  《区大相诗集》二十七卷

  《顾起元文集》三十卷、诗二十卷

  汤宾尹《睡庵初集》六卷

  王衡《缑山集》二十七卷

  公鼐《问次斋集》三十卷

  《丘禾实文集》八卷、诗四卷

  南师仲《玄麓堂集》五十卷

  张以诚《酌春堂集》十卷

  《何乔远集》八十卷

  张燮《群玉楼集》八十四卷

  张萱《西园全集》三十卷

  李光缙《景璧集》十九卷

  曹学牷《石仓诗文集》一百卷

  徐熥《幔亭集》二十卷

  徐勃《鳌峰集》二十六卷

  黄汝亨《寓林集》三十二卷

  赵宦光《寒山漫草》八卷

  俞安期《翏拼集》二十八卷

  归子慕《陶庵集》四卷

  《赵南星文集》二十四卷

  《杨涟文集》三卷

  《左光斗奏疏》三卷,《文集》五卷

  魏大中《藏密斋集》二十五卷

  魏学洢《茅薝集》八卷

  缪昌期《从野堂存稿》八卷

  李应升《落落斋遗稿》十卷

  《周宗建奏议》四卷

  《黄尊素文集》六卷

  《冯从吾疏草》一卷,《少墟文集》二十二卷

  《孙慎行奏议》二卷,《玄晏斋集》十卷

  曹于汴《抑节堂集》十四卷

  陈于廷《定轩存稿》三卷

  张鼐《宝日堂集》六卷

  杨守勤《宁澹斋集》十卷

  娄坚《学古绪言》二十六卷

  唐时升《三易集》二十卷

  李流芳《檀园集》十二卷

  程嘉燧《松圆浪淘集》十八卷

  朱国祚《介石斋集》二十卷

  钟惺《隐秀堂集》八卷

  谭元春《岳归堂集》十卷

  蔡复一《遁庵集》十七卷

  《王思任文集》三十卷

  董其昌《容台集》十四卷,《别集》六卷

  陈继儒《晚香堂集》三十卷

  王廷宰《纬萧斋集》六卷

  李日华《恬致堂集》四十卷

  方应祥《青来阁集》三十五卷

  《姚希孟文集》二十八卷

  陈仁锡《无梦园集》四十卷

  萧士玮《春浮园集》十卷

  郑怀魁《葵圃集》三十卷

  《谢兆申诗文稿》二十四卷

  顾正谊《诗史》十五卷

  张采《知畏堂文存》十一卷,《诗存》四卷

  张溥《七录斋集》十二卷、诗三卷

  唐汝询《编篷集》十卷

  曾异撰《纺授堂集》二十七卷

  《孙承宗奏议》三十卷,《文集》十八卷

  贺逢圣《文类》五卷

  蒋德璟《敬日草》九卷

  黄景昉《瓯安馆集》三十卷

  《倪元璐奏牍》三卷,《诗文集》十七卷

  《李邦华奏议》六卷,《文集》八卷

  《王家彦奏议》五卷,《文集》五卷

  《凌义渠文集》六卷

  《马世奇文集》六卷、诗三卷

  《刘理顺文集》十二卷

  《金铉文集》六卷

  《鹿善继文稿》四卷

  《孙元化文集》一百卷

  熊人霖《华川集》二十四卷

  陈山毓《靖质居士集》六卷

  陈龙正《几亭集》六十四卷

  陈际泰《太乙山房集》十四卷

  《吴应箕文集》二十八卷

  《吕维祺诗文集》二十卷

  徐石麒《可经堂集》十二卷

  黄道周《石斋集》十二卷

  张肯堂《莞尔集》二十卷

  袁继咸《六柳堂集》三卷

  黄端伯《瑶光阁集》八卷

  《金声文集》九卷

  陈函辉《寒山集》十卷

  艾南英《天慵子集》六卷

  《黎遂球文集》二十一卷、诗十卷

  《李日宣奏议》十六卷,《敬修堂集》三十卷

  黄淳耀《陶庵集》七卷

  《侯峒曾文集》四十卷

  《侯岐曾文集》三十卷

  (已上万历、天启、崇祯时。)

  宗泐《全室外集》十卷,《西游集》一卷(洪武中,宗泐为右善世,奉使西域求遗经,往返道中之作。)

