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志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志·卷七 

  礼仪七

  贞观十四年,太宗因修礼官奏事之次,言及丧服,太宗曰:“同爨尚有缌麻之 恩,而嫂叔无服。又舅之与姨,亲疏相似,而服纪有殊,理未为得。宜集学者详议。 余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于是侍中魏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奏议曰:

  臣闻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非从天降,非从地出,人 情而已矣。夫亲族有九,服术有六,随恩以薄厚,称情以立文。然舅之与姨,虽为 同气,论情度义,先后实殊。何则?舅为母之本族,姨乃外戚他族,求之母族,姨 不在焉,考之经典,舅诚为重。故周王念齐,每称舅甥之国;秦伯怀晋,实切《渭 阳》之诗。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循名丧实,逐末弃本。盖古人之情,或 有未达,所宜损益,实在兹乎!

  《记》曰:“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嫂叔之不服,盖推而远之也。” 礼:继父同居,则为之期;未尝同居,则不为服。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 服。或曰,同爨缌。然则继父之徒,并非骨肉,服重由乎同爨,恩轻在乎异居。故 知制服虽系于名;亦缘恩之厚薄者也。或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劳鞠养,情 若新生,分饥共寒,契阔偕老。譬同居之继父,方他人之同爨,情义之深浅,宁可 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爱之同于骨肉;及其死也,则曰推而远之。求之本原,深 所未谕。若推而远之为是,则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之为是,则不可死同行路。 重其生而轻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终,称情立文,其义安在?且事嫂见称,载籍非一。 郑仲虞则恩礼甚笃,颜弘都则竭诚致感,马援则见之必冠,孔伋则哭之为位。此并 躬践教义,仁深孝友,察其所尚之旨,岂非先觉者欤?但于其时,上无哲王,礼非 下之所议,遂使深情郁乎千载,至理藏于万古,其来久矣,岂不惜哉!

  今属钦明在辰,圣人有作,五礼详洽,一物无遗。犹且永念慎终,凝神遐想。 以为尊卑之叙,虽焕乎大备;丧纪之制,或情理未周。爰命秩宗,更详考正。臣等 奏遵明旨,触类旁求,采摭群经,讨论传记。或引兼名实,无文之礼咸秩,敦睦之 情毕举,变薄俗于既往,垂笃义于将来,信六籍所不能谈,超百王而独得者也。诸 儒所守,互有异同,详求厥中,申明圣旨。

  谨按曾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请加为齐衰五月。嫡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期。 众子妇小功,今请与兄弟子妇同为大功九月。嫂叔旧无服,今请服小功五月报。其 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舅服缌麻,请与从母同服小功。

  制可之。

  显庆二年九月,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又奏曰:“依古丧服,甥为舅缌麻,舅报甥 亦同此制。贞观年中,八座议奏:‘舅服同姨,小功五月。’而今律疏,舅报于甥, 服犹三月。谨按旁尊之服,礼无不报,已非正尊,不敢降也。故甥为从母五月,从 母报甥小功,甥为舅缌麻,舅亦报甥三月,是其义矣。今甥为舅使同从母之丧,则 舅宜进甥以同从母之报。修律疏人不知礼意,舅报甥服,尚止缌麻,于例不通,礼 须改正。今请修改律疏,舅报甥亦功。”又曰:“庶母古礼缌麻,新礼无服。谨按 庶母之子,即是己昆季,为之杖期,而己与之无服。同气之内,吉凶顿殊,求之礼 情,深非至理。请依典故,为服缌麻。”制又从之。

  龙朔二年八月,所司奏:“司文正卿萧嗣业,嫡继母改嫁身亡,请申心制。据 令,继母改嫁及为长子,并不解官。”既而有敕:“虽云嫡母,终是继母,据礼缘 情,须有定制。付所司议定奏闻。”司礼太常伯陇西郡王博乂等奏称:

  缅寻《丧服》,母名斯定,嫡、继、慈、养,皆在其中。惟出母制,特言出妻 之子,明非生己,则皆无服。是以令云母嫁,又云出妻之子。出言其子,以著所生, 嫁即言母,通包养、嫡,俱当解任,并合心丧。其不解者,惟有继母之嫁。继母为 名,正据前妻之子;嫡于诸孽,礼无继母之文。甲令今既见行,嗣业理申心制。然 奉敕议定,方垂永则,令有不安,亦须厘正。窃以嫡、继、慈、养,皆非所生,并 同行路。嫁虽比出稍轻,于父终为义绝。继母之嫁,既殊亲母,慈、嫡义绝,岂合 心丧?望请凡非所生,父卒而嫁,为父后者无服,非承重者杖期,并不心丧,一同 继母。有符情礼,无玷旧章。又心丧之制,惟施服屈,杖期之服,不应解官。而令 文三年齐斩,亦入心丧之例;杖期解官,又有妻丧之舛。又依礼,庶子为其母缌麻 三月。既是所生母服,准例亦合解官。令文漏而不言,于事终须修附。既与嫡母等 嫁同一令条,总议请改,理为允惬者。

  依集文武官九品已上议。得司卫正卿房仁裕等七百三十六人议,请一依司礼状, 嗣业不解官。得右金吾卫将军薛孤吴仁等二十六人议,请解嗣业官,不同司礼状者。 母非所生,出嫁义绝,仍令解职,有紊缘情。杖期解官,不甄妻服,三年齐斩,谬 曰心丧。庶子为母缌麻,漏其中制。此并令文疏舛,理难因袭。依房仁裕等议,总 加修附,垂之不朽。其礼及律疏有相关涉者,亦请准此改正。嗣业既非嫡母改醮, 不合解官。

  诏从之。

  上元元年,天后上表曰:“至如父在为母服止一期,虽心丧三年,服由尊降。 窃谓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 恩斯极矣!所以禽兽之情,犹知其母,三年在怀,理宜崇报。若父在为母服止一期, 尊父之敬虽周,报母之慈有阙。且齐斩之制,足为差减,更令周以一期,恐伤人子 之志。今请父在为母终三年之服。”高宗下诏,依议行焉。开元五年,右补阙卢履 冰上言:“准礼,父在为母一周除灵,三年心丧。则天皇后请同父没之服,三年然 始除灵。虽则权行,有紊彝典。今陛下孝理天下,动合礼经,请仍旧章,庶叶通典。” 于是下制令百官详议;并舅及嫂叔服不依旧礼,亦合议定。刑部郎中田再思建议曰:

  干尊坤卑,天一地二,阴阳之位分矣,夫妇之道配焉。至若死丧之威,隆杀之 等,礼经五服之制,齐斩有殊,考妣三年之丧,贵贱无隔,以报免怀之慈,以酬罔 极之恩者也。

  稽之上古,丧期无数,暨乎中叶,方有岁年。《礼》云:“五帝殊时,不相沿 乐;三王异代,不相袭礼。”《白虎通》云:“质文再变,正朔三而复。”自周公 制礼之后,孔父刊经已来,爰殊厌降之仪,以标服纪之节。重轻从俗,斟酌随时。 故知礼不从天而降,不由地而出也,在人消息,为适时之中耳。春秋诸国,鲁最知 礼,以周公之后,孔子之邦也。晋韩起来聘,言“周礼尽在鲁矣。”齐仲孙来盟, 言“鲁犹秉周礼。”尚有子张问高宗谅阴三年,子思不听其子服出母,子游谓同母 异父昆弟之服大功,子夏谓合从齐衰之制。此等并四科之数,十哲之人,高步孔门, 亲承圣训,及遇丧事,犹此致疑,即明自古已来,升降不一者也。

  三年之制,说者纷然。郑玄以为二十七月,王肃以为二十五月。又改葬之服, 郑云服缌三月,王云讫葬而除。又继母出嫁,郑云皆服,王云从于继育,乃为之服。 又无服之殇,郑云子生一月,哭之一日;王云以哭之一日易服之月。郑、王祖经宗 传,各有异同;荀挚采古求遗,互为损益。方知去圣渐远,残缺弥多。故曰会礼之 家,名为聚讼,宁有定哉!而父在为母三年,行之已逾四纪,出自高宗大帝之代, 不从则天皇后之朝。大帝御极之辰,中宫献书之日,往时参议,将可施行,编之于 格,服之已久。前王所是,疏而为律;后王所是,著而为令。何必乖先帝之旨,阻 人子之情,亏纯孝之心,背德义之本?有何妨于圣化,有何紊于彝伦,而欲服之周 年,与伯叔母齐焉,与姑姊妹同焉?夫三年之丧,如白驹之过隙,君子丧亲,有终 身之忧,何况再周乎!夫礼者,体也,履也,示之以迹。孝者,畜也,养也,因之 以心。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服之有制,使愚人企及;衣之以衰,使见之摧痛。 以此防人,人犹有朝死而夕忘者;以此制人,人犹有释服而从吉者。方今渐归古朴, 须敦孝义,抑贤引愚,理资宁戚,食稻衣锦,所不忍闻。

  若以庶事朝仪,一依周礼,则古之人臣见君也,公卿大夫贽羔雁、珪璧,今何 故不依乎?周之用刑也,墨、劓、宫、刖,今何故不行乎?周则侯、甸、男、卫, 朝聘有数,今何故不行乎?周则不五十不仕,七十不入朝,今何故不依乎?周则井、 邑、丘、甸,以立征税,今何故不行乎?周则三老五等,父死子及,今何故不行乎? 周则冠冕衣裘,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乎?周则分土五更,胶序养老,今何故不行 乎?诸如此例,不可胜述。何独孝思之事,爱一年之服于其母乎?可为痛心,可为 恸哭者!

  《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礼》云:“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 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阮嗣宗晋代之英才,方外之高士,以 为母重于父。据齐斩升数,粗细已降,何忍服之节制,减至于周?岂后代之士,尽 惭于古。循古未必是,依今未必非也。又同爨服缌,礼经明义。嫂叔远别,同诸路 人。引而进之,触类而长。犹子咸衣苴枲,季父不服缌麻,推远之情有余,睦亲之 义未足。又母之昆弟,情切渭阳,翟酺讼舅之冤,甯氏宅甥之相,我之出也,义亦 殷焉。不同从母之尊,遂降小功之服,依诸古礼,有爽俗情。今贬舅而宗姨,是陋 今而荣古。此并太宗之制也,行之百年矣,辄为刊复,实用有疑。

  于是纷议不定。履冰又上疏曰:“《礼》:父在,为母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 祥,十五月而禫,心丧三年。上元中,则天皇后上表,请同父没之服,亦未有行。 至垂拱年中,始编入格,易代之后,俗乃通行。臣开元五年,频请仍旧。恩敕并嫂 叔舅姨之服,亦付所司详议。诸司所议,同异相参。所司惟执齐斩之文,又曰亦合 典礼。窃见新修之格,犹依垂拱之伪,致有祖父母安存,子孙之妻亡没,下房筵几, 亦立再周,甚无谓也。据《周易·家人》卦云:‘利女贞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妇妇,家道正而天下正矣。’《礼》:‘女在室,以父为天;出嫁,以夫为天。’ 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本无自专抗尊之法。即《丧服四制》云: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理之也。故父在为母服周者, 避二尊也。’伏惟陛下正持家国,孝理天下,而不断在宸衷,详正此礼,无随末俗, 顾念兒女之情。臣恐后代复有妇夺夫政之败者。”

  疏奏未报。履冰又上奏曰:

  臣闻夫妇之道,人伦之始。尊卑法于天地,动静合于阴阳,阴阳和而天地生成, 夫妇正而人伦式序。自家刑国,牝鸡无晨,四德之礼不愆,三从之义斯在。即《丧 服四制》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理之也。故父在 为母服周者,见无二尊也。”准旧仪,父在为母一周除灵,再周心丧。父必三年而 后娶者,达子之志焉。岂先圣无情于所生,固有意于家国者矣。原夫上元肇年,则 天已潜秉政,将图僭篡,预自崇先。请升慈爱之丧,以抗尊严之礼,虽齐斩之仪不 改,而几筵之制遂同。数年之间,尚未通用。天皇晏驾,中宗蒙尘。垂拱之末,果 行圣母之伪符;载初之元,遂启易代之深衅。孝和虽名反正,韦氏复效晨鸣。孝和 非意暴崩,韦氏旋即称制。不蒙陛下英算,宗庙何由克复?《易》云:“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斯之谓矣。臣谨寻礼意,防杜实深,若不早图刊 正,何以垂戒于后?所以薄言礼教,请依旧章,恩敕通明,蒙付所司详议。

  且臣所献者,盖请正夫妇之纲,岂忘母子之道。诸议多不讨其本源,所非议者, 大凡只论罔极之恩;丧也宁戚;禽兽识母而不识父;秦燔书后礼经残缺,后儒缵集, 不足可凭;岂得与伯叔母服同,岂得与姑姊妹制等;三王不相袭礼,五帝不相沿乐; 齐斩足为升降,岁年何忍不同:此并道听途说之言,未习先王之旨,又安足以议经 邦理俗之礼乎?臣请据经义以明之。所云“罔极之恩”者,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君子有终身之忧,霜露之感,岂止一二周之服哉!故圣人恐有朝死而夕忘,曾鸟兽 之不若,为立中制,使贤不肖共成文理而已。所云“丧也宁戚”者,孔子答林放之 问。至如太奢太俭,太易太戚,皆非礼中。苟不得中,名为俱失,不如太俭太戚焉。 毁而灭性,犹愈于朝死夕忘焉。此论临丧哀毁之容,岂比于同宗异姓之服?所云 “禽兽识母而不识父”者,禽兽群居而聚筜,而无家国之礼,少虽知亲爱其母,长 不解尊严其父。引此为谕则亦禽兽之不若乎!所云“秦燔书后礼经残缺,后儒缵集, 不足可凭”者,人间或有遗逸,岂亦家户到而燔之”假若尽燔,苟不可信,则坟黄 都谬,庠序徒立,非圣之谈,复云安属?所云“与伯叔姑姊服同”者,伯叔姑姊有 筵杖之制、三年心丧乎?所云“五帝不相沿乐,不相袭礼”,诚哉是言!此是则天 怀私苞祸之情,岂可复相沿乐袭礼乎?所云“齐斩足为升降”者,母齐父斩,不易 之礼。

  按《三年问》云:“将由修饰之君子与,三年之丧,若驷之过隙,遂之,则是 无穷也。然则何以周也?曰:至亲以周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 变矣,其在天地之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然则何以三年?曰:加重焉耳。” 故父加至再周,父在为母加三年心丧。今者还同父没之制,则尊厌之律安施?《丧 服四制》又曰:“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 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非徒不识礼之所由制,亦恐未达孝子之通义。

  臣谨按《孝经》,以明陛下孝治之合至德要道,请论世欲訾礼之徒。夫至德谓 孝悌,要道谓礼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礼》有 “无体之礼,无声之乐。”按《孝经援神契》云:“天子孝曰就,就之为言成也。 天子德被天下,泽及万物,始终成就,则其亲获安,故曰就也。诸侯孝曰度,度者 法也。诸侯居国,能奉天子法度,得不危溢,则其亲获安,故曰度也。卿大夫孝曰 誉,誉之为言名也。卿大夫言行布满,能无恶称,誉达遐迩,则其亲获安,故曰誉 也。士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士始升朝,辞亲入仕,能审资父事君之礼,则其 亲获安,故曰究也。庶人孝曰畜,畜者含畜为义。庶人含情受朴,躬耕力作,以畜 其德,则其亲获安,故曰畜也。”陛下以韦氏构逆,中宗降祸,宸衷哀愤,睿情卓 烈。初无一旅之众,遂殄九重之妖,定社稷于阽危,拯宗枝于涂炭。此陛下孝悌之 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使诸侯得守其法度,卿大夫得尽其言行,士 得资亲以事君,庶人得用天而分地。此陛下无体之礼,以安上理人也。上元以来, 政由武氏,文明之后,法在凶人。贼害宗亲,诛灭良善,勋阶岁累,酺赦年频。佞 之则荣华,正之则迁谪。神龙、景云之际,其事尤繁;先天、开元之间,斯弊都革。 此陛下之无声之乐,以移风易俗也。

  臣前状单略,议者未识臣之恳诚。谨具状重进,请付中书门下商量处分。臣言 若谠,然敢侧足于轩墀;臣言不忠,伏请窜迹于荒裔。

  左散骑常侍元行冲奏议曰:“天地之性,惟人最灵者,盖以智周万物,惟睿作 圣,明贵贱,辨尊卑,远嫌疑,分情理也。是以古之圣人,征性识本,缘情制服, 有申有厌。天父、天夫,故斩衰三年,情理俱尽者,因心立极也。生则齐体,死则 同穴,比阴阳而配合,同两仪而成化。而妻丧杖期,情礼俱杀者,盖以远嫌疑,尊 乾道也。父为嫡子三年斩衰,而不去职者,盖尊祖重嫡,崇礼杀情也。资于事父以 事君,孝莫大于严父。故父在,为母罢职齐周而心丧三年,谓之尊厌者,则情申而 礼杀也。斯制也,可以异于飞走,别于华夷。羲、农、尧、舜,莫之易也;文、武、 周、孔,同所尊也。今若舍尊厌之重,亏严父之义,略纯素之嫌,贻非圣之责,则 事不师古,有伤名教矣。姨兼从母之名,即母之女党,加于舅服,有理存焉。嫂叔 不服,避嫌疑也。若引同爨之缌,以忘推远之迹,既乖前圣,亦谓难从。谨详三者 之疑,并请依古为当。”自是百僚议意不决。

  至七年八月,下敕曰:“惟周公制礼,当历代不刊;况子夏为《传》,乃孔门 所受。格条之内,有父在为母齐衰三年,此有为而为,非尊厌之义。与其改作,不 如师古,诸服纪宜一依《丧服》文。”自是卿士之家,父在为母行服不同:或既周 而禫,禫服六十日释服,心丧三年者;或有既周而禫服终三年者;或有依上元之制, 齐衰三年者。时议者是非纷然,元行冲谓人曰:“圣人制厌降之礼,岂不知母恩之 深也,以尊祖贵祢,欲其远别禽兽,近异夷狄故也。人情易摇,浅识者众。一紊其 度,其可止乎!”二十年,中书令萧嵩与学士改修定五礼,又议请依上元敕,父在 为母齐衰三年为定。及颁礼,乃一依行焉。

  二十三年,藉田礼毕,正制曰:“服制之纪,或有所未通,宜令礼官学士详议 闻奏。”太常卿韦縚奏曰:“谨按《仪礼丧服》:舅,缌麻三月。从母,小功五月。 《传》曰:可以小功,以名加也。堂姨舅、舅母,恩所不及。外祖父母。小功五月。 《传》曰:何以小功,以尊加也。舅,缌麻三月,并是情亲而服属疏者也。外祖正 尊,同于从母之服。姨舅一等,服则轻重有殊。堂姨舅亲即未疏,恩绝不相为服。 亲舅母来承外族,同爨之礼不加。窃以古意犹有所未暢者也。且为外祖小功,此则 正尊情甚亲而服属疏者也,请加至大功九月。姨舅侪类,亲既无别,服宜齐等,请 为舅加至小功五月。堂姨舅疏降一等,亲舅母从服之例,先无制服之文,并望加至 袒免。臣闻礼以饰情,服从义制,或有沿革,损益可明。事体既大,理资详审。望 付尚书省集众官吏详议,务从折衷,永为典则。”

  于是太子宾客崔沔建议曰:“窃闻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圣人因之,然后制礼。 礼教之设,本为正家,家道正而天下定矣。正家之道,不可以贰,总一定议,理归 本宗。父以尊崇,母以厌降,岂忘爱敬,宜存伦序。是以内有齐斩,外服皆缌麻, 尊名所加,不过一等,此先王不易之道也。前圣所志,后贤所传,其来久矣。昔辛 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贞观 修礼,时改旧章,渐广渭阳之恩,不遵洙、泗之典。及弘道之后,唐隆之间,国命 再移于外族矣。礼亡征兆,傥或斯见,天人之际,可不诫哉!开元初,补阙卢履冰 尝进状论丧服轻重,敕令佥议。于时群议纷拏,各安积习,太常礼部,奏依旧定。 陛下运稽古之思,发独断之明,至开元八年,特降别敕,一依古礼。事符故实,人 知向方,式固宗盟,社稷之福。更图异议,窃所未详。愿守八年明旨,以为万代成 法。”

