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志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卷十九

  礼乐九

  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而会。

  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太极殿,有司设群官客使等次于东西朝堂,展县,置桉, 陈车舆,又设解剑席于县西北横街之南。文官三品以上位于横街之南,道东;褒圣 侯位于三品之下,介公、酅公位于道西;武官三品以上位于介公之西,少南;文官 四品、五品位于县东,六品以下位于横街之南。又设诸州朝集使位:都督、刺史三 品以上位于文、武官三品之东、西,四品以下分方位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使 人又于朝集使之下,诸亲于四品、五品之南。设诸蕃方客位:三等以上,东方、南 方在东方朝集使之东,西方、北方在西方朝集使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四等 以下,分方位于朝集使六品之下。又设门外位:文官于东朝堂,介公、酅公在西朝 堂之前,武官在介公之南,少退,每等异位重行;诸亲位于文、武官四品、五品之 南;诸州朝集使,东方、南方在宗亲之南,使人分方于朝集使之下;诸方客,东方、 南方在东方朝集使之南,西方、北方在西方朝集使之南,每国异位重行。

  其日,将士填诸街,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门及陈于殿庭,群官就次。侍中版奏 “请中严”。诸侍卫之官诣阁奉迎,吏部兵部主客户部赞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 舍人各引就朝堂前位,引四品以下及诸亲、客等应先置者入就位。侍中版奏“外办”。 皇帝服衮冕,冬至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宝郎奉 宝置于前,公、王以下及诸客使等以次入就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 位者皆再拜。上公一人诣西阶席,脱舄,跪,解剑置于席,升,当御座前,北面跪 贺,称:“某官臣某言: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冬至云:“天正长至,伏惟陛下如日之升。”乃降阶诣席,跪,佩剑,俯伏,兴, 纳舄,复位。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前承诏,降,诣群官东北,西面,称“有制”。 在位者皆再拜。宣制曰:“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冬至云:“履长。”在位者 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

  初,群官将朝,中书侍郎以诸州镇表别为一桉,俟于右延明门外,给事中以祥 瑞桉俟于左延明门外,侍郎、给事中俱就侍臣班。初入,户部以诸州贡物陈于太极 门东东、西庙,礼部以诸蕃贡物可执者,蕃客执入就位,其余陈于朝堂前。上公将 入门,中书侍郎、给事中皆降,各引其桉入,诣东、西阶下立。上公将升贺,中书 令、黄门侍郎俱降,各立,取所奏之文以次升。上公已贺,中书令前跪奏诸方表, 黄门侍郎又进跪奏祥瑞,俱降,置所奏之文于桉。侍郎与给事中引桉退至东、西阶 前,桉出。

  初,侍中已宣制,朝集使及蕃客皆再拜。户部尚书进诣阶间跪奏,称:“户部 尚书臣某言:诸州贡物请付所司。”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礼部尚书 以次进诣阶间,跪奏,称“礼部尚书臣某言:诸蕃贡物请付所司。”侍中前承制, 退,称:“制曰可。”太府帅其属受诸州及诸蕃贡物出归仁、纳义门,执物者随之。 典仪曰:“再拜。”通事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 礼毕。”皇帝降座,御舆入自东房,侍臣从至阁。引东、西面位者以次出,蕃客先 出。

  冬至,不奏祥瑞,无诸方表。其会,则太乐令设登歌于殿上,二舞入,立于县 南。尚舍设群官升殿者座:文官三品以上又御座东南,西向;介公、酅公在御座西 南,东向;武官三品以上又于其后;朝集使、都督、刺史,蕃客三等以上,座如立 位。设不升殿者座各于其位。又设群官解剑席于县之西北,横街之南。尚食设寿尊 于殿上东序之端,西向;设坫于尊南,加爵一。太官令设升殿者酒尊于东、西厢, 近北;设在庭群官酒尊各于其座之南。皆有坫、冪,俱障以帷。吏部兵部户部主客 赞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引就朝堂前位,又引非升殿者次入就位。侍中版奏 “外办”。皇帝改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自西房,即御座。典仪一人升就东阶 上,通事舍人引公、王以下及诸客使以次入就位。侍中进,当御座前北面跪奏,称: “侍中臣某言:请延诸公、王等升。”又侍中称:“制曰可。”侍中诣东阶上,西 面,称:“制延公、王等升殿上。”典仪承传,阶下赞者又承传,在位者皆再拜。 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舄,解剑,升。上公一人升阶,少东,西面, 立于座后。光禄卿进诣阶间,跪奏称:“臣某言:请赐群臣上寿。”侍中称:“制 曰可。”光禄卿退,升诣酒尊所,西向立。上公酒尊所,北面。尚食酌酒一爵授上 公,上公受爵,进前,北面授殿中监,殿中监受爵,进,置御前,上公退,北面跪 称:“某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长至。”,臣某等不胜大庆, 谨上千秋万岁寿。”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立于席后。侍中前承制,退称:“敬举 公等之觞。”在位者又再拜。殿中监取爵奉进,皇帝举酒,在位者皆舞蹈,三称万 岁。皇帝举酒讫,殿中监进,受虚爵,以授尚食,尚食受爵于坫。

  初,殿中监受虚爵,殿上典仪唱:“再拜。”阶下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 上公就座后立,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俱就座。歌者琴瑟升坐, 笙管立阶间。尚食进,酒至阶,殿上典仪唱:“酒至,兴。”阶下赞者承传,坐者 皆俯伏,起,立于席后。殿中监到阶省酒,尚食奉酒进,皇帝举酒。太官令又行群 官酒,酒至,殿上典仪唱:“再拜。”阶下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搢笏受觯。 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皆就座。皇帝举酒,尚食进,受虚爵,复 于坫。觞行三周,尚食进御食,食至阶,殿上典仪唱:“食至,兴。”阶下赞者承 传,坐者皆起,立座后。殿中监到阶省桉,尚食品尝食讫,以次进置御前。太官令 又行群安桉,设食讫,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皆就座。皇帝乃饭, 上下俱饭。御食毕,仍行酒,遂设庶羞,二舞作。若赐酒,侍中承诏诣东阶上,西 面称:“赐酒。”殿上典仪承传,阶下赞者又承传,坐者皆起,再拜,立,受觯, 就席坐饮,立,授虚爵,又再拜,就座。酒行十二遍。

  会毕,殿上典仪唱:“可起。”阶下赞者承传,上下皆起,降阶,佩剑,纳舄, 复位。位于殿庭者,仍立于席后。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 若有赐物,侍中前承制,降,诣群官东北,西面,称:“有制。”在位者皆再拜。 侍中宣制,又再拜,以次出。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皇帝兴, 御舆入自东房,东、西面位者以次出。

  皇帝若服翼善冠、袴褶,则京官袴褶,朝集使公服。设九部乐,则去乐县,无 警跸。太乐令帅九部伎立于左、右延明门外,群官初唱万岁,太乐令即引九部伎声 作而入,各就座,以次作。

  临轩册皇太子。

  有司卜日,告于天地宗庙。

  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大极殿,有司设太子次于东朝堂之北,西向。又设版位 于大横街之南,展县,设桉,陈车舆,及文武群官、朝集、蕃客之次位,皆如加元 服之日。

  其日,前二刻,宫官服其器服,诸卫率各勒所部陈于庭。左庶子奏“请中严”。 侍卫之官奉迎,仆进金路,内率一人执刀。赞善奏“发引”。令侍臣上马,庶子承 令。其余略如皇帝出宫之礼。皇太子远游冠、绛纱袍,三师导,三少从,鸣铙而行。 降路入次,亦如銮驾。

  其日,列黄麾大仗,侍中请“中严”。有司与群官皆入就位。三师、三少导从, 皇太子立于殿门外之东,西向。黄门侍郎以册、宝绶桉立于殿内道北,西面,中书 侍郎立桉后。侍中乃奏“外办”。皇帝服衮冕,出自西房,即御座。皇太子入就位。 典仪曰:“再拜。”皇太子再拜。又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中书令降,立 于皇太子东北,西向。中书侍郎一人引册、一人引宝绶桉立于其东,西面,以册授 之。中书令曰:“有制。”皇太子再拜,中书令跪读册,皇太子再拜受册,左庶子 受之。侍郎以玺绶授中书令,皇太子进受,以授左庶子。皇太子再拜,在位者皆再 拜。侍中奏“礼毕”。皇帝入自东房,在位者以次出。

  皇帝御明堂读时令。

  孟春,礼部尚书先读令三日奏读月令,承以宣告。

  前三日,尚舍设大次于东门外道北,南向;守宫设文、武侍臣次于其后之左、 右;设群官次于璧水东之门外,文官在北,武官在南,俱西上。

  前一日,设御座于青阳左个,东向。三品以上及诸司长官座于堂上:文官座于 御座东北,南向;武官座于御座之东,北向。俱重行西上。设刑部郎中读令座于御 座东南,北向,有桉。设文官解剑席于丑陛之左,武官于卯陛之右,皆内向。太乐 令展宫县于青阳左个之庭,设举麾位于堂上寅阶之西,北向;其一位于乐县东北, 南向。典仪设三品以上及应升坐者位于县东,文左武右,俱重行西向。非升坐者文 官四品、五品位于县北,六品以下于其东,绝位,俱南向;武官四品、五品于县南, 六品以下于其东,俱北向。皆重行西上。设典仪位于县之西北,赞者二人在东,差 退,俱南向。奉礼设门外位各于次前,俱每等异位,重行相向,西上。

  其日,陈小驾,皇帝服青纱袍,佩苍玉,乘金路出宫,至于大次。文、武五品 以上从驾之官皆就门外位,太乐令、工人、协律郎、典仪帅赞者皆先入,群官非升 坐者次入,就位。刑部郎中以月令置于桉,覆以帕,立于武官五品东南,郎中立于 桉后,北面。侍中版奏“外办”。皇帝舆入自青龙门,升自寅阶,即座。符宝郎置 宝于前。典仪升,立于左个东北,南向。公、王以下入就西面位。典仪曰:“再拜。” 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延公、王等升。” 又侍中称:“制曰可。”侍中诣左个东北,南向称:“诏延公、王等升。”典仪传, 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西面位者各诣其阶,解剑,脱舄,升,立于座后。刑部 郎中引桉进,立于卯阶下。侍中跪奏“请读月令”。又侍中称:“制曰可。”刑部 郎中再拜,解剑,俯,脱舄,取令,升自卯阶,诣席南,北向跪,置令于桉,立于 席后。堂上典仪唱:“就座。”公、王以下及刑部郎中并就座。刑部郎中读令,每 句一绝,使言声可了。读讫,堂上典仪唱:“可起。”王、公以下皆起。刑部郎中 以令置于桉,与群官佩剑,纳舄,复于位。典仪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西 面位者出。侍中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皇帝降座,御舆出之便次,南、 北面位者以次出。

  自仲春以后,每月各居其位,皆冠通天,服、玉之色如其时。若四时之孟月及 季夏土王读五时令于明堂,亦如之。

  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

  所司先奏三师、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 五品以上致仕者为国老,六品以下致仕者为庶老。尚食具牢馔。

  前三日,尚舍设大次于学堂之后,随地之宜。设三老、五更次于南门外之西, 群老又于其后,皆东向。文官于门外之东,武官在群老之西,重行,东西向,皆北 上。

  前一日,设御座于堂上东序,西向,莞筵藻席。三老座于西楹之东,近北,南 向;五更座于西阶上,东向;国老三人座于三老西阶,不属焉。皆莞筵藻席。众国 老座于堂下西阶之西,东面北上,皆蒲筵缁布纯,加莞席。太乐令展宫县于庭,设 登歌于堂上,如元会。典仪设文、武官五品以上位于县东、西,六品以下在其南, 皆重行,西向北上,蕃客位于其南;诸州使人位于九品之后;学生分位于文、武官 之后。设门外位如设次。又设尊于东楹之西,北向,左玄酒,右坫以置爵。

  其日,銮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銮驾至太学门, 回辂南向,侍中跪奏“请降辂”。降,入大次。文、武五品以上从驾之官皆就门外 位,太乐令、工人、二舞入,群官、客使以次入。

  初,銮驾出宫,量时刻,遣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服进贤冠, 乘安车,前后导从。其国老、庶老则有司预戒之。

  銮驾既至太学,三老、五更及群老等俱赴集,群老各服其服。太常少卿赞三老、 五更俱出次,引立于学堂南门外之西,东面北上;奉礼赞群老出次,立于三老、五 更之后;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升,立于学堂北户之内,当户北面。侍中版奏“外办”。 皇帝出户,殿中监进大珪,皇帝执大珪,降,迎三老于门内之东,西面立。侍臣从 立于皇帝之后,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三老、五更皆杖,各二人夹扶左右,太常 少卿引导,敦史执笔以从。三老、五更于门西,东面北上,奉礼引群老随入,立于 其后。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三老、五更去杖,摄齐答拜。皇帝揖进, 三老在前,五更从,仍杖,夹扶至阶,皇帝揖升,俱就座后立。皇帝西面再拜三老, 三老南面答拜,皇帝又西向肃拜五更,五更答肃拜,俱坐。三公授几,九卿正履。 殿中监、尚食奉御进珍羞及黍、稷等,皇帝省之,遂设于三老前。皇帝诣三老座前, 执酱而馈,乃诣酒尊所取爵,侍中赞酌酒,皇帝进,执爵而酳。尚食奉御以次进珍 羞酒食于五更前,国老、庶老等皆坐,又设酒食于前,皆食。皇帝即座。三老乃论 五孝六顺、典训大纲,格言宣于上,惠音被于下。皇帝乃虚躬请受,敦史执笔录善 言善行。礼毕,三老以下降筵,太常卿引皇帝从以降阶,逡巡立于阶前。三老、五 更出,皇帝升,立于阶上,三老、五更出门。侍中前奏“礼毕”。皇帝降,还大次。 三老、五更升安车,导从而还,群官及学生等以次出。明日,三老主旨阙表谢。

  州贡明经、秀才、进士身孝悌旌表门闾者,行乡饮酒之礼,皆刺史为主人。先 召乡致仕有德者谋之,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与之行礼,而宾举之。 主人戒宾,立于大门外之西,东面;宾立于东阶下,西面。将命者立于宾之左,北 面,受命出,立于门外之东,西面,曰:“敢请事。”主人曰:“某日行乡饮酒之 礼,请吾子临之。”将命者入告,宾出,立于门东,西面拜辱,主人答拜。主人曰: “吾子学优行高,应兹观国,某日展礼,请吾子临之。”宾曰:“某固陋,恐辱命, 敢辞。”主人曰:“某谋于父师,莫若吾子贤,敢固以请。”宾曰:“夫子申命之, 某敢不敬须。”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其戒介亦如之,辞曰;“某 日行乡饮酒之礼,请吾子贰之。”

  其日质明,设宾席于楹间,近北,南向;主人席于阼阶上,西向;介席于西阶 上,东向;众宾席三于宾席之西,南向;皆不属。又设堂下众宾席于西阶西南,东 面北上。设两壶于宾席之东,少北,玄酒在西,加勺冪。置篚于壶南,东肆,实以 爵觯。设赞者位于东阶东,西向北上。宾、介及众宾至,位于大门外之右,东面北 上。主人迎宾于门外之左,西面拜宾,宾答拜;又西南面拜介,介答拜;又西南面 揖众宾,众宾报揖。主人又揖宾,宾报揖。主人先入门而右,西面。宾入门而左, 东面。介及众宾序入,立于宾西南,东面北上。众宾非三宾者皆北面东上。

  主人将进揖,当阶揖,宾皆报揖。及阶,主人曰:“请吾子升。”宾曰:“某 敢辞。”主人曰:“固请吾子升。”宾曰:“某敢固辞。”主人曰:“终请吾子升。” 宾曰:“某敢终辞。”主人升自阼阶,宾升自西阶,当楣,北面立。执尊者彻冪。 主人适篚,跪取爵,兴,适尊实之,进宾席前,西北面献宾。宾西阶上北面拜。主 人少退,宾进于席前,受爵,退,复西阶上,北面立。主人退于阼阶上,北面拜, 送爵。宾少退,赞者荐脯、醢于宾席前。宾自西方升席,南面立。赞者设折俎,宾 跪,左执爵,右取脯,擩于醢,祭于笾、豆之间,遂祭酒,啐酒,兴,降席东,适 西阶上,北面跪,卒爵,执爵兴,适尊实之,进主人席前,东面酢主人。主人于阼 阶上北面拜,宾少退。主人进受爵,退阼阶上,北面立。宾退,复西阶上,北面拜, 送爵。赞者荐脯、醢于主人席前,主人由席东自北方升席,赞者设折俎,主人跪, 左执爵,右祭脯,擩于醢,祭于笾、豆之间,遂祭酒,啐酒,兴,自南方降席,复 阼阶上,北面跪,卒爵,执爵兴,跪奠爵于东序端,兴,适篚,跪取觯实之以酬, 复阼阶上,北面跪,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答拜。主人跪酒祭,遂饮,卒 觯,执觯兴,适尊实之,进宾席前,北面。宾拜,主人少退。宾既拜,主人跪奠觯 于荐西,兴,复阼阶上位。宾遂进席前,北面跪,取觯,兴,复西阶上位。主人北 面拜送。宾进席前,北面跪,奠觯于荐东,兴,复西阶上位。主人北面揖,降,立 阼阶下,西面。宾降,立于阶西,东面。

  主人进延介,揖之,介报揖。至介,一让升,主人升阼阶,介升西阶,当楣, 北面立。主人诣东序端,跪取爵,兴,适尊实之。进于介席前,西南面献介。介西 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介进,北面受爵,退,复位。主人于介右北面拜送爵,介 少退,主人立于西阶之东。赞者荐脯、醢于介席前,介进自北方,升席,赞者设折 俎,介跪,左执爵,右祭脯、醢,遂祭酒,执爵兴,自南方降席,北面跪,卒爵, 执爵兴,介授主人爵,主人适尊实之,酢于西阶上,立于介右,北面跪,奠爵,遂 拜,执爵兴。介答拜。主人跪祭,遂饮,卒爵,执爵兴,进,跪奠爵于西楹南,还 阼阶上,揖降。介降,立于宾南。