  来复《蒲庵集》十卷

  法住《幻住诗》一卷

  清{詹}《兰江望云集》二卷

  廷俊《泊川文集》五卷

  克新《雪庐稿》一卷

  守仁《梦观集》六卷

  如兰《支离集》七卷

  德祥《桐屿诗》一卷

  子楩《水云堂稿》二卷

  宗衍《碧山堂集》三卷

  妙声《东皋录》七卷

  元极《圆庵集》十卷

  溥洽《雨轩外集》八卷

  善启《江行倡和诗》一卷

  大旟《竺庵集》二卷

  觉澄《雨华诗集》二卷

  明秀《雪江集》三卷

  普泰《野庵诗集》三卷

  宗林《香山梦集》一卷

  方泽《冬溪内外集》八卷

  真可《紫柏老人集》十五卷

  德清《憨山梦游集》四十卷

  弘恩《雪浪斋诗集》二卷

  宽悦《尧山藏草》五卷

  法杲《雪山诗集》八卷

  一元《山居百咏》一卷

  如愚《空华集》二卷,《饮河集》二卷,《四悉稿》四卷

  智舷《黄山老人诗》六卷

  慧秀《秀道人集》十三卷

  传慧《浮幻斋诗》三卷,《流云集》二卷

  圆复《三支集》二卷,《一苇集》二卷

  元贤《禅余集》四卷

  张宇初《岘泉文集》二十卷

  邓羽《观物吟》一卷

  张友霖《铁矿集》二卷

  《邵元节集》四卷

  汪丽阳《野怀散稿》一卷

  张蚩蚩《适适吟》一卷

  颜复膺《潜庵咏物诗》六卷

  (已上方外。)

  安福郡主《桂华诗集》一卷

  周宪王宫人夏云英《端清阁诗》一卷

  《陈德懿诗》四卷

  《杨夫人词曲》五卷

  孟淑卿《荆山居士诗》一卷

  《朱静庵诗集》十卷

  《邹赛贞诗》四卷

  《杨文俪诗》一卷

  金文贞《兰庄诗》一卷

  马闲卿《芷居集》一卷

  端淑卿《绿窗诗稿》四卷

  王凤娴《焚余草》五卷

  张引元、张引庆《双燕遗音》一卷

  《董少玉诗》一卷

  周玉如《云巢诗》一卷

  邢慈静《非非草》一卷

  沈天孙《留香草》四卷

  屠瑶瑟《留香草》一卷

  袁九淑《伽音集》一卷

  姚青蛾《玉鸳阁诗》二卷

  王虞凤《罢绣吟》一卷

  《刘苑华诗》一卷

  陆卿子《考槃集》六卷,《云卧阁稿》四卷,《玄芝集》四卷

  徐媛《络纬吟》十二卷

  沈纫兰《效颦集》一卷

  项兰贞《裁云草》一卷,《月露吟》一卷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

  方孟式《纫兰阁集》八卷

  方维仪《清芬阁集》七卷

  黄幼藻《柳絮编》一卷

  桑贞白《香奁稿》二卷

  (已上闺秀。)

  ──右别集类,一千一百八十八部,一万九千八百九十六卷。

  《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永乐中黄淮等奉敕纂辑。)

  王恕《历代谏议录》一百卷

  谢铎《赤城论谏录》十卷(铎与黄孔昭同辑天台人文之有关治道者,宋十人,明六人。)

  张瀚《明疏议辑略》三十七卷

  张国纲《明代名臣奏疏》二十卷

  张卤《嘉隆疏钞》二十卷

  吴亮《万历疏钞》五十卷

  孙甸《明疏议》七十卷

  朱吾弼《明留台奏议》二十卷

  庆靖王〈木旃〉《文章类选》四十卷

  郑渊《续文类》五十卷

  郑柏《续文章正宗》四十卷

  王稌《国朝文纂》四十卷

  赵友同《古文正原》十五卷

  吴讷《文章辨体》五十卷,《外集》五卷

  李伯玙《文翰类选大成》一百六十二卷

  张洪《古今箴铭集》十四卷

  程敏政《明文衡》九十八卷

  杨循吉《明文宝》八十卷

  姚福《明文苑通编》十卷

  贺泰《唐文鉴》二十一卷

  李梦阳《古文选增定》二十二卷

  刘节《广文选》八十二卷

  李堂《正学类编》十五卷

  谢朝宣《古文会选》三十卷

  杨慎《古隽》八卷

  林希元《古文类钞》二十卷

  唐顺之《文编》六十四卷,《明文选》二十卷

  张时彻《明文范》六十八卷

  汪宗元《明文选》二十卷

  张士氵龠《明文纂》五十卷

  慎蒙《明文则》二十二卷

  薛甲《大家文选》二十二卷

  王逢年《文统》一百卷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

  徐师曾《文体明辨》八十四卷(《正录》六十卷,《附录》二十四卷)