  职方郎中韦述议曰:

  天生万物,惟人最灵。所以尊尊亲亲,别生分类,存则尽其爱敬,没则尽其哀 戚。缘情而制服,考事而立言,往圣讨论,亦已勤矣。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以及 其身,谓之九族。由近而及远,称情而立文,差其轻重,遂为五服。虽则或以义降, 或以名加,教有所从,理不逾等。百王不易,三代可知,日月同悬,咸所仰也。自 微言既绝,大义复乖,虽文质有迁,而必遵此制。

  谨按《仪礼·丧服传》曰:“外亲之服皆缌麻。”郑玄谓:“外亲,异姓。正 服不过缌麻。”外祖父母,小功五月,以尊加也。从母,小功五月,以名加也。舅 甥外孙、中外昆弟,依本服缌麻三月。若以匹敌,外祖则祖也,舅则伯叔父之别也。 姨舅伯叔,则父母之恩不殊,而独杀于外氏,圣人之心,良有以也。《丧服传》曰: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算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祢矣。大夫及学 士,则知尊祖也。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圣人究天道而厚于祖祢,系姓族 而亲其子孙,近则别其贤愚,远则异于禽兽。由此言之,母党比于本族,不可同贯 明矣。且家无二尊,丧无二斩,人之所奉,不可贰也。特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 为人后者,减其父母之服;女子出嫁,杀其本家之丧。盖所存者远,所抑者私也。 今若外祖及舅更加服一等,堂舅及姨列于服纪之内,则中外之制,相去几何?废礼 徇情,所务者末。古之制作者知人情之易摇,恐失礼之将渐,别其同异,轻重相悬, 欲使后来之人,永不相杂。微旨斯在,岂徒然哉!且五服有上杀之义,必循源本, 方及条流。伯叔父母本服大功九月,从父昆弟亦大功九月,并以上出于祖,其服不 得过于祖也。从祖祖父母、从祖父母、从祖昆弟,皆小功五月;以出于曾祖,服不 得过于曾祖也。族祖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祖昆弟,皆缌麻三月,以其出于高祖, 其服不得过于高祖也。堂舅姨既出于外曾祖,若为之制服,则外曾祖父母及外伯叔 祖父母,亦宜制服矣。外祖加至大功九月,则外曾祖合至小功,外高祖合至缌麻。 若举此而舍彼,事则不均;弃亲而录疏,理则不顺。推而广之,是与本族无异矣。 服皆有报,则堂外甥、外曾孙、侄女之子,皆须制服矣。

  圣人岂薄其骨肉,背其恩爱。情之亲者,服制乃轻,盖本于公者薄于私,存其 大者略其细,义有所断,不得不然。苟可加也,亦可减也,往圣可得而非,则礼经 可得而隳矣。先王之制,谓之彝伦,奉以周旋,犹恐失坠,一紊其叙,庸可止乎? 且旧章沦胥,为日已久矣。所存者无几,又欲弃之,虽曰未达,不知其可。请依 《仪礼·丧服》为定。

  礼部员外郎杨仲昌议曰:“谨按《仪礼》曰:‘外服皆缌。’又曰:‘外祖父 母以尊加,从母以名加,并为小功五月。’其为舅缌,郑文贞公魏征已议同从母例, 加至小功五月讫。今之所加,岂异前旨?虽文贞贤也,而周、孔圣也,以贤改圣, 后学何从?堂舅姨、堂舅母,并升为袒免,则何以祖述礼经乎?如以外祖父母加至 大功,则岂无加报于外孙乎?如外孙为报,服大功,则本宗庶孙,何同等而相浅乎? 傥必如是,深所不便。窃恐内外乖序,亲疏夺伦、情之所沿,何所不至,理必然也。 昔子路有姊之丧而不除,孔子问之,子路对曰:‘吾寡兄弟而不忍也。’子曰: ‘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不忍也。’子路闻而除之。此则圣人因言以立训,援事抑 情之明例也。礼不云乎,无轻议礼。明共蟠于天地,并彼日月,贤者由之,安敢小 有损益也!况夫《丧服》之纪,先王大猷,奉以周旋,以匡人道。一辞宁措,千载 是遵,涉于异端,岂曰弘教。伏望各依正礼,以厚儒风。太常所谓增加,愚见以为 不可。”又户部郎中杨伯成、左监门录事参军刘秩并同是议,与沔等略同。议奏, 上又手敕侍臣等曰:“朕以为亲姨舅既服小功,则舅母于舅有三年之服,服是受我 而厚,以服制情,则舅母之服,不得全降于舅也,宜服缌麻。堂姨舅古今未制服, 朕思敦睦九族,引而亲之,宜服袒免。又郑玄注《礼记》云‘同爨缌’,若比堂姨 舅于同爨,亲则厚矣。又《丧服传》云,‘外亲之服皆缌’,是亦不隔于堂姨舅也。 若以所服不得过本,而须为外曾祖父母及外伯叔祖父母制服,亦何伤乎?是皆亲亲 敦本之意,卿等更熟详之。”

  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礼部尚书李林甫等奏曰:“外族之亲,礼无厌降。 外甥既为舅母制服,舅母还合报之。夫外甥既为报服,则与夫之姨舅,以类是同, 外甥之妻,不得无服。所增者颇广,所引者渐疏。微臣愚蒙,犹有未达。”玄宗又 手制答曰:“从服有六,此其一也。降杀之制,礼无明文。此皆自身率亲,用为制 服。所有存抑,尽是推恩。朕情有未安,故令详议,非欲苟求变古,以示不同。卿 等以为‘外族之亲,礼无厌降,报服之制,所引甚疏’。且姨舅者,属从之至近也, 以亲言之,则亦姑伯之匹敌也。岂有所引者疏,而降所亲者服?又妇,从夫者也。 夫之姨舅,夫既有服,从夫而服,由是睦亲。实欲令不肖者企及,贤者俯就。卿等 宜熟详之。”耀卿等奏曰:“陛下体至仁之德,广推恩之道,将弘引进,以示睦亲, 再发德音,更令详议。臣等按《大唐新礼》:亲舅加至小功,与从母同服。此盖当 时特命,不以轻重递增,盖不欲参于本宗,慎于变礼者也。今圣制亲姨舅小功,更 制舅母缌麻,堂姨舅袒免等服,取类《新礼》,垂示将来,通于物情,自我作则。 群儒风议,徒有稽留。并望准制施行。”制从之。天宝六载正月,出嫁母宜终服三 年。

志·卷八 

  音乐一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 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 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祇格, 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

  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虞廷振干羽之容,周人立弦诵之教。洎苍精道丧,战 国尘飞,礼乐出于诸侯,《雅》、《颂》沦于衰俗。齐竽燕筑,俱非皦绎之音;东 缶西琴,各写哇淫之状。乃至播鼗入汉,师挚寝弦。延陵有自郐之讥,孔子起闻 《韶》之叹。及始皇一统,傲视百王。钟鼓满于秦宫,无非郑、卫;歌舞陈于汉庙, 并匪《咸》、《韶》。而九成、六变之容,八佾、四悬之制,但存其数,罕达其情。 而制氏所传,形容而已。武、宣之世,天子弘儒,采夜诵之诗,考从臣之赋,朝吟 兰殿,暮奏竹宫,乃命协律之官,始制礼神之曲。属河间好古,遗籍充庭,乃约 《诗颂》而制乐章,体《周官》而为舞节。自兹相袭,代易其辞,虽流管磬之音, 恐异《茎》、《英》之旨。其后卧听桑、濮,杂以《兜离》,孤竹、空桑,无复旋 宫之义;崇牙树羽,惟陈备物之仪。烦手即多,知音盖寡。自永嘉之后,咸、洛为 墟,礼坏乐崩,典章殆尽。江左掇其遗散,尚有治世之音。而元魏、宇文,代雄朔 漠,地不传于清乐,人各习其旧风。虽得两京工胥,亦置四厢金奏。殊非入耳之玩, 空有作乐之名。隋文帝家世士人,锐兴礼乐,践祚之始,诏太常卿牛弘、祭酒辛彦 之增修雅乐。弘集伶官,措思历载无成,而郊庙侑神,黄钟一调而已。开皇九年平 陈,始获江左旧工及四悬乐器,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非吾此举, 世何得闻。”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隋氏始 有雅乐,因置清商署以掌之。既而协律郎祖孝孙依京房旧法,推五音十二律为六十 音,又六之,有三百六十音,旋相为宫,因定庙乐。诸儒论难,竟不施用。隋世雅 音,惟清乐十四调而已。隋末大乱,其乐犹全。

  高祖受禅,擢祖孝孙为吏部郎中,转太常少卿,渐见亲委。孝孙由是奏请作乐。 时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始命孝孙修定雅乐,至贞 观二年六月奏之。太宗曰:“礼乐之作,盖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隆替, 岂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 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以 是观之,盖乐之由也。”太宗曰:“不然,夫音声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欢者闻 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民必苦, 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 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 宗然之。孝孙又奏: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 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 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祭圆丘 以黄钟为宫,方泽以林钟为宫,宗庙以太簇为宫。五郊、朝贺、飨宴,则随月用律 为宫。初,隋但用黄钟一宫,惟扣七钟,馀五钟虚悬而不扣。及孝孙建旋宫之法, 皆遍扣钟,无复虚悬者矣。祭天神奏《豫和》之乐,地祇奏《顺和》,宗庙奏《永 和》。天地、宗庙登歌,俱奏《肃和》。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 《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政和》。皇太子轩悬出 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 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五郊迎气,各以月律而奏其音。 又郊庙祭享,奏《化康》、《凯安》之舞。《周礼》旋宫之义,亡绝已久,时莫能 知,一朝复古,自此始也。及孝孙卒后,协律郎张文收复采《三礼》,言孝孙虽创 其端,至于郊禋用乐,事未周备。诏文收与太常掌礼乐官等更加厘改。于是依《周 礼》,祭昊天上帝以圆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奏《豫和》之舞。 若封太山,同用此乐。若地祇方丘,以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奏《顺和》之舞。禅梁甫,同用此乐。祫禘宗庙,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 徵,应钟为羽,奏《永和》之舞。五郊、日月星辰及类于上帝,黄钟为宫,奏《豫 和》之曲。大蜡、大报,以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等调奏《豫和》、 《顺和》、《永和》之曲。明堂、雩,以黄钟为宫,奏《豫和》之曲。神州、社稷、 藉田,宜以太簇为宫,雨师以姑洗为宫,山川以蕤宾为宫,并奏《顺和》之曲。飨 先妣,以夷则为宫,奏《永和》之舞。大飨宴,奏姑洗、蕤宾二调。皇帝郊庙、食 举,以月律为宫,并奏《休和》之曲。皇帝郊庙出入,奏《太和》之乐,临轩出入, 奏《舒和》之乐,并以姑洗为宫。皇帝大射,姑洗为宫,奏《驺虞》之曲。皇太子 奏《狸首》之曲。皇太子轩悬,姑洗为宫,奏《永和》之曲。凡奏黄钟,歌大吕; 奏太簇,歌应钟;奏姑洗,歌南吕;奏蕤宾,歌林钟;奏夷则,歌中吕;奏无射, 歌夹钟。黄钟蕤宾为宫,其乐九变;大吕、林钟为宫,其乐八变。太簇、夷则为宫, 其乐七变。夹钟、南吕为宫,其乐六变。姑洗、无射为宫,其乐五变。中吕、应钟 为宫,其乐四变。天子十二钟,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六,大夫四,士三。 及成,奏之。太宗称善,于是加级颁赐各有差。

  十四年,敕曰:“殷荐祖考,以崇功德,比虽加以诚洁,而庙乐未称。宜令所 司详诸故实,制定奏闻。”八座议曰:“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三祖在天,式章 于严配。致敬之情允洽,大孝之道宜宣。是以八佾具陈,肃仪形于缀兆;四悬备展, 被鸿徽于雅音。考作乐之明义,择皇王之令典,前圣所履,莫大于兹。伏惟皇帝陛 下,天纵感通,率由冥极。孝理昭懿,光被于八埏;爱敬纯深,追崇于百叶。永言 锡祚,斯弘颂声。钟律革音,播铿锵于飨荐;羽籥成列,申蹈厉于烝尝。爰诏典司, 乃加隆称,循声核实,敬阐尊名。窃以皇灵滋庆,浚源长委,迈吞燕之生商,轶扰 龙之肇汉,盛韬光于九二,渐发迹于三分。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 再造生灵。恢恢帝图,与二仪而合大;赫赫皇道,共七曜以齐明。虽复圣迹神功, 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敬备乐章,式昭彝范。皇祖弘农府君、 宣简公、懿王三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庙乐,请奏《大基》之舞。 世祖元皇帝庙乐,请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皇帝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 德皇后庙乐,请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请每室别奏。”制可之。二十三年, 太尉长孙无忌、侍中于志宁议太宗庙乐曰:“《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 上帝,以配祖考。’请乐名《崇德》之舞。”制可之。后文德皇后庙,有司据礼停 《光大》之舞,惟进《崇德》之舞。

  光宅元年九月,高宗庙乐,以《钧天》为名。中宗庙乐,奏《太和》之舞。开 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庙奏《景云》之舞。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准十二年东封 太山日所定雅乐,其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祇。皇 帝行,用《太和》之乐。其封太山也,登歌、奠玉币,用《肃和》之乐;迎俎,用 《雍和》之乐;酌献、饮福,用《寿和》之乐;送文、迎武,用《舒和》之乐;亚 献、终献,用《凯安》之乐;送神,用夹钟宫《元和》之乐。神社首也,送神用林 钟宫《顺和》之乐。享太庙也,迎神用《永和》之乐;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 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之舞,世祖元 皇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之舞,太宗文皇帝酌献用 《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献用《钧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献用《太和》 之舞,睿宗大圣贞皇帝酌献用《景云》之舞;彻豆,用《雍和》之舞;送神,用黄 钟宫《永和》之乐。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时。自有事东巡,亲谒九庙,圣情慎礼, 精祈感通,皆祠前累日考定音律,请编入史册,万代施行。”下制曰:“王公卿士, 爰及有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为名者,斯至公之事,朕安得而辞焉。然则 《大咸》、《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乐章,今之所定,宜曰 《大唐乐》。”皇祖弘农府君至高祖大武皇帝六庙,贞观中已诏颜师古等定乐章舞 号。洎今太常寺又奏有司所定献祖宣皇帝至睿宗圣贞皇帝九庙酌献用舞之号。

  天宝元年四月,命有司定玄元皇帝庙告享所奏乐,降神用《混成》之乐,送神 用《太一》之乐。宝应二年六月,有司奏:玄宗庙乐请奏《广运》之舞,肃宗庙乐 请奏《惟新》之舞。大历十四年,代宗庙乐请奏《保大》之舞。永贞元年十月,德 宗庙乐请奏《文明》之舞。元和元年,顺宗庙乐请奏《大顺》之舞。元和十五年, 宪宗庙乐请奏《象德》之舞。穆宗庙乐请奏《和宁》之舞。敬宗庙乐请奏《大钧》 之舞。文宗庙乐请奏《文成》之舞。武宗庙乐请奏《大定》之舞。

  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太宗谓侍臣曰:“朕昔在籓,屡有征 讨,世间遂有此乐,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 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示不忘于本也。”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进曰:“陛下以圣武 戡难,立极安人,功成化定,陈乐象德,实弘济之盛烈,为将来之壮观。文容习仪, 岂得为比。”太宗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 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为过矣。”德彝顿首曰:“臣不敏,不足以知之。” 其后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 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水之滨, 赋诗十韵。其宫即太宗降诞之所。车驾临幸,每特感庆,赏赐闾里,有同汉之宛、 沛焉。于是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等于乐府,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 令童兒八佾,皆进德冠、紫袴褶,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国有大庆,与 《七德》之舞皆奏于庭。七年,太宗制《破阵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 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令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 人,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 数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 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武臣列将咸上寿云:“此舞皆是陛下百战百胜之 形容。”群臣咸称万岁。蛮夷十馀种自请率舞,诏许之,久而乃罢。十四年,有景 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硃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宴 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也。

  永徽二年十一月,高宗亲祀南郊,黄门侍郎宇文节奏言:“依仪,明日朝群臣, 除乐悬,请奏《九部乐》。”上因曰:“《破阵乐舞》者,情不忍观,所司更不宜 设。”言毕,惨怆久之。显庆元年正月,改《破阵乐舞》为《神功破阵乐》。二年, 太常奏《白雪》琴曲。先是,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来,此声顿绝,虽 有传习,又失宫商,令所司简乐工解琴笙者修习旧曲。至是太常上言曰:“臣谨按 《礼记》、《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 歌。又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又楚大夫 宋玉对襄王云:‘有客于郢中歌《阳春白雪》,国中和者数十人。’是知《白雪》 琴曲,本宜合歌,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后,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 曲》者。臣今准敕,依于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于歌。辄以御制 《雪诗》为《白雪》歌辞。又按古今乐府,奏正曲之后,皆别有送声,君唱臣和, 事彰前史。辄取侍臣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各十六节,今悉教讫,并皆谐韵。”上 善之,乃付太常编于乐府。六年二月,太常丞吕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辞 十六首,编入乐府。六年三月,上欲伐辽,于屯营教舞,召李义府、任雅相、许敬 宗、许圉师、张延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上官仪等,赴洛城门观乐。 乐名《一戎大定乐》。赐观乐者杂彩有差。麟德二年十月,制曰:“国家平定天下, 革命创制,纪功旌德,久被乐章。今郊祀四悬,犹用干戚之舞,先朝作乐,韬而未 伸。其郊庙享宴等所奏宫悬,文舞宜用《功成庆善》之乐,皆著履执拂,依旧服袴 褶、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阵》之乐,皆被甲持戟,其执纛之人,亦著金甲。 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箫、笛、歌鼓等,并于悬南列坐,若舞即与宫悬合奏。其宴 乐内二色舞者,仍依旧别设。”上元三年十一月敕:“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 祠享皆将陈设。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大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

  仪凤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韦万石奏曰:“据《贞观礼》,郊享日文舞奏 《豫和》、《顺和》、《永和》等乐,其舞人著委貌冠服,并手执籥翟。其武舞奏 《凯安》,其舞人并著平冕,手执干戚。奉麟德二年十月敕,文舞改用《功成庆善 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等。自奉敕以来,为《庆善乐》不可降 神,《神功破阵乐》未入雅乐,虽改用器服,其舞犹依旧,迄今不改。事既不安, 恐须别有处分者。”以今月六日录奏,奉敕:“旧文舞、武舞既不可废,并器服总 宜依旧。若悬作《上元舞》日,仍奏《神功破阵乐》及《功成庆善乐》,并殿庭用 舞,并须引出悬外作。其安置舞曲,宜更商量作安稳法。并录《凯安》六变法象奏 闻。”万石又与刊正官等奏曰:

  谨按《凯安舞》是贞观中所造武舞,准《贞观礼》及今礼,但郊庙祭享奏武舞 之乐即用之。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克靖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 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伏,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谨按《贞观礼》, 祭享日武舞惟作六变,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乐有因人而作者,则因人 而止。如著成数者,数终即止,不得取行事赊促为乐终早晚,即礼云三阕、六成、 八变、九变是也。今礼奏武舞六成,而数终未止,既非师古,不可依行。其武舞 《凯安》,望请依古礼及《贞观礼》,六成乐止。