  主人于阼阶前西南揖众宾,遂升,适西楹南,跪取爵,兴,适尊实之,进于西 阶上,南面献众宾之长,升西阶上,北面拜,受爵。主人于众宾长之右,北面拜送。 赞者荐脯、醢于其席前,众宾之长升席,跪,左执爵,右祭脯、醢,祭酒,执爵, 兴,退于西阶上,立饮讫,授主人爵,降,复位。主人又适尊实之,进于西阶上, 南面献众宾之次者,如献众宾之长。又次一人升,饮,亦如之。主人适尊实酒,进 于西阶上,南面献堂下众宾。每一人升,受爵,跪祭,立饮,赞者遍荐脯、醢于其 位。主人受爵、尊于篚。主人与宾一揖一让升,宾、介、众宾序升,即席。

  设工人席于堂廉西阶之东,北面东上。工四人,先二瑟,后二歌。工持瑟升自 阶,就位坐。工鼓《鹿鸣》,卒歌。笙入,立于堂下,北面,奏《南陔》。乃间歌, 歌《南有嘉鱼》,笙《崇丘》;乃合乐《周南》《关雎》、《召南》《鹊巢》。

  司正升自西阶司正谓主人赞礼者,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为有懈堕,立司 正以监之。跪取觯于篚,兴,适尊实之,降自西阶,诣阶间,左还,北面跪,奠觯, 拱手少立,跪,取觯,遂饮,卒觯,奠,再拜。宾降席,跪取觯于篚,适尊实之, 诣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进,立于宾东,宾跪奠觯,遂拜,执觯兴,主 人答拜,宾立饮,卒觯,适尊实之,阼阶上东南授主人,主人再拜,宾少退,主人 受觯,宾于主人之西,北面拜送,宾揖,复席。主人进西阶上,北面酬介,介降席, 自南方进,立于主人之西,北面。主人跪奠觯,遂拜,执觯兴,介答拜。主人立饮, 卒觯,适尊实之,进西阶上,西面立,介拜,主人少退,介受觯,主人于介东,北 面送,主人揖,复席。

  司正升自西阶,近西,北面立,相旅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自西方 进,北面立于介右。司正退,立于序端,东面,避受酬者。介跪奠觯,遂拜,执觯 兴,某子答拜。介立饮,卒觯,适尊实之,进西阶上,西南面授某子,某子受觯, 介立于某子之左,北面,揖,复席。司正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自西方 立于某子之左,北面,某子跪奠觯,遂拜,执觯兴,受酬者答拜。某子立饮,卒觯, 适尊实之,进西阶上,西南面授之,受酬者受觯,某子立于酬者之右,揖,复席。 次一人及堂下众宾受酬亦如之。卒受酬者以觯跪奠于篚,兴,复阶下位。司正适阼 阶上,东面请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坐于宾。”司正回,北面告于宾曰:“请宾 坐。”宾曰:“唯命。”宾、主各就席坐。若宾、主公服者,则降脱履,主人先左, 宾先右。司正降,复位。乃羞肉胾、醢,宾、主燕饮,行无算爵,无算乐,主人之 赞者皆兴焉。已燕,宾、主俱兴,宾以下降自西阶,主人降自东阶。宾以下出,立 于门外之西,东面北上,主人送于门外之东,西面再拜,宾、介逡巡而退。

  季冬之月正齿位,则县令为主人,乡之老人年六十以上有德望者一人为宾,次 一人为介,又其次为三宾,又其次为众宾。年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 豆,九十者及主人皆六豆。宾、主燕饮,则司正北面请宾坐,宾、主各就席立。司 正适篚,跪取觯,兴,实之,进,立于楹间,北面,乃扬觯而戒之以忠孝之本。宾、 主以下皆再拜。司正跪奠觯,再拜,跪取觯饮,卒觯,兴,宾、主以下皆坐。司正 适篚,跪奠觯,兴,降复位,乃行无算爵。其大抵皆如乡饮酒礼。

卷二十

  礼乐十

  五曰凶礼。

  《周礼》五礼,二曰凶礼。唐初,徙其次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 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 掇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后世无考焉。至开元制礼,惟著天子赈恤水 旱、遣使问疾、吊死、举哀、除服、临丧、册赠之类,若五服与诸臣之丧葬、衰麻、 哭泣,则颇详焉。

  凡四方之水、旱、蝗,天子遣使者持节至其州,位于庭,使者南面,持节在其 东南,长官北面,寮佐、正长、老人在其后,再拜,以授制书。其问疾亦如之,其 主人迎使者于门外,使者东面,主人西面,再拜而入。其问妇人之疾,则受劳问者 北面。

  若举哀之日,为位于别殿,文武三品以上入,哭于庭,四品以下哭于门外。有 司版奏“中严”、“外办”。皇帝已变服而哭,然后百官内外在位者皆哭,十五举 音,哭止而奉慰。其除服如之。皇帝服:一品锡衰,三品以上缌衰,四品以下疑衰。 服期者,三朝晡止;大功,朝晡止;小功以下,一哀止。晡,百官不集。若为蕃国 君长之丧,则设次于城外,向其国而哭,五举音止。

  若临丧,则设大次于其门西,设素裀榻于堂上。皇帝小驾、卤簿,乘四望车, 警跸,鼓吹备而不作。皇帝至大次,易素服,从官皆易服,侍臣则不。皇帝出次, 丧主人免绖、释杖、哭门外,望见乘舆,止哭而再拜,先入门右,西向。皇帝至堂, 升自阼阶,即哭位。巫、祝各一人先升,巫执桃立于东南,祝执茢立于西南,戈者 四人先后随升。丧主人入廷再拜,敕引乃升,立户内之东,西向。皇帝出,丧主人 门外拜送。皇帝变服于次,乃还庐。文、武常服。皇帝升车,鼓吹不作而入。其以 敕使册赠,则受册于朝堂,载以犊车,备卤薄,至第。妃主以内侍为使。赠者以蜡 印画绶。册赠必因其启葬,既葬则受于灵寝,既除则受于庙。主人公服而不哭,或 单衣而介帻。受必有祭。未庙,受之寝。

  五服之制。

  斩衰三年。正服:子为父,女子子在室与已嫁而反室为父。加服:嫡孙为后者 为祖,父为长子。义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妻为夫,妾为君,国官为君。王公以 下三月而葬,葬而虞,三虞而卒哭。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禫祭。

  齐衰三年。正服:子,父在为母。加服:为祖后者,祖卒则为祖母,母为长子。 义服:为继母、慈母,继母为长子,妾为君之长子。

  齐衰杖周。降服: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为母,报,服亦如之。正服:为祖后 者,祖在为祖母。义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夫为妻。

  齐衰不杖周。正服:为祖父母,为伯叔父,为兄弟,为众子,为兄弟之子及女 子子在室与适人者,为嫡孙,为姑、姊妹与无夫子,报,女子子与适人为祖父母, 妾为其子。加服:女子子适人者为兄弟之为父后者。降服:妾为其父母,为人后者 为其父母,报,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义服:为伯叔母,为继父同居者,妾为嫡 妻,妾为君之庶子,妇为舅、姑,为夫之兄弟之子,舅、姑为嫡妇。

  齐衰五月。正服:为曾祖父母,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亦如之。

  齐衰三月。正服:为高祖父母,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亦如之。义服:为继父不同 居者。

  其父卒母嫁,出妻之子为母,钢为祖后,祖在为祖母,虽周除,仍心丧三年。

  大功,长殇九月,中殇七月。正服:为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为叔父之长 殇、中殇,为姑、姊妹之长殇、中殇,为兄弟之长殇、中殇,为嫡孙之长殇、中殇, 为兄弟之子、女子之长殇、中殇。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 成人九月正服:为从兄弟,为庶孙。降服:为女子子适人者,为姑、姊妹适人者报; 出母为女子子适人者,为兄弟之女适人者报;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与姑、姊妹在室者 报。义服:为夫之祖父母与伯叔父母报,为夫之兄弟女适人者报;夫为人后者,其 妻为本生舅、姑,为众子之妇。

  小功五月殇。正服:为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叔父之下殇,为姑、姊妹之下殇, 为兄弟之下殇,为嫡孙之下殇,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为从兄弟姊妹之长殇, 为庶孙之长殇。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长殇,出嫁姑为侄之长殇,为人后者为 其姑、姊妹之长殇。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夫之叔父之长殇。 成人正服:为从祖祖父报,为从祖父报,为从祖姑、姊妹在室者报,为从祖兄弟报, 为从祖祖姑在室者报,为外祖父母,为舅及从母报。降服:为从父姊妹适人者报, 为孙女适人者,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报。义服:为从祖祖母报,为从祖母 报,为夫之姑、姊妹在室及适人者报,娣姒妇报,为同母异父兄弟姊妹报,为嫡母 之父母兄弟从母,为庶母慈己者,为嫡孙之妇,母出为继母之父兄弟从母,嫂叔报。

  缌麻三月殇。正服:为从父兄弟姊妹之中殇、下殇,为庶孙之中殇、下殇,为 从祖叔父之长殇,为从祖兄弟之长殇,为舅及从母之长殇,为从父兄弟之子之长殇, 为兄弟之孙长殇,为从祖姑、姊妹之长殇。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中殇、下殇, 为侄之中殇、下殇,出嫁姑为之报,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中殇、下殇。义服: 为人后者为从父兄弟之长殇,为夫之叔父之中殇、下殇,为夫之姑、姊妹之长殇。 成人正服:为族兄弟,为族曾祖父报,为族祖父报,为族父报,为外孙,为曾孙、 玄孙,为从母兄弟姊妹,为姑之子,为舅之子,为族曾祖姑在室者报,为族祖姑在 室者报,为族姑在室者报。降服:为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女子子适人者为从祖 父报,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为从祖姑适人者报,为人后者为外祖父母,为兄弟之 孙女适人者报。义服:为族曾祖母报,为族祖母报,为族母报,为庶孙之妇,女子 子适人者为从祖伯叔母,为庶母,为乳母,为婿,为妻之父母,为夫之曾祖高祖父 母,为夫之从祖祖父母报,为夫之从祖父母报,为夫之外祖父母报,为从祖兄弟之 子,为夫之从父兄弟之妻,为夫之从父姊妹在室及适人者,为夫之舅及从母报。改 葬:子为父母,妻妾为其夫,其冠服杖屦皆依《仪礼》。皇家所绝傍亲无服者,皇 弟、皇子为之皆降一等。

  初,太宗尝以同爨缌而嫂叔乃无服,舅与从母亲等而异服,诏侍中魏征、礼部 侍郎令狐德棻等议:“舅为母族,姨乃外戚它姓,舅固为重,而服止一时,姨丧乃 五月,古人未达者也。于是服曾祖父母齐衰三月者,增以齐衰五月;適子妇大功, 增以期;众子妇小功,增以大功;嫂叔服以小功五月报;其弟妻及夫兄亦以小功; 舅服缌,请与从母增以小功。”然《律疏》舅报甥,服犹缌。显庆中,长孙无忌以 为甥为舅服同从母,则舅宜进同从母报。又古庶母缌,今无服,且庶母之子,昆弟 也,为之杖齐,是同气而吉凶异,自是亦改服缌。上元元年,武后请“父在,服母 三年”。开元五年,右补阙卢履冰言:“《礼》,父在为母期,而服三年,非也, 请如旧章。”乃诏并议舅及嫂叔服,久而不能决。二十年,中书令萧嵩等改脩五礼, 于是父在为母齐衰三年。

  诸臣之丧。

  有疾,斋于正寝,卧东首北墉下。疾困,去衣,加新衣,彻药,清扫内外。四 人坐而持手足,遗言则书之,为属纩。气绝,寝于地。男子白布衣,被发徒跣;妇 人女子青缣衣,去首饰;齐衰以下,丈夫素冠。主人坐于床东,啼踊无数。众主人 在其后,兄弟之子以下又在其后,皆西面南上,哭。妻坐于状西,妾及女子在其后, 哭踊无数。兄弟之女以下又在其后,皆东面南上,籍藁坐哭。内外之际,隔以行帷。 祖父以下为帷东北壁下,南面西上;祖母以下为帷西北壁,南面东上。外姻丈夫于 户外东,北面西上;妇人于主妇西北,南面东上。诸内丧,则尊行丈夫及外亲丈夫 席位于前堂,若户外之左右,俱南面。宗亲户东,西上;外亲户西,东上。凡丧, 皆以服精粗为序,国官位于门内之东,重行北面西上,俱纻巾帕头,舒荐坐;参佐 位于门内之西,重行北面东上,素服,皆舒席坐,哭。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 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

  复于正寝。复者三人,以死者之上服左荷之,升自前东溜,当屋履危,北面西 上。左执领,右执腰,招以左。每招,长声呼“某复”,三呼止。投衣于前,承以 箧,升自阼阶,入以覆尸。乃设床于室户内之西,去脚、簟、枕,施幄,去裙。迁 尸于状,南首,覆用敛衾,去死衣,楔齿以角柶,缀足以燕几,校在南。其内外哭 位如始死之仪。乃奠以脯、醢,酒用吉器。升自阼阶,奠于尸东当腢。内丧,则赞 者皆受于户外而设之。

  沐浴。掘坎于阶间。近西,南顺,广尺,长二尺,深三尺,南其壤,为役灶于 西墙下,东向,以俟煮沐。新盆、瓶、六鬲皆濯之,陈于西阶下。沐巾一,浴巾二, 用絺若纮,实于,栉实于箱若簟,浴衣实于箧,皆具于西序下,南上。水淅稷米, 取汁煮之,又汲为汤以俟浴。以盆盛潘及沐盘,升自西阶,授沐者,沐者执潘及盘 入。主人皆出于户东,北面西上;主妇以下户西,北面东上。俱立哭。其尊行者, 丈夫于主人之东,北面西上;妇人于主妇之西,北面东上。俱坐哭。妇人以帐。乃 沐栉。束发用组。挋用巾。浴则四人抗衾,二人浴,拭用巾,挋用浴衣。设状于尸 东,衽下莞上簟。浴者举尸,易状,设枕,翦鬓断爪如生,盛以小囊,大敛内于棺 中。楔齿之柶、浴巾皆埋于坎。寘之。衣以明衣裳,以方巾覆面,仍以大敛之衾覆 之。内外入就位,哭。

  乃袭。袭衣三称,西领南上,明衣裳,舄一;帛巾一,方尺八寸;充耳,白纩; 面衣,玄方尺,纁里,组系;握手,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削约于内旁寸, 著以绵组系。庶襚继陈,不用。将袭,具状席于西阶西,内外皆出哭,如浴。袭者 以状升,入设于尸东,布枕席,陈袭于席。祝去巾,加面衣,设充耳、握手,纳舄 若履。既袭,覆以大敛之衾,内外入哭。

  乃含。赞者奉盘水及,一品至于三品,饭用梁,含用璧;四品至于五品, 饭用稷,含用碧;六品至于九品,饭用梁,含用贝。升堂,含者盥手于户外, 洗梁、璧实于,执以入,祝从入,北面,彻枕,去衾,受,奠于尸东。含者 坐于状东,西面,凿巾,纳饭、含于尸口。既含,主人复位。

  乃为明旌,以绛广充幅,一品至于三品,长九尺,韬杠,铭曰“某官封之柩”, 置于西阶上;四品至于五品,长八尺;六品至于九品,长六尺。

  凿木为重,一品至于三品,长八尺,横者半之,三分庭一在南;四品至于五品, 长七尺;六品至于九品,长六尺。以沐之米为粥,实于鬲,盖以疏布,系以竹幹, 县于重木。覆用苇席,北面,屈两端交后,西端在上,缀以竹幹。祝取铭置于重, 殡堂前楹下,夹以苇席。

  小敛。衣一十九称,朝服一,笏一,陈于东序,西领北上。设奠于东堂下,甒 二,实以醴、酒,觯二,角柶一,少牢,腊三,笾、豆俎各八。设盆盥于馔东,布 巾。赞者辟脯醢之,奠于尸状西南。乃敛,具状席于堂西,设盆盥西阶之西,如东 方。敛者盥,与执服者以敛衣人,丧者东西皆少退,内外哭。已敛,覆以夷衾。设 状于堂上两楹间,衽下莞上簟,有枕。卒敛,开帷,主人以下西面凭哭,主妇以下 东面凭哭,退。乃敛发而奠。赞者盥手奉馔至阶,升,设于尸东,醴、酒奠于馔南 西上,其俎,祝受巾巾之。奠者彻袭,奠,自西阶降出。下帷,内外俱坐哭。有国 官、僚佐者,以官代哭;无者以亲疏为之。夜则为燎于庭,厥明灭燎。

  乃大敛。衣三十称,上服一称,冕具簪、导、缨,内丧则有花钗,衾一,西领 南上。设奠如小敛,甒加勺,篚在东南。笾、豆、俎皆有幕,用功布。棺入,内外 皆止哭,升棺于殡所,乃哭。熬八篚,黍、稷、梁、稻各二,皆加鱼、腊。烛俟于 馔东,设盆盥于东阶东南。祝盥讫,升自阼阶。彻巾,执巾者以待于阼阶下。祝盥, 赞者彻小敛之馔,降自西阶,设于序西南,当西溜,如设于堂上。乃适于东阶下新 馔所,帷堂内外皆少退,立哭。御者敛,加冠若花钗,覆以衾。开帷,丧者东西凭 哭如小敛,诸亲凭哭。敛者四人举状,男女从,奉尸敛于棺,乃加盖,覆以夷衾, 内外皆复位如初。设熬谷,首足各一篚,傍各三篚,以木覆棺上,乃涂之,设帟于 殡上,祝取铭置于殡。乃奠。执巾、几席者升自阼阶,入,设于室之西南隅,东面。 又几,巾已加,赞者以馔升,入室,西面,设于席前。祝加巾于俎,奠者降自西阶 以出。下帷,内外皆就位哭。

  既殡,设灵座于下室西间,东向,施状、几、案、屏、帐、服饰,以时上膳羞 及汤沐如平生。殷奠之日,不馈于下室。

  庐在殡堂东廊下,近南,设苫塊。齐衰于其南,为垩室。俱北户,翦蒲为席, 不缘;大功又于其南,张帷,席以蒲;小功、缌麻又于其南,设状,席以蒲。妇人 次于西房。

  三日成服,内外皆哭,尽哀。乃降就次,服其服,无服者仍素服。相者引主人 以下俱杖升,立于殡,内外皆哭。诸子孙跪哭尊者之前,祖父抚之,女子子对立而 哭,唯诸父不抚。尊者出,主人以下降立阼阶。