  褚鈇《汇古菁华》二十四卷

  姚翼《历代文选》五十卷

  陈第《屈宋古音义》三卷

  郭棐《名公玉屑录》二十卷

  胡时化《名世文宗》三十卷

  李铎《西汉菁华》十四卷

  申用懋《西汉文苑》十二卷

  汤绍祖《续文选》二十七卷

  孙幰《今文选》二十五卷

  马继铭《广文选》十二卷

  刘世教《赋纪》一百卷

  潘士达《古文世编》一百卷

  陈翼飞《文俪》六十卷

  何乔远《明文徵》七十四卷

  汪瑗《楚辞集解》十五卷

  陈仁锡《古文奇赏》二十二卷,《续》二十四卷,《三续》二十六卷,《四续》五十三卷,《明文奇赏》四十卷

  王志坚《古文澜编》二十卷,《续编》三十卷,《四六法海》十二卷

  杨瞿崃《明文翼统》四十卷

  张灿《拟离骚》二十卷

  黄道周《续离骚》二卷

  胡震亨《续文选》十四卷

  方岳贡《古文国玮集》五十二卷

  俞王言《辞赋标义》十八卷

  陈山毓《赋略》五十卷

  陈子龙《明代经世文编》五百八卷

  张溥《古文五删》五十二卷,《汉魏百三名家集》

  陈经邦《明馆课》五十一卷

  张阳《新安文粹》十五卷

  赵鹤《金华文统》十三卷

  阮元声《金华文徵》二十卷

  张应麟《海虞文苑》二十四卷

  钱谷《续吴都文粹》六百卷

  董斯张《吴兴艺文补》七十卷

  杨慎《尺牍清裁》十一卷,《古今翰苑琼琚》十二卷

  王世贞《增集尺牍清裁》二十八卷

  梅鼎祚《书记洞诠》一百二十卷

  俞安期《启隽类函》一百卷

  凌稚隆《名公翰藻》五十二卷

  宋公传《元时体要》十四卷(南海邓林序称共尝同修东观书,盖永乐初纂修《大典》者。)

