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人列传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章宗源

  章宗源(1752--1800),字逢之,浙江山阴人。

  少聪颖不喜为时文,以兄宗瀛编修官京师,遂入大兴籍。用对策详赡,中乾隆丙午科举人。适都门广慧寺有妖僧明心者,逞符蛊诳人,京朝官多深信之,益豪横擅威福,事败,罪遣归南中,宗源等以佞佛与牵连,罢斥不听会试。既坐诖误,犹长斋蔬食终其身。尝寓书孙星衍,属去所为《三教论》,孙非笑之,不为怪。

  初,博览群书,积十馀年,来获经史传注,辑录唐宋已来亡佚古书,盈数箧。自言;"欲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书成后,此皆糟粕,可鬻之。"然编次成帙,悉枕中秘本也。又言"辑书虽不由性灵,而学问日以进,吾为此事久之亦能为古文为骈体文矣"。又以今世所存古书版本多经宋明人删改,每恨曩时辑录已佚之书不录见存诸书订正异同义字;当补成之。其已辑各书,编就者皆为之序,通知作者体例曲折,词旨明畅。盖古书多亡于北宋。故辑佚始于王应麟,清代惠栋踵为之。嗣纂《四库全书》,即用其法,多从《永乐大典》写录编次,流布甚夥,究未若宗源之无书不具焉。

  《隋志考证》刊于湖北书局者,仅存史部十三卷。其馀及杂文若干卷并不传。或谓历城马氏所辑《玉函山房丛书》悉出章宗源辑稿,然少确证,亦学术界之一疑案云。

赵坦

  赵坦,字宽夫,浙江仁和人。

  少为郡小吏,独嗜学,尝窃裒书就壁默诵,僚吏厌怒,欲苦之,遁去。

  会阮元视浙学,遂以经术受知,补诸生,入诂经精舍,著籍称弟子。而王昶、孙星衍迭主讲席,举重其文。一时声誉隆起。顾学虽成,恒韬晦不自表暴。搢绅之东西行过者争物色之,辄谢不与通。阮公抚浙,诸借助声望致通显者甚众,夏无毫厘之干。

  道光改元,诏天下举孝廉方正,乡耆宿暨博士弟子咸毅然相推,踧踖三让不获。会监司吏索赇,弗与,因称病除其名。事闻,巡抚帅公趣宣使具文书,而自折简以招,且讽之仕;则以亲老固辞,语次泣下。公恻然怜,益贤之,乃踵成例奏给六品章服。逾二年,丧母,哀毁致疾。既除丧,又逾年卒。

  初繇受知阮公,深自淬厉,研究汉经师言,疏通证明之,著《周易郑注引义》、《春秋异文笺》、《石经考续》。尤好古金石文,钩稽剔抉,具有辨识;益以他杂义,为《保甓斋文录》及札记各若干卷。

赵绍祖

  赵绍祖,字绳伯,号琴士,安徽泾县人。

  九岁即以能文称。二十应重子试,以经解冠八邑。受知于朱筠,拔入县学,旋食饩。朱公奇其材,手授许氏《说文》,令肄习,且言"读注疏日毋过十叶,读说文日毋过十字,必精造乃已。"于是学大进。既屡荐棘闱不售,乃益专力于经史百家及碑版文献之属,钩鎃抽绎,务求要归。平生淡嗜欲,惟日夕手一编不辍,矻矻(ku)终其身。所著有名者:《通鉴注商》十八卷,--胡氏之书,本极赅洽,为参研抉发至六百馀条,视《日知录》及陈景云所列不啻倍蓰,一一有成处可核。《新旧唐书互证》二十卷,于刘朐并欧、宋书无所偏狥,惟以旧书尚存班、范之法,新书专修文词,考证或舛,故摘之者十八九,率平心以救其失,不挟门户之见也。顾尤笃好碑版,偶遇诸市肆,不惜重价购归,悉心检阅,谓可补史传之遗。仿金薤琳琅例,成《金石文抄》八卷、《续抄》二卷。并搜罗断缺之本,作《金石跋》六卷,中如汉太室石阙铭已漶漫,而顾亭林铭其残字,"崇高"作"嵩高",不知《说文》有崇无嵩,崇即今之嵩字也。他所举咸类是。又在家既有《泾川金石记》一卷,修志之暇,别撰《安徽金石略》八卷,《人物志》八卷,称合壁焉。其他撰述关经义者:《校补王氏诗考》二卷;关史学者:《校补竹书纪年》二卷,《建元考》二卷。关掌故者:《泾事》二卷。关考订者:《读书偶记》八卷,《消暑录》一卷,《古墨斋笔记》六卷,《观书记》八卷,《书画记》一卷。《读书偶记》中论丧服、论古今韵诸条,最推翔实平允。自作诗文,有《琴士诗抄》十卷,文抄六卷。复辑其师友所作诗,为《兰言集》十二卷,又为《同心言》一卷。辑族人诗,为《赵氏渊源集》十卷。汇集乡先辈遗著数十种,为《泾川丛书》百馀卷,乡邦文献大备。迭署滕州、广德州训导,虽皆不数月去,而士林慕之。主讲池州秀山、太平翠螺两书院,殷勤教诱,迄无倦容。道光辛亥,安徽布政使陶澍采舆论檄举孝廉方正,敦迫始就道,奏名第一,以衰老未赴公车,留省。会修通志,五年志成,群叹为详整有体。卒年八十有二。