  朔望殷奠,馔于东堂下,瓦甒二,实醴及酒,角觯二,木柶一,少牢及腊三俎, 二簋、二簠、二钘,六笾、六豆。其日,不馈于下室。

  葬有期,前一日之夕,除苇障,设宾次于大门外之右,南向,启殡之日,主人 及诸子皆去冠,以纻巾帕头,就位哭。祝衰服执功布,升自东阶,诣殡南,北向, 内外止哭,三声噫嘻,乃曰:“谨以吉辰启殡。”既告,内外哭。祝取铭置于重。 掌事者升,彻殡涂,设席于柩东,升柩于席。又设席柩东,祝以功布升,拂柩,覆 用夷衾,周设帷,开户东向。主人以下升,哭于帷东,西向,俱南上。诸祖父以下 哭于帷东北壁下,诸祖母以下哭于帷西北壁下;外姻丈夫帷东上,妇人帷西。祝与 进馔者各以奠升,设于柩东席上,祝酌醴奠之。

  陈器用。启之夕,发引前五刻,搥一鼓为一严,陈布吉、凶仪仗,方相、志石、 大棺车及明器以下,陈于柩车之前。一品引四、披六、鐸左右各八、黼翣二、黻翣 二、画翣二,二品三品引二、披四、鐸左右各六、黼翣二、画翣二,四品五品引二、 披二、鐸左右各四、黼翣二、画翣二,六品至于九品披二、鐸二、画翣二。

  二刻顷,搥二鼓为二严,掌馔者彻启奠以出,内外俱立,哭。执绋者皆入,掌 事者彻帷,持翣者升,以翣障柩。执绋者升,执鐸者夹西阶立,执纛者入,当西阶 南,北面立。掌事者取重出,倚于门外之东。执旌者立于纛南,北面。搥三鼓为三 严,灵车进于内门外,南向,祝以腰舆诣灵座前,西向跪告。腰舆降自西阶,以诣 灵车。腰舆退。执鐸者振鐸,降就阶间,南向。持翣者障以翣。执纛者却行而引, 輴止则北面立;执旌者亦渐而南,輴止,北面。主人以下以次从。

  輴在庭。輴至庭,主人及诸子以下立哭于輴东北,西向南上;祖父以下立哭于 輴东北,南面西上;异姓之丈夫立哭于主人东南,西面北上。妇人以次从降,妻、 妾、女子子以下立哭于輴西,东面南上;祖母以下立哭于輴西北,南向东上;异姓 之妇人立哭于主妇西南,东面北上。内外之际,障以行帷。国官立哭于执绋者东, 北面西上;僚佐立哭于执绋者西南,北面东上。祝帅执馔者设祖奠于輴东,如大敛。 祝酌奠、进馔,北面跪曰:“永迁之礼,灵辰不留,谨奉旋车,式遵祖道,尚飨。”

  輴出,升车,执披者执前后披,绋者引輴出,旌先、纛次,主人以下从,哭于 车盾后。輴出,到輀车,执绋者解属于輀车,设帷障于輴后,遂升柩。祝与执馔者 设遣奠于柩东,如祖奠。

  既奠,掌事者以蒲苇苞牲体下节五,以绳束之,盛以盘,载于舆前。方相、大 棺车、輴车,明器舆、下帐舆、米舆、酒脯醢舆、苞牲舆、食舆为六舆,铭旌、纛、 鐸、輀车以次行。宾有赠者,既祖奠,宾立于大门外西厢,东面,从者以篚奉玄纁 立于西南,以马陈于宾东南,北首西上。相者入,受命出,西面曰:“敢请事。” 宾曰:“某敢赗。”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执篚者奠,取币以授宾。牵 马者先入,陈于輴车南,北首西上。宾入,由马西当輴车南,北面立,内外止哭。 宾曰:“某谥封若某位,将归幽宅,敢致赗。”乃哭,内外皆哭。主人拜、稽颡。 宾进輴东,西面,奠币于车上,西出,主人拜、稽颡送之。

  丧至于墓所,下柩。进輴车于柩车之后,张帷,下柩于輴。丈夫在西,凭以哭。 卑者拜辞,主人以下妇人皆障以行帷,哭于羡道西,东面北上。

  入墓。施行席于圹户内之西,执绋者属绋于輴,遂下柩于圹户内席上,北首, 覆以夷衾。

  輴出,持翣入,倚翣于圹内两厢,遂以帐张于柩东,南向。米、酒、脯于东北, 食盘设于前,醯、醢设于盘南,苞牲置于四隅,明器设于右。

  在圹。掌事者以玄纁授主人,主人授祝,奉以入,奠于灵座,主人拜、稽颡。 施铭旌、志石于圹门之内,掩户,设关钥,遂复土三。主人以下稽颡哭,退,俱就 灵所哭。掌仪者祭后土于墓左。

  反哭。既下柩于圹,搥一鼓为一严,掩户;搥二鼓为再严,内外就灵所;搥三 鼓为三严,彻酒、脯之奠,追灵车于帷外,陈布仪仗如来仪。腰舆入,少顷出,诣 灵车后。灵车发引,内外从哭如来仪。出墓门,尊者乘,去墓百步,卑者乘以哭。 灵车至于西阶下,南向。祝以腰舆诣灵车后。少顷,升,入诣灵座前;主人以下从 升,立于灵座东,西面南上;内外俱升。诸祖父以下哭于帷东北壁下,南面;妻及 女子以下妇人哭于灵西,东面;诸祖母以下哭于帷西北壁下,南面;外姻哭于南厢, 丈夫帷东,妇人帷西,皆北面;吊者哭于堂上,西面。主人以下出就次,沐浴以俟 虞,斩衰者沐而不栉。

  虞。主用桑,长尺,方四寸,孔径九分,鸟漆匮,置于灵座,在寝室内户西, 东向,素几在右。设洗于西阶西南,瓦甒二、设于北牖下,醴、酒在东。丧者既沐, 升灵所。主人及诸子倚仗于户外,入,哭于位如初。馔入,如殷奠,升自东阶。主 人盥手洗爵,酌醴,西面跪奠,哭止。祝跪读祝,主人哭拜,内外应拜者皆哭拜。 乃出,杖降西阶,还次。间日再虞,后日三虞,礼如初。

  小祥。毁庐为垩室,设蒲席。垩室者除之,席地。主人及诸子沐浴栉翦,去首 绖,练冠,妻妾女子去腰绖。主用栗,祭如虞礼。

  大祥之祭如小祥。间月而禫,释祥服,而禫祭如大祥。既祥而还外寝。妻妾女 子还于寝。食有醢、酱,既禫而饮醴酒,食干肉。

  祔庙,筮日。将祔,掌事者为坎室于始祖庙室西壁,主人及亚献以下散齐三日, 致齐一日。前一日,主人以酒、脯告递迁之主,乃迁置于幄坐,又奠酒、脯以安神。 掌馔者彻膳以出,掌庙者以次椟神主纳于坎室。又设考之祔坐于曾祖室内东壁下, 西向,右几。设主人位于东南,西面。设子孙位于南门内道东,北面西上。设亚献、 终献位于主人东南。设掌事以下位于终献东南,俱西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主人西 南,西面。设酒尊于堂上室户之东南,北向西上。设洗于阼阶东南,北向,实爵三, 巾二,加冪。其日,具少牢之馔二座,各俎三、簋二、簠二、钘二。酒尊二,其一 实玄酒为上,其一实清酒次之。其笾豆,一品者各十二,二品、三品者各八。主人 及行事者祭服。掌事者具腰舆,掌庙者、阍寺人立于庙庭,北面再拜,升自东阶, 入,开坎室,出曾祖、曾祖妣神主置于座,降,出。执尊、罍、篚者入就位,祝进 座前,西面告曰:“以今吉辰,奉迁神主于庙。”执舆者以舆升,入,进舆于座前, 祝纳神主于椟,升舆,祝仍扶于左,降自西阶,子孙内外陪从于后。至庙门,诸妇 人停于门外,周以行帷,俟祭讫而还。神主人自南门,升自西阶。入于室,诸子孙 从升,立于室户西,重行东面,以北为上。行事者从入,各就位,舆诣室前,回舆 西向。祝启椟乂神主,置于坐。舆降,立于西阶下,东向。相者引主人以下降自东 阶,各就位。祝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掌馔者引馔入,升自 东阶,入于室。各设于神座前。主人盥手,洗爵,升自东阶。酌醴酒,入室,进, 北面跪,奠爵于曾祖神座前。主人出,取爵酌酒,入室,进,东面跪,奠于祖座前。 出户,北面立。祝持版进于室户外之右,东向跪读祝文,主人再拜。祝进,入奠版 于曾祖座。主人出,降,还本位。初,主人出,亚献盥手,洗爵,升,酌酒入,进, 北面跪,奠于曾祖,又酌酒入,进,东面跪,奠于祖神座,出户,北面再拜讫。又 入室,立于西壁下,东面再,拜,出,降,复位。亚献将毕,终献入如亚献。祝入, 彻豆,赞者皆再拜。主人及在位子孙以下出。掌馔者入,彻馔以出,掌庙者纳曾祖 神主于坎室,出,又以腰舆升诸考神座前,纳主于椟,置于舆,诣考庙,出神主置 于座,进酒、脯之奠,少顷,彻之。祝纳神主于坎室。六品以下袝祭于正寝,礼略 如之。

卷二十一

  礼乐十一

  声无形而乐有器。古之作乐者,知夫器之必有弊,而声不可以言传,惧夫器失 而声遂亡也,乃多为之法以著之。故始求声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广, 积而为分、寸;一黍之多,积而为龠、合;一黍之重,积而为铢、两。此造律之本 也。故为之长短之法,而著之于度;为之多少之法,而著之于量;为之轻重之法, 而著之于权衡。是三物者,亦必有时而弊,则又总其法而著之于数。使其分寸、龠 合、铢两皆起于黄钟,然后律、度、量、衡相用为表里,使得律者可以制度、量、 衡,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不幸而皆亡,则推其法数而制之,用其长短、多少、 轻重以相参考。四者既同,而声必至,声至而后乐可作矣。夫物用于有形而必弊, 声藏于无形而不竭,以有数之法求无形之声,其法具存。无作则已,苟有作者,虽 去圣人于千万岁后,无不得焉。此古之君子知物之终始,而忧世之虑深,其多为之 法而丁宁纤悉,可谓至矣。

  三代既亡,礼乐失其本,至其声器、有司之守,亦以散亡。自汉以来,历代莫 不有乐,作者各因其所学,虽清浊高下时有不同,然不能出于法数。至其所以用于 郊庙、朝廷,以接人神之欢,其金石之响,歌舞之容,则各因其功业治乱之所起, 而本其风俗之所由。

  自汉、魏之乱,晋迁江南,中国遂没于夷狄。至隋灭陈,始得其乐器,稍欲因 而有作,而时君褊迫,不足以堪其事也。是时郑译、牛弘、辛彦之,何妥、蔡子元、 于普明之徒,皆名知乐,相与撰定。依京房六十律。因而六之,为三百六十律,以 当一岁之日,又以一律为七音,音为一调,凡十二律为八十四调,其说甚详。而终 隋之世,所用者黄钟一宫,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而已。

  《记》曰:“功成作乐,盖王者未作乐之时,必因其旧而用之。唐兴即用隋乐。 武德九年,始诏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璡等定乐。初,隋用黄钟一宫,惟击七 钟,其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唐协律郎张文收乃依古断竹为十二律,高祖命与 孝孙吹调五钟,叩之而应,由是十二钟皆用。孝孙又以十二月旋相为六十声、八十 四调。其法,因五音生二变,因变徵为正徵,因变宫为清宫。七音起黄钟,终南吕, 迭为纲纪。黄钟之律,管长九寸,王于中宫土。半之,四寸五分,与清宫合,五音 之首也。加以二变,循环无间。故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 宫,其声繇浊至清为一均。凡十二宫调,皆正宫也。正宫声之下,无复浊音,故五 音以宫为尊。十二商调,调有下声一,谓宫也。十二角调,调有下声二,宫、商也。 十二徵调,调有下声三,宫、商、角也。十二羽调,调有下声四,宫、商、角、徵 也。十二变徵调,居角音之后,正徵之前。十二变宫调,在羽音之后,清宫之前。 雅乐成调,无出七声,本宫递相用。唯乐章则随律定均,合以笙、磬,节以钟、鼓。 乐既成,奏之。

  太宗谓侍臣曰:“古者圣人沿情以作乐,国之兴衰,未必由此。”御史大夫杜 淹曰:“陈将亡也。有《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有《伴侣曲》,闻者悲泣,所 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以是观之,亦乐之所起。”帝曰:夫声之所感,各因人之哀乐。 将亡之政,其民苦,故闻以悲。今《玉树》、《伴侣》之曲尚存,为公奏之,知必 不悲。”尚书右丞魏征进曰:“孔子称:‘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 不在音也。”十一年,张文收复请重正余乐,帝不许,曰:“朕闻人和则乐和,隋 末丧乱,虽改音律而乐不和。若百姓安乐,金石自谐矣。”

  文收既定乐,复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二、铜秤二、铜瓯十四、称尺一。斛左 右耳与臀皆方,积十而登,以至于斛,与古玉尺、玉斗同。皆藏于太乐署。武后时, 太常卿武延秀以为奇玩,乃献之。及将考中宗庙乐,有司奏请出之,而称尺已亡, 其迹犹存,以常用度量校之,尺当六之五,量、衡皆三之一。至肃宗时,山东人魏 延陵得律一,因中官李辅国献之,云“太常诸乐调皆下,不合黄钟,请悉更制诸钟 磬。”帝以为然,乃悉取太常诸乐器入于禁中,更加磨剡,凡二十五日而成。御三 殿观之,以还太常。然以汉律考之,黄钟乃太簇也,当时议者以为非是。

  其后黄巢之乱,乐工逃散,金奏皆亡。昭宗即位,将谒郊庙,有司不知乐县制 度。太常博士殷盈孙按周法以算数除镈钟轻重高卬,黄钟九寸五分,倍应钟三寸三 分半,凡四十八等。图上口项之量及径衡之围。乃命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 宰相张浚为脩奉乐县使,求知声者,得处士萧承训等,校石磬,合而击拊之,音遂 谐。

  唐为国而作乐之制尤简,高祖、太宗即用隋乐与孝孙、文收所定而已。其后世 所更者,乐章舞曲。至于昭宗,始得盈孙焉,故其议论罕所发明。若其乐歌庙舞, 用于当世者,可以考也。

  乐县之制,宫县四面,天子用之。若祭祀,则前祀二日,大乐令设县于坛南内 壝之外,北向。东方,西方,磬虡起北,钟虡次之。南方,北方,磬虡起西,钟虡 次之。镈钟十有二,在十二辰之位。树雷鼓于北县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于四隅。 置柷、敔于县内,柷在右,敔在左。设歌钟、歌磬于坛上,南方北向。磬虡在西, 钟虡在东。琴、瑟、筝、筑皆一,当磬虡之次,匏,竹在下。凡天神之类,皆以雷 鼓;地祇之类,皆以灵鼓;人鬼之类,皆以路鼓。其设于庭,则在南,而登歌者在 堂。若朝会,则加钟磬十二虡,设鼓吹十二案于建鼓之外。案设羽葆鼓一,大鼓一, 金錞一,歌、萧、笳皆二。登歌,钟、磬各一虡,节鼓一,歌者四人,琴、瑟、筝、 筑皆一,在堂上;笙、和、箫、篪、埙皆一,在堂下。若皇后享先蚕,则设十二大 磬,以当辰位,而无路鼓。轩县三百,皇太子用之。若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亦 用之。其制,去宫县之南面。判县二面,唐之旧礼,祭风伯、雨师、五岳、四渎用 之。其制,去轩县之北面。皆植建鼓于东北、西北二隅。特县,去判县之西面,或 陈于阶间,有其制而无所用。

  凡横者为簨,植者为虡。虡以县钟磬,皆十有六,周人谓之一堵,而唐隋谓之 一虡。自隋以前,宫县二十虡。及隋平陈,得梁故事用三十六虡,遂用之。唐初因 隋旧,用三十六虡。高宗蓬莱宫成。增用七十二虡。至武后时省之。开元定礼,始 依古著为二十虡。至昭宗时,宰相张浚已修乐县,乃言:旧制,太清宫、南北郊、 社稷及诸殿廷用二十虡,而太庙、含元殿用三十六虡,浚以为非古,而庙廷狭隘, 不能容三十六,乃复用二十虡。而钟虡四,以当甲丙庚壬,磬虡四,以当乙丁辛癸, 与《开元礼》异,而不知其改制之时,或说以钟磬应阴阳之位,此《礼经》所不著。

  凡乐八音,自汉以来,惟金以钟定律吕,故其制度最详,其余七者,史官不记。 至唐,独宫县与登歌、鼓吹十二案乐器有数,其余皆略而不著,而其物名具在。八 音:一曰金,为镈钟,为编钟,为歌钟,为錞,为铙,为镯,为鐸。二曰石,为大 磬,为编磬,为歌磬。三曰土,为壎,为緌,緌,大壎也。四曰革,为雷鼓,为灵 鼓,为路鼓,皆有鼗;为建鼓,为鼗鼓,为县鼓,为节鼓,为拊,为相。五曰丝, 为琴,为瑟,为颂瑟,颂瑟,筝也;为阮咸,为筑。六曰木,为柷,为敔,为雅, 为应。七曰匏,为笙,为竽,为巢,巢,大笙也;为和,和,小笙也。八曰竹,为 箫,为管,为篪,为笛,为舂牍。此其乐器也。

  初,祖孝孙已定乐,乃曰大乐与天地同和者也,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数, 号《大唐雅乐》:一曰《豫和》二曰《顺和》,三曰《永和》,四曰《肃和》,五 曰《雍和》,六曰《寿和》,七曰《太和》,八曰《舒和》,九曰《昭和》,十曰 《休和》,十一曰《正和》,十二曰《承和》。用于郊庙、朝廷,以和人神。孝孙 已卒,张文收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诏有司釐定,而文收考正律吕,起居郎 吕才叶其声音,乐曲遂备。自高宗以后,稍更其曲名。开元定礼,始复遵用孝孙 《十二和》。其著于礼者:

  一曰《豫和》,以降天神。冬至祀圆丘,上辛祈谷,孟夏雩,季秋享明堂,朝 日,夕月,巡狩告于圆丘,燔柴告至,封祀太山,类于上帝,皆以圜钟为宫,三奏; 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各一奏,文舞六成。五郊迎气,黄帝以黄钟为宫。 赤帝以函钟为徵,白帝以太簇为商,黑帝以南吕为羽,青帝以姑洗为角,皆文舞六 成。

  二曰《顺和》,以降地祇。夏至祭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祇,春秋社,巡狩告社, 宜于社,禅社首,皆以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各三奏,文舞 八成。望于山川,以蕤宾为宫,三奏。

  三曰《永和》,以降人鬼。时享、禘祫,有事而告谒于庙,皆以黄钟为宫,三 奏;大吕为角,太簇为征,应钟为羽,各二奏。文舞九成。祀先农,皇太子释奠, 皆以姑洗为宫,文舞三成;送神,各以其曲一成。蜡兼天地人,以黄钟奏《豫和》, 蕤宾、姑洗、太族奏《顺和》,无射、夷则奏《永和》,六均皆一成以降神,而送 神以《豫和》。

  四曰《肃和》,登歌以奠玉帛。于天神,以大吕为宫;于地祇,以应钟为宫; 于宗庙,以圜钟为宫;祀先农、释奠,以南吕为宫;望于山川,以函钟为宫。

  五曰《雍和》,凡祭祀以入俎。天神之俎,以黄钟为宫;地祇之俎,以太簇为 宫;人鬼之俎,以无射为宫。又以彻豆。凡祭祀,俎入之后,接神之曲亦如之。

  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以黄钟为宫。

  七曰《太和》,以为行节。亦以黄钟为宫。凡祭祀,天子入门而即位,与其升 降,至于还次,行则作,止则止。其在朝廷,天子将自内出,撞黄钟之钟,右五钟 应,乃奏之,其礼毕,兴而入,撞蕤宾之种,左五钟应,乃奏之。皆以黄钟为宫。

  八曰《舒和》,以出入二舞,及皇太子、王公、群后、国老若皇后之妾御、皇 太子之宫臣,出入门则奏之。皆以太族之商。

  九曰《昭和》,皇帝、皇太子以举酒。

  十曰《休和》,皇帝以饭,以肃拜三老,皇太子亦以饭。皆以其月之律均。

  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册以行。

  十二曰《承和》,皇太子在其宫,有会以行。若驾出,则撞黄钟,奏《太和》。 出太极门而奏《采茨》,至于嘉德门而止。其还也亦然。

  初,隋有文舞、武舞,至祖孝孙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 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与执纛而引者二人,皆委貌冠,黑素,绛领, 广袖,白绔,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执旌居前者二人,执鼗执鐸皆二人, 金錞二,舆者四人,奏者二人,执铙二人,执相在左,执雅在右,皆二人夹导,服 平冕,余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绔,乌皮华。执干戚 夹导,皆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之舞;亚献、终献,作武舞之舞。太庙降神以文 舞,每室酌献,各用其庙之舞。禘祫迁庙之主合食,则舞亦如之。仪凤二年,太常 卿韦万石定《凯安舞》六变:一变象龙兴参墟;二变象克定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 四变象江淮平;五变象猃狁伏从;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

  初,太宗时,诏秘书监颜师古等撰定弘农府君至高祖太武皇帝六庙乐曲舞名。 其后变更不一,而自献祖而下庙舞,略可见也。献祖曰《光大之舞》,懿祖曰《长 发之舞》,太祖曰《大政之舞》,世祖曰《大成之舞》,高祖曰《大明之舞》,太 宗曰《崇德之舞》,高宗曰《钧天之舞》,中宗曰《太和之舞》,世祖曰《大成之 舞》,高祖曰《大明之舞》,太宗曰《崇德之舞》,高宗曰《钧天之舞》,中宗曰 《太和之舞》,睿宗曰《景云之舞》,玄宗曰《大运之舞》,肃宗曰《惟新之舞》, 代宗曰《保大之舞》,德宗曰《文明之舞》,顺宗曰《大顺之舞》,宪宗曰《象德 之舞》,穆宗曰《和宁之舞》,敬宗曰《大钧之舞》,文宗曰《文成之舞》,武宗 曰《大定之舞》,昭宗曰《咸宁之舞》,其余阙而不著。

  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

  《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 《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谓侍臣曰:“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 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右仆射封德彝曰:“陛下以圣武戡难,陈 乐象德,文容岂足道哉!”帝矍然曰:“朕虽以武功兴,终以文德绥海内,谓文容 不如蹈厉,斯过矣。”乃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 鹳。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象击 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后令魏征与员外散骑常侍褚亮、员外散骑常 侍虞世南、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更制歌辞,名曰《七德舞》。舞初成,观者皆扼腕踊 跃,诸将上寿,群臣称万岁,蛮夷在庭者请相率以舞。太常卿萧瑀曰:“乐所以美 盛德,形容而有所未尽,陛下破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原图其状以识。” 帝曰:“方四海未定,攻伐以平祸乱,制乐阵其梗概而已。若备写禽获,今将相有 尝为其臣者,观之有所不忍,我不为也。”自是元日、冬至朝会庆贺,与《九功舞》 同奏。舞人更以进贤冠,虎文袴,崽蛇带,鸟皮鞾,二人执旌居前。其后更号《神 功破阵乐》。

  《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 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 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 舞》。进蹈安徐,以象文德。麟德二年诏:“郊庙、享宴奏文舞,用《功成庆善乐》, 曳履,执绋,服袴褶,童子冠如故,武舞用《神功破阵乐》,衣甲,持戟,执纛者 被金甲,八佾,加箫、笛、歌鼓,列坐县南,若舞即与宫县合奏。其宴乐二舞仍别 设焉。”

  《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 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 《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大祠享皆用之。至上 元三年,诏:“惟圆丘,方泽、太庙乃用,余皆罢。”又曰:“《神功破阵乐》不 入雅乐,《功成庆善乐》不可降神,亦皆罢。”而效庙用《治康》、《凯安》如故。

  仪凤二年,太常卿韦万石奏:“请作《上元舞》,兼奏《破阵》、《庆善》二 舞。而《破阵乐》五十二徧,著于雅乐者二徧;《庆善乐》五十徧,著于雅乐者一 徧;《上元舞》二十九徧,皆著于雅乐。”又曰:“《云门》、《大咸》、《大磬》、 《大夏》,古文舞也。《大濩》、《大武》,古武舞也。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 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神功破阵乐》有武事之象,《功成庆善 乐》有文事之象,用二舞,请先奏《神功破阵乐》。”初,朝会常奏《破阵舞》, 高宗即位,不忍观之,乃不设。后幸九成宫,置酒,韦万石曰:“《破阵乐》舞, 所以宣扬祖宗盛烈,以示后世,自陛下即位,寝而不作者久矣。礼,天子亲总干戚, 以舞先祖之乐。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所称述,非所以发孝思也。”帝复令奏 之,舞毕,叹曰:“不见此乐垂三十年,追思王业勤劳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 群臣皆称万岁。然遇飨燕奏二乐,天子必避位,坐者皆兴。太常博士裴守真以谓 “奏二舞时,天子不宜起立”。诏从之。及高宗崩,改《治康舞》曰《化康》以避 讳。武后毁唐太庙。《七德》、《九功》之舞皆亡,唯其名存。自后复用隋文舞、 武舞而已。

  燕乐。高祖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燕乐伎》,乐工舞人无变者。《清商伎》 者,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瑟、奏琵琶、卧箜篌、筑、筝、节 鼓皆一;笙、笛、箫、篪、方响、跋膝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人,并习 《巴渝舞》。《西凉伎》,有编钟、编磬皆一;弹筝、扫筝,臣箜篌、竖箜篌、琵 琶。五弦笙、萧、觱篥、小觱篥、笛、横笛、腰鼓、齐鼓、檐鼓皆一;铜钹二,贝 一。白舞一人,方舞四人。《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觱篥, 横笛,凤首箜篌,琵琶、五弦,贝,绋一;铜钹二,舞者二人。《高丽伎》,有弹 筝、扫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以蛇皮为槽,厚寸余,有鳞甲。楸 木为面,象牙为捍拨,画国王形。又有五弦、义觜、笛、笙、葫芦笙、箫、小觱篥、 桃皮觱篥、腰鼓、齐鼓、檐鼓、龟头鼓、铁版、贝、大觱篥。胡旋舞,舞者立球上, 旋转如风。《龟兹伎》,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萧、觱篥、答 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贝,皆一;铜钹二。 舞者四人。设五方师子,高丈余,饰以方色。每师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 加红袜,谓之师子郎。《安国伎》,有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箫、觱篥、正 鼓、和鼓、铜钹,皆一;舞者二人。《疏勒伎》,有坚箜篌、琵琶、五弦、箫、横 笛、觱篥、答腊鼓、羯鼓、侯提鼓、腰鼓、鸡娄鼓,皆一;舞者二人。《康国伎》, 有正鼓、和鼓,皆一;笛、铜钹,皆二。舞者二人。工人之服皆从其国。

  隋乐,每奏九部乐终,辄奏《文康乐》,一曰《礼毕》。虁腾时,命削去之, 其后遂亡。及平高昌,收其乐。有竖箜篌、铜角,一;琵琶、五弦、横笛、箫、觱 篥、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皆二人。工人布巾,袷袍,锦襟,金铜带,画 绔。舞者二人,黄袍袖,练襦,五色绦带,金铜耳珰;赤鞾。自是初有十部乐。

  其后因内宴,诏长孙无忌制《倾杯曲》,魏征制《乐社乐曲》,虞世南制《英 雄乐曲》。帝之破窦建德也。乘马名黄骢骠,及征高丽,死于道,颇哀惜之,命乐 工制《黄骢叠曲》四曲,皆宫调也。

  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 后人习为扫琵琶。

  高宗即位,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谊为《景云河清歌》,亦名燕乐。有 玉磬、方响、扫筝、筑、卧箜篌、大小箜篌、大小琵琶、大小五弦、吹叶、大小笙、 大小觱篥、箫、铜钹、长笛、尺八、短笛,皆一;毛员鼓、连鞉鼓、桴鼓、贝,皆 二。每器工一人,歌二人。工人绛袍,金带,乌鞾。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 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舞》,四《承天舞》。《景云乐》,舞八人,五 色云冠,锦袍,五色袴,金铜带。《庆善乐》,舞四人,紫袍,白袴。《破陈乐》, 舞四人,绫袍,绛袴。《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景云舞》, 元会第一奏之。

  高宗以琴曲浸绝,虽有传者,复失宫商,令有司脩习。太常丞吕才上言:“舜 弹五弦之琴,哥《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今以御《雪诗》为《白雪 歌》。古今奏正曲复有送声,君唱臣和之义,以群臣所和诗十六韵为送声十六节。” 帝善之,乃命太常著于乐府。才复撰《琴歌》、《白雪》等曲,帝亦制歌词十六, 皆著乐府。

  帝将伐高丽,燕洛阳城门,观屯营教舞,按新征用武之势,名曰《一戎大定乐》, 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甲,持槊而舞,歌者和之,曰“八弦同轨乐。”象高丽平而 天下大定也。及辽东平,行军大总管李勣作《夷来宾》之曲以献。

  调露二年,幸洛阳城南楼,宴群臣,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其容制不传。

  高宗自以李氏老子之后也,于是命乐工制道调。

卷二十二

  礼乐十二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 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 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中吕调、正平 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高般涉为七羽。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 下则益浊,上则益清,慢者过节,急者流荡。其后声器浸殊,或有宫调之名,或以 倍四为度,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其宫调乃应夹钟之律,燕设用之。

  丝有琵琶、五弦、箜篌、筝,竹有觱篥、箫、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鼓、 第三鼓、腰鼓、大鼓,土则附革而为鞡,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备八音。 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于胡部。复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皆前代应律 之器也。后人失其传,而更以异名,故俗部诸曲,悉源于雅乐。

  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唯琴工犹传楚、汉 旧声及《清调》,蔡邕五弄、楚调四弄,谓之九弄。隋亡,清乐散缺,存者才六十 三曲。其后传者:《平调》、《清调》,周《房中乐》遗声也;《白雪》,楚曲也; 《公莫舞》,汉舞也;《巴渝》,汉高帝命工人作也;《明君》,汉元帝时作也; 《明之君》,汉《鞞舞》曲也;《鐸舞》,汉曲也;《白鸠》,吴《拂舞》曲也; 《白纻》,吴舞也;《子夜》,晋曲也;《前溪》,晋车骑将军沈珫作也;《团扇》, 晋王珉歌也;《懊侬》,晋隆安初谣也;《长史变》,晋司徒左长史王廞作也; 《丁督护》,晋、宋间曲也;《读曲》,宋人为彭城王义康作也;《乌夜啼》,宋 临川王义庆作也;《石城》,宋臧质作也;《莫愁》《石城乐》所出也;《襄阳》, 宋随王诞作也;《乌夜飞》,宋沈攸之作也;《估客乐》,齐武帝作也;《杨叛》, 北齐歌也;《骁壶》,投壶乐也;《常林欢》,宋、梁间曲也;《三洲》,商人歌 也;《采桑》,《三洲曲》所出也;《玉树后庭花》、《堂堂》,陈后主作也; 《泛龙舟》,随炀帝作也。又有《吴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 《平折》、《命啸》等曲,其声与其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

  盖唐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诸曲出于一时之作,虽非绝雅, 尚不至于淫放。武后之祸,继以中宗昏乱,固无足言者。玄宗为平王,有散乐一部, 定韦后之难,颇有预谋者。及即位,命宁王主籓邸乐,以亢太常,分两朋以角优劣。 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有谐谑而赐金帛硃紫者,酸枣县 尉袁楚客上疏极谏。

  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宗常泛舟以厌其祥。帝即位,作《龙 池乐》,舞者十有二人,冠芙蓉冠,蹑履,备用雅乐,唯无磬。又作《圣寿乐》, 以女子衣五色绣襟而舞之。又作《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又作《光圣乐》,舞 者乌冠、画衣,以歌王迹所兴。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 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立部伎八: 一《安舞》,二《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五《大定乐》,六 《上元乐》,七《圣寿乐》,八《光圣乐》。《安舞》、《太平乐》,周、隋遗音 也。《破阵乐》以下皆用大鼓,杂以龟兹乐,其声震厉。《大定乐》又加金钲。 《庆善舞》颛用西凉乐,声颇闲雅。每享郊庙,则《破阵》、《上元》、《庆善》 三舞皆用之。坐部伎六:一《燕乐》,二《长寿乐》,三《天授乐》,四《鸟歌万 岁乐》,五《龙池乐》,六《小破阵乐》。《天授》、《鸟歌》,皆武后作也。天 授,年名。鸟歌者,有鸟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自《长寿乐》以下,用龟兹舞, 唯《龙池乐》则否。

  是时,民间以帝自潞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 二曲。帝又作《文成曲》,与《小破阵乐》更奏之。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 《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帝方浸 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 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太清宫成,太常卿韦縚制《景云》、《九真》、 《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六曲,又制商调《君臣相遇乐》曲。

  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其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琵琶圆 体修颈而小,号曰“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出于胡中,传为秦、汉所作。其声 金、石、丝、竹以次作,隋炀帝厌其声澹,曲终复加解音。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 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帝幸 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 曰《荔枝香》。帝又好羯鼓,而宁王善吹横笛,达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帝尝 称:“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盖本戎羯之乐,其音太蔟一均,龟兹、 高昌、疏勒、天竺部皆用之,其声焦杀,特异众乐。

  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 州》、《甘州》之类。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凉州、 伊州、甘州皆陷吐蕃。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 声人,至数万人。

  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 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 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 被金甲、短后绣袍。太常卿引雅乐,每部数十人,间以胡夷之技。内闲厩使引戏马, 五坊使引象、犀,入场拜舞。宫人数百衣锦绣衣,出帷中,击雷鼓,奏《小破阵乐》, 岁以为常。

  千秋节者,玄宗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节,而君臣共为荒乐,当时流俗多 传其事以为盛。其后巨盗起,陷两京,自此天下用兵不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堙, 独其余声遗曲传人间,闻者为之悲凉感动。盖其事适足为戒,而不足考法,故不复 著其详。自肃宗以后,皆以生日为节,而德宗不立节,然止于群臣称觞上寿而已。

  代宗繇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日进制《宝应长宁乐》十八曲以献,皆宫 调也。

  大历元年,又有《广平太一乐》。《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 有大遍、小遍。贞元初,乐工康昆仑寓其声于琵琶,奏于玉宸殿,因号《玉宸宫调》, 合诸乐,则用黄钟宫。其后方镇多制乐舞以献。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昭 义军节度使王虔休以德宗诞辰未有大乐,乃作《继天诞圣乐》,以宫为调,帝因作 《中和乐舞》。山南节度使于頔又献《顺圣乐》,曲将半,而行缀皆伏,一人舞于 中,又令女伎为佾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

  文宗好雅乐,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 《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登歌四人, 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绣衣执金莲花以导,舞者三百人,阶下设锦筵,遇内宴乃 奏。谓大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自是臣下功高者, 辄赐之。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会昌初,宰相李德裕命乐工制《万斯年曲》以献。

  大中初,太常乐工五千余人,俗乐一千五百余人。宣宗每宴群臣,备百戏。帝 制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缇绣,连袂而歌,其乐有《播皇猷》曲,舞者高 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走俯仰,中于规矩。又有《葱岭西曲》,士女蠙歌为队,其 词言葱岭之民乐河,湟故地归唐也。

  咸通间,诸王多习音声、倡优杂戏,天子幸其院,则迎驾奏乐。是时,蕃镇稍 复舞《破阵乐》,然舞者衣画甲,执旗旆,才十人而已。盖唐之盛时,乐曲所传, 至其末年,往往亡缺。