  高棅《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唐诗正声》二十二卷

  周叙《唐诗类编》十卷

  萧俨《明代风雅广选》三十七卷

  杨慎《风雅逸编》十卷,《选诗外编》九卷,《五言律祖》六卷,《近体始音》五卷,《诗林振秀》十一卷,《明诗钞》七卷

  何景明《校汉魏诗》十四卷

  黄佐《明音类选》十八卷

  徐泰《明代风雅》四十卷

  程敏政《咏史诗选》十五卷

  徐献忠《六朝声偶集》七卷,《百家唐诗》一百卷

  黄德水《初唐诗纪》三十卷

  李于鳞《古今诗删》三十四卷,《唐诗选》七卷

  何乔新《唐律群玉》十六卷

  邹守愚《全唐诗选》十八卷

  谢东山《明近体诗钞》二十九卷

  冯惟讷《诗纪》一百五十六卷,《风雅广逸》七卷

  王宗圣《增补六朝诗汇》一百十四卷

  张之象《古诗类苑》一百二十卷,《唐诗类苑》二百卷,《唐雅》二十六卷

  卓明卿《唐诗类苑》一百卷

  潘是仁《宋元名家诗选》一百卷

  毛应宗《唐雅同声》五十卷

  俞安期《诗隽类函》一百五十卷

  许学彝《诗源辨体》十六卷

  俞宪《盛明百家诗》一百卷

  卢纯学《明诗正声》六十卷

  符观《唐诗正体》七卷,《宋诗正体》四卷,《元诗正体》四卷,《明诗正体》五卷

  钟惺《古唐诗归》四十七卷

  臧懋循《古诗所》五十二卷,《唐诗所》四十七卷

  李腾鹏《诗统》四十二卷

  张可仕《补订明布衣诗》一百卷

  沈子来《唐诗三集合编》七十八卷

  陈子龙《明诗选》十三卷

  胡震亨《唐音统签》一千二十四卷(甲签帝王诗七卷,乙签初唐诗七十九卷,丙签、盛唐诗一百二十五卷,丁签中唐诗三百四十一卷,戊签晚唐诗二百一卷,又余闰六十四卷,己签五唐杂诗四十六卷,庚签僧诗三十八卷、道士诗六卷、宫闺诗九卷、外国诗一卷,辛签乐章十卷、杂曲五卷、填词十卷、歌一卷、谣一卷、谐谑四卷、谚一卷、语一卷、酒令一卷、题语判语一卷、谶记一卷、占辞一卷、蒙求一卷、章咒一卷、偈颂二十四卷、壬签仙诗三卷、神诗一卷、鬼诗二卷、梦诗一卷、物怪诗一卷,癸签体凡、发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凡三十六卷。)

  曹学牷《石仓十二代诗选》八百八十八卷(古诗十三卷,唐诗一百十卷,宋诗一百七卷,元诗五十卷,明诗一集八十六卷,二集一百四十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卷,六集一百卷。)

  徐献忠《乐府原》十五卷

  胡瀚《古乐府类编》四卷

  陈耀文《花草粹编》十二卷

  钱允治《国朝诗余》五卷

  沈际飞《草堂诗余》十二卷

  卓人月《古今词统》十六卷

  毛晋《宋六十家词》六十卷

  程明善《啸余谱》十卷

  黎淳《国朝试录》六百四十卷(辑明成化已前试士之文。丘浚为序。)

  汪克宽《春秋作义要诀》一卷

  杨慎《经义模范》一卷

  梁寅《策要》六卷

  刘定之《十科策略》八卷

  张和《筱庵论钞》一卷

  黄佐《论原》十卷,《论式》三卷

  戴鱀《策学会元》四十卷

  唐顺之《策海正传》十二卷

  茅维《论衡》六卷,《表衡》六卷,《策衡》二十二卷

  陈禹谟《类字判草》二卷

  《明状元策》十二卷(坊刻本。)

  《四书程文》二十九卷,《五经程文》三十二卷,《论程文》十卷,《诏诰表程文》五卷,《策程文》二十卷

  (已上五种,见叶盛《菉竹堂书目》,皆明初举业程式。)

  ──右总集类,一百六十二部,九千八百一十卷

  《诗学梯航》一卷(宣德中,周叙等奉敕编。)

  宁献王《癯仙文谱》八卷,《诗谱》一卷,《诗格》一卷,《西江诗法》一卷

  宁靖王奠培《诗评》一卷

  宋元禧《文章绪论》一卷

  唐之淳《文断》四卷

  温景明《艺学渊源》四卷

  闵文振《兰庄文话》一卷,《诗话》一卷

  张大猷《文章源委》一卷

  王弘诲《文字谈苑》四卷

  朱荃宰《文通》二十卷

  瞿佑《吟堂诗话》三卷

  怀悦《诗家一指》一卷

  叶盛《秋台诗话》一卷

  游潜《梦蕉诗话》二卷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一卷

  徐祯卿《谈艺录》一卷

  《都穆诗话》二卷

  强晟《汝南诗话》四卷

  沈麟《唐诗世纪》五卷

  杨慎《升庵诗话》四卷

  程启充《南溪诗话》三卷

  安磐《颐山诗话》二卷

  黄卿《编苕诗话》八卷

  宋孟清《诗学体要类编》三卷

  朱承爵《诗话》一卷

  顾元庆《夷白斋诗话》一卷

  陈霆《渚山堂诗话》三卷

  皇甫循《解颐新语》八卷

  黄省曾《诗法》八卷

  梁格《冰川诗式》四卷

  邵经邦《律诗指南》四卷

  《谢东山诗话》四卷

  王世懋《艺圃撷余》一卷

  谢榛《诗家直说》四卷

  俞允文《名贤诗评》二十卷

  胡应麟《诗薮》二十卷

  凌云《续全唐诗话》十卷

  郭子章《豫章诗话》六卷,《续》十二卷

  谢肇淛《小草斋诗话》四卷

  赵宧光《弹雅集》十卷

  曹学牷《蜀中诗话》四卷

  程元初《名贤诗指》十五卷

  王昌会《诗话汇编》三十二卷右文史类,四十八部,二百六十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