  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只有两遍,名曰《七德》。立部伎 内《庆善乐》七遍,修入雅乐,只有一遍,名曰《九功》。《上元舞》二十九遍, 今入雅乐,一无所减。每见祭享日三献已终,《上元舞》犹自未毕,今更加《破阵 乐》、《庆善乐》,兼恐酌献已后,歌舞更长。其雅乐内《破阵乐》、《庆善乐》 及《上元舞》三曲,并望修改通融,令长短与礼相称,冀望久长安稳。《破阵乐》 有象武事,《庆善乐》有象文事。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 《大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依古义,先儒 相传,国家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若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望请应用 二舞日,先奏《神功破阵乐》,次奏《功成庆善乐》。

  先奉敕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日,则用《上元》之舞。臣据见行礼,欲于天 皇酌献降复位已后,即作《凯安》,六变乐止。其《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 《上元》之舞三曲,待修改讫,以次通融作之,即得与旧乐前后不相妨破。若有司 摄行事日,亦请据行事通融。

  从之。

  三年七月,上在九成宫咸亨殿宴集,有韩王元嘉、霍王元轨及南北军将军等。 乐作,太常少卿韦万石奏称:“《破阵乐舞》者,是皇祚发迹所由,宣扬宗祖盛烈, 传之于后,永永无穷。自天皇临驭四海,寝而不作,既缘圣情感怆,群下无敢关言。 臣忝职乐司,废缺是惧。依礼,祭之日,天子亲总干戚以舞先祖之乐,与天下同乐 之也,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所称述,将何以发孝思之情?”上矍然改容,俯 遂所请,有制令奏乐舞。既毕,上欷歔感咽,涕泗交流,臣下悲泪,莫能仰视。久 之,顾谓两王曰:“不见此乐,垂三十年,乍此观听,实深哀感。追思往日,王业 艰难勤苦若此,朕今嗣守洪业,可忘武功?古人云:‘富贵不与骄奢期,骄奢自至。’ 朕谓时见此舞,以自诫勖,冀无盈满之过,非为欢乐奏陈之耳。”侍宴群臣咸呼万 岁。

  调露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则天御洛城南楼赐宴,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长 寿二年正月,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制《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 舞于神宫之庭。景龙二年,皇后上言:“自妃主及五品以上母妻,并不因夫子封者, 请自今迁葬之日,特给鼓吹。宫官亦准此。”侍御史唐绍上谏曰:“窃闻鼓吹之作, 本为军容,昔黄帝涿鹿有功,以为警卫。故鼓曲有《灵夔吼》、《雕鹗争》、 《石坠崖》、《壮士怒》之类。自昔功臣备礼,适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所以 恩加宠锡。假如郊祀天地,诚是重仪,惟有宫悬,本无案架。故知军乐所备,尚不 洽于神祇;钲鼓之音,岂得接于闺阃。准式,公主王妃已下葬礼,惟有团扇、方扇、 彩帷、锦障之色。加至鼓吹,历代未闻。又准令,五品官婚葬,先无鼓吹,惟京官 五品,得借四品鼓吹为仪。令特给五品已上母妻,五品官则不当给限。便是班秩本 因夫子,仪饰乃复过之,事非伦次,难为定制,参详义理,不可常行。请停前敕, 各依常典。”上不纳。延载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制《越古长年乐》一曲。

  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酺会,即御勤政楼。先一日,金吾引驾仗北衙 四军甲士,未明陈仗,卫尉张设,光禄造食。候明,百僚朝,侍中进中严外办,中 官素扇,天子开帘受朝。礼毕,又素扇垂帘,百僚常参供奉官、贵戚、二王后、诸 蕃酋长,谢食就坐。太常大鼓,藻绘如锦,乐工齐击,声震城阙。太常卿引雅乐, 每色数十人,自南鱼贯而进,列于楼下。鼓笛鸡娄,充庭考击。太常乐立部伎、坐 部伎依点鼓舞,间以胡夷之伎。日旰,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杯乐曲》, 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又令宫女数百人自帷 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虽太常积习,皆不如其妙也。 若《圣寿乐》,则回身换衣,作字如画。又五坊使引大象入场,或拜或舞,动容鼓 振,中于音律,竟日而退。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 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 于禁苑之梨园。太常又有别教院,教供奉新曲。太常每凌晨,鼓笛乱发于太乐署。 别教院廪食常千人,宫中居宜春院。玄宗又制新曲四十馀,又新制乐谱。每初年望 夜,又御勤政楼,观灯作乐,贵臣戚里,借看楼观望。夜阑,太常乐府县散乐毕, 即遣宫女于楼前缚架出眺,歌舞以娱之。若绳戏竿木,诡异巧妙,固无其比。天宝 十五载,玄宗西幸,禄山遣其逆党载京师乐器乐伎衣尽入洛城。寻而肃宗克复两京, 将行大体,礼物尽阙。命礼仪使太常少卿于休烈使属吏与东京留台领,赴于朝廷。 诏给钱,使休烈造伎衣及大舞等服,于是乐工二舞始备矣。

  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以太常旧钟磬,自隋已来所传五声,或有差错,谓于 休烈曰:“古者圣人作乐,以应天地之和,以合阴阳之序。和则人不夭札,物不疵 疠。且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比亲享郊庙,每听乐声,或宫商不伦,或钟磬失度。 可尽供钟磬,朕当于内自定。”太常进入,上集乐工考试数日,审知差错,然后令 再造及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毕,召太常乐工,上临三殿亲观考击,皆合五音, 送太常。二十八日,又于内造乐章三十一章,送太常,郊庙歌之。贞元三年四月, 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御麟德殿,命阅试之。十二年十二月,昭义军节度 使王虔休献《继天诞圣乐》。十四年二月,德宗自制《中和舞》,又奏《九部乐》 及禁中歌舞。伎者十数人,布列在庭,上御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仍令太子书示 百官。贞元十六年正月,南诏异牟寻作《奉圣乐舞》,因韦皋以进。十八年正月, 骠国王来献本国乐。

  大和八年十月,宣太常寺,准《云韶乐》旧用人数,令于本寺阅习进来者。至 开成元年十月,教成。三年,武德司奉宣索《云韶乐县图》二轴,进之。

  大和三年八月,太常礼院奏:

  谨按凯乐,鼓吹之歌曲也。《周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奏凯乐。”注云: “献功之乐也。”又《大司马》之职,“师有功,则凯乐献于社。”注云:“兵乐 曰凯。”《司马法》曰:“得意则凯乐,所以示喜也。”《左氏传》载晋文公胜楚, 振旅凯入。魏、晋已来鼓吹曲章,多述当时战功,是则历代献捷,必有凯歌。太宗 平东都,破宋金刚,其后苏定方执贺鲁,李勣平高丽,皆备军容凯歌入京师。谨检 《贞观》、《显庆》、《开元礼》书,并无仪注。今参酌今古,备其陈设及奏歌曲 之仪如后。

  凡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者,其日备神策兵卫于东门外,如献俘常仪。其凯 乐用铙吹二部,笛、筚篥、箫、笳、铙、鼓,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乐工等乘 马执乐器,次第陈列,如卤簿之式。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于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 门,鼓吹振作,迭奏《破阵乐》等四曲。《破阵乐》、《应圣期》两曲,太常旧有 辞。《贺朝欢》、《君臣同庆乐》,今撰补之。《破阵乐》“受律辞元首,相将讨 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应圣期》:“圣德期昌运,雍熙万宇清。 乾坤资化育,海岳共休明。辟土忻耕稼,销戈遂偃兵。殊方歌帝泽,执贽贺升平。” 《贺朝欢》:“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君臣同 庆乐》:“主圣开昌历,臣忠奏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候行至太社及 太庙门,工人下马,陈列于门外。按《周礼大司乐》注云:“献于祖。”《大司马》 云:“先凯乐献于社。”谨详礼仪,则社庙之中,似合奏乐。伏以尊严之地,铙吹 哗欢,既无明文,或乖肃敬。今请并于门外陈设,不奏歌曲。候告献礼毕,复导引 奏曲如仪。至皇帝所御楼前兵仗旌门外二十步,乐工皆下马徐行前进。兵部尚书介 胄执钺,于旌门内中路前导。《周礼》:“师有功,则大司马左执律,右秉钺,以 先凯乐。”注云:“律所以听军声,钺所以为将威。”今吹律听声,其术久废,惟 请秉钺,以存礼文。次协律郎二人,公服执麾,亦于门下分导。鼓吹令、丞引乐工 等至位立定。太常卿于乐工之前跪,具官臣某奏事,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 大振作,遍奏《破阵乐》等四曲。乐阕,协律郎偃麾,太常卿又跪奏凯乐毕。兵部 尚书、太常卿退。乐工等并出旌门外讫,然后引俘馘入献及称贺如别仪。别有献俘 馘仪注。俟俘囚引出方退。

  请宣付当司,编入新礼,仍令乐工教习。

  依奏

志·卷九 

  音乐二

  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有 《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 《圣寿乐》、《乐圣乐》,凡八部。《安乐》者,后周武帝平齐所作也。行列方正, 象城郭,周世谓之城舞。舞者八十人。刻木为面,狗喙兽耳,以金饰之,垂线为发, 画猰皮帽。舞蹈姿制,犹作羌胡状。《太平乐》,亦谓之五方师子舞。师子鸷兽, 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 秉拂,为习弄之状。五师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 服饰作昆仑象。《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 《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使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 歌辞。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 位,坐宴者皆兴。《庆善乐》,太宗所造也。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既贵,宴宫 中,赋诗,被以管弦。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 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大定乐》,出自《破阵乐》。舞者百四十人。被五彩文甲, 持槊。歌和云,“八纮同轨乐”,以象平辽东而边隅大定也。《上元乐》,高宗所 造。舞者百八十人。画云衣,备五色,以象元气,故曰“上元”。《圣寿乐》,高 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 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字。《光圣乐》,玄宗所造也。 舞者八十人。乌冠,五彩画衣,兼以《上元》、《圣寿》之容,以歌王迹所兴。

  自《破阵舞》以下,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大定 乐》加金钲。惟《庆善舞》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破阵》、《上元》、《庆善》 三舞,皆易其衣冠,合之钟磬,以享郊庙。以《破阵》为武舞,谓之《七德》; 《庆善》为文舞,谓之《九功》。自武后称制,毁唐太庙,此礼遂有名而亡实。 《安乐》等八舞,声乐皆立奏之,乐府谓之立部伎。其馀总谓之坐部伎。则天、中 宗之代,大增造坐立诸舞,寻以废寝。

  坐部伎有《宴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寿乐》、《龙池乐》、 《破阵乐》,凡六部。《宴乐》,张文收所造也。工人绯绫袍,丝布袴。舞二十人, 分为四部:《景云乐》,舞八人,花锦袍,五色绫袴,云冠乌皮靴;《庆善乐》, 舞四人,紫绫袍,大袖,丝布袴,假髻。《破阵乐》,舞四人,绯绫袍,锦衿褾, 绯绫裤。《承天乐》,舞四人,紫袍,进德冠,并铜带。乐用玉磬一架,大方响一 架,NN筝一,卧箜篌一,小箜篌一,大琵琶一,大五弦琵琶一,小五弦琵琶一, 大笙一,小笙一,大筚篥一,小筚篥一,大箫一,小律一,正铜拔一,和铜拔一, 长笛一,短笛一,楷鼓一,连鼓一,鞉鼓一,桴鼓一,工歌二。此乐惟《景云舞》 仅存,余并亡。《长寿乐》,武太后长寿年所造也。舞十有二人。画衣冠。《天授 乐》,武太后天授年所造也。舞四人。画衣五采,凤冠。《鸟歌万岁乐》,武太后 所造也。武太后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绯大袖, 并画瞿鹆,冠作鸟像。今案岭南有鸟,似瞿鹆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笼 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亦云料。开元初,广州献之,言音雄重如丈 夫,委曲识人情,慧于鹦鹉远矣,疑即此鸟也。《汉书·武帝本纪》书南越献驯象、 能言鸟。注《汉书》者,皆谓鸟为鹦鹉。若是鹦鹉,不得不举其名,而谓之能言鸟。 鹦鹉秦、陇尤多,亦不足重。所谓能言鸟,即吉了也。北方常言瞿鹆逾岭乃能言, 传者误矣。岭南甚多瞿鹆,能言者非瞿鹆也。《龙池乐》,玄宗所作也。玄宗 龙潜之时,宅在隆庆坊,宅南坊人所居,变为池,望气者亦异焉。故中宗季年,泛 舟池中。玄宗正位,以坊为宫,池水逾大,弥漫数里,为此乐以歌其祥也。舞十有 二人,人冠饰以芙蓉。《破阵乐》,玄宗所造也。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 金甲胄。自《长寿乐》已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惟《龙池》备用雅乐,而无 钟磬,舞人蹑履。

  《清乐》者,南朝旧乐也。永嘉之乱,五都沦覆,遗声旧制,散落江左。宋、 梁之间,南朝文物,号为最盛;人谣国俗,亦世有新声。后魏孝文、宣武,用师淮、 汉,收其所获南音,谓之《清商乐》。随平陈,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遭 梁、陈亡乱,所存盖鲜。隋室已来,日益沦缺。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 辞存者,惟有《白雪》、《公莫舞》、《巴渝》、《明君》、《凤将雏》、《明之 君》、《铎舞》、《白鸠》、《白纟宁》、《子夜》、《吴声四时歌》、《前溪》、 《阿子》及《欢闻》、《团扇》、《懊憹》、《长史》、《督护》、《读曲》、 《乌夜啼》、《石城》、《莫愁》、《襄阳》、《栖乌夜飞》、《估客》、《杨伴》、 《雅歌》、《骁壶》、《常林欢》、《三洲》、《采桑》、《春江花月夜》、《玉 树后庭花》、《堂堂》、《泛龙舟》等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 《四时歌》四首,合三十七首。又七曲有声无辞:《上林》、《凤雏》、《平调》、 《清调》、《瑟调》、《平折》、《命啸》,通前为四十四曲存焉。

  《白雪》,周曲也。《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世谓之三调。《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于鸿门, 项庄剑舞,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害沛公也。汉人德之,故舞 用巾,以象项伯衣袖之遗式也。《巴渝》,汉高帝所作也。帝自蜀汉伐楚,以版盾 蛮为前锋,其人勇而善斗,好为歌舞,高帝观之曰:“武王伐纣歌也。”使工习之, 号曰《巴渝》。渝,美也。亦云巴有渝水,故名之。魏、晋改其名,梁复号《巴渝》, 隋文废之。《明君》,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入朝,诏王嫱配之,即昭君也。及将去, 入辞。光彩射人,耸动左右,天子悔焉。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晋石崇妓绿珠 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曰:“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 为粪土英。”晋文王讳昭,故晋人谓之《明君》。此中朝旧曲,今为吴声,盖吴人 传受讹变使然。《凤将雏》,汉世旧歌曲也。《明之君》,本汉世《鞞舞曲》也。 梁武时,改其辞以歌君德。《铎舞》,汉曲也。《白鸠》,吴朝《拂舞曲》也。杨 泓《拂舞序》曰:“自到江南,见《白符舞》,或言《白凫鸠》,云有此来数十年。 察其辞旨,乃是吴人患孙皓虐政,思属晋也。”隋牛弘请以鞞、铎、巾、拂等舞陈 之殿庭。帝从之,而去其所持巾拂等。《白纻》,沈约云:本吴地所出,疑是吴舞 也。梁帝又令约改其辞。其《四时白纻》之歌,约集所载是也。今中原有《白纻曲》, 辞旨与此全殊。《子夜》,晋曲也。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鬼歌 之。《前溪》,晋车骑将军沈珫所制。《阿子》及《欢闻》,晋穆帝升平初。歌毕, 辄呼“阿子汝闻否”,后人演其声以为此曲。《团扇》,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婢有情, 爱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捉白团扇,故云:“团扇复团扇,持 许自遮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懊憹》,晋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歌云: “春草可揽结,女兒可揽撷。”齐太祖常谓之《中朝歌》。《长史变》,晋司徒左 长史王廞临败所制。《督护》,晋、宋间曲也。彭城内史徐达之为鲁轨所杀。徐, 宋高祖长婿也。使府内直督护丁旿殡敛之。其妻呼旿至阁下,自问敛达之事,每问 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今歌是宋孝武帝所制, 云:“督护上征去,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读曲》,宋人为 彭城王义康所制也,有死罪之辞。《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 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征还宅,大惧。 妓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兗州刺史,作此歌。故 其和云:“笼窗窗不开,乌夜啼,夜夜望郎来。”今所传歌似非义庆本旨。辞曰: “歌舞诸少年,娉婷无种迹。菖蒲花可怜,闻名不相识。”《石城》,宋臧质所作 也。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暢,因作此曲。歌 云:“生长石城下,开门对城楼。城中美年少,出入见依投。”《莫愁乐》,出于 《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 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襄阳乐》,宋随 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 故歌和云“襄阳来夜乐。”其歌曰:“朝发襄阳来,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兒,花 艳惊郎目。”裴子野《宋略》称:“晋安侯刘道彦为雍州刺史,有惠化,百姓歌之, 号《襄阳乐》。”其辞旨非也。《栖乌夜飞》,沈攸之元徽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 之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估客乐》,齐武帝之制也。 布衣时常游樊、邓,追忆往事而作。歌曰:“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 往事,意满情不叙。”使太乐令刘瑶教习,百日无成。或启释宝月善音律,帝使宝 月奏之,便就。敕歌者常重为感忆之声。梁改其名为《商旅行》。《杨伴》,本童 谣歌也。齐隆昌时,女巫之子曰杨旻,旻随母入内,及长,为后所宠。童谣云: “杨婆兒,共戏来。”而歌语讹,遂成杨伴兒。歌云:“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骁壶》,疑是投壶乐也。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骁壶, 今谓之骁壶者是也。《常林欢》,疑是宋、梁间曲。宋、梁世,荆、雍为南方重镇, 皆皇子为之牧,江左辞咏,莫不称之,以为乐土,故随王作《襄阳》之歌,齐武帝 追忆樊、邓。梁简文乐府歌云:“分手桃林岸,送别岘山头。若欲寄音信,汉水向 东流。”又曰:“宜城投音豆酒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桃林在汉水上,宜城 在荆州北。荆州有长林县。江南谓情人为欢。“常”“长”声相近,盖乐人误谓 “长”为“常”。《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数行巴陵三江之间,因作此歌。《采 桑》,因《三洲曲》而生此声也。《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 并陈后主所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 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泛龙舟》,隋炀帝江都宫作。馀五曲,不知谁所作也。其 辞类皆浅俗,而绵世不易。惜其古曲,是以备论之。其他集录所不见,亦阙而不载。

  当江南之时,《巾舞》、《白纻》、《巴渝》等衣服各异。梁以前舞人并二八, 梁舞省之,咸用八人而巳。令工人平巾帻,绯袴褶。舞四人,碧轻纱衣,裙襦大袖, 画云凤之状。漆鬟髻,饰以金铜杂花,状如雀钗;锦履。舞容闲婉,曲有姿态。沈 约《宋书》志江左诸曲哇淫,至今其声调犹然。观其政已乱,其俗已淫,既怨且思 矣。而从容雅缓,犹有古士君子之遗风。他乐则莫与为比。乐用钟一架,磬一架, 琴一,三弦琴一,击琴一,瑟一,秦琵琶一,卧箜篌一,筑一,筝一,节鼓一,笙 二,笛二,箫二,篪二,叶二,歌二。

  自长安已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转缺,能合于管弦者,唯《明君》、《杨伴》、 《骁壶》、《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等八曲。旧 乐章多或数百言。武太后时,《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传二十六言,就之讹失, 与吴音转远。刘贶以为宜取吴人使之传习。以问歌工李郎子,李郎子北人,声调已 失,云学于俞才生。才生,江都人也。今郎子逃,《清乐》之歌阙焉。又闻《清乐》 唯《雅歌》一曲,辞典而音雅,阅旧记,其辞信典。汉有《盘舞》,今隶《散乐》 部中。又有《幡舞》、《扇舞》,并亡。自周、隋已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 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惟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 《清调》、《瑟调》,蔡邕杂弄,非朝廷郊庙所用,故不载。

