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集外集

     著书立意乃赠花于人之举,然万卷书亦由人力而为,非尽善尽美处还盼见谅 !

                     —— 华辀远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送O.E...." 送O.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二月十二日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十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与《无题》(“大野多钩棘”)、《湘灵歌》同在《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的短讯中刊出。《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

  “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君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

  O.E.即小原荣次郎日语读音的罗马字拼音(Obara Eijiro)的缩写。

  当时他在东京开设京华堂,经营中国文玩和兰草。

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爸爸。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2〕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三月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十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参看本卷第143页注〔1〕。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诗是书赠日本友人片山松藻(内山嘉吉夫人)的。

  〔2〕 秦醉 汉代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悦)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赐)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按鹑首,星次名,我国古代将星宿分为十二次,配属于各国,鹑首指秦国疆土。越吟,《史记·张仪列传》:“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2〕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3〕

  三月

  【注解】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诗是书赠日本剧评家升屋治三郎的。原诗所写的条幅上题“辛未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诗中“远”作“海”,“望”作“忆”。

  〔2〕 春江 指春申江,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的别称。相传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而得名。

  〔3〕 西游,即《西游记》;封神,即《封神演义》。当时上海演出的两部取材于同名小说的连台本京戏。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2〕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3〕

  三月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十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诗是书赠日本友人松元三郎的;诗中“如染”作“于染”,“皎如皓月”作“皓如素月”,“零落”作“苓落”。

  湘灵,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马融传》唐代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

  〔2〕 高丘 楚国山名。《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3〕 太平成象 从“太平无象”变化而来。《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秋门,唐代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明代曾益注:“《洛阳故宫纪》云:洛阳有宜秋门千秋门”。洛阳是唐朝的东都,这里借指南京。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十月十二日

  【注解】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诗中“破帽”作“旧帽”,“漏船”作“破船”。

  〔2〕 千夫指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晋代杜预注:“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牽之。荼顿地,故折其齿。”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条幅所说“偷得半联”,指此。

无题二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损战袍。〔2〕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3〕

  十二月

  【注解】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诗是书赠郁达夫的;诗中“木落”作“浩荡”,“猩红”作“心红”,“吟不得”作“吟亦险”。

  〔2〕 洞庭木落 《楚辞·九歌·湘夫人》:“粬粬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 泽畔 湖边。《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离骚,屈原被放逐后所作的长诗。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一月二十六日

  【注解】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又戏为邬其山生书一笺……已而毁之,别录以寄静农。”诗中“到底”作“依旧”。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静农,即台静农。按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为夏历癸酉年元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