赵翼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早年家境清贫。自六岁起,即随在私塾任教的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

  十五岁,父卒,迫于生计艰难,他接过父业,挑起生活重担。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

  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

  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国朝宫史》。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边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乾隆二十一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

  辛巳(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编修。以后数年,他相继参加了《平定准噶尔方略》和《御批通鉴辑览》两部官修史书的编写,还数度主持乡会试事宜。

  乾隆三十一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地固边徼,虽民淳讼简,而仓谷出入,吏缘为奸;为痛革其弊,民大悦服。寻奉特旨,令赴滇参军事,筹划与缅甸的战事。说经略:大兵欲渡戛鸠河,则偏师宜由蛮暮老官屯进,庶两军可互为声援。功卒以济。一年后,复返镇安。

  乾隆三十五年,调守广州。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未几,擢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他当初在广州处理失误的一桩旧案被朝廷追究,受到降一级调用的处分,当路将奏留,以母者力辞。归里侍养者五年,暨终制,遂不复出。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他取道山东赴京,打算在宦海竞渡中再决雌雄。行至台儿庄,忽患风疾,双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运屈服,掉头南归。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

  乾隆五十二年,闽督李侍尧征台湾,道常州,邀往赞画。李素精严,君则济以宽大。时兵将云集,群谓不日荡平;君独难之,亟清密调粤兵为备。及兵败,李乃服其先见。事平,欲奏起,仍坚辞。

  既归,复以著述自娱。主讲安定书院。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

  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所撰《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虽未逮《日知》《养心》,并足为多闻之助。其馀《皇朝武功纪盛》四卷,亦征史才。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出,不拘唐宋格律,自成一家。有集五十三卷。又《唐宋十家诗话》十二卷。

  嘉庆庚午,重赴腐鸣宴,赐三品冠服。卒年八十八。

赵一清

  赵一清,字诚夫,号东潜,诗人谷林之子。

  少学于全祖望。初,祖望告以郦道元《水经注》传写讹谬,绝少善本,雅有志审正之,校七遍矣,未有卒业。及得先世旧闻,始知道元注中有注本双行夹写,今混作大字,几不可辨,东潜因本其师说,辨验文义,离析其注中之注,以大字细字分别书之,使语不相杂,而文仍相属,如范成大作《吴郡志》、姚宏注《战国策》例,条理分明,朗若眉列。又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天下之水百十七,江河在焉",今本仅存一百十六水,考《崇文总目》载"《水经注》三十五卷",是宋代已佚其五,今本实后世割裂篇帙以合旧数,此二十一水盖即在所佚之中。爰取本注为证,杂摭他籍,得滏、洺、滹沱、泒、滋、伊、瀍、涧、洛、丰、泾、汭、渠获、洙、滁、日南、弱、黑十八水于漯水下,分漯馀水,复钩稽本经,知清浊漳水大小辽水皆原分为二,共得二十一水,与《六典》原数相符,成《水经注释》四十卷。考据订补,颇极精核。更附《刊误》十二卷,盖据以校正者凡四十家。其中如二顾、二黄、阎诸本均未写定,当只就原稿迻录,用力之勤如此。故博引旁征,既极淹贯,订疑辨讹,是正良多,全后戴前,诚无愧独树一帜者。惟与戴氏注本颇有类似之处,致启后人疑窦,聚讼纷纭,迄鲜定论。案东潜隐居草野,虽未得窥《大典》于中秘,而闭门造车,容竟合辙。东原入四库馆,见赵书每同《大典》,则但引《大典》作据,以并世之人,遂不别著赵名,正不足为两贤病也。