  《西凉乐》者,后魏平沮渠氏所得也。晋、宋末,中原丧乱,张轨据有河西, 苻秦通凉州,旋复隔绝。其乐具有钟磬,盖凉人所传中国旧乐,而杂以羌胡之声也。 魏世共隋咸重之。工人平巾帻,绯褶。白舞一人,方舞四人。白舞今阙。方舞四人, 假髻,玉支钗,紫丝布褶,白大口袴,五彩接袖,乌皮靴。乐用钟一架,磬一架, 弹筝一,NN筝一,卧箜篌一,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箫一,筚 篥一,小筚篥一,笛一,横笛一,腰鼓一,齐鼓一,檐鼓一,铜拔一,贝一。编钟 今亡。

  《周官》:“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享亦如之。”《韎》, 东夷之乐名也。举东方,则三方可知矣。又有“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 祀则歙而歌之,宴亦如之。”作先王乐者,贵能包而用之。纳四夷之乐者,美德广 之所及也。东夷之乐曰《韎离》,南蛮之乐曰《任》,西戎之乐曰《禁》,北狄之 乐曰《昧》。《离》,言阳气始通,万物离地而生也。《任》,言阳气用事,万物 怀任也。《禁》,言阴气始通,禁止万物之生长也。《昧》,言阴气用事,万物众 形暗昧也。其声不正,作之四门之外,各持其方兵,献其声而已。自周之衰,此礼 寻废。

  后魏有曹婆罗门,受龟兹琵琶于商人,世传其业。至孙妙达,尤为北齐高洋所 重,常自击胡鼓以和之。周武帝聘虏女为后,西域诸国来媵,于是龟兹、疏勒、安 国、康国之乐,大聚长安。胡兒令羯人白智通教习,颇杂以新声。张重华时,天竺 重译贡乐伎,后其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宋世有高丽、百济伎乐。魏平 拓跋,亦得之而未具。周师灭齐,二国献其乐。隋文帝平陈,得《清乐》及《文康 礼毕曲》,列九部伎,百济伎不预焉。炀帝平林邑国,获扶南工人及其匏琴,陋不 可用,但以《天竺乐》转写其声,而不齿乐部。西魏与高昌通,始有高昌伎。我太 宗平高昌,尽收其乐,又造《宴乐》,而去《礼毕曲》。今著令者,惟此十部。虽 不著令,声节存者,乐府犹隶之。德宗朝,又有骠国亦遣使献乐。

  《高丽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袴,赤皮靴,五 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珰。二人黄裙襦,赤黄袴,极长 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乐用弹筝一,搊筝一,卧箜篌一,竖箜篌一,琵琶 一,义觜笛一,笙一,箫一,小筚篥一,大筚篥一,桃皮筚篥一,腰鼓一,齐鼓一, 檐鼓一,贝一。武太后时尚二十五曲,今惟习一曲,衣服亦浸衰败,失其本风。 《百济乐》,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岐王范为太常卿,复奏置之,是以音伎多阙。 舞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 此二国,东夷之乐也。

  《扶南乐》,舞二人,朝霞行缠,赤皮靴。隋世全用《天竺乐》,今其存者, 有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箫、笛、筚篥、铜拔、贝。《天竺乐》,工人皁丝布头 巾,白练襦,紫绫袴,绯帔。舞二人,辫发,朝霞袈裟,行缠,碧麻鞋。袈裟,今 僧衣是也。乐用铜鼓、羯鼓、毛员鼓、都昙鼓、筚篥、横笛、凤首箜篌、琵琶、铜 拔、贝。毛员鼓、都昙鼓今亡。《骠国乐》,贞元中,其王来献本国乐,凡一十二 曲,以乐工三十五人来朝。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辞。此三国,南蛮之乐。

  《高昌乐》,舞二人,白袄锦袖,赤皮靴,赤皮带,红抹额。乐用答腊鼓一腰 鼓一,鸡娄鼓一,羯鼓一,箫二,横笛二,筚篥二,琵琶二,五弦琵琶二,铜角一, 箜篌一。箜篌今亡。《龟兹乐》,工人皁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袖,绯布袴。舞 者四人,红抹额,绯袄,白袴帑,乌皮靴。乐用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 笙一,横笛一,箫一,筚篥一,毛员鼓一,都昙鼓一,答腊鼓一,腰鼓一,羯鼓一, 鸡娄鼓一,铜拔一,贝一。毛员鼓今亡。《疏勒乐》,工人皁丝布头巾,白丝布袴, 锦襟褾,舞二人,白袄,锦袖,赤皮靴,赤皮带。乐用竖箜篌、琵琶、五弦琵琶、 横笛、箫、筚篥、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康国乐》,工人皁丝布头巾, 绯丝布袍,锦领。舞二人,绯袄,锦领袖,绿绫浑裆袴,赤皮靴,白袴帑。舞急转 如风,俗谓之胡旋。乐用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铜拔一。《安国乐》,工人皁丝 布头巾,锦褾领,紫袖袴。舞二人,紫袄,白袴帑,赤皮靴。乐用琵琶、五弦琵琶、 竖箜篌、箫、横笛、筚篥、正鼓、和鼓、铜拔、箜篌。五弦琵琶今亡。此五国,西 戎之乐也。

  南蛮、北狄国俗,皆随发际断其发,今舞者咸用绳围首,反约发杪,内于绳下。 又有新声河西至者,号胡音声,与《龟兹乐》、《散乐》俱为时重,诸乐咸为之少 寝。

  《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 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后魏乐府始有北歌,即 《魏史》所谓《真人代歌》是也。代都时,命掖庭宫女晨夕歌之。周、隋世,与 《西凉乐》杂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目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浑》、 《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也。其不可解者,咸多 “可汗”之辞。按今大角,此即后魏世所谓《簸逻回》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 之辞。北虏之俗,呼主为可汗。吐谷浑又慕容别种,知此歌是燕、魏之际鲜卑歌。 歌辞虏音,竟不可晓。梁有《钜鹿公主歌辞》,似是姚苌时歌,其辞华音,与北歌 不同。梁乐府鼓吹又有《大白净皇太子》、《小白净皇太子》、《企喻》等曲。隋 鼓吹有《白净皇太子》曲,与北歌校之,其音皆异。开元初,以问歌工长孙元忠, 云自高祖以来,代传其业。元忠之祖,受业于侯将军,名贵昌,并州人也,亦世习 北歌。贞观中,有诏令贵昌以其声教乐府。元忠之家世相传如此。虽译者亦不能通 知其辞,盖年岁久远,失其真矣。丝桐,惟琴曲有胡笳声大角,金吾所掌。

  《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汉天子临轩设乐,舍利 兽从西方来,戏于殿前,激水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翳日,化成黄龙,修八丈, 出水游戏,辉耀日光。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二倡女对舞绳上,切肩而不倾。如是 杂变,总名百戏。江左犹有《高祇紫鹿》、《跂行鳖食》、《齐王卷衣》、《綍鼠》、 《夏育扛鼎》、《臣象行乳》、《神龟抃戏背负灵岳》、《桂树白雪》、《画地成 川》之伎。晋成帝咸康七年,散骑侍郎顾臻表曰:“末世之乐,设外方之观,逆行 连倒。四海朝觐帝庭,而足以蹈天,头以履地,反天地之顺,伤彝伦之大。”乃命 太常悉罢之。其后复《高祇紫鹿》。后魏、北齐,亦有《鱼龙辟邪》、《鹿马仙车》、 《吞刀吐火》、《剥车剥驴》、《种瓜拔井》之戏。周宣帝征齐乐并会关中。开皇 初,散遣之。大业二年,突厥单于来朝洛阳宫,炀帝为之大合乐,尽通汉、晋、周、 齐之术。胡人大骇。帝命乐署肄习,常以岁首纵观端门内。大抵《散乐》杂戏多幻 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安帝时,天竺 献伎,能自断手足,刳剔肠胃,自是历代有之。我高宗恶其惊俗,敕西域关令不令 入中国。苻坚尝得西域倒舞伎。睿宗时,婆罗门献乐,舞人倒行,而以足舞于极銛 刀锋,倒植于地,低目就刃,以历脸中,又植于背下,吹筚篥者立其腹上,终曲而 亦无伤。又伏伸其手,两人蹑之,施身绕手,百转无已。汉世有橦木伎,又有盘舞。 晋世加之以柸,谓之《柸盘舞》。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言舞用盘七枚也。 梁谓之《舞盘伎》。梁有《长蹻伎》、《掷倒伎》、《跳剑伎》、《吞剑伎》,今 并存。又有《舞轮伎》,盖今戏车轮者。《透三峡伎》,盖今《透飞梯》之类也。 《高祇伎》,盖今之戏绳者是也。梁有《獼猴幢伎》,今有《缘竿》,又有《獼猴 缘竿》,未审何者为是。又有《弄碗珠伎》、《丹珠伎》。

  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垒子》等戏。玄宗以其 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婆罗门乐》,与四夷同列。《婆罗门乐》用漆筚 篥二,齐鼓一。《散乐》,用横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其馀杂戏,变态多端,皆 不足称。《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 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 王入阵曲》。《拨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像之也。 《踏摇娘》,生于隋末。隋末河内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 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曲而被之弦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 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窟垒子》,亦 云《魁垒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齐后主 高纬尤所好。高丽国亦有之。

  八音之属,协于八节。匏,瓠也,女娲氏造。列管于匏上,内簧其中,《尔雅》 谓之巢。大者曰竽,小者曰和。竽,煦也,立春之音,煦生万物也。竽管三十六, 宫管在左。和管十三,宫管居中。今之竽、笙,并以木代匏而漆之,无复音矣。荆、 梁之南,尚存古制云。

  管三孔曰龠,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动也。箫,舜所造也。《尔雅》谓之茭。 音交大曰絪,二十三管,修尺四寸。笛,汉武帝工丘仲所造也。其元出于羌中。短 笛,修尺有咫。长笛、短笛之间,谓之中管。篪,吹孔有觜如酸枣。横笛,小篪也。 汉灵帝好胡笛。五胡乱华,石遵玩之不绝音。《宋书》云:有胡篪出于胡吹,则谓 此。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反插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路傍兒。”此歌 辞元出北国。之横笛皆去觜,其加觜者谓之义觜笛。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 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柷,众也。立夏之音,万物众皆成也。方 面各二尺馀,旁开员孔,内手于中,击之以举乐。敔,如伏虎,背皆有鬣二十七, 碎竹以击其首而逆刮之,以止乐也。舂牍,虚中如桶,无底,举以顿地如舂杵,亦 谓之顿相。相,助也,以节乐也。或谓梁孝王筑睢阳城,击鼓为下杵之节。《睢阳 操》用舂牍,后世因之。拍板,长阔如手,厚寸馀,以韦连之,击以代抃。

  琴,伏羲所造。琴,禁也,夏至之音,阴气初动,禁物之淫心。五弦以备五声, 武王加之为七弦。琴十有二柱,如琵琶。击琴,柳恽所造。恽尝为文咏,思有所属, 摇笔误中琴弦,因为此乐。以管承弦,又以片竹约而束之,使弦急而声亮,举竹击 之,以为节曲。瑟,昔者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为二十五弦。 大帝,太昊也。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 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杂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轧筝, 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筑,如筝,细颈,以竹击之,如击琴。《清乐》筝,用骨爪 长寸馀以代指。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鼗而鼓之者。及汉武帝 嫁宗女于乌孙,乃裁筝、筑为马上乐,以慰其乡国之思。推而远之曰琵,引而近之 曰琶,言其便于事也。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 是弦鼗之遗制。其他皆充上锐下,曲项,形制稍大,疑此是汉制。兼似两制者,谓 之“秦汉”,盖谓通用秦、汉之法。《梁史》称侯景之将害简文也,使太乐令彭隽 赍曲项琵琶就帝饮,则南朝似无。曲项者,亦本出胡中。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 所出。《风俗通》云:以手琵琶之,因为名。案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中 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搊琵琶者是也。《风俗通》所谓以手琵琶之。乃非用拨之义, 岂上世固有搊之者耶?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 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因谓之阮咸。咸, 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箜篌,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侯辉所 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声讹为箜篌。或谓师延靡靡乐,非也。旧说亦依琴 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 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凤首箜篌, 有项如轸。七弦,郑善子作,开元中进。形如阮咸,其下缺少而身大,旁有少缺, 取其身便也。弦十三隔,孤柱一,合散声七,隔声九十一,柱声一,总九十九声, 随调应律。太一,司马纟舀开元中进。十二弦,六隔,合散声十二,隔声七十二。 弦散声应律吕,以隔声旋相为宫,合八十四调。今编入雅乐宫县内用之。六弦,史 盛作,天宝中进,形如琵琶而长。六弦,四隔,孤柱一,合散声六,隔声二十四, 柱声一,总三十一声,隔调应律。天宝乐,任偃作,天宝中进。类石幢,十四弦, 六柱。黄钟一均足倍七声,移柱作调应律。

  埙,曛也,立秋之音,万物将曛黄也。埏土为之,如鹅卵,凡六孔,锐上丰下。 大者《尔雅》谓之曰LT。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其形似覆盆, 以四杖击之。秦、赵会于渑池,秦王击缶而歌。八缶,唐永泰初司马縚进《广平乐》, 盖八缶具黄钟一均声。钟,黄帝之工垂所造。钟,种也,立秋之音,万物种成也。 大曰镈,镈亦大钟也。《尔雅》谓之镛。小而编之曰编钟,中曰剽,小曰栈。錞于, 圆如碓头,大上小下,县以笼床,芒渼将之以和鼓。沈约《宋书》云,“今人间时 有之”,则宋日非庙庭所用。后周平蜀获之,斛斯徵观曰:“錞于也。”依干宝 《周礼注》试之,如其言。铙,木舌,摇之以和鼓。梁有铜磬,盖今方响之类。方 响,以铁为之,修八寸,广二寸,圆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设业,倚于架上以代钟磬。 人间所用者才三四寸。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若浮沤, 贯之以韦皮,相击以和乐也。南蛮国大者圆数尺。或谓南齐穆士素所造,非也。钲, 如大铜叠,县而击之,节鼓。铜鼓,铸铜为之,虚其一面,覆而击其上。南夷扶南、 天竺类皆如此。岭南豪家则有之,大者广丈馀。磬,叔所造也。磬,劲也,立冬之 音,万物皆坚劲。《书》云,“泗滨浮磬”,言泗滨石可为磬。今磬石皆出华原, 非泗滨也。登歌磬,以玉为之,《尔雅》谓之芃。鼓,动也,冬至之音,万物皆含 阳气而动。雷鼓八面以祀天,灵鼓六面以祀地,路鼓四面以祀鬼神。夏后加之以足, 谓之足鼓。殷人贯之以柱,谓之楹鼓。周人县之,谓之县鼓。后世从殷制建之,谓 之建鼓。晋鼓六尺六寸,金奏则鼓之。傍有鼓谓之应鼓,以和大鼓。小鼓有柄曰鞞, 摇之以和鼓。大曰鞉。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石遵好 之,与横笛不去左右。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于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檐 鼓,如小甕,先冒以革而漆之。羯鼓,正如漆桶,两手具击,以其出羯中,故号羯 鼓,亦谓之两杖鼓。都昙鼓,似腰鼓而小,以槌击之。毛员鼓,似都昙鼓而稍大。 答腊鼓,制广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声甚震,俗谓之揩鼓。鸡娄鼓,正圆,两手 所击之处,平可数寸。正鼓、和鼓者,一以正,一以和,皆腰鼓也。节鼓,状如博 局,中间员孔,适容其鼓,击之节乐也。抚拍,以韦为之,实之以糠,抚之节乐也。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金木之音,击而成乐。今东夷 有管木者,桃皮是也。西戎有吹金者,铜角是也。长二尺,形如牛角。贝,蠡也, 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桃皮,卷之以为筚篥。啸叶,衔叶而啸,其 声清震,橘柚尤善。四夷丝竹之量,国异其制,不可详尽。《尔雅》:琴二十弦曰 离,瑟二十七弦曰洒。汉世有洞箫,又有管,长尺围寸而并漆之。宋世有绕梁,似 卧箜篌。今并亡矣。今世又有篪,其长盈寻,曰七星,如筝稍小,曰云和,乐府所 不用。

  周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大夫曲县,士特县。故孔子之堂,闻金石之音;魏绛 之家,有钟磬之声。秦、汉之际,斯礼无闻。汉丞相田蚡,前庭罗钟磬,置曲旃。 光武又赐东海恭王钟之乐。即汉世人臣,尚有金石。汉乐歌云,“高张四县,神 来宴飨”,谓宫县也。制氏在太乐,能记铿锵鼓舞。河间王著《乐记》,八佾之舞 与制氏不甚相远,又舞八佾之明文也。《汉仪》云,高庙撞千石之钟十枚,即《上 林赋》所谓“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铤钜”者也。钟当十二,而此十枚,未识其义。 议者皆云汉世不知用宫县。今案汉章、和世用旋宫,汉世群儒,备言其义,牛弘、 祖孝孙所由准的也。又河间王博采经籍,与制氏不殊,知汉世之乐,为最备矣。魏、 晋已来,但云四厢金石,而不言其礼,或八架,或十架,或十六架。梁武始用二十 六架。贞观初增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罴桉十二于四隅。后魏、周、齐皆二十六架。 建德中,复梁三十六架。隋文省。炀帝又复之。

  乐县,横曰簨,竖曰。饰簨以飞龙,饰趺以飞廉,钟以挚兽,磬以挚鸟, 上列树羽,旁垂流苏,周制也。县以崇牙,殷制也。饰以博山,后世所加也。宫县 每架金博山五,轩县三。鼓,承以花趺,覆以华盖,上集翔鹭。隋氏二十架,先置 建鼓于四隅,镈钟方面各三,依其辰位,杂列编钟、磬各四架于其间。二十六架, 则编钟十二架,磬亦如之。轩县九架,镈钟三架,在辰、丑、申地,编钟、磬皆三 架。设路鼓二于县内戌、巳地之北。设柷敔于四隅,舞人立于其中。錞于、铙、铎、 抚拍、舂牍,列于舞人间。唐礼,天子朝庙用三十六架。高宗成蓬莱宫,充庭七十 二架。武后迁都,乃省之。皇后庙及郊祭并二十架,同舞八佾。先圣庙及皇太子庙 并九架,舞六佾。县间设柷敔各一,柷于左,敔于右。錞于、抚拍、顿相、铙、铎, 次列于路鼓南。舞人列于县北。登歌二架,登于堂上两楹之前。编钟在东,编磬在 西。登歌工人坐堂上,竹人立堂下,所谓“琴瑟在堂,竽笙在庭”也。殿庭加设鼓 吹于四隅。

  宴享陈《清乐》、《西凉乐》。架对列于左右厢,设舞筵于其间。旧皇后庭但 设丝管,大业尚侈,始置钟磬,犹不设镈钟,以镈磬代。武太后称制,用钟,因而 莫革。乐县,庭庙以五彩杂饰,轩县以硃,五郊则各从其方色。每先奏乐三日,太 乐令宿设县于庭,其日率工人入居其次。协律郎举麾,乐作;仆麾,乐止。文舞退, 武舞进。若常享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及会,先奏坐 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而毕矣。