  周、隋与北齐、陈接壤,故歌舞杂有四方之乐。至唐,东夷乐有高丽、百济, 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落稽,南蛮有扶南、天竺、南诏、骠国,西戎有高昌、龟 兹、疏勒、康国、安国,凡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

  中宗时,百济乐工人亡散,岐王为太常卿,复奏置之,然音伎多阙。舞者二人, 紫大袖裙襦、章甫冠、衣履。乐有筝、笛、桃皮觱篥、箜篌、歌而已。

  北狄乐皆马上之声,自汉后以为鼓吹,亦军中乐,马上奏之,故隶鼓吹署。后 魏乐府初有《北歌》,亦曰《真人歌》,都代时,命宫人朝夕歌之。周、隋始与西 凉乐杂奏。至唐存者五十三章,而名可解者六章而已:一曰《慕容可汗》,二曰 《吐谷浑》,三曰《部落稽》,四曰《钜鹿公主》,五曰《白净王》,六曰《太子 企喻》也。其余辞多可汗之称,盖燕、魏之际鲜卑歌也。隋鼓吹有其曲而不同。贞 观中,将军侯贵昌,并州人,世传《北歌》,诏隶太乐,然译者不能通,岁久不可 辨矣。金吾所掌有大角,即魏之“簸逻回”,工人谓之角手,以备鼓吹。

  南蛮、北狄俗断发,故舞者以绳围首约发。有新声自河西至者,号胡音,龟兹 散乐皆为之少息。

  扶南乐,舞者二人,以朝霞为衣,赤皮鞋。天竺伎能自断手足,刺肠胃,高宗 恶其惊俗,诏不令入中国。睿宗时,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俯身就 锋,历脸下,复植于背,觱篥者立腹上,终曲而不伤。又伏伸其手,二人蹑之,周 旋百转。开元初,其乐犹与四夷乐同列。

  贞元中,南诏异牟寻遗使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言欲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 进乐。皋乃作《南诏奉圣乐》,用黄钟之均,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 曲二十八叠,执羽而舞“南诏奉圣乐”字,曲将终,雷鼓作于四隅,舞者皆拜,金 声作而起,执羽稽首,以象朝觐。每拜跪,节以钲鼓。又为五均:一曰黄钟,宫之 宫;二曰太蔟,商之宫;三曰姑洗,角之宫;四曰林钟,徵之宫;五曰南吕,羽之 宫。其文义繁杂,不足复纪。德宗阅于麟德殿,以授太常工人,自是殿庭宴则立奏, 宫中则坐奏。

  十七年,骠国王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献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 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凡工器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 革、牙、角,大抵皆夷狄之器,其声曲不隶于有司,故无足采云。

卷二十三

  仪卫上

  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皆有卫有严。羽葆、华盖、旌旗、罕毕、 车马之众盛矣,皆安徐而不哗。其人君举动必以扇,出入则撞钟,庭设乐宫,道路 有卤簿、鼓吹。礼官百司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故慎重则尊严,尊严则 肃恭。夫仪卫所以尊君而肃臣,其声容文采,虽非三代之制,至其盛也,有足取焉。

  衙。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 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皆服鹖 冠、绯衫裌;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服绯施裲裆,绣野马;皆带刀捉 仗,列坐于东西廊下。

  每月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阁外,号曰内仗。以左右金吾将军当上,中郎将一人押 之,有押官,有知队仗官。朝堂置左右引驾三卫六十人,以左右卫、三卫年长强直 能纠劾者为之,分五番。有引驾佽飞六十六人,以佽飞、越骑、步射为之,分六番, 每番皆有主帅一人。坐日引驾升殿,金吾大将军各一人押之,号曰押引驾官。中郎 将、郎将各一人,检校引驾事。又有千牛仗,以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为之。千牛备 身冠进德冠、服袴褶;备身左右服如三卫。皆执御刀、弓箭,升殿列御座左、右。

  内外诸门以排道人带刀捉仗而立,号曰立门仗。宣政左右门仗、内仗,皆分三 番而立,号曰交番仗。诸卫有挟门队、长枪队。承天门内则左、右卫挟门队列东、 西廊下,门外则左、右骁卫门队列东、西廊下。长乐、永安门内则左、右威卫挟门 队列东、西廊下,门外则左、右领军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嘉德门内则左、右武 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车驾出皇城,则挟门队皆从。长枪队有漆枪、木枪、白杆 枪、朴头枪。

  每夜,第一鼕黡,诸队仗佩弓箭、胡禄,出铺立廊下,按槊,张弓、捻箭、彀 弩。第二鼕黡后,击钟讫,持更者举槊,钟声绝则解仗。一点,持更人按槊,持弓 者稳箭唱号,诸卫仗队皆分更行探。宿卫门阁仗队,鍪、甲、蕞,擐左襻,余仗队 唯持更人蕞一具,供奉、散手仗亦持更、蕞、甲。

  每朝,第一鼕黡讫,持更卸皆举,张弓者摄箭收弩,立门队及诸队仗皆立于廊 下。第二鼕黡声绝,按槊、弛弓、收铺,诸门挟门队立于阶下。复一刻,立门仗皆 复旧,内外仗队立于阶下。

  元日、冬至大朝会、宴见蕃国王,则供奉仗、散手仗立于殿上;黄麾仗、乐县、 五路、五副路、属车、舆辇、繖二、翰一,陈于庭;扇一百五十有六,三卫三百人 执之,陈于两厢。

  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第一行,长戟,六色氅,领军卫赤氅, 威卫青氅、黑氅,武卫鹜氅、骁卫白氅,左右卫黄氅,黄地云花袄、冒。第二行, 仪锽,五色幡,赤地云花袄、冒。第三行,大槊,小孔雀氅,黑地云花袄,冒。第 四行,小戟、刀、楯,白地云花袄、冒。第五行,短戟,大五色鹦鹉毛氅,青地云 花袄、冒。第六行,细射弓箭,赤地四色云花袄、冒。第七行,小槊,小五色鹦鹉 毛氅,黄地云花袄、冒。第八行,金花硃滕络楯刀,赤地云花袄、冒。第九行,戎, 鸡毛氅,黑地云花袄、冒。第十行,细射弓箭,白地云花袄、冒。第十一行,大鋋, 白毦,青地云花袄、冒。第十二行,金花绿滕络楯刀,赤地四色云花袄、冒。十二 行皆有行滕、鞋、袜。

  前黄麾仗,首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 领主帅各十人,师子袍、冒。次左右厢皆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威卫果毅 都尉各一人,领主帅各十人,豹文袍、帽。次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 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卫折冲 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当御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卫果毅都尉 各一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 人,主帅各十人。次后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 主帅各十人。次后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 主帅各十人。次后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 主帅各十人。次后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 主帅各十人。次尽后左右厢,军卫、主帅各十人护后,被师子文袍冒。

  左右领军卫黄麾仗,首尾厢皆绛引幡,二十引前,十掩后。十厢各独揭鼓十二 重,重二人,赤地云花袄、冒,行滕、鞋、袜,居黄麾仗外。每黄麾仗一部,鼓一,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左右领军卫 大将军各一人检校,被绣袍。

  次左右卫黄旗仗,立于两阶之次,鍪、甲、弓、箭、刀、楯皆黄,队有主帅以 下四十人,皆戎服,被大袍,二人引旗,一人执,二人夹,二十人执槊,余佩弩、 弓箭。第一麟旗队,第二角端旗队,第三赤熊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戎服, 被大袍,佩弓箭、横刀。又有夹毂队,厢各六队,队三十人,胡木鍪、毦、蜀铠、 悬铃、覆膊、锦臂、白行滕、紫带、鞋袜,持、楯、刀;厢各折冲都尉一人、果毅 都尉二人检校,冠进德冠,被紫縚连甲、绯绣葵花文袍。第一队、第四队,硃质鍪、 铠,绯绔。第二队、第五队,白质鍪、铠,紫绔。第三队、第六队,黑质鍪、铠, 皁绔。

  次左右骁卫赤旗仗,坐于东西廊下,鍪、甲、弓、箭、刀、楯皆赤,主帅以下 如左右卫。第一凤旗队,第二飞黄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三吉利旗队,第 四兕旗队,第五太平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又有亲、勋、翊卫仗,厢各三队压角,队皆有旗,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 校尉以下翊卫以上三十五人,皆平巾帻、绯裲裆、大口绔,带横刀;执槊二十人, 带弩四人,带弓箭十一人。第一队凤旗,大将军各一人主之。第二队飞黄旗,将军 各一人主之。第三队吉利旗,郎将一人主之。

  次左右武卫白旗仗,居骁卫之次,鍪、甲、弓、箭、刀、楯皆白,主帅以下如 左右卫。第一五牛旗队,黄旗居内,赤、青居左,白、黑居右,各八人执。第二飞 麟旗队,第三駃騠旗队,第四鸾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五犀牛旗队,第六 鵕鸃旗队,第七骐驎旗队,第八騼蜀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持鈒沄,果毅 都尉各一人、校尉二人检校。前队执银装长刀,紫黄绶纷。绛引幡一、金节十二, 分左右。次罕、毕、硃雀幢、叉,青龙、白虎幢、道盖、叉,各一。自绛引幡以下, 执者服如黄麾。执罕、毕及幢者,平陵冠、硃衣、革带。左罕右毕,左青龙右白虎。 称长一人,出则告警,服如黄麾。鈒、戟队各一百四十四人,分左右三行应跸,服 如黄麾。果毅执青龙等旗,将军各一人检校;旅帅二人执银装长刀,紫黄绶纷,检 校后队。

  次左右威卫黑旗仗,立于阶下,鍪、甲、弓、箭、楯、槊皆黑,主帅以下如左 右卫。第一黄龙负图旗队,第二黄鹿旗队,第三驺牙旗队,第四苍乌旗队,果毅都 尉各一人检校。

  次左右领军卫青旗仗,居威卫之次,鍪、甲、弓、箭、楯、皆青,主帅以下如 左右卫。第一应龙旗队,第二玉马旗队,第三三角兽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第四白狼旗队,第五龙马旗队,第六金牛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

  又有殳仗、步甲队,将军各一人检校。殳仗左右厢千人,厢别二百五十人执殳, 二百五十人执叉,皆赤地云花袄、冒,行滕、鞋袜。殳、叉以次相间。左右领军卫 各一百六十人,左右武卫各一百人,左右威卫、左右骁卫、左右卫各八十人。左右 厢有主帅三十八人,平巾帻、绯裲裆、大口绔,执仪刀。厢有左右卫各三人,左右 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各四人,以主殳仗,被豹文袍、冒;领军 卫、师子文袍。步甲队从左右厢各四十八,前后皆二十四。每队折冲都尉一人主之, 被绣袍。每队一人,戎服大袍,带横刀,执旗;二人引,二人夹,皆戎服大袍,带 弓箭横刀。队别三十人,被甲、臂韝、行滕、鞋袜。每一队鍪、甲、覆膊、执弓箭, 一队胡木鍪及毦、蜀铠、覆膊,执刀、楯、相间。第一队,赤质鍪、甲,赤弓、箭, 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执鹖鸡旗。第二队,赤质鍪、铠,赤刀、楯、,果毅都尉各 一人主之,执豹旗。第三队,青质鍪、甲,青弓、箭,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四 队,青质鍪、铠,青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五队,黑质鍪、甲,黑弓、 箭,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六队,黑质鍪、铠,黑刀、楯、,果毅都尉 各一人主之。第七队,白质鍪、甲,白弓、箭,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 八队,白质鍪、铠,白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九队,黄质鍪、甲,黄弓、 箭,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队,黄质鍪、铠,黄刀、楯、,果毅都尉 各一人主之。第十一队,黄质鍪、甲,黄弓、箭,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 十二队,黄质鍪、铠,黄刀、楯、,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次后第一队,黄质鍪、 铠,黄刀、楯、,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至第十二队与前同。

  次左右金吾卫辟邪旗队,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又有清游队、硃雀队、玄武队。 清游队建白泽旗二,各一人执,带横刀;二人引,二人夹,皆带弓箭、横刀。左右 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带弓箭、横刀,各领四十人,皆带横刀,二十人持槊,四 人持弩,十六人带弓箭。硃雀队建硃雀旗,一人执,引、夹皆二人,金吾卫折冲都 尉一人主之,领四十人,二十人持槊,四人持弩,十六人带弓箭,又二人持槊,皆 佩横刀,槊以黄金涂末。龙旗十二,执者戎服大袍,副竿二,各一人执,戎服大袍, 分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大将军各一人检校二队。玄武队建玄武旗,一人执, 二人引,二人夹,平巾帻、黑裲裆、黑裌、大口绔,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 之,各领五十人,持槊二十五人,持弩五人,带弓箭二十人,又二人持槊。诸卫挟 门队、长枪队与诸队相间。

  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硃衣 传呼,促百官就班,文武列于两观。监察御史二人立于东、西朝堂砖道以涖之。平 明,传点毕,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夹阶,监门校尉二人执门籍,曰:“唱 籍”。既视籍,曰:“在”。入毕而止。次门亦如之。序班于通乾、观象门南,武 班居文班之次。入宣政门,文班自东门而入,武班自西门而入,至阁门亦如之。夹 阶校尉十人同唱,入毕而止。宰相、两省官对班于香案前,百官班于殿庭左右,巡 使二人分涖于钟鼓楼下,先一品班,次二品班,次三品班,次四品班,次五品班。 每班尚书省官为首。武班供奉者立于横街之北,次千牛中郎将,次千牛将军,次过 状中郎将一人,次接状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一人,次排阶 中郎将一人,次押散手仗中郎将一人,次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凡殿中省监、少监, 尚衣、尚舍、尚辇奉御,分左右随繖、扇而立。东宫官居上台官之次,王府官又次 之,唯三太、三少、宾客、庶子、王傅随本品。侍中奏“外办”,皇帝步出西序门, 索扇,扇合。皇帝升御座,扇开。左右留扇各三。左右金吾将军一人奏“左右厢内 外平安”。通事舍人赞宰相两省官再拜,升殿。内谒者承旨唤仗,左右羽林军勘以 木契,自东西阁而入。内侍省五品以上一人引之,左右卫大将军、将军各一人押之。 二十人以下入,则不带仗。三十人入,则左右厢监门各二人,千牛备身各四人,三 卫各八人,金吾一人。百人入,则左右厢监门各六人,千牛备身各四人,三卫三十 三人,金吾七人。二百人,则增以左右武卫、威卫、领军卫、金吾卫、翊卫等。凡 仗入,则左右厢加一人监捉永巷,御刀、弓箭。及三卫带刀入,则曰:“仗入”; 三卫不带刀而入,则曰“监引入”。朝罢,皇帝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内外仗队, 七刻乃下。常参、辍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队下,复立半仗于两廊。朔望受 朝及蕃客辞见,加纛、槊沄,仪仗减半。凡千牛仗立,则全仗立。太阳亏,昏尘大 雾,则内外诸门皆立仗。泥雨,则延三刻传点。

  驾。

  大驾卤簿。天子将出,前二日,太乐令设宫县之乐于庭。昼漏上五刻,驾发。 前发七刻,击一鼓为一严。前五刻,击二鼓为再严,侍中版奏“请中严”。有司陈 卤簿。前二刻,击三鼓为三严,诸卫各督其队与鈒、戟以次入陈殿庭。通事舍人引 群官立朝堂,侍中、中书令以下奉迎于西阶。侍中负宝,乘黄令进路于太极殿西阶, 南向;千牛将军一人执长刀立路前,北向;黄门侍郎一人立侍臣之前;赞者二人。 既外办,太仆卿摄衣而升,正立执辔。天子乘舆以出,降自西阶,曲直华盖,警跸, 侍卫。千牛将军前执辔,天子升路,太仆卿授绥,侍中、中书令以下夹侍。黄门侍 郎前奏“请发”。銮驾动,警跸,鼓传音,黄门侍郎与赞者夹引而出,千牛将军夹 路而趋。

  驾出承天门,侍郎乘马奏“驾少留,敕侍臣乘马”。侍中前承制,退称:“制 曰可”。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乘马。”赞者承传,侍臣皆乘。侍卫之官各督其属 左右翊驾,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六宝与殿中后部从,在黄钺内。侍中、中书令以下 夹侍路前,赞者在供奉官内。侍臣乘毕,侍郎奏“请车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称: “制曰可”。侍郎复位,千牛将军升。侍郎奏“请发”。万年县令先导,次京兆牧、 太常卿、司徒、御史大夫、兵部尚书,皆乘路,卤簿如本品。

  次清游队。次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各一人,带弓箭横刀,检校龙旗以前硃雀等队, 各二人持槊,骑夹。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带弓箭横刀,领夹道铁甲佽飞。 次虞候佽飞四十八骑,平巾帻、绯裲裆、大口绔,带弓箭、横刀,夹道分左右,以 属黄麾仗。次外铁甲佽飞二十四人,带弓箭、横刀,甲骑具装,分左右厢,皆六重, 以属步甲队。

  次硃雀队。次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皆四马, 有正道匠一人,驾士十四人,皆平巾帻、大口绔、绯衫。太卜令一人,居辟恶车, 服如佽飞,执弓箭。左金吾卫队正一人,居皮轩车,服平巾帻、绯裲裆,银装仪刀, 紫黄绶纷,执弩。次引驾十二重,重二人,皆骑,带横刀。自皮轩车后,属于细仗 前,槊、弓箭相间,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次鼓吹。次黄麾仗一,执者 武弁、硃衣、革带,二人夹。次殿中侍御史二人导。次太史监一人,书令史一人, 骑引相风、行漏舆。次相风舆,正道匠一人,舆士八人,服如正道匠。次扛鼓、金 钲,司辰、典事匠各一人,刻漏生四人,分左右。次行漏生,正道匠一人,舆士十 四人。

  次持鈒前队。次御马二十四,分左右,各二人驭。次尚乘奉御二人,书令史二 人,骑从。

  次左青龙右白虎旗,执者一人,服如正道匠,引、夹各二人,皆骑。次左右卫 果毅都尉各一人,各领二十五骑,二十人执槊,四人持弩,一人带弓箭,行仪刀仗 前。次通事舍人,四人在左,四人在右。侍御史,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御史中丞, 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左拾遗一人在左,右拾遗一人在右。左补阙一人在左,右补 阙一人在右。起居郎一人在左,起居舍人一人在右。谏议大夫,一人在左,一人在 右。给事中二人在左,中书舍人二人在右。黄门侍郎二人在左,中书侍郎二人在右。 左散骑常侍一人在左,右散骑常侍一人在右。侍中二人在左,中书令二人在右。通 事舍人以下,皆一人从。次香蹬一,有衣,绣以黄龙,执者四人,服如折冲都尉。