郑元庆

  郑元庆(1660--?),字子馀,一字芷畦,浙江归安人。

  父骏声,素治朴学,尤邃于《易》、《礼》。元庆自幼即传其业,并通史传,旁逮金石文字,覃思著述,期有用于世。当时如西河、竹垞、东樵诸先生并折行辈与之交。康熙庚午秋试报罢,以贫故出游四方,混迹幕府间,非其志也。丁丑食饩。寻以次贡人国子学,复病风而归,遂不复出,竟赍志以终。仪封张清恪公欲荐未果。雍正乙卯,诏举鸿博,乾隆中开三礼馆,临川李侍郎穆堂叹曰:"如郑芷畦之博物通经,庶几可应兹选,惜不幸死矣!"

  其著述甚富,曰《廿一史约编》者,乃最少之作,嗣深悔之。曰《礼记集说参同》八十卷,曰《湖录》百二卷,曰《石柱记笺释》五卷。曰《行水金鉴》百七十五卷,曰《海运议》一卷。卷帙未详者:曰《周礼集说》,《诗序传同异》,《家礼经典参同》,《官礼经典参同》,《丧服古今异同考》,《春王正月考》,《湖州重赋考》。又有小谷《口荟蕞》、《今水学》、《两河薛镜》、《七省漕程》,附见《行水金鉴》中。其《礼记集说参同》,续卫正叔之作;《家礼经典参同》,纂杨信斋之绪;亟为全榭山所称许。惜与《周礼集说》等遗编俱佚。《石柱记笺释》,竹垞作序,亦钦其翔洽。《湖录》即《湖州府志》稿,订补旧志缺失,参之廿一史;又采取徐献忠以下圹家之书,更挟笔砚,遍游七属,访问故家谱系,老成之土驳难辨正,虽膏火舟辑之费至耗其产弗顾也。历八年,凡六易稿始就。

  《行水金鉴》代副使傅泽洪作,集古今之大成,自《禹贡》及诸经之注传,列史之河渠沟洫,山经地志,稗官小说,莫不摭采而条贯之。四渎大川之外,若金沙、澜沧之荒远,展卷按之,皆同指掌。而历代疏瀹之方,名臣儒者之奏议论说,悉囊括赅备。凡宣力河隍者,莫不奉为圭臬云。

郑珍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

  自幼精力超迈,寓目辄能记诵。舅黎氏多蓄典籍,悉鼓箧读之,恒达旦。数年而学以大明。

  道光五年,选拔贡生,受知干程侍郎恩泽。程诏之曰:"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秦汉之书。"遂大感悟,进求诸声音文字之原与古宫室冠服车舆之制。久之,经术益更涵肆,莫可殚诘。以道光丁酉举于乡。凡三为教官,最后补荔波县训导。未见即弃官归。

  同治癸亥,用大臣密荐以知县发苏,未行而疾作,卒年五十有九。

  其为学也,初实致力于许、郑,以为明训诂为读传注通经义之阶。其于二家,尊信最笃,既治三反,苟有惑则愤发覃思,又不合则群综诸儒之说,旁参曲证,必求一得当程、朱之义理而后已。如是者积三十余年,始于三礼六书涣然冰释。尝谓:"遵义汉牂柯地,自郡人尹珍从许慎受经以教南域,后遂无有经术发闻者。"故毅然以道真自命。以经莫难读于《仪礼》,则为《仪礼私笺》八卷;人道莫重于亲族,则为《亲属记》二卷;古制莫晦于考工,则为《轮舆私笺》二卷;小学莫详于《说文》,则为《说文新附考》八卷、《逸字》二卷;奇字莫详干汉简,则为《汉简笺正》八卷;汉学莫盛于康成,则为《郑学录》四卷。并《巢经说》一卷,文抄诗抄九卷,《樗茧谱》一卷,《母教录》一卷,均刊行。别有《考工凫氏图说》、《说隶》、《老子注》、《世系一线图》、《无欲斋诗注》,凡若干卷,未刊。而纂辑乡邦文献,则有《遵义府志》、《播雅》两书。

郑献甫

  郑献甫,其名避文宗旧讳,以字行,别字小谷,广西象州人。

  年十五,入州学。后十年,拔贡,中举人。又十年,中进士。以主事用,分刑部。请假归,丁父母忧,遂不出。掌教诸书院。屡遭寇乱,流离转徙,丧所著书。总督劳崇光延为上客。广东巡抚郭嵩焘奏君学深养邃,通达治体,请饬赴广东差遣委用。君上书广西巡张凯嵩,以年老求奏免。张复奏君品高守正,足励风俗,请赐五品卿衔。君为书力辞,而疏已上。得旨如所请。同治十一年十月卒于桂林榕湖书院,年七十二。遗命葬不择时地。桂之官吏朋友门下士,绘像祀之。