  广明初,巢贼干纪,舆驾播迁,两都覆圮,宗庙悉为煨烬,乐工沦散,金奏几 亡。及僖宗还宫,购募钟县之器,一无存者。昭宗即位,将亲谒郊庙,有司请造乐 县,询于旧工,皆莫知其制度。修奉乐县使宰相张浚悉集太常乐胥详酌,竟不得其 法。时太常博士殷盈孙深于典故,乃案《周官考工记》之文,究其栾、铣、于、鼓、 钲、舞、甬之法,沉思三四夕,用算法乘除,镈钟之轻重高低乃定。悬下编钟,正 黄钟九寸五分,下至登歌倍应钟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口项之量,径衡之围, 悉为图,遣金工依法铸之,凡二百四十口。铸成,张浚求知声者处士萧承训、梨园 乐工陈敬言与太乐令李从周,令先校定石磬,合而击拊之,八音克谐,观者耸听。 浚既进呈,昭宗陈于殿庭以试之。时以宗庙焚毁之后,修奉不及,乃权以少府监 为太庙。其庭甚狭,议者论县乐之架不同。浚奏议曰:

  臣伏准旧制,太庙含元殿并设宫县三十六架,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诸殿庭, 并二十架。今修奉乐悬,太庙合造三十六架,臣今参议,请依古礼用二十架。伏自 兵兴已来,雅乐沦缺,将为修奉,事实重难。变通宜务于酌中,损益当循于宁俭。 臣闻诸旧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相成王,始暇制乐。魏初无乐器及伶人,后稍 得登歌食举之乐。明帝太宁末,诏增益之。咸和中,鸠集遗逸,尚未有金石之音。 至孝武太元中,四厢金石始备,郊祀犹不举乐。宋文帝元嘉九年,初调金石。二十 四年,南郊始设登歌,庙舞犹阙。孝武孝建中,有司奏郊庙宜设备乐,始为详定。 故后魏孝文太和初,司乐上书,陈乐章有阙,求集群官议定,广修器数,正立名品。 诏虽行之,仍有残缺。隋文践祚,太常议正雅乐,九年之后,惟奏黄钟一宫,郊庙 止用一调。据礼文,每一代之乐,二调并奏,六代之乐,凡十二调。其馀声律,皆 不复通。高祖受隋禅,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命太 常考正雅乐。贞观二年,考毕上奏。盖其事体大,故历代不能速成。

  伏以俯逼郊天,式修雅乐,必将集事,须务相时。今者帑藏未充,贡奉多阙, 凡阙货力,不易方圆,制度之间,亦宜撙节。臣伏惟《仪礼》宫悬之制,陈镈钟二 十架,当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设编钟一架;乙、丁、辛、癸,各设编 磬一架,合为二十架。树建鼓于四隅。当乾、坤、艮、巽之位,以象二十四气。宗 庙、殿庭、郊丘、社稷,皆用此制,无闻异同。周、汉、魏、晋、宋、齐六朝,并 只用二十架。隋氏平陈,检梁故事,乃设三十六架。国初因之不改。高宗皇帝初成 蓬莱宫,充庭七十二架,寻乃省之。则簨架数太多,本近于侈。止于二十架,正 协礼经。兼今太庙之中,地位甚狭,百官在列,万舞充庭,虽三十六架具存,亦施 为不得。庙庭难容,未易开广,乐架不可重沓铺陈。今请依周、汉、魏、晋、宋、 齐六代故事,用二十架。

  从之。

  古制,雅乐宫县之下,编钟四架,十六口。近代用二十四口,正声十二,倍声 十二,各有律吕,凡二十四声。登歌一架,亦二十四钟。雅乐沦灭,至是复全。

志·卷十 

  音乐三

  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 乐章。其后至则天称制,多所改易,歌辞皆是内出。开元初,则中书令张说奉制所 作,然杂用贞观旧词。自后郊庙歌工乐师传授多缺,或祭用宴乐,或郊称庙词。二 十五年,太常卿韦縚令博士韦逌、直太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虔申怀操等, 铨叙前后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以付太乐、鼓吹两署,令工人习之。时太常旧相传 有宫、商、角、徵、羽《宴乐》五调歌词各一卷,或云贞观中侍中杨恭仁妾赵方等 所铨集,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杂诗,至縚又令太乐令孙玄成更加整比为七卷。 又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 为法曲。今依前史旧例,录雅乐歌词前后常行用者,附于此志。其五调法曲,词多 不经,不复载之。

  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乐章八首贞观二年,祖孝孙定雅乐。贞观六年,褚亮、虞世 南、魏徵等作此词,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

  上灵眷命兮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皇帝行用《太和》: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礼唯崇德,乐以和声。百神仰止, 天下文明。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阳播气,甄耀垂明。有赫圆宰,深仁曲成。日丽苍璧,烟开紫营。聿遵虔享, 式降鸿祯。

  迎俎入用《雍和》:

  钦惟大帝,载仰皇穹。始命田烛,爰启郊宫。《云门》骇听,雷鼓鸣空。神其 介祀,景祚斯融。

  酌献饮福用《寿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迭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武舞作用《凯安》: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 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送神用《豫和》: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征。

  又郊天乐章一首太乐旧有此辞,不详所起。

  送神用《豫和》:

  苹蘩礼著,黍稷诚微。音盈凤管,彩驻龙旗。洪歆式就,介福攸归。送乐有阕, 灵驭遄飞。

  则天大圣皇后大享昊天乐章十二首 御撰

  第一:

  太阴凝至化,贞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 曦。

  第二:

  赡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第三: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圆坛敢申昭报, 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第四: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 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第五: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暢和音。仰惟灵鉴, 俯察翘襟。

  第六: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 聿罄庄心。

  第七:

  钅尊浮九醖,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第八: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暢 《韶英》。

  第九: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 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第十: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 唯诚唯质。

  第十一: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顾惭菲奠,久驻云軿。瞻荷灵泽, 悚恋兼盈。

  第十二: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景龙三年中宗亲祀昊天上帝乐章十首

  降神用《豫和》:

  天之历数归睿唐,顾惟菲德钦昊苍。选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阳。

  皇帝行用《太和》圆钟宫

  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恆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 式赞嘉谟。

  告谢圆钟宫:

  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远叶千龄运,遐销九域尘。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 臻。年登庆西亩,稔岁贺盈囷。

  登歌用《肃和》无射均之林钟羽:

  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九玄著象,七曜甄明。珪璧是奠,醖酎斯盈。作乐崇德, 爰暢《咸英》。

  迎俎用《雍和》圆钟均之黄钟羽:

  郊坛展敬,严配因心。孤竹箫管,空桑瑟琴。肃穆大礼,铿锵八音。恭惟上帝, 希降灵歆。

  酌献用《福和》圆钟宫:

  九成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托明禋。

  中宫助祭升坛用函钟宫:

  坤元光至德,柔训阐皇风。《芣苡》芳声远,《螽斯》美化隆。睿范超千载, 嘉猷备六宫。肃恭陪盛典,钦若荐禋宗。

  亚献用函钟宫:

  三灵降飨,三后配神。虔敷藻奠,敬展郊禋。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圆钟均之中吕商

  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武舞作用《凯安》圆钟均之无射徵:

  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戎车盟津偃,玉帛涂山会。舜日启祥晖,尧云卷征 旆。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外。

  开元十一年玄宗祀昊天于圆丘乐章十一首

  降神用《豫和》圆钟宫三成,黄钟角一成,太簇徵一成,姑洗羽一成,已上六 变词同。:

  至矣丕构,蒸哉太平。授牺膺箓,复禹继明。草木仁化,《凫鹥》颂声。祀宗 陈德,无愧斯诚。

  迎神用《歆和》:

  崇禋已备,粢盛聿修。洁诚斯展,钟石方遒。

  皇祖光皇帝室酌献用《长发》黄钟宫。词同贞观《长发》。

  太祖景皇帝室酌献用《大基》太簇宫。词同贞观《大基》。

  代祖元皇帝室酌献用《大成》姑洗宫。词同贞观《大成》。

  高祖神尧皇帝室酌献用《大明》蕤宾宫。词同贞观《大明》。

  太宗文武圣皇帝室酌献用《崇德》夷则宫。词同贞观《崇德》。:

  高宗天皇大帝室酌献用《钧天》黄钟宫。词同光宅钧天。

  义宗孝敬皇帝室酌献用《承光》黄钟宫:

  金相载穆,玉裕重晖。养德清禁,承光紫微。乾宫候色,震象增威。监国方永, 宾天不归。孝友自衷,温文性与。龙楼正启,鹤驾斯举。丹扆流念,鸿名式序。中 兴考室,永陈彝俎。

  皇帝饮福用《延和》黄钟宫:

  巍巍累圣,穆穆重光。奄有区夏,祚启隆唐。百蛮饮泽,万国来王。本枝亿载, 鼎祚逾长。

  皇帝行用《太和》:

  郊坛齐帝,礼乐祠天。丹青寰宇,宫徵山川。神祇毕降,行止重旋。融融穆穆, 纳祉洪延。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止奏潜聆,登仪宿转。大玉躬奉,参钟首奠。簠簋聿升,牺牲递荐。昭事颙若, 存存以伣。

  迎俎入用《雍和》:

  烂云普洽,律风无外。千品其凝,九宾斯会。禋樽晋烛,纯牺涤汰。玄覆攸广, 鸿休汪濊。

  皇帝酌献天神用《寿和》:

  六变爰阕,八阶载虔。祐我皇祚,于万斯年。

  酌献配座用《寿和》:

  于赫圣祖,龙飞晋阳。底定万国,奄有四方。功格上下,道冠农黄。郊天配享, 德合无疆。

  饮福酒用《寿和》:

  崇崇太畤,肃肃严禋。粢盛既洁,金石毕陈。上帝来享,介福爰臻。受厘合福, 宝祚惟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祝史正辞,人神庆叶。福以德昭,享以诚接。六变云备,百礼斯浃。祀事孔明, 祚流万叶。

  武舞用《凯安》:

  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肃和崇圣灵,陈信表皇道。玉鏚初蹈厉,金匏既静 好。

  礼毕送神用《豫和》:

  大号成命,《思文》配天。神光肸蚃,龙驾言旋。眇眇阊阖,昭昭上玄。俾昌 而大,于万斯年。

  皇帝还大次用《太和》:

  六成既阕,三荐云终。神心具醉,圣敬愈崇。受厘皇邸,回跸帷宫。穰穰之福, 永永无穷。

  玄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祀天乐章十四首中书令燕国公张说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六变夹钟宫之一: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

  夹钟宫之二:

  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

  夹钟宫之三:

  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肃振振,锵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黄钟宫:

  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太簇徵: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山川偏礼,宫徵惟新。玉帛非盛,聪明会贞。正斯一德, 通乎百神。

  姑洗羽:

  飨帝飨亲,维孝维圣。缉熙懿德,敷扬成命。华夷志同,笙镛礼盛。明灵降止, 感此诚敬。

  迎送皇帝用《太和》:

  孝敬中发,和容外彰。腾华照宇,如升太阳。贞璧就奠,玄灵垂光。礼乐具举, 济济洋洋。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羽调:

  奠祖配天,承天享帝。百灵咸秩,四海来祭。植我苍璧,布我玄制。华日徘徊, 神灵容裔。

  迎俎入用《雍和》:

  俎豆有馝,洁粢丰盛。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鼓钟管磬,肃唱和鸣。皇皇后祖, 赉我思成。

  酌献用《寿和》黄钟宫调:

  蒸蒸我后,享献惟夤。躬酌郁鬯,跪奠明神。孝莫孝乎配上帝以亲,敬莫敬乎 教天下为臣。

  皇帝饮福用《寿和》:

  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商调: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倘佯八风生。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 清。

  终献亚献用《凯安》:

  列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黄钺诛群盗,硃旗扫多罪。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 改。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

  送神用《豫和》夹钟宫调:

  礼乐终,烟燎上。怀灵惠,结皇想。归风疾,回风爽。百福来,众神往。

  正月上辛祈谷于南郊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贞观礼》,祀感帝用此词,显庆已后,词同冬至圆丘。:

  履艮斯绳,居中体正。龙运垂祉,昭符启圣。式事严禋,聿怀嘉庆。惟帝永锡, 时皇休命。

  迎俎用《雍和》:

  殷荐乘春,太坛临曙。八簋盈和,六瑚登御。嘉稷匪歆,德馨斯饫。祝嘏无易, 灵心有豫。

  皇帝酌献饮福酒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玉帛牺牲申敬享,金丝戚羽盛音容。庶俾亿龄禔景福,长欣万宇洽时邕。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季秋享上帝于明堂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等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严配申虔,宗禋展敬。樽罍盈列,树羽交映。玉币通诚, 祚隆皇圣。

  迎俎用《雍和》: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雾凝璇篚,风清金县。神涤备全,明粢丰衍。载结彝俎, 陈诚以荐。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御扆合宫承宝历,席图重馆奉明灵。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则天大圣皇后享明堂乐章十二首御撰

  外办将出: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 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皇帝行用黄钟宫: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 永戢干戈。

  皇嗣出入升降: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 祥开万春。

  迎送王公: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得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 周历长隆。

  登歌大吕均无射羽: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笙镛合奏,文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择良辰。洁诚斯著, 奠谒方申。

  配飨:

  笙镛间鸣玉,文物昭清晖。粹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洁庶无 违。

  宫音:

  履艮苞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裁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 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角音: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徵音: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樽,式表虔襟陈桂俎。

  商音: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仪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 百谷斯盈。

  羽音:

  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孟夏雩祀上帝于南郊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等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硃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 年祥叶庆。

  迎俎用《雍和》:

  绀筵分彩,瑶图叶绚。风管晨凝,云歌晓啭。肃事苹藻,虔申桂奠。百谷斯登, 万箱攸荐。

  皇帝酌献饮福酒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凤曲登歌调令序,龙雩集舞泛祥风。彩FK云回昭睿德,硃干电发表神功。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雩祀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或云开元初造。

  降神用《豫和》:

  鸟纬迁序,龙星见辰。纯阳在律,明德崇禋。五方降帝,万宇安人。恭以致享, 肃以迎神。

  送神用《豫和》:

  祀遵经设,享缘诚举。献毕于樽,撤临于俎。舞止干戚,乐停柷敔。歌以送神, 神还其所。

  祀五方上帝于五郊乐章四十首贞观中魏徵等作,今行用。

  祀黄帝降神奏宫音:

  黄中正位,含章居贞。既彰六律,兼和五声。毕陈万舞,乃荐斯牲。神其下降, 永祚休平。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渺渺方舆,苍苍圆盖。至哉枢纽,宅中图大。气调四序,风和万籁。祚我明德, 时雍道泰。

  迎俎用《雍和》:

  金县夕肆,玉俎朝陈。飨荐黄道,芬流紫辰。乃诚乃敬,载享载禋。崇荐斯在, 惟皇是宾。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御征乘宫出郊甸,安歌率舞递将迎。自有《云门》符帝赏,犹持雷鼓答天成。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祀青帝降神用角音: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律候新风,阳开初蛰。至德可飨,行潦斯挹。锡以无疆, 蒸人乃粒。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节物变柳,光风转蕙。瑶席降神,硃弦飨帝。诚备祝嘏, 礼殚珪币。

  迎俎用《雍和》: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文物斯建,声名济济。六变有成,三登无体。乃眷丰洁, 恩覃恺悌。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笙歌龠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祀赤帝降神用徵音:

  青阳告谢,硃明戒序。延长是祈,敬陈椒醑。博硕斯荐,笙镛备举。庶尽肃恭, 非馨稷黍。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峰云暮起,景风晨扇。木槿初荣,含桃可荐。芬馥百品, 铿锵三变。

  迎俎用《雍和》:

  昭昭丹陆,奕奕炎方。礼陈牲币,乐备篪簧。琼羞溢俎,玉浮觞。恭惟正直, 歆此馨香。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千里温风飘绛羽,十枚炎景胜硃干。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祀白帝降神用商音:

  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万方静谧,九土和平。馨香是荐, 受祚聪明。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气肃霜严,林凋草劲。豺祭隼击,潦收川镜。九谷已登, 万箱流咏。

  迎俎用《雍和》:

  律应西成,气躔南吕。珪币咸列,笙竽备举。苾苾兰羞,芬芬桂醑。式资宴贶, 用调霜序。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璿仪气爽惊缇龠,玉吕灰飞含素商。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祀黑帝降神用羽音:

  严冬季月,星回风厉。享祀报功,方祈来岁。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次极阳乌,纪穷阴兔。火林溯雪,汤泉凝冱。八蜡已登, 三农息务。

  迎俎用《雍和》:

  阳月斯纪,应钟在候。载洁牲牷,爰登俎豆。既高既远,无声无臭。静言格思, 惟神保佑。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执龠持羽初终曲,硃干玉鏚始分行。《七德》、《九功》咸已暢,明灵降福具 穰穰。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五郊乐章十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黄郊迎神:

  硃明季序,黄郊王辰。厚以载物,甘以养人。毓金为体,禀火成身。宫音式奏, 奏以迎神。

  送神: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土王四月,时季一周。黍稷已享,笾豆宜收。送神有乐, 神其赐休。

  青郊迎神: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 帝神其入。

  送神:

  文物流彩,声明动色。人竭其恭,灵昭其饬。歆荐无巳,垂祯不极。送礼有章, 惟神还轼。

  赤郊迎神:

  青阳节谢,硃明候改。靡草雕华,含桃流彩。列钟磬,筵陈脯醢。乐以迎神, 神其如在。

  送神:

  炎精式降,苍生攸仰。羞列豆笾,酒陈牲象。昭祀有应,宜其不爽。送乐张音, 惟灵之往。

  白郊迎神:

  序移玉律,节应金商。天严杀气,吹警秋方。燎既积,稷奠并芳。乐以迎 奏,庶降神光。

  送神:

  祀遵五礼,时属三秋。人怀肃敬,灵降祯休。奠歆旨酒,荐享珍羞。载张送乐, 神其上游。

  黑郊迎神:

  玄英戒序,黑郊临候。掌礼陈彝,司筵执豆。寒雰敛色,冱泉凝漏。乐以迎神, 八音斯奏。

  送神:

  北郊时冽,南陆辉处。奠本虔诚,献弥恭虑。上延祉福,下承欢豫。广乐送神, 神其整驭。

  祀朝日乐章八首贞观中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惟圣格天,惟明飨日。帝郊肆类,王宫戒吉。珪奠春舒,钟歌晓溢。礼云克备, 斯文有秩。

  迎俎用《雍和》:

  晨仪式荐,明祀惟光。神物爰止,灵晖载扬。玄端肃事,紫幄兴祥。福履攸假, 于昭令王。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崇牙树羽延《调露》,旋宫扣律掩《承云》。诞敷懿德昭神武,载集丰功表睿 文。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祀朝日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辞,不详所起。

  迎神:

  太阳朝序,王宫有仪。蟠桃彩驾,细柳光驰。轩祥表合,汉历彰奇。礼和乐备, 神其降斯。

  送神:

  五齐兼饬,百羞具陈。乐终广奏,礼毕崇禋。明鉴万宇,昭临兆人。永流洪庆, 式动曦轮。

  祀夕月乐章八首贞观中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测妙为神,通微曰圣。坎祀贻则,郊禋展敬。璧荐登光,金歌动映。以载嘉德, 以流曾庆。

  迎俎用《雍和》:

  朏晨争举,天宗礼辟。夜典凉秋,阴明湛夕。有斯旨,有牲斯硕。穆穆其晖, 穰穰是积。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合吹八风金奏动,分容万舞玉鞘惊。词昭茂典光前烈,夕曜乘功表盛明。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蜡百神乐章八首贞观中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序迫岁阴,日躔星纪。爰稽茂典,聿崇清祀。绮币霞舒,瑞珪虹起。百礼垂裕, 万灵荐祉。

  迎俎用《雍和》:

  缇龠劲序,玄英晚候。姬蜡开仪,豳歌入奏。蕙馥雕俎,兰芬玉酎。大飨明祇, 永绥多祐。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经纬两仪文化洽,削平万域武功成。瑶弦自乐乾坤泰,玉鏚长欢区县宁。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蜡百神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今不行用:

  八蜡开祭,万物咸祀。上极天维,下穷坤纪。鼎俎流馥,樽彝荐美。有灵有祇, 咸希来止。

  送神今不行用:

  十旬欢洽,一日祠终。澄彝拂俎,报德酬功。虑虔容肃,礼缛仪丰。神其降祉, 整驭随风。

  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顺和》:

  万物资以化,交泰属升平。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具仪光玉帛,送舞变 《咸英》。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九宫肃列,六典相仪。永言配命, 长保无亏。

  迎俎用《雍和》:

  柔而能方,直而能敬。厚载以德,大亨以正。有涤斯牷,有馨斯盛。介兹景福, 祚我休庆。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鏚递成容。一德惟宁两仪泰,三才保合四时邕。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顺和》:

  阴祇叶赞,厚载方贞。牲币具举,箫管备成。其礼惟肃,其德惟明。神之听矣, 式鉴虔诚。

  则天皇后永昌元年大享拜洛乐章十五首御撰

  设礼用《昭和》:

  九玄眷命,三圣基隆。奉成先旨,明台毕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业, 式播淳风。

  《致和》: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 祥。

  《咸和》:

  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伸。灵眷遥行秘躅,嘉贶荐委殊珍。肃礼恭禋载展, 翘襟恳志逾殷。方期交际悬应,末一句逸。

  乘舆初行用《九和》:

  祇荷坤德,钦若乾灵。惭惕罔置,兴居匪宁。恭崇礼则,肃奉仪形。惟凭展敬, 敢荐非馨。

  拜洛用《显和》:

  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 亏。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受图用《显和》:

  顾德有惭虚菲,明祇屡降祯符。汜水初呈秘象,温洛荐表昌图。玄泽流恩载洽, 丹襟荷渥增愉。

  登歌用《昭和》:

  舒阴至养,合大资生。德以恆固,功由永贞。升歌荐序,垂币翘诚。虹开玉照, 凤引金声。

  迎俎用《敬和》:

  兰俎既升,苹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 敷诚,实惟忘倦。

  酌献用《钦和》: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齐和》:

  沉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既荐羽旌文化启,还呈干戚武威扬。

  武舞用《德和》:

  夕惕司龙契,晨兢当凤扆。崇儒习旧规,偃霸循先旨。绝壤飞冠盖,遐区丽山 水。幸承三圣馀,忻属千年始。

  撤俎用《禋和》: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 登列,歌《雍》撤肆。

  辞神用《通和》:

  皇皇灵眷,穆穆神心。暂动凝质,还归积阴。功玄枢纽,理寂高深。衔恩佩德, 耸志翘襟。

  送神用《归和》:

  言旋云洞兮蹑烟途。永宁中宇兮安下都。苞涵动植兮顺荣枯,长贻宝贶兮赞璇 图。

  又《归和》:

  调云阕兮神座兴,骖云驾兮俨将升。腾绛霄兮垂景祐,翘丹恳兮荷休征。

  睿宗太极元年祭皇地祇于方丘乐章八首不详撰者

  迎神用《顺和》黄钟宫三变,太簇角一变,姑洗徵一变,南吕羽一变。:

  坤厚载物,德柔垂祉。九域咸雍,四溟为纪。敬因良节,虔修阴祀。广乐式张, 灵其降止。

  金奏新加太簇宫:

  坤元至德,品物资生。神凝博厚,道叶高明。列镇五岳,环流四瀛。于何不载, 万宝斯成。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贞观冬至圆丘,黄钟宫。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词同贞观太庙《肃和》,应钟均之夷则。

  迎俎及酌献用《雍和》词同贞观太庙《雍和》。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词同皇帝朝群臣《舒和》。

  武舞用《凯安》词同贞观冬至圆丘。

  送神用《顺和》林钟宫:

  乐备金石,礼光樽俎。大享爰终,洪休是举。雨零感节,云飞应序。缨绂载辞, 皇灵具举。

  玄宗开元十一年祭皇地祇于汾阴乐章十一首

  迎神用《顺和》林钟以下各再变 林钟宫黄门侍郎韩思复作:

  大乐和暢,殷荐明神。一降通感,八变必臻。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 休征万人。

  太簇角中书侍郎庐从愿作:

  坤元载物,阳乐发生。播殖资始,品汇咸亨。列俎棋布,方坛砥平。神歆禋祀, 后德惟明。

  姑洗徵司勋郎中刘晃作:

  大君出震,有事郊禋。斋戒既肃,馨香毕陈。乐和礼备,候暖风春。恭惟降福, 实赖明神。

  南吕羽礼部侍郎韩休作:

  于穆浚哲,维清缉熙。肃事昭配,永言孝思。涤濯静嘉,馨香在兹。神之听之, 用受福釐。

  皇帝行用《太和》 黄钟宫吏部尚书王作:

  于穆圣皇,六叶重光。太原刻颂,后土疏场。宝鼎呈符,歊云降祥。礼乐备矣, 降福穰穰。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蕤宾均之夹钟羽刑部侍郎崔玄暐作:

  聿修严配,展事禋宗。祥符宝鼎,礼备黄琮。祝词以信,明德惟聪。介兹景福, 永永无穷。

  迎俎用《雍和》 黄钟均之南吕羽徐州刺史贾曾作:

  蠲我餴饎,洁我膋芗。有豆孔硕,为羞既臧。至诚无昧,精意惟芳。神其醉止, 欣欣乐康。

  酌献饮福用《寿和》 黄钟宫礼部尚书苏颋作:

  礼物斯备,乐章乃陈。谁其作主,皇考圣真。对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 厚泽如春。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太簇宫太常少卿何鸾作:

  乐奏云阕,礼章载虔。禋宗于地,昭假于天。惟馨荐矣,既醉歆焉。神之降福, 永永万年。

  武舞用《凯安》 黄钟均之林钟徵主爵郎中蒋挺作:

  维岁之吉,维辰之良。圣君绂冕,肃事坛场。大礼已备,大乐斯张。神其醉止, 降福无疆。

  送神用《顺和》尚书右丞源光裕作:

  方丘既膳,嘉飨载谧。齐敬毕诚,陶匏贵质。秀簠丰荐,芳俎盈实。永永福流, 其升如日。

  玄宗开元十三年禅社首山祭地祇乐章八首

  迎神用《顺和》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圣心事能察,层庙陈厥 诚。黄祇俨如在,泰折俟咸亨。

  皇帝行用《太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祇。裘冕而祀,陟降在斯。五音克备,八变聿施。缉熙肆靖, 厥心匪离。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 胡宁克暇。

  迎俎入用《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粢盛以洁,房俎斯荐。惟德惟馨, 尚兹克遍。

  皇帝酌献用《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乐盈而反,礼顺其禋。立清以献,荐欲是亲。于穆不已, 裒对斯臻。

  皇帝饮福用《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大裘如濡,执珽有颙。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 云胡肃邕。

  皇帝还宫用《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 享神配极。

  迎神用《灵具醉》代顺和,侍中源乾曜作。:

  灵具醉,杳熙熙。灵将往,眇禗禗。顾明德,吐正词。烂遗光,流祯祺。

  祭神州于北郊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作

  送神用《顺和》词同夏至方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大矣坤仪,至哉神县。包含日域,牢笼月HC。露洁三清,风调六变。皇祇届 止,式歆恭荐。

  迎俎用《雍和》: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礼以导神,乐以和性。黝牲在列,黄琮俯映。九土既平, 万邦贻庆。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顺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祭神州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含育九区,保安万国。诚敬无怠,禋祀有则。乐以迎神, 其仪不忒。

  送神:

  神州阴祀,洪恩广济。草树沾和,飞沉沐惠。礼修鼎俎,奠歆瑶币。送乐有章, 灵轩其逝。

  祭太社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顺和》词同夏至方丘。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后土凝德,神功叶契。九域底平,两仪交际。戊期应序,阴墉展币。灵车少留, 俯歆樽桂。

  迎俎用《雍和》: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受露疏坛,承风启地。洁粢登俎,醇牺入馈。介福远流, 群生毕遂。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阳乘仁暢八埏。纬武经文陶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顺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太社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

  烈山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谷,济育兆人。春官缉礼,宗伯司禋。戊为吉日, 迎享兹辰。

  送神:

  告祥式就,酬功载毕。亲地尊天,礼文经术。贶征令序,福流初日。神驭爰归, 祠官其出。

  享先农乐章贞观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咸和》: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古今攸赖,是曰人天。耕斯帝藉,播厥公田。式崇明祀, 神其福焉。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尊彝既列,瑚簋有荐。歌工载登,币礼斯奠。肃肃享祀,颙颙缨弁。神之听之, 福流寰县。

  迎俎用《雍和》:

  前夕亲牲,质明奉俎。沐芳整弁,其仪式序。盛礼毕陈,嘉乐备举。歆我懿德, 非馨稷黍。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羽龠低昂文缀已,干戚蹈厉武行初。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承和》:

  又享先农乐章一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送神用《承和》:

  三推礼就,万庾祈凝。夤宾志远,藨濆惟兴。降歆肃荐,垂祐祗膺。送神有乐, 神其上升。

  享先蚕乐章五首显庆中,皇后亲蚕,奉敕内出此词。

  迎神用《永和》亦曰《顺德》:

  芳春开令序,韶苑暢和风。惟灵申广祐,利物表神功。绮会周天宇,黼黻藻寰 中。庶几承庆节,歆奠下帷宫。

  皇后升坛用《肃和》:

  明灵光至德,深功掩百神。祥源应节启,福绪逐年新。万宇承恩覆,七庙伫恭 禋。于兹申至恳,方期远庆臻。

  登歌奠币用《展敬》:

  霞庄列宝卫,云集动和声。金卮荐绮席,玉币委芳庭。因心罄丹款,先己励苍 生。所冀延明福,于兹享至诚。

  迎俎用《洁诚》:

  桂筵开玉俎,兰圃荐琼芳。八音调凤律,三献奉鸾觞。洁粢申大享,庭宇冀降 祥。神其覃有庆,锡福永无疆。

  饮福送神用《昭庆》: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启,方期庶绩凝。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 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皇太子亲释奠乐章五首

  迎神用承和亦曰《宣和》:

  圣道日用,神机不测。金石以陈,弦歌载陟。爰释其菜,匪馨于稷。来顾来享, 是宗是极。

  皇太子行用《承和》:

  万国以贞光上嗣,三善茂德表重轮。视膳寝门遵要道,高辟崇贤引正人。

  登歌奠币用《肃和》: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旁周万物,俯应千年。旧章允著,嘉贽孔虔。王化兹首, 儒风是宣。

  迎俎用《雍和》:

  堂献瑶篚,庭敷璆县。礼备其容,乐和其变。肃肃亲享,雍雍执奠。明礼惟馨, 苹蘩可荐。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隼集龟开昭圣列,龙蹲凤歭肃神仪。尊儒敬业宏图阐,纬武经文盛德施。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承和》词同迎神:

  又享孔庙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

  通吴表圣,问老探贞。三千弟子,五百贤人。亿龄规法,万载祠禋。洁诚以祭, 奏乐迎神。

  送神:

  醴溢牺象,羞陈俎豆。鲁壁类闻,泗川如觏。里校覃福,胄筵承祐。雅乐清音, 送神其奏。

  享龙池乐章十首

  第一章紫微令姚崇作也: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既叶翠泉光宝命,还符白水出真人。此时 舜海潜龙跃,北地尧河带马巡。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

  第二章左拾遗蔡孚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昔日昔时经此地,看来看去渐成川。歌台 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莫言波上春云少,只为从龙直上天。

  第三章太府少卿沈佺期作: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 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上地莫东归。

  第四章黄门侍郎卢怀慎作:

  代邸东南龙跃泉,清漪碧浪远浮天。楼台影就波中出,日月光疑镜里悬。雁沼 回流成舜海,龟书荐祉应尧年。大川既济惭为楫,报德空思奉细涓。

  第五章殿中监姜皎作:

  龙池初出此龙山,常经此地谒龙颜。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尧坛 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愿以飘飖五云影,从来从去九天间。

  第六章吏部尚书崔日用作:

  龙兴白水汉兴符,圣主时乘运斗枢。岸上裛茸五花树,波中的皪千金珠。操环 昔闻迎夏启,发匣先来瑞有虞。风色云光随隐见,亦云神化象江湖。

  第七章紫微侍郎苏颋作: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钟在天。轩后雾图今已得,秦王水剑昔常传。恩鱼 不似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

  第八章黄门侍郎李乂作: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洊源流万顷馀。魏国君王称象处,晋家籓邸化龙初。青蒲 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自有神灵滋液地,年年云物史官书。

  第九章工部侍郎姜晞作: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春写曙天。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 渚傍还启圣,桃李初开更有仙。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第十章兵部郎中裴璀作: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洲渚 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志·卷十一 

  音乐四

  享太庙乐章十三首贞观中魏徵褚亮等作

  迎神用《永和》黄钟宫三成,大吕角二成,太簇徵二成,应钟羽二成,总九变 同用。: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 神其格思。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酌鬯用《肃和》夹钟均之黄钟羽:

  大哉至德,允兹明圣。格于上下,聿遵诚敬。喜乐斯登,鸣珠以咏。神其降止, 式隆景命。

  迎俎用《雍和》:

  崇兹享祀,诚敬兼至。乐以感灵,礼以昭事。粢盛咸洁,牲牷孔备。永言孝思, 庶几不匮。

  皇祖宣简公酌献用《长发》无射宫:

  浚哲惟唐,长发其祥。帝命斯祐,王业克昌。配天载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 申锡无疆。

  皇祖懿王酌献用《长发》同前词,黄钟宫。:

  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基》太簇宫:

  猗欤祖业,皇矣帝先。翦商德厚,封唐庆延。在姬犹稷,方晋逾宣。基我鼎运, 于万斯年。

  世祖元皇帝酌献用《大成》姑洗宫:

  周称王季,晋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齐芬。藏用四履,屈道三分,铿锵钟石, 载纪鸿勋。

  高祖大武皇帝酌献用《大明》蕤宾宫: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勋华既没,禹汤勃兴。神武命代,灵眷是膺。望云彰德, 察纬告征。上纽天维,下安地轴。征师涿野,万国咸服。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殊 域委FB,怀生介福。大礼既饰,大乐已和。黑章扰囿,赤字浮河。功宣载籍,德 被咏歌。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皇帝饮福用《寿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圣敬通神光七庙,灵心荐祚和万方。严禋克配鸿基远,明德惟馨凤历昌。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彻俎用《雍和》:

  于穆清庙,聿修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笾豆彻荐,人祇介祉。神惟格思, 锡祚不已。

  送神用《永和》:

  肃肃清祀,蒸蒸孝思。荐享昭备,虔恭在兹。雍歌彻俎,祝嘏陈辞。用光武志, 永固鸿基。

  又享太庙乐章五首永徽已后续撰,不详撰者。

  太宗文皇帝酌献用《崇德》夷则宫,永徽元年造。

  五运改卜,千龄启圣。彤云晓聚,黄星夜映。叶阐珠囊,基开玉镜。后为图开。 下临万宇,上齐七政。雾开三象,尘清九服。海溓星晖,远安迩肃。天地交泰,华 夷辑睦。翔泳归仁,中外禔福。绩逾黜夏,勋高翦商。武陈《七德》,刑设三章。 祥禽巢阁,仁兽游梁。卜年惟永,景福无疆。

  高宗天皇大帝酌献用《钧天》黄钟宫,光宅元年造。

  承箓,纂圣登皇。遐清万宇,仰协三光。功成日用,道济时康。璇图载永,宝 历斯昌。日月扬晖,烟云烂色。河岳修贡,神祇效职。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 通寰,孝思浃宙。奉扬先德,虔遵曩狩。展义天扃,飞英云岫。化逸王表,神凝帝 先。乘云厌俗,驭日登玄。

   

  中宗孝和皇帝酌献用《太和》太簇宫,景云元年造。

  广乐既备,嘉荐既新。述先惟德,孝飨惟亲。七献具举,五齐毕陈。锡兹祚福, 于万斯春。

  睿宗大圣真皇帝酌献用《景云》黄钟宫,开元四年造。:

  惟睿作圣,惟圣登皇。精感耀魄,时膺会昌。舜惭大孝,尧推让王。能事斯极, 振古谁方。文明履运,车书同轨。巍巍赫赫,尽善尽美。衢室凝旒,大庭端扆。释 负之寄,事光复子。脱屣高天,登遐上玄。龙湖超忽,象野芊绵。游衣复道,荐果 初年。新庙奕奕,明德配天。

  皇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无射宫,旧乐章宣、光二宫同用《长发》,其词亦 同。开元十年,始定宣皇帝用《光大》,词更别造。:

  大业龙祉,徽音骏尊。潜居皇德,赫嗣天昆。展仪宗祖,重诚孝孙。春秋无极, 享奏存存。

  又亨太庙乐章三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黄钟宫、太吕角、太簇徵、应钟羽,并同此词。:

  七庙观德,百灵攸仰。俗荷财成,物资含养。道光执契,化笼提象。肃肃雍雍, 神其来享。

  金奏无射宫,次迎神。:

  肃肃清庙,巍巍盛唐。配天立极,累圣重光。乐和管磬,礼备蒸尝。永惟来格, 降福无疆。

  送神:

  五声备奏,三献终祠。车移凤辇,旆转红旗。礼周笾豆,诚效虔祗。皇灵徙跸, 簪绅拜辞。

  则天皇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一:

  建清庙,赞玄功。择吉日,展禋宗。乐已变,礼方崇。望神驾,降仙宫。

  第二:

  隆周创业,宝命惟新。敬宗茂典,爰表虔禋。声明已备,文物斯陈。肃容如在, 恳志方申。

  第三登歌:

  肃敷大礼,上谒尊灵。敬陈筐币,载表丹诚。

  第四迎神:

  敬奠苹藻,式罄虔襟。洁诚斯展,伫降灵歆。

  第五饮福:

  爰陈玉醴,式奠琼浆。灵心有穆,介福无疆。

  第六送文舞:

  帝图草创,王业初开。功高佐命,业赞云雷。

  第七迎武舞: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开基拨乱祅氛廓,佐命宣威海内清。

  第八武舞作: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耀神武。

  第九彻俎:

  登歌已阕,献礼方周。钦承景福,肃奉鸿休。

  第十送神:

  大礼言毕,仙卫将归。莫申丹恳,空瞻紫微。

  中宗孝和皇帝神龙元年享太庙乐章二十首不详所撰

  迎神用《严和》黄钟宫三成,大吕角三成,太簇徵三成,应钟羽二成,同用此 词。:

  肃肃清庙,赫赫玄猷。功高万古,化奄十洲。中兴丕业,上荷天休。祇奉先构, 礼被怀柔。

  皇帝行用《升和》黄钟宫:

  顾惟菲薄,纂历应期。中外同轨,夷狄来思。乐用崇德,礼以陈词。夕惕若厉, 钦奉宏基。

  登歌稞鬯用《虔和》大吕均之无射羽:

  礼标荐鬯,肃事祠庭。敬申如在,敢托非馨。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太簇羽:

  惟圣配天敷盛礼,惟天为大阐洪名。恭禋展敬光先德,萍藻申虔表志诚。

  武舞用《宁和》林钟徵:

  炎驭失天纲,土德承天命。英猷被寰宇,懿躅隆邦政。七德已绥边,九夷咸底 定。景化覃遐迩,深仁洽翔泳。

  彻俎用《恭和》大吕均之无射羽:

  礼周三献,乐阕九成。肃承灵福,悚惕益盈。

  送神用《通和》黄钟宫:

  祠容既毕,仙座爰兴。停停凤举,霭霭云升。长隆宝运,永锡休征。福覃贻厥, 恩被黎蒸。

  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黄钟宫,词同贞观中宫朝会《正和》:

  登歌奠鬯用《昭和》大吕均之无射羽8

  道洽二仪交泰,时休四宇和平。环佩肃于庭实,钟石扬乎颂声。

  皇后酌献饮福用《诚敬》黄钟宫:

  顾惟菲质,忝位椒宫。虔奉苹藻,肃事神宗。敢申诚洁,庶罄深衷。睟容有裕, 灵享无穷。

  彻俎用《肃和》大吕均之无射羽:

  月礼已周,云和将变。爰献其醑,载迁其奠。明德逾隆,非馨是荐。泽沾动植, 仁覃宇县。

  送神用《昭感》黄钟羽:

  铿锵《韶》《濩》,肃穆神容。洪规赫赫,祠典雍雍。已周三献,将乘六龙。 虔诚有托,恳志无从。

  玄宗开元七年享太庙乐章十六首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作

  迎神用《永和》三章:

  肃九室,谐八音。歌皇慕,动神心。礼宿设,乐妙寻。声明备,稞奠临。

  律迓气,音入玄。依玉几,御黼筵。聆忾息,僾周旋。《九韶》遍,百福传。

  信工祝,永颂声。来祖考,听和平。相百辟,贡九瀛。神休委,帝孝成。

  皇帝行用《太和》一章:

  时文圣后,清庙肃邕。致诚勤荐,在貌思恭。玉节《肆夏》,金锵五钟。绳绳 云步,穆穆天容。

  登歌酌瓚用《肃和》一章:

  天子孝享,工歌溥将。躬稞郁鬯,乃焚膋芗。臭以达旨,声以求阳。奉时烝尝, 永代不忘。

  迎俎用《雍和》二章:

  在涤嘉豢,丽碑敬牲。角握之牡,色纯之骍。火传阳燧,水溉阴精。太公胖俎, 传说和羹。

  俎豆有馥,斋盛絜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鼓钟管磬,肃唱和鸣。皇皇后祖, 赉我思成。

  皇帝酌醴齐用文舞一章:

  圣暮九德,真言五千。庆集昌胄,符开帝先。高文杖钺,克配彼天。三宗握镜, 六合焕然。帝其承祀,率礼罔愆。图书雾出,日月清悬。舞形德类,咏谂功传。黄 龙蜿蟺,彩云蹁跹。五行气顺,八佾风宣。介此百禄,于皇万年。

  献祖宣皇帝室奠献用《光大》之舞一章: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有雄玉剑,作镇金门。玄王贻绪,后稷谋孙。肇禋九庙, 四海来尊。

  懿祖光皇帝室奠献用《长发》之舞一章:

  具礼崇德,备乐承风。魏推幢主,周赠司空。不行而至,无成有终。神兴王业, 天归帝功。

  太祖景皇帝室奠献用《大政》之舞一章:

  于赫元命,权舆帝文。天齐八柱,地半三分。宗庙观德,笙镛乐勋。封唐之兆, 成天下君。

  代祖元皇帝室奠献用《大成》之舞一章:

  帝舞季历,袭圣生昌。后歌有蟜,胎炎孕黄。天地合德,日月齐光。肃邕孝享, 祚我万方。

  高祖神尧皇帝室奠献用《大明》之舞一章:

  赤精乱德,四海困穷。黄旗举义,三灵会同。旱望春雨,云披大风。普天来祭, 高祖之功。

  太宗文武圣皇帝室奠献用《崇德》之舞一章: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下,大拯生人。上帝配食,单于入臣。戎歌陈舞, 哗哗震震。

  高宗天皇大帝室奠献用《钧天》之舞一章:

  高皇迈道,端拱无为。化怀獯鬻,兵戢句骊。礼尊封禅,乐盛来仪。合位娲后, 同称伏羲。

  中宗孝和皇帝室奠献用《太和》之舞一章:

  退居江水,郁起丹陵。礼物还旧,朝章中兴。龙图友及,骏命恭膺。鸣球秉瓚, 大糦是承。

  睿宗大圣真皇帝室奠献用《景云》之舞一章:

  景云霏烂,告我帝符。噫帝冲德,与天为徒。笙镛遥远,俎豆虚无。春秋孝献, 回复此都。

  又享太庙乐章十四首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室奠献用《广运》之舞一章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 郭子仪撰。: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 穆穆玄风。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室奠献用《惟新》之舞一章 吏部尚书、平章事、 彭城郡公刘晏撰。:

  汉祚惟永,神功中兴。风驱氛昆,天覆黎蒸。三光再朗,庶绩其凝。重熙累叶, 景命是膺。

  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一章:

  备礼用乐,崇亲政尊。诚通慈降,敬彻爱存。献怀称寿,啐感承恩。皇帝孝德, 子孙千亿。大包天域,长亘不极。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一章: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倘佯八风生。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 清。

  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四章:

  瑟彼瑶爵,亚维上公。室如屏气,门不容躬。礼殷其本,乐执其中。圣皇永慕, 天地幽通。礼匝三献,乐遍九成。降循轩陛,仰欷皇情。福与仁合,德因孝明。百 年神畏,四海风行。总总干戚,填填鼓钟。奋扬增气,坐作为容。离若鸷鸟,合如 战龙。万方观德,肃肃邕邕。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黄钺诛群盗,硃旗扫多罪。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

  彻豆登歌一章:

  止笙磬,彻豆笾。廓无响,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情馀慕,礼罔愆。喜黍 稷,屡丰年。

  送神用《永和》一章:

  眇嘉乐,授灵爽。感若来,思如往。休气散,回风上。返寂寞,还惚恍。怀灵 驾,结空想。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室奠献用《保大》之舞一章 尚父郭子仪撰:

  于穆文考,圣神昭彰。《箫》《勺》群慝,含光远方。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室奠献用《文明》之舞一章 尚书左丞平章事郑馀庆撰:

  开邸除暴,时迈勋尊。三元告命,四极骏奔。金枝翠叶,辉烛瑶琨。象德亿载, 贻庆汤孙。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室奠献用《大顺》之舞一章 中书侍郎、平章事郑絪 撰。:

  于穆时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出震嗣德,应乾传圣。猗欤缉熙, 千亿流庆。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室奠献用《象德》之舞一章 中书侍郎、平章事段文昌撰。:

  肃肃清庙,登显至德。泽周八荒,兵定四极。生物咸遂,群盗灭息。明圣钦承, 子孙千亿。

  仪坤庙乐章十二首

  迎神用《永和》林钟宫,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徐彦伯作。: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国荐严祀,坤舆淑灵。有几在室,有乐在庭。临兹孝享, 百禄惟宁。

  金奏夷则宫,不详作者。一本无此章。:

  阴灵效祉,轩曜降精。祥符淑气,庆集柔明。瑶俎既列,雕桐发声。徽猷永远, 比德皇英。

  皇帝行用《太和》黄钟宫,左谕德、昭文馆学士邱说撰。:

  孝哉我后,冲乎乃圣。道映重华,德辉文命。慕深视箧,情殷抚镜。万国移风, 兆人承庆。

  酌献登歌用《肃和》中吕均之太簇羽,一云蕤宾均之夹钟羽,太子洗马、昭文 馆学士张齐贤撰:

  稞圭既濯,郁鬯既陈。画冪云举,黄流玉醇。仪充献酌,礼盛众禋。地察惟孝, 愉焉飨亲。

  迎俎用《雍和》姑洗羽,太中大夫、昭文馆学士郑善玉作。:

  酌郁既灌,取萧方爇。笾豆静嘉,簠簋芬飶。鱼腊荐美,牲牷表洁。是戢是将, 载迎载列。

  肃明皇后室酌献用《昭升》林钟宫,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薛稷作。: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尧坛凤下,汉室龙兴。伣天作对,前旒是凝。化行南国, 道盛西陵。造舟集灌,无德而称。我粢既洁,我醴既澄。阴阴灵庙,光灵若凭。德 馨惟飨,孝思蒸蒸。

  昭成皇后室酌献用《坤贞》不详作者:

  乾道既亨,坤元以贞。肃雍攸在,辅佐斯成。外睦九族,内光一庭。克生睿哲, 祚我休明。钦若徽节,悠哉淑灵。建兹清宫,于彼上京。缩茅以献,洁秬惟馨。实 受其福,期乎亿龄。

  饮福用《寿和》黄钟宫,太子詹事、崇文馆学士徐坚作。:

  于穆清庙,肃雍严祀。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南吕商,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胡雄作。:

  送文迎武递参差,一始一终光圣仪。四海生人歌有庆,千龄孝享肃无亏。

  武舞用《安和》太簇徵,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刘子玄作。:

  妙算申帷幄,神谋出庙庭。两阶文物备,《七德》武功成。校猎长杨苑,屯军 细柳营。将军献凯入,歌舞溢重城。

  彻俎用《雍和》蕤宾均之夹钟羽,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员半千作。:

  孝享云毕,维彻有章。云感玄羽,风栖素商。瞻望神座,只恋匪遑。礼终乐阕, 肃雍锵锵。

  送神用《永和》林钟宫,金紫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祝钦明作。:

  閟宫实实,清庙微微。降格无象,馨香有依。式昭纂庆,方融嗣徽。明禋是享, 神保聿归。

  又仪坤庙乐章二首太乐又有一本,与前本略同,二章不同如左,不详撰者。

  迎神一本有此章而无徐彦伯之词。:

  月灵降德,坤元授光。娥英比秀,任姒均芳。瑶台荐祉,金屋延祥。迎神有乐, 歆此嘉芗。

  送神一本有此章而无祝钦明之词:

  玉帛仪大,金丝奏广。灵应有孚,冥征不爽。降彼休福,歆兹禋享。送乐有章, 神麾其上。

  昭德皇后室酌献用《坤元》乐章九首内出

  迎神用《永和》:

  穆清庙,荐严禋。昭礼备,和乐新。望灵光,集元辰。祚无极,享万春。

  登歌酌鬯用《肃和》:

  诚心达,娱乐分。升萧膋,郁氛氲。茅既缩,鬯既薰。后来思,福如云。

  迎俎用《雍和》:

  我将我享,尽明而诚。载芬黍稷,载涤牺牲。懿矣元良,万邦以贞。心乎爱敬, 若睹容声。

  酌献用《坤元》:

  于穆先后,俪圣称崇。母临万宇,道被六宫。昌时协庆,理内成功。殷荐明德, 传芳国风。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金枝羽部辍清歌,瑶堂肃穆笙磬罗。谐音遍响合明意,万类昭融灵应多。

  武舞用《凯安》:

  辰位列四星,帝功参十乱。进贤勤内辅,扈跸清多难。承天厚载均,并曜宵光 灿。留徽蔼前躅,万古披图焕。

  彻俎用《雍和》:

  公尸既起,享礼载终。称歌进彻,尽敬由衷。泽流惠下,大小咸同。

  送神用《永和》:

  昭事终,幽享馀。移月御,返仙居。璇庭寂,灵幄虚。顾徘徊,感皇储。

  孝敬皇帝庙乐章九首

  迎神用《永和》词同贞观太庙《永和》。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贞观太庙《太和》。

  登歌酌鬯用《肃和》词同贞观太庙《肃和》。

  迎俎用《雍和》词同贞观太庙《雍和》。

  酌献用《承光》词同中宗享孝敬《承光》。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词同太庙。

  武舞用《凯安》词同太庙。

  彻俎用《雍和》词同迎俎。

  送神用《永和》词同太庙。

  享隐太子庙乐章六首贞观中撰。

  迎神用《诚和》:

  道閟鹤关,运缠鸠里。门集大命,俾歆嘉祀。礼亚六瑚,诚殚二簋。有诚颙若, 神斯戾止。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岁肇春宗,乾开震长。瑶山既寂,戾园斯享。玉肃其事,物昭其象。弦诵成风, 笙歌合响。

  迎俎用《雍和》:

  明典肃陈,神居邃启。春伯联事,秋官相礼。有来雍雍,登歌济济。缅惟主鬯, 庶歆芳醴。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三县已判歌钟列,六佾将开羽戚分。尚想燕飞来蔽日,终疑鹤影降凌云。

  武舞用《凯安》:

  天步昔将开,商郊初欲践。抚戎金阵廓,贰极瑶图阐。鸡戟遂崇仪,龙楼期好 善。弄兵隳震业,启圣隆祠典。

  送神用《诚和》词同迎神。

  又隐太子庙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出。

  迎神:

  苍震有位,黄离蔽明。江充祸结,戾据灾成。衔冤昔痛,赠典今荣。享灵有秩, 奉乐以迎。

  送神:

  皇情悼往,祀仪增设。钟鼓铿锽,羽旄昭晣。掌礼云备,司筵告彻。乐以送神, 灵其鉴阕。

  章怀太子庙乐章六首神龙初作

  迎神第一姑洗宫:

  副君昭象,道应典离。铜楼备德,玉裕成规。仙气霭霭,灵从师师。前驱戾止, 控鹤来仪。

  登歌酌鬯第二南吕均之蕤宾羽:

  忠孝本著,羽翼先成。寝门昭德,驰道为程。币帛有典,容卫无声。司存既肃, 庙享惟清。

  迎俎及酌献第三大吕羽

  通三锡胤,明两承英。太山比赫,伊水闻笙。宗祧是寄,礼乐其亨。嘉辰荐俎, 以发声明。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四蕤宾商:

  羽龠崇文礼以毕,干戚奋武事将行。用舍由来其有致,壮志宣威乐太平。

  武舞作第五夷则角:

  绿林炽炎历,黄虞格有苗。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七德》干戈止,三边 云雾消。宝祚长无极,歌舞盛今朝。

  送神第六词同隐庙。

  懿德太子庙乐章六首神龙初作

  迎神第一姑洗宫:

  甲观昭祥,画堂升位。礼绝群后,望尊储贰。启、诵惭德,庄、丕掩粹。伊浦 凤翔,缑峰鹤至。

  登歌酌鬯第二南吕均之蕤宾羽:

  誉阐元储,寄崇明两。玉裕虽晦,铜楼可想。弦诵辍音,笙歌罢响。币帛言设, 礼容无爽。

  迎俎酌献第三大吕羽: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宾天有圣,对日无期。飘飖羽服,掣曳云旗。眷言主鬯, 心乎怆兹。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四蕤宾商:

  八音协奏陈金石,六佾分行整礼容。沧溟赴海还称少,素月开轮即是重。

  武舞作第五夷则角:

  隋季昔云终,唐年初启圣。纂戎将禁暴,崇儒更敷政。威略静三边,仁恩覃万 姓。

  送神第六词同隐庙。

  节愍太子庙乐章六首景云中作

  迎神第一姑洗宫:

  储后望崇,元良寄切。寝门是仰,驰道不绝。仙袂云会,灵旗电晣。煌煌而来, 礼物攸设。

  登歌酌鬯第二南吕均之蕤宾羽: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既贤且哲,惟孝与友。惟孝虽遥,灵规不朽。祀因诚致, 备洁玄酒。

  迎俎及酌献第三大吕羽:

  嘉荐有典,至诚莫愆。画梁云互,雕俎星联。乐器周列,礼容备宣。依稀如在, 若未宾天。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四蕤宾商:

  邕邕阐化凭文德,赫赫宣威藉武功。既执羽旄先拂吹,还持玉戚更挥空。

  武舞作第五夷则角:

  武德谅雄雄,由来扫寇戎。剑光挥作电,旗影列成虹。雾廓三边静,波澄四海 同。睿图今已盛,相共舞皇风。

  送神第六词同隐太子庙。

  则天大圣皇后崇先庙乐章一首御撰

  先德谦捴冠昔,严规节素超今。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追崇惧乖尊意, 显号恐玷徽音。既迫王公屡请,方乃俯遂群心。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大 礼虔申典册,苹藻敬荐翘襟。

  褒德庙乐章五首神龙中为皇后韦氏祖考所立,词并内出。

  迎神用《昭德》姑洗宫二成: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爰暢徽烈,载敷嘉祀。享洽四时,规陈二簋。灵应昭格, 神其戾止。

  登歌用进德南吕均之蕤宾羽:

  涂山懿戚,妫汭崇姻。祠筵肇启,祭典方申。礼以备物,乐以感神。用隆敦叙, 载穆彝伦。

  俎入初献用《褒德》大吕角:

  家著累仁,门昭积善。瑶篚既列,金县式展。

  武舞作:

  昭昭竹殿开,奕奕兰宫启。懿范隆丹掖,殊荣辟硃邸。六佾荐微容,三簋陈芳 醴。万古覃贻厥,分珪崇祖祢。

  亚献及送神用《彰德》: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严祠已备,睟影方回。

志·卷十二 

  历一

  太古圣人,体二气之权舆,赜三才之物象,乃创纪以穷其数,画卦以通其变。 而纪有大衍之法,卦有推策之文,由是历法生焉。殷人用九畴、五纪之书,《周礼》 载冯相、保章之职,所以辨三辰之躔次,察九野之吉凶。历代畴人,迭相传授,盖 推步之成法,协用之旧章。暨秦氏焚书,遗文残缺,汉兴作者,师法多门。虽同征 钟律之文,共演蓍龟之说,而建元或异,积蔀相悬,旁取证于《春秋》,强乩疑于 《系》、《象》,靡不扬眉抵掌,谓甘、石未称日官;运策播精,言裨、梓不知天 道。及至清台眎祲,黄道考祥,言缩则盈,少中多否,否则矫云差算,中则自负知 时。章、亥不生,凭何质证?

  高齐天保中,六月日当蚀朔,文宣先期问候官蚀何时,张孟宾言蚀申,郑元伟、 董峻言蚀辰,宋景业言蚀巳。是日蚀于申酉之间,言皆不中时。景业造《天保历》 则疏密可知矣。昔邓平、洛下闳造汉《太初历》,非之者十七家。后刘洪、蔡伯喈、 何承天、祖冲之,皆数术之精粹者,至于宣考历书之际,犹为横议所排。斯道寂寥, 知音盖寡。所以张胄玄佩印而沸腾,刘孝孙舆棺而恸哭,俾诸后学,益用为疑。以 臣折衷,无如旧法。

  高祖受隋禅,傅仁均首陈七事,言戊寅岁时正得上元之首,宜定新历,以符禅 代,由是造《戊寅历》。祖孝孙、李淳风立理驳之,仁均条答甚详,故法行于贞观 之世。高宗时,太史奏旧历加时浸差,宜有改定,乃诏李淳风造《麟德历》。初, 隋末刘焯造《皇极历》,其道不行,淳风约之为法,时称精密。天后时,瞿昙罗造 《光宅历》。中宗时,南宫说造《景龙历》,皆旧法之所弃者,复取用之。徒云革 易,宁造深微,寻亦不行。开元中,僧一行精诸家历法,言《麟德历》行用既久, 晷纬渐差。宰相张说言之,玄宗召见,令造新历。遂与星官梁令瓚先造《黄道游仪 图》,考校七曜行度,准《周易》大衍之数,别成一法,行用垂五十年。肃宗时, 韩颍造《至德历》。代宗时,郭献之造《五纪历》。德宗时,徐承嗣造《正元历》。 宪宗时,徐昂造《观象历》。其法今存,而元纪蔀章之数,或异前经;而察敛启闭 之期,何殊旧法。至论征验,罕及研精。绵代流行,示存经法耳。

  前史取傅仁均、李淳风、南宫说、一行四家历经,为《历志》四卷。近代精数 者,皆以淳风、一行之法,历千古而无差,后人更之,要立异耳,无逾其精密也。 《景龙历》不经行用,世以为非,今略而不载。但取《戊寅》、《麟德》、《大衍》 三历法,以备此志,示于畴官尔。

  戊寅历经

  已上阙文日。自入立秋,初日加四千八十分,后日减七十六分,置初日所加之 分,计后日减之数以减之。讫,馀以行分法约之,为日数。及加平见日及分,满行 分法,又去之,从日一,为定见日及分。后皆放此。毕于秋分。自入寒露,日减一 百二十七分,减若不足,即一日加行分法,反减之,为定见日及分。后皆放此。毕 于立冬。自入小雪,毕于大雪,均减八日。初见去日十四度。

  荧惑

  平见:入冬至,初日减一万六千三百五十四分,后日减五百四十五分,毕于小 寒。自入大寒,日加四百二十六分,毕于启蛰。自入雨水,毕于谷雨,均加二十九 日。入立夏,初日加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二分,后日减二百一十三分,毕于大暑。自 入立秋,依平。自入处暑,日减一百八十四分,毕于立冬。自入小雪,毕于大雪。 均减二十五日。初见去日十七度。

  镇星

  平见:入冬至,初日减四千八百一十四分,后日加七十九分,毕于气尽。自入 小寒,毕于大寒。均减九日。入立春,均减八日。入启蛰,均减七日。入雨水,均 减六日。入春分,均减五日。入清明,均减四日。入谷雨,毕芒种,均减三日。入 夏至,毕十日内,均减二日。十日外,入小暑,毕五日内,均减一日。五日外,毕 于气尽,依平。自入大暑,日加一百八十一分,毕于立秋。自入处暑,均加九日。 自入白露,初日加六千二分,后日减一百三十三分,毕于寒露。自入霜降,日减七 十九分,毕于大雪。初见去日十七度。

  太白

  晨平见:入冬至,依平。自入小寒,日加六十六分,毕于大寒。自入立春,毕 于立夏,均加三日。自入小满,初日加一千九百六十四分,后日减六十六分,毕于 芒种。自入夏至,依平。自入小暑,减六十分,毕于大暑。自入立秋,毕于立冬, 均减三日。自入小雪,初日减一千九百六十四分,后日减六十六分,毕大寒。

  夕平见:入冬至,日减一百分,毕于立春。自入启蛰,毕于春分,均减九日。 自入清明,初日减五千九百八十六分,后日减一百分,毕于小满。自入芒种,依平。 自入夏至,日加一百分,毕于立秋。自入处暑,毕于秋分,均加九日。自入寒露, 初日加五千九百八十六分,后日减一百分,毕于小雪。自入大雪,依平。初见去日 十一度。

  辰星

  晨平见:入冬至,均减四日。自入小寒,毕于大寒,依平。自入立春,毕启蛰, 减三日。其在启蛰气内,去日一十八度外、四十度内,晨无木、土、金一星已上者, 不见也。自入雨水,毕于立夏,应见不见。其在立夏气内,去日度如前,晨有木、 火、土、金一星已上者,亦见之。自入小满,毕于寒露,依平。自入霜降,毕于立 冬,加一日。自入小雪,毕于大雪十二日,依平。若在大雪十三日,即减一日。在 十四日,减二日。在十五日,减三日。在十六日,减四日。

  夕平见:入冬至,毕于清明,依平。自入谷雨,毕于芒种,减二日。自入夏至, 毕于大暑,依平。自入立秋,毕于霜降,应见不见。其在立秋及霜降二气之内,夕 有星去日如前晨者,亦见。自入立冬,毕于大雪,依平。初见去日十七度。

  行五星法

  各置星定见之前夜半日所在宿度算及分,各以定见去朔日算及一分加之。小分 满法十四分,从行分一。行分满法六百七十六分,从度一。又以星初见去日度数, 晨减夕加之。命度以次,即星初见所在度及分。自此已后,皆弃此小分也。

  求次日术

  各加一日所行度及分。其火、金之行而有小分者,各以日率为母。小分满其母, 去从行分一。行分满法,去从度一。其行有益疾迟者,副置一日行分。各以其分疾 益迟损,乃加之。留者因前,退则减之,伏不注度。顺行出斗去其分,行入斗先加 分。讫,皆以二十六副行分为度分。

  岁星

  初见:顺,日行一百七十六分五十秒,日益迟一分。一百一十四日行十九度二 百九分。而留,二十八日。乃退,日九十七分。八十四日退十二度五十分。又留, 二十六日五百九十六,小分七四分。即以初定见日分而加之,若满行分法,即去之, 从月去之,从一日。乃顺,初日行六十分,日益疾一分。一百十四日行十九度四百 三十七分而伏。

  荧惑

  初见:入冬至,初率二百四十一日行一百六十三度。已后二日损日及度各一。 尽一百二十八日,率一百七十七日行九十九度。毕一百六十一日皆同。已后三日损 日及度各一。尽一百八十二日,率一百七十日行九十二度。毕一百八十八日皆同。 已后三日益日及度各一。尽二百二十七日,率一百八十三日行一百五度。已后二日 益日及度各一。尽二百四十九日,率一百九十四日行一百一十六度。已后一日益日 及度各一。尽三百一十日,率二百五十五日行一百七十七度。毕三百三十七日皆同。 已后二日损。尽三百六十五日,复二百四十一日行一百六十三度。

  初见:入小寒已后,三日去日率一,毕于启蛰。自入雨水,毕于立夏,均去日 率二十。自入小满,初去日率二十。以次三日去十九,日日去十八。以次三日去一 日,毕于小暑,即依平,为定日之率。若入处暑,毕于秋分,皆去度率六,各依冬 至后日数而损益之,又依所入之气以减之,名为前疾。日数及度数之率,若初行。 入大寒,毕于大暑,皆差行,日益迟一分。其馀皆平行。若入白露,毕于秋分,初 日行半度,四十日行二十度。即去日率四十,度率二十,别为半度之行,讫,然后 求平行之分以续之。平行分者,置定行度率,以分法乘之,以定日率除之,所得即 平行一日之分,不尽为小分。求差行者,置日率之数,减一。讫,又半之,加平行 一日之分,为初日行分。各尽其日度而迟。初日行三百二十六分,日益迟一分半, 六十日行二十五度五分。其前疾去度六者,此迟初日加六十七分、小分三十六。小 分满六十,去之,从行分一,即六十日行三十一度,分同。而留,十二日。前去日 分日于二留,奇后从后留。乃退,日一百九十二分,六十日退十七度二十八分。又 留,十二日六百二十六分、小分三十分。亦如初定见之分,满去如前。又顺,后迟。 初日行二百三十八分,日益疾一分半,六十日行二十五度三十五分。此迟在立秋至 秋分者,加一日,行六十七、小分三十六。满去如前,即六十日行三十一度。分同 也。而后疾。入冬至,初率二百一十四日行一百三十六度。已后一日损日及度各一。 尽三十七日,率一百七十七日行九十九度。已后二日损日及度各一。尽五十七日, 率一百六十七日行八十九度。毕七十九日皆同。已后三日益日及度各一。尽一百三 十日,率一百八十四日行一百六十度。已后二日益日及度各一。尽一百四十四日, 率一百九十一日行一百一十三度。已后一日益日及度各一。尽一百九十日,率二百 三十七日行一百五十九度。已后一日益日及度各一。尽二百一十日,率二百六十七 日行一百八十九度。毕二百五十九日皆同。已后二日损日及度各一。尽三百六十五 日,复率二百一十四行一百三十六度。后迟加六度者,此后疾去度率六,为定度。 各依冬至后日数而损益之,为后疾日及度之率。若入立夏,于夏至,日行半度,尽 六十日,行三十度。若入小暑,于大暑,尽四十日,行二十度。皆去日及度之率, 别为半度之行,讫,然后求平行之分以续之。各尽其日度而伏。

  镇星

  初见:顺,日行六十分,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四十八分。而留,三十八日。乃 退,日四十一分,一百日退六度四十四分。又留,三十七日六十一分小分四。亦以 初定见日分加之。满去如前。乃顺,日行六十分,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四十八分而 伏。

  太白

  晨初见:乃退,日一度半,十日退十五度。而留,九日。乃顺迟,差行。先迟, 日益疾八分,四十日行三十度。若此迟入大雪已后,毕于小满,即依此为定而求行 分。自入芒种,十日减一度为定度,毕于夏至。自入小暑,毕于霜降,均减三度。 自入立冬,初日减三度,后十日减一度,毕于霜降,小雪,皆为定度。求一日行分 者,以行分法乘定度,以四十馀之,为平分,不尽为小分。又以四乘三十九,以减 平分,为初日行分。平行,日一度,十五日行十五度。若此平行入小寒后,十日益 日及度各一,毕于启蛰。自入雨水之气,皆二十一日行二十一度。自入春分后,十 日减一,毕于立夏,即十五日。自入处暑,毕于寒露,即无此平行。自入霜降,即 四日益一,毕于大雪,后十五日行十五度。疾,百七十日行二百四度。前顺迟减度 者,计所减之数,以益此度为定度。求一日行度及分者,以百七十日减度数,馀行 以分法乘,以百七十馀之,所得为之日平行度分。晨伏东方。

  夕初见:顺疾,百七十日行二百。毕于立夏,依此顺疾。入冬至已后,毕于立 夏,依此率为定。自入小满,六日加一度。自入大暑初,毕于芒种,自入夏至,毕 于小暑,均五度。自入大暑,初加五度,后三日减一度,毕于气尽。自入立秋,毕 于大雪,还依本率。从白露毕春分,皆差行。先疾,日益迟一分半。自入清明,毕 于处暑,并平行,同晨疾。求差行者,半一百六十九,乃以一分半乘之,以加平行 分,为初日行度分也。平行,日一度,十五日行十五度。此平行入冬至后,十日减 日及度各一,毕于立春。自入启蛰,毕于芒种,皆均九日行九度。自入夏至后,五 日益一,毕于小暑。自入大暑,毕于气尽,皆十五日行十五度。自入立秋后,六日 一,毕于小雪。自入大雪,毕于气尽,皆十五日行十五度者也。顺迟,差行。先疾, 日益迟八分,四十日行三十度。前加度者,此依数减之,求一日行分,如晨迟准减 者为加之。又留,九日。乃退,日半度,十日退五度,而夕伏西方。

  辰星:晨初见,留,六日。顺迟,日行一百六十九分,四日行一度。若初见入 大寒,毕于启蛰之内,即不须此迟行。平行,日一度,十日行十度。此平行若入大 寒已后,二日去日及度各一,毕于二十日,日及度俱尽,即无此平行。疾,日行一 度六百九十分,十日行十九度六分。前无迟行者,此疾日减二百三分,十日行十七 度四分。晨伏东方。

  夕初见:顺疾,日行一度六百九分,十日行十九度六分。此疾者,入小暑毕于 处暑之内,日减二百三分,十日行十六度四分。平行,日一度,十日行十度。此平 行若入大暑已后,于二日去日及度各一。毕于二十日,日及度俱尽,即无此平行。 迟,日行一百六十九分,四日行一度。若疾减二百三分者,即不须此迟行。又留, 六日九分。夕伏西方。

  推交会

  交会法:一千二百七十四万一千二百五分。

  交分法:六百三十七万六百二十九分。

  朔差:一百八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分。

  望分:六百九十一万三千三百五十分。

  交限:五万八十二万七千八百五十八分。

  望差:五十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七一分。

  外限:六百七十六万七百八十二九分。

  中限:一千二百三十五万一千二十五八分。

  内限:一千二百一十九万八千四百五十八七分。

  交时法:二万九千一十八。

  推交分术

  置入上元已来积月,以交会法去之。馀,以朔差乘之。满交会法,又去之。仁 均本术,武德年加交差七百七十五万五千一百六十四分。馀为所求年天正朔入平交 分。求望平交分术,以望分加之,满去如前,为平分。次月平分术,其朔望,入冬 至气内,依平为定。若入小寒已后,日加气差一千六百五十分,毕于立春。自入启 蛰,毕于清明,均加七万六千一百分。后日减一千六百五十分,毕于小满。置初日 所加之分,计后日减之数以减之,馀以加平交分。自入芒种,毕于夏至,依平为定。 加之,满交会法,即去。馀为定交分。其朔入灾交,若入小寒,毕于雨水,及立夏, 毕于小满,值盈二时已下,皆半气差而加之。二时已上,皆不加。其朔入时交分, 如望差分已下,外限已上,有星伏,木土去见十日外,火去见四十日外,金星伏去 见二十二日外。有一星者,不加气差。其朔望,入小暑已后,日减气差一千二百分, 毕于处暑。自入白露,毕于霜降,均减九万五千八百二十分。自入立冬,初日减六 万三千三百分,后日减二千一百一十分,毕于小雪。置初日所减之分,计后日减之 数以减之,馀以减平交分也。自入大雪,亦依平为定。减若不足者,加交会法,乃 减之。馀为定交分。其朔入交分,如交限内限已上,交分中限已下,有星伏如前者, 不减气差。

  推道在内外及先后去交术,其定交分不满交分法者,为在外道。满去之,馀为 在内道。其馀如望差已下,即是去先交分。以时法约之得一,为去先交时数。交限 已上,即以减交分法。馀为去后交分,亦以时法约之,为时数。望则月蚀也。其朔 在内道者,朔则日蚀。或虽在内道去交而远,在外道去交而近,亦为蚀也。

  推月蚀加时术

  置有蚀之望定小馀。若入历一日,即减二百八十。入十五日,即加之。若入十 四日,即加五百五十。入二十八日,即减之。自入诸日,值盈皆加二百八十,值缩 皆减之,为定馀。乃以十二乘之,以时法六千五百三除之,所得为半辰之数。命以 子半起算外,即所在辰。初命子半以一算,自后皆以二算为一辰。不尽为时馀。若 时馀在辰半之前者,乃倍之。如法无所得,为辰初。又以三因之,如法得一,名为 强。若得强,若得二强,即名少弱。若倍之,如法得一,为少。凡四分一为少,二 为半,三为太。不尽者,又三之,如法得一,名为强。若得二强者,即名为半弱。 若时馀在辰半之后者亦倍之。如法无所得,为正在辰半。以三因之,如法得二,名 为强,即名半强。若得二强,即名太弱。若倍之,如法得一,为态。不尽者,又三 之,如法得一,为强,即名太强;若得者,又二强者,为辰末。亦可前辰名之。月 在冲上蚀,日出后入前各一时半外,不注蚀。

  推日蚀加时术

  置有蚀之朔定小馀。若入历一日,即减三百。入十五日,即加之。若入十四日, 即加五百五十。入二十八日,即减之以为定。自后不入四时加减之限。春三月,内 道,去交四时已上,入历,值盈加二百八十,值缩反减之。夏三月,内道,值盈加 二百八十,值缩反减之。秋三月,内道,去交十一时已下,值盈加二百八十,值缩 不加;十一时已上,值盈加五百五十,值缩不加一百八十。冬三月,内道,去交五 时已下,值盈加二百八十,缩不加。皆为定馀。乃以十二乘之,以时法除之,所得 半辰之数,命以子半起算外,即所在辰。命辰如前法。不尽为时馀,别置为副。若 入仲辰半前,即以副减法,馀为差率。若在半后,即退其半辰,还以法加馀,即以 副为差率。若入季辰半前,即以法加副,而为差率。若在半后,即其半辰,还以法 加馀,乃倍法以加副,而为差率。若入孟辰半前,即三因其法,而以副减之,馀为 差率。若半后,即退其半辰,还以法加馀,又以法加副,乃三因其法而以副减之, 为差率。又置去交时数,三已下加三,六已下加二,九已下加一,九已上依数,十 二以上从十二,以乘差率。若在季辰半后,孟辰半前,去交六时以上者,皆从其六, 以乘差率。六时已下,自依数,不须加。如十四得一,为时差。子至卯半,午至酉 半,以时馀加之;卯至午半,酉至子半,以减时馀。加之若满时法者,乃去之,加 于辰,即进之于前也。减之若不足者,减半辰,加时法,乃减之,即退之于后也。 馀为定时馀。乃如月蚀法,子午卯酉为仲,辰戌丑未为季,寅申已亥为孟。日出前 后各一时半外,不注日蚀。

  推内道日不蚀术

  夏五月朔,加时在南方三辰,先交十三时外,六月朔,后交十三时外者,不蚀。 启蛰毕清明,先交十三时外,值缩,加时在未巳西者,亦不蚀。入处暑,毕寒露, 后交十三时,值盈,加时在己巳东者,亦不蚀。

  推外道日蚀术

  不问交之先后,但去交一时内者,皆蚀也。若先交二时内者,值盈二时外者, 亦蚀。若后交二时内,值缩二时外者,亦蚀。其夏去交二时在南方三辰者,亦蚀。 若去分至十二时内,去交六时内者,亦蚀。若去交春分三日内,后交二时内者,亦 蚀。秋分三日内,先交二时内者,亦蚀。诸去交三时内,星伏如前者,亦蚀。

  推月蚀分术

  置去交分。其在冬,先后交皆去不蚀分二时之数。若在于春,先交去半时,后 交去二时。夏即依定。若在于秋,先交去二时,后交去半时。若不足去者,蚀既, 乃以三万六千一百八十三为法除之,所得为不蚀分。不尽者,半法已上为半强,已 下为半弱,而以减十五,馀为蚀之大分。

  推月蚀所起术

  若在外道,初起东北,蚀甚西北。若在内道,初起东南,蚀甚西南。十三分已 上,正东起。推皆据正南而言。

  推日蚀分术

  置去交分。若入冬至已后,毕于立春,皆均减十二万八百,馀为不蚀分。不足 减者,反以交分减之,馀为不蚀分。亦减望差为定法。其后交值缩者,直以望差为 定法,不须减之。自入启蛰,初日减二十二万八百分,后日减一千八百一十分,置 初日所减之分,计后日减之数以减之,馀以减交分。毕于芒种。自入夏至,日减二 千四百分,毕于白露。自入秋分,毕于大雪,皆均减二十二万八百分。但不足减者, 皆如前,反以交分减之,讫,皆为不蚀。若入冬至,毕于小寒,不蚀分依定。若入 大寒,毕于立夏,后去交五时外,皆去不蚀分一时。时差值减者,先交减之,后交 加之。不足减者,蚀既。时差值加者,先交加之,后交减之。不足减者,蚀既。乃 为定分,以十五乘之,以定法除之,所得为不蚀分。不尽者,半法已上为半强,已 下为半弱,而以减十五,馀为蚀之大分也。

  推日蚀所起术

  若在外道,初起西南,蚀甚东南。若在内道,初起西北,蚀甚东北。十三度已 上,正西起。亦据正南而言之。

  求日出入所在术

  以所入气辰刻及分,与后气辰刻及分相减。馀乘入气日算,以十五除之。所得 以加减所入气为定日出人。从冬至至夏至,日出减之,日入加之。从夏至至冬至, 日出加之,日入减之。入馀为定刻及分。

  武德九年五月二日校历人前历博士臣南宫子明

  校历人前历博士臣薛 弘疑

  校历人算历博士臣王 孝通

  监校历大理卿清河县公崔 善为

  夜漏半

  右依武德元年经,加于漏刻日出没二十四气下。

  推月蚀加时术

  右加有蚀之望,以百刻乘定小馀,日法而一,以课所近气不满夜半者,命日以 甲子算上注历。

  推月蚀亏初复满先造每箭更筹用刻

  倍月蚀日所入气夜漏半,二十五而一,为筹刻分,亦注于历下。

  月蚀分用刻率 置月蚀分

  推日月蚀加时定刻术

  置日月蚀加时定馀。在辰半后者,加时法于时馀,以二十五乘之,三万九千一 十八而一刻,命刻算外,即所入辰刻。

  求亏初复满术

  置蚀分,用刻率副之,以乘所入历损益率,四千五十七而一。值盈反其损益, 值缩依其损谥,副为蚀定用刻数,乃六乘之,十而一,以减蚀加时辰刻,为亏初。 丈四乘馀之用刻数,十而一,以加蚀加时辰刻,为复满。

  求所蚀夜初甚末更筹刻术

  因其日日所入辰残刻及分,依次加辰刻及分,至蚀初辰刻及分,减二刻十二分, 从其更用刻及分除之,不满更,即初蚀更筹。依所求得至甚刻加之,命即甚。依求 得甚后刻数加之,命即末更筹刻及分。日出前复满,日入后初亏,皆不注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