  次左右卫将军二人,分左右,领班剑、仪刀,各一人从。次班剑、仪刀,左右 厢各十二行:第一左右卫亲卫各五十三人,第二左右卫亲卫各五十五人,第三左右 卫勋卫各五十七人,第四左右卫勋卫各五十九人,各执金铜装班剑,纁硃绶纷;第 五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一人,第六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三人,第七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五 人,第八左右骁卫各六十七人,各执金铜装仪刀,绿綟绶纷;第九左右武卫翊卫各 六十九人,第十左右威卫翊卫各七十一人,第十一左右领军卫翊卫各七十三人,第 十二左右金吾卫翊卫各七十五人,各执银装仪刀,紫黄绶纷。自第一行有曲折三人 陪后门,每行加一人,至第十二行曲折十四人。

  次左右厢,诸卫中郎将主之,执班剑、仪刀,领亲、勋、翊卫。次左右卫郎将 各一人,皆领散手翊卫三十人,佩横刀,骑,居副仗槊翊卫内。次左右骁卫郎将各 一人,各领翊卫二十八人,甲骑具装,执副仗槊,居散手卫外。次左右卫供奉中郎 将,郎将四人,各领亲、勋、翊卫四十八人,带横刀,骑,分左右,居三卫仗内。

  次玉路,驾六马,太仆卿驭之,驾士三十二人。凡五路,皆有副。驾士皆平巾 帻、大口绔,衫从路色。玉路,服青衫。千牛卫将军一人陪乘,执金装长刀,左右 卫大将军各一人骑夹,皆一人从,居供奉官后。次千牛卫将军一人,中郎将二人, 皆一人从。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二人,骑,居玉路后,带横刀,执御刀、弓箭。 次御马二,各一人驭。次左右监门校尉二人,骑,执银装仪刀,居后门内。

  次衙门旗,二人执,四人夹,皆骑,赤綦袄、黄冒、黄袍。次左右监门校尉各 十二人,骑,执银装仪刀,督后门,十二行,仗头皆一人。次左右骁卫、翊卫各三 队,居副仗槊外。次左右卫夹毂,厢各六队。

  次大繖二,执者骑,横行,居衙门后。次雉尾障扇四,执者骑,夹繖。次腰舆, 舆士八人。次小团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花盖二,皆执者一人,夹腰舆。自大 繖以下,执者服皆如折冲都尉。次掌辇四人,引辇。次大辇一,主辇二百人,平巾 帻、黄丝布衫、大口绔、紫诞带、紫行滕、鞋袜。尚辇奉御二人,主腰舆,各书令 史二人骑从。次殿中少监一人,督诸局供奉事,一人从。次诸司供奉官。次御马二 十四,各二人驭,分左右。次尚乘直长二人,平巾帻、绯绔褶,书令史二人骑从, 居御马后。

  次持鈒沄。次大繖二,雉尾扇八,夹繖左右横行。次小雉尾扇。硃画团扇,皆 十二,左右横行。次花盖二,叉二。次俾倪十二,左右横行。次玄武幢一,叉一, 居绛麾内。次绛麾二,左右夹玄武幢。次细槊十二,孔雀为毦,左右横行,居绛麾 后。自鈒、戟以下,执者服如黄麾仗,唯玄武幢执者服如罕、毕。

  次后黄麾,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殿中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各令史二 人骑从,居黄麾后。次大角。次方辇一,主辇二百人。次小辇一,主辇六十人。次 小舆一,奉舆十二人,服如主辇。次尚辇直长二人,分左右,检校辇舆,皆书令史 二人骑从。次左右武卫五牛旗舆五,赤青居左,黄居中,白黑居右,皆八人执之, 平巾帻、大口绔,衫从旗色,左右威卫队正各一人主之,骑,执银装长刀。次乘黄 令一人,丞一人,分左右,检校玉路,皆府史二人骑从。

  次金路、象路、革路、木路,皆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次五副路,皆驾四马, 驾士三十八人。次耕根车,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次安车、四望车,皆驾四马, 驾士二十四人。次羊车,驾果下马一,小史十四人。次属车十二乘,驾牛,驾士各 八人。次门下、史书、秘书、殿中四省局官各一人,骑,分左右夹属车,各五人从, 唯符宝以十二人从。次黄钺车,上建黄钺,驾二马,左武卫队正一人在车,驾士十 二人。次豹尾车,驾二马,左武卫队正一人在车,驾士十二人。次左右威卫折冲都 尉各一人,各领掩后二百人步从,五十人为行,大戟五十人,刀、楯、五十人,弓 箭五十人,弩五十人,皆黑鍪、甲、覆膊、臂韝,横行。

  次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领步甲队及殳仗,各二人执槊槊从。次前后左右厢步 甲队。次左右厢黄麾仗。次左右厢殳仗。

  次诸卫马队,左右厢各二十四。自十二旗后,属于玄武队,前后有主帅以下四 十人,皆戎服大袍,二人引旗,一人执,二人夹,二十人执槊,余佩弩、弓箭。第 一辟邪旗,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骑;第 二应龙旗,第三玉马旗,第四三角兽旗,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五黄 龙负图旗,第六黄鹿旗,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七飞麟旗,第八駃騠旗, 第九鸾旗,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凤旗,第十一飞黄旗,左右骁卫折 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二麟旗,第十三角端旗,以当御,第十四赤熊旗,左右卫 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五兕旗,第十六太平旗,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 第十七犀牛旗,第十八鵕鸃旗,第十九騼蜀旗,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 第二十驺牙旗,第二十一苍乌旗,左右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二十二白狼旗, 第二十三龙马旗,第二十四金牛旗,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其服皆如第 一。

  次玄武队。次衙门一,居玄武队前、大戟队后,执者二人,夹四人,皆骑,分 左右,赤綦袄,黄袍,黄冒。次衙门左右厢,厢有五门,执、夹人同上。第一门, 居左右威卫黑质步甲队之后,白质步甲队之前;第二门,居左右卫步甲队之后,左 右领军卫黄麾仗之前;第三门,居左右武卫黄麾仗之后,左右骁卫黄麾仗之前;第 四门,居左右领军卫黄麾仗之后,左右卫步甲队之前;第五门,居左右武卫白质步 甲队之后,黑质步甲队之前。五门别当步甲队黄麾仗前、马队后,各六人分左右, 戎服大袍,带弓箭、横刀。

  凡衙门,皆监门校尉六人,分左右,执银装长刀,骑。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将 军、中郎将,厢各巡行。校尉一人,往来检校诸门。中郎将各一人骑从。左右金吾 卫将军循仗检校,各二人执槊骑从。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纠察仗内不法,各 一人骑从。

  驾所至,路南向,将军降,立于路右,侍中前奏“请降路”。天子降,乘舆而 入,繖、扇、华盖,侍卫。

  驾还,一刻,击一鼓为一严,仗卫还于涂。三刻,击二鼓为再严,将士布队仗, 侍中奏“请中严”。五刻,击三鼓为三严,黄门侍郎奏“请驾发”。鼓传音,发驾, 鼓吹振作。入门,太乐令命击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鼓柷,奏《采茨》之乐。至 太极门,戛敔,乐止。既入,鼓柷,奏《太和》之乐。回路南向,侍中请降路,乘 舆乃入,繖、扇、侍御、警跸如初。至门,戛吾攵,乐止。皇帝入,侍中版奏“请 解严”。叩钲,将士皆休。

  仪卫下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出,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率司仗布侍卫,司宾 列内命妇于庭,西向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车于阁外,尚仪 版奏“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内命妇从。

  出门,太皇太后升车,从官皆乘马,内命妇、宫人以次从。

  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夹皆二人,佩弓箭、横刀,骑。次金 吾卫折冲都尉一人,佩横刀、弓箭;领骑四十,亦佩横刀,夹折冲;执槊二十人, 持弩四人,佩弓箭十六人,持槊、刀二人。次虞候佽飞二十八人,骑,佩弓箭、横 刀,夹道分左右,以属黄麾仗。

  次内仆令一人在左,丞一人在右,各书令史二人骑从。次黄麾一,执者一人, 夹道二人,皆骑。次左右厢黄麾仗,厢皆三行,行百人。第一短戟,五色氅,执者 黄地白花綦袄、冒;第二戈,五色氅,执者赤地黄花綦袄、冒;第三锽,五色幡, 执者青地赤花綦袄、冒。左右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卫各 三行,行二十人,每卫以主帅六人主之,皆豹文袍、冒,执鍮石装长刀,骑,唯左 右领军卫减三人。每卫果毅都尉一人,被绣袍,各一人从;左右领军卫有绛引幡, 引前者三,掩后者三。

  次内谒者监四人,给事二人,内常侍二人,内侍少监二人,骑,分左右,皆有 内给使一人从。次内给使百二十人,平巾帻、大口绔、绯裲裆,分左右,属于宫人 车。次偏扇、团扇、方扇皆二十四,宫人执之,衣彩大袖裙襦、彩衣、革带、履, 分左右。次香蹬一,内给使四人舆之,居重翟车前。

  次重翟车,驾四马,驾士二十四人。次行障六,次坐障三,皆左右夹车,宫人 执之,服同执扇。次内寺伯二人,领寺人六人,执御刀,服如内给使,夹重翟车。 次腰舆一,执者八人,团雉尾扇二,夹舆。次大繖四。次雉尾扇八,左右横行,为 二重。次锦花盖二,单行。次小雉尾扇、硃画团扇皆十二,横行。次锦曲盖二十, 横行,为二重。次锦六柱八,分左右。自腰舆以下,皆内给使执之。

  次宫人车。次降麾二,分左右。次后黄麾一,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供 奉宫人,在黄麾后。

  次厌翟车、翟车、安车,皆驾四马,驾士各二十四人;四望车,驾士二十二人; 金根车,驾牛,驾士十二人。

  次左右厢衙门各二,每门二人执,四人夹,皆赤綦袄,黄袍、冒,骑。

  次左右领军卫,厢皆一百五十人,执殳,赤地黄花綦袄、冒,前属于黄麾仗, 后尽卤簿;厢各主帅四人主之,皆黄袍、冒,执鍮石装长刀,骑。折冲都尉二人, 检校殳仗,皆一人骑从。次衙门一,尽卤簿后殳仗内正道,每门监门校尉二人主之, 执银装长刀;厢各有校尉一人,骑,佩银横刀,往来检校。御马减大驾之半。

  太皇太后将还,三严,内典引引外命妇出次,就位;司宾引内命妇出次,序立 大次之前。既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出次,华盖、警跸、侍卫如初。内命 妇以下乘车以从。车驾入,内典引引外命妇退,驾至正殿门外,车驾南问,尚仪前 奏“请降车”。将士还。

  皇太子出,则卤簿陈于重明门外。其日三刻,宫臣皆集于次,左庶子版奏“请 中严”。典谒引宫臣就位,侍卫官服其器服,左庶子负玺诣阁奉迎,仆进车若辇于 西阁外,南向,内率一人执刀立车前,北向,中允一人立侍臣之前,赞者二人立中 允之前。前二刻,诸卫之官诣阁奉迎,宫臣应从者各出次,立于门外,文东武西, 重行北向北上。

  左庶子版奏“外办”,仆升正位执辔,皇太子乘舆而出,内率前执辔,皇太子 升车,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中允奏:“请发”,车动,赞者夹引而出,内 率夹车而趋,出重明门,中允奏“请停车,侍臣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 “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侍臣皆骑。中允奏“请车右升”。 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内率升讫,中允奏“请发”。车动,鼓吹振作, 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家令先导,次率更令、詹事、太保、太 傅、太师,皆轺车,备卤薄。

  次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夹皆二人,亦佩弓箭、横刀,骑。 次清道率府折冲都尉一人,佩弓箭、横刀,领骑三十,亦佩横刀,十八人执槊,九 人挟弓箭,三人持弩,各二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骑,佩横刀、弓 箭,领清道直荡及检校清游队各二人,执槊骑从。次外清道直荡二十四人,骑,佩 弓箭、横刀,夹道。

  次龙旗六,各一人骑执,佩横刀,戎服大袍,横行正道,每旗前后二人骑,为 二重,前引后护,皆佩弓箭、横刀,戎服大袍。次副竿二,分左右,各一人骑执。 次细引六重,皆骑,佩横刀,每重二人,自龙旗后属于细仗,槊、弓箭相间,厢各 果毅都尉一人主之。

  次率更丞一人,府、史二人骑从,领鼓吹。次诞马十,分左右,执者各二人。 次厩牧令一人居左,丞一人居右,各府、史二人骑从。

  次左右翊府郎将二人,主班剑。次左右翊卫二十四人,执班剑,分左右。次通 事舍人四人、司直二人、文学四人、洗马二人,司议郎二人居左,太子舍人二人居 右,中允二人居左,中舍人二人居右,左右谕德二人,左右庶子四人,骑,分左右, 皆一人从。次左右卫率府副率二人步从。

  次亲、勋、翊卫,厢各中郎将、郎将一人,皆领仪刀六行:第一亲卫二十三人, 第二亲卫二十五人,皆执金铜装仪刀,纁硃绶纷;第三勋卫二十七人,第四勋卫二 十九人,皆执银装仪刀,绿綟纷;第五翊卫三十一人,第六翊卫三十三人,皆执鍮 石装仪刀,紫黄绶纷。自第一行有曲折三人陪后门,每行加一人,至第六行八人。 次三卫十八人,骑,分左右夹路。

  次金路,驾四马,驾士二十三人,仆寺仆驭,左右率府率二人执仪刀陪乘。次 左右卫率府率二人,夹路,各一人从,居供奉官后。次左右内率府率二人,副率二 人,领细刀、弓箭,皆一人从。次千牛,骑,执细刀、弓箭。次三卫仪刀仗,后开 衙门。次左右监门率府直长各六人,执鍮石仪刀,骑,监后门。次左右卫率府,厢 各翊卫二队,皆骑,在执仪刀行外;压角队各三十人,骑,佩横刀,一人执旗,二 人引,二人夹,十五人执槊,二人佩弓箭,三人佩弩,队各郎将一人主之。

  次繖,二人执,雉尾扇四,夹繖。次腰舆一,执者八人,团雉尾扇二,小方雉 尾扇八,以夹腰舆,内直郎二人主之,各令史二人骑从。次诞马十,分左右,驭者 各二人。次典乘二人,各府、史二人骑从。次左右司御率府校尉二人骑从,佩鍮石 装仪刀,领团扇、曲盖。次硃漆团扇六,紫曲盖六,各横行。次诸司供奉。次左右 清道率府校尉二人,骑,佩鍮石装仪刀,主大角。

  次副路,驾四马,驾士二十二人;轺车,驾一马,驾士十四人;四望车,驾一 马,驾士十人。

  次左右厢步队十六,每队果毅都尉一人,领骑二十八,戎服大袍,佩横刀,一 人执旗,二人引,二人夹,二十五人佩弓箭,前队持槊,与佩弓箭队以次相间。次 左右司御率府副率各一人,骑,检校步队,二人执槊骑从。

  次仪仗,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九行,行六人,赤綦袄、冒,行滕、鞋袜。第一 戟,赤氅,六人;第二弓箭,六人;第三仪鋋,毦,六人;第四刀楯,六人;第五 仪锽,五色幡,六人;第六油戟,六人。次前仗首,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三行,行 六人,左右司御率府二人,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六人主之;次左右厢各六色, 每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卫率府副率二人,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六人主之。左 右司御率府主帅各六人,骑,护后,率及副率各一人步从。厢有绛引幡十二,引前 者六,引后者六。厢各有独揭鼓六重,重二人,居仪仗外、殳仗内,皆赤綦袄、冒, 行滕、鞋袜。左右司御率府四重,左右卫率府二重。

  次左右厢皆百五十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八十六人,左右卫率府各六十四人,赤 綦袄、冒,主殳,分前后,居步队外、马队内。各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一人主之,各 一人骑从。厢各主帅七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四人,左右卫率府各三人,骑,分前后。

  次左右厢马队,厢各十队,队有主帅以下三十一人,戎服大袍,佩横刀,骑。 队有旗一,执者一人,引、夹各二人,皆佩弓箭,十六人持槊,七人佩弓箭,三人 佩弩。第一,左右清道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第二、第三、第四,左右司御率府 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第五、第六、第七,左右卫率府果毅都尉主之;第八、第九、 第十,左右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

  次后拒队,旗一,执者佩横刀,引、夹路各二人,佩弓箭、横刀。次清道率府 果毅都尉一人,领四十骑,佩横刀;凡执槊二十人,佩弓箭十六人,佩弩四人,骑 从。次后拒队,前当正道殳仗内,有衙门。次左右厢各有衙门三:第一,当左右司 御率府步队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第二,当左右卫率府步队后,左右司御率府仪 仗前;第三,当左右司御率府仪仗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每门二人执,四人夹, 皆骑,赤綦袄,黄袍、冒。门有监门率府直长二人检校,左右监门率府副率各二人 检校诸门,各一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副率各二人,检校仗内不法,各一人骑 从。次少师、少傅、少保,正道乘路,备卤簿,文武以次从。

  皇太子所至,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路”。

  还宫。一严,转仗卫于还涂;再严,左庶子版奏“请中严”;三严,仆进车, 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门外,降舆,乘车,左庶子请车右升,侍臣皆 骑。车动,至重明门,宫官下马,皇太子乘车而入,太傅、少傅还。皇太子至殿前, 车南向,左庶子奏“请降”。皇太子乘舆而入,侍臣从至阁,左庶子版奏“解严”。

  若常行、常朝,无马队、鼓吹、金路、四望车、家令、率更令、詹事、太保、 太师、少保、少师,又减队仗三之一,清道、仪刀、诞马皆减半,乘轺车而已。二 傅乘犊车,导从十人,太傅加清道二人。