  象州乱后,民失田契,官失粮册,讼狱繁兴。君请于官,命民呈田数粮数,总算符旧额而止。乡人服君忠信,无欺伪者。于是官给印照,讼狱遂息。君学识博通,而遇乱祸,所著《法论》、《储材议》、《士策》、《学官议》、《权论》、《治盗说》诸篇,皆对时政立论,言之痛切。尤不喜当时之为文者。以为:道无所谓统,文无所谓派。自明人辑宋五子书,而道之统立;自明人选唐宋八家文,而文之派别。遂若先秦以来之贤人君子,东汉以来之鸿篇巨制,皆可置之不论。具一孔之见,勒一途之归,则陈陈相因而已。故恶夫徒知有五子八家者云。

  君天资高朗,耿介豪逸,发言行事,纯任自然,谈笑讥贬,无所避忌。生平无嗜好,惟好书,终日不释卷,博览强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皆有评点。尤熟诸史。为文章,贯串古今,直抒所见,绝去修饰。凡所著:《文集》六卷,《诗集》八卷,《家记》四卷,《家藏书目解题》四卷,《愚一录》若干卷。《愚一录》者,说经之书,先被贼劫去,晚年追忆而为之者也。

钟褱

  钟褱,字保其,一字■〈艹臤〉厓。甘泉人。

  先世业贾,至君而贫,然乐道知命,虽饘粥不继,不废啸歌。好著书,而不与世争名,故世罕知者。阮文达公微时,暨焦循独相友善,共为经学,旦夕讨论,务求于是。未弱冠,补县学生。应省试十三次。屡遭困项,惟自讼,无所怨尤。嘉庆甲子,诸城刘侍郎督学江苏,嗟叹其才,深加礼重,举为优贡生。于是慨然有知己之感。生平谨守礼法,笃实敦行。

  著述草稿共十三种:曰《春秋考异》,论三传也;曰《说书》,解《尚书》也;曰《区别录》,考订《毛诗》之草木虫鱼也;曰《论语考古》,发《鲁论》之疑滞也;曰《祭法解》,核古祀典也;曰《周官识小》,经纬诸识而类释之也;曰《读选杂述》,补李注之不及也;曰《兴艺塾答问》,与弟子讲说所录也;曰《汉儒考》,表两汉经师也;曰《兴艺塾笔记》,曰《考古录》,杂论经籍也;曰《竟庵日记》,记日所行事也;曰《筠心馆集》,诗古文词也。焦里堂为刺取其精华,得四卷,统曰《■〈艹臤〉厓考古录》,阮文达刻梓于《文选楼丛书》中。卒年四十五。

钟文蒸

  钟文蒸(1818--1877),字展才,又字朝美,号子勤,浙江嘉善人。

  少通小学,年十二应邑试,冠其曹。道光丙午登贤书。再上春官,以县令注选归,绝意仕进,日事著述。同治初,应江苏忠义局聘,与陈奂、顾广誉诸人同任编纂,时出所学相质证。主讲敬学书院者十二年。

  治经宗尚汉德,尤究心《春秋》。谓:"穀梁子独得麟经遗意。汉世三传并行,自江左中兴,妄称其肤浅不足立学,相沿至唐初,遂目为小书,使无范宁、徐邈、杨士勋辈,则几何不与《逸书》十六篇,齐鲁韩三家诗同归湮没!惟范注既略而舛,杨疏复庞而杂,近代虽经学大盛,亦未闻有专门巨编发前人所未发者。"于是繁称广引,起例发凡,敷畅简言,宣扬幽理,条贯前后,罗陈异同,若禘祫祖祢谥法诸大端,更莫不实事求是,务使典礼有征,训诂从朔,历时二十馀年撰成《穀梁补注》二十四卷。脱稿后,复增易千数百条,始勘定付刊。其谨慎不苟如此。又据《经典释文》及汉石经残碑,博考之两汉之书,与夫唐以前旧说,写定《鲁论语》二十篇。少作《论语序说详正》、《乡党集说备考》、《河图洛书说》各一卷,则祖述婺源江氏。甲子后读书所得随笔札记为《乙闰录》四卷,亦多有精义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