  皇太子妃卤簿:清道率府校尉六人,骑,分左右,为三重,佩横刀、弓箭。次 青衣十人,分左右。次导客舍人四人,内给使六十人,皆分左右,后属内人车。次 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八,分左右,宫人执者间彩衣、革带。次行障四,坐障二, 宫人执以夹车。次典内二人,骑,分左右。次厌翟车,驾三马,驾士十四人。次阁 帅二人,领内给使十八人,夹车。次六柱二,内给使执之。次供奉内人,乘犊车。 次繖一,雉尾扇二,团扇四,曲盖二,皆分左右,各内给使执之。次戟九十,执者 绛綦袄、冒,分左右。

  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为三重,武弁、硃衣、革带。次幰弩一,执者平巾帻、 绯袴褶,骑。次青衣十二人,平巾青帻、青布袴褶,执青布仗袋,分左右。次车辐 十二,分左右。车辐,棒也,夹车而行,故曰车辐。执者服如幰弩。次戟九十,执 者绛綦袄、冒,分左右。次绛引幡六,分左右,横行,以引刀、楯、弓、箭、槊。 次内第一行厢,执刀楯,绛綦袄、冒。第二行厢,执弓矢,戎服。第三行厢,执槊, 戎服大袍。厢各四十人。次节一,夹槊一,各一人骑执,平巾帻、大口袴、绯衫。 次告止幡四,传教幡四,信幡八。凡幡皆绛为之,署官号,篆以黄,饰以鸟翅,取 其疾也,金涂钩,竿长一丈一尺,执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仪鋋二,仪锽六,油 戟十八,仪槊十,细槊十,执者皆绛綦袄、冒。次仪刀十八,执者服如夹槊,分左 右。次诞马八,驭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府佐六人,平巾帻、大口袴、绯裲裆, 骑,持刀夹引。次象路一,驾四马,佐二人立侍:一人武弁、硃衣、革带,居左; 一人绯裲裆、大口绔,持刀居右。驾士十八人,服如夹槊。次繖一,雉尾扇二。次 硃漆团扇四,曲盖二,执者皆绛綦袄、冒,分左右。次僚佐,本服陪从。次麾、幢 各一,左麾右幢。次大角、鼓吹。

  一品卤簿:有清道四人为二重,幰弩一骑。青衣十人,车辐十人,戟九十,绛 引幡六,刀、楯、弓、箭、槊皆八十,节二,大槊二,告止幡、传教幡皆二,信幡 六,诞马六,仪刀十六,府佐四人夹行。革路一,驾四马,驾士十六人。繖一,硃 漆团扇四,曲盖二,僚佐本服陪从,麾、幢、大角、铙吹皆备。

  自二品至四品,青衣、车辐每品减二人。二品,刀、楯、弓、箭、戟、槊各减 二十。三品以下,每品减十而已。二品,信幡四,诞马四,仪刀十四,革路驾士十 四人。三品亦如之,仪刀十,革路驾士十二人。四品、五品,信幡二,诞马二,仪 刀八,木路驾士十人。

  自二品至四品,皆有清道二人,硃漆团扇二,曲盖一,幰弩一骑,幡竿长丈, 繖一,节一,夹槊二。

  万年县令亦有清道二人,幰弩一骑,青衣、车辐皆二人,戟三十,告止幡、传 教幡、信幡皆二,竿长九尺,诞马二,轺车,一马,驾士六人,繖、硃漆团扇、曲 盖皆一。非导驾及余四等县初上者,减幰弩、车辐、曲盖,其戟亦减十。

  内命妇、夫人卤簿:青衣六人,偏扇、团扇皆十六,执者间彩裙襦、彩裳、革 带,行障三,坐障二,厌翟车,驾二马,驭人十,内给使十六人夹车,从车六乘, 繖、雉尾扇皆一,团扇二,内给使执之,戟六十。外命妇一品亦如之,厌翟车驭人 减二,有从人十六人。非公主、王妃则乘白铜饰犊车,驾牛,驭人四,无雉尾扇。

  嫔,青衣四人,偏扇、团扇、方扇十四,行障二,坐障一,翠车,驭人八,内 给使十四人,夹车四乘,戟四十。外命妇二品亦如之,乘白铜饰犊车,青通幰,硃 裹,从人十四人。

  婕妤、美人、才人,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十,行障二,坐障一,安车, 驾二马,驭人八,内给使十人,从车二乘,戟二十。太子良娣、良媛、承徽、外命 妇三品亦如之,白铜饰犊车,从人十人。

  外命妇四品,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皆八,行障、坐障皆一,白铜饰犊 车,驭人四,从人八。余同三品,唯无戟。

  自夫人以下皆清道二人,繖一,又有团扇二。

  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鼓吹令二人,府、史二人骑从,分左右。

  前部:扛鼓十二,夹金钲十二,大鼓、长鸣皆百二十,铙鼓十二,歌、箫、笳 次之;大横吹百二十,节鼓二,笛、箫、觱篥、茄、桃皮觱篥次之;扛鼓、夹金钲 皆十二,小鼓、中鸣皆百二十,羽葆鼓十二,歌、箫、笳次之。至相风舆,有扛鼓 一,金钲一,鼓左钲右。至黄麾,有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主大角百二十,横行 十重;鼓吹丞二人,典事二人骑从。

  次后部鼓吹:羽葆鼓十二,歌、箫、笳次之;铙鼓十二,歌、箫、笳次之;小 横吹百二十,笛、萧、觱篥、笳、桃皮觱篥次之。凡歌、箫、笳工各二十四人,主 帅四人,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工各二十四人。

  法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车、辟恶车、大辇、五副路、安车、 四望车,又减属车四,清游队、持鈒沄、玄武队皆减四之一,鼓吹减三之一。

  小驾,又减卿史大夫、指南车、记里鼓车、鸾旗车、皮轩车、象革木三路、耕 根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属车、小辇、小舆,诸队及鼓吹减大驾之半。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

  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鸣。扛鼓十曲:一《警雷震》,二 《猛兽骇》,三《鸷鸟击》,四《龙媒蹀》,五《灵夔吼》,六《雕鹗争》,七 《壮士怒》,八《熊罴吼》,九《石坠崖》,十《波荡壑》。大鼓十五曲,严用三 曲:一《元驎合逻》,二《元驎他固夜》、三《元驎跋至虑》。警用十二曲:一 《元咳大至游》,二《阿列乾》,三《破达析利纯》,四《贺羽真》,五《鸣都路 跋》,六《他勃鸣路跋》,七《相雷析追》,八《元咳赤赖》,九《赤咳赤赖》, 十《吐咳乞物真》,十一《贪大讦》,十二《贺粟胡真》。小鼓九曲:一《渔阳》, 二《鸡子》,三《警鼓》,四《三鸣》,五《合节》,六《覆参》,七《步鼓》, 八《南阳会星》,九《单摇》。皆以为严、警,其一上马用之。长鸣一曲三声:一 《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中鸣一曲三声:一《荡声》,二《牙声》, 三《送声》。

  羽葆部十八曲:一《太和》,二《休和》,三《七德》,四《驺虞》,五《基 王化》,六《纂唐风》,七《厌炎精》,八《肇皇运》,九《跃龙飞》,十《殄马 邑》,十一《兴晋阳》,十二《济渭险》,十三《应圣期》,十四《御宸极》,十 五《宁兆庶》,十六《服遐荒》,十七《龙池》,十八《破阵乐》。

  铙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平 安》,六《欢乐》,七《太平》。

  大横吹部有节鼓二十四曲:一《悲风》,二《游弦》,三《间弦明君》,四 《吴明君》,五《古明君》,六《长乐声》,七《五调声》,作《乌夜啼》,九 《望乡》,十《跨鞍》,十一《间君》,十二《瑟调》,十三《止息》,十四《天 女怨》,十五《楚客》,十六《楚妃叹》,十七《霜鸿引》。十八《楚歌》,十九 《胡笳声》,二十《辞汉》,二十一《对月》,二十二《胡笳明君》,二十三《湘 妃怨》,二十四《沈湘》。

  小横吹部有角、笛、箫、笳、觱篥、桃皮觱篥六种,曲名失传。

  伶工谓夜警为严。凡大驾严,夜警十二曲,中警三曲,五更严三遍。天子谒郊 庙,夜五鼓过半,奏四严;车驾至桥,复奏一严。元和初,礼仪使高郢建议罢之。

  历代献捷必有凯歌,太宗平东都,破宋金刚,执贺鲁,克高丽,皆备军容,凯 歌入京都,然其礼仪不传。太和初,有司奏:“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则神 策兵卫于门外,如献俘仪。凯乐用铙吹二部,笛、觱篥、箫、笳、铙鼓,皆工二人, 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阿列如卤簿。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俘馘之前。将入都 门,鼓吹振作,奏《破阵乐》、《应圣期》、《贺朝欢》、《君臣同庆乐》等四曲。 至太社、太庙门外,陈而不作。吉献礼毕,乐作。至御楼前,陈兵仗于旌门外二十 步,乐工步行,兵部尚书介胃执钺,于旌门中路前导,协律郎二人执麾,门外分导, 太常卿跪请奏凯乐。乐阕,太常卿跪奏‘乐毕’。兵部尚书、太常卿退,乐工立于 旌门外,引俘馘入献,及称贺,俘囚出,乃退。”

卷二十四

  车服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 不得拟上。

  凡天子之车:

  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 所乘也,赤质,金饰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黄质,象饰末;革路者,临兵、巡 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木路者,蒐田所乘也,黑质,漆之。五路皆重舆,左青 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苣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铃二在轼前,鸾十二在衡。 龙辀前设鄣尘。青盖三层,绣饰。上设博山方镜,下圆镜。树羽。轮金根、硃班、 重牙。左建旗,十有二旒,画升龙,其长曳地,青绣绸杠。右载闟戟,长四尺,广 三尺,黻文。旗首金龙衔锦结绶及緌带,垂铃。金鍐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 缨十二就。旌旗、盖、鞶缨,皆从路质,唯盖里皆用黄。五路皆有副。

  耕根车者,耕藉所乘也,青质,三重盖,余如玉路。安车者,临幸所乘也,金 饰重舆,曲壁,紫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硃鞶缨,硃覆发具络,驾赤骝。副 路、耕根车、安车,皆八鸾。四望车者,拜陵、临吊所乘也,制如安车,青油纁, 硃里通幰,硃丝络网。又有属车十乘:一曰指南车,二曰记里鼓车,三曰白鹭车, 四曰鸾旗车,五曰辟恶车,六曰皮轩车,七曰羊车,与耕根车、四望车、安车为十 乘。行幸陈于卤簿,则分前后;大朝会,则分左右。

  皇后之车六:

  重翟车者,受册、从祀、飨庙所乘也,青质,青油纁,硃里通幰,绣紫络带及 帷,八鸾,镂锡,鞶缨十二就,金鍐方釳,树翟羽,硃总。

  厌翟车者,亲桑所乘也,赤质,紫油纁,硃里通幰,红锦络带及帷。

  翟车者,归宁所乘也,黄油纁,黄里通幰,白红锦络带及帷。三车皆金饰末, 轮画硃牙,箱饰翟羽,硃丝络网,鞶、缨色皆从车质。

  安车者,临幸所乘也,制如金路,紫油纁,硃里通幰。

  四望车者,拜陵、临丧所乘也,青油纁,硃里通幰。

  金根车者,常行所乘也,紫油纁,硃里通幰。

  夫人乘厌翟车,九嫔乘翟车,婕妤以下乘安车。外命妇、公主、王妃乘厌翟车。 一品乘白铜饰犊车,青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二品以下去油纁、络网。四品 有青偏幰。

  皇太子之车三:

  金路者,从祀、朝贺、纳妃所乘也,赤质,金饰末,重较,箱画苣文鸟兽,黄 屋,伏鹿轼,龙辀,金凤一,在轼前,设鄣尘,硃黄盖里,轮画硃牙。左建旗九旒, 右载闟戟,旗首金龙衔结绶及铃緌,入鸾二铃,金鍐方釳,树翟尾五焦,镂锡,鞶 缨九就。

  轺车者,五日常服、朝飨、宫臣、出入行道所乘也。

  四望车者,临吊所乘也。二车皆金饰末,紫油纁,硃里通幰。

  亲王及武职,一品有象路,青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二品、三品有革路, 硃里青通幰。四品有木路,五品有轺车,皆碧里青偏幰。象饰末,班轮,八鸾,左 建旗,画升龙,右载闟戟。革路、木路,左建旃。轺车,曲壁,碧里青通幰。诸路, 硃质、硃盖、硃旗、硃班轮。一品之旃九旒,二品八旒,三品七旒,四品六旒,鞶 缨就亦如之。三品以上珂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六品以下去通幰及珂。

  王公车路,藏于太仆,受制、行册命、巡陵、昏葬则给之。余皆以骑代车。

  凡天子之服十四:

  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广八寸,长一尺二寸,以板为之,黑表,纁里,无 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大裘,缯表,黑羔表为缘,纁 里,黑领、襟、襟缘,硃裳,白纱中单,皁领,青襟、襈、裾,硃袜,赤舄。鹿卢 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黑组大双绶,黑质,黑、黄、赤、白、缥、绿为纯, 为备天地四方之色。广一尺,长二丈四尺,五百首。纷广二寸四分,长六尺四寸, 色如绶。又有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如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革带,以 白皮为之,以属佩、绶、印章。鞶囊,亦曰鞶带,博三寸半,加金镂玉钩褵。大带, 以素为之,以硃为里,在腰及垂皆有裨,上以硃锦,贵正色也,下以绿锦,贱间色 也,博四寸。纽约,贵贱皆用青组,博三寸。黻以缯为之,随裳色,上广一尺,以 象天数,下广二尺以象地数,长三尺,硃质,画龙、火、山三章,以象三才,其颈 五寸,两角有肩,广二寸,以属革带。朝服谓之鞸,冕服谓之黻。

  衮冕者,践祚、飨庙、征还、遣将、饮至、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贺、临轩 册拜王公之服也。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金饰玉簪导,垂白珠十二旒,硃丝组 带为缨,色如绶。深青衣纁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 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画,裳绣,以象天地之色也。自山、龙 以下,每章一行为等,每行十二。衣、褾、领,画以升龙,白纱中单,黻领,青褾、 襈、裾,韨绣龙、山、火三章,舄加金饰。

  冕者,有事远主之服也。八旒,七章:华虫、火、宗彝三章在衣;藻、粉米、 黼、黻四章在裳。

  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七旒,五章:宗彝、藻、粉米在衣;黼、黻在裳。

  絺冕者,祭社稷、飨先农之服也。六旒,三章:絺、粉米在衣;黼、黻在裳。

  玄冕者,蜡祭百神、朝日、夕月之服也。五旒,裳刺黼一章。自衮冕以下,其 制一也,簪导、剑、佩、绶皆同。

  通天冠者,冬至受朝贺、祭还、燕群臣、养老之服也。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 施珠翠、金博山,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硃里红罗裳,白纱中 单,硃领、褾、襈、裾,白裙、襦,绛纱蔽膝,白罗方心曲领,白蔑,黑舄。白 假带,其制垂二绦帛,以变祭服之大带。天子未加元服,以空顶黑介帻,双童髻, 双玉导,加宝饰。三品以上亦加宝饰,五品以上双玉导,金饰,六品以下无饰。

  缁布冠者,始冠之服也。天子五梁,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九品以上 一梁。

  武弁者,讲武、出征、搜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之服也。 有金附蝉,平巾帻。

  弁服者,朔日受朝之服也。以鹿皮为之,有攀以持发,十有二綦,玉簪导, 绛纱衣,素裳,白玉双佩,革带之后有鞶囊,以盛小双绶,白韈,乌皮履。

  黑介帻者,拜陵之服也。无饰,白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素韈,乌皮履。

  白纱帽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以乌纱为之,白裙、襦,白韈,乌 皮履。

  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玉簪导,冠支以玉,紫褶,白袴,玉具装,珠 宝钿带,有鞾。

  白帢者,临丧之服也。白纱单衣,乌皮履。

  皇后之服三:

  袆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深青织成为之,画翚,赤质,五色, 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硃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 三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韈,舄加金饰。

  鞠衣者,亲蚕之服也。黄罗为之,不画,蔽膝、大带、革带、舄随衣色,余同 袆衣。

  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十一钿,服用杂色而不画,加双佩小绶,去舄 加履,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

  皇太子之服六:

  衮冕者,从祀、谒庙、加元服、纳妃之服也。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犀簪导, 青纩充耳。黑衣纁裳,凡九章:龙、山、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 在裳。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革带金钩褵,大带,瑜玉双佩。硃组双大 绶,硃质,赤、白、缥、绀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三百二十首。黻随裳色, 有火、山二章。白韈,赤舄,硃履,加金涂银扣饰。鹿卢玉具剑如天子。

  远游冠者,谒庙、还宫、元日朔日入朝、释奠之服也。以具服,远游冠三梁, 加金博山,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袍,红裳,白纱 中单,黑领、褾、襈、裾,白裙、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白韈,黑舄。 朔日入朝,通服绔褶。

  公服者,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之服也。远游冠,绛纱单衣,白裙、襦,革 带金钩褵,假带,瑜玉只佩,方心,纷,金缕鞶囊,纯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 色如大绶。

  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宾客之服也。白裙、襦,乌皮履。

  弁服者,朔、望视事之服也。鹿皮为之,犀簪导,组缨九綦,绛纱衣,素裳, 革带,鞶囊,小绶,双佩。自具服以下,皆白韈,乌皮履。

  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犀簪导,紫裙,白袴,起梁珠宝钿带,鞾。进 德冠者,亦乘马之服也。九綦,加金饰,有袴褶,常服则有白裙、襦。

  皇太子妃之服有三:

  褕翟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青织成。文为摇翟,青质,五色九等。 素纱中单,黼领,硃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用緅为领缘,以翟为章二等。青衣, 革带、大带随衣色,不硃里,青韈,舄加金饰,佩、绶如皇太子。

  鞠衣者,从蚕之服也。以黄罗为之,制如褕翟,无雉,蔽膝、大带随衣色。

  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九钿,其服用杂色,制如鞠衣,加双佩,小绶, 去舄加履,首饰花九树,有两博鬓。

  群臣之服二十有一:

  衮冕者,一品之服也。九旒,青綦为珠,贯三采玉,以组为缨,色如其绶。 青纩充耳,宝饰角簪导。青衣纁裳,九章:龙、山、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 米、黼、黻在裳,皆绛为绣遍衣。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硃韈,赤舄。 革带钩褵,大带,黻随裳色。金宝玉饰剑镖首,山玄玉佩。绿綟绶,绿质,绿、紫、 黄、赤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二百四十首。郊祀太尉摄事亦服之。

  冕者,二品之服也。八旒,青衣纁裳,七章: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 黼、黻在裳,银装剑,佩水苍玉,紫绶、紫质,紫、黄、赤为纯,长一丈六尺,广 八寸,一百八十首。革带之后有金镂鞶囊,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赤舄。

  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宝饰角簪导,五章:宗彝、藻、粉米在衣;黼、 黻在裳。韨二章:山、火。紫绶如二品,金银镂鞶囊,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 赤舄。

  絺冕者,四品之服也。六旒,三章:粉米在衣;黼、黻在裳,中单,青领。韨, 山一章。银镂鞶囊。自三品以下皆青绶,青质,青、白、红为纯,长一丈四尺,广 七寸,一百四十首,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赤舄。

  玄冕者,五品之服也。以罗为之,五旒,衣、韨无章,裳刺黻一章。角簪导, 青衣纁裳,其服用。大带及裨,外黑内黄,黑绶绀质,青绀为纯,长一丈二尺, 广六寸,一百二十首。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金饰剑,水苍玉 佩,硃韈,赤舄。三品以下私祭皆服之。

  平冕者,郊庙武舞郎之服也。黑衣绛裳,革带,乌皮履。

  爵弁者,六品以下九品以上从祀之服也。以为之,无旒,黑缨,角簪导,青 衣纁裳,白纱中单,青领、褾、襈、裾,革带钩褵,大带及裨内外皆缁,爵韡,白 韈,赤履。五品以上私祭皆服之。

  武弁者,武官朝参、殿庭武舞郎、堂下鼓人、鼓吹桉工之服也。有平巾帻,武 舞绯丝布大袖,白练衤盍裆,螣蛇起梁带,豹文大口绔,乌皮鞾。鼓人硃褷衣,革 带,乌皮履。鼓吹桉工加白练衤盍裆。

  弁服者,文官九品公事之服也。以鹿皮为之,通用乌纱,牙簪导。缨:一品九 綦,二品八綦,三品七綦,四品六綦,五品五綦,犀簪导,皆硃衣素裳, 革带,鞶囊,小绶,双佩,白韈,乌皮履。六品以下去綦及鞶囊、绶、佩。六品、 七品绿衣,八品、九品青衣。

  进贤冠者,文武朝参、三老五更之服也。黑介帻,青緌。纷长六尺四寸,广四 寸,色如其绶。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及国官一梁,六品以下私 祭皆服之。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有黄金珰,附蝉,貂尾。侍左者左珥,侍 右者右珥。诸州大中正一梁绛纱公服。殿庭文舞郎,黄纱袍,黑领、襈,白练衤盍 裆,白布大口绔,革带,乌皮履。

  远游冠者,亲王之服也。黑介帻,三梁,青緌,金钩褵大带,金宝饰剑,玉镖 首,纁硃绶,硃质,赤、黄、缥、绀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二百四十首。黄 金珰,附蝉,诸王则否。

  法冠者,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之服也。一名解廌冠。

  高山冠者,内侍省内谒者、亲王司阁、谒者之服也。

  委貌冠者,郊庙文舞郎之服也。有黑丝布大袖,白练领、褾,绛布大口绔,革 带,乌皮履。

  却非冠者,亭长、门仆之服也。

  平巾帻者,武官、卫官公事之服也。金饰,五品以上兼用玉,大口绔,乌皮鞾, 白练裙、襦,起梁带。陪大仗,有裲裆、螣蛇。朝集从事、州县佐史、岳渎祝史、 外州品子、庶民任掌事者服之,有绯褶、大口绔,紫附褷。文武官骑马服之,则去 裲裆、珣蛇。袴褶之制:五品以上,细绫及罗为之,六品以下,小绫为之,三品以 上紫,五品以上绯,七品以上绿,九品以上碧。裲裆之制:一当胸,一当背,短袖 覆膊。螣蛇之制:以锦为表,长八尺,中实以绵,象蛇形。起梁带之制:三品以上, 玉梁宝钿,五品以上,金梁宝钿,六品以下,金饰隐起而已。

  黑介帻者,国官视品、府佐谒府、国子大学四门生俊士参见之服也。簪导,白 纱单衣,青襟、褾、领,革带,乌皮履。未冠者,冠则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去革 带。书算律学生、州县学生朝参,则服乌纱帽,白裙、襦,青领。未冠者童子髻。

  介帻者,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下、登歌工人之服也。绛公服,以缦绯为之,制 如绛纱单衣,方心曲领,革带钩褵,假带,韈,乌皮履。九品以上则绛褷衣,制如 绛公服而狭,袖形直如褵,不垂,绯褶大口绔,紫附褵,去方心曲领、假带。登歌 工人,硃连裳,革带,乌皮履。殿庭加白练衤盍裆。

  平巾绿帻者,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奉觯之服也。 青丝布绔褶。羊车小史,五辫髻,紫碧腰襻,青耳屩。漏刻生、漏童,总角髻,皆 青丝布绔褶。

  具服者,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大事之服也,亦曰朝服。冠帻,簪导, 绛纱单衣,白纱中单,黑领、袖,黑褾、襈、裾,白裙、襦,革带金钩褵,假带, 曲领方心,绛纱蔽膝,白韈,乌皮舄,剑,纷,鞶囊,双佩,双绶。六品以下去剑、 佩、绶,七品以上以白笔代簪,八品、九品去白笔,白纱中单,以履代舄。

  从省服者,五品以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也,亦曰公服。冠帻缨,簪 导,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钩褵,假带,方心,韈,履,纷,鞶囊,双佩,乌 皮履。六品以下去纷、鞶囊、双佩。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之婚,假絺冕。五品 以上子孙,九品以上子,爵弁。庶人婚,假绛公服。

  命妇之服六:

  翟衣者,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之服也。 青质,绣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中单,黼领,硃縠褾、襈、裾,蔽膝 随裳色,以緅为领缘,加文绣,重雉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以青衣,革带,青韈, 舄,佩,绶,两博鬓饰以宝钿。一品翟九等,花钗九树;二品翟八等,花钗八树; 三品翟七等,花钗七树;四品翟六等,花钗六树;五品翟五等,花钗五树。宝钿视 花树之数。

  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 佩、小绶,去舄,加履。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

  礼衣者,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通用杂色,制 如钿钗礼衣,唯无首饰、佩、绶。

  公服者,常供奉之服也。去中单、蔽膝、大带,九品以上大事、常供奉亦如之。 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公主、王妃佩、绶同诸王。

  花钗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

  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 革带,韈、履同裳色,花钗,覆笄,两博鬓,以金银杂宝饰之。庶人女嫁有花钗, 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

  妇人燕服视夫。百官女嫁、庙见摄母服。五品以上媵降妻一等,妾降媵一等, 六品以下妾降妻一等。

  天子有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神玺以镇中国,藏而不用。受命玺以封禅礼 神,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 四夷书,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子信玺以召兵四夷,皆泥封。大朝会则符玺郎进神 玺、受命玺于御座,行幸则合八玺为五舆,函封从于黄钺之内。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及妃,玺皆金为之,藏而不用。太皇太后、 皇太后封令书以宫官印,皇后以内侍省印,皇太子以左春坊印,妃以内坊印。

  初,太宗刻受命玄玺,以白玉为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至武 后,改诸玺皆为宝。中宗即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复为宝。天宝初,改玺书为宝 书。十载,改传国宝为承天大宝。

  初,高祖入长安,罢隋竹使符,班银菟符,其后改为铜鱼符,以起军旅、易守 长,京都留守、折冲府、捉兵镇守之所及左右金吾、宫苑总监、牧监皆给之。畿内 则左三右一,畿外则左五右一,左者进内,右者在外,用始第一,周而复始。宫殿 门、城门,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给开门符、闭门符。亦左符进内,右符 监门掌之。蕃国亦给之,雄雌各十二,铭以国名,雄者进内,雌者付其国。朝贡使 各赍其月鱼而至,不合者劾奏。

  传信符者,以给垂阝驿,通制命。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北 都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东方诸州给青龙符,南方诸州硃雀符,西方诸州 驺虞符,北方诸州玄武符,皆左四右三。左者进内,右者付外。行军所亦给之。

  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左二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皇太子以 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官有贰者加左右,皆 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刻姓名者,去官纳之,不刻者传佩 相付。

  有传符、铜鱼符者,给封符印,发驿、封符及封鱼函用之。有铜鱼而无传符者, 给封函,还符、封函用之。

  天子巡幸,则京师、东都留守给留守印,诸司从行者,给行从印。

  木契符者,以重镇守、慎出纳,畿内左右皆三,畿外左右皆五。皇帝巡幸,太 子监国,有军旅之事则用之,王公征讨皆给焉,左右各十九。太极殿前刻漏所,亦 以左契给之,右以授承天门监门,昼夜勘合,然后鸣鼓。玄武门苑内诸门有唤人木 契,左以进内,右以授监门,有敕召者用之。鱼契所降,皆有敕书。尚书省符,与 左同乃用。

  大将出,赐旌以颛赏,节以颛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 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县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余与旌同。

  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饰袋。 垂拱中,都督、刺史始赐鱼。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 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 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然员外、试、检校官,犹不佩鱼。景云 中,诏衣紫者鱼袋以金饰之,衣绯者以银饰之。开元初,附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 金鱼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 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当时服硃 紫、佩鱼者众矣。

  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鞾,与贵臣通服。 唯天子之带有十三镮,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于庶人。

  至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者,搢垂头以下,名曰钅宅尾,取顺 下之义。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既而天子 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亲王及三品、二王後,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 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硃,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紃绫,色用黄。 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八品、九品服用青,饰以鍮石。勋官之服,随其品而 加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则服绢施布,色用黄白,饰以 铁、铜。

  太宗时,又命七品服龟甲双巨十花绫,色用绿。九品服丝布杂绫,色用青。是 时士人以棠苎襕衫为上服,贵女功之始也。一命以黄,再命以黑,三命以纁,四命 以绿,五命以紫。士服短褐,庶人以白。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 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 之。”又请:“裹头者,左右各三襵,以象三才,重系前脚,以象二仪。”诏皆从 之。太尉长孙无忌又议:“服袍者下加襕,绯、紫、绿皆视其品,庶人以白。”

  太宗尝以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 又制进德冠以赐贵臣,玉綦,制如弁服,以金饰梁,花趺,三品以上加金络,五 品以上附山云。自是元日、冬至、朔、望视朝,服翼善冠,衣白练裙襦。常服则有 袴褶与平巾帻,通用翼善冠。进德冠制如幞头,皇太子乘马则服进德冠,九綦, 加金饰,犀簪导,亦有绔褶,燕服用紫。其后朔、望视朝,仍用弁服。

  显庆元年,长孙无忌等曰:“武德初,撰《衣服令》,天子祀天地服大裘冕。 按周郊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有二旒,与大裘异。《月令》:孟冬,天子始裘以御 寒。若启蛰祈谷,冬至报天,服裘可也。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历 代唯服衮章。汉明帝始采《周官》、《礼记》制祀天地之服,天子备十二章,后魏、 周、隋皆如之。伏请郊祀天地服衮冕,罢大裘。又新礼,皇帝祭社稷服絺冕,四旒, 三章;祭日月服玄冕,三旒,衣无章。按令文,四品、五品之服也。三公亚献皆服 衮,孤卿服毳、,是天子同于大夫,君少臣多,非礼之中。且天子十二为节以法天, 乌有四旒三章之服?若诸臣助祭,冕与王同,是贵贱无分也。若降王一等,则王服 玄冕,群臣服爵弁,既屈天子,又贬公卿。《周礼》此文,久不用矣,犹祭祀之有 尸侑,以君亲而拜臣子,硩蔟、蝈氏之职,不通行者盖多,故汉魏承用衮冕。今新 礼,亲祭日月,服五品之服,请循历代故事,诸祭皆用衮冕。”制曰:“可。”无 忌等又曰:“礼,皇帝为诸臣及五服亲举哀,素服,今服白袷,礼令乖舛。且白袷 出近代,不可用。”乃改以素服。自是鷩冕以下,天子不复用,而白袷废矣。其后 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 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 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

  武后擅政,多赐群臣巾子、绣袍,勒以回文之铭,皆无法度,不足纪。至中宗, 又赐百官英王踣样巾,其制高而踣,帝在籓时冠也。其后文官以紫黑施为巾。赐供 奉官及诸司长官,则有罗巾、圆头巾子,后遂不改。

  初,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一品以下则有手巾、算袋、佩刀、砺石。 至睿宗时,罢佩刀、砺石,而武官五品以上佩韘七事,佩刀、刀子、蛎石、契苾真、 哕厥针筒、火石是也。

  时皇太子将释奠,有司草仪注,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左庶子刘子玄议曰:“古 大夫乘车,以马为騑服,魏、晋朝士驾牛车。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 据鞍顾眄。则鞍马行于军旅,戎服所便。江左尚书郎乘马,则御史治之。颜延年罢 官,骑马出入,世称放诞。近古专车则衣朝服,单马则衣亵服。皇家巡谒陵庙,册 命王公,则盛服冠履,乘路车。士庶有以衣冠亲迎者,亦时服箱。其余贵贱,皆以 骑代车。比者,法驾所幸,侍臣朝服乘马。今既舍车,而冠履不易,何者?褒衣、 博带、革履、高冠,车中之服也。韈而镫,跣而乘,非唯盩古,亦自取惊蹶。议者 以秘阁梁《南郊图》,有衣冠乘马者,此图后人所为也。古今图画多矣,如画群公 祖二疏,而有曳芒屩者;画昭君入匈奴,而妇人有施帷冒者。夫芒屩出于水乡,非 京华所有;帷冒创于隋代,非汉宫所用。岂可因二画以为故实乎?谓乘马衣冠宜省。” 太子从之,编于令。

  开元初,将有事南郊,中书令张说请遵古制用大裘,乃命有司制二冕。玄宗以 大裘朴略,不可通寒暑,废而不服。自是元正朝会用衮冕、通天冠,百官朔、望朝 参,外官衙日,则佩算袋,余日则否。玄宗谒五陵,初用素服,朔、望朝颛用常服。 弁服、翼善冠皆废。

  唐初,赏硃紫者服于军中,其后军将亦赏以假绯紫,有从戎缺骻之服,不在军 者服长袍,或无官而冒衣绿。有诏殿中侍御史纠察。诸卫大将军、中郎将以下给袍 者,皆易其绣文:千牛卫以瑞牛,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虎,武卫以鹰,威卫以豹, 领军卫以白泽,金吾卫以辟邪。行六品者,冠去綦珠,五品去鞶囊、双佩,幞头 用罗縠。

  妇人服从夫、子,五等以上亲及五品以上母、妻,服紫衣,腰襻褾缘用锦绣。 九品以上母、妻,服硃衣。流外及庶人不服绫、罗、縠、五色线鞾、履。凡裥色衣 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

  二十五年,御史大夫李适之建议:“冬至、元日大礼,朝参官及六品清官服硃 衣,六品以下通服绔褶。”天宝中,御史中丞吉温建议:“京官朔、望朝参,衣硃 绔褶,五品以上有珂伞。”德宗尝赐节度使时服,以雕衔绶带,谓其行列有序,牧 人有威仪也。元和十二年,太子少师郑余庆言:“百官服朝服者多误。自今唯职事 官五品兼六品以上散官者,则有佩、剑、绶,其余皆省。”

  初,妇人施冪釭以蔽身,永徽中,始用帷冒,施裙及颈,坐檐以代乘车。命妇 朝谒,则以驼驾车。数下诏禁而不止。武后时,帷冒益盛,中宗后乃无复冪釭矣。 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佼攵之,至露髻驰骋,而帷冒亦废,有衣男子衣而鞾, 如奚、契丹之服。武德间,妇人曳履及线鞾。开元中,初有线鞋,侍儿则著履,奴 婢服襕衫,而士女衣胡服,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

  巴、蜀妇人出入有兜笼,乾元初,蕃将又以兜笼易负,遂以代车。

  文宗即位,以四方车服僭奢,下诏准仪制令,品秩勋劳为等级。职事官服绿、 青、碧,勋官诸司则佩刀、砺、纷、帨。诸亲朝贺宴会之服:一品、二品服玉及通 犀,三品服花犀、班犀。车马无饰金银。衣曳地不过二寸,袖不过一尺三寸。妇人 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袍袄之制:三品以上服绫,以鹘 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双孔雀;四品、五品服绫,以地黄交枝;六品以下服绫,小窠 无文及隔织、独织。一品导从以七骑;二品、三品以五骑;四品以三骑;五品以二 骑;六品以一骑。五品以上及节度使册拜、婚会,则车有幰。外命妇一品、二品、 三品乘金铜饰犊车,檐舁以八人,三品舁以六人;四品、五品乘白铜饰犊车,檐舁 以四人;胥吏、商贾之妻老者乘苇{厶大}车,兜笼舁以二人。度支、户部,盐铁门 官等服细葛布,无纹绫,绿暗银蓝铁带,鞍、辔、衔、镫以鍮石。未有官者,服粗 葛布、官施,绿铜铁带,乘蜀马、铁镫。行官服紫粗布、施,蓝铁带。中官不衣纱 縠绫罗,诸司小儿不服大巾,商贾、庶人、僧、道士不乘马。妇人衣青碧缬、平头 小花草履、彩帛缦成履,而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及吴越高头草履。王公之居, 不施重栱、藻井。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五品堂五间七架,门三间两架; 六品、七品堂三间五架,庶人四架,而门皆一间两架。常参官施悬鱼、对凤、瓦兽、 通栿乳梁。诏下,人多怨者。京兆尹杜悰条易行者为宽限,而事遂不行。唯淮南观 察使李德裕令管内妇人衣袖四尺者阔一尺五寸,裙曳地四五寸者减三寸。

  开成末,定制:宰相、三公、师保、尚书令、仆射、诸司长官及致仕官,疾病 许乘檐,如汉、魏载舆、步舆之制,三品以上官及刺史,有疾暂乘,不